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西医综合复习计划【五篇】

时间:2023-07-07 09:55:07 来源:晨阳文秘网

摘要:目的了解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在针灸康复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针灸康复科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抽样,选取90例名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予以传统带教法,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医综合复习计划【五篇】,供大家参考。

西医综合复习计划【五篇】

西医综合复习计划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 了解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在针灸康复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针灸康复科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抽样,选取90例名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予以传统带教法,实验组执行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比较两组实习生培训前后考核成绩。结果 实验组实习生中医技能考核、理论、综合测评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针灸康复科临床教学中积极应用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可显著提高实习生中医理论与实际操作水平,保证临床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医护理;
临床教学路径;
针灸康复科;
临床教学

临床教学主要是指协助实习生将所学基础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进而获取继续教育所需的个人技能。在现阶段,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中医医院推行的临床带教方法主要以西医护理为导向,缺乏中医特色。为贯彻执行《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要求,彰显中医护理特色,必须要加大中医护理人才培训[1]。基于此,本文主要对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针灸康复科护理专业实习生应用中医护理带教临床路径进行带教,旨在探究临床应用效果,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针灸康复科护理专业实习生9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占有2例,女性有88例,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在(27.56±2.67)岁之间;
本科45名,专科32名,中专13名。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这90例名实习生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每组45名,两组实习生年龄、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予以传统带教法,待学生步入临床后,带教老师予以入科教育指导,并进行评估考核,阐述规章制度、科室环境,讲解日常工作流程。依据实纲要求,每周进行1次讲课,每月进行1次查房,并做好出科考核,其余时间跟班,按照工作与病人具体情况,当班老师进行适当讲解。实验组执行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第1d由带教老师进行接待,基于当天教学工作完成后进行入科教育与评估考核;
第2d阐述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并熟悉患者;
第3、4d进行操作示范,予以实践指导;
第5d至2周介绍中医护理基本理论,阐述中医操作技术;
第4周进行大纲要求实践,予以评估与综合素质考核。

1.3 观察指标

出科时,考核小组对实习生进行中医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掌握临床实习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培训后,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中医理论、操作、综合测评成绩明显较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实习生培训前后理论、操作及综合测评成绩综合比较(分)

组别 例数 培训前 培训后

理论 操作 综合测评 理论 操作 综合测评

实验组 45 67.89±19.08 54.58±9.78 76.56±3.41 90.77±6.26* 92.86±3.12* 94.83±2.55*

对照组 45 70.48±18.06 52.65±8.96 75.23±3.01 87.50±4.12 84.72±3.20 91.84±3.53

t - 0.661 0.976 1.961 2.927 12.217 4.605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模式,主要以患者为中,在现代护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哈佛医学院在护理专业实习生带教中,将临床路径与其他带教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实习生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2]。针对护理临床教学方法而言,以往主要应用学生跟班制,依据当天基本工作量,基于把握患者状况的前提下,当班老师进行适当讲解,在时间安排上具有不确定性,同时教学目标要求执行不固定,往往容易受带教老师素质或工作等因素影响而出现漏讲、不讲等现象,教学质量不高。在护理临床教学中,将临床路径引入其中,做好时间管理,可有效控制质量。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实习生中医技能考核、理论、综合测评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临床路径在带教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体而言,在带教中,把教学计划进行直接,细化到各个护生实习生身上,并依据时间管理计划,带教老师以教学计划为导向,制定有目的性的带教模式,一定程度上对老师教学行为进行了规划,可避免出现重复教学等现象,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3]。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应用于针灸康复科临床教学中效果颇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朝霞,李青.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中医院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11):1084-1086.

