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支撑。吉林省2000年开始实施“天保计划”,按照计划,大幅度削减了天然林采伐量,调减了木材产量。这一系列举动对以采伐天然林为生的林业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林产化工论文【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林产化工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林业产业结构;
灰色决策;
GM(1,1)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5-0073-02
引言
林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支撑。吉林省2000年开始实施“天保计划”,按照计划,大幅度削减了天然林采伐量,调减了木材产量。这一系列举动对以采伐天然林为生的林业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加快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替代接续产业,成为推动吉林省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
目前学术界对于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较多,翟印礼(2009)[1]、赵钧(2010)[2]、张清华(2011)[3]等人对此均有研究,但主要为规范研究,缺乏实证研究,而且运用灰色决策理论对某省林业产业结构进行针对性实证分析的研究更少。本文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吉林省林业产业结构状况进行了分析,希望找出存在的问题,对吉林省未来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林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一、吉林省林业三次产业发展现状
从2006―2011年,吉林省林业总产值由2006年的2 553 692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10 262 538万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2.07%,增长较为明显。其中,三次产业的平均增长率依次为26.95%、36.09%和27.25%。显然,林业第二产业的发展较为迅速,其次是林业第三产业,而林业第一产业的发展相对缓慢。目前,吉林省林业产业结构仍以林业第二产业为主,2006―2011年,林业第二产业产值平均占总产值的比重为58.49%,显然,吉林省林业第二产业的比重过大,这是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直接表现之一。此外,吉林省林业第二产业产值的增长率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这说明林业第二产业的比重仍将继续增加,所以优化吉林省林业产业结构已经迫在眉睫。
二、灰色决策理论与GM(1,1)模型
(一)灰色发展决策模型
灰色决策的方法有很多类型,这里主要是利用基于灰色GM(1,1)模型的灰色发展决策方法。灰色发展决策是根据局势的发展趋势或者未来行为做决定,其基本理论方法如下:
类似情况可以定义效果值为越小越好或者适中最好的发展系数最优局势和预测最优局势。
(二)灰色的GM(1,1) 模型
灰色预测是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一种预测方法,而灰色系统理论将所研究的对象视为灰色系统,系统内部事物的发展具有内在的规律性,因此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侧面反映出来。灰色GM(1,1)模型正是建立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之上,通过构建最优的预测模型来反映研究对象的内在发展规律,而GM(1,1)模型的参数即可度量出灰色系统的发展趋势。
灰色GM(1,1)模型计算的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三、吉林省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
(一)吉林省林业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
本文是根据《中国林业统计年鉴》中2005―2011年吉林省的数据进行林业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分析。
通过计算,吉林省林业三次产业的发展系数最优局势顺序依次为:
以上充分说明,应把林业第二产业作为推动吉林省林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事实上,近年来,吉林省林业第二产业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从长期来看,吉林省林业第二产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吉林省林业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
1.林业第一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
通过计算,吉林省林业第一产业中各产业的发展系数最优局势顺序依次为:
就林业第一产业内部而言,中草药业是推动吉林省林业第一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众所周知,目前吉林长白山人参在一批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已经形成产业,产品远销欧美。木材采运业对吉林省第一产业中的贡献最小,主要原因是国家“天保工程”的限产降产;
陆生野生动物的繁育与利用业的贡献较大是因为吉林省自2000年实施的10年禁猎取得的成效,催生了一批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企业。
2.林业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
通过计算,吉林省林业第二产业中各产业的发展系数最优局势顺序依次为:
笔者认为,非木质林产品加工制造业在未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将引领吉林省林业第二产业的发展。由于需求的巨大增长,在未来,木竹藤家具制造业仍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3.林业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
通过计算,吉林省林业第三产业中各产业的发展系数最优局势顺序依次为:
林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和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对吉林省林业第三产业的推动力较强,而且两者相差很小,都对林业第三产业具有重要作用。
四、吉林省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要优化吉林省林业产业结构,必须以第二产业核心,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同时降低第一产业比重。在吉林省林业三次产业中要优先发展中草药业、非木质林产品加工制造业和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业,以实现林业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为此,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加强森林培育,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既要保护天然林,又要加强人工林的培育工作,这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要坚持森林分类经营,实施科学管理。
第二,加快林下资源的综合开发。要抓好林下资源的综合开发,搞好多种经营,实现“种、养、采、加”一体化。林下开发要以人参、中草药、食用菌、山野菜等为重点。重视花卉、苗圃和野生动物繁育等基地的建设工作。以基地建设为基础,走“农户+基地+协会+政府”的生产模式,走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之路。
第三,提升以木材加工为主的林业第二产业的技术装备和水平。要建设一批技术先进、装备优良的木材加工龙头企业,充分发挥林业第二产业的辐射引导作用。
第四,加快以森林旅游和休闲服务为主的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森林旅游业是林业第三产业的增长极。2007年,吉林省接待森林旅游人数达624万人次,旅游与休闲服务产值达12.4亿元,龙湾、蛟河、拉法山等森林公园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景区。要充分利用好各类旅游资源,挖掘白山黑水地域文化,打造知名品牌。
参考文献:
[1] 翟印礼,王林琳.基于灰色理论的林业产业结构分析――以辽宁省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09,(6):1005-9709.
