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小学生科技创新论文【五篇】

时间:2023-07-07 20:55: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紧急删除:13882551937、13808266089服务时间:8:00~21:00承诺一小时内删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小学生科技创新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科技创新论文【五篇】

小学生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科技发展,人文环境

 

1. 科学技术发展人文环境的界定

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文环境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人文学科的发展状况。广义的人文学科是指对社会和文化艺术的研究,包括哲学、史学、法学、伦理学、文艺学、语言学等。人文学科的繁荣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起了解放思想的巨大作用。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无论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使社会物质财富如何获得极大的丰富,人们也同样不能忽视伦理、道德、审美、艺术、哲学、意识形态等人文科学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支柱性地位。

(2)民族文化传统小论文。民族文化传统是在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物质条件的改变而演变、沉淀下来的观念形态的总括。民族文化传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互动的。它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巨大的反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民族文化传统主要是通过直接影响科学传统的形成,特别是通过影响科学传统的科学价值观和科学世界图像的形成来影响科学技术发展。

(3)社会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是人们关于客体对于主体需要所具有意义的认识,即人们对于事物的好与错、可行与不可行等的认识。它在人们头脑中起着认识向主观意向、向决策观念转化的中介作用,并最终决定着人们的实际行动。社会价值观念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导向作用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的。宏观导向作用集中地体现于国家的科技政策之中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微观的导向作用则体现于科学家个人的价值观之中。

(4)科学技术工作者的人文素养及全民族的人文素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人文素养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其创造能力的大小,能在某些意想不到的方面激起创造热情和灵感小论文。而全民族的人文素质的高低又决定着科学技术工作者人文素养的高低。

上述四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了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文环境。

2. 人文环境对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1)人文环境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美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不断营造和优化有利于科技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美国文化的积极方向是竞争意识、冒险精神、创业胆识和宽容失败。“二战”后至今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尽管不断受到来自工业化国家的挑战,但美国仍在主要高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由此观之,文化环境起着潜在的、深层次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2)良好的人文环境能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是先进文化的核心部分。一个有利于科技发展和创新的文化环境一定能够为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科技工作者培养创新思想需要文化环境的创新小论文。科技工作者的科学创新能力是科技发展的最直接动力。这种创新能力的形成,除与自身的科学素质有关外,文化素质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4)文化环境创新为科技的发展获得了人道方向。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本科毕业论文格式,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力,使许多新的伦理道德问题开始显现。为了找回科学的人性,使科学人文化,必须对它们加以引导和制约。文化环境便为科技发展规范了人道方向。对科学方案进行人道主义鉴定,对新工艺进行道德评价,对科学研究进行伦理调节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对科学技术的使用进行人道规范,这些都是文化对科技行为调控的准则。

3. 如何改善科技发展的人文环境

(1)培植适宜于科学生根和发育的价值观念

在不利于科学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里,科学不容易结出能够再生的果实。科学能够顺利地发展,必须社会文化环境与它融合。科学真正能够良好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是把追求真理当作基本价值的社会文化环境。只有唯真时尚成了一个社会文化中大多数知识分子坚持的态度,科学的发展才会得到真正广大的支持小论文。

(2)强化人文涵养对科学工作者的积极影响

科学工作者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个性特征、人文学识等对其科学创造活动有直接的、积极的影响。科学工作者的意志、毅力、兴趣、激情和信念是其科学研究的动力之源。诚实、无私、公正、宽容、协作等品质是科学创造的必要前提。

(3)发挥正确自然观的导向作用

为了持久而广泛地促进科学造福于人类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减少和避免科学的应用给人类带来危害,必须纠正各种有碍于科学造福于人类的自然观和价值观。一是要用以人为本,以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科学的应用促进自然良性循环发展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长期协调发展。二是要从对功利与非功利和物质与精神等问题的辩证思考出发,引导科学的合理应用,既避免近代以来功利主义一味追求科学的物质功效的片面性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又克服当代新儒家的道德理想主义的空想性。

4. 对构建当代科技发展的人文环境的几点思考

(1)构建当代科技发展的人文环境,必须培育风险意识。科技的发展随时可能遇到技术、市场、财务、管理等多种风险,所以科技工作者需要有“入虎穴” 的勇气和魄力,直面各种风险。构建当代科技发展的人文环境,培育风险意识,应该宣传成功个人的创新事例。

(2)构建当代科技发展的人文环境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必须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结合的道路。

工业化以来人类工具理性的膨胀和人文精神的萎缩所造成的当代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与失衡,是工业文明的病根之所在小论文。对此,人们提出了两条基本的途径以促进这两种文化的统一:一是用人文文化唤起科学的人文精神,重建科技理性;
另一条途径是借科学发展的自身逻辑使科学从根本上人文化。

(3)构建创新的文化环境,必须改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体制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建立新型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

我国国民人文素质不高已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知识的贫乏,人文意识的不足,人文精神的失落,使科技发展的前沿所提出的大量人文社会方面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崭新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本科毕业论文格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建立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必须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进行创新。

