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采矿工程专业【五篇】(全文)

时间:2023-07-07 16:35:08 来源:晨阳文秘网

为了适应湘潭大学采矿工程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及新的本科培养方案的要求,《岩土工程》课程作为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提高其教学质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讲授这门课程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采矿工程专业【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采矿工程专业【五篇】

采矿工程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采矿工程,岩土工程,教学形式,专业知识面

0引言

为了适应湘潭大学采矿工程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及新的本科培养方案的要求,《岩土工程》课程作为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提高其教学质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讲授这门课程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以下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学生的内心感觉虽然是一门必修课,但是与专业相关性不够强而表现出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教师很难选择出适应专业发展的教材,使学生在课堂及课后没有办法真正掌握与采矿工程密切相关的岩土工程问题等等。为此,为达到采矿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需求,紧密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探讨《岩土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探索具有学科特色的、可以培养出优秀人才的教学途径,最终目的是获得使师生都认可的、完善的教学质量。

1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

1.1自编与专业相适应的教材

现阶段该课程主要是选择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岩土工程(王幼清等编写),该教材主要是面向隧道,水力工程专业的,有的章节与采矿工程专业的联系不够紧密甚至是没有多大联系,且教材中的公式推导较多,使得学生一见到就头疼。此外,教材中多以文字和公式为主,图形较少,计算较多,为了弥补该教材的缺陷,笔者结合采矿工程专业的自身特点,根据湘潭大学该专业的历史和特色,着手编写教材,或者在教材未出版前,可选取其他的相关教材,借此补充所选教材的不足之处,让学生深刻理解采矿中所要遇到或面临的岩土工程问题。

1.2提高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提供与该专业相关的若干本教材,由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到两本进行阅读[1],可以此提高学生对该课程乃至专业的兴趣,最大程度地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和习惯,从思维和意识层面上提高与岩体相关的采矿理论和技术知识[2]。

1.3适当降低理论深度,扩大学生知识面

《岩土工程》这门课程作为采矿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对该课程的广度和深度都要做到有所均衡,有所取舍。重点部分要做到仔细讲解,但是考虑到采矿工程专业的就业去向有可能会朝着水利工程,隧道工程或公路工程等发展,因此,教师也应适当地传授与其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大体上对跨学科,跨专业的内容做到有所了解,若学生确实对其他学科感兴趣,且在今后的工作方面有转专业的意向或打算,可在课后再与学生多沟通,这样就对教师的能力和知识结构、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2教学形式方面的改革

2.1主观上应让岩土工程尽量向采矿工程靠拢

许多学生通常会认为两个专业联系性不强,因而,潜意识里就会忽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感觉只要拿到学分就万事大吉。首先,应从思想层面上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4],可在课堂上展现两者之间关系性较强的一些案例,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其知识范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

2.2在教学形式上应有所改进

在教学形式上,应充分利用人对于直观性的东西更易于掌握的特点[5],且单纯地讲解ppt已无法适应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还需引入动画,视频等缓解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乏味,还可通过课堂随机问答等形式,调动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步建立和培养自主思考和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岩土工程专业性质是工程实践性很强,这和采矿工程专业一样,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带领学生到工地现场走走、看看、动动手,并邀请经验丰富的现场工作人员实地讲解[6],分享他们的一些工程经验,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今后走到工作岗位上遇到同样的类似问题也不会表现出手足无措。

2.3学生自主学习和兴趣的培养应更积极稳妥

学生上大学之前,学生对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已习以为常[7],并且要从根本上扭转很困难,并且大学生的课余活动较多,大学前两年所开课程也较多,课程安排很密集,这就导致大多数学生并未做好课程预习和课后复习[8],所以对教师教授的内容无法深入理解和跟不上教师的进度也很正常。因此,有必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前课后资料供学生找准专业的方向,亦或是可以录制“微课”[9,10],让学生通过网络的形式获取知识。