西医综合复习计划范文第2篇

自2002年广西中医药大学开始招收中医学专业(壮医方向)本科生后,壮医学高等教育从无到有历经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然而,在壮医学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诸如其理论体系需进一步完善,临床疗效需进一步验证,人才培养质量需进一步提高等等。当前,在医学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已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的认证,而壮医学专业如何按中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标准来全面推进建设,深感任重道远。本文主要就壮医学专业学生评价考核体系存在的不足进行探讨,为提高壮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现阶段,壮医学专业学生评价考核体系普遍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教师是终结性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缺点主要在于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帮助和指导,有其不完整性和单向性。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对学生学业成绩评定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旨在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最终目标是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对壮医学专业学生考核的评价上,如何将形成性评价和终止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以下思考。

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内涵、意义和比较

形成性评价是强调开展以调节教育过程,保证教育目标更好地实现为目的的评价活动。形成性评价包括了评价教学方案与计划、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等等。形成性评价可以不断地对教学形式、教学过程、学习态度、策略、方法、主动性和努力程度等进行评价,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地获取反馈信息,以改善教学效果。形成性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参与评价和互评。但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单纯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其评价体系会失去原来应有的权威性和导向性。终结性评价指的是某一教学活动完成以后,对教学活动的最后成果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以便为做出各种决策或决议提供教学上的依据,主要以期末总评成绩来评定学生能力和教学效果[1]。终结性评价存在的问题是:事后验证性质明显,对被评估者事前干预力差,对过程控制力弱。因此,形成性评价和终止性评价两种评价方式都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才能形成良好的综合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协同功能,达到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2壮医学专业学生评价体系改革的思路

终结性评价的特点是:客观简便,易于实行。因此,在教学评估的实际进行中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在高等医学院校考核评价中普遍采用的就属于终结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的特点是:能及时地获取教学情况的反馈信息,适时地对教学活动予以相应的调整,以便更好地及时总结经验体会,改进工作。形成性评价的这种能够及时探寻影响教学质量及目标实现的原因,以便于能适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的特点,其教学意义积极有效。改革评价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科学合理地制定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结合的细化标准。

2.1评价体系改革要符合整体和个体的统一

评价体系改革既要考虑医学生全面稳定的评价标准,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但也要考虑到医学生的个体因素,以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为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体标准来评价学生,可以鼓励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发挥其独特的个性化的发展水平。因此,体现学生的基本要求,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采用科学、合理的多元化评价标准,以满足的不同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广西中医药大学作为全国壮医药高等教育的摇篮,为了全面提高壮医学专业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优化制定了壮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壮医学专业学生培养计划中,既注重中西医的适当比例,又优化了壮医学的民族性和特异性,充分展示壮医学的特色。例如,广西中医药大学除了要求壮医学专业学生掌握教育部统一的培养医学生的标准外,还为壮医学专业学生大力创造了解壮族文化和壮医药发展的机会,主要通过带领壮医学专业学生参加每年一度的靖西端午“药市”,参观宁明花山崖壁画,鼓励学生走访壮族民间名医,通过民族情怀文化教育巩固壮医学生的专业思想,增强学生学习壮医学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非常注重培训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实践技能课程中,加重《壮医经筋学》、《壮医药线点灸》、《壮医针刺学》、《壮医外治学》等特色技法实践的必修专业课程课时数以帮助壮医学生加强学习民间特色技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4]。而这些培训和评价内容,都有别于其他专业的医学学生。

2.2评价体系改革要符合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综合评价突出的问题。素质教育本身的优势在于发展性地关注学生成长和变化的全过程,重视学生在过程中的转变和提升。重视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不符合素质教育评价的内部机制;
重视过程评价,忽视结果评价,又容易导致评价的形式化,不利于发挥评价的功能[5]。形成性评价直接指向学生的素质培养过程,不但注重学生的现实表现,更加关注学生素质的未来发展。终结性评价是在素质教育结束后,为判断教育效果而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要对学生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进行回顾并作出结论,其评价项目应全面而又具有概括性,不能仅限于学生成绩的评价,还要对学生的品德行为、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和身体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6]。综合评价体系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全程的动态评价,有助于使评价结果成为促进学生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对于壮医学专业学生而言,根据壮医学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性质和特点,这些学生将来就业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和扎根基层贮备。因此壮医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更应该注重培育其临床动手能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基本技能操作和临床思维能力的评价[7]。考核评价时注重实现学生评价主体性,使学生通过自评和评价教学,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不断自省和反思,寻找到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且,通过壮医学专业学生之间的互评,可以使他们取长补短,协助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更有利于他们民族情感的塑造。

