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微电影广告论文【五篇】(2023年)

时间:2023-07-08 08:4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微电影化身为文化艺术类,转移了观众的视线,它们宣呼网络时代的自由表达,鼓动对新事物具有较强接受能力的高学历年轻化的网络群体参与制作微电影,只是就微电影传播的方式而言,裂变式传播较为恰当。从整个文化产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微电影广告论文【五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微电影广告论文【五篇】

微电影广告论文范文第1篇

微电影化身为文化艺术类,转移了观众的视线,它们宣呼网络时代的自由表达,鼓动对新事物具有较强接受能力的高学历年轻化的网络群体参与制作微电影,只是就微电影传播的方式而言,裂变式传播较为恰当。从整个文化产业链来说,微电影制作扩大了传播,通过微博等方式宣传、网络点击随后的评论、制作花絮上映等,受众与微电影线上线下的互动性、媒体的联动性促发对知名微电影的搜索或相关商品的搜索,这些间接受众个体自觉地再传播,一些非常好的主题被拍摄成传统电影,具有了电影专业团队水准的制作。视频网站对微电影的宣传也是重要的利益环节。为了让微电影有更多点击率,一些微电影制作人无疑也要花钱为微电影作广告,如此循环,广告的广告,微电影的文化产业链具有了蝴蝶效应。按照裂变式传播的方式,以上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被中断,诸如微博上没有人愿意转发评论,该微电影无知名度,之后改编成传统电影更是幻想。所以,微电影因其“微”容易被淹没在茫茫商海,对创意和精良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广告式微电影”和“电影式微电影”的争论微电影还被一些研究者划分为广告式微电影和电影式微电影,这样的划分已表明他们更认同微电影的落脚点在电影,它是电影领域里的新生类,在总体上具有作为艺术的本质属性———审美性,而广告的本质属性却是宣传性,二者的主要区别在此。名义上的宣传性在受众角度来看是遭到拒绝的,而审美性在受众本位来看却是自动选择而不是被迫接受的,拒绝与自动选择之间的鸿沟使宣传性披上审美的外衣,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广告会选择微电影作为外衣来削弱受众的抵抗心理,因为广告商熟知具有自我意识的受众内心对填鸭式宣传的抗拒。微电影的审美性从其艺术特征可以窥出一二。

范玉明将微电影的艺术特征归结为三个方面:①多样化题材的选择,如爱情、怀旧、热点话题等;
②故事节奏紧凑,堪称“时间的艺术”;
③追求自由的审美理想,提倡自由创作与个性张扬[1]。和传统电影既运用影院平台又运用电视、网络平台相比,微电影借用新媒介的平台传达审美理念,所以它属于网络艺术。这种艺术概念受到的挑战不是微电影本身,而是它的受众、媒介、形式和广告宣传性。现在,美其名曰的广告电影利用年轻网络大众的集体意识狂欢,将微电影作为承载工具,以期微电影引发微链接,触发受众个体的观看行为,合力打造影像与符号的视界。

名人微电影与平民微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名人微电影与平民微电影的划分默认了阶级分析那一套理论。名人微电影指由名人导演或参与演出的微电影。明星代言的符号“暴力”众所周知,同样,名人微电影比平民微电影更容易被点击观看,至于后续的评论则无所谓,前提是点击率提高,比无人关注的境况好多了。名人拥有以自身形象或行为形成的文化资本,符号资本形式在微电影制作时区分了等级,事先区分好的社会等级在符号系统里合法化。网络上以明星名字搜索作品的习惯在不少人中存在,这种习惯可以理解为对现存的阶级基本状况的适应,人们习惯了平民等同于草根的定位。这样的划分唯一让人欣慰的是承认了微电影或许可以改变作品阐释的话语垄断。习惯于拍摄传统电影的名导演在拍摄微电影时也可以坚持自己的风格,那种认为微电影一旦丧失了草根的参与便会失去原创性的观点相当于认为只有草根才具有原创性,而名导演制作微电影就没有原创性了,其片面性不言而喻。二者的主要区别应该看是否有创意,是否表达了个人化风格。

“微”时代宣告了大众文化大潮铺天盖地而来,无论是由文化工业强加的大众文化,还是自下而上自发兴起的大众文化,微电影的产生和发展结合了两种概念,更体现出文化研究场域元素的特质。

(1)新型的视频内容表达方式、传播方式和移动观影方式的转换,给予研究者在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主体方面研究的新领域。但是就如文化研究的边界范围受到挑战一样,微电影边界问题也浮出水面,具体多少时长、是否要出现商品宣传才算是微电影。微电影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斯图亚特•霍尔试图将文化研究“学科化”的努力被保罗•斯密斯批评为构成话语的规划控制,他认为文化研究的开放性、松散性或未完成的特点正是彻底解放了的知识规划的标志。微电影与文化研究在研究方法论上的自由使研究结果受到了损害[2]。

