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皮艺术论文【五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7-07 13:15:08 来源:晨阳文秘网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是利用光影投射原理,将半透明的彩色皮质影偶紧贴于白色半透明的布幕上,艺人们手持木杆操控影偶并在多种民间乐器的配合下进行的唱腔表演。由于皮影常用方言俚语演唱,取材于当地耳熟能详的民间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皮艺术论文【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皮艺术论文【五篇】

皮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是利用光影投射原理,将半透明的彩色皮质影偶紧贴于白色半透明的布幕上,艺人们手持木杆操控影偶并在多种民间乐器的配合下进行的唱腔表演。由于皮影常用方言俚语演唱,取材于当地耳熟能详的民间神话传说,深受老百姓喜爱,是一种广泛流传的古老而独特的民间戏曲艺术。罗山皮影历史悠久,据明、清《罗山县志》记载,皮影于明代嘉靖年间一、引言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是利用光影投射原理,将半透明的彩色皮质影偶紧贴于白色半透明的布幕上,艺人们手持木杆操控影偶并在多种民间乐器的配合下进行的唱腔表演。由于皮影常用方言俚语演唱,取材于当地耳熟能详的民间神话传说,深受老百姓喜爱,是一种广泛流传的古老而独特的民间戏曲艺术。罗山皮影历史悠久,据明、清《罗山县志》记载,皮影于明代嘉靖年间传入罗山,落地生根,到宋代繁荣,距今已有460年的历史。罗山皮影在当地俗称“皮摔”,其唱腔、道白接近湖广语系,被归为西调皮影。罗山皮影是中国皮影四大流派中河南皮影的代表,由于其地处鄂豫皖交界,在中原文化和荆楚文化的浸染下形成豫风楚韵的独特魅力,曾经占据各类民间艺术的龙头地位。皮影有动为戏、静为画的特点,这些由皮影艺人亲手制作的影偶,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就已经远销美国。1984年罗山皮影艺人杨龙山绘制的影偶在中国美术馆参展,受中外专家学者一致好评(见图1)。1991年后,罗山皮影艺人与台湾同行进行交流,被誉为美妙的工艺品,之后大批量出口到台湾和东南亚地区。2008年,罗山艺人李世宏创作的影偶参加第十届亚洲艺术节获得特殊荣誉奖。同年,罗山皮影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2011年被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罗山皮影日渐退出历史舞台,面临生存危机,如何才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使罗山皮影这朵艺术奇葩在现代绽放。本文将从现代装饰的视角全面解析罗山皮影造型艺术,并试图找出现代装饰对罗山皮影造型艺术继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现代装饰视角下的罗山皮影造型艺术

罗山皮影造型艺术由头茬和身段组成,通常一个身段可以搭配不同的头茬来实现人物角色的变化,特定人物的服装和头茬是固定的。艺人通常会在影人的两手和脖子处安装操纵杆,根据剧情的发展,使影人做出动静举止、喜怒哀乐来完成动态的画面。静态的罗山皮影五官特征似豫南人,在造型方面,粗狂质朴、自然单纯、色彩浓重,表现力较强,尤其重视面部的精雕细琢。罗山皮影整体造型相对河北皮影“土”味更浓,甚至略有笨拙的美感,装饰图案更有原始感和神秘感。从皮影整体外形上,轮廓清晰简练概括,线条紧凑生动有力、变化丰富、节奏明快、富于韵律;
从轮廓内部上,以线描、雕刻、镂空、彩绘为主,图案很紧凑,同时繁简得宜、虚实相生。

(一)多视角的二维平面性

皮影的制作材料和表演方式决定了其二维平面性特点,为了加强表演艺术的视觉冲击力,罗山皮影造型采用了多视角多拼接的空间造型艺术手法,简单划一的人物外轮廓和纷繁复杂的身段造型形成鲜明对比与和谐统一。影偶面部通常采用正侧面刻画,也称“五分脸”,正侧面的五官轮廓线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真实。如生、旦、净人物刻画时只能看到一只眼、眉,并夸张延长至耳际,线条流畅飘逸,一气呵成,而嘴部、头冠多采用四分之三侧,也称为“七分像”。这种多视角的手法根据角色不同灵活运用,如丑角造型多设计成七分脸,露出双眼,扩大刻画面部特征的表现范围,若有独眼瞎丑角时,七分脸便于表现另一只眼瞎特征,以增大人物喜剧性和趣味感。最为独特的是这种多视角同时出现在一种形态要素中,如罗山皮影生、旦角中帽饰后面的羽翅几乎对等安置,发髻却作为正侧处理;
服饰造型上领口用正面、衣袖为正侧面、腰部以下为四分之三侧;
腿部造型多为一前一后两个正侧面表现(见图2)。在衬景配景处理上同样运用了多视角的方法,如桌子处理,出现了显示三大面透视效果的四条腿,而非正侧面的两条腿,从观众席看正侧面的影人坐在半侧面的桌椅上,倒也自然舒适。智慧的罗山皮影人深知剪影造型的单调与不足,娴熟的运用了平视、俯视、仰视等多角度以期表现立体感,这种造型与我国传统绘画散点透视有异曲同工之妙,符合皮影戏观众的审美情绪和习惯。