2.3评价体系改革要符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同时也是反映和评价教学质量的明镜。优质的教材是优质教学的保证,是教育良好持续发展的前提。在教学的过程中,课本教材总是随着知识的不断地更新而更新,不同类别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对学生有不同的标准要求。一般情况下,对医学生而言,理论的学部分表现为课本教材的学习,而实践则表现为临床操作和动手能力水平。在壮医学专业学生中,并不完全都是壮族学生。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对课程和教材的接纳程度不同。因此,更应该在不同类别的课程传授中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形式结合,建立有效的动态反馈机制,对教材进行介入和评价,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接纳知识,也能有效及时地更新知识理论结构和水平。在壮医学高等教育中,教材的介入和评价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壮医学学科是一个年轻的学科,理论水平还亟需继续传承和发掘。因此,对教材的校正和补充对壮医学学科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提高壮医学教育的整体水平。经过这十几年的壮医临床和实践的积淀,以及随着壮医学师资队伍的壮大,教材修订具备了临床实践来源和人力资源。2013年,壮医学系列教材列入了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的编写计划。广西中医药大学正举全力,联合广西甚至全国各地的壮医药专家,重新修订和完善壮医学系列教材,这是保障壮医药教育能进行优质教学的前提,也是实践推动理论水平发展的有力举措。教师结合特定评价标准,依据教学进度和学生接纳程度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并及时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及时向学生反馈;
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对教学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共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体现理论和实践统一,教材和实际吻合的真正价值,实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互利结合的良性循环。综上所述,通过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各有优缺点。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建立真实反映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形成性与终结性结合的复合型评价体系。

总之,根据医学教育认证的要求,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全面正确认识考核评价的功能,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现行的壮医学专业学生评价体系,建立起壮医学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全过程评定体系和评定标准。在良好的评价体系中对壮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计划、专业特色、实践培养等进行动态的良性引导,树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重心,集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教育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以评促建,以建促评,评建结合,教学相长,大力助推壮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丽军,李勇.试论高等医学院校教学中复合型评价体系的构建[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1):95-97.

[2]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4.

[3]王在翔,刘宪亮,李炳海.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4):64-66.

[4]冯秋瑜,李彤,卢汝梅,等.改革创新壮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路径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8):72-74.

[5]戴斌荣.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难点:评价方法[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2,3(2):8-10.

[6]沈思敏.论素质教育的长期性[J].卫生软科学,2004,18(6):351-352.

西医综合复习计划范文第3篇

1我校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学生招生及就业情况统计(表1)

毕业生总数为504人,其中,专接本学生4人,在“三甲”以上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为93人,其他基层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为355人,在其他单位从事医学相关工作(如药品营销、医疗器械营销、药房工作人员、导医等)大概52人。2009年,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当年7月1日,我国已有415万普通高校毕业生落实了就业去向,与去年同期相比就业人数增加4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同比基本持平(2009年7月9日《中国青年报》)。相对于全国高校学生的就业情况,无论在就业人数还是从就业单位的水平方面,我校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堪称良好,学生基本上都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

2原因分析

自从1995年招收中医护理专业的大专生,我校一直密切关注国内同类院校的招生、培养和就业情况,还多次安排领导和老师到兄弟院校学习、交流。在掌握了护理专业—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容易出现的问题之后,我校在专业课程设置、学时分配、教师主导思想、引导学生技巧等方面作出如下努力,提高了学生就业时的竞争力,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2.1结合中西医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

2.1.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突出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专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临床课程的教师,更要适应新教材的理论和实践要求。我校通过“西学中”、“中学西”培训班的开设,普遍提高了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从而做到在授课时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夯实专业理论基础,真正做到厚积薄发。

