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以美为话题作文【五篇】

时间:2023-07-07 16:50:09 来源:晨阳文秘网

2006年7月,时任中国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部长的访美,与美国司法部、联邦调查局、白宫禁毒办公室等方面开展积极的接触与对话。其间,正值鲍尔森接替斯诺成为美国财政部长,而鲍尔森上任后就提出要会见。周文重大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以美为话题作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以美为话题作文【五篇】

以美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1篇

高规格的“对话”机制

2006年7月,时任中国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部长的访美,与美国司法部、联邦调查局、白宫禁毒办公室等方面开展积极的接触与对话。其间,正值鲍尔森接替斯诺成为美国财政部长,而鲍尔森上任后就提出要会见。周文重大使对此心生疑惑,美国财政部长为何要会见一位主管政法的中国领导人?

然而,当他们与鲍尔森一见面,鲍尔森就开门见山地说:“布什总统已经同意了,授权我代表美国政府来处理中美经贸关系的问题。”并且他建议,就中美经贸问题开展战略对话。鲍尔森认为,中美之间的经贸问题很多,虽然已经有一个商贸联委会的机制,但是很多问题在其范围之外,现在缺少一个机制来处理这些问题。

“白宫授权鲍尔森作为总统特别代表来开展这样的对话,是一个重大情况,向国内汇报后,很快得到了答复。中国接受了这个建议,明确由吴仪同志作为主席的特别代表,来主持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周文重回忆道。

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中美共举行了5次战略经济对话。周文重介绍说,第一次“对话”阵容强大,美财政部长鲍尔森作为总统的特别代表率领美方团队,团队成员由商务部长、贸易谈判代表、劳动部长、美国进出口银行行长、国务院副国务卿、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组成;
而中方则由吴仪副总理作为主席的特别代表,其团队成员有财政部长、商务部长、外交部副部长、发改委主任以及保监会主席、银监会主席、证监会主席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这样的规格马上引起了世界各界的高度关注。

从2009年开始,原来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调整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从部长级升级为内阁级。“这个‘对话’原来一直由美国财政部主导,但奥巴马上台以后,任命希拉里为国务卿,希拉里提出把战略经济对话,变为战略与经济对话,由她代表美国国务院与财政部长共同主持。此前,中美之间还有过一个两国外交部常务副部民级别的围绕政治安全问题的‘对话’,希拉里又提议把两个‘对话’合在一起。所以从奥巴马上任开始,原来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改成了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每年一次,做法虽有改变,但内容还是有延续性的。”周文重说。

2009年7月27日在美国举行的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第一次分两个会场同时举行战略对话及经济对话。国务委员戴秉国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共同主持战略对话,而经济对话由国务院副总理和美国财长蒂奠西・盖特纳共同主持。

至此,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成为中美关系史上,也是美国对外关系史上级别最高、涵盖领域最多、范围最广的一个对话。“通过‘对话’,中美这两个对世界经济发展贡献率很大的国家加强了宏观经济的政策协调和双方具体经贸争议的磋商和协调。现在大家都很关注全球经济治理和加强金融监管的问题,在这两个方面,中国的参与和中美的政策协调很重要,所以在有G20之前,这些问题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议程上都出现过。对那些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则通过‘对话’加强了管控,使之不影响双方经贸关系的全局。在解决具体经贸争议问题上,在推动中美经贸关系保持稳定发展方面,‘对话’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周文重阐述了“对话”的作用。

周文重认为,有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之后,中美的商贸联委会机制仍然存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美国企业界认为中国开放政策有所调整,对他们限制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向他们解释。另外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3G许可证的发放等一系列的具体问题,也都需要有这么一个级别很高的权威机制来使双方面对面地进行协调。可以说,二者互相补充,为稳定中美经贸关系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金融合作的推手

中美建交后,一直由商贸、科技、经济三个联委会负责处理中美关系有关领域的问题,其中商贸联委会级别最高,负责有关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方面的问题,但它始终没有涵盖银行、金融、保险方面的事宜。“美方要求开展这样的‘对话’很明显是想把金融、银行这块包括进来,而中美金融方面的合作越来越多,问题也不少。从中国方面看,美国在华设立的银行数量与中国在美设立的银行数量长期以来不对等,也需要与美方进行交涉,因此我们也希望启动这一‘对话’。”周文重说。