2.4学生课堂上问答情况应有所改观

笔者通过教学发现,仅有若干有志考研或兴趣较浓厚的学生坐在前排,时不时的会向老师提问,且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愿意回答教师问题的学生少之又少,或者从内心上排斥或抵触回答问题,也就是说考试能通过就行,其他的一切都与其无关,所以要在课堂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就变得难上加难,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生为主,多问些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师生间的正常互动。

3结语

虽然在教学改革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令教师倍感鼓舞和欣慰的是,对于一些创新性较强的教学改革,学生还是很乐意配合的,通过课程的调研发现,只要是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很心甘情愿做必要的尝试,因为这样做,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增长了知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收益也颇多。

参考文献:

[1]张亚莉.高校教改模式创新的现实基础分析及路径构建[J].教育,2016(10):173.

[2]郭琳.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务类课程教改探讨[J].科教导刊,2016(11):112-113.

[3]宁启蒙,汤慧.基于实践教学的建筑学专业城市设计教改研究[J].山西建筑,2016,42(17):241-242.

[4]吕海霞,杨志杰,张艳辉,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化工原理实验教改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6,33(1):26-30.

[5]刘伟,姚新鼎,王宗舞.噪声污染控制技术教改探讨[J].广东化工,2016,43(14):296.

[6]李坤全,邵凤翔,文睿.机械加工专业教学现状与教改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6):244-245.

[7]段艳红.高等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教改与实践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5(8):357-359.

[8]郝一洁.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改实践[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88-90.

[9]范凌云,梁修荣.新教改背景下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课程改革探讨[J].时代农机,2015(10):115-116.

采矿工程专业范文第2篇

采矿工程专业是矿业企业的主打专业,而本科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学习的最后阶段的教学环节。经过毕业设计,采矿工程本科毕业生对本专业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了一次实际系统的演练,并结合矿山现场生产加以实际应用,从而巩固和扩展采矿工程基本知识,拓展学生的采矿工程理论计算、工程制图和计算机设计等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拓宽学生本科阶段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丰富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采矿工程本科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能够进一步增加采矿工程本科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善于理论联系实践,尊重科学和实践的良好学术、思想作风。因此,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说明书写作质量能够充分反映学生在本阶段学习的重视程度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学生前期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及出国等因素的影响,采矿工程本科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说明书的质量有所下降,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整个环境的影响,也有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因素。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和深造的重要过渡阶段。如果毕业设计不能达到要求,可能会造成采矿工程本科生对本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理解不系统、不深入,基本技能不够熟练,动手能力差,不但造成企业、研究生导师和机关领导对培养的本科生印象差,而且会直接影响学生前进方向和前途。因此,针对目前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对矿业类高校培养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意义。

2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前,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一般要求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专业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同时,设计说明书还应达到一定的书写要求,需要达到通俗易懂程度,还应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深度和技术难度。当然,我校对毕业设计要求更高一些,就是需要具有专题研究,该部分要求和毕业设计说明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创新性等,如果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当前的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一般部分(含设计、图纸和说明书)及专题部分,部分学生的设计质量大部分都偏低,甚至有的学生都不能满足最低要求。综上所述,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如下问题:

2.1毕业设计选题简单及内容相近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一般采矿工程专业院校都按照既有模式进行,设计选题题目根据毕业实习矿山为背景,设计题目没有针对性或比较肤浅,有的甚至不科学,重复以前的题目,缺乏对应的研究。这不仅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拓展,而且阻碍了学生对生产问题、技术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

