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护士防护论文【五篇】

时间:2023-07-07 12:30:09 来源:晨阳文秘网

巡视病房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护士及时主动地巡视病房,有利于随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输液不良反应等情况,并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以提高护理质量。笔者对我院16个内科病区的临床护士巡视病房情况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护士防护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护士防护论文【五篇】

护士防护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关于内科护士巡视病房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

 

巡视病房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护士及时主动地巡视病房,有利于随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输液不良反应等情况,并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以提高护理质量。笔者对我院16个内科病区的临床护士巡视病房情况进行了调查,对相同病区的临床医生下达护理级别医嘱的依据进行了评估,旨在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有效预防护患纠纷的发生。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16个内科病区工作的160名轮班护士,女性,年龄18~55(26.07±5.18)岁。文化程度:本科64名,大专48名,中专48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8名,主管护师42名,护师46名,护士10名,合同护士44名。选取上述16个病区工作的120名临床医生,其中男65名、女55名,年龄24~59(38.03±9.99)岁。文化程度:博士5名,硕士48名,本科67名。职称:主任及副主任医师32名,主治医师40名,医师48名。

1.2 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别对护士和医生进行调查,护士问卷内容包括各级护理要求巡视病房的时间、频次,实际巡视病房的时间、频次,未按要求巡视的原因;医生问卷内容包括各级护理内容了解情况,下达分级护理医嘱的依据。每张表上有填表的简要说明,由调查者发放并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方法,发放护士及医生调查问卷共280份,待全部填完后当场收回,有效回收率100%。对所得数据采用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护士按分级护理要求巡视病房的情况及不能按要求巡视病房的原因 160名护士仅16名(10.00%)按分级护理要求巡视病房,不能按要求巡视者均为不能达到一级护理的要求,即每15~30分钟巡视1次[1],其原因见表1。

 

2.2 医生对分级护理内容的认知情况和下达分级护理医嘱的依据 病房医生下达分级护理医嘱较多是依赖于工作习惯(84名, 70.00%),依赖主观判断者24名(20.00%),仅有12名(10.00%)是依据患者的病情等客观条件。医生对分级护理内容的认知情况,见表2。

 

3 讨论

3.1 护士不能按要求主动巡视病房的原因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示,仅10.00%护士能按护理级别的要求巡视患者,90.00%护士不能按一级护理的要求进行巡视,护士不能按要求巡视病房的原因包括医生及护士两个方面的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3.1.1 分级护理不当影响护理工作的严谨性 表1示,100%护士反映护理级别与患者实际护理需求不一致,表2结果示,医生对分级护理相关内容认知情况不容乐观,仅16.67%~23.33%医生了解护理等级的具体要求和护理级别是按患者病情轻重确定,76.67%~83.33%医生部分了解或不了解;而医生下达一级护理医嘱时,20.00%医生是依赖主观判断,并没有考虑患者客观存在的护理需要,70.00%的医生依赖于工作习惯。笔者对调查科室的一级护理情况进行统计,发现一级护理患者占住院患者的90%以上。面对众多的一级护理患者,护士的劳动强度加大,护士无法按一级护理的要求每15~30分钟巡视病房。且护士觉得对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强的患者实施相应级别的护理没有实际意义。长此以往,护士对不按相应护理级别护理司空见惯,对护理规范和制度产生麻痹思想,降低了对巡视间隔时间、病情观察、活动范围的限制等一些必要的护理措施的重视,使真正需要一级护理的患者不能得到相应的护理,一级护理只能流于形式。易使护士滋长不严谨的工作作风,导致护理质量滑坡。当患者对名不符实的一级护理收费提出质疑时,必然会引起护理纠纷。

3.1.2 护士依赖陪护及传呼器 目前医院对陪护的管理不到位,科室也难以控制陪护的出入,随着患者陪护的增多及床头现代化呼叫系统的配置,分别有90.97%、89.58%护士对陪护及传呼器产生依赖。护士认为患者病情变化、输液故障或其需求都可以通过传呼器或陪护传达。