与改革开放同步,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1983年颁布和实施了《关于侨资、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管理办法》,首次从法律层面对外资金融机构给予保障和规范。

以1994年汇率与外汇体制改革为标志,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进入市场化、国际化阶段。在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建立新的外汇体制基本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对外资金融机构在经营地域和业务范围上的开放程度。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国际经济发展普遍减速,国际投资和资本流动缓慢,外资进入中国的步伐放缓。而与此同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步伐加快,国内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为了应对外资银行的大规模进入开始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按照加入谈判时的承诺,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了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的对外开放,目前正在按照承诺实施全面开放。据不完全统计,仅银行业目前就有花旗、摩根大通等6家美资银行在中国设立了30家分支机构。

与美国金融业在中国的发展规模与速度相比,中国银行在美国的拓展却显得步履维艰。

最早在美国开设分行的中资银行是中国银行,作为中国执行外汇交易的主要银行,该行1981年在纽约开设了第一家分行,后来又分别在纽约和洛杉矶各开设了一家。此后,中国交通银行于1991年在纽约开设了分行。

1991年底,为打击洗黑钱活动,美国出台了《外国银行监督加强法》,提出外国银行如希望在美国开设分支机构需事先得到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批准,增加了外国银行进入美国金融业的难度。2007年,得益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推动,股份制的中国招商银行才首次获得批准在美国设立分行。

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在2007年4月和2008年2月正式提出在美设立分行的申请,但都迟迟投有获得美联储批准。

2008年6月17日至18日,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美举行。工行与建行进入美国金融市场成为“对话”的重要内容之一。

赴美参加“对话”的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进行约谈时,敦促美联储加快对中资银行在美开设分行申请的审批。对此,伯南克表示正在受理中, 美方对两家银行的资质没有疑问,并非常尊重中国银监会的监管意见,正在积极对这些申请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美方也希望能尽早完成评估工作。

“对话”结束后,作为成果之一,中美双方同意启动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美国明确表示,欢迎来自中国的基金,重申开放金融市场的承诺,承诺给予中国的银行国民待遇,及时接受中国的银行在美国创建分支机构的申请,根据相关的审慎监管和程序进行审批,不会有意拖延。中国则申明,基金(中司)的投资决策将完全基于商业理由。

“对话”结束两个月后,工行正式获准在纽约设立分行;
六个月后建行获批在美设立分行。

同年10月,中国还加入了泛美开发银行,向该行捐资3.5亿美元,支持该行的拉美和加勒比地区金融开发项目。周文重在泛美开发银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致辞时说:“经过15年不懈努力,中国加入泛美开发银行问题终于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美国原来对中国加入泛美开发银行态度比较消极,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启动后,美方态度逐渐变化,我们和泛美行的谈判逐步深入,最终加入了泛美行。”周文重说。

平衡贸易的契机

在“对话”启动前,人民币汇率问题被美方高度政治化,美国会议员普遍认为人民币币值被低估是中国政府对出口的一种补贴,要求对币值被低估的部分增收附加税。周文重清楚地记得:“纽约州的联邦参议员舒默(C.Schumer)和南卡罗来那州的参议员格雷厄姆(L.Graham)两人曾联合提出议案,要求对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增收27.5%的附加税。如果这个议案被通过,中美之间就会出现贸易战。”有了战略经济对话机制,通过开诚布公的“对话”,人民币汇率问题虽然没有完全解决,但得到了管控。

“经过‘对话’时的充分沟通,美国财政部于每年四五月份发表的各国汇率报告中,没有下过中国操纵汇率的结论,也避免了两国关于汇率问题的更激烈的冲突。”周文重说。

在2010年举行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汇率问题只是一个导火索,美国更希望借助汇率问题增加对中国的出口。时任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在“对话”前十天访华时明确表示,他就是来完成奥巴马的出口任务的,奥巴马的出口计划是未来五年之内要翻一番。美国开始走出金融危机的时候,面临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从内需消费型向出口导向型转变,而此时中国的经济战略是从出口导向型向内需发展型转变,两者在战略上正好互补,但客观现实是双方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压力,就是如何增加国内就业,在这一点不仅形不成互补,甚至在贸易上形成了一种冲突。

