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度中医心理学论文【五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7-07 13:35:07 来源:晨阳文秘网

人文关怀精神倡导对人的关怀,主张以人为本的价值观[1]。医学生作为学生群体中的一个特殊层次,由于学业繁重,学习年限较长,加之新疆医学院校大学生单科设置,文体活动普遍不如综合性院校、理工科院校活跃,所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中医心理学论文【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中医心理学论文【五篇】

中医心理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疆医学院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

人文关怀精神倡导对人的关怀,主张以人为本的价值观[1]。医学生作为学生群体中的一个特殊层次,由于学业繁重,学习年限较长,加之新疆医学院校大学生单科设置,文体活动普遍不如综合性院校、理工科院校活跃,所以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较多,心理素质较差。在医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心理素质处于基础地位。必须把心理疏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育作用。

一、怎样理解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人文关怀,就是用人的方式去对待人、理解人、关怀人,重视人的精神生活,构建师生的精神家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教育,使人思想行为得到改善,精神境界得到提高,形成符合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人的精神世界失去了真切的关怀,思想教育就成为空洞的说教。心理疏导,要从医学和思想政治工作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从医学角度,就是人们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和意志被心理学的知识改变,症状得到消除,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得到治疗的一种方法。二是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如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理解等方式对对方的心理状态进行影响,心理问题人群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得到改善或改变,心理状态得到调整和思想障碍得到清除。

二、为什么要加强新疆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由于新疆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复杂,内部民族构成特殊,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民族成分多样,文化背景属于中华民族文化,又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即汉文化和具有伊斯兰教影响的少数民族文化。学生具有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现在:语言、风俗习惯;
思维方式、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文化传统等各个方面,其他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教育对象远远没有这样的差异。而医学生毕业以后的职业是直接与各族人民的生命健康相联系,所以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关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维模式必须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思想素质、政治觉悟或道德品质问题的思维倾向,是以往思想政治工作的定式思维,而容易造成错误地选择切入点,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容易给人带来某种新的心理伤害,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失效。而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新要求被落到实处,问题的性质利于被分清,切入点容易找到,实效性也就提高了。

三、如何加强新疆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笔者认为,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新疆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这项工程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统一性和民族性相结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一棵树的生长,不仅需要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分,还要有阳光和雨露,缺一不可,学生亦是如此。新疆医学院校一方面必须在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教育目标等方面,与全国高校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民族性特点也必须要考虑,在某些教育的内容、教学用语、教育形式等方面尽可能地贴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用民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新疆社会的实际、现实的生活,各民族的大学生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的民族内容、亲切熟知的民族语言的教育。

2.坚持硬件和软件相结合,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构建大学生和谐校园文化,必须抓住这个根本,才能使学生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增强凝聚力;
才能使他们树立和谐理念[2]。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不仅要做好先进的校园设施、优美的校园环境等这些硬件建设,更要做好构建、传承和弘扬大学的精神家园。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是经过大学师生员工长期努力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最高表现[3]。大学校训,它是一所大学对教育目的和人才观的集中认识,是大学精神的标志。医学院校大学生更是如此,如有“红色医生摇篮”之称的中国医科大学,秉承“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校训,学生努力学习,掌握良好的医学技能,走上医学工作岗位后,兢兢业业,救死扶伤,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新疆医科大学“厚德、博学、笃志、力行”的校训和山西医科大学“厚德励志,博学弘医”的精神等就是明证。

3.坚持方法和方式相结合,建构和谐的学生管理模式。做好新疆医学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方式,讲究和谐管理。将教育、管理、服务三者融为一体并贯穿于思想教育工作的始终,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意识[4]。注重医学生的心理疏导,建构心理危机干预、预警和宣泄缓释机制。以此培育医学生的心理放松与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心态,珍视生命的品质,并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5]。在新疆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必须提高对心理疏导工作的认识,注重工作方法和方式。

4.加大心理卫生硬件的投入,使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落到实处。加大心理卫生硬件的投入,健全心理咨询机构和网络,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穿于新疆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舆论引导、志愿服务、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各个方面。新疆医学院校大学生要建立相应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机构,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编辑和出版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物。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在各种组织内部得到建立健全,组织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得到加强,医学生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四、结束语

培育“四有”新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抓、如何做、从哪里切入更有效,这是摆在新疆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只要我们在工作中充分贯穿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从教育的目的出发,就能不断提高新疆医学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袁晓建.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关怀[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90-392.

