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法院试用期总结【五篇】

时间:2023-07-06 19:30: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工作一月来,在院领导和科室主任护士长的言传身教、关心培养下,在同事的支持帮助、密切配合下,我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对工作精益求精,圆满地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院试用期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法院试用期总结【五篇】

法院试用期总结范文第1篇

工作一月来,在院领导和科室主任护士长的言传身教、关心培养下,在同事的支持帮助、密切配合下,我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对工作精益求精,圆满地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试用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服务理念,适应新的护理模式,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参加一切政治活动,以服务病人奉献社会为宗旨,以病人满意为标准,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二、增强法律意识:

认真学习《护士法》及其法律法规,让我意识到,法律制度的日益完善,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现代护理质量观念是全方位、全过程的让病人满意,这是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提出更高、更新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丰富法律知识,增强安全保护意识,使护理人员懂法、用法,依法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三、工作学习方面

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落实制度,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证孕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安全。贯彻“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文明礼貌服务,坚持文明用语,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个岗位,工作时间仪表端庄、着装整洁、礼貌待患、态度和蔼、语言规范。

对年轻护士认真传、帮、带,做好护师职责,努力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及护理表格合格率;
对出现的缺点、差错,认真总结、分析、查找工作隐患,防患于未然。

在工作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自身不足,对于各种传染病知识了解很少,明显感到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性。一是向书本学习,坚持每天挤出一定的时间不断充实自己,广泛汲取各种“营养”;
二是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虚心求教的态度,主动向同事请教,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各种传染病知识学习班;
三是在实践中学习,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查找不足,提高自己,防止和克服浅尝辄止、一知半解的倾向。

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的修养和人格品质的锻炼,增强奉献意识,把无私忘我做为人格修养的重点。不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工作中严以律己,做好护士工作计划,忠于职守,防微杜渐,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

以上是我在医院试用期间的个人工作总结,这些天来深刻感受到医院的积极向上的朝气,对未来充满信心,愿意为六院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请领导和同事们给予监督和支持!

法院试用期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Visual FoxPro;
教学改革: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3-0074-04

一、引言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教育部十分重视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的教学体系。Visual FoxPro课程是计算机文化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NCRE二级的一个可选科目,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VFP软件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软件,在教学中任课教师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需要加强学生的上机实践能力。另外,为了符合独立学院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办学特点。也要求任课教师在教授VFP课程时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因此,对VFP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如果只进行教学改革,而没有考试方式的改革,那么改革仍是不彻底的,为了能较好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的VFP课程和该校学生特点人手,通过长期的课程教学,在教学和考试方式方面总结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VFP课程的教学与考试中。通过两个学期的改革实践以及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对比。表明该改革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VFP课程的掌握。

二、独立学院及其学生的特点

独立学院是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产生的新型高等教育办学形式,其招生录取线主要介于普通本科和高等专科之间,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的大胆探索和创新。独立学院学生在基础知识、自身素质、自制力、认知能力等方面与一本和二本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应针对这一群体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合其特点的教法,以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来完成相应的教学工作。

三、VFP课程传统教法的弊端

VFP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和考试方式,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理论知识的考核,势必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问题,不符合独立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1.VFP课程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为例,教改前VFP课程的教学主要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每周课时安排为2节理论课+2节上机课。理论课使用多媒体手段,以讲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为主,中间穿插相关实例;
而上机课主要以学生实践操作为主。除了要求学生对理论课的相关例子进行复习外,还加入了大量的实践练习,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但是,这一传统教学方法仍然存在很多弊端。

首先,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灌输的方式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并且对知识点的讲解也是孤立的。忽视了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造成学生无法真正了解使用VFP开发数据库系统的全过程。

其次,过多的理论教学,加之理论课与上机课的时间有一定间隔,使得任课教师在理论课上讲解的相关知识。学生不能及时进行练习而遗忘,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同时,这种脱节情况,使得任课教师在上机练习之前需要再花部分或较多时间对理论课的知识进行复习,但是,上机课中过多理论知识的复习,又会产生学生上机练习时间过少、实践不到位的问题。这一直是VFP课程上机实践环节的突出问题。

最后,VFP理论课和上机课的总课时为72个课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求把VFP课程全部讲授完并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VFP的操作是非常困难的。使用传统教学方式,从头至尾的填鸭式灌输,不但学生吃力,而且也无法达到学生熟练使用VFP的目的。因此,迫切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对VFP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2.VFP课程传统考试方式的弊端