(2)微电影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拥有独立的场域,应该保持相对自主的观念,同时也应该超越工具主义与结构主义。“通过微电影这种影像显现形式展现故事吸引受众,帮助广告主建立与受众的情感纽带,进而提升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是“一种新型营销传播手段”[3],这说明以广告产品为主要线索的微电影摆脱不了实用工具主义的影响,但是单一的微电影类型产生的审美疲劳要求它必须超越,扩大题材范围,传递具有人文关怀的价值理念。以视频网站爱奇艺为例,它设置了专门的微电影专题,包含了微•剧情、微•创意、微•动画、微•广告、微•记录五大块。搜索关键词———按片种:剧情片、动画片、创意短片、纪录片;
按类型:明星、歌舞、文艺、喜剧、爱情、动作、奇幻、惊悚、悬疑、青春、温情、励志、公益、酷儿、广告、其他;
按时间:5分钟以内、5~15分钟、15~30分钟、30分钟以上。从这些设置可以看出,为广告商品制作的微电影只是微电影中的一部分,微电影边界已经大大扩宽,如具有商品宣传性质的凯迪拉克汽车、斯柯达晶锐汽车、《交换旅行》里的每益添饮料;
映射现实生活的《干爹》、《信仰麻辣烫》;
回归国家重大历史事件的《回归》(汶川地震后的成长)、刘翔事件微电影版;
记录现实生活的《退休的声音》、《小强》;
回忆青春爱情的《甩女友全攻略》、《脆皮情书》、《粉色情人节》;
走公益之路的佛山《小悦悦事件》,倡导爱心救助。大体而言,广告类型的微电影以广告宣传效应为基础,微剧情所讲述的故事与宣传商品浑然一体,微创意的重点在于创意的新颖,微动画强调形式上的改变(微电影以动画的形式来表达灵动的形象),微记录与生活视频短片类似。虽然这并不是平行的类型概念,而是以微电影中的突出元素来定义,但也是一种新的尝试。文化研究让微电影更具有文化内涵,微电影让文化研究更具有社会学、广告学、传播学等跨学科内涵。

(3)新的文化研究结合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政治经济学探讨和英国伯明翰文化研究中心提倡对媒介文化的颠覆、亚文化、受众主动性的强调,启示研究应朝多角度的文化研究发展。微电影营销与植入式广告、传统的网络营销相比,机会、威胁、优势、劣势并存。就优势而言,微电影在广告界无疑是一次重大变革,有调查证明微电影的出现冲击着观众对广告的零容忍态度,受众无抵抗力。李荣荣利用传播学的原理作出了如下总结:“微电影形成了故事完整、情节紧凑、悬念迭出、著名导演、明星阵容等商业元素参与的最基本的叙事策略”[4]。微电影中植入的品牌广告常常会成为推动整个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电影成长性悖论与文化研究当微电影成为一个趋势就容易丧失吸引力,其中出现的四种悖论影响了它的成长。新元素的注入需要长时间的考验,所以考察其出现的原因和考虑如何协调它们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悖论(一):微电影日益专业化的喜与优微电影的兴起和发展必须走向剧本创意优先和广告传播一条龙(仅对广告微电影而言),但是它的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草根创作的积极性,也使得微电影产生之初的草根性淡化了。草根的自由说话彰显了个人化风格,当微电影变成专业团队制作和明星加盟时有何利弊?这是微电影想继续发展而不得不讨论的问题。首先,对稳定的、共同的群体身份向流动的个人化身份移动这种趋势的认同,是意识扁平时代的人们热捧草根原创性的原因。草根制作微电影一旦成功,其模式很容易被复制,资金很快介入,介入的后果便是不再“草根”,所谓的平民话语权丧失了真正的群众基础,微电影的本意似乎被消弭了。网站与电影公司的合作,从一种角度来说是微电影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但同时带来的悖论是:习惯了拍摄传统电影的电影公司介入了微电影的制作,微电影的草根原创性在一定程度上被打了折扣。其次,专业化发展是微电影被定位于一个竞争舞台的趋势,竞争市场所具有的结构链条和推动力既产生了微电影,也助推了微电影的蓬勃发展。布尔迪厄提示人们行为的背后有市场行为,市场行为的背后推手却是政治行为,但他否认了完全通过社会阶级的背景或地位或人们在等级结构的位置来对行为加以把握[5]。百度百科将草根定义为“一是指同政府或决策者相对的势力,二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第一层面主要指政治层面,微电影的原创“草根”可能更接近第二类人群。那种认为专业化微电影制作后“草根”失去平民话语权的思维,似乎只看到了微电影制作技术的外壳,并没有真正理解“草根”的本意在于与主流精英话语相对的创意本身。从草根转向专业化制作后,专业的拍摄人员、剪辑技术并没有削弱来源于民众的创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更好地呈现了草根们的表达意愿。我们期待专业化制作是对于观众的重新发现,是对观众抵抗广告策略的新理解,是新策略在大众文化领域探索的开始。再次,草根原创的微电影不能简单等同于网络视频短片,但一些制作过于粗糙的作品也确实影响了微电影原创性给人的好感。微电影不仅激发了执着于影视梦想的网络草根们的制作积极性,实现了从看电影到做电影的转换,也给了那些暂时没有能力成为电影导演的人转向传统电影制作的一个过渡平台,让其积累了经验,有人形象地将微电影比喻成“未来导演的训练场”。微电影涉入的门槛变低有利有弊,利用专业化的微电影平台更好地传递草根们试图表达的意愿,不仅不会丧失原创性,反而可以突出原创性,扩大知名度。