林产化工论文范文第2篇
联系县(区)农林局,建设局、园林局,行业协会。
二年来,我强化学习,扎实工作,廉洁自律,团结班子,带好队伍,加大落实力度,不断开拓进取,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林业、园林城乡一体化,开创城乡绿化工作新局面。现述职述廉如下:
一、立足本职工作,认真履行职责,较为满意四项工作
一是积极联系客商,发挥行业优势,切实搞好服务,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责任,第一要务,调动多方关系,多次上门造访客商,邀请客商以商引商。在土地选择、项目资金争取、银行贷款联系等方面给客商解决实际问题,深受客商信任。在胡局长等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引进竣工和签约项目各1个。
竣工项目:ddd吉星针织袜业有限公司在市经济开发区投资16000万元建设××博远实业有限公司,一期投资已到位,9月份正式投产,产品已远销海外。
签约项目:经过两年半的洽淡,ddd林木产品有限公司投资定向刨花板(osb)项目,XX年10月中旬,已与宿城区签订投资合同。
二是对内全面规范管理,对上策应扶持支持,对外强化形象宣传,做好分工负责的主体工作。强化制度建设,注重学习提高。坚持每月例会制度,学习重要文件,布置业务工作,提出严格要求,形成局务会议纪要。
选举产生林业(园林)局第三届党支部委员会、第一届团支部委员会、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完善市风景园林协会、花卉园艺协会、木材行业协会和林学会运行机制,通过协会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行业整体运行水平。
定期召开党组会、民主生活会、班子碰头会,组织青年职工座谈会、主题教育演讲比赛、国防教育专题讲座、林业形势报告会、扶贫慰问、书画摄影比赛、论文评比等系列活动,营造班子团结,同事配合,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多次带项目申请赴省进京,并邀请上级领导到××现场办公,争取支持,二年共争取到国家和省各类项目资金逾2500万元。
深入开展“杨树产业年”活动,每年植树1000万株以上,积极引导木材加工企业发展,全市木材加工企业2587家,规模以上369家,产值达105亿元。
完成黄河景观桥及周边造景工程;建成新河滨公园;抓好春秋两季市区绿化工程;完成××省第五届(南通)园博会××工地建设任务;全面接管雪枫公园。
同时,借外省外市林业考察团来我市之际,积极宣传××生态特色,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高标准严要求,努力争先进位扛牌夺旗争一流,力取创新创优佳绩。常给同志们灌输“有牌就扛,有奖就得”意识,每年度汇总一次局各处室、单位在省市内获奖情况,张榜公布,并分不同档次再予以适当奖励,以激发大家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创其优。
XX年,局荣获全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单位,××林业产业先进单位,绿色××建设一等奖,省第五届园博会造园艺术奖二等奖、组织工作优秀奖,《绿色××实践与建设》主题生态文化建设唯一最佳组织奖,市XX年度目标管理先进集体;河滨公园荣获市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点)工作先进单位,雪枫公园荣获××市文明风景旅游区(点)称号,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已通过省初检。
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组建专门班子,配强人员,量化任务目标,责任落实到人,10月中旬,省专家已进行专题调研。
创新公园管理体制。实行“免费开放”和“公园绿地管理人”模式,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并加大园林绿化主体培育,靠大靠强,设立省建筑园林设计院××分院。
创办“中国杨树网”,推出移动农信通“杨树产业”频道,向林农和企业,传播杨树育苗、造林、营林、采伐、运输、加工等产业体系技术、产业动态、产品价格等信息。
四是全面摸清家底,理清旧帐,深入调研,编制规划,做好具有长远效应的打基础工作。林业园林工作分几大块:造林营林、木材加工、林政执法、古树名木、园林工程、绿化管养、风景名胜、湿地野保。
逐项调查摸底,逐类编制规划,近二年已完成《现代林业发展规划》、《木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骆马湖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骆马湖—三台山、古黄河—运河风光带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古树名木保护总览》;启动《野生动物保护规划》、《有害生物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植物多样性与乡土树种保护规划》、《绿地系统规划》。
就如何进一步理体系、顺体制、建制度、强队伍、上台阶,作了为期一旬的深入调研,制订出台《绿地补偿实施意见》、《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导则》等规范性文件。并组织人员对建市以来,市园林局承担的所有工程124项进行全面清理,请财政审计人员再验收核查,理清帐目,结清欠款。
二、强化理论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勤奋好学、明理敏行、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
一是坐得住,学得进,在理论学习上取得丰硕成果。XX年3-4月,在省委党校学习,被评为优秀学员;XX年8月参加全国地市级林业局长培训班半个月,被推为学员代表发言受到好评,随后不少地区林业考察团来宿。
XX年2月起,坚持学习南林大森林培育专业研究生课程。