2.1.2寻找中西医结合点,引导学生兴趣综合中、西医学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通过研究与实践的努力,创造中、西医学有机结合的理论和方法,是“中西医结合”的基本内涵[2]。目前,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上,只是采取一种单一的加合方式,并没有达到理想的融合,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中西医皆通。而中西医结合关注度远远够,据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6月的一份调查报显示,仅有19.3%的医学生主动地去了解中西医合的发展情况,78.6%的医学生很少去了解中结合医学的情况[3],医学生尚且如此,其他行业更不用说了。怎样达到中西医的融会贯通,关系到学生的兴趣所在。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最后体现在治疗和护理效果上,现代中西医结合在疾病的护理上确实获取了单纯中医或者西医不能达到的效果。这就是中西医在临床和护理中的结合点。比如在外科疾病手术—尤其是腹部手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决定着患者进食、进水的时间,这又关系到患者营养的摄取和恢复的速度。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法、白萝卜汤口服等可明显缩短排气时间,效果肯定[4],作为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教师,不应该简单的教授“病”与“证”,而是要“病证结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学会创新,正如“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2.2优化合理的课程设置

2.2.1强化中医护理特色,进行课程重组

改革现有的医疗护理课程设置,弱化医疗,突出护理;弱化理论,强化实践。中医理论以适度、够用为原则,增加学生的中医护理、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的教学内容。在临床护理方面,我们开设了中西医内科护理学、中西医外科护理学、中西医妇产科护理学、中西医儿科护理学等课程,这样在临床护理中学生就能掌握两套护理技术,为患者服务。

2.2.2适应社会发展,调整课程设置

传统医学护理教育“医学基础课+临床专业课及护理+临床实习”的“三段式”培养方式[5],容易使学生习惯于从医疗的角度去考虑并解决问题,学生在理论学习期间,护理理念建立较晚,很难形成适合护理职业的思维模式。为适应护理功能多元化发展,除开设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相关课程以外,还开设预防医学、健康教育、社会学、护理心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美学、公共关系学、老年护理学、社区护理、家庭护理等课程,为即将面临的老年化社会和世纪整体护理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逐步与国际护理接轨[6]。

2.2.3增加教学中的中医养生保健常识

中医护理以其独特的整体护理观和辨证护理观在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优势,因此,课程内容突出养生保健理念,对每个护理问题所采取的护理措施要体现辨证施护的特点,并将具有中医护理特色的针灸、推拿、养生康复、食疗、气功、保健体疗等内容贯穿在各个疾病的护理中,使中医护理的内涵得到丰富和发展。

2.3合理的实践安排

2.3.1与实习医院沟通,提高护理实习带教老师的整体水平,保证实习质量“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培养什么样护理人才的关键问题”[7]。对于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临床实习环节对于巩固基础知识、灵活运用护理技能尤为重要。目前,许多院校在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期间选择了更多的西医医院,临床带教老师缺乏中医护理的专业知识,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从而未能完成临床护理实践中的中西医结合。所以,我校教务处临床科以及学院主管教学的领导多次和实习医院联系、协商,加强临床教师中医理论与技能的培训,教师通过参加中医护理知识培训,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8,9],从而充分认识和肯定将中医护理融入西医护理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并能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于临床实践。

2.3.2建立灵活的反馈机制,教学相长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反馈机制,重视护生对教学质量的反馈,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案,同时,也要尊重、理解、关爱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提高带教水平。

2.3.3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保持良好的实习情绪

目前,许多用人单位的招聘工作提前到了学生毕业前的1月份左右,甚至更早。新的就业形式和“双向选择”的招聘应聘模式使得多数学生的实习和求职在时间上发生冲突,学生容易表现为思想不稳定、情绪易激惹,实习中易出现护理差错。针对这一问题,我校进一步加强了实习生的心理指导,通过就业情况统计,准确掌握学生求职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定期与实习生座谈,帮助平衡实习生的心态,确保实习质量。