“为了平衡中美贸易,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增加对美国的投资,但美国认为我们的投资过于集中在资源领域以及敏感的技术,威胁到她的安全,并因此设置障碍。”周文重说,“我想,在这个问题上美国不要政治化,我们则应实事求是地循序渐进。”

密切合作关系的平台

在今年1月“胡奥会”之后,人们看到了中美之间一种新型的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的影响远远超过双边范围,双方对整个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都负有特别的责任。周文重说:“中美经贸关系的共同利益很多,是一对全球性的战略性关系,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许多问题需要中美合作对话。”

据周文重介绍,现在,平均每天有5000人往返于太平洋两岸的中美之间。今年1月份,访美时与美方达成了进行省长和州长定期交流的协议,加强中美省州之间的关系。此外,中美合作、由中方提供部分经费和师资力量开办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美国已达80余家。学习中文的美国人数量大大超过学习其他外文者,而中文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和经济生活的工具,“美国的中文热证明了美国人对中国人的重视并希望与中国交流合作”。

以美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插画;
神话题材;
结合

神话是先民创造的产物,见证了先民的生活变迁,寄托了先民的普通情感,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题材。中国插画中有许多以神话为题材的油画作品,将神话题材和插画的艺术创作相结合,可以呈现出古代和现代相互碰撞的美,因此插画设计师们应该探索神话题材,将其融合到插画中,使插画迸发出无穷的魅力。

一、神话题材

1、开天辟地的神话题材

中西方的神话中都有一些创世神话,也就是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在西方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类,在中国开天辟地,女娲创造了人类,这些神话故事充分表现了先民的丰富想象力,为后世提供了艺术创作的素材[1]。

2、天上人间的神话题材

东西方的神话中,西方神话中的泰坦神族更加人性化,是理想的人的化身,表现了希腊人的人神观念。而在东方神话中,神是高不可及、神秘莫测的,与人有较大的距离。原始先民认为人和自然是融为一体的,山中有卧虎,水中有蛟龙,天上有天神,地下有鬼神。西方的天神有宙斯、赫拉、阿佛洛狄忒等,东方的天神有玉帝、西王母、洛神等,先民依靠这些天神形象,创作出众多天上人间的神话题材。

3、日月风雨的神话题材

在西方古希腊的神话中,山川河流中都有神的存在,宇宙的变换和自然的伟力被先民具化成神的形象,大海中有海神波塞冬,天空中有太阳神阿波罗和月神阿尔忒弥斯。在东方的神话中,人们也虚构了日月风雨的神的形象,如治水之神、火神祝融、后羿嫦娥等等。

4、英雄传说的神话题材

古希腊有着历史悠久的海上文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古希腊人的眼界得到开阔,对大海的征服欲和探索欲日渐增长,在这二者的激励下古希腊人开始创作英雄传说的神话题材,如雅典娜的神话传说和德墨忒尔的神话传说等。在东方的神话中,也有一批敢于和自然抗争的英雄形象,他们是先民美好理想的寄托,如黄帝和神农氏等等[2]。