组织人员编写《杨树良种繁育与速生丰产栽培技术》一书,由中国林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组织完成的《××市木材加工产业可持续发展中长期规划》和《××
市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及应用研究》,均荣获“第二届(XX年)××省优秀软科学成果奖”三等奖。
合作撰写的《××市森林资源现状、特点及培育技术措施探讨》在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河北林业科技》XX年第二期发表。
合作撰写的《杨树产业在平原地区现代化林业建设中的作用》在《中国林业》XX年第4期发表,收入《中国林业论坛(论文集)》并获论文二等奖。
撰写的《杨树林地高效复合经营模式研究与初步实践》被收入××科技论坛××分论坛优秀论文集。
二是严要求,常警省,在廉洁自律上做到警钟常鸣。作为局领导班子班长,作为年轻干部,我时刻提醒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受委托行使的公共权力,只是意味着责任和义务,而不是个人炫耀的资本,更不是谋取个人私利或小集团局部利益的工具。
要求自己政治上不软,经济上不贪,工作上不浮,生活上不奢,纪律上不散,管理上不松;要守住××的绿线,守住自律的底线;要健康而充实,善思而踏实,肯干而廉洁。
平时,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及省、市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认真执行工作纪律、“禁令”等规定,坚持自省自警,并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同时,履行监管职能,严格要求教育管理监督好干部职工,努力使集体成为团结进取阳光向上学习型创新型奉献型团队。
林产化工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森林经营;
概念;
指导原则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日趋剧烈。与此同时,森林的生态环境调节功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林业不但是一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同时也是生态公益功能生产部门。但是,在分类经营不能得到有效实施的情况下,对林业生态公益功能的认识只能停留在宣传上,还未能做到针对森林的公益功能采取有效的经营措施,也未能理顺受益与经营之间,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因此也直接影响到生态公益林经营和商品林经营两者之间的正常经营关系,使两者的主体功能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一、森林经营的概念
森林经营从狭义上讲是森林培育措施的总括,即从宜林地上形成的森林起到采伐更新时止的整个生产活动,包括森林造林、抚育、主伐再更新等重要内容。从广义上讲,森林经营是围绕森林的一切经营活动。森林经营的理论自1713年德国卡洛维茨提出森林永续利用理论以来,先后又提出了木材培育论、森林多功能论、船迹理论、协同理论、林业分工论、新林业理论、近自然林业理论以及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
二、森林经营管理的总目标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和普及,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作为森林经营管理的总目标已经被大家广泛接受。森林可持续经营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各个尺度上保持和促进森林可持续性的经营管理。它既是可持续林业的基础,又是可持续林业的一部分,必须服从于林业和区域可持续的发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政府间森林论坛秘书长梅尼认为,森林可持续经营应当“在没有不可接受的损害的情况下,长期保持森林的生产力、可再生性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
因此,森林可持续经营就是通过在各个尺度上对现实和潜在的森林生态系统实施保护、经营、恢复、建设、管理和利用,能够在保持、提高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的整体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满足地方、区域和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持续发展对森林多种产品、服务和文化价值的要求,这是森林经营管理的总目标。
三、森林经营管理的指导原则
3.1 生态可持续性原则
生态可持续性原则要求在森林经营管理工作中,制订经营目标和经营措施.保证生态系统在区域、景观和林分水平上具有可持续性。这不仅包括作为物质资源的可持续性,还包括生态系统整体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可持续性。
3.2 公益性和社会参与原则
公益性和社会参与原则要求在森林经营管理工作中,充分认识森林经营的公益性特点,考虑社会要求,使森林经营规划目标和经营措施符合当地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鼓励社会参与管理和决策,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得到社区的支持。其中包括:一是森林经营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协调;
二是广泛的社会宣传和教育。
3.3 可持续利用原则