(4)构建科技发展的人文环境,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原创性与拿来主义的关系。我们要学会利用市场经济机制来获得知识和成果,但作为科技政策的基点,更要突出原创性科研活动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强化原始创新。我们既反对非理性的民族狂热性,也应摒弃低迷沉沦的民族自卑心理。一个国家或科技经济实体要想掌握自己的命运,必须努力探求原始性创新,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小论文。

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的关系。在现代国家创新体系中,科技因素和制度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科技界在谈科技创新时,容易出现重技术轻制度、重专业轻管理的倾向。相对于科技创新本科毕业论文格式,通过体制创新完成制度变革的变量更多、作用更大。

个人创新和集体创新的关系。科技创新离不开人的智慧的充分发挥,也不排斥个人的重要作用。但在大科学时代,现代科研活动和创新实践更多的是团队协作的结果。时代欢迎创新方面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宽容态度,呼唤带领团队创新成功的帅才、将才和领导人才。

总之,面对新世纪新的文化环境和高科技发展的主题,我们全社会应该重视和关注。对此,我们都应自觉地担负起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傅正华.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文环境分析[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3

【2】朱耀垠.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统一的基本途径[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11)

【3】朱晓刚.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因素[J]. 科学决策,2005(5)

【4】李承宗,邓频声.创新文化环境促进科技发展[J]. 湖湘论坛,2002(3)

【5】陈士俊.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环境问题的理论思考[J]. 科技管理,2005(2)

【6】徐冠华.大力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J].中国软科学,2001(3)

【7】阎树田.创新的文化环境是科技创新的源泉[J].开发与创新,2003(4)

【8】茹春亚.创新的基点和文化环境――兼议创新、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三者关系[J]. 理论与改革,2003(2)

【9】吴海江.正视中国传统文化对科学创新的作用[J]. 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6)

【10】王玲.论科技创新的文化推动力环境[J]. 理论与实践,2002(11)

【11】刘译.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互动[J]. 社会科学,2003(2)

【12】杨叔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融――兼论全面素质教育[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0)

小学生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第2篇

20xx学校科技活动计划方案范文1继续深入开展校园科技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对风筝、车模、航模的兴趣,引领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特制订20xx年至20xx学年度科技兴趣小组活动计划如下:

一、总目标

帮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学习中快乐,快乐中自信,自信中进取。使学生对风筝、车模、航.版权所有 模产生浓厚兴趣,获取一些风筝、车模、航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感受一些高技术领域的最新理念,并使之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价值取向等问题产生积极影响。

二、组织方式

1. 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成员应从小学五、六年级及初中一、二年级中自愿报名产生。

2. 兴趣小组总体工作由xxx老师具体负责。

5. 兴趣小组由学校教务处支持和领导,活动所需资金、设备等由教务处向学校反映解决。

三、活动方式

兴趣小组主要以专题讲座和项目实践方式开展活动。每次活动后填写兴趣小组活动记录表备案。

四、活动时间

兴趣小组的活动时间为:间周星期三的下午5:00 6:40

五、活动地点

1、兴趣小组的主要活动地点为:学校团队室。

2、经学校教务处同意后,可以组织适当的校外活动。

20xx学校科技活动计划方案范文2一、围绕做身边环保事,为世博添绿色开展世博低碳科普系列活动

节能减排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根据《徐汇区节能减排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20xx年我们将以做身边节能事,为世博添绿色为主题,开展节能减排、世博低碳系列科普活动。该活动以迎世博为契机,以家庭碳排放计算器为载体,在20xx年工作基础上,策划、组织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节能减排活动,通过每个师生带动家庭有效降低碳排放,引领低碳价值观。

二、围绕绿色学校和校科技节活动,促进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的开展

20xx年将重点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20xx年的区级环保杯赛,如:上中杯环保金点子比赛、汇知杯环保综合能力竞赛、汇中杯环保故事比赛、南洋初中杯环保系列制作竞赛等要以生态道德教育、世博低碳行动为主题进行策划、组织和实施。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上海市青少年为一行动计划、上海市中小学生壳牌美境行动等活。同时,积极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组织好校科技节活动和徐汇区第二届田林---田三杯家庭亲子擂台赛活动。

三、以学科渗透为基础,推进学校环境生态专题教育的有序进行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关于做好xx时期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加强基础教育阶段的环境教育,在基础教育相关课程中要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因地制宜地开展与环境教育有关的专题讲座、研究性学习等活动的要求,促进学校以学科渗透为基础,系统、有序地进行环境生态专题教育。

四、以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进行环境科学课题的研究

以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把环境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继续在每年的杯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夏令营和冬令营等活动中注重对学生环境科学研究课题的培育,为学生课题研究寻找和落实专家、技术支持,加强对学生环境科学研究课题的跟踪,为学生进行环境科学实践探索提供服务和指导。