3.1.3 护士人员缺编 58.33%护士认为各病房护士编制达不到标准要求。按医院管理学的标准,普通病房床位、护士比不应小于1∶0.40,而大多数医院达不到这个要求。我院床位、护士比是1∶0.33,加之地市级医院的患者治疗以输液为主,尤其是1名护士值班时,全部时间用以治疗性操作,根本没有巡视病房的时间。

3.1.4 护士缺乏责任心 38.19%护士认为,护士责任心差是导致巡视病房不到位的原因。责任心是护士言行在对患者生命健康、权利及需要的关爱和关注中的具体体现。如果护士责任心差,既使人员不缺编,也难以保证各项护理工作质量。尤其是年轻的合同制护士,由于医院聘用制度不健全,其工作待遇低,易使她们出现不稳定的工作情绪,缺乏职业责任感。

3.1.5 护士分工不明确 16.67%护士认为护士长排班分工不明确,奖罚不兑现,及时巡视病房也得不到表扬,不巡视的也没得到批评,导致工作积极性降低。

3.2 对策

3.2.1 完善医院继续教育 医学院校教育应增加相关护理学科

摘要时刻规范她们的一言一行,培养其高尚的职业道德,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和职业形象,经常给予奖励和鼓励,使她们锻炼成优秀的护士。

3.2.2 加强分级护理制度的执行与监督 患者住进医院后,医患之间的契约建立,患者有权了解自己的护理服务需求,而告知服务要求是护士必须履行的义务,护士有责任将分级护理的具体要求告诉患者。科室可实行分级护理公示牌,使患者了解分级护理内容,发挥对护理工作评价者的作用。另外,建立一级护理巡视卡和输液巡视卡,将卡片放在患者床头袋内,巡视1次在卡片上记录1次,签名签时间,输液巡视卡上还要注明已输入的液体量,以利于患者及陪护的监督,尤其对责任心不强的护士加强监督,能对制度的落实起到控制作用。

3.2.3 控制陪护率 医院需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陪护管理措施,使陪护率达到标准。医院的硬件设施应采取人性化管理,切实解决患者的饮食、探视等问题,规范食堂管理,严格按患者的饮食营养要求将可口的饭菜送到患者床头,安排好陪护的住宿供餐,解决患者的后顾之忧,这样既有利于病房管理,又可避免探视人员过多造成医院感染。

3.2.4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护士长排班要合理,目标要明确,要勤检查、勤督导,运用经济杠杆将工作业绩与奖金挂钩,拉开档次,奖罚分明,充分调动每位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1.

[2]徐微,张敏.论医疗民事责任的判定[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4,11(2):100-103

护士防护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护理工作;护理缺陷;防范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句话虽并不十分准确,但足以反映了护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内涵的不断拓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被强化[1]。因此,做好护理工作,防范护理缺陷是我们每一位护理人员应该重视而且深思的问题。

1 护理缺陷的定义[2]

明确护理缺陷的定义是防范护理缺陷的前提。护理缺陷是指在护理活动中因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护理规章与规范等,造成护理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失误。护理缺陷包括护理事故及差错。

1.1 护理事故

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严重质量缺陷。

1.2 护理差错

是指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自身的原因或技术原因而发生的,未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或虽有不良后果但未构成事故的差错。

2 护理缺陷的原因

分析临床工作中常见护理缺陷的原因是防范护理缺陷的源泉:
(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意识差;(2)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不够,尤其是“三查七对”和床边交接班;(3)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4)履行各班职责不严格,工作中相互依靠、相互推卸;(5)工作量大,工作环境忙乱,护士工作时缺乏计划性、协调性,人员配制不科学;(6)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负面影响[3];(7)科室质控员未认真履行指控职责,监控力度不够。

3 护理缺陷的防范措施

制定并落实防范护理缺陷的措施是防范护理缺陷的根本。

3.1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护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4]。护理部应定期组织法律知识培训或专题讲座,从实习护士和新上岗护士岗前培训开始,把普法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科室认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护士条例》及《护理差错判定标准》,学习中联系实际存在的典型事例分析讨论,以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防患于未然,用法律武装自己,用行为规范自己,用工作让病人满意,防范护理缺陷。