[2]林崇德.“心理和谐”是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催化剂[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11):1-5.

[3]杨宝清.弘扬大学精神,构建和谐校园[J].中国教育报,2007-11-19(5).

中医心理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中医文化教学是中医药对外教育的关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医文化逐渐成为了中医药学界的研究热点,很多院校也开展了中医文化教学,如: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医与传统文化”等必修课和选修课,出版了“第一部中医药文化素质教育的部级规划教材《中医哲学基础》(张其成主编)”[3]等,都说明中医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医药教育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广大外国留学生来说,中医文化教学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很多留学生已经过了“语言关”,汉语水平甚至超出了中医院校的入学水平,但是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仍然苦不堪言,对中医药学的理论内涵无法理解。究其原因,还是离不开文化。由于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到陌生,对中医文化难以理解,更何况中医药理论呢?因此,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中医文化内涵,才是正确解读中医药学的有效途径,也是留学生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必要前提,更是学好中医药专业的关键和突破口。

留学生中医文化的理解障碍

中医药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中医药学的理论和专业术语中充斥着大量的哲学内涵,留学生学习中医药知识,首先面临的就是对中医文化的了解。

对“整体观”内涵的理解障碍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理论受先秦哲学思想的影响,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认为自然、社会和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而欧美学生,“从小生活在重视分析还原思维的文化环境中,这种思维习惯与中医理论的直观整体思维没有同构关系”[4],因此当他们看到“以左治右,以右治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上取之”(《灵枢•终始》)等内容时,一头雾水,根本无法理解中医学在治疗疾病时着眼于全局的整体观。至于来自汉文化圈的日韩留学生,虽然本国文化中含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但是在这些国家西方医学一直是主导,人们已经熟悉了强调“人体———环境———病因”三者关系的生物医学模式,因而对注重“生物———社会———心理———环境”的中医学整体观同样难以接受。

对模糊性特征的理解障碍中医学在概念的理解上,存在极大的模糊性。比如:“心”从西医解剖学角度看,只是一个实质的脏器。而中医学认为,“心”不但是实质之心,更是神明之心。“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痿论》),这与西方医学是共通的。然而,心还能控制人的心神,正如《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所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这一概念的模糊性显然让很多习惯了明确概念的留学生大为困惑。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与西方医学大相径庭,并非来自实验,而是基于大量临床实践的结果。因此,与强调精密数据的西医相比,中医学更加注重宏观、整体以及功能的研究,对于微观、形态和结构的研究则有所轻视。此外,中医学在考察人体的生命活动时,往往以生命活动的动态形象为主,以形体器官的物质性为辅,即以功能之“象”来界定形态之“器”。因此,“心”一个概念也就有了多种解释,其实,对这些模糊概念的解读也就是对中医理论内涵的理解过程。然而,对于那些接受了西方本体论,已经习惯了恰当判断和严密推理的留学生来说,如何把握和理解这些模糊的概念绝非易事。