五、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社区环境教育宝贵资源,利用上海市环境科院、田林科普俱乐部、环保创新实验室等学校与社区的共建资源,社区学校、大专院校、企业及科普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共同组织实施青少年环保科普主题活动和环保杯赛,使学校环境教育向家庭和社区延伸,促进公众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和提高。

六、加强绿色学校的创建与管理工作

根据国家环保部对绿色学校创建的工作要求,注重对学校绿色品牌的培养。完善徐汇区绿色学校评价体系,使学校能够明确在争创绿色学校中的优势、特色、不足以及努力方向,促进各级各类绿色学校的创建与管理工作。今年是我校绿色学校环境教育第一年和创建计划达标年,争取在下一轮参加市级绿色示范校的评选。

附件:

本学期科技活动实施计划与内容:

1、9月第二届徐汇区田林田三杯头脑奥林匹克家庭亲子擂台赛(初赛和区赛)

2、 10月组织学生参加市、区级明日之星和全国创新大赛活动,争取有学生入选市级的评选并获得等级奖。

10月组织学生和项目参加上海市科技启明星活动,积极组织材料申报全国小院士活动。

3、11月积极参加全国和上海市的太阳能各类竞赛活动。

4、11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区及各类科技竞赛活动。

5、12月积极组织材料年申报明年的知识产权试点校。

20xx学校科技活动计划方案范文3一、活动目的: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小学生的科技素质,培养科学创新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工作目标,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为工作根本。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新世纪合格人才。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勇敢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促进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工作。

二、活动时间:

1、活动时间:20xx年4月------20xx年7月

2、主题班会时间:

三、活动主题题:

科技创新就在身边

四、活动领导机构:

为加强对环保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和领导,特成立科技活动领导小组,他们是:

组长:杨世聪

副组长:蒲和清 王树龄 杨天华

成员:各班班主任 姚洪波 钟远聪 滕树辉

五、各单位职责:

1、组长,副组长负责活动的领导,组织,协调工作。

2、活动成员负责具体组织,指导,搜集,上交工作。

六、活动具体创新发明点。(仅供参考,内容不限)

1、周围环境,特别是农村,卫生保护的新举措。

2、生活中的饮食,卫生方面环保新方法。

3、生活中受到破坏环境的土地、水域、空气、声音、游览区等自然生存环境环保新方案。

七、作品形式及具体要求:

1、作品形式可以是小发明或创新发明方案,小论文,科幻画等。

2、小发明及创新的方案必须是当今世界上没有的作品。

要求具有作出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方案要求注明创作作品名称及主要创作思路。

发明创新成果(小发明、小制作):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构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构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3、小论文要求:

①论点必须是当今和未来社会可行的,凭空捏造的论点拒不失接受。

②符合创造性、科学性,文章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有说服力。

③写作方式可以是研究论文、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等。

4、科幻画可以用油画、国画、水彩画、钢笔画、蜡笔画、粘贴画等绘画技巧,风格及使用不同材料表现的作品,但作品一律在规格5438cm(4开)的纸上或其它材料上绘制,横竖放均可。

八、作品产生方法及注意事项:
1、以班为单位,在学校、班主任老师组织下,各中队开展一次科技创新就在身边主题队会,利用班队活动。

发动学生每生读一本科技书、一册环保知识,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开展小发明、小论文、幻想画、创作活动。要求学生先写出自己的以上三项中的一项创新方案。班主任老师搜集三项中的优秀方案各6篇,返回给各班学生,于20xx年6月,每班至少上交小发明,小论文,幻想画各6件作品参评。(二年级只要上交小发明、幻想画。)

2、作品须用十行纸写明作品名称、创作意图、创作者的姓名、班级、年龄及指导教师姓名。

九、评奖设置方法:

1、学校设科技活动组织奖二个,对组织发动得力,参与积极性高,成绩突出的班级发给奖状鼓励。

2、小发明、小论文、幻想画按年级评出一、二、三等奖各一、二、三名。

十、活动评委成员:

杨世聪、蒲和清、王树龄、杨天华、杨惠君、杨润辉、姚洪波、滕树辉

十一、奖品设置方法:

小发明、小论文、科幻画的奖励由学校出资购买学习用品,优秀作品放学校科技室展览并于下期送县参加科技创新大赛。

十二、活动具体安排是:

(一)准备、宣传、发动阶段(20xx.4.20---20xx.4.30)

①总结上次科技活动,并颁奖鼓励:

②各中队开展一次科技创新就在身边主题队会,号召学生每生读一本科技活动书,一册环保知识,准备环保科技活动。

(二)设计、修改,评选最估方案阶段(20xx.5.1---20xx.5.17)

①学生老师及家长指导下设计修改方案:

②以班为单位评选出优秀小发明、小论文、幻想画的创新方案各6篇:

③确定我校生物百项科技实验名称及实施方法。

(三)科技活动阶段(20xx.5.20---20xx.5.30)

① 学生在老师及家长指导下进行发明创作活动。

②学校科技组准备生物百项科技实验实施活动。

(四)作品收集阶段(20xx.6.1.---20xx.6.7)