2.2书写功底差毕业设计过程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是设计说明书的写作能力差,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特别是摘要和设计说明书中阐述的设计过程不够严谨,表述不清,很多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能把问题解释清楚,把说明书写成记账式说明或敷衍了事的概述。另外,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排版格式不规范、结构不合理、条理不清晰、计算错误,甚至有的学生把导师名字都写错,可见学生对本科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和写作功底比较差,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2.3工程制图漏洞百出毕业设计工程制图要求采矿工程本科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绘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图文表达能力,学生在制图过程中不断提高绘图能力。通过毕业设计,采矿工程本科生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绘图、手工绘图能力和追求完美的视观感受。但在实际毕业设计过程中,甚至最后提交的毕业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还发现很多问题,比如说明书和设计图纸不符合、CAD制图的比例不对应、工业广场留设不合理、代表符号混乱不合要求、矿块布置不合理、通风线路标示错误、平面图和剖面图不对应等。这严重影响整个制图效果,并直接降低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2.4低级错误多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不足在于设计中所犯低级错误、原则性错误较多。比如:具有高瓦斯矿井,很多同学没有在设计及说明书中阐述如何抽放瓦斯,更不用说如何实现煤与瓦斯共采等深奥问题;
在地面上有构建筑物需要保护区域没有留设保安矿柱;
通风系统混乱,污风相互混合,形成不通畅系统等。这些问题都属于采矿工程本科生最容易犯的低级错误,违反了相关安全规程和设计规程,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经常犯这些低级错误,说明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最重要的是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如果一直马虎下去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5设计内容高度相似由于扩招等各方面的原因,现在每个毕业设计指导老师都带3-8个毕业生,项目多的老师相对简单,但对于项目少的老师只能给学生为数不多的设计任务,也就说,指导老师给的任务就比较相近。有的同学的毕业设计大部分内容照抄其他同学的,或者从前几届毕业的学生那抄袭和照搬。虽然设计题目不尽相同,但设计内容和说明书高度相似,导致说明书前后表述矛盾、不一致,相似错误频发等等问题。

3问题产生的因素

导致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低下的原因较多,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指导教师的原因,甚至有外部环境的影响。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3.1前期准备不充分因为采矿工程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实践性强的学科,毕业设计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包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复习,经过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不断进步,应该可以作出质量较高的毕业设计和说明书,毕业设计前期准备不够充分主要表现在:

(1)矿山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指导教师联系实习地点困难,一般靠老师的学生在矿山当了领导以后才能给安排。所以,矿山对学生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2)实习经费不足,学校提供的实习经费一压再压,已经完全不能适合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实习费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习需要;

(3)实习内容不够全面,由于实习经费不足,致使指导教师无奈把实习时间从3周压缩成2周,甚至1周,促使实践性很强的实习不能完全联系实际;

(4)实习过程过于简单,由于实习时间的压缩,导致实习过程相对简单,不跟班实习,不能切实体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5)有些同学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积极性不高,采矿工程专业属于高危行业,学生对从事的专业具有一定的厌烦和恐惧感,特别是部分学生毕业后不打算到矿山工作,致使毕业设计和实习成为这些学生的艰巨的任务和负担,使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对毕业设计和实习重视的态度不够;

(6)指导教师人员匮乏,难以胜任繁重的实习指导任务,缺少用制度管理学生的经验,对学生产生的众多问题及指导教师提出了要求和修改意见后学生无动于衷的问题束手无策;

(7)考核制度不够健全、实施不够严厉,成绩评定过于简化,造成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失公平。

3.2指导教师自身因素由于采矿工程专业就业压力小,相对10年前,招收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大幅度提高,导致每个教师需要指导的学生数逐渐增多,因此,产生了如下问题:

(1)指导教师的投入得不到保障。从时间和精力上讲,大多数高校教师承担着大量教学和科研任务,另外还需完成大量的考核指标,比如:每年要完成多少高水平的论文、获得的科研奖励、专利、著作、指导研究生数量、上讲台课时数、在研科研项目数、是否有纵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职称、无休止的会议等等,在高校激烈竞争的今天,指导教师的自由度相对较小。很多指导老师无法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设计,只能把握方向;