(二)写意和写实打造传神形象

罗山皮影造型与朱仙镇年画在构图和表现技法上一脉相承,不仅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更崇尚内在精神神韵的表达,追求形神合一的艺术效果。同时与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特点相似,以形写神,注重写意,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传神艺术。影偶造型上,紧紧抓住各类角色人物、动物、道具的自然特征,在遵循一定程度的原有规律基础上,抒发艺人主观情感去塑造影偶的性格气质和神韵,将写意和写实完美结合,极大提升了影偶形象的观赏性。生、旦角的纤眉细眼、高耸额头、细挺鼻梁、点紅小口、莲指修长再加上阳刻面部轮廓,尽显白净斯文、温文尔雅的独特韵味(见图3)。阳刻的五官轮廓配上阴刻的发饰,产生起伏对比,愈发显得俊美。旦角和生角的性别区别多在眉目上,男性剑眉目长,眼角上扬,棱角分明,多忠诚,女性挑眉凤目,纤腰莲足,明媚皓齿,多温婉。另有一类生角,相貌异常俊美,耳处饰花,粗眉压眼,多风流奸诈之徒。净角狮鼻豹眼,夸张到变形的阔口之上,以赤眉虬髯陪衬,表现其威武强悍英勇之势,而鹰鼻鹞眼张口刻画多奸诈。丑角吊高眉毛、豹额圆眼、朝天鼻翼、龇牙歪嘴尽显其滑稽诙谐之神情,虽丑陋而无厌恶之感。丑角在雕刻手法上通常采用阴刻实雕、或实空结合、或绘制,勾勒出脸型和神态,以加强图案上的轻佻滑稽之感。怪兽造型多为汇集诸兽于一兽的形象,威猛矫健而无怪异之感。艺术处理上运用提炼、变形手法,经过现实与主观的巧妙融合,使其极具装饰性和观赏性。

(三)形式多变的装饰纹样

罗山皮影在二维平面性的造型空间中运用多视角的手法增强立体感和空间感,而整体造型又无杂乱不适之感,这在西方严谨理性的透视理上是不可能成立的。那么究竟是什么让皮影展现其独特魅力?其中是否有规律可循呢?笔者经过大量调研、走访、实验,认为其关键在于巧妙的装饰手法。

1.装饰纹样的统一性

罗山皮影造型的设计上大胆吸收了汉画像砖和朱仙镇年画的处理方法,采用彩绘和刻镂相结合的工艺,绘制具象和抽象的纹样做装饰,运用反复、连续、对称,散点平置的艺术手法排列,形成韵律和节奏感(见图4)。影偶在面部特征的处理上多采用对五官的夸大、移位和变形上,尤其表现在对嘴部处理上。通常用具象的花草云凤图案修饰女性,用龙虎水云图案代表男身,一刚一柔的图案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美感而且交待了人物的性别。而在人物的裤脚、袖角、帽子、领口处常绘制抽象几何纹样,如文官蟒袍裤脚下的几何海水图案,女性裤脚处的半圆图形等。这种抽象纹样属于热情的抽象,就像图腾深置百姓内心,配以阳雕阴镂,适当计白更显得繁简相宜,虚实相生。“这种抽象的合规律造型就是独一无二的最高级的造型,当人类面对外物巨大的杂乱无章时,在这种造型中就能获得心灵的安息。”[1]这就是装饰纹样赋予皮影的魅力。

2.装饰纹样的图底关系

影偶造型借助灯光,较暗,身高十五寸为图,三尺白幕,明亮,面积大为底,这种图底对比使有着流畅轮廓的黑暗的影人造型在规则形状的明亮的白幕衬托下,每一个空间细节都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这样一亮一暗、一大一小和一静一动,白幕与影人互补互存,相辅相成,构成一个视觉整体。观者在这种明暗、简繁、虚实、曲直的对比中进行视觉的调试和交替,形成一幅幅完整的动态画面。

3.装饰图案的寓意性

民间有图必有形形必吉祥的说法,同样在皮影图案中代表吉祥如意的图案比比皆是。皮影图案大多都以隐喻、谐音、暗示的方法在装饰造型的同时,起到了甄别人物身份,彰显人物品格的作用,同时也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影人服饰处理中,花朵多半正面处理,以追求圆满,而不同的花色也暗示了不同的身份。老旦多饰牡丹、桃花、桃子、寿字纹、佛手、万字不到头等纹样讨个福寿双全的吉祥。文生多有梅兰竹菊、琴棋书画等图案装饰,雪花象征淡雅文静,多用于旦角和文生。在桌、椅、几、轿的配镜上多出现狮子滚绣球、平安如意、五福捧寿、五龙戏珠等装饰图案。另外,在服装的装饰上大胆吸收了民间剪纸中水云龙凤的纹样,运用四方连续和二方连续的排列技法,配上镂空的雕刻手法,使得画面热闹、饱满而又有秩序感,对于已经多年流传,形成定式的纹样,如龙纹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多用于皇帝的服饰或皇帝专用的器皿装饰上。