以班为单位收集、整理科技作品,上交学校评选 。

(五)总结,表彰阶段(20xx.6.8---20xx.6.15)

①总结经验展出作品;

小学生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第3篇

1、以科技创新少年班为载体,以学科创新性教学、科技创新活动为两翼,构建立体化的科技创新教育模式。

1)科技创新教育的组织模式

2)科技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

3)科技创新教育的实践活动模式

2、科技创新教育的实施策略

1)营造一种和谐的科技创新教育环境氛围

2)利用好科技创新教育的二种资源

3)实现科技创新教育的“三化”。

4)做好科技创新教育的四个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98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创新性人才。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教育作为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基础,肩负着巨大的历史责任。目前在我,这方面的努力还远远不够,中国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刘吉曾明确指出:“当前中国教育的严重问题之一,就是缺少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开发。”因此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是就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的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

2.符合创新教育发展的要求和新课改的核心思想

2008年4月,四部委(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国科协)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创新方法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总称。科学思维的创新是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革命性进展的先决条件。科学思维不仅是一切科学研究和科学发展的起点,而且始终贯穿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全过程,是创新的灵魂。”“国际上创新型国家普遍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超前部署创新方法研究和推广,……不断强化本国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将创新方法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切实从源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要“加强科学思维培养,大力促进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培养,注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重点从‘娃娃’抓起,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实施新课程是教育的全面创新,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充盈个性。而且,在实施新课程中,强化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创新型学习环境。

3.巩固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成果

我校在2000年就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科技创新少年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教师进行科技创新教育。2008年提出了在教学中构建广阔的科技创新学习平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的教学理念。建立了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程和科技创新课程的四维一体的开放、灵活的课程体系。必修课重在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选修课重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活动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科技创新课程着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基础+特长+实践+创新”,以构成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实施了建立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和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改革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改变课堂过于注重传播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科技创新理论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开设“创造工程”训练课程。世界著名发明家爱迪生是这个公司的前任董事长兼经理,通过对员工进行创造力的培训,取得了惊人的成绩。1941年,美国奥斯本先生率先写出《创造与思考》一书,该书提出了 “头脑风暴法”,目前,美国已有50多所大学设立了专门的创新研究机构。

50年代,科技创新传入日本,日本发现这一科学非常有用,称之为“天书”、“聪明学”、“点金术”等,人们纷纷结合自己的专业开始研究学习。

目前,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研究是世界性新兴课题,世界各国都在实践、探索,理论上尚未成熟,也永远不会成熟,因为它研究的是怎样研究出未知的东西。就实践上日本、美国走在前列,而我国相对落后。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发展速度较快,而我省的创新活动相对发达省市较落后。

此前,由天津教科院张武什研究员主持的《中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已经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由中央教科所徐长发教授主持的科技部2008年年度科技基础性工作项目《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案例研究》,全国有近100所中小学作为案例学校参与了该课题的研究。其中,小学初中开展此课题类似研究的比较多,高中相对比较少,像我校这样在2000年起就有意识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更少。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以科技创新少年班为载体,以学科创新性教学、科技创新活动为两翼,构建立体化的科技创新教育模式。

1)科技创新教育的组织模式

①建立科技创新教育领导组

校长担任“科技创新教育领导组”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为科技创新教育领导组成员。

②建立科技创新特色班和科技创新少年班

面向全市选拔科技创新特长生,每个年级设置一个行政编制班―--“无为中学科技创新特色班”,开设常规科技创新教学课程;
年级部在各班“科技创新活动小组”中选拔优秀的学生组建“无为中学科技创新少年班”,选派优秀科技辅导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科技创新技法培训。各班建立“科技创新活动小组”,由本班科技辅导员负责培训。

2)科技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

①科技创新课程教学

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纳入教学计划,高一年级开设《科技创新思维训练》课程,高二年级开设《科技发明技法培训》课程,每周开设一节课。对学生进行创造发明技能、技巧的训练并在创造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高一、高二年级开设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技创新选修课程,选修的学生600多人。

②学科创新性教学

以学科创新性教学为主战场、主阵地,探索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造能力的教学方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的课堂教学中必须结合三维教学目标渗透科技创新教育。将科技创新教育目标纳入学科教学目标;
运用探究性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
引导自主创新性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建构创新性教学意识规范,使创新性教学步入教学常规。省教科院杨思锋主任、市教科所李文波主任分别来我校观摩了两节创新型课堂教学,并予以充分的肯定。

3)科技创新教育的实践活动模式

活动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生命和灵魂。一方面,在活动中学生的创造力得以显现并凝固在活动的过程之中和结果之上;
另一方面,通过活动又丰富并发展着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造个性。

①每年十月份举办为期一周的校园科技节。科技节的内容有:

科技创新和科普讲座。我校先后邀请了省教育厅程艺厅长作了《数学的奥秘》讲座、中科大叶邦角教授作了《无限小世界》讲座、中科大孙立广教授作了《神奇的南极》讲座、北京化工大学励杭泉教授作了《高分子时代》讲座、中科大孔燕教授作了《创新思维训练》讲座,安工大冷护基教授作了《创新技法训练》讲座、安徽工程学院金世伟教授作了《青少年科技创新选题方法指导》讲座。这些讲座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针对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在人类进步历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发明与创造的课题发现方法、发明技巧等,使学生们创新热情高涨。

科技创新活动交流会。邀请全校热爱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同学进行座谈,并将我校已经毕业的在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的校友请回来,谈心得,讲体会,同学们异常高涨的热情令人惊讶,同学们将自己精心研究和创作的科技小论文、学习体会、科幻文章等拿出来交流。交流会非常成功。

科技小论文竞赛。活动之初,我们专门通过校园内网系统介绍了前几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优秀作品,以及科技小论文的撰写方法与要求,同学们思想活跃,勇于实践,共收到各班呈报的科学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研究性学习体会等200余篇,有十多篇科技小论文在全国获奖。

科技创新比赛。我校十二个科技创新少年班现有600多名科技创新爱好者,各班级还组建了以科技副班长带头的科技创新兴趣小组,系统的创新教育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启迪了同学们的创新思维,每年能收到创新作品300余项。优秀的作品上报参加省、市、县和全国创新大赛。近四年来我学生创新作品荣获部级奖十项,省一等奖二项,市长奖三项,县长奖三项。

科学幻想绘画比赛。同学们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不同的绘画种类、风格及使用不同材料创作的科学幻想绘画更是让人感受到了同学们对科技发展的期待与他们对未来的憧憬,活动共收到各类科学幻想绘画作品300余幅,并在活动总评阶段进行了展示。

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演讲比赛

为了调动同学们进行科学活动的兴趣,了解历代科学家们为科学事业所付出的艰辛以及他们不被人所知的故事,我们还专门进行了“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演讲比赛,每年有几十名同学参加了比赛。并通过校园内网系统对全校进行了现场直播。许多中外科学家的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献身祖国科技事业的感人事迹,深深震撼了每位学生的心灵,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各学科智力竞赛。我们还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智力竟赛,主要考查学生的各学科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年级有30名同学参加总决赛,我们还把考题张贴于校园,由于题目新颖、涉及的知识面广,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

我给爷爷奶奶送发明爱心比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消除祖孙的代沟,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精神,我校开展了我给爷爷奶奶送发明活动,学生利用手边的废旧物品制成一件件充满爱心的小发明。学校请来获奖学生的爷爷奶奶举办赠送仪式,在学生和家长中产生较大影响。

电脑制作和计算机编程比赛。学校组建了计算机兴趣小组,有100多人参加电脑制作班和编程班。每年参赛的作品有200多件,并在校宣传栏上进行展示。

我校在省、市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的作品展示。为了让同学们能感受到全国、省、市大紧张、严肃、规范的比赛程序,我们重新组织参加全国、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作品和选手,重现了当时的比赛情景,使同学们对科技创新大赛的程序和参赛过程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科学发展史及高科技成果展。我们收集了大量反映人类文明史、科技进步史和现代高科技成果的各类宣传资料、画报、图片等,制作了几十块大型展板;
我校还从上海市科普宣传团借来反映科技发展与人民生活提高、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等内容的展板300余块;
每个班级还自己设计制作了一块展板,也在全校进行了展览。同学们纷纷驻足展板前,踊跃观看,详细摘录,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坚定了他们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决心。

物理、化学、生物趣味实验展。为了使同学们能直观地观察到自然界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现象,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我们充分挖掘、利用了实验室仪器,并培训部分学生作为操作员,共布置了3个展室,面对呈现在面前的千奇百怪的物理、化学、生物现象,同学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动手操作、试验,大大激发了其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情趣。

动物和植物标本展。同学们对动物和植物标本展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为了使同学们能了解系统的生物科学知识,我们按生物进化的先后顺序,对生物的不同类型的标本和模型进行了分类展示,同学们高昂的热情充分表达了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良好情操。

②每年举办一次科技夏令营。我校每年组织科技创新少年班的学生参加中国科协组织的科学夏令营活动,参观省市科技馆,参观我县周家大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动物养殖基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③每年参加中国科技大学举办的科技开放周活动。我校每年组织近百名学生参加中国科技大学举办的科技开放周活动,参观中科大同步辐射实验室、火灾实验室、生命科学实验室、天文台、机器人大赛,学生还亲自参与植物标本制作,大大激发了学生科学研究的热情。