对中医思维模式的理解障碍援物比类,又称取象比类,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主要用于由已知形象到未知形象的概述和说明,也大量见于具体形象代替抽象概念的推理。中国人善于把形象相似、情境相关的事物,通过比喻、象征、类推等方法,使之成为易于理解的认知对象。”[5]“援物比类,化之冥冥”(《素问•示从容论》),这种思维模式在中医学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中医学将五脏与自然现象进行比照类推,脾在五行中属土,而土在自然界中具有生化、承载和受纳的特点,因此中医学认为,脾的功能主要是运化五谷精微。再如:中医学诊断脉象“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用“规、矩、衡、权”四个具体的事物将四季常脉的脉象形象地描绘了出来。然而留学生习惯的是逻辑思维模式,善于描述客观事物,对事物之间的联系缺乏想象的空间。此外,“援物比类”的事物基本上存在于古代中国,这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留学生来说,无疑是难上加难。可见,中医文化理解的不足是广大留学生面临的新的学习瓶颈,如何开展中医文化教学,变瓶颈为突破口,是发展中医药对外教育的关键。

中医文化教学策略

确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中医药学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至今仍保留着浓厚的文化色彩,留学生只有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医文化,才能真正理解中医学理论。因此,改变传统的以中医药知识讲授和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文化的内容引进教学,确立“以文化解读中医”的教学理念,是广大留学生学习中医药知识的根本,更是捷径。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培养留学生从文化起步,从文化立论,认识中医药,理解中医药,并最终达到以医学来阐释文化的目的。

在预科教育阶段开设中医汉语课程中医药院校留学生的预科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这已被越来越多的中医院校所认可。然而,不同于普通汉语进修课程的是,中医院校的留学生预科教育不能仅仅注重学生汉语能力的培养,而应该涵盖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在汉语课程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甚至中医文化的内容,使留学生在接受各种语言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文化的信息,在潜意识里拉近与中医药学的距离。

在专业学习阶段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医药学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与中国古代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一些中医院校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方面做出了尝试,如:北京中医药大学针对英语国家留学生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浙江中医学院设置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课程等。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中医专业课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重视中医药经典古籍的文化教育,开设与古代文化哲学、中医药文献学相关的选修课程,尝试从中医知识层面培养留学生的整体观思维,有意识地加强留学生对中医文化内涵的理解,构建初步的中医思维模式。#p#分页标题#e#

中医心理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中医文化,是指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文化社会背景以及蕴含的人文价值和文化特征。它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文化,以其整体的治疗思想,多角度观察病理的方法,奇特的治疗技术,和谐有用药手段而著称于世,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学文化构成了中华中医文化的基础和主干。

有了人类,就有了医药的活动。中原地区是中华中医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早在伏羲、黄帝时期,就有了医药起源的美妙中华中医文化的源头。

河南是中医的源头,是中医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人们在长期的采集生活中,逐渐发现了植物药,车渔猎生活中,逐发现了动物药;
在冶矿生产实践中,逐渐发现了矿物药。与此同时,又发明了针法、炙法和外治法等。

战国秦汉三国时期,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时期,其标志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等医学经典相继同世,《黄帝内经》大约是战国秦汉时期,为后世中医理论之源。《伤寒杂病论》系东汉南阳郡涅阳张仲景所著,该书的最大贡献原则,奠定了临床诊断理论的基础。《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的洛阳,其主要贡献是提出了中药学理论。而这三部医药学原完成的,可以说中华医药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原。

南北朝至隋唐进期,中医学得到了全面发展。

唐代医学大家孙思邈,曾长期在中原行医,著有《千金要方》、《千金》大成,对《黄帝内经》有大量征引和深入阐发。同时,他收录了张仲景著作有关伤寒病症的部分,从而医圣文化得以广泛。

宋金元时期,是我国医学的发达兴盛时期,其重心在中原。这一时期医学发展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医政设施的进步,当时都城开封设立“翰林医官院”、“太医局”及其他保健或慈善机构,把医药行政与医学教育分立起来。同时还设立“御药局”、“医药惠民局”等专职药政机构,这一传统至今仍被沿用。

明清时期,由于全国经济中心的南移,我国医学在南方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河南仍涌现出了众多著名医家。

宋代以前,河南一直是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中原大地名医荟萃,是名医最多,献最大的地区之一。