悖论(二):“微表达”与艺术性受损相对于传统电影而言,微电影的“微表达”有没有艺术表达上的受损情况?微电影定义里虽然没有特别规定具体多少时长才算是微电影,但是一般5~30分钟的微电影居多,如何在这么有限的时间里整合出具有影响力的微电影,这需要高度浓缩的时空表现能力和反常规的叙事逻辑能力。微缩的影像带来微电影的“浅”表达,已被学者所诟病,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扁平的时代,人们追求的是浅层次、快餐化认知。大叙事或是小叙事都不得不受到时长的限制,时长容不下过多细节上的雕琢,就像一个容量有限的瓶子装不下超过容量的东西,而没有细节雕琢又削弱了微电影短小精悍的表现力。小叙事造成主题表达的表层化和叙述语境浅显,不得不通过旁白和字幕来弥补,如《魔鬼契约》海报宣传语“迷信国学的老板、吃斋的阿姨、勤勤恳恳的小贩、财迷、吝啬的房东,都群魔乱舞在没有信仰的时代”,实则描绘社会小人物的生活,企图展开宏大叙事,但是实际上受时长的限制,每个人物不过惊鸿一瞥,并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叙事与时长的协调,内在的要求其实是创意,即内容的创意以及表达形式上的创意。微电影的优势在于以裂变式的传播模式传播短小精悍的内容,对受众起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而随时随地收视的便利性引导了即时性的反馈。广告商的本意是通过微电影更好地传达商品的价值理念,让受众对商品有更多认知,促使他们去购买商品,如果观众的注意力过多地转移到微电影的故事情节上,反而忽视了对商品及其理念的关注。这种情节的悖论在微电影情节越吸引人的时候表现得越是突出,更容易导致广告的效果不容易从销量业绩方面进行评估。

悖论(三):微电影对审查制度规避的利弊各种题材的微电影活跃于网络上,规避了国家对广告的审查,为广告主省去大量广告费用,同时也降低了草根原创微电影的涉入门槛,这被认为是微电影前景乐观的主要方面。不被看好的一面也存在,审查制度的缺失让内容低俗、制作粗糙的微电影流入网站,污染了网络环境。当审查制度介入微电影、现在的免费点击以后有可能是付费点击进而转向与传统电影竞争以及竞争带来宣传费用提高时,广告商将会试图寻找新的宣传方式,微电影便会被旁落了,同时,成功案例容易被大量复制,从而加剧互联网行业的竞争。

悖论(四):宣传的价值理念与价值失范问题的矛盾作为艺术殿堂里的一份子,微电影有义务践行艺术的本职,即提供审美体验给人以愉悦,而粗制滥造给不了受众美感。微电影是现代性的审美体验,是碎片化时代影像主题与形式的一次创新。微电影边播边拍,随时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进行剧本的调整,而公众转发与评论代表了一种社会价值和品味趋向,一旦感性认同产生,公共消费能力提升,消费的就不仅是微电影里宣传的产品,还有它所传递的内在理念,更是消费了微电影本身,前提是它已经成为了文化产业链中的一环。当然,受众水平参差不齐,大众评判机制在表达民意的同时,也难免偏激失控。是:习惯了拍摄传统电影的电影公司介入了微电影的制作,微电影的草根原创性在一定程度上被打了折扣。其次,专业化发展是微电影被定位于一个竞争舞台的趋势,竞争市场所具有的结构链条和推动力既产生了微电影,也助推了微电影的蓬勃发展。布尔迪厄提示人们行为的背后有市场行为,市场行为的背后推手却是政治行为,但他否认了完全通过社会阶级的背景或地位或人们在等级结构的位置来对行为加以把握[5]。