④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县、市、省组织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加或参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全国劳技创新作品大赛。我校学生在各级创新大赛中获得国际奖一项,部级奖二十八项,省级奖六十多项。其中典型的创新作品有:陶涛同学发明的“无声喇叭”在第三届APEC青年科学节中荣获二等奖、在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倪伟同学发明的“全自动菜籽脱壳机”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三等奖、在安徽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俞笑闲同学发明的“脚踏气压式农用喷雾器”在安徽省青少年科学论坛中获省一等奖,俞笑闲同学发明的“紧急刹车误踩油门自动刹车系统”在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省一等奖、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三等奖,郭圣君同学发明的“灌溉深井落物捡拾器”在全国劳技创新大赛中荣获金奖,王娟、解涛、郭杰、钱晨阳、罗靖、刘原辉同学荣获六项全国银奖,我校郭圣君、解玮同学荣获“全国优秀创新少年”,张伟豪、张蕾、王娟同学荣获三项科技创新市长奖,俞笑闲、盛焕、黄翰天、陈子丰、翟雪、高尚荣获六项科技创新县长奖。

2、研究科技创新教育的实施策略

1)营造一种和谐的科技创新教育环境氛围

利用宣传栏、校园网、广播站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宣传,加强班级和创新作品展览室的创新布置,营造学校的科技创新环境和文化氛围。建立民主、平等、合作、创新的新型师生关系。制定科技创新活动评价和奖励制度,鼓励师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2)利用好科技创新教育的二种资源

①开发和利用好十多年来我校师生积累的科技创新教育资源。

2000年以来,我校每年都举办一次“爱迪生”杯科技创新大赛,每次都有几百名学生参加,近千项创意,几百件发明。十三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料和经验,我们认真梳理和总结,上升为理论,更好地指导我校的科技创新工作。我校丁玉清老师撰写的论文《创新型班集体构建初探》获全国一等奖,论文《让创新的火焰照亮年轻的心》、《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初探》、《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模式和实施策略研究》、《浅谈劳技创新教育》获四项全国二等奖,《层次启动式教学中的课外三小活动》获省一等奖,《物理学科教学中创新性教育初探》发表在《科技教育》杂志上。这些理论研究对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②有效利用社会科技创新教育资源。

本校的科技创新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能不能有效地利用社会上的科技创新教育资源,决定着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开展的广度与深度。我们紧紧依靠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中国创造协会、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委员会来提高科技辅导员的理论水平;
我校已经是全国科技辅导员协会团体会员。我校紧密联系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程技术大学等名校,提高科技辅导员的实践指导能力,聘请中国科技大学孔燕教授、安徽工业大学冷护基教授、安徽工程科技学院金世伟教授为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指导组成员兼校外科技辅导员;
积极参加全国和省市县科普活动,参观省市科技馆,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
与我县的高新技术和工件制造企业有效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制作能力。

3)实现科技创新教育的“三化”。

①实现科技创新教育目标化。

对高一、高二学生和科技辅导员分别提出明确的科技创新教育目标。对高一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基本仪器、工具使用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对高二学生进行创造技法和制作技能培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

②实现科技创新教学课程化。

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开设科技创新教学课程,高一年级开设《科技创新思维训练》课程,高二年级开设《科技发明技法培训》课程,组建科技新少年班,每周开设一节课。

③实现科技创新活动常规化。

每年将全校的科技创新教育计划列入学校工作总计划,各教研组的科技创新教育计划落实到时间、地点、负责人和活动经费。全校性的科技创新活动有校园科技节、暑期科技夏令营、“爱迪生”杯科技创新大赛。班级科技创新活动小组每周开展一次活动,高一、高二年级部每月开展一次科技创新活动。做到活动前有计划,活动过程有记录,活动结束有总结和反思。

4)做好科技创新教育的四个结合。

①科技创新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②科技创新教育与发明活动相结合。

③科技创新教育与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结合。

小学生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科技小制作;
科普小宣传;
小实验;
小发明;
小论文

我们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各种丰富的课程资源,大力开展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小制作、小宣传、小实验、小发明、小论文、实践报告等科技实践活动。

一、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让学生感受动手操作的快乐

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发散创造思维,产生具有科技含量的成品。学生不仅对基本的科普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需具备发散性、创造性思维,因而第二阶段我们加强了对学生的发散、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在理论学习和操作实践相结合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素质,为将来的发明创作奠定基础。

立足活动开展,让学生形成创造技法。学生有了发明制作活动的思维能力后,还必须以一定的创作技法做支持。因此,我们主要向学生引入还原法、智力激励法和缺点列举法三种技法,让学生在联想、类比、组合、移植、演变中,开拓思路,产生更多、更高的创新设想,以求量中求质,寻找最佳方案。

总结经验基础,让学生开展制作活动。大量的理论学习、开放的思维形式和丰富的创作技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我们小制作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生去发明、去实践、去创作。针对上述的多方面基础,我们采取了分低、中、高三个年段开展小制作活动的实践。

二、开展科普小宣传活动,让学生感受参与社会实践的快乐

由于我国公民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科学观念和知识的缺乏,导致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仍普遍存在,生产生活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不合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学校开展科普小宣传活动刻不容缓。

1.利用学校资源,让学生丰满科普知识

利用图书,感悟科普知识。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鼓励学生多去阅览室看课外书、科普书。同时鼓励学生把在阅读中产生的疑惑对老师进行及时地讲解与沟通。学生通过对科普书籍的不断学习与更新、教师的及时讲解与点评,产生了浓厚的学习科普知识的兴趣。还可以利用影视,撒播科普知识。