中原地区在历史还形成了独特的药文化。产于怀庆府(今焦作市)的“四大怀药”,即怀山药、怀、怀地黄、怀牛膝,距今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众多的中草药中,独享有“华药”的美称,由此产生、发展成怀药文化、怀商文化。

中医学文化是在中华文化母体滋养下发展成长的,从传统文化这一母体文化中,源源不断地汲取营养,积淀起深厚的医药文化,是中华医药文化的根基和主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张仲景医圣文化为代表,以其高尚的职业道德治思想、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成为中医学的灵魂,对整个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从《黄帝内经》开始,中医药文化的哲理就十分明晰,阴阳学说、五行相生相克、整体宇宙观等哲学思想基础已经奠定。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中原医家所创造的理论价值时至今日仍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其一,阴阳及平衡理论,提出了人体阴阳之气的平衡是生命健康的基本条件,“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和谐学中的和谐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二,五行及脏腑、经络理论的提出,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整体观念与联系的观念。其三,藏象及辨证理论,通过对小体外部现象的观察,得知人体的健康状况,体现了中国古代医学对本质和现象问题的独特理解。张仲景的辨证论的提出,反映出对差异性问题和分析的独特理解。此外,中医治病包括无病养生和有病调理两个方面,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整体观在医疗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总之,中原中医药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朵奇葩。

中原医学文化以张仲景文化及张仲景医圣文化为代表,其高尚的职业道德、科学的辨证论治思想、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张仲景的医德观完全体现了中华民族以“仁爱”为核心的传统美德,形成以“仁”为核心;
二,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诊疗方法,为中医临床医疗的通用模式,一直是中医诊疗疾病所遵循的基本法则,一直指导着中医;
三,承前启后的医方文化。仲景所载方药,被尊称为“经方”、“祖剂”。时至今日,仍为广大医药工作者所喜用。医圣发展,已成为蔚为壮观的文化现象。对中国、对汉字文化圈,乃至世界的医学、人文等均有较大的影响。

《伤寒杂病论》作为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的医学专著,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之作,不仅是界人民的巨大财富。国人奠仲景为医圣,奉《伤寒杂病论》为医经,称之为“活人书”。其影响早已跨越国度。进而又形成“伤寒学”、“伤寒文化”。一些国外的医家还专神祠,将此称之为“归宗”。由此可见中原医学文化的魅力的影响。

中原医学文化以其独特性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之中。要传承医学文化,发展中医药事业,就必须把握其本质特点:文化的内涵,使中医文化真正作为国粹不断发扬光大。

中医心理学论文范文第4篇

(国内惟一的双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家中文核心期刊)

《医学与哲学》杂志自1980年出版以来,已成为我国医学人文学方面的一份主要刊物,在国际同类期刊中占有重要地位。最早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与“国家中文核心期刊”,是我国同时获得两种国家核心期刊的惟一人文医学杂志。

为促进我国人文社会医学发展,适应全面评估医学技术的需要,《医学与哲学》自2005年9月起,改为半月刊,将原刊物的内容一分为二:一为人文社会医学版(上半月刊),每月8日出版;
一为临床决策论坛版(下半月刊),每月23日出版。《医学与哲学》杂志的名称不变,但在封面上标明两个版本的名称。

人文社会医学版的主要栏目有:医学人文研究、医学哲学研究、生物医学哲学、医学伦理研究、高新技术伦理、中国传统文化与生命伦理学、跨文化伦理学研究、医学思想史研究、近代医学研究、医学人物研究、医学心理学、医学人文关怀、卫生保健改革、保健政策研究、医学社会学、医学教育思想研究等。读者对象:主要以从事人文医学教学与研究及管理工作者,但其中许多内容也应为专业工作者了解。

临床决策论坛版的主要栏目有:决策理论研究、临床决策病例(病种)分析、医学评论、比较治疗学、圆桌会议――专题决策座谈、技术评估、临床伦理、临床人文关怀、临床医生论坛、国外医学新进展、会议博览、名医春秋等。读者对象:主要为临床专业工作者,但其中许多内容也有益于人文学者和管理专家。