微电影广告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媒体;
微电影;
功用指向;
发展态势

近年来,微电影艺术在国内完成了三个向度的发展蜕变。其一,业界介入下的概念成型。从早期“5分钟以内”抑或“十分钟为限”的争论,到目前对“30分钟界限”的广泛认可,微电影概念逐渐成型并趋于稳定。以微电影被大众认可的过程而论,业界制作方和媒体的宣传推介是重要因素。在网络上,成型的微电影作品往往被冠以“首部青春微电影”“国内优秀微电影”的名头,而伴随着相关视频点击率的一路走高,各大媒体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跟进报道。2010年以来,微电影与微博、微信等快媒体一并涌入了大众的视线和生活。其二,快捷消费基础上的跨平台传播。如果说单纯的影片长度标准并不能区分开微电影与传统电影短片的话,那么新媒体时代的跨平台传播则构建了微电影的另一重要特质,一方面,在PC终端、手机、公共视听载体等平台上,微电影实现了跨媒介传播;
另一方面,作为电视台吸纳网络自制节目的重要对象之一,微电影体现了视频网站与电视台的内容合作与共享。其三,逐渐细分的功用化指向。基于影像制作快捷与传播高效的特质,微电影迅速被不同主体基于多样目的拓展出丰富功用向度,在逐渐细分的功用指向层面,微电影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

一、商业诉求的广告承载功用

相对而言,除却电影艺术本身的叙事功能和情感伦理承载之外,广告功能是微电影较早开拓的功用指向之一。国内较早涌现的凯迪拉克广告《一触即发》本身就是一个广告作品,然而它同时又是一部微电影。近年来,类似创作层出不穷,有不少都成功地发挥了配合产品销售或品牌宣传的广告功能。在广告类微电影层面,微电影既是影像叙事艺术,又是广告作品,二者没有根本的区别。综观国内外以往的优秀剧情类广告作品,其叙事内容和镜头语言与当下微电影作品也大同小异,因此,在广告模式下制作的微电影,更多地体现了两方面的“投机取巧”。一是充分借助新媒体时代微电影艺术传播信息的便利。与新媒体时代之前依靠电视和纸媒的二维传播方式不同,当下的广告微电影能够实现“电视+网络+纸媒”的三维营销。二是借助“微电影”的名头实现宣传。从广告创意学的角度看,“新瓶装旧酒”也是一种包装策划的方式,而那些借助微电影名头实现推介的广告作品,大多将产品营销诉求潜藏在微电影叙事内容之中,故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接受者对广告宣传的抵触心理。

当下微电影表现出了先天的亲广告性,植入广告以及产品冠名等形式成为较多微电影获取收益的重要方式。对那些希望通过微电影作品来宣传自身的业界公司而言,微电影影像及其故事成为承载广告功用的载体。从相关研究看,媒体内容所提供的体验,会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广告的反应。[1]40落脚到发挥广告推介功用的微电影作品上,其叙事的情节无疑是宣传产品或品牌的利器。从这里出发,广告类微电影实际上体现了基于微电影艺术和广告功用两者之间的双向协调。一方面,微电影往往因广告诉求而调整自身叙事和拍摄,即使那些单纯在片头或者片尾打出公司LOGO的作品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广告主及广告公司在选择或制作相关微电影时,也会考虑自身产品与电影叙事的契合度,希望最大化地发挥其推介作用。从这一层面讲,广告和微电影叙事的契合度越高,受众接受效果就会越好。

广告类微电影的大量涌现,解决了微电影发展之初的资金投入问题。即使微电影制作已经大大降低了参与门槛,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粗劣制作。从市场实际看,虽然在优酷网等可以自由上传视频的网页平台上早已出现网友自制短片,然而首先进入大众视线、斩获公众关注的微电影仍然是那些由业界参与、具备一定投入和制作水准的作品。从2010年到当下的短短几年中,吸引大众注意力的作品往往都是具备雄厚资金支持的,其中就有大量的广告微电影。

与具体文化产品结合之后,微电影的广告功用被进一步拓展。像《前尘饮下》等立足“游戏+微电影”模式制作的作品,大多以游戏镜头拼贴或者游戏衍生故事的方式创作,体现了宣传游戏的制作诉求;
而《相约雅林》《大美》《缘分西江》等“旅游+微电影”的创作,则是把人文地理与风土人情、爱情故事相互融合,以微电影的方式为当地旅游产业做推介。在旅游微电影中,一个电影文本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旅游宣传广告,它的目的是让观众投入到形象生动、美轮美奂的影像之中,刺激其关注当地旅游资源,产生实际的旅游欲望并付诸行动。

微电影广告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电影;
植入式广告;
营销模式;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8-0027-02

1 微电影植入式广告概述

在商业社会,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广告媒介,更何况是投入少、时间短、内容精要、裂变式的可以随时随地用移动设备观看的微电影。微电影与广告的结合主要有:贴片广告即正片前播放、植入广告、搭配销售三种方式[1]。而微电影植入式广告就是将商品信息隐藏到微电影的场景、对白、情节和形象中,使得企业在不知不觉中将产品信息侵入到人们脑海中,相对于“硬广告”不容易引起观众的反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起到的宣传传播效果最好。

我国的微电影植入式广告的成功代表就是《益达》连续篇、《老男孩》、《一触即发》等。近几年微电影植入式广告在我国越来越受到赞助商和电影拍摄者的喜爱,微电影市场随着我国的3G网络的发展不断打开并纵向发展。未来对于微电影的需要更大,也会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个市场。由此可见,微电影植入式广告营销模式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也必将取得更高的成就。