二、插画的艺术创作和神话题材的结合

1、插画的艺术创作和中国神话题材的结合

将插画的艺术创作和中国的神话题材相结合,主要是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宣扬神和英雄的高尚道德品质。在中国的神话题材故事中,神话人物大多有一颗仁爱之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因此在插画中添加中国神话内容,可以使插画的人文色彩更加浓郁。有些神话故事具有很多寓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内涵。比如在插画中应用大禹治水的神话题材,大禹为了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既表现了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又体现了坚定不移的信念。比如在插画中融入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题材,开天辟地牺牲了自己,表现出自我牺牲的崇高道德。比如在插画中应用女娲造人的神话题材,女娲捏泥土造人,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比如在插画中应用夸父逐日的神话题材,夸父为了追逐太阳而死,表现了为了理想不屈不挠的精神。比如在插画创作中应用神农氏尝百草的神话题材,神农氏为了解救苍生,勇尝百草,表现了舍己为人的胸怀。中国的神话故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这些神话故事中蕴藏着深厚的民族精神,能够感染每一个中华儿女。将神话题材应用于插画的艺术创作,把神话内容作为插画艺术表现的主体,可以为社会树立一个正确的导向[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舍身取义的神和英雄受到后人敬仰,而贪生怕死的小人和恶徒遭到唾弃和责骂。插画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应该在创作中传承这种传统文化,而这种传统文化实质上就是中国神话的核心价值观。

2、插画的艺术创作和希腊神话题材的结合

古希腊的神话和中国的神话有很大不同,在价值取向和民族精神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插画的艺术创作中结合希腊神话题材,会呈现出与中国神话完全不同的价值风貌。插画在进行创作时,应当了解希腊神话的内涵,挑选希腊神话题材中的合理内容,将其适当地融入到创作之中。在古希腊的神话中,神是有人性的,人性中有恶的一面,希腊神话中的神也不例外。宙斯是人类的主宰者,也是众神之主,但是却自私残暴,骄奢淫欲,将宙斯的人物形象应用在插画创作中,设计师应该考量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创作插画的审美趋向是偏向于审美,还是偏向于审丑。审丑是将丑恶上升到美的高度去审视,以收获新的美学意义,如果插画设计师想从反方向达到教育社会的目的,可以在插画创作中添入神的劣性,达到审丑的目的[4]。如果插画设计师的审美趋向偏向于审美,应当从希腊神话故事中挖掘真善美的内容。比如,插画想要表现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可以将伊阿夺金羊毛的神话题材应用于插画创作之中;
插画想要表现爱和美,可以将爱神的神话题材应用于插画创作之中。

三、结论

神话寄托了先民的情感和理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的神话题材多赞美人的崇高品质,而西方的神话题材多表现人神一体的观念。插画设计师应当把握中外神话题材的异同,根据创作目的将神话题材应用到创作之中,提升插画作品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长华.民族神话、传说意象与中国新诗民族性的建构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黄国建.中国新世纪“重述神话”的审美研究[D].扬州大学,2013.

[3]张丽娜.神话题材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4.

以美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恭维语;
话题;
社会功能;
应答

[基金项目] 西华师范大学校科研启动项目“中美女性使用恭维语及其应答语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08B044)

【中图分类号】 H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8-021-2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的差异使得不同语言有各自的特色。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用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使用恭维语时,话语发出者可以实施其言外行为,表达其言外之意,如问候、感谢、鼓励等;
除此之外,话语发出者还可以实施其言后行为,对听者产生一些影响,如与听者拉进关系,建立一定良好的洽谈气氛等。它既具有信息功能,又具有情感功能。成功地运用恭维语既可以保障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又可以拉进交际者之间的距离。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不同语言的恭维语在语言形式、场合、内容、应答模式都有一定的差异。

一、恭维语的定义以及相关研究

本文引用Holmes(1986)对恭维语的定义:恭维语是一种言语行为,其直接或间接地向除了说话人以外的某个人,通常是听话人,表示恭维,所涉及的话题通常有所有物、品质、技能等,这些都得到说话人的积极评价。恭维语的话语结构是一种配对性结构(adjacency pair),有应有答。对恭维语的回应可以是语言形式,也可以是非语言形式。