来稿可注明本人投稿版本意向。欢迎有关医院和医院的科室和我们合作,承办有关专栏,发挥学术优势。

《医学与哲学》统一刊号:ISSN1002-0772,CN21-1093/R;
人文社会医学版邮发代号8-122,定价7.00元;
临床决策论坛版邮发代号:8-128,定价:7.省略 网 址:省略

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465号大连医科大学《医学与哲学》信箱邮编:116027

欢 迎 订 阅

2006年《护理管理杂志》

ISSN 1671―315XCN 11―4716/C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获第四次全军医学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护理管理杂志》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发行的专科护理杂志。本刊认真履行办刊宗旨,紧跟学科发展动态,并对护理学科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快捷追踪报道,得到了护理界专家及同仁的赞扬。《护理管理杂志》继“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之后又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第四次全军医学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等奖项。开辟有院长看护理、论坛、论著、调查研究、综述、质量管理、专科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管理、护理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社区护理管理、护理改革、护理工作与法、安全管理、护理经济、护理考察等栏目。

《护理管理杂志》推出刊授继续教育学分项目,订阅本刊并进行学分注册者,根据注册登记情况和返回编辑部的有效答题卡,全年可获取Ⅰ类继续教育学分12分。

《护理管理杂志》为国际期刊标准大16开本,64页,月刊,每月10日出版。

订价:每本5元,全年定价60元人民币,全国各地邮电局均可订购,邮发代码82-926,也可破年、破季从编辑部直接订阅。从编辑部集体订阅超过100套以上者,可享受9折优惠,每册4.5元,全年每套54元(免邮费)。编辑部自行装订了2002~2005年各年的杂志合订本,2002、2003年合订本(双月刊)每套38元,2004、2005年合订本(月刊)每套76元,如需订购请直接从编辑部办理邮购(免邮费)。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南门仓5号 《护理管理杂志》编辑部邮编:100700电话:(010)640486306404306466721461 传真:(010)66721265

E-mail:huguan@public3.省略或hlgl@chinajournal.省略

欢 迎 订 阅

医师进修杂志》

《医师进修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国内惟一为继续医学教育服务的综合性临床医学期刊,连年被评为国家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并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学术期刊网”。

本刊主要读者对象为广大内、外科临床医务人员。开设的主要栏目有:专题辅导、临床论著、进展概述、综述与临床、进修查房、病例讨论、病例报告、探讨与评价、药物与临床、影像与临床、新技术介绍、教训纵横等。

《医师进修杂志》为半月刊。上半月为内科版,每月10日出版,下半月为外科版,每月20日出版。刊号:ISSN 1002-0764,CN 21-1229/R。大16开本,80页。每期定价6.省略http ://省略

临汾博爱生殖医学医院

临汾博爱生殖医学医院是山西省首家集科研、医学、预防、保健、心理咨询和生活指导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生殖医学医疗机构。它的诞生标志着山西省生殖医学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于山西省生殖医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临汾博爱生殖医学医院位于临汾市平阳北街16号,南临平阳广场,北倚火车站、汽车站、交通便利,环境温馨医院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是一所以高标准医疗服务为起点、高品位医疗环境为特色的专科医院。该院全心致力于生殖医学领域的研究,及时掌握生死系统疾病防治的最新动态,导入当代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和医院文化。

“科技兴院、以人为本”,医院拥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专家队伍。并建立一整套以高科技为先导的专科发展模式,本着“博取众家之长,关爱生殖健康”的服务理念,大力倡导“专业化、人性化”服务的精神,实行“无假日门诊制”、“全程导医服务”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真正让广大患者放心满意。

我们的服务目标是:通过最资深的专家队伍、最先进的医疗设备、最舒适的医疗环境、最科学的检测方法、最便捷的诊疗流程、最严格的保密措施、最优质的护理服务、最合理的收费标准、最健全的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做一流的专业生死医学医院,树立“社会认可,百姓放心”的品牌医院。