考试具有从教与学两方面来检查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职能。通过考试一方面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状况,另一方面检测教与学的综合效果,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为改进教学提供必要依据。因此,期中和期末考试同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以云南大学旅游学院为例,改革前,VFP课程的考试主要以传统的笔试方式进行,试卷采用纸质试卷,考核内容以选择、填空、简答、程序设计为主。这种考核方式偏重于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的考核。缺乏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应用开发能力的考查。造成学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而忽略了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其次,传统理论考试方法简单,不利于全面真实地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由于缺少对实践环节的考核,导致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已掌握的实践能力、以及很多通过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所得到的收获无法通过考试体现出来,从而进一步加重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

最后,独立学院学生在基础知识、自身素质、自制力、认知能力等方面与一本和二本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考试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导致考试监管困难、考试成绩不够客观等问题。由此可知,探索并推行对VFP教学和考试的改革势在必行。

四、独立学院VFP课程的教法改革

笔者针对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的特点,通过长期的课程教学,在教学和考试方式方面总结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具体思路如下:

1.教学方式的改革

(1)理论联系实际,推行“案例”式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以案例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与其他程序设计语言相比,VFP程序设计的整个课程都是围绕如何构建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展开的。而大部分学生在学习VFP课程之前都从未接触过数据库。甚至连电脑的接触时间都不长,在VFP课程学习初期,很多学生都反映课程内容抽象、难理解、难掌握。为了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引入相关概念之前,先从宏观上给学生演示一个典型的、形象生动的实用案例,例如: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使学生对需要学习的知识、VFP的设计界面、其强大的功能可有更直观、感性的认识。然后,在后续的教学中,将案例分解为不同的小块,融入到各章节的讲解中,使学生在

对各个知识模块进行学习的同时。也能真正认识到使用VFP开发数据库系统的全过程,兼顾了学习的整体性和局部性。

(2)教学中大力提倡“精讲多练”

VFP课程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另外。结合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大力提倡“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

由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构建过程基本类似。因此“精讲”要求教师结合案例教学模式,在课程讲授初期,从应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案例的详细介绍,向学生讲解软件开发的基础知识和开发过程,为学生建立软件开发过程的总体框架。而在讲解“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时,将VFP中相关部分的知识点及其操作的讲解融入到模块实现中。在整个课程中围绕具有代表性的1-2个完整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讲解,系统开发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详讲,而涉及不到的则略讲或不讲,从而体现精而全的特点。

“多练”要使学生有目标、有实效地对所讲内容进行练习。在练习阶段。布置给学生实践的也应该是类似的系统,例如,职工信息管理系统,并且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逐阶段地引导学生完成该系统的功能模块,使学生在不同阶段能掌握好相关的VFP知识点和操作,使学生对系统的整体和局部都能有较好的认识。并且,在期末时能最终实现一个功能完整、可使用的“职工信息管理系统”。这一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而且还巩固了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

(3)实现VFP课程的全机房教学

结合“精讲多练”和“案例”式教学的要求,在云大旅游学院的VFP课程教学中,实现了VFP课程的全机房教学――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授,学生及时进行实践练习,完成后,教师可再对相关练习进行分析总结,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即边讲边练,边练边分析总结。使学生对新学知识能有更深刻的印象。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而且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程序开发中,让理论知识在实例中得到生动、具体的体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开发能力。

2.VFP考试方式改革

参照NCRE二级机考的考试模式,学院期中和期末考试均采用无纸化考试系统以取代传统的考试模式,VFP考试形式改革主要包括无纸化考试系统和考试试卷组织两个部分。

(1)无纸化考试系统

学校期中和期末考试均采用无纸化考试系统,该系统是由学院信科系自主研发的基于ASP+SQL Server2000平台的B/S系统。考生打开考试网页,输入正确的学号和姓名登录后,系统会动态随机生成考题,通过考生对“考生映射文件”的设置。在服务端生成对应的考生文件夹,实现考生对服务器文件的直接操作,并且考试系统可对考试时间进行实时监控,在考试结束前10分钟将自动提醒考生,当考试时间结束,而考生仍未交卷,则进行自动交卷,并提示交卷完成。另外,系统后台支持试题修改、新试题入库和系统自动评分等功能。方便非专业人员对考试系统题库的扩充、修改和删减。