中美恭维语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文化。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专家对恭维语做了研究,如Wolfson (1989), Herbert(1989, 1997) 和Holmes (1986);
在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一部分汉语研究者把研究触角转向了汉语恭维语,他们对汉语恭维语及其应答语分别进行了分类,对汉语恭维语的句式话题性别差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也对英汉恭维语进行了跨文化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汉语恭维语也是高度程式化。但是学者们对恭维语及其应答语的研究仍然存在缺限,比如不同年龄的群体在使用恭维语及其答语方面的差异,这类研究就很少;
而对不同文化中的女性或男性在使用恭维语及其应答语的跨文化对比或比较研究也很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近年来流行的反映人们生活的中美电视剧(《绝望的主妇》、《老爸老妈浪漫史》、《北京爱情故事》、《裸婚时代》等)中共搜集了共526条恭维语和302条恭维语应答语,对恭维语展开了进一步的跨文化对比。选用这些作品搜集语料有及时性,同时与已有研究进行比较,也可以从中发现一些人们使用恭维语的细微变化。

二、中美女性恭维语在话题方面的差异

恭维的话题是多方面的,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把恭维的话题分为四类:外貌、所有物、能力、人品性格。本文所搜集的美语女性恭维语中,以外貌为话题占31.8%,能力为26.3%,人品性格为24.8%,所有物为17.1%。而搜集的汉语恭女性维语中,四类话题分布情况为能力35.6%,外貌30.9%,人品性格20.2%,所有物13.3%。从中可见,外貌是美国女性恭维的重要话题,说明她们对外貌外在是很关注的,当然这一话题也容易拉近对话者之间的距离。而从汉语恭维语来看,仍然以能力为主要话题,而恭维能力的方面主要为智慧、技术、天分等,且被恭维的对象主要是下属对上司或同级同事之间,而美语方面恭维能力是上司对下属以及同级同事之间发生。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数据有一点变化,汉语恭维语以外貌为话题排第二,这种变化与时代变化息息相关,中国女性在社会分工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她们以亮丽的形象出现更能增添工作的自信。除此之外,本文所搜集的以外貌为话题的恭维语相比以往的中文恭维语同类话题更加地直白,比如,“你今天真是格外的漂亮啊!”“你也是那么风华正茂地!”“你的皮肤真好啊!”,可能是因为女性之间的恭维禁忌少一些,所以表达不必那么委婉。

三、中美女性恭维语在社会功能方面的差异

恭维语作为一种“社交剂”可以用来与人寒暄、鼓励、表示祝贺、缓和批评语气、开始一次谈话、向他人表示感谢等。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恭维语的社会功能分为十种:积极评价、表示喜欢、讽刺、奉承、表示感谢、鼓励、寒暄、表示同意、缓和批评语气、打开话题。在中美恭维语两组数据中,主要功能都是表示积极评价以及喜欢(其中,美语女性恭维语表示积极评价功能的占31.8%,表示喜欢为29.8%;
汉语恭维语表示积极评价功能占31.2%,表示喜欢为26.6%)。缓和批评语气的功能在汉语女性恭维语中排第三位,占8%,而此功能在美语女性恭维语中仅占0.5%,排最后一位。这种情况反映出中国人的“面子”观念,在批评别人之前先评价好的方面以此来维护对方的面子。在美语女性恭维语的社会功能中排第三位的是表示鼓励。

四、中美女性恭维语在应答方面的差异

恭维语应答语,即如何回答别人的恭维。Herbert(1989)把恭维应答语分为两大类:同意恭维和不同意恭维。每一类又分为六种:同意恭维包括(1) 欣赏标志;
(2) 评价性接受;
(3) 赞扬升级;
(4) 历史评价;
(5) 转移;
(6) 回敬。不同意恭维包括:(1) 贬低;
(2) 怀疑;
(3) 不同意;
(4) 修饰;
(5) 无视;
(6)请求解释。在这个分类基础上,本文对所搜集资料进行了分析。数据表明中美女性在恭维应答语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美语女性恭维应答语78%同意恭维,其中46.3%是欣赏标志策略,即听到恭维后用“Thank you”或微笑来回答;
而在汉语女性恭维应答语方面,55.1%的汉语恭维语答语是不同意恭维,也即在中国文化里,人们趋向于不直接接受恭维,不少学者专家对汉语恭维语答语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了这一点,如陈融,贾玉新等,这源于“自遣尊人”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当受到恭维时,人们往往回答说:“哪里,哪里。”“不敢当”“过奖,过奖”等;
当然这种自贬的传统应答模式也有所变化,与之前对汉语恭维应答语研究结果相比,采取同意策略作为答语有了一定的上升趋势。而现在,不少的人会采用“谢谢”,或者以微笑、点头直接接受作为应答策略。本文里有44.9%的女性汉语恭维应答语是同意策略,其中欣赏标志策略出现频率最高,为27.3%,尤其是年轻女性倾向于接受对外表跟能力的恭维。