(四)绚丽色彩点亮整体氛围

色彩是皮影造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之一,罗山皮影在选色上受五行用色观的影响,多用纯度极高的丙红、稀绿、肤青、藤黄、焦黑,肤白,其中肤白为皮影材料牛皮本身的淡黄色。影偶形象常年使用仍然绚丽多彩、赏心悦目,这跟其独特的上色工艺有重要关系。艺人选用当地矿物质熬制颜料,用平涂和晕染的方法,按祖传技法循赤、青、黄、绿、黑的先后顺序,双面着色一气呵成上色过程。经过多种工艺使颜料吃进皮子,再用当地桐油配以砣砷(釉)等化学物质,特别熬制油。上油后的影偶形象,投射到布幕上,流光溢彩、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对人物的选色上借鉴京剧脸谱的用色处理方法,黑色多正直,红色多忠烈,白色多奸恶,绿色则表示骁勇善战。如“三国”中的关羽画红脸,程咬金、《五峰会》中的暴虎勾绿脸。在颜色搭配上,讲究简中求繁,运用色相、明度、纯度的对比来增强色彩醒目感,这与现代用色原理相悖。如红配绿,现代人认为对比过于强烈很是俗气,而在皮影中却极为常见。如关羽施红脸,一身绿色蟒袍搭配,黑色长胡须,黑色结构线,配以皮革本身的淡黄色和镂空部分的白色,交相辉映,使人感受到其忠勇仁义之气。罗山皮影多用大红与大绿、黄与黑、黑与红、黑与绿的强对比,运用调和法和恰当的用色比例、使颜色协调统一于淡黄色半透明的皮质里。如果分析皮影色彩的情感表现,用味觉、听觉和时间来形容她的话,那一定是一串串热火朝天的辣椒,奏响一首颜色冲撞的奏鸣曲,去享受骄阳似火的灿烂夏日。

三、现代装饰继承与发展罗山皮影艺术的有效途径

现代装饰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在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诸如罗山皮影这些优秀传统民间艺术则因各种因素的制约,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萎缩沉寂。如何才能在现代社会中使其二者相互促进,共生共赢?笔者认为现代装饰唯有从传统文化中学习,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提取装饰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做好传承和创新,才能称之为民族设计,才能更好的弘扬和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手法借鉴。将罗山皮影造型艺术中的多视角和散点并置、图案的对比与统一、夸张与抽象的艺术手法运用到现代装饰中。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中和旅游纪念品设计中运用这些元素以合理的设计手法去安置,显得尤为重要。如获2004年靳埭强设计奖铜奖的《皮影字体挂历》,提取了传统皮影的装饰图案元素,进行概括、夸张,用现代色彩进行填充,形成了时尚和古朴交融的和谐效果。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室内软装饰设计,利用皮影元素的提取,结合现代的艺术手法,运用在室内的屏风、背景墙、隔断,装饰物件上,可以营造出一个别样的皮影世界。与各种材料相结合,形成不同肌理、质感具有皮影韵味的装饰艺术,甚至打破皮影的平面性,在各种立体造型中提取皮影元素,展现视觉美感。如在中国数字科学馆中展出的艺术家Eggdoodler创作的命名为Africa的鸵鸟蛋雕刻艺术作品,他就是利用了传统的皮影刻镂和造型工艺技法,最大限度的拓展鸵鸟蛋的厚度,让作品的层次成为重点,在当时的艺术界产生不小的轰动。在他的作品中就连动物细微的神情与身上的纹路都能清楚呈现,原本平面的作品产生了立体感,在灯光照射下,还能产生微微的阴影,藉此提升了不少的质感。同样,这个方法也适用于罗山皮影自身的改革与创新,传统皮影影偶制作多采用兽皮,存在取材难,制作工艺繁琐的缺点,现在有很多皮影艺人开始尝试用纸或赛璐洛片、有机玻璃板、综合材料和聚酷薄膜来替代传统兽皮。与新科技的结合。2010年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代表队的“皮影艺术•凌动舞台”作品获得最高奖项“英特尔杯”。他们将传统的皮影的每一个动作都分解成一个指令,能够完整的完成转身行走等各种平面动作。还有一些包括实时指令的输入和演示过程中手指接触,对实时动作的反馈,机器人的响应迅速动作过度自然,当时整个系统设计得到了业内的高度认可。如果这项科技走向成熟,只需要有机器人来进行操控影偶的表演或者机器人直接参与表演,那将是对民间皮影艺术的一种颠覆性创新,同时也对皮影艺术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真正的做到科技和艺术的完美结合,重新定义民众对传统民间艺术的概念。利用光影的投射原理,如在灯具设计中利用现代材料,在灯罩上刻意使用镂刻的精致花纹,让光线透过图案洒射出去,呈现出一种图像化的光影效果,增加空间文化意蕴。利用皮影的光线投射原理,可以在客厅做个补充光源的台灯,只是台灯的一侧有可以变化的类似影人的模具,在灯光的照射下,将模具投射到墙面上,形成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如果把灯泡换成蜡烛或者仿蜡烛火苗变化的灯泡,就可以在墙上得到可变化的模具投影,增加室内环境趣味和氛围营造。另传统的皮影是依赖外界光源才能产生影的效果,艺人在操作时难免会有外影闯入的现象,如果可以设计出有自发光功能的影偶,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画面的纯净度和黑白对比度,也可以使影偶的形象更加强烈生动逼真,这会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利用皮影缀结在艺人操控下形成动作的工艺特点,借助现代数码科学技术创造出可灵活变形的艺术产品。如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隔断装饰类家具设计中,希望利用特殊结构或技术,在不添加和减少材料的基础上,形成装饰图案上的变化,满足现代人对室内空间装饰的新鲜感需求。