3.2 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护理规章制度是对护理人员在为病人服务过程中应当履行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等做出的文字规范。护理部及科室让护士熟背所有核心制度,将规章制度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纳入护理理论考试的范畴,不定期检查,并与科室及个人质量考评挂钩,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得到真正落实。让护士牢记查对、抢救、消毒隔离、给药、交接班、分级护理等制度,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将其内容一一融入工作中,用理论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用实际工作体现护理质量,防范护理缺陷。

3.3 提高高危人群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低年资护士、新招聘护士是护理缺陷的高发人群[5]。她们工作时间短,基础护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欠缺,对临床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及时准确判断与处理,应加强严格训练和考核,尤其是“三基三严”训练及“各种急救抢救应急技术”训练。护理部及科室共同监督检查与考核,可以采取形式多样化的方式,如:知识竞赛,操作技能竞赛,专业情景演讲,评选优秀先进等,避免单一的训练和考核模式让她们产生枯燥乏味的心理甚至抵触情绪,科室与科室之间比,个人与个人之间比,护理部及科室给予适当奖励,增强她们的积极性,提高她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她们慎独的精神情操,让她们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希望,远离护理缺陷。

3.4 提高护理书写质量

护理文书是反映住院患者病情发展过程和护理人员临床实践的原始记录,是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写自己所做,做自己所写”这是对护理文书真实、客观、准确的反映,及时、完整是护理文书书写的基本要求。用护理文书反映护理质量,使护理质量证据化、规范化,成为防范护理缺陷的法制依据。

3.5 加大科室考核力度

科室护士长对科内的工作安排应每月有计划,每周有安排,每日有检查,选派优秀护士协助管理,科室质控员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发现问题责任到人,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必要时给予适当处罚,使当事人深知错误,记忆于心,防范护理缺陷的再次发生。

3.6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士的职业技能及业务综合能力

(1)根据科室内工作量,护士长可抽取每日晨会后15~20min的时间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基础知识及专科知识的学习,提问与讨论,操作示范与简单小结前一天工作或反馈前一天的工作不足,布置当日工作重点。(2)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学习,护理查房,质量考评会,病房工休座谈会,护士长可安排科内年资高的护师或主管护师组织实施,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参与,要求内容接近于临床,实用于临床。(3)鼓励护士进修、函授、科研等,科室可给予一定奖励,增强积极性,减轻护士经济负担,使其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在工作中更系统、更全面的开展工作[6],防范护理缺陷。

3.7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倡导人文关怀

护士长应在实际工作中把握好所扮演的各种角色,工作中公平、公正,组织协调科内所有护理人员间的关系,让大家生活在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里,随时观察了解每一名护士的心理及生理,发现异常及时关心问候并给予帮助,以防对护理工作造成影响,防范护理缺陷。

3.8 充分合理应用人力资源

护士长科学、合理排班,老中少,士师主管护师搭配,理论好的与技术好的搭配,动作慢的与动作快的搭配,性格开朗的与性格内向的搭配,使其在护理工作中大家可以互帮互助,互勉互励,互敬互学,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取长补短,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理缺陷。

4 体会

作为一名护士,我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我们的目标是提高护理质量让每一位病人满意。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还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及业务能力,只有我们用心工作,用爱付出才能完成神圣而伟大的使命,才能做好护理工作,才能提高护理质量,才能防范护理缺陷。

参考文献

1 刘红光,杨兆红,崔桂淑.医疗纠纷防范措施探讨. 齐鲁医学杂志,2002,(01):85-86.

2 卫生部司法令.《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汇编.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44-45.

3 赵光红,刘义兰.护士压力状况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2,17(9):689.

4 许佩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防范对策.现代临床护理,2005,4(4):53-54.