(2)考试试卷的组织

结合“案例式”教学的特点,试卷内容在组织上以一个完整系统的开发过程为基础。由于考试试卷有限,所以一般是将系统开发的每个阶段的一部分或几部分抽取出来作为考题,包括DBMS中部分数据库的创建、表的创建、查询的创建、表单和菜单的创建等。通过对整个开发过程的逐层考核,一方面考查了考生对VFP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另外一方面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开发能力、对软件开发过程的总体掌握情况等。

采用无纸化考试系统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对学生所掌握的课本理论知识及上机实践两方面的能力进行了综合考核。通过系统的随机抽题,使绝大部分座位相邻的学生抽到的考试题目不同。这样有利于考生独立完成,使考核结果更具客观性、公正性,更能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五、改革前后学生考试数据对比

VFP课程的教改和机考在2009-2010年下学期和2010-2011年下学期进行试用(云大旅游学院的VFP课程一般在每学年的下学期开设),具体组织形式如表1所示。

通过利用分数频度分布情况,对教改前后共四年时间学生的综合成绩(综合成绩=平时成绩×0.2+期中成绩×0.2+期末成绩×0.6)进行比较分析,分数频度分布情况能直观地描述考试分数的分布情况,通过统计出各分数段内的学生人数来绘制对应的频度分布图。另外,为了使进行比较的数据更为客观,在进行教学和考试改革的同时,尽量使每学期使用的期中和期末考试试卷的难度大致相当。各个学年的分数频度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对应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

由图表数据分析可知。实行教学和考试改革前,学生的综合成绩基本都集中在80-89分这一阶段,而在改革后的第一年,即2009-2010学年下学期,第一次实行上机考试,虽然题量和题目的难度与改革前的笔试难度相

差不大。但学生的综合成绩均出现了大幅的滑落,并且不及格人数大大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平时对课程实践操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差而导致的。但是在改革后第二年的考试中,学生的综合成绩有所提高。也就是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与之对应的考核方式的改革,学生更加重视课程的实践操作,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学生的考试成绩也得到了相应提高。因此,可以证明,该改革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符合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六、总结

本文为VFP课程的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的改革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建议,并将其应用到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VFP课程的教学与考试中,表明该改革对于VFP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但仍然存在考试系统无法作为学生平时的练习系统,无法向学生反馈其平时的知识掌握程度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需要在后续的改革中进一步解决。

参考文献:

[1]周永恒.Visual foxpro基础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于丽波.本三院校学生特点分析[J].讲技信息,2011(8):69.

[3]易丹.高职《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06(7):67-70.

[4]范伊红.Visual FoxPro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84-85.

[5]申杰,王文凡,王丽娟.高校Visual FoxPro应用课程考核改革的探索[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0(4):175-177.

法院试用期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 胜任力 招聘 选拔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张,与此同步的是高校教师数量的急剧增长,全国高校教职工数量从1999年的106万,其中专任教师42.6万,增长到2006年的187万,其中专任教师107.6万。七年期间专任教师增速152%,而这个庞大的群体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

1 高校招聘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对教师的招聘活动基本上沿袭着传统的程序和做法,传统的考核办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它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和缺陷。

1.1 人力资源招聘计划不够具体

我国高校教师聘用管理中,师资需求是由人事部门组织各学院通过报年度需求量,再汇总形成总的需求计划,经学校党委开会讨论通过实施,缺乏具体的人力资源规划和岗位工作分析。通常在高校的招聘信息中包括学校概况、需求专业及学历要求、优惠政策、应聘者应提供材料、联系办法等,而对于教师岗位的说明和特殊要求甚少提及。

1.2 对拟招聘岗位素质要求不够全面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教师招聘,过多看重文凭和专业而忽略其他,只要专业对口,学历越高,其他要求越松。对于博士学历的应聘者,通常对其科研成果、研究方向进行评估就作出了录用决策,缺乏考察其职业道德、思想价值观念、团队合作意识等。

1.3 甄选测试方式不够科学

国内高校招聘教师的甄选方式基本上是人事部门经过简历的筛选后,组织一次面试,后选择某一课程试讲一次,就决定是否聘用。面试常常采用非结构化面试的方式。这种面试方法具有面试问题的不确定性、面试过程的发散性、评分标准的模糊性等特点,因此,对主考官要求很高,而我们很多高校很少对面试主考官进行必要培训与面试前必要的指导,因此,容易出现很多问题。