2.4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招聘会安排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的方向、加快发展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大趋势、高等护理教育的国际化需要、社区护理的蓬勃发展以及社会对中医护理理论与技术的需求均决定了社会对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需求增加。适应当前市场需求,我们加强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2.4.1定期召开人才招聘会,提供就业机会

针对应届毕业生,我校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会随时和用人单位联系,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计划,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将用人单位请到学校里来,召开面向本校学生的人才双选会。有效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也提高了学生求职的安全系数。10年中,这种方式使得相当一部分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学生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

2.4.2及时校园网信息,拓宽就业途径

通过学校网站,专门设立就业指导中心主页,随时招聘信息,拓展学生就业空间。同时,充分利用校园网接受学生咨询,对学生就业技巧进行指导。

2.4.3加强学生人生和职业规划的引导

帮助学生准确分析现在的教育和职业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及时把握就业机会。由班主任担任主讲教师,把学生的人生规划和就业指导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抓,培养学生自主择业和创业的精神,为谋求一份合适的职业奠定基础。同时,通过人生和职业规划竟赛,激发学生的规划意识,激励学生完成个人职业规划,并通过学生间职业规划的分享,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2.4.4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西医综合复习计划范文第4篇

2009年医院急诊科工作计划

2009年是我院‘二甲’评审后重要的一年,也是我院急诊科适应市场经济持续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来源:免费这一年我们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急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凝聚人心,以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增强急诊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加强急诊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巩固并壮大急诊队伍,使急诊医疗体系更加规范化,加快我院急诊发展。现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市居民医保工作为目标,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科室宗旨,为把我科建设成为民众信赖、医院放心、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科室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主要措施

1.医疗质量

要在巩固前两年急诊管理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等级医院复审整改工作,围绕“质量、安全、服务、价格”,狠抓内涵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专业队伍的设置,进行急诊医学知识的学习,了解急诊急救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稳进急诊急救队伍。完善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使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完善24小时急诊服务目录、急诊工作流程、管理文件资料、对各支持系统服务的规范。协调临床各科对急诊工作的配合。对大批量病员有分类管理的程序。立足使急诊留观病人于24小时内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安全入院。加强上级医师急救指导,加强三级会诊,加强与其他专科的协作配合,使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8%以上。2.质量管理。

很抓“三基三严”,加强病史询问及规范查体、大病历规范书写、抗生素合理使用等专项培训力度。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依据病情优先获得诊疗程序。加强运行病历的考评,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完善定期检查、考评、反馈、总结的质控制度,坚持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对环节管理、凝难病历讨论、三级医师查房对病情变化的处理意见要重点监控,促进基础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3.设备管理

要强化对急诊设备的定期维护、监测并专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使抢救设备的完好率达到100%。加强训练规范使用,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正确使用,确保安全运行,以满足患者急救需求。严格院内感染。加强心肺复苏技能的训练,使心肺复苏技能达到高级水平。

4.服务态度

要抓优质服务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示范岗”活动,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服务技巧,落实医患沟通、知情告知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强化安全措施,防范医疗事故发生。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5.培训计划

要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培训考核计划,加大在岗培训力度,有计划的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加大对各级医师培训效果的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的培训,强化全员职业责任意识。2008年在院部的支持下希望能派出医生护士去上级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ICU或CCU等相关专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业务。同时,树立一批医、德双馨的先进典型,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6.中医特色建设

要贯彻以“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方针,突出优势目标,加强中医特色建设。制定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中医药理论、技术培训计划,加大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按照二甲中医院急诊科建设要求,要有本科常见病、特色病种的诊疗规范与特色技术的操作规程,使本科规范性文件不少三种。提高中医药在急症救治中的使用率,急诊专业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中西医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急危重症的中医药使用率,使中医药参与率在30%以上。