我院特设有:科、生殖整形科、生殖感染科、前列腺科、妇产科、乳腺科、不孕不育科、性健康咨询科、首创无痛人流等。引进三十多套国际高精尖的检测、诊断、治疗仪器和设备。形成了“院有优势、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可持续发展优势。

临汾博爱生殖医学医院全体员工将以“用心听取、细心诊断、耐心解答、精心治疗、热心服务、衷心祝福”的“六心级”标准,为您服务,您永久的健康和幸福将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地址:临汾市平阳广场往北200米(平阳北街16号)

电话:0357-21152332116311

挖掘中医瑰宝 力致人类健康

万会敏,1965年出生于中医世家,第五代传人,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人,1992年毕业于山西中医学院,从事医疗事业十几年,擅长于中医接骨,曾用祖传秘方“神奇接骨灵”治愈了无数例骨折、骨伤患者。

“神奇接骨灵”特点是接骨续筋、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神”。新旧骨折、男女老幼,接骨速度“奇”,治疗各种骨折、骨伤久不愈合为一“绝”,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一般骨折可“不住院”、“不手术”,疗效好,费用低,服用简便、5-7天服药一付,一疗程6付,骨折患者一般一至二疗程既可全愈。

1. 西省太原市亮靓皮鞋护理公司的李志禄,因车祸盆骨多处骨折,股骨头粉碎性骨折,在山大二院治疗手术费用就得三万多元,还不保有后遗症。最后服用了“神奇接骨灵”两个疗程,就完全康复了,而且没有一点后遗症。

2. 汾市向阳路井立富、洪洞县甘亭镇的孔梅莲,腰椎严重压缩性骨折,服用“神奇接骨灵”三十天就能下床了。

联系人:万会敏 联系电话:137537355510357-7686088 2034578

地址:临汾市东关小十字北街33号中医正骨科

刘志秀:疑难杂症的克星

刘志秀,男,1950年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医主治医师,现任山西省乡宁县教育体检站站长。刘志秀从部队到地方,从医四十年,他以自己中西医结合的特长,治疗男、女不孕不育症近千例,小儿疾病两余例均有独到之处。

近年来,刘志秀凭借多年的中医药临床经验,结合药用菌、食用菌产品治疗早中期癌症、肿瘤患者(消化道癌、呼吸道癌、妇科癌等)疗效良好,已治疗的20例患者中有效率达到90%以上。对于治疗各种疑难杂症,诸如各种顽固性皮肤病,心脑血管引起的偏瘫、心肌肥大、尿毒症、肾病综合症、白血病、重症肌无力、糖尿病、小儿脑瘫、各种肌瘤、囊肿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地址:山西省乡宁县教育体检站

电话:0357-6823928 手机:13935782408

山西临汾市尧都区万通社区医疗服务站健康咨询室:

电话:0357-2582274 手机:13753790830

乡宁蓝云妇产医院:杏林一枝花

满载盛誉的乡宁蓝云妇产医院,创建于2001年,是乡宁县唯一的富有特色的专科医院。她虽起步迟,但发展快,信誉高,深受社会各界和主管部门的赞誉。连年被评为医疗卫生工作和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被市、县劳动部门确定为城镇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该院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拥有职工40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的2名专家,长期任教坐诊,主治医师4名,医师10名,技师3名,护师2名,医护、技士12名,下设妇产科、乳腺科、内儿科、急诊科、中医科、康复理疗科、药剂科、放射室、检验室、B超心电图室、手术室等13个科室。新颖的高档病房、普通病房、临时输液病房设施齐全,环境舒适优雅。态度热情、技术过硬、收费低廉是该院一贯遵行的办院宗旨。作为龙头科室的妇产科,门诊、急诊、住院、手术各项业务全面开展,技术先进,服务周到,堪称一流。尤其对男、女不孕不育、无痛人流、乳腺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良好,赞语满城。