(2)指导教师相对缺乏采矿设计方面的知识。一部分高校教师本身缺乏科研与工程实践经历,尤其是作为毕业设计指导为主体的年轻教师,个别教师没有很丰富的采矿工程方面的经验来有效地指导毕业设计。同时,也存在个别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的现象,没有很好地起到监管作用,放松了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要求。导致毕业生认为毕业设计就是走过场,不可能在最后还不让过。

3.3外部环境因素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采矿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相对容易,每个学生均有4-5个单位可以选择,但有一部分学生把主要心思放在考研、出国、考公务员上,从主观上对毕业设计没有足够的重视,加上毕业设计期间是求职择业的最佳时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均不在毕业设计上。当然,也有为数不多的毕业后去矿山的学生可以完全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拓展自己的思路,把精力放在毕业设计上。

4结论

采矿工程专业范文第3篇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

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力学、矿业工程、岩体力学、工程力学、采矿学、矿井通风与安全、电工与电子技术、采矿机械、矿山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分析等。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采矿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矿区开发、矿井开采、巷道开拓的设计方法;

3.掌握矿山压力及岩体工程监测、矿井通风与空调、矿山安全以及矿井灾害预防等技术;

4.具有先进的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基本能力以及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

5.熟悉国家有关采矿工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采矿工程专业范文第4篇

在中央对煤炭去产能坚定的决心、政策的愈加严格大背景下,煤炭企业近2年来步入寒冬,亏损十分严重,采矿工程专业面临着严重挑战。该校采矿工程专业在专业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实践能力,通过能力的培养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既培养了学生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又发展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造性,并初步培养了学生对科研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

新常态;
采矿工程;
人才培养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煤炭供给能力迅速增强,然而,近几年煤炭消费需求明显放缓。2016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严峻,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环境治理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预计煤炭需求将进一步减少,这对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带来了严重挑战,对毕业生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学校的教学形式有别于初等教育,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课堂教学外,社会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形式,各种实践活动可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造性,提高毕业生综合能力。

1当前国内煤炭形式分析

煤炭市场“黄金十年”吸引了巨额资本流入,甚至出现和煤炭无关的行业涌入到煤炭行业中,呈现出“全民齐挖煤”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以来,我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达3.3万亿元之巨,截至2015年底,全国煤矿共计1.08万,其中,从业人数442.4万,进而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图1)。《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规划研究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总量的目标应约束在27.2亿t标煤,即38亿t实物量以内,“十三五”期间煤炭消费大幅降低已成事实。安徽煤炭行业面临的问题也十分严峻,到2020年,全省煤矿数量减至37处,生产能力控制在每年1.1亿t左右。国内、省内煤炭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导致采矿工程专业面临的环境十分严峻。

2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习是获得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的过程,与其他群体相比,95后大学生有其显著的特点:(1)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接受新思想的能力较强,学习带有一定的职业目的性。与之前的初高中阶段不同,初高中阶段主要是学习基础知识,是对整个世界的初步认识,涉及到社会活动较少。然而,大学生的学习不同,他们进入大学前就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初步职业规划,希望在某一领域学有所长[1]。教师应该培养他们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形成浓厚的兴趣,明确他们的职业定向,进而使他们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实践技能,最终成为国家和该行业所需要的高级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2]。(2)实践知识多,动手能力较差。采矿工程专业属于工学领域,是培养掌握固体资源开发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毕业后能从事矿区资源的整体规划、设计和科学开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3]。学校为他们安排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3个教学环节,但受人数较多和场地的限制,实习时间普遍较短,甚至部分煤矿开采方向的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学习阶段没有到井下的经历。

3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的教学方法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是指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能力的培养[4]。在专业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培养能力,通过能力的培养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社会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互配合,互相促进,效果互补,培养出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2013年采矿工程专业招生200人,2014年采矿工程专业招生160人,2015年采矿工程专业招生120人,2016年采矿工程专业招生70人,采矿工程系教师30余人。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把学生能力培养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在学生招生人数减少的情况下,教师有能力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等,在各种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分级式可控全长注浆锚杆”获得第13届“挑战杯”交通银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矿灯一体化长时低温自救器”和“应对冲击地压的缓冲吸能支护体系”两项作品获得第14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克斯盾瓦斯抽采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类银奖等,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又发展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造性,并初步培养了学生对科研的热情,毕业生综合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4结语

煤炭企业近2年来步入寒冬,亏损十分严重,国内、省内煤炭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导致采矿工程专业面临的环境十分严峻。95后大学生有其显著的特点,社会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组织高年级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发展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造性,并初步培养了学生对科研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魏凯.浅谈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2):153.