2.利用课外资源,让学生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开展科普专题讲座,讲解“科普”。对于科普知识,权威的专家更有说服力。如在当前流行甲流期间,学校聘请医学专家就有关科学防治知识进行了专题讲座,然后要求学生将宣传资料带回家和家长一起学习,解除了学生及家长的恐慌心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学生走进社区,宣传科普知识。组织学生们上街向广大居民介绍水电常识和节约水电小窍门,介绍能源背景,宣传如何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等,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开展科学小实验活动,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快乐

小学生做科学实验的关键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设计一个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包括必要的条件准备、研究的过程与步骤、即将采用的合适研究方法,并预设可能产生的研究成果等。小学生爱做又比较安全的科学小实验许许多多,有“豆子是怎样发芽的”、“音乐、盐水、温度对豆子发芽有影响吗”、“巧使黄豆浮起来”、“烧不坏的手帕”等等,学生爱做科学试验,不但能获得一些浅显的科技知识,还能培养科学志趣,掌握科学思维方式,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

四、开展科技小发明活动,让学生感受发明创造的快乐

科技小发明就是指小学生通过认真参与家庭、社会劳动,发现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运用基本的科技创造知识和发明的基本技法,解决或改进这些问题。生活是科技创造发明的源泉,学生在学习、生活、劳动中随时随地会发现一些自己认为是不顺心、不顺手的物品,然后对这些物品进行改进,使之顺心顺手而形成的方案,就是“科技小创意”。

五、运用撰写科技小论文、实践报告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综合运用知识的快乐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培养小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撰写科学小论文的好处不言而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到行动中去,需要一个载体。因为人的能力其实是通过操练而习得的。只有在活动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获得发展和提高。学生们乐于探究,创新精神也就得到了培养。对他们而言,世界是陌生的,世界是精彩的,等待着他们去探索和发现。撰写科学小论文能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索,了解和学习研究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它可以增长知识和才干,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开发智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并能将数学中的统计、分析应用到具体中去,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提炼。

综上所述,科技实践活动要以丰富多彩、自由开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信息解决问题,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运用于实践等研究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动手实践、分工合作等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科技实践引领学生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邹道生.开展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素质[J].教育与职业2006(1).

[2陈军,阮俊华.以科技活动为载体推进创新教育[J].教学研究2004(5).

小学生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第5篇

近年来,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把科技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以面向全体学生为教育目标,以科技创新教育为重点,以模拟航空飞行科技活动、电脑机器人科技活动为特色,因地制宜开展了科技活动,构建起了灵活多样的学校科技素质教育模式。为提升学生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 科技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就是加大科技创新教育力度,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论述不仅廓清了“素质教育”的概念,而且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视为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对于广大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要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重中之重,以顺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顺应时代和国家发展的需要。

2 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的关键在于创新和落实

科技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一种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积极探索科学素质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决策是非常必要的。南山双语学校近几年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实践,主要做法有如下方面。

2.1 确立学校科技教育目标

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科技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科技创新意识和精神,让他们在学校打下良好的科技创新素质基础、健康快乐地成长。

2.2 建全学校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指导全校科技教育工作的开展;
建立学校科技教育管理机构,负责全校科技教育工作的实施和管理。

2.3 加强科技师资队伍建设

配备专职和兼职科技辅导教师,组建一支跨年级、跨学部、跨学科具有科技创新教育能力、热爱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科技辅导员队伍。

2.4 落实科技教育活动课时

学校在小学开设科学创意必修课,在初中开设科技创新教育必修课,在全校开设了发明创造、科学探究实践、电脑机器人、模拟航空飞行、科幻绘画等8类科学素质教育活动课。每年3月举办校园科技节,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素质。

2.5 完善科技教育活动设施

学校设置专用的科技活动教室、科技实验制作室、电脑机器人实验教室、模拟航空飞行实验教室和船模、车模活动室以及科技教育成果荣誉展览室,逐年添置科技教育活动器材工具等硬件设施。

2.6 保障科技教育资金投入

学校做到每年有专项的科技教育资金投入,及时解决科技教育活动所需资金,确保全校科技教育工作高效、正常地开展。

2.7 建立科技教育奖励制度

学校鼓励全校教师积极参与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在各科教学中都要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精神、创新方法和能力。对在科技教育工作中做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2.8 构建良好的科技教育外部条件

学校主动与科技、教育等上级领导部门和校外科普单位等加强联系,共同研讨和开展对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工作。请上级领导、科技专家和学生家长到校。通过举办校园科技节、科普讲座、科普展览、发明创新比赛、表彰先进等活动,宣传科技教育的重要意义,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特别是学生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构建良好的外部条件。

3 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的成效在于特色和全面

开展科技素质教育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兴趣爱好以及认知能力差异。学校以面向全体学生为教育目标,以科技创新教育为重点,以模拟航空飞行科技活动、电脑机器人科技活动为特色,以每年一次大型的校园科技节为契机,开展8类科技活动,构建了学校科技素质教育模式。