1.4 试用期引导与考核针对性不够强

试用期给新录用教师提供了了解与适应院校及系部、熟悉教学科研岗位的好机会,同时,也让高校有机会观察新教师的工作表现是否是否与岗位的要求一致。然而,大部分高校在新教师报到后,只是组织岗前培训让大家了解学校历史传统、学科专业发展状况及各项规章制度等,没有积极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帮助新教师。试用期间院(系)考核主观性强、针对性较差,试用期结束前,人事部门组织院(系)负责人沟通一次,就可以决定一名教师的转正与否了。

2 胜任力视角下高校教师招聘体系构建的意义

1973年,哈佛大学的戴维·麦克里兰德教授提出了“胜任能力”概念,英文为competency,并建立了冰山模型式的胜任能力模型,从品质和能力层面论证了个体与岗位工作绩效的关系。他认为可以用个体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形象、动机和特质等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秀者和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这些区别特征后被称作胜任能力,而胜任能力是决定工作绩效的持久品质和特征。个体心理学指出,越是内在的、深层的素质,越不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且对工作业绩的预测作用就越强,效果就越稳定。因此,新时期高校教师胜任力结构模型应由三部分构成: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人格素质。

胜任力视角下的招聘体系能够克服拟招聘教师素质要求不全面不具体的缺点,能提高选拔测试的效度与信度,并能加强新教师试用期引导与考核的针对性,有利于增强高校新进人员的匹配性,有利于促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实现教师“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3 胜任力视角下的高校教师招聘体系探究

3.1 基于教师胜任力的招募

3.1.1 明确师资要求

国内高校对招聘权的划分有两种模式:一是分权式,由院系等具体用人部门提出人选,由学校决定是否聘用,具体用人部门的意见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另一种是集权式,具体用人部门的权利是虚的,实际的决定权在学校。两种模式各有弊端。而事实上,院系是具体的用人部门,他们最清楚需要具备什么知识,擅长哪一领域的师资力量,而人事部门更关注教师职业道德、且更清楚学校的发展目标、文化背景等,因此,实践中应该加强两部门的合作,发挥各自的特长,一方面积极配合建立本校的教师胜任力通用模型,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招聘中明确更加具体的素质要求。

3.1.2 选择招募渠道

招募的渠道可以分为内部招募和外部招募两种,随着高校专业的调整以及各专业招生规模的增减,教师在高校内部也发生着流动,也即在高校内部存在着内部劳动力市场,这是高校宝贵的资源,当内部出现师资力量结构性不平衡时,应首先进行内部调整,可以采用推荐法或者职位公告法。当高校快速发展时,一味依赖内部劳动力市场会导致以次充好现象,因此,高校应根据明确的师资需求情况,采用校园宣讲会、专业性杂志及报纸、学校网站及时向外部相关劳动力市场招聘需求信息,并在的信息中依据岗位胜任力清晰表述拟招聘人员硬件或软件要求。

3.2 基于教师胜任力的选拔与录用

基于胜任力的选拔就是依据先前界定的人员甄选的客观标准和依据——胜任力,以笔试、心理测试、情景模拟测试、面试等方法测试甄选应聘者的过程。为了提高选拔评价的效度与信度,高校应成立招聘小组,由人事部门的专家和院(系)的主任、学科带头人以及人事测评方面的专家组成招聘小组共同对应聘者进行人员素质测评,保证招聘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3.2.1 申请表及简历的筛选

申请表是高校设计的标准化的初级筛选表,结构完整且直截了当,能节省筛选时间且能避免申请人遗漏信息。简历是应聘者自己携带的个人介绍材料,内容详细具体。对应聘者申请表及简历的初审可以迅速从应聘者中剔除明显不符合高校教师准入资格者,比如不符合学历学位要求、不符合专业要求、不符合教师学缘关系(毕业学校)要求等的申请人。