2 微电影植入式广告营销模式成因

2.1 大量的信息释放催生出微电影的市场

信息时代是一个充斥着各种信息的时代,各种信息在网上碰撞并形成裂变式的发展,使得信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细化,信息成碎片式的存在。生活速度的加快使得人们拥有越来越多的碎片式的时间,网络和手机等各种多媒体终端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人们无法抽出大量的时间去看一部电影或者其他的事情,微小说、微电影等以其独有的“微”形式满足了人们碎片式时间的需要。

2.2 受众期待与广告竞争的结果

商业时代到处充斥着广告,硬广告以其填鸭式的简单粗暴的方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存在着,人们对这种宣教式的广告充满了厌恶感。微电影的出现无疑将烦躁的人们从原来的广告模式中解脱出来。将广告和微电影相结合,完整的故事情节可以让人们更加感兴趣。而且微电影的成本没有上映费用,相对于传统的广告更加受到商家的欢迎[2]。例如,在《益达:酸甜苦辣》中,完整的故事情节无疑增加了人们的兴趣,故事从相遇到相知再到相爱,一步步的深化,将“关爱牙齿,更关爱你”刻入到人们的脑海。

2.3 裂变式的传播速度

微电影的传播速度相对于传统的铺天盖地的广告更加迅速,一些学者甚至将其称为“病毒式”营销。这种营销模式使得广告像病毒一样在网上爆炸式的传播开来。当微博中出现一段新颖的微电影时,网民觉得比较好就会转载分享到自己的微博上,网民的一部分微博好友就会了解并观看此视频,再次转载分享到自己的好友圈。如此往复,微电影得到了裂变式的传播,像益达、德芙等就是看中了微电影植入广告的裂变式的传播速度制作出不少网民喜爱的包含植入式广告的微电影。

3 微电影植入式广告的特征

3.1 低成本、高效率的营销模式

微电影广告是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广告,对比电影广告和电视广告,它具有制作成本低的特点。微电影广告和传统媒体广告的拍摄和制作短片的成本基本一致,但是传统的电视广告需要在广告制作好之后还要投放到电视节目的黄金时间,需要花费巨额的广告播出费,而且这个广告费用是以秒为计算单位,像央视这样的部级电视台的广告甚至达到了一秒钟一百万元的巨资。而微电影广告却是在低成本、高效率的互联网上播出的,这种以点击率作为收费标准的播出方式也使得受众更加的准确,不仅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广告费用也提高了传播的效率。如房祖名加入到德芙植入式广告的微电影中、桂纶镁加入到益达植入式广告的微电影中等众多大牌明星的加入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使得微电影植入式广告在网上免费的传播起来。

3.2 独特的互动性

传统媒体广告如电视广告、电影广告等是单向的传播方式,广告商仅仅依靠电视的收看率来计算受众。新型的微电影植入式广告则可以经过点击率直接计算出受众。而且,传统的媒体广告与观众之间没有什么互动,人们不喜欢就只能换台,新兴的微电影植入式广告则可以经过网络这个大平台与观众进行互动,观众可以对视频进行评论,可以选择顶或者踩甚至转播到自己的朋友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互动,使得观众在网络平台不只可以选择看或者不看,还可以与商家进行互动,甚至在感兴趣时在网上直接搜索产品信息并进行购买等。例如,在郭采洁和房祖名拍摄的德芙植入式广告的微电影中短短的一两分钟就能让人看到完整的情节,了解到这是一个表白的故事,又能让人体会到男女主角的内心变化,可谓是将人们对于恋爱的感受传递得惟妙惟肖。观众在网上看到这段视频后可能会联想到相应的情况在网上搜索相应的产品信息并在网上直接购买。

3.3 将品牌理念融入到剧情中

在商业时代中人们在购物时不再单纯的满足于使用这一产品,而是更注重产品消费中的理念,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3]。广告也不再是单纯的讲述产品的功能和制作工艺。微电影的出现可以将广告自然的融入到剧情中,并在剧情中融入产品的文化,一部微电影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而这个故事中蕴含着产品的品牌和内涵,只有当品牌文化与观众产生共鸣时,顾客才会赞同这个理念从而购买这种产品。例如,在耐克的终极对决的微电影广告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人们对于运动的热爱,不怕困难敢于冒险,同时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不怕被复制,因为即使被复制也复制不了品牌的独特性,耐克仍然向运动员那样具有勇争第一的决心和技巧。

4 微电影植入式广告营销模式的发展

4.1 广告内容表达更加的简练凝结

微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改变了园林的广告表达形式,不再只是单纯地将产品信息传播给大众,而是在广告中加入了故事情节。微电影植入式广告是将广告创意性地融入到完整的故事情节中,在微电影中产品是一个特殊的符号而不仅仅是简单的道具。例如,在百度的推广广告中通过在陌生地点需要地图和路线、在学习时遇到问题、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不管是实质性的问题还是理论性的问题,例如打的、与美女搭讪的方法等都可以上网找百度。让人们在观看时忍俊不禁的同时了解到百度的强大,从而将百度的形象传达到人们的印象中。