[2]柴修伟,张电吉.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实践平台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2(5):81-83.

[3]曹树刚.采矿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性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2008,7(2):123-126.

采矿工程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采矿工程;
卓越工程师;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9-0071-02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中重点领域急需的紧缺专门人才,进一步扩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规模,到2020年,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要达到4万人左右,重点领域要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500多万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要占从业人员的5%左右[1-7]。按照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专家预测到2015年我国对煤炭的需求量将达到40亿吨以上。当前我国煤炭工业总体上缺乏相对领先的技术,工业的发展对煤炭的需求,已经超越了环境的容量和安全的控制力,由此引发的社会责难及隐形社会成本也十分巨大。为适应我国煤炭工业快速发展和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探寻一套适应采矿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十分必要。

一、传统工程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作为工程教育大国,如何让我国的工程师“卓越”起来,已成为工程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所普遍关注的问题,传统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煤炭工业发展规划的需求。

走访全国大部分矿业类高校,采矿工程专业所执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遍为基础课+专业课+毕业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此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但缺乏企业所需的工程实践经验,毕业生分到企业后仍需要进行岗前培训。这种基于实践教学的传统工程教育模式变成了纯粹的工程科学教育,课堂加实验室教学模式与真实的企业工程实践出现极大的偏差,教育者与发展中的现代化企业工程系统的“脱轨”直接导致教与学之间缺乏兴趣与动力,甚至错位现象的发生等[8-16]。

二、科学确立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

在传统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对自然科学基础、技术科学基础和本专业领域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仅局限在理论层面,为使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受到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科学制定采矿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标准尤为重要。通过该标准的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系统学习采矿基础知识,掌握现代化矿业工程中的应用技术,了解本专业前沿及发展趋势。通过在企业阶段学习,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参与项目及工程管理的能力。通过在企业的实践锻炼,学生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与他人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出对职业、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同时具有一定的信息获取及文字处理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和阅读能力。

科学制定采矿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标准,切实提高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质量。

三、推进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作为一项高等教育的重大改革计划,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调整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造就出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矿业类工程技术人才,促进我国煤炭工业的健康、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一)实施校企联合培养

为便于学校与企业阶段教学任务的合理安排,增加企业阶段教学的机动灵活性,针对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性质特点,在第三、四学年实行小学期制,即将传统的一学年的两个学期划分为四个学期。

强化专业基础知识,不断扩充学生专业信息量。增加专业主干课学时,为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能力,以“采区设计”和“课程设计”为依托,以现场工程实践为背景,积极推行采矿工程专业CDIO教学模式改革。

(二)学用结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卓越人才培养要紧密结合矿山企业,问需矿山企业,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改革,合理优化课程体系,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推行“企业冠名班”,实行“订单式”培养。积极征得企业赞助,搭建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平台,开展大型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大力推进毕业设计改革

毕业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环节,从认识规律上看,实践与理论二者是循序渐进相互促进的。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毕业设计放在整个学程的后面,影响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性。为克服这一问题,延长毕业设计时间,将原来的13周设计时间延长至一年或两年,实行一边学专业课和现场工程实践,一边作毕业设计,效仿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学生学完基础课和现场的认识实习后,配备指导教师,学生在学习专业课和毕业设计期间,听从导师指导,毕业设计选题可以结合导师现场科研项目进行,也可是现场的技术工艺或施工设计。这样毕业设计起步早,设计时间长,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

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