五、结束语

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中美女性恭维语在社会功能,话题,应答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容易导致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甚至引起误解。Wolson认为,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言语行为的差异,能够减少跨文化交际障碍和误解的发生。因此,研究不同文化对某个言语行为的不同理解和应用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女性恭维语的对比研究对跨文化交际有着一定的意义。没有哪一种中美女性恭维语的表达方式是对或是错,有的只是差异,因而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应该“入乡随俗”,培养文化移情能力,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Chen R. Responding to Compliments. A Contras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Strategi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Speakers[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3.

[2]Herbert,Robert K.The Ethnography of English Compliments and Compliment Responses:
A Contrastive Sketch[J].Contrastive Pragmatics 1989.

[3]Holmes,pliments and Compliment Responses in New Zealand English[J].Anthro pological Linguistics,Vol. 28, 485-508.1986.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以美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4篇

一、巧用修辞法

1.运用比喻拟人: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拟题,不仅可以使题目生动、形象、优美,而且可以化平淡为神奇,使题目表达的意思丰富而隽永。

①运用比喻:

《轻风,像旧梦的声音》——话题“风”

《航行在母爱的河流中》——话题“母爱”

《送你一棵忘忧草》——话题“好心情”

《心中的百合花》——话题“好心情”

《我是船,只属于远方》——话题“奋斗”

②运用拟人:

《母爱绽开泪花》——话题“母爱”

《牵着青春的手》——话题“青春”

《倾听落叶的诉说》——话题“风”

《心灵的呼唤》——话题“心声”

2.运用对偶、排比:题目的美也表现在形式上,我们可以运用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使题目表意凝练,节奏整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①运用对偶:

《风也凄凄,路也漫漫》——话题“拼搏”

《春来花开,秋来叶落》——话题“改变”

《看秋风落叶,忆辗转人生》——话题“改变”

②运用排比:

《那山,那水,那船》——话题“家乡”

《数学·音乐·人生》——话题“生命”

《白云·夕阳·歌声》——话题“改变”

3.运用双关:运用这种修辞方法拟题,可以使题目意味深长,启人深思。例如:《不要在冬天砍倒一棵树》——话题“关爱”

《给心房点亮一盏灯》——话题“信心”

二、引用化用法

优秀的古诗文和现代诗文中有许多精彩的语句,巧妙地引用或化用可以变成优美的题目。此外,经典的格言警句、成语典故、广告语、歌词、影视剧名,都可以为我们所用,这样包装的结果,可以使文章的标题新颖别致,产生独特的魅力,从而深深地吸引读者。如:

《你是风儿,我是沙》——话题“风”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话题“拼搏”

《野百合也有春天》——话题“改变”

《绝知此事要躬行》——话题“实践”

《何处相思明月楼》——话题“思念”

《爱拼才会赢》——话题“拼搏”

《其实你该懂我的心》——话题“理解”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话题“理解”

三、创设意境法

诗歌之美在于意境。如果文章的标题也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同样能引人注目。拟题时,我们可以运用诗歌或散文的语言,营造出种种优美的意境,或景中寓情,或情中见景,或情景交融。这里既可以有风花雪月的空灵缥缈,也可以有惊涛艳阳的热烈奔放……使之既有美丽的画意,又有含蓄的诗情,从而拨动读者的心弦,使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如:

《清风夏雨爽人心》——话题“好心情”

《守望桅子花开的季节》——话题“青春”

《童年,在太阳落山的时候》——话题“童年”

《别梦依依忆乡关》——话题“团圆”

《心弦上不逝的风景》——话题“风景”

《花染凉意水无声》——话题“反省”

《仰头依旧蔚蓝天》——话题“好心情”