7.推进医疗保险改革

要搞好医疗保险改革顺利推进,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个环节更加明细化。同时针对特殊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开创人民群众得实惠、医疗事业得发展的双赢局面。

8.重点研究课题

今年要着重学习和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急诊、感染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无创和有创性正压通气治疗、严重创伤与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课题的研究,使我院急诊科急救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9.院前急救

西医综合复习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康复治疗 国际接轨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11-01

康复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应用性学科。它与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共同构成了全面医学,被称为是现代医学的四大支柱之一。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提出,要在现有医学院校和护士学校中开设康复课程,有条件的应设置康复医学和康复治疗专业,并纳入教育和卫生部门的计划。

1.我校康复治疗专业基本概况

我校的成立时间不长,是由六所中专学校合并而成的,特别是康复专业由07年才开始建立,学生虽然都为高职生,但部分学生起点较低,基础知识薄弱,理解能力相对其他本科院校的康复专业学生也有一定差距,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实施,不能一味的学习其他重点院校的教育模式,应根据自己院校的实情来制定较强、较好的教学大纲。

2.建立良好的康复专业培养模式

2.1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

培养目标是人才的成才方向和规格, 是教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是行使每个教学环节和内容的依据。许多学校在原有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开办康复医学教育,有的把临床医学教学内容照搬过来,再加上一些康复知识,就称之为康复教育。

2.2康复治疗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对象不同:临床医学处理的对象是疾病,康复医学处理的对象是残疾;

重点不同:临床医学注重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康复医学着重于功能的评定和恢复,以及残疾的预防;

目的不同:临床医学的目标是治愈疾病,康复医学的目标是使其尚存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利用及设法代偿那些已无法恢复的功能,使其达到生活尽可能自理,重返社会;

手段不同:临床医学主要是通过药物和手术的方法,康复医学主要应用训练、教育等手段。

医生的能力要求不同:临床医生只要求掌握各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诊断要点、治疗方案就可以了,但康复治疗师不仅要求是一名康复医生,还要是一名心理学家,艺术家,教育家。

2.3制定合理完善的教育教学计划

该专业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培养模式,其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此专业需要有扎实、牢固又要系统掌握各种康复治疗技术, 而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均是为学好康复治疗技术打基础,在开展教学计划时,第一年应让学生学好临床各科基础知识,比如解剖学,生理病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西医诊断学、内外妇儿、神经病学、生物力学等课程,第二年在掌握临床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康复专业课程,比如康复医学、康复护理学、康复评定学、康复治疗技术(包括运动疗法学、物理疗法学、作业疗法学)、社区疗法学、言语疗法学,除了这些专业课程外,还应开设康复心理学,艺术学(包括音乐、书画、制作)、教育学(包括学前教育)等学科让我们的康复专业的学生成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全方面康复人才去适应广大的康复市场的需要,密切的与国际康复市场接轨。

3.如何实现完整的教育教学计划

在我们已经明确了康复专业的性质、地位、教学内容后,我们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完整的实现它?是按照原来的方式,或是照搬其他院校的教育模式还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3.1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临床教学基地建设

康复专业人才实际上是一种应用性人才,它必须是要建立在实际的运用中的,临床见习、实习是康复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康复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又直接影响到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康复临床教学基地应有比较健全的康复科室(如PT科、OT科等),有能满足教学需要的病员和病种,还应具备必要的教学设施、设备和见习场地,如电教器材、多媒体教室、示教室等。

3.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当前,因为教师资源的缺乏,我校的康复学科专业教师大多数为临床专业的教师,虽然教师们基本上都为本科毕业,有部分老师还从教多年,但因为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学科,自身对康复治疗技术的实践掌握还不太完善,所以要想发展康复专业,必须要提高教师们的专业素质水平,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这样才在未来的时间里培养出品德高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学有专长、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康复医学教育刚刚起步,各方面条件均不太健全,康复医学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只有培养大量品学兼优的康复医学人才,才能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造福于社会。为此,我们将会继续努力,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