护士防护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本次实验回顾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我院80名门诊输液室护士的职业接触情况和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经过调查分析发现,门诊输液室护士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针刺伤、安瓿割伤和接触患者血液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安瓿割伤和接触患者血液,影响率分别为78.75%和93.75%。80名护士实验期间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病率为65%。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合理有效地配置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和知识培训,能够显著降低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几率,提高护士职业防护的有效性。

【关键词】门诊输液室;
血源性传染病;
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1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859-02门诊输液室是患者进行门诊输液的首要场所,门诊输液室具有人员流动性大和患者数量多的特点。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在频繁地整理医疗垃圾、拔针、打针和加药的过程中,难免会接触到带有传染病菌的医疗器械和患者,所造成的安瓿割伤接触患者血液带来的血源性传染更具有严重性和普遍性。为了进一步改善门诊输液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掌握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院对门诊输液室护士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察和实验。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实验以我院门诊输液室的80名护士为实验对象,回顾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门诊输液室护士的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率和相关的影响因素。护士年龄范围在20岁至5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4.5±0.5)岁;
护士工龄在5个月至30年不等,平均工龄为(14.5±0.5)年。其中,实习护士40名,占50%;
护士6名,占7.5%;
护师10名,占12.5%;
主管护师22名,占27.5%;
副主任护师2名,占2.5%。护士文化程度为中专39名,占48.75%;
大学专科24名,占30%;
本科学历17名,占21.25%。

1.2方法: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门诊输液室护士的职业防护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表经临床医学护理专家反复多次讨论和修改设计而成,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部分为护士的基本自然情况,如工作年限、职称、学历、年龄和性别等;
第二部分为门诊输液室护士职业接触发生的处理情况、类型、原因和是否进行报告等内容;
第三部分为对护士自身职业防护意识水平的调查。调查问卷由调查小组负责在门诊输液室进行发放,同时向被调查护士讲解问卷每个条目的实际意义和具体的填写方法等,由护士进行自行填写,其中,实习和进修护士在离科前填写,本科护士则在年底时进行填写。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80份,回收80份,回收的有效率为100%。另一方面,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所整理和收集的护士自行填写的职业接触记录文件进行调查和分析,经过分类整理,从中筛查出相关内容。2.结果

2.1门诊输液室血源性传染病危险因素分析。门诊输液室护士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针刺伤、安瓿割伤和接触患者血液等,其中,针刺伤18例,占22.5%,安瓿割伤63例,占78.75%,接触患者血液75例,占93.75%。80名护士实验期间血源性传染病的平均发病率为6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门诊输液室血源性传染病危险因素分析[n/%]

危险因素护士人数发生例数发生率发生次数构成比针刺伤801822.5%363.7%安瓿割伤806378.75%40141.4%接触患者血液807593.75%53154.9%合计968100%2.2门诊输液室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环节。经过调查分析发现,门诊输液室护士血源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整理物品、配药过程、回套针帽、更换头皮针以及按压棉签和拔针的过程中,其中,发生率最高的环节为按压棉签和拔针过程,占46.83%,具体数据,(见表2)。

表2门诊输液室血源性传染病发生环节分析[n/%]

危险因素整理物品配药过程回套针帽更换头皮针按压棉签和拔针合计针刺伤5(14.7%)-6(17.6%)13(38.2%)10(29.5%)34(3.6%)安瓿割伤98(25.2%)271(69.7%)-20(5.1%)-389(41%)接触患者血液36(6.9%)--46(8.7%)444(84.4%)526(55.4%)合计139(14.6%)271(28.6%)6(0.6%)79(9.37%)(46.83%)949(100%)3.讨论

职业防护是降低门诊输液室护士血源性传染病发生率的基础,职业防护意识越高,防护措施越完善,护理过程的安全性也就越高。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大部分门诊输液室护士在发生针刺伤后都能够及时上报,但安瓿割伤和血液污染的上报率却较低,这不仅充分暴露了门诊输液室护士职业防护知识不足和自我防护意识较差的问题,更是职业接触伤害问题发生的首要影响因素。另一方面,职业接触伤害的发生率还与护士的职业经验存在直接的联系,护士职称越高、工作经验越丰富,职业接触伤害的发生几率也就越低,其所采取的主动防护行为也就越为规范和有效。由于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关于职业防护知识的教学较为匮乏,导致实习护士普遍缺乏相关的职业防护知识,防护意识较差,所以,医院和相关的护士教学单位应该加强护理防护知识和防护意识的培养,使其具备完善的职业防护技术,如举办职业防护培训班和学术讲座等,从而提高门诊输液室护士的整体职业防护能力和意识。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合理有效地配置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和知识培训,能够显著降低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几率,提高护士职业防护的有效性。参考文献

[1]郑恒燕.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09,05(11):159-160.