《让心灵的窗子向北开》——话题“改变”

四、饱含哲理法

富有哲理,意蕴丰富的语言是能够启人心扉的,也是能打动读者的,在拟题时,我们可以尝试运用这样饱含哲理的语言。如:

《风永远吹不动母爱》——话题“母爱”

《再哭一次就长大》——话题“成长”

《生活没有失败》——话题“失败”

五、悬念激疑法

我们在拟题时或者设置一个诱人的悬念,或者摆出一个异乎寻常的结局,从而紧紧抓住读者的心,进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迫不及待地去阅读,去追寻。如:

《两只流泪的爱情鱼》——话题“人与自然”

《谁的眼泪在飞》——话题“网络与生活”

《沉醉不知归路》——话题“风”

《麦穗上的舞蹈》——话题“友谊”

以美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5篇

一、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由来及其过程

2006年8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同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双方表示,加强双方在经济领域的对话,将有利于两国经贸合作和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稳定安全也会产生积极影响。2006年9月20日,中美双方发表《中美关于启动两国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共同声明》,标志着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正式进入创建轨道。

2006年12月14-15日,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双方围绕"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2007年5月22-23日,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双方围绕服务业、投资与透明度、能源和环境、平衡增长和创新等议题进行了讨论。2007年12月12-13日,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中美围绕"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这一主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讨论,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将于2008年6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随着双方对话的深入,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机制也日趋完善和成熟。

二、剖析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原因

首先,共同利益是双方对话的基础。"相对其他国家来说,中美经贸关系更符合’比较优势’的原理,中美双方均从这种贸易、投资关系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①如今,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国,中国是美国第四位进口国。美国从中国进口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升降;
而获取美国的资金、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经验,也是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中国对美出口的廉价产品,不但使美国消费者每年减少1000亿美元的开支,而且使美国的GDP每年增加0.7%,通胀率减少0.8%,有利于减少美国财政赤字,确保了美国跨国公司的利润增长。除了经贸关系联系紧密,中美双方在政治、军事、文化、环境等方面也存在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如全球和东亚地区安全问题、《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和世贸谈判等问题,美国需要中国的合作;
同样,中国要和平发展,也一定程度需要美国维持稳定的外部环境。②另外,中国现今倡导建立"和谐社会",对环保、知识产权、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重视也日益加强,也都是符合美国的对华一贯立场的。如果双方能够合作,不但能够给中国带来所需的先进技术与经验,也能给美国带来巨大的利润。这样,建立以经济对话为基础,兼顾政治、安全以及环境范畴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不单单可以使中美双方解决经贸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在其它领域找到更多的"利益契合点"。

其次,冲突与磨擦不断加大是对话的刺激因素。虽然中美双方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但中美冲突与摩擦的程度并没有减弱,相反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并表现出恶性循环的特征。比如,美国对中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信任感,所以美国一方面批评中国对美的巨大贸易顺差,一方面却又加强对华的技术出口控制。美国作为高技术国家,在经济关系中高技术产业占据比较优势。控制对华技术出口必然导致加大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从而进一步加大对华不信任感,形成恶性循环。这类问题,多源于误解和相互猜疑,如果不通过积极的对话来逐步构建双方互信,将难以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再次,双方认知趋于一致是对话的先决条件。双方合作的意愿,仅仅有客观存在的共同利益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双方主观认识相一致。"相互依赖引发了国际合作的愿望,国际合作是国家权衡利弊后的一种选择,是建立在严格的利益判断基础之上的"③。中美双方对有关问题的认知逐步趋于一致,使对话有了了现实的可能。比如,时任国务院常务副国务卿的佐利克2005年曾明确表示,中国是美国的"利益攸关方"④。2005年9月,一些美国政府高官曾在公开场合表态时,说应尽量淡化人民币汇率对美国制造商的"负面影响",认为美国制造业的困难更多地归咎于其他因素。中美之间的冲突,中国也开始从自身分析问题。比如,中国意识到对知识产权缺乏保护,不仅损害了美国以及其它地区的利益,也会导致国内高新技术难以发展,所以中国对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逐步提高,并承诺履行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这都说明双方的认知逐步趋向一致,使双方走向对话的道路。