四、结语

皮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皮影戏;
舞蹈艺术;
影响;
皮影舞蹈;
发展前景

前 言

张要作戏调翻新, 顾影徘徊却逼真。

环佩姗姗莲步稳, 帐前活现李夫人。

——滦州学正左 乔林 《海洋竹枝词》

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其实,翻阅古史文献,不乏如是的记载和描述。

“用薄片透明之驴皮,雕成人物等形,夜间于台上架纸窗,借灯光照映,远视之意态生动,惟妙惟肖,故谓之影戏。”时光荏苒,影戏这门古老的艺术被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至今依旧被很多人喜爱着。

人们常常问起:这雅俗共赏的影戏究竟起源于何时?答案却莫衷一是。目前我们所能找到的关于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影戏)的明确记载是在宋代,在此之前,文献方面几乎一片空白,这也使得被认为是“电影始祖”的影戏起源于汉代唐代的说法更加扑朔迷离……

今天,立足于一位80末舞者角度,我们与其深刻研究影戏的起源问题及其历史,到不如探讨下影戏的发展和发展至今对舞蹈艺术的影响,以及对舞蹈家们针对舞蹈革新产生的创作灵感和近年来皮影舞蹈的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我想这是对我们古老民族留给后人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好保护和革新途径。

第一章:皮影戏的起源及历史

(一)皮影戏的起源及发展

被认为是“现代电影始祖”的皮影戏是中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在陕西的皮影中,流传着“皮影戏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并认为这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皮影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但这些民间传说并没有充分的证据。据考究,有文字记载的影戏最早出现在宋代。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作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1]

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路交往,皮影戏相继传人了波斯,阿拉伯,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欧亚各国。可以说皮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

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然而,中国皮影艺术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它曾经历风雨劫难起落兴衰。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兴盛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厥不振。[2]

1949年后,全国各地的残存皮影戏班,艺人又开始重新活跃,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交流,颇有成果。但到“”时,皮影艺术再次遭“破四旧”的噩运,从此元气大伤。

(二)皮影戏的题材及特点

由于年代久远,地域的差异,各地的皮影戏都有着各自的特色。总括而言,中国影戏共分为七大影系:秦晋影系,滦州影系,山东影系,杭州影系,川鄂滇影系,湘赣影系,潮州影戏。其中,历史最为悠久,表演技术巧妙,影调多腔,最为复杂,影卷之高雅尤为全国之冠的要属秦晋影系中的陕西皮影。

影戏多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为主,题材大多来源于历史名著,主体积极向上,有的表现保家卫国的英雄,有的表现惩恶扬善的侠士,有的表现反抗压迫的勇者,歌颂真善美,鞭打假恶丑。皮影戏虽然种类繁多,但区别主要在声腔和剧目方面,伴奏音乐主要是四弦、二胡、扬琴、大阮、唢呐等,道具主要为影窗,俗称“亮子”。其次为油灯一盏,用以映射影人和表演动作。

皮影戏是我国重要的民间传统艺术,近年来由于现代影视艺术的冲击,观众和演出市场日益减少,许多皮影戏面临消亡的危险,亟待抢救与保护。[3]

第二章:舞蹈艺术的新课题

(一)舞蹈艺术的现状及革新需求

舞蹈作为一种经过提炼、组织、抽象化的人体动作语言,在历史长河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舞蹈是最古老的艺术,它可以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难以表现的人们的内心世界,丰富细腻的情感,深层的精神思想和鲜明的性格特称等。

舞蹈的发展及舞蹈观念的转变与社会的进步更替、生活习俗的差异、政治环境的氛围及每个时期哲学、美学思潮的影响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在世界舞蹈发展史上,舞种产生及演变的历时性是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的多元统一进程。[4]

正是因为这种多元统一,要求舞蹈工作者们必须立足根本,出于现实,对舞蹈艺术进行革新。不光为了顺应艺术发展的历史潮流趋势,更是为了满足欣赏水平的提高于舞蹈艺术现状之间存在的差异。

(二)“模仿论”对皮影舞蹈形成的促成作用

随着舞蹈观念的发展和演进,很多现代的编舞家已经不仅仅关注对“民主的形体”的编排,而更注重运用多种材质为个人的意念服务,甚至运用崭新的手段打破舞台表演的旧有模式。[5]

“返璞归真”的想法让舞蹈家们开始考虑从自然出发,从艺术的发生之初开始创编,于是“模仿论”这一艺术起源论中最古老的理论,开始成为舞蹈家们在舞蹈革新中从另一个角度创新的新思路。