[2]赵晶燕.医务人员针刺伤调查与预防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6):1035-1036.

护士防护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分析护患纠纷中儿科护士的心理应激反应表现,探讨防范措施。方法:对8例纠纷的解决过程体会、观察、回顾性总结与归纳。结果:通过对相应心理应激反应表现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结论:医院及护理管理部门对发生纠纷护士的心理应激反应应予重视、及时做好疏导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面对纠纷,积极寻找主、客观原因,杜绝不良因素的干扰。

【关键词】儿科护士;
护患纠纷;
应激反应;
防范措施

护士在医院这一特定的服务场所,难免因各种原因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1]。儿科护患关系则是要在当今的“四二一”家庭现实环境下进行互动,由于双方在提供和接受服务过程中存在着可能的认识和沟通偏差,因此发生矛盾与纠纷近年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纠纷一旦发生,既严重影响正常的医疗、护理秩序,也会加重当事护士的心理负担。临床工作中通过我们的观察和解决纠纷过程的体会,总结出如下心理反应表现并提出防范措施。

1 护患纠纷中护士的心理应激反应[2]

1.1 精神焦虑、紧张:发生问题和纠纷后,当事个体往往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思维混乱,心跳加速,难以再进行正常操作。

1.2 心理恐惧、惊慌:当事人意识到是因自己失误而导致纠纷产生时,表现出怕家属愤怒不冷静而采取过激行为;
怕上级领导知道而影响发展前途;
怕触及法律负刑事责任等一系列差错心理反应。

1.3 心情抑郁、失望:部分护理人员因缺乏良好心理素质及心理应激能力的培养,当纠纷发生后,郁闷压抑、心灰意冷, 如得不到领导、同事及家人的及时关怀和帮助,则感到工作压力大、前途无望,可引起自控力减退、精神涣散,久而久之,易引起心身耗竭综合征。

1.4 心理委屈、愤怒:将纠纷原因归结于客观或患儿因素,而非主观行为。性格内向者在纠纷后独自悲伤流泪、沉默不语,自认倒霉以发泄内心的委屈;
性格外向者则易失去理智,到处理论辩解,以表白己的清白无辜,试图证明差错不是因主观因素造成。

1.5 过度谨慎、逃避:部分护士尤其是有过纠纷者,在面对稍微复杂或曾出现过纠纷的护理操作及格外挑剔的患者及家属时,易过度谨慎产生逃避心理,谨小慎微或让他人操作,甚至无原则迁就,担心稍有不慎再次引起纠纷。久而久之,产生心理障碍,影响工作正常进行。

1.6 心态沉稳、镇定: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纠纷的发生、后果及处理事项,保持冷静、积极配合寻找主、客观因素,认真反省及检查工作中的过失与不足,从中吸取经验及教训,但此类心理表现者不多见。

2 防范措施

2.1 正确认识护患纠纷的危害:护患纠纷一旦发生,既影响医疗单位和护士群体在社会上的声誉、形象,影响正常的医疗、护理秩序,也会加重当事护士的心理负担,因此,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应从思想上认清护患纠纷的危害,恪尽职守,防患于未然。

2.2 合理安排工作及人员,为护士减压:针对当前儿科护士所面对的常态及隐形压力,护理部及护士长平时应多关心护士的生活,了解护士的思想动态,节假日开展一些娱乐活动.让护士适当放松。合理安排班次。

2.3 护士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通过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积累或在环境的熏陶之下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3]。护患纠纷的发生,不单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也与护理人员的内在修养有关。在护理队伍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可培养护理道德、陶冶职业情感、提高文化修养。