三、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特点

在某种情况下,合作的进行,仅仅存在共同利益还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制度的存在才行,这些制度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并能限制信息的不对称性。⑤中美双方存在共同利益,但要在这个共同利益上实现有效的合作,还必须发挥机制的作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建立的。在中美多年的经贸关系的发展以及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过程中,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机制框架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并逐步完善,呈现出自身的特征。

首先,对话定期举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自2006年9月保尔森首次以美国财长身份访华后,中美双方宣布启动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之后,对话每年举行两次,就双方共同感兴趣的双边和全球战略性经济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对话将轮流在两国首都,也就是北京和华盛顿举行。对话定期举行,使得该机制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

其次,对话立足点高,涵盖面广。战略对话就是要站在制高点来全面审视双边关系。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在建立之初,就立足于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经济问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推动着中美关系的发展。同时,对话内容涵盖多个领域,使得双方能够更为全面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再次,对话呈现出渐进式的特点。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议题,从第一次对话讨论的五个专题,扩展到第三次对话的八个专题,逐步扩展到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并在原有议题逐步进行深化和扩展。从广度和深度的循序渐进,有助于降低双方调整的烈度,使双方合作能够更加稳步进行。

四、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前景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建立,符合中美两国的利益,为促进两国关系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是,对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运作,我们也应该有理性而清醒的认识。由于美国国内政治的复杂性,中美两国国情的巨大差异等因素,导致在中美两国之间建立行之有效的对话机制并确保机制的顺利运行,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注定将在复杂、曲折和艰难的道路中前行。

首先,中美双方关注点和期望值不对称。中美各自对战略经济对话的关注点不同,从目前中美双方的表态来看,美方最关注的是三大问题: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与市场开放,而中方最为关注的是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贸摩擦被政治化的问题。中美双方对战略经济对话中的不少问题的期望也是不对称的,在美国看来需要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例如金融市场、汇率和资本项目开放等问题,对中国而言,却是需要在长期改革中逐步解决的问题,中国不可能做出损害自身利益的让步。

其次,美国国内政治复杂性的牵制。在美国的多元政治体制下,国内政治极为复杂,政党间、利益集团间的利益争斗从未停止过,众多的行为者都试图对相互竞争的目标进行妥协。美国的外交政策及行为,也必然受到政党政治、利益集团政治的影响。在美国的各政党与利益集团中,汇集着大批在对华贸易中的"受损者"(如劳工集团),强烈要求对华采取不合理的强硬政策。国内政治的纷争发生"溢出效应",必然影响到"高层政治",使得在双方对话中出现各种不和谐的声音,影响战略对话进一步加深。

再次,构建战略互信存在问题。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维护和延长在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主导地位.维护和扩大在世界各地的战略和经济利益,继续向世界各国推广美式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中国的国家战略总目标是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是以和平、发展、合作为基本主题的自强发展战略。⑥其实,中美两国的战略目标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基本符合一致的。但由于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导致了两国战略互信存在着不少问题。美国在经济、政治、安全、科技文教等各个领域都需要中国的合作,同时两国在这些领域又是相互竞争的。合作与竞争的交织,使得中美关系错综复杂,双方难以互相信任。另外,中美两国在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历史文化等多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导致双方并非通过短时间的沟通就能得以相互理解。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地位的不断上升,中国是会成为美国的合作伙伴还是竞争对手?美国对此心存疑虑。美国与中国的合作,是真正将中国看作"利益攸关者"的外在表现,还是因为陷于反恐战争而不得不采取的缓兵之计?

总之,由于中美两国在经济、政治、外交等领域都存在着很现实的问题,其中很多问题更是由来已久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所以,也不能期望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能迅速高效的解决所有问题,它也只是中美双方的一种特殊的沟通渠道,通过对话加强理解和沟通,进一步扩大双方的利益汇合面,但要解决中美关系间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中美双方在彼此发展中的作用,还需要中美两国从多方面、多层次上做出更大的和不断的努力。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