3.1 机器人竞赛成果丰硕

自2007年来,学校先后投入30多万元建立学校机器人实验室。对全校学生进行机器人普及教育,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机器人课外活动,积极参加各级机器人比赛,并获得了喜人的佳绩。在全国和四川省青少年电脑机器人比赛中获得多项一等奖,历年的辉煌成绩让我校成为四川省青少年机器人实验示范学校。

3.2 模拟航空放飞快乐

2011年,学校投入50万元引进国际先进的飞行模拟设备,成为四川首个引入模拟飞行教学项目的学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航空科技活动,从航空模型、模拟航空、到真实航空,为国家培养未来的“航天人”。2011年在全国模拟飞行锦标赛上,南山双语学校学生夺得近30项部级一二三等奖。

3.3 科学探究关注社会

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方式,使他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学校的科学探究活动以科技活动课为平台,将课堂搬到校外,充分利用社会、家庭资源、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收集、处理现代科技信息,组织学生参观科技教育基地、听取科技知识讲座、参加课外科技实践。逐步培养他们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研究科学的能力。近几年来,学生科学研究活动在全国和省市比赛中获得20多项奖励。其中《关于绵阳市区及郊县过渡性活动板房搭建综合调查研究》科技活动获全国二等奖。

3.4 三模制作促进手脑协作

为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科技基础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共同研究、团结协作的意识,学校从2002年建校就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航模、海模、车模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动手、动脑、创新实践的主体平台。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了解和掌握模型理论知识、制作方法、操作技巧,使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2002~2005年,学校连续4年荣获绵阳市青少年航模、海模、车模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2005年在全国第10届奥迪杯青少年车模比赛四川赛区竞赛中获全省第一。

3.5 科幻绘画展现未来生活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校的美术教师每年都要指导学生创作设计科幻画,为自己的梦想绘制蓝图,为未来的美好生活设计。学生们创作的科幻画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的嘉奖,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3.6 手工美术再现三国文化

动手是儿童的喜爱,是科技的基石。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学校的美术教师每年都要指导学生制作手工制品。针对孩子们对三国文化比较熟悉、也十分喜爱的特点,学校组织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创作再现了三国时期的铜器、兵器、竹简、碑拓、壁画等。在绵阳市2010年美术教育成果展中,南山双语学校学生的“三国文化创作”受到了省市的领导高度赞誉。

3.7 科学DV活动课

科学DV活动是青少年利用DV技术记录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科学探究过程,是基于一个探究式课题研究的拍摄,并在拍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质的一项新型青少年科技活动。学校于2010年开设了科学DV活动课,许多中、小学生喜欢这项活动,他们把生活中科学拍摄下来。既可以练习拍摄技术,同时也是科学研究。我校学生在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竞赛活动中分别荣获全国科学DV、科技摄影比赛项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3.8 快乐科技节

为搭建起一个全校普及科学知识、推动科技创新活动、进行科技比赛交流的平台。学校从2008年开始,每年春季举行全校大型科技节活动。活动丰富多彩,包括科技讲座、小发明、小论文、科技小报、科幻画、科技摄影、科学DV、小制作、车模、海模、空模、电脑机器人、纸桥过车、纸结构承重、太阳能小车比赛、悠悠球花样比赛、魔方比赛等活动。通过科技节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让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4 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效果

4.1 培养了广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小发明、小设想、小论文活动,写出了几万个小发明创新设想,撰写了上千篇科技小论文,很多学生养成了创新思维的习惯,到初三、到高中还经常写小发明创新设想,找老师评价、分析发明的可行性。许多学生说:科技创新教育课是他们最喜爱的课,发明设想使他们感到精神上的轻松愉快、思想上的自由开放,促进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4.2 培养了广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性动手能力

制作科技发明作品,需要克服选材、制作、实验、改进等数道难关,还要经受失败的打击,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动手能力是很好的锻炼。广大学生经过培养,制作了1000多件小发明、小制作作品,动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4.3 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科技创新能力的小发明家、小科学家

几年来,学校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级科技创新大赛和其他科技竞赛中获奖830多项,取得了十分优异的科技创新教育成绩。如学生黄星昱发明《磁性齿轮》先后荣获第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五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大赛和第四届全国中小学劳技教育创新作品大赛三项金奖以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和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并当选第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院士(全国50,绵阳唯一);
学生何海民荣获全国“科技之星”科技知识能力大赛一等奖并荣获第四届中国少年科学院院士提名奖等。

4.4 炼就了一支具有科技创新教育能力的科技辅导员队伍

几年来,学校领导和教师30多人次荣获全国、省、市科技教育优秀教师和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
有20多篇科技教育经验论文在全国、省、市获奖,并在全国有关杂志上发表以及会议上公开交流;
科技教育事迹和作品在省内外电视、报刊上多次报道;
接待了数十所省内外学校的观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