4.2 广告将更有创意性

微电影植入式广告在网上的传播依靠的是其创意性、新颖性。微电影在宣传渠道上更加的低成本,与传统广告相比其画面和情节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不管是感人还是恶搞都需要在保证宣传产品的同时在情节上出奇制胜,使得电影和广告的结合既不突兀,也能起到宣传的效果。例如,“Dare to”就是通过将生活中的运动串联在一起,不管是在小时候还是成年后,也不管是在赛场还是在沙滩上都能让人体会到运动的快乐,热爱运动,体现了耐克的运动装品质,同时说明了耐克的精神。将产品信息创意性地融入到微电影中。

4.3 主题和品牌理念与微电影情节更加的契合

随着微电影植入式广告的发展,产品将更加的融入到微电影之中,将产品的信息于无声间融入到微电影情节中,与微电影情节相契合,做到自然而然的令观众熟知。例如,伊利牛奶片的“不说话的女孩”中,男孩在开始认识女孩时女孩不说话,男生以为女孩不会说话,所以男孩也开始不说话,用手语沟通。直到有一天男孩听到女孩说话才知道女孩其实是会说话的,就问女孩为什么不说话,直到女孩给男孩一颗牛奶片,男孩也不说话了,我们才知道原来因为“真爱滋味,不需语言”,也因为伊利牛奶片的滋味太好想一直含着牛奶片而不愿意说话,将伊利牛奶片“好吃没话说”的产品性质和微电影的情节相契合。

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入,微电影植入式广告将更多的出现在移动终端上,人们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观看自己喜欢的微电影,并与之进行沟通甚至分享在自己的好友圈。随着微电影植入式广告的增多,竞争会越来越大,微电影植入式广告只有更加的凝练、有创意且将产品与微电影情节更加的契合才能受到观众的喜爱,并以裂变式的形式在互联网上传播,达到以更快的速度向更多的人传播产品信息的效果。

5 结 论

微电影植入式广告是微电影与广告的结合,可以很好地将产品信息融入到电影情节中,将产品自然而然的传播给受众。在今后商品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加速中,微电影植入式广告相对于传统媒体广告将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受到人们的喜爱。

参考文献:

[1]黄水清.注意:微电影来了[J].销售与市场(评论版),2011,10(10):37-39.

微电影广告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微电影;
话题营销;
商业价值;
社会价值

中图分类号:J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2-0069-02

一、什么是微电影

从微电影的诞生开始,微电影就是技术的革新和方法的创新,它有着不同于其他传统媒介形式的独特魅力,本文研究的微电影参考百度百科对微电影的定义:微电影(micro film),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下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列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万元每部~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虽然微电影是广告和电影艺术结合的产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微电影是这个时代媒介融合的产物。

二、话题营销与微电影话题营销

话题营销在国外又叫付费评论,属于口碑营销的一种,而社区中以发帖,回帖,置顶等为主体行为的社区营销;
将消费者或者受众自愿自发的进行传播活动为目标的口碑营销;
对某个话题媒体实施报道的软文营销;
以及用知名博客冠名、专栏作者点评,刊物文章评论等,这些营销策略都可以称之为广义的话题营销。这些话题,有可能是生产制造商有意设置的,也可以是消费者自身发起的;
话题可以是紧紧围绕着产品本身的,也可以是产品衍生出来的其他分支;
可以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也可以是群体性的小部分关注。

微电影的营销是多种营销方式的整合营销,其中话题营销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眼球经济的背景下,吸引注意力,博得眼球,无疑成为了生产商获得效益的最好途径,“话题”遍成为获得“眼球效益”的最好手段。微电影的话题营销,就是在微电影的制作,宣传过程中设施或者嵌入相关的事件或者话题,通过多媒体的整合传播,使受众对该微电影进行关注或者对该微电影产生情感反应,继而大众对该微电影的事件,话题或者微电影本身想其他受众进行自主传播。

三、微电影营销中话题营销的价值分析

1.微电影的话题营销有助于提升微电影知名度,吸引受众注意力。微电影在话题营销的时候,微电影中嵌入的话题在投放互联网的同时,甚至会提前在互联网上进行。将微电影的嵌套话题或者微电影本身放在网络上,受众不仅仅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话题讨论更可以在线下实现口口传播,这对微电影的知名度提高,无疑是有相当大的作用。例如,诺奇时装在2012年投资拍摄微电影《希望树》,这部9分钟的微电影在“感恩”的基调中公诸于世,在影片投放之前,诺奇官方微博就为这部影片开始了宣传,在影片上映的同时,诺奇官方微博以“感恩”在微博上与网友进行了互动,同时,诺奇官方微博又发起了“#希望接力,海魂行动#给予大山孩子更多的爱”的互动活动,活动中将转发微电影《希望树》和说出你的祝福相捆绑,受众与主办方的互动都围绕着微电影的“感恩,大爱,希望,梦想”的话题进行,为了互动活动能够更加吸引网友参与,诺其官方随机赠送网友诺奇专属的海魂衫,并且为山区孩子送上儿童节礼物和为他们准备的海魂衫。