于是,大批从模仿角度出发而创编的舞蹈作品接踵问世,以06年轰动春晚的,引起除夕夜亿万观众内心深处共鸣的《俏夕阳》为例,就是以模仿皮影影人动作为基础,从皮影影人动作中找出可用人体肢体来表演的动作,配以舞美道具灯光等,用现实的人物表演代替皮影影人的木偶式幕后操作。可以说皮影舞蹈的出现是对皮影戏的极大创新和改革,使得皮影更加人性化,大众化。这不仅是对皮影艺术深刻的继承和革新,更是为舞蹈艺术的革新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和空间。

(三)通过舞蹈《俏夕阳》,解析皮影对舞蹈艺术的影响

皮影舞蹈,是通过舞蹈表演者的舞蹈动作把皮影戏的特点表现出来的一种新型舞蹈艺术。这类舞蹈由于受皮影戏的影响,无论从舞蹈动作风格,舞蹈音乐旋律,舞台美术,再到舞蹈的服装道具等,都有明显的独特风格。

06年轰动春晚的,引起除夕夜亿万观众内心深处共鸣的皮影舞蹈《俏夕阳》的诞生,让更多人了解了皮影戏,了解了舞蹈艺术的革新需求,认识了一种新型的舞蹈艺术品种,下文中,我仅以皮影舞蹈《俏夕阳》为例,解析皮影戏对舞蹈艺术的影响。

1.对舞蹈动作风格的影响

由于传统皮影是以“皮影人”为主体来表现戏剧内容,而“皮影人”能够活动的部分仅包括“手腕”、“肘”、“肩”、“腰”和“腿”等小细节部位,所以,皮影舞蹈《俏夕阳》吸取了这些特色鲜明的内容,在舞蹈动作风格上,基本以地面动作,平面动作,侧面动作为主,时而甩臂,时而扭肩,把皮影影人生硬夸张不甚协调的动作表现的淋漓尽致,表现出新奇、独特、幽默、诙谐的动作风格。

2.对舞蹈音乐旋律的影响

传统皮影戏是戏曲的一种,其音乐元素和表现形式也归类于戏曲,而创作后的皮影舞音乐属于歌舞化的音乐,但皮影舞蹈表演时的音乐韵味依然可以体现出传统皮影戏的音乐魅力。皮影戏演出时,乐器很少,而创作后的皮影舞蹈音乐加入了许多舞蹈音乐的元素,变成了专门表现皮影舞蹈的舞台化音乐。[6]

皮影舞蹈《俏夕阳》的音乐风格,既能充分体现出浓郁的皮影戏的音乐风格,又有悠扬的舞蹈音乐特色,让观众体会的是舞蹈与戏曲的和谐美。

3.对舞蹈舞台美术的影响

将皮影表演变成真人演出,将皮影戏的精髓通过真人表演的形式搬上舞台,这要求对舞台的布景及舞台方位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包括灯光、舞美、要勾勒出舞者的“影人立体感”,这样才能充分展现皮影舞蹈的特色。

皮影舞蹈《俏夕阳》中,背景灯光,LED大屏及电子影壁墙的合理运用,在给观众戏剧和舞蹈和谐美的同时,也恰到好处的实现了从皮影影人到真人表演的完美转换。

4.对舞蹈服装道具的影响

皮影舞蹈在服装造型上不同于芭蕾的体服,也不同于现代舞或古典舞的飘色柔艳,而是刻意让皮影舞蹈的服装与皮影戏类似,许多服装样式和皮影戏中“皮影人”的衣服相似,做到给观众耳目一新的立体感受。

以舞蹈《俏夕阳》的服装头饰为例,无论从服装的色彩搭配,到人物造型,都在极力仿真皮影影人的造型,为的就是营造真正的影戏气氛,从而提升皮影舞蹈的艺术魅力和仿真性,给观众新的视觉感受。

第三章:新型皮影舞蹈艺术发展前景

皮影舞蹈《俏夕阳》的诞生,不仅让民众看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的新型艺术,也让舞蹈家们看到了中国舞坛发展的新趋势。

皮影戏负载着古代文化的积淀,而5000年文明古国的中华舞蹈,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遗存,一路走来,她们在神州大地上,浸润着地域文化的“养分”,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流传了下来。如今,《俏夕阳》在民间社区发生,这并不是偶然,当这两种宝贵的传统文化完美结合时,便是新的艺术革命即将“爆发”之时。《俏夕阳》登上了央视春晚的大雅之堂,甚至走出了国门,这如实的证实了那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正是由于她发生在民间社区,才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民众中传承,彰显出了无穷的生命力。任何艺术作品的诞生,都是人民在生产、生活和交往过程中悟出并提炼而成的;
任何艺术作品的演示,都是对人民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智慧的再现和回馈。

如今,皮影舞蹈对皮影戏的极大革新和改革,使得皮影戏更加人性化,大众化。这不仅是对皮影艺术深刻的继承和革新,更是为舞蹈艺术的革新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和空间。

参考文献:

[1]李跃忠.影戏[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10).

[2]魏历群.影戏之旅[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1).