2.4 个体行为包括文明语言、得体举止的良好培育:护士在实施医疗护理过程中,服务态度最为患儿及家属关注。亲切文明的语言、温文而雅的举止会给患者带来亲切信任感,这也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同时注意自己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对待情绪不稳定、不配合的患儿家长,避免压抑对方情绪,应留时间和空间让其发泄[4]。

2.5 主动服务,态度亲切:无论发生任何情况,护理人员都应以病人为中心,服务过程中,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安慰、体谅,规范语言及行为举止,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信任,使护患纠纷消灭在萌芽中。

2.6 加强“三基”训练,提高技能水平:丰富的理论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防范护患纠纷的重要因素。我院护理部及科室内经常开展业务活动,如儿科护理知识讲座、护理知识竞赛、操作比赛,定期进行业务理论、操作考试.开展新老护士“一帮一一对红”的拜师学艺、护理查房等.提高护士操作技能水平保证护理质量,以减少因技术问题引起的护患纠纷。

2.7 增强法律意识:知法、懂法、守法,法律法规是规范医疗行为的基本前提。医院将经常性的普法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台,从法律的高度进行有效的整体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儿科则强调护士增强法制意识,尊重患儿的生命与健康,保障监护人的自与患方的知情权。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遵守“三查七对”原则,谨慎从事技术操作,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2.8 多方面给予支持、理解:对发生纠纷的护士,首先护士长不要严厉指责,应积极帮助护士寻找纠纷的原因,并协调解决纠纷;
给予适当心理安慰,努力减轻其心理负担使之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今后的工作。心理负担过重或情绪有波动的护士,要适当给予调休假,同时要安排有关人员做好心理疏导,使其能正视自己、正视纠纷、正视工作并勇于承担责任、

2.9 加强交流,密切护患关系:加强儿童心理学的学习,及时、准确地把握患儿病期心理变化的特点,把握护理要点,赢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患儿入院后,护士应注重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求,尽可能早期提供诊疗服务,对疾病动态及所采取的医疗护理措施加以通俗的说明解释。特别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医疗、护理处置,应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使其配合,并在护理文件上准确记录宣教情况。及时的护患沟通,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减少和避免护患矛盾、消除磨擦的桥梁。

3 体会

护患纠纷的防范,对于医院及管理者而言,都是一个是值得探讨和重视的课题。发生纠纷当事人的心理演变,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疏导和化解,对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护士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临床服务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保持“慎独”严格遵守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避免不必要的护患纠纷发生。面对纠纷时要积极寻找主、客观因素,认真反省及检查工作中的过失与不足,从中吸取经验及教训,杜绝一切不良因素的干扰,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今后的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薇群,陈念湄。护士差错归因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1999,34(3);
207

[2] 梁涛,李峥。论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几个重要环节,中华护埋杂志,1999,4(3):167

[3] 任秋云,卫淑英,任还芸,护埋安全管理与防范对策,护理研究, 2002,16(4);
232~233.

护士防护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入职护士;

锐器伤;

职业危害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053-02

新入职护士一般工作在2年内,对手术室工作及环境不很熟悉,受到伤害的几率较大。医护人员的锐器伤害是指在工作中被针头、手术器械、玻璃制品、医疗仪器设备、医疗废弃物及其他锐利物品刺伤、割伤皮肤而导致有被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的意外事件[1]。是医护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所面临的多种职业危害之一,同时也是医护人员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重要途径[2]。而新入职护士由于安全意识薄弱,操作不熟练,临床经验匮乏,工作中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性会更大。本文通过对2011年5月-2013年1月在临床工作的护士对锐器伤的认知以及发生情况进行调查,以便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减少职业危害。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1年5月-2013年1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工作的新入职护士28名为研究对象。女25名,男3名,年龄20~25岁,平均23岁。学历:本科5名,大专23名。

1.2 方法

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生一般资料、接收锐器伤知识的途径、锐器伤知识掌握情况及对职业防护的态度以及实习期间发生锐器伤的情况等内容。共发放问卷30份,收回有效问卷28份,有效回收率为93.3%。