图1 《希望树》百度指数搜索

根据新浪微博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5月24日20点27分诺奇男装发起有奖转发的话题之后,话题参与人数截至5月28日23点59分共有1665分参与了活动,累积转发达到5000余次,而5月20日诺奇男装的官方微博发表的《希望树》的宣传微博转发量达到了9691次。《希望树》的百度指数可以看出,在5月17日影片上线当天和5月24日转发活动开始都有着搜索的明显高峰。

2.微电影话题营销加强微电影的广告传播效果。微电影从诞生之初就一直与广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当代社会,微电影越来越多被商家所认可,微电影营销也成为众多商家追捧的手法,广告商在微电影中有机的植入了自己产品的有效广告,而微电影的故事性和话题性,使摆脱了微电影“长广告”的帽子。在2013年微电影《女人公敌》的营销中,话题营销是功不可没的,这部微电影在微博,微信等主流社交媒介上设立公共账号,组织,开展关于女性,职场等一系列有关这部影片主题的话题,新浪微博“#女人公敌#”的话题讨论数高达1371477,提到女人公敌的微博有1371280条。除了微博的话题讨论,通过移动终端,每一位移动用户都可能成为这部微电影进行话题营销的口碑传播者,正是这样有计划,大规模,力度强的话题营销,是这部微电影在全网的点击量高达3003.2万,评论数4399。而这部微电影的广告商——聚美优品和河马家,因为成功的广告植入,“聚美优品”的百度指数从微电影上线之前的36367,上升到10796,收缩次数同比增长高达7万余次。在电影中出现的河马家的产品,也在影片上线的不久时间没销售额暴增。

图2 聚美优品百度指数搜索

3.微电影的话题营销可以制造新的社会热点议题。当今中国社会的处在“碎片化”的传播语境下,受众的时间受到了挤压和分割,传统的电影电视,因为传播媒介和播放时间的限制,无法有效的利用受众的碎片时间,微电影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根发芽,微电影从其根本上来看还是无法脱离叙事媒介的范畴,讲故事便可已成为一个话题的制造,可以使对人性的思考,可以是对商品的描述也可以是对某个事件的还原,通过各个渠道的宣传扩散,这个电影本身已经不再重要,人们看过他之后所进行的意见反馈就成为人们彼此交谈的话题,从而让人们可以一想到某个话题就联想起这部微电影。微电影的话题嵌入在微电影传播的同时就有会有可能成为受众讨论为话题继而成为整个社会热议的话题。

微电影在进行话题营销的时候,多采取线上线下互动的传播方式,线上的讨论会被受众带到线下口口相传,线下的评论也会被受众在线上进行转述,于是这种多层次的讨论必然会成为社会热点议题的源头。正因如此,微电影话题营销中,有效结合各种载体资源,把握深度特点,让受众喜闻乐见的内容成为话题的切入点,这样不仅能够引起受众的注意还能将微电影想表达产品,品牌等商业元素自然深入受众脑海并形成话题,在如今的自媒体时代进行自主传播与扩散。

4.微电影的话题营销对受众进行舆论导向。话题营销就像所谓的“众口铄金”、“人言可畏”受众的主观判断很大程度决定了话题的传播效果。微电影在一定意义上使得传统电影和电视,从过去曲高和寡的单项度的艺术殿堂回归到了真正具有互动和体验特点的、人人皆可参与的“草根秀”时代。微电影的低门槛,广泛性与参与互动性适合了新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体验交流的感性诉求。所有营销都是服务于最后的营销效果的,微电影营销中,通过话题营销这种手段,不仅是微电影得到了良好的宣传,也是广告商,投资方得到了预期的设想。

5.微电影的话题营销促使微电影“内容”主导。长期以来,电影作为一种“上层”艺术一直把控在少数的专业人员手中,而微电影作为“电影”的一种,它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电影艺术”高高在上的局面,微电影不仅和电影一样是艺术的载体,并且拥有自己完整的传播和评价体系,但又与电影不同的是,它更加的亲民和自由。微电影的话题营销要求微电影不能只依靠炒作和噱头去吸引观众,在内容致胜的良性竞争中,微电影内容的质量决定着微电影能否达到营销效果。微电影,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诠释一个完整的,丰富的故事,是浓缩了的电影艺术。不止对演员的表演有这较高的要求,对剧本的创作和拍摄手法都有着极高的要求,怎么能够既将电影的精华浓缩在短短的几分钟到几十分钟里,又能使这些浓缩的细节打动受众,成为微电影制作和营销的关键问题。