皮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聊城大学美术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济南皮影艺术受到当今信息化时代网络媒体传媒的冲击,自身的特点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如何让皮影艺术得到传承与发展,受到人们关注。如何与创意文化产生一定的联系,使得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发挥文化第三产业的推动力量的,使济南皮影艺术成为一个品牌产业,屹立于世界民俗艺术的巅峰。

关键词:济南皮影;
文化保护;
产业发展

皮影艺术在济南有其厚重的文化积淀,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济南的皮影艺术包括戏曲样本和戏曲人物,故事情节波罗万象。以济南方言为解说形式,幽默滑稽,令人捧腹大笑,受到淳朴好客的济南人民所喜爱。然而其受制于演出形式的限制,一时还无法探索产业化的模式,因而著有此文。

一、济南的皮影民俗保护

(一)在宏观方面。可喜的是国家与地方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比如申办成功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给予济南皮影文化以专项基金用于文化的传承。在社会方面,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群体出资出力,比如开展了皮影艺术的设计类比赛、突出一系列支持皮影艺术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设立高峰论、开展皮影协会的活动建设,扶持并鼓励企业进行第三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鼓励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政策,引进其他民俗艺术产业化发展的成功案例,吸收其优秀的管理与运作模式,向国外推出本民族创新化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收获了一定的效果。在学校层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入课堂,带领学生参加皮影艺术博物馆的参观与学习。这一系列的组织方式对现有的济南皮影文化起到了积极地作用。然而也有不足的地方,缺少有代表性的剧团品牌与以及创新意识不够。

(二)在微观方面,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意识逐渐的增强,人们自觉地去保护地域文化的发展,建立了不少全新的体验方式。比如:建立起了私人皮影收藏展览馆、组织学员进行皮影艺术的学习、开展DIY自己做简单的皮影人物赠送亲友等方式,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在经营的同时人们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民俗文化的熏陶,提高国民素养。

二、济南的皮影民俗其产业化模式

(一)济南皮影民俗发展模式

首先从继承方面进行了开化。济南的皮影民俗艺术现在无法得到很好的传承,受到封建时期师傅带徒弟,传男不传女、传内不穿外的封建保守的思想,剧团里的名角只是掌握在所谓的世家手里,社会资源无法得到最大化的分配。怕手艺诀窍丢了,没了吃饭的家伙。应该给掌握手艺的注册知识产权,让他们的艺术变为可以在市场化当中运作的资源,保证老艺人门的权利,就可能不会出现老人们人去楼空,什么都留不下的尴尬境地。通过与出版商的联系,高价转让绝活的技巧,比如刻录成影像资料进行教学,进行网络授课,开展线下培训课堂,放宽学习门槛,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者,进行推广。使得在有度可控的法律保护下进行传承。

将皮影设立为一个学科,从草图概念方案的推敲、到材料的选择、工艺的制作,剧本的排练等一系列的教学课程进行培训,集中优秀的艺人,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引进双师型人才,实践与理论结合创造出全新的培养模式。同时开展国际交换生的来往,增加国内像《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新的剧本,重新夺回济南皮影艺术的观众群体,儿童的喜爱肯定有父母的陪伴,同时增加对青年夫妇喜欢的受众的剧目比如《海贼王》、《犬夜叉》、《火影忍者》等国外优秀的作品进行改变,同时保留传统老年人喜欢的传统剧目,比如样板戏等形式的剧目。

在表演形式上增加全新的舞台美术效果。从观众的欣赏角度,到剧场的空间设计都结合皮影独特的艺术形式进行设计,让人们从4D的角度体验皮影艺术,通过空间的转换,使得观众边走边欣赏皮影的表演,小小的皮影艺术,结合现在的音乐与舞蹈等表现形式,展现出符合时代当下的表现形式,在保留传统的同时加入全新的艺术体验。

济南皮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可以借此发展旅游文化,皮影玩偶可以作为旅游纪念品进行包装设计,在市场中进行推广,带动皮影相关产业的发展,皮影玩偶的的加工形成产业化链条,降低了学习皮影的门槛,丰富了皮影表演艺术家皮影人物的更新与换代。同时在馈赠亲友的同时做到了很好地宣传,从而有利于济南皮影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的循环。对皮影的深加工要做到精细,可以参考其他皮影文化城市相关旅游也的发展成果,满足来济南游玩的有课可以带走的不仅仅是泉水,还有济南传统的济南皮影艺术缩影。

(二)济南皮影艺术受到文化创意产业的作用

济南皮影艺术加入文化创意元素可以带来更好的收入,而文化创意加入皮影元素也许就会转变整个济南皮影行业的发展方向和整个行业的命运,指明一种全新的发展道路。济南皮影艺术受到文化创意产业的作用表现在几下几个方面:首先,抬升济南文化底蕴。其次,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与税收收入。然后,改变经济结构,发展第三产业中文化生产力的作用。最后,加强社会皮影团体与地方政府的合作,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家要多去参加百姓们的生产实践,从生活中日提炼最真实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得观众产生共鸣。

(三)济南皮影民俗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

济南皮影民俗在中国众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中独具一格。济南皮影民俗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为曾经的中华儿女带来了欢声笑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现代产业化背景下的当今社会,皮影艺术摆脱传统的手工作坊似的经营模式已经很难进行传承,结合精细分工产业化的当今社会,皮影艺术的产业化进程应当是势不可挡的。