3.2.2 结构化面试

结构化面试具有内容确定、程序严谨、评分统一、形式活而不乱等特点。从近年面试实践经验上看,其测评的效度、信度较高,比较适合规模较大,组织、规范性较强的录用、选拔性考试,因此,结构化面试可以成为目前高校录用面试的基本方法。基于胜任力的结构化面试更多的侧重于考察候选人与高校的文化匹配性,个性特质、自我概念和动机等与职位的匹配性等深层次的胜任力,如,真诚正直、尊重他人、友好合作等。为了增加面试的效度,尽量采用“STAR面试法”,也即Situation(背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Result(结果)。

3.2.3 笔试

笔试应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考核知识素质、另一部分考核人格素质。因此,人事部门应组织院(系)命题,依此测试应聘者学科专业知识及教育理论等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选择合适的心理测试量表,如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卡特尔16PF测验等,测试应聘者的职业兴趣与人格特征。

3.2.4 情景模拟测验

第一,采用角色扮演法,也即常见的试讲,目的是测试应试者的备课、板书设计、教学组织、教材处理、知识点的把握等能力。随着教学手段、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试讲应要求应聘者运用幻灯片、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应聘者试讲过程中,穿插“学生”提问或其他突发事件,这样的设计接近于实际情景,内容效度较高。应聘者试讲的过程中,考官依据胜任力要求考察观察应聘者的授课能力、操作现代科技教育手段等能力、应变能力及情绪控制等。

第二,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法,也即选择某学科或专业领域的话题,组织候选人平等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观察每位候选人的表现,或者院(系)具体用人部门组织几名教师与应聘者就某一学科或专业方面的问题进行座谈,进一步测学科发展前沿知识的掌握程度、教育及教育科研能力并可进一步观察应聘者是否具备人际交往能力、治学严谨、尊重他人、友好合作等人格素质。

3.2.5 背景调查

背景调查一方面是为了证实应聘者申请职位时提供的资料如文凭、在校期间作品、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专家的推荐信等是否真实可信;
二是了解应聘者以前是否存在有负面影响的行为。对于非应届毕业生,背景调查可以了解应聘者在前单位的任职情况、在职表现、离职原因等。总之,背景调查就是针对应聘者过去的情况,“鉴往知来”,判断应聘者的能力素质与人格素质。

3.2.6 录用决策

经过前期科学的甄选测试,综合应聘者的多种考评结果,采用跨栏模式,即每轮测试都有淘汰,应聘者只有通过考核,才能进入下一关,每轮测试都通过才算合格。对于所有最后的候选人,要综合所有测试结果,由具体院(系)用人部门与人事部门共同讨论作出录用决策,并安置候选人到适合的岗位上,做到人岗匹配,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3 基于教师胜任力的试用期引导与考核

一名新教师从走上教学科研岗位到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高校如果能够根据教师胜任力要求在试用期就告知新教师以后努力的方向,引导新教师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师的成长道路就更加清晰明确,最终有利于教师与高校的共同发展。

试用期教师的考核,首先要明晰人事部门与院(系)的职责权限,人事部门需要建立健全学校指导与考核方面的制度,按期审核、汇总转正材料,为院(系)用人部门提供支持;
院(系)要明确试用期的考核标准(胜任力)、确认试用考核结果,负责新员工试用期的日常管理等。其次,明确试用期考核的责任人,一般来说,院(系)负责人是新教师试用考核直接责任人,而导师应是教研室主任或有较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品行兼优的骨干教师,负责新教师试用期内的工作指导以及业绩评价等工作。最后,在试用期结束前一周左右,要汇总完成基于胜任力的试用期员工考核表,并召开人事部门与院(系)用人部门的沟通联系会,确定试用期教师的去留。

参考文献

[1]陈慧青.世纪之交我国普通高校规模扩张研究[J].教育科学,2008,(4):71.

[2]罗双平.从岗位胜任到绩效卓越——能力模型建立操作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

[3]胡晓军.高校教师岗位胜任力的评价方法研究及其应用[J].理工高教研究,2007(6):62.