微电影从兴起发展至今,不单单是加长了的商业广告。从微电影的发展来看,微电影现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创作者自发制作,用来表达情感,思想以引发受众情感反应,满足精神娱乐需求的微电影。另一类是,由广告业主发起的以广告宣传,品牌塑造为主要目的的微电影。这是一个注意力稀缺和信息量过剩的时代,这一矛盾的时代特征,使得注意力成为了最稀缺的资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哪一类的微电影,在其进行话题营销的时候,话题的炒作只能作为前期的噱头和行销手段之一,话题营销必须抓住受众真实的情感需求,打造直指人心的良性话题才能是话题传播达到最佳效果。“话题”是话题营销的核心,微电影“话题”的核心便是优质的故事情节和良好的情感体验。要想获得最佳的营销效果,那么微电影的内容与传播是同样重要的,缺一不可的。

参考文献:

[1] 李光斗.盛世微言,微博营销专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2] 康初莹.“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J].新闻界,2011(7).

[3] 朱佳佳.新媒体时代的微电影广告营销研究[D].安徽大学,2012.

[4] 赵迪.微电影:网络营销的新选择[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2).

[5] 董军华.浅析微电影的分类[J].电影评介,2012(13).

[6] 张雪,朱润萍.试论“微电影”时代的广告营销[J].东南传播,2012(7).

[7] 燕春兰.论微电影营销[J].现代商贸工业,2012(18).

[8] 邓作玲.案例研究: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营销传播策略[D].华南理工大学,2011.

微电影广告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微电影;
品牌营销

一、微电影概念的厘定

微电影的厘定主要是从与常规电影比较的角度来定义的,微电影时长大约在30秒~3000秒之间,制作周期在1~7天之间,投资规模在几千元至几万元不等。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目标群体的扩大和关注程度的提升,微电影吸引了众多大牌导演和演员的加入,制作成本也节节攀升,因此本文认为微电影是满足“碎片化”的休闲时间和满足观看者方便移动观看的条件下出现的一种投入少、制作周期短,以互联网为主要播放平台的短时长创意电影。

二、微电影的发展现状

对微电影的起源我们可以追溯《纽约故事》《卢米埃尔与四十大盗》《七大罪》等很著名的电影短片。2006年,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风波,引发了大家对微电影的关注。2010年秋季,筷子兄弟创作的视频短片《老男孩》在网络上走红,当时,称这一系列草根创作的短片为“微视频”。同年,凯迪拉克的宣传广告《一触即发》上映,这部视频上映之后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很多制片人都把这一视频定义为“史上首部微电影”。自此,微电影这个概念就正式诞生。2011年,专门播放微电影的网站影网正式上线。而且国内很多视频网站都推出了具有特色的微电影平台项目,微电影的类型也从单一的娱乐型向多元化转变,如表1。

三、微电影品牌营销特点

1.宣传软性化。广告按照宣传效果可以分为两类,即硬广告和软广告,微电影在传播方式上不会突兀地介绍,而是运用更加委婉迂回的方式进行宣传。用微电影来进行品牌营销其实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品牌广告的潜在性,在获得艺术美感的同时把产品性能、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巧妙地融入其中。例如在观看微电影《老男孩》时观众并没有被某个品牌所吸引,完全被故事情节带入到影片当中,故事中主角的各种遭遇都让观众感同身受,最后在影片的尾声才出现了雪佛兰汽车的广告宣传。由此可见,利用微电影的质量和产品的软植入性是进行微电影营销的两大利器。2.传播便捷。微电影的播放平台却是多元化的,目前主要的播放平台就是新媒体,为微电影的传播提供广泛的受众平台。此外,跨平台传播也成为了微电影发展的又一举措。近几年部分电视台将电视栏目与电影资源进行整合,使得微电影的受众实现了从年轻人到社会大众的全覆盖。3.广告电影化。与传统广告不同,微电影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带领观众慢慢进入故事情节,这是传统广告无法做到的。而与传统的影片相比,商业微电影一般都会放大高潮部分,压缩开头和结尾部分,使情节高度凝缩,通过聚焦高潮部分挖掘出深远而广阔的情感和立意。其次,微电影在风格上强调轻松、幽默和有趣,这正符合了目标受众的需求。4.传播互动化。微电影的多样化和互联网平台的便捷性让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自己喜欢的微电影,对微电影的评论也不受限制;
从整体来看,不论是电影开拍前还是播出后,观众都不再只是扮演观看者的角色。从制作方面考虑微电影的创作不再是专业导演的专职,只要是对电影有兴趣,敢于尝试的人群都可以尝试自己拍摄微电影,受众既可以是微电影的观看者也可以是微电影的参与者,这无疑调动了观众参与微电影的积极性。从传播方面来看这种受众参与性也会让微电影传播更具特色,不再是品牌商单纯引导传播。

四、不同类型的微电影品牌营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