看现实,全体职工上下一股劲,全院一盘棋,正以更高涨的热情,更良好的态度,更全新的理念,精诚为广大患者服务。相信,蓝云医院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欢迎订阅《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护理研究》是中华护理学会主管的护理类学术性刊物。旬刊,A4幅面 ,96页码。刊号CN14-1272/R,ISSN1009-6493,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所载文章被国内外多家医学数据库收录。报 道重点以护理学研究为主,涉及护理科研与临床实践等各个方面,及时反映国内外护理学科 发展动态及护理专家经验荟萃,展示近年来我国护理事业飞跃发展的丰硕成果,将最优秀的 护理论文介绍给广大读者。开设有:护理程序专题笔谈、专家论坛、理论探讨、论著、综述 、经验交流、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小经验、论文写作辅导等栏目。是各级医院及医药院校 护理人员、护理教师及广大医药卫生人员的良师益友。

欢迎订阅2006年《护理研究》,《护理研究》为旬刊,每月分上中下旬出版,上旬版 内容以科研为主,每期定价7.00元,全年84.00元。邮发代号22-130。中旬版内 容以实用为主,每期定价7.00元 ,全年84.00元,邮发代号22-131。下旬版以推广护理经验为主,每期定价7.00元,全年84 元,可直接与编辑部订阅。欢迎集体、个人在全 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或向编辑部直接订阅。

联系地址:太原市解放南路85号护理研究杂志社

联 系 人:刘建军

联系电话:(0351)8262791、8825007

中医心理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西医院校;
中医教学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77-01

中医学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同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的科学总结。它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最强大的传统医学之一。目前作为必修科目纳入西医院校教学内容之中,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思想和诊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既能将一门学科的精华部分展示给学生,同时又能使学生对中医理论产生兴趣和继续探索、学习的欲望,这是目前高等西医院校中医教学应探讨的课题。

1 突出传统文化

医学既有自然科学属性又兼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属性[1]。中医学由于在形成的初期引入了当时最先进的哲学思想--朴素唯物主义,并沿用至今,形成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气机升降为主体,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为外壳的理论体系,具有灵活多变的思辨性和高度的整体概括能力。另外,许多人有这样的印象,患者和中医大夫之间的关系往往好于与西医大夫之间的关系,甚至亦医亦友。许多研究也证实,中医传统的诊疗模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传统中医具有许多区别于西方医学的特色,其理论形式反映出独特的人文属性。中医学以其强烈的人文属性成为最能反映医学与人文相结合的一种形式[2]。

中医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识中医、了解中医、学习中医,必须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儒家、道家、佛家文化,特别是道家思想,因为中医学“天人合一”的基本思维方法更接近道家祟尚自然的思想。中医学认为“形气相感,形神合一”,人的意识形态、意念活动对自身及周围事物产生影响。学习传统文化,体悟自然之道,正是为了修养心性,静心体悟自然之道、中医之理,以平静纯净心行医,方可能成为医德医术均上的好中医。

2 构建整体与辨证思维模式

作为一名中医课程的老师,处理好了“教”的过程,只是完成了一半的任务,要想切实地做一名合格的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怎样更好地“学”。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素质德育论》[3]中谈到培养大学生的学习素质是一项系统的过程,素质教育认为必须从转变大学生学习观念入手,以端正大学生学习态度为前提,使大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科学发展观也要求我们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眼光处理问题、分析问题。因此,要学好中医知识,不仅要想让学生学会怎么学,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念,更要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的方法。对于西医院校的中医课程来说,中医教育[4]主要是加强中医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根本上把握其精髓,紧紧扣住以藏象、经络、气血津液为核心的生理与病理,以“太过”及“不及”为主的病因与预防,以四诊、八纲、八法、辨证施治为中心的诊法与治则,以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等为中心的药物理论,引导他们步人中医大门。比如在讲到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时,心、脉、血三者组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可将其比喻为农田灌溉时的水泵、水、水渠三者的关系,三者构成一个整体,当任何一方失常时,水都无法顺利流到田地里。从这些形象的、简单明了的生活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概念及其过程,并启发培养他们逐渐构建起整体的、系统的、辩证的思维能力。以生活中吵架后出现鼻出血、心烦失眠、面红目赤、头痛头胀、腹泻现象说明肝、心、肺、脾之间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以及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相乘相侮关系,同样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整体观念、辩证论治,从而逐步培养他们的中医整体、辩证思维,从而加强他们对中医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提高中医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理论联系实践