法院试用期总结范文第4篇

一、提高认识,领会精神

规范法官的刑事自由裁量权和法庭量刑程序,是深化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了防止量刑失衡导致的司法不公,增强量刑的公开性、公正性,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和《人民法院量刑程序指导意见(试行)》,并下发了试点通知,省法院确定我院为量刑规范化试点法院,市中院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此,我们要按照上级法院的通知精神和要求,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现实意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上级法院的工作部署上来。要结合我县法院的实际情况,运用法学理论研究的成果,按照最高法院和省法院的文件精神,参照兄弟法院的先进经验,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稳妥地开展试点工作。要按照“积极稳妥、统筹兼顾、合法有序、努力创新”的原则,争取使试点工作取得成效。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了切实做好量刑规范化试点工作,院党组决定,成立量刑规范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张正伟任组长,副院长杨建华任副组长,刑庭庭长张灵萍、政工科副科长干福忠、刑庭副庭长李锋为成员。在刑庭设试点工作办公室,张灵萍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下情上送和上情下达,以及量刑规范化试点案件资料的收集汇总和经验总结。领导小组要对试点工作的进度和质量每半个月督促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统筹兼顾,努力创新

在试点工作中,要把上级法院的精神和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用实践检验理论,做到统筹兼顾,力争创新。一要按照最高法院《量刑程序指导意见》和《量刑指导意见》规定的量刑程序和量刑指导原则、量刑基本方法、量刑情节的适用、具体罪名的量刑意见开展具体工作。二要通过实证研究,在法定刑幅度内进一步合理确定具体犯罪的量刑基准和量刑情节的调节幅度,根据实际情况完善量刑程序,使个罪的基准刑进一步准确,量刑情节的调节幅度进一步压缩,量刑程序进一步科学,基本上做到类似案件类似处理,防止同罪同情节异罚。三要建立试点案件数据库,做好数据资料的存储工作,为量刑规范化提供基础性资料。四要对我院近十年来审理的故意伤害、交通肇事、盗窃、、抢劫五类犯罪(因我院无犯罪案件,故对犯罪不进行试点)的处刑情况开展阅卷调查,运用量刑基准理论进行实证分析,以指导试点实践,检验量刑指导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我院的量刑指导意见。

四、循序渐进,有条不紊

(一)学习准备阶段(2009年6月下旬至7月1日)

1、我们已向县委政法委和人大进行了专题汇报。近期要与公安、检察机关和律师机构沟通协调,按照县委的要求,要召开座谈会,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召开审委会和刑事审判人员会议,进一步领会上级法院的文件精神;
学习量刑基准的有关理论,用理论武装头脑。

2、制作有关表册,建立健全各项软件

(二)全面实施阶段(2009年7月1日至12月15日)

1、从2009年7月1日起,对我院确定的五种罪名的案件全面执行《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人民法院量刑程序指导意见(试行)》,对未确定的罪名案件参照执行。法庭调查、辩论等阶段,确保量刑活动的相对独立性。

2、量刑活动要坚持公开原则,法庭调查阶段不仅要查明定罪事实,还要查明量刑事实;
法庭辩论阶段在控诉方就量刑事实和刑罚适用问题发表意见后,审判人员要告知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就量刑事实和刑罚适用问题发表意见;
在最后陈述阶段,审判人员要告知被告人就量刑问题进行陈述,做到量刑庭审公开。同时,还要在裁判文书中应当说明量刑事实、量刑理由及法律依据,做到量刑理由公开。

3、合议庭、独任审判员在对犯交通肇事罪、故意伤害罪、抢劫罪、盗窃罪、这五类罪名的被告人具体量刑时,根据《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规定量刑的基本方法,确定罪责刑相适应的宣告刑。

4、量刑情节提示书除向公诉机关送达外,还要在送达书时向被告人及其辩护律师和案件其他当事人送达,以便控辩双方在庭审过程中对量刑情节进行有效的举证和抗辩;
在对案件具体量刑时,要按规定填写量刑评议表,将每个案件的基本情况都纳入数据库中存储,为今后总结试点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提供切实可靠的基础性材料

法院试用期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糖代谢异常;

观察;

治疗

图分类号 R58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9-0124-02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内科疾病与糖尿病的发生率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两者之间的关系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有关人员调查表明糖尿病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并且糖代谢异常患者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糖代谢正常的人群,因此,临床加强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诊断和检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1]。本文中笔者针对本院心血管内科疑有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糖代谢异常患者随机抽取85例,其中有57例为男性患者,28例为女性患者;
患者的年龄35~75岁,有30例确诊为糖尿病患者。