结论

济南皮影民俗凭借自身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的积淀,在产业化大潮的今天,寻找一个保持传统韵味,既不破坏其文化精髓的方式,又能增加新的感受,在形式上创新,在功能上更好的为当下人们的审美所接受的契合点是当下要解决的重点。济南皮影艺术的产业化道路要敢于突破,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做好调查。了解观众的真实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发现艺术创作的灵感。形成全新的文化产业形式,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创造艺术美的享受。使其发扬光大更好的传承中国古老民间艺术表现形式,服务于当下人的生活,提高品味。

参考文献:

[1]范周,吕学武.文化创意产业前沿[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皮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一、皮影艺术的价值

(一)经济价值

皮影是地道的民间手工艺品,这使得这种蕴含丰富的工艺品可以独立于影戏之外,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形式。制作精美的皮影人可以作为手工艺品供人们欣赏,可作为室内的装饰品,点缀生活的空间,从而产生其商业价值,为在都市的人们带去乡土的气息。

(二)文化价值

1.皮影人设计与制作的文化价值:http://

皮影人的设计与制作为美术设计提供了难得的素材,且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民间艺术与专业创作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现代艺术从民间艺术吸取营养,无论是创作手法、表现形式还是作品中渗透的民族精神,都将作新的产品提供积极地经验和有用的启示。

2.皮影戏剧的文化价值:

皮影戏的剧目中所表演的内容多是直接源于百姓生活的民间平常故事,以简单的故事情节阐述一些深刻道理,所有它常常能为人们的日常行为提供一种伦理形式。因此剧目中包含的故事情节,以及反映的民风是调查采集民间艺术素材的有效方法。

3.皮影戏的唱腔文化价值:

皮影戏的音乐,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中,音乐唱腔的风格与韵律都融合了当地民族乐器、民歌小调等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异彩纷呈的艺术流派。所有,皮影戏的唱腔艺术是在同地区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没有统一的腔调。但他的唱腔丰富,板式丰富多样。

二、皮影艺术传承与发展现存的问题及原因

(一)皮影戏艺人后继无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皮影艺人收入不高,而且没有保障。据了解,皮影戏班社的成员一般为六个人,每个人都是多面手,临时缺哪个职位都由现有人员兼职,即便是演出再累,也不会增加人员。很多人宁愿选择外出打工。二是年轻人特别是艺人的子女不愿意学。他们认为,皮影戏土气,不新潮,没什么用。

(二)皮影艺术的演出市场严重萎缩,观众流失。据皮影戏班主反映,现在演出的台口,明显少于二十年前。过去,秋收刚过,当时的生产大队就派人登门求戏,演出能排到第二年的阴历三月三。现在是托门子,靠关系,求爷爷,告奶奶,说好话,才能找到台口。

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随着电视的全覆盖、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全面推广、交通通讯的发达等形成了对皮影戏演出市场的冲击。二是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农村的文化主体结构、民族结构、家庭结构都发生了变化,皮影戏受众中的一些中老年人,特别是年轻人,对皮影戏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感到陈旧,从心里上产生了叛逆。三是皮影戏自身发展的与时俱进不够。

转贴于

三、关于皮影艺术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一)保护好传承皮影艺术的老艺人。要避免皮影戏发生“人在艺在,人去艺亡”的问题,必须保护好老艺人,这是当务之急。政府有关部门,可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界定标准,以排查的方式,分别选定部分老艺人,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其予以保护。

(二)保存、保护、传承皮影艺术的艺术特色。政府相关部门应抓紧做好保存、保护和传承的工作。所谓保存,就是到实地录音录像,定期跟踪记录情况,并且到实地收集各种资料,将其妥善保管。所谓保护,就是给皮影戏艺人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

(三)政府部门努力为皮影艺术的传承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艺人待遇,解决艺人传承皮影戏经济困难,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年轻人从事皮影戏艺术工作。扩大宣传,通过政府组织多台演出下乡免费为群众演出等方式提高人们,尤其是广大年轻人对皮影戏的关注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传媒等传播媒介做好皮影戏艺术价值的宣传。

皮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海宁皮影;
传承与发展;
民间艺术

一、海宁皮影简介

海宁皮影戏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又称羊皮戏,影子戏。海宁皮影戏自南宋传入,即与当地的"海塘盐工曲"和"海宁小调"相融合,并吸收了"弋阳腔"等古典声腔,形成以"弋阳腔"、"海盐腔"两大声腔为基调的古风音乐;
曲调高亢、激昂,宛转幽雅,配以笛子、唢呐、二胡等江南丝竹,节奏明快悠扬,极富水乡韵味。同时将唱词和道白改成海宁方言,成为浙江海宁民间婚嫁、寿庆、祈神等场合的常演节目。再则,海宁盛产蚕丝,民间有祈求蚕神风俗,皮影戏也因长演"蚕花戏",称作"蚕花班"。继2006年列入部级非遗名录后,2011年底,海宁皮影戏作为中国皮影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皮影传承问题

(一) 传统方式未能跟上时展速度

当今,文化的多元,价值的多元,娱乐方式的多元使得皮影艺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无疑,传统的皮影戏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也是它适应如今快节奏社会最大的障碍。