可持续利用原则要求在森林经营管理工作中,坚持森林产品收获利用与该产品的再生速率保持适当的均衡。为实现可持续利用,应当对影响产品形成或再生速率的因素有较全面的了解,通过制订可持续的经营措施,提高生态系统的产品再生速率,在此基础上,提高森林产品利用量。
3.4 经济合理性原则
经济合理性原则要求在森林经营管理中,任何森林经营活动项目都需要进行经济可行性论证,避免因缺乏必要的经济分析给经营者带来经济损失。经济可行性论证应遵循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在可靠的经济预测基础上,充分考虑在有意义的时间尺度上的近期利益和长期影响。要充分认识到,对森林经营管理单位来说,由错误的经营决策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往往会转化为对现有资源的巨大压力,由于经济状况恶化,企业将被迫放弃原来规划的目标和经营措施,进而危害整体的可持续性。
3.5 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要求在森林经营管理工作中,对森林经营决策采取谨慎的态度,即在不能明确肯定该如何处置时先行搁置。森林可持续经营要求森林经营建立在充分的生态学合理性、社会满意性和经济可行性基础之上,对森林经营活动可能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有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做出决策。但实际工作中常常会由于信息不全面、不充分,或相关知识不足等原因,无法对森林经营效果作出明确评价,而森林经营活动的影响极其深远,现在的经营措施会影响到今后数十年甚至几代人,有时会造成永远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在缺乏充分决策依据的情况下,要采取谨慎的态度,选择保守的经营措施,为今后进一步采取措施留下充分的余地。
四、林业生态系统 确保森林可持续经营
要积极推进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是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方面。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体现在林业建设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林业工作的全过程。科学编制林业发展区划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实施森林经营方案,依法加强森林经营监督管理。同时,加大林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批滥占林地等违法犯罪行为,完善各项防火措施,做好森林防火工作。认真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认真抓好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工程的实施,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进一步提高森林火灾的防控能力,为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保障。要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系统能力建设。随着林业改革发展的深入和现代林业建设的全面推进,森林资源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不适应,必须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系统能力建设,加强森林资源管理队伍建设,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森林资源监督能力建设,加强森林资源监测能力建设。重点是通过组织、技术、资金的有机整合,加速推进综合监测体系建设,建立起标准统一、信息共享、功能完善、实时高效的综合监测体系。
要做大做优做强后续产业,加大后续产业发展力度。坚持按照“抓龙头、建基地、分层次、多领域、上规模、出效益”的总要求,坚持用新视野拓展林业产业发展新空问,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着力打造以森林生态旅游业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后续产业,确保项目建一项成一项,真正把后续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为生态建设提供后劲,为提高职工收入创造条件。要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弘扬生态文明观念。抓好“生态效益第一”思想的宣传。积极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引导林业职工树立“给自然之美以真爱”的生态观念,倡导社会群体普遍树立“走进森林、亲近自然”的生态理念。切实加强生态文化基地建设,为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林区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林产化工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为探讨森林文化学的概念及其学科体系的组成,该文通过对中外森林文化思想的产生和我国森林文化研究发展历程的考证,提出了一个森林文化学的定义,即森林文化学是研究在物质、制度和精神层面上的森林文化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文章考虑了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森林文化学学科体系应该涉及的范围,认为森林文化学课程是林学等相关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森林文化学有益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改善、人文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培养。生态文化学科群的建设,将对我国高等林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文章建议我国应建设面向世界的森林文化学术组织和研究机构。