3.1 中医理论源于生活实践,在临床教学中要多联系生活,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在病因病机教学中,可采取“取类比象”、“形象思维”的方法,结合日常生活,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风、寒、暑、湿、燥、火的致病特点。如风邪致病特点,风的性质“动”风邪致病特点(阳邪、善行、数变、百病之先导)临床表现(动摇不定、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震颤、拘挛、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举一反三。

3.2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所以要安排一定时数的临床实习课,让学生深入临床第一线,耳闻目睹中医药临床价值,亲身验证中医药理论,使他们对中医学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西医院校学生接受的是西医学理论,要理解并接受中医学理论,需有一个适应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以及典型的中医病案,采用启发式方法精讲,引导学生运用中医理论独立思考,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轻松掌握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在临床中收集典型病例,形象示教,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见习,较好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如口腔溃疡,中医称为口疮,对口疮的治疗,首先联系藏象学说,要想到“脾开窍于口”,从脾的角度入手,清化脾之湿热、积热,同时脾胃互为表里,再配合清胃之法可收到很好疗效。对于舌上生溃疡,则要想到“心开窍于舌”,从心的角度入手,进行论治,就能收到很好效果。如果口、舌均生疮,则从心、脾两脏入手。通过临床病例分析,一方面使学生复习了藏象理论,另一方面对如何在临床上应用中医理论有了深刻印象。中医理论来源于临床实践,回归于临床实践。要使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从实践中学到扎实可靠的实用知识。

4 提高教学艺术性

众所周知,传统的中医学教学方法单一,抽象思维多,形象思维少。要想提高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就显得特别重要。那么,怎样来提高西医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

以往当西医学生开始接触中医时,觉得很玄,难以理解,甚至难以置信。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其次,教师讲授――学生听课、记忆、考试的简单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很快把所学知识置之脑后,缺乏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契机。最后,教材的内容不能满足当前需要,内容多而课时少等因素也影响着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教学手段日益普及的今天,西医院校中的中医教学大多仍沿袭传统的授课模式,以“填鸭式”的满堂灌为主。这显然与当今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势不相适应。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5]。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得到空前的发展,使我们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传统的课堂以板书及口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变成以图象、动画等多种方法的教学模式,从而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学习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

例如讲授诊法中舌象时,各种舌象的图片往往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这时候展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式教学,往往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研究表明[6]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采用电教、多媒体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难以理解的理论变成具体而直观的形象化教学,常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7]。

总之,与西医学相比,中医学因其完整的理、法、方、药系统而形成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教学中应让学生们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构建整体与辨证思维模式,强调理论联系实践,课堂上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发散的、联系的、触类旁通的学习和思维方法,是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的最现实可行的思路,其中具体的、可行的教学方法还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在西医院校,要使中医教学与西医教学有机结合,进而对学生的思维模式产生积极影响,为学生提供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充分了解中西医学思维互补、方法互参的优势,促进我国医学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长川.中医人文文化特点与中医现代化[J].医学与哲学,1998,19(4):208-209.

[2] 吉文辉.人文属性是中医学的最大特色[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2):55.

[3] 杨维.素质德育论一大学生的现代适应于综合素质培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 杨丽莎,吴红斌,王秋萍.中医教学培养医学生临床系统思维的探讨[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2006,12(14):10-11.

[5] 冉素娟,吴小玖,张茂.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难点与对策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3,1l(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