(二)皮影本身制作、储存技术上的局限性

皮影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色彩造型倾注了无数艺术家的心血,但这也给它带来了极高的制作难度。一个皮影的制作包括了选皮、制皮、镂刻、敷彩等十余道工序,这些复杂的工艺程序足以花掉一个手工艺人数星期的时间。这还不包括这一期间因任何一个小小的错误而导致的前功尽弃的可能性。同时,成品的保存也是一个难题,长时间的日晒会导致颜料褪色,温度变化也会造成皮影的变形。

(三)皮影制作人、表演艺人传承困境

当年的制作和表演艺人如今都年q已高,皮影的传承无疑又是一个难题。一位常年拍摄皮影艺术作品的记者这样说:“随着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婚礼更喜欢卡拉OK等更为时尚的方式,也因为皮影戏比较严肃,所以现在只有老人的丧事才会愿意选择皮影戏,其他活动选择皮影戏的人就越来越少了。”[1]群众基础的萎缩,使得传统皮影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逐渐消亡。

三、保护皮影艺术的措施

面对皮影艺术的衰退,海宁皮影戏走出了一条“传承传统皮影戏,创新皮影保护形式”的道路。

(一) 出台政策机制保护皮影资料

2008年,制定《海宁皮影艺术保护五年计划》,明确提出“八个一”的具体要求:有一套皮影文字史料,一套皮影剧本、曲谱、曲牌资料,一套音像图片资料,一套道具、头饰、服装等实物,有一本关于海宁皮影艺术研究论文的集子,一本反映皮影人物、动物、造型、场景的专题图集,拍摄刻制一套皮影戏VCD光碟,培养一支皮影艺术后备队伍。截至2016年,海宁市共收集整理皮影文字史料28万字,编纂出版《海宁皮影戏图集》等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皮影戏书籍,并且排练皮影戏剧目94出,征集保护皮影戏实物道具千余件,挖掘收集工作取得的成果远超过预定计划。现在,新的“八个一”保护措施方案启动:制定一个保护方案,成立一个专家指导组,组建一个工作班子,建设一批传承基地,搭建一批展示平台,整理一套档案资料,出版一册普及读物,完善一套政策机制。[2]

(二)开展师徒带教活动,公开招募学员

2009年,海宁市开始实施“师徒签约机制”,每年挑选有培养资质和发展潜力的学徒和传承人签订师徒传承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等,确保传承工作能够有计划、出成果。同时海宁市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徒带教活动。先后在白漾社区、南苑社区、海宁市文化馆和周王庙镇开设海宁皮影戏传习班,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学员,进行海宁皮影戏表演和影偶制作的免费培训,为培养海宁皮影艺术爱好者做出极大贡献。

(三)落实皮影戏传承保护基地工作

目前,海宁共有3个皮影戏保护传承基地,分别是海宁市斜桥镇中心小学、海宁皮影艺术团有限公司、浙江钱江潮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其中,斜桥镇中心小学作为皮影戏的传承教学基地,承担皮影艺术的乡土教育重任;
海宁皮影艺术团有限公司和浙江钱江潮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则主要担负海宁皮影戏传承保护和市场发展的双重任务。此外还有两个海宁皮影戏专题展示馆:衍芬草堂海宁皮影戏陈列馆重点介绍海宁皮影戏特色,展示皮影表演道具、演出服饰等;
江南水乡非遗馆中的海宁皮影戏专题展示馆目前正在陈列布展中,侧重于海宁皮影戏表演场景的再现与活态互动。

四、海宁皮影艺术的未来发展

(一)与现代艺术结合

海宁皮影造型生动别致,制作精美大方,色彩组合上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体验。为有效地将皮影运用到现代艺术中,首先要对皮影元素进行透彻的构思,然后以实际情况为准将其运用到设计中,尽可能地突出海宁皮影文化的艺术气息,表达出其中蕴含的深刻寓意,使浓郁的中国文化情结及艺术风格得到充分展现。

(二)产品多样化发展

皮影产品也可以从单一的皮影工艺品向多样化迈进,形成挂历、桌历、工艺地毯等;
也可研发仿古皮影、皮影刺绣服装、宾馆装饰品等系列新产品,寻找新的市场,新的途径。

(三)结合科技,发展数字化皮影动画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需要科学的创新与发展。在当今时代,数字化技术被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皮影艺术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能克服传统皮影艺术的种种局限性,同时可以打破皮影戏作为传统艺术的沉重感,赋予它大量现代的流行元素。【3】最重要的是,通过现代网络技术,让皮影在世界各地流传,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五.小结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除了进行宣传式的抢救和保护外,更应该给其一个载体,使之能与现代艺术结合起来。我们要从内心深处去体会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把这些优秀的传统艺术向世界展示出来,我相信皮影艺术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一定能够成为令世界瞩目的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马东平.行动与反思――对环县道情皮影保护利用的现状、问题及趋势的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07(02):174-183,207.

[2]王晓莉.浙江海宁:创新皮影保护形式[J].中国文化报(文化科技版),2016(07).

[3]吴琼.我国传统皮影艺术与动画的结合[J].中国硕士论文,2011.

项目基金:1.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10356024);

2.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