2 结果

2.1 新入职护士对锐器伤知识掌握情况

新入职护士接收锐器伤知识的途径主要来源于医院,对锐器伤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详见表1。

2.2 新入职护士工作期间发生锐器伤的情况

28名新入职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占60.7%。锐器伤主要发生在新入职护士前3个月,占50.8%;
锐器伤发生地点在手术室的居多,占40.6%;
锐器伤以发生在白班为主,占70.2%;
锐器伤发生环节主要为使用、清洗器械和“掰安瓿时”,占30.1%以及“去针帽”占30.6%。

3 讨论

3.1 新入职护士对锐器伤认知情况分析

调查显示,新入职护士接收锐器伤知识主要来源于医院,而在学校获得的知识相对较少。因此,新入职护士在进入临床前,学校应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教育,开展各种学习途径,加强新入职护士的职业安全意识。文献[3]报道,加强岗前培训工作,可有效降低新入职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和有效提高锐器伤后正确处理的几率。由表1可知,新入职护士接收知识后,仅对锐器伤的危害掌握相对较好,而对锐器伤的其他方面掌握不牢固,尤其是对锐器伤的防护措施。研究显示,职业防护知识掌握程度与锐器伤发生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加强新入职护士培训、提高其理论及实践操作考核的合格率,能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4]。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新入职护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减少新入职护士发生锐器伤的重要措施。

3.2 新入职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性较高

本次调查显示,临床实习过程中,28名新入职护士发生锐器伤的为16名,发生率60.7%,调查结果低于刘海波[5]报道的83.33%。分析原因可能一方面与近年来有关新入职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报道日益增多,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本次选择研究对象时以儿童医院为入选条件有关。但是新入职护士在临床工作期间由于缺乏经验,操作不熟练等各种原因发生锐器伤的几率仍较大,是引起各种血源性疾病和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献[6]报道,被HBV、HCV、HIV污染的锐器刺伤后的相应病原感染率分别为6.0%~30.0%、0.4%~6.0%和0.25%~0.4%。因此,采取相关措施提高新入职护士自身的防护意识,减少新入职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发生率尤为重要。

3.3 新入职护士实习期间发生锐器伤情况分析

调查显示,新入职护士发生锐器伤主要集中在前三个月,这可能新入职护士刚到临床,操作不熟练、不规范有关。因此,新入职护士进入临床后,医院应进行有关职业防护的岗前教育。文献[7]报道,医院通过采取集中对新入职护士进行岗前职业防护教育这一措施,可以提高新入职护士对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意义的认识,掌握锐器伤的防范技能,并明显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另外新入职护士在进行操作时,应注意严格防护,当手或其他皮肤黏膜表面被血液及体液污染时应立即彻底冲洗;
摘除手套后洗净双手,督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除工作前三个月发生锐器伤几率较高外,其余时间也均可发生,且发生锐器伤的环节主要是清洗器械、针刺伤和“掰安瓿时”。而使用更加安全的医疗设备可以减少62%~88%[8]。

总之,医院和手术室必须制定各种锐器安全操作使用规程,将教育及培训贯穿于各个操作环节中,使护生的操作得到规范。另一方面,建议新入职护士在操作时可选择使用预防锐器伤的医疗用具,如盒式安瓿助断器、离心管掰安瓿、无针密闭输液接头等,带新护士的老师要严格要求,规范操作,耐心热心的教育新护士,以避免和减少医疗锐器伤的发生,使新入职的手术室护士工作放心、生活开心。

参考文献

[1]刘燕玲,刘星辉.英国锐器伤害医护人员的现状与对策[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4):150-153.

[2]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5.

[3]袁春莲.岗前培训对减少中职护生锐器伤发生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6):90-92.

[4]张东红,胡玉霜,陈聪,等.护理实习生职业防护知识与锐器伤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0):1697-1698.

[5]刘海波.护生锐器伤发生影响因素及伤口处理情况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8):3411-3412.

[6]黄勋.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8.

[7]万小超,刘涓,崔霞,等.岗前职业防护教育在实习护生锐器伤预防中的作用[J].华北国防医药,2010,22(6):598-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