1.2 方法

随机抽取的85例疑有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糖代谢异常患者中有30例为糖尿病患者,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对其余的55例患者的糖代谢情况进行分析判断。(1)在对患者进行空腹血糖检查时,前12 h内患者禁止进食,可以引用适量的水,然后用400 ml温开水和80 g无水葡萄糖粉相溶合,让患者一次性口服完,或者取300 g馒头,从试验站第一口进食开始计时,2 h后测试餐后血糖。(2)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在测试前禁食12 h,然后在次日清晨空腹采血,亲和层析微柱法进行测定。其中对于已经确诊的糖代谢异常患者没有接受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根据研究结果表明,在抽样研究中的55例非糖尿病患者中,有23例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占总人数的41%,加上糖尿病患者,总共有53例患者患有糖代谢异常,占总人数的62%,葡萄糖耐量试验可以大大降低糖代谢异常患者的漏诊率。临床确诊后对本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通过采用降糖药物及生活干预能够有效抑制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的现象。两种方法的具体确诊率见表1。

临床通过对本组患者实施HbAlc进行诊断心血管糖代谢异常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分别可以达到40.0%,94.11%以及58.82%。

表1 两组患者确诊率比较

方法 例数(例) 确诊 例(%)

空腹血糖检验 85 30(35)

葡萄糖耐量试验 85 53(62)

P值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心血管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糖代谢异常患者中老年人居多,占到75%,其中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在60岁,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龄在65岁;
糖代谢异常主要是根据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年龄越小,患病的几率就越小。据相关报道显示,50岁以上的患者只有15%的几率患糖代谢异常,而70岁以上的患者患糖代谢异常的几率已经达到30%以上[3]。

糖代谢异常主要有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而糖尿病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基因共同作用引起的糖代谢紊乱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其中糖尿病前期的糖代谢受损主要有空腹血糖损害以及糖耐量损害等。从心血管住院患者中可以发现,糖代谢异常的表现,最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1型糖尿病起病急、重,常有明显症状。软弱、乏力、皮肤瘙痒特别是外阴瘙痒常是伴发症状,有时是2型糖尿病的首发症状。餐后反应性低血糖是病情轻的2型糖尿病的早期表现。视物模糊是高血糖的表现。许多患者并无上述典型表现,仅以并发症和伴发病为首发症状就诊。在对本组心血管内科糖代谢异常患者实施空腹血糖检验和葡萄糖耐量试验效果非常显著,特别是对于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对早期发现、早期预防糖代谢异常,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本院心血管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糖代谢异常患者中老年人居多,老年患者中患有高血压的患者也比较多,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病理基础是基本相同的,二者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曾有相关报道称,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患高血压的几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5倍,在患高血压的同时还患有糖代谢异常的患者占80%左右[4]。

心血管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糖代谢异常患者中,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占总人数的60%以上,据相关调查结果表明,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得糖尿病的几率为50%,同时血糖调节受损的几率为25%,总之,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患糖代谢异常的几率已经达到70%以上。在临床检查中,心血管内科基本都是采用FPG对血糖代谢异常的患者进行检测,还没有完全普及使用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有必要把葡萄糖耐量试验作为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尤其是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以便尽早发现糖代谢异常的存在,减少其发病率。早发现、早治疗有助于延缓心血管病的发生及发展,还可以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根据有关学者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并发糖代谢异常的比例相对比较高,但是日常的诊断率相对比较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常规葡糖糖耐量实验不规范,无法准确发现餐后高血糖的现象,进而导致患者长期在高血糖状态下生活,对患者的重要器官以及神经系统造成危害[6]。

综上所述,在本院心血管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糖代谢异常患者中,62%的患者都患有糖代谢异常,根究对葡萄糖耐量试验和空腹血糖监测进行研究,得出采用葡萄糖耐量试验可以有效地提高确诊率,及早发现存在的异常,减少发病率,因此,在以后对糖代谢异常的患者进行临床检查时可以使用和推广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并且临床合理使用降血糖药物以及生活干预能够有效减少糖代谢异常的现象,并且对抑制糖代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温主治,张岚,张亚梅,等.未诊断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糖代谢状况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8):46-48.

[2]王巧容,王瑞英,王蕊.空腹血糖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状况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3):49-50.

[3]Li G,Zhang P,Wang J,et al.The long-term effect of lifestyle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diabetesinthe China Da Qing DiabetesPrevention Study:a 20-year follow-up study[J].The Lancet,2008,47(10):128-129.

[4]汪春,李鸥,钱钧,等.老年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调查[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4):63-65.

[5]王国凤,胡新贵,申晓.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与血浆P-选择素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4):79-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