随着全球资源与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人口众多、耕地稀缺的中国更是出现了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近20年来,我国林业教育的重心也逐步转移到了国家生态建设、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与管理、生物多样性与国家生态安全保护、高效低污染的林业工程等方面,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批新兴的林业学科群。其中,由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森林文明建设的需要,森林文化这个新学科应运而产生和发展。在此,笔者根据现有森林文化的概念,提出一个森林文化学的定义,并探讨其内涵、外延、学科体系及在高等林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森林文化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一)林学家森林文化思想的产生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从人类诞生之初,我们的祖先就从生活实践中认识到了森林对人类的重要性。但笔者认为,真正把人与森林的关系作为一个文化问题来研究,还应该是在林学产生之后。
世界林学的创始人、德国林学家柯塔在大约200年前出版的((森林经理学》一书中指出:“森林经营的一半是技术,一半是艺术。”同时,150多年前,在德国产生的森林纯收益学说强调了森林的文化属性和价值。
我国林业科学与林业教育的奠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林业部长梁希院士对林业所描绘的一个美丽的远景是:“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新中国的林人,同时是新中国的艺人。
由此可见,从中外林学的形成之初起,森林的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就被中外林学家认识到了。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整个林业的确一半是技术,一半是艺术,林学家同时也是大地艺术家。所以,森林文化的思想应该是从中外林学的奠基人那里就开始产生了。
(二)我国森林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
从正式文献看,我国森林文化的学术研究始于20世纪末。郑小贤等人于1999-2001年间,先后发表了3篇论文,首次从人类对森林的需求和认识这两个不同角度提出了两个森林文化的概念,并就森林文化的属性、类型划分、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森林文化对森林经营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可以认为是我国森林文化研究的开端。
2002年1月,蔡登谷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提出了一个森林文化的概念,并就森林文化的起源、内涵、与人类文明进程的关系、表现形式和构架体系等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2002年3月,江泽慧提出森林文化是人类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不断认识、调整人与森林、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必然产物,是森林人格化的真实体现。森林文化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影响并推动着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
2002-2003年,但新球分别就森林文化的社会、经济及系统特征和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森林文化的展进行了讨论。他提出了一个人类对森林文化的认识与需求关系图,形象地解释了森林文化的特征。
2004年,苏祖荣和苏孝同出版了一部名为《森林文化学简论》的专著。该书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系统论述了森林文化的概念、内涵与外延、基本构成、发展历程、文化形态与运动形式、新时期森林文化的特点及目标和任务、森林文化产业和森林文化的时代构建等问题。
另外,近年来各地作者还就森林文化的某个具体分支领域,如不同树种、不同民族、不同花卉的森林文化现象和森林美学等发表了不少论文,积极地推进着森林文化研究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森林文化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森林文化学框架,并在全国林学和社会科学工作者中引起较大反响和积极参与的热情。
二、森林文化学的概念及学科体系
(一)森林文化学的概念
森林文化学是在人类对森林文化现象的认识上升到了理性阶段而产生的一门跨文理的综合性学科。
2004年,苏祖荣和苏孝同提出了一个森林文化学的概念。他们认为:“森林文化学是研究森林文化现象及文化规律的一门科学。这是一个非常简明、准确的定义。
但由于社会公众和绝大多数林学家、林业政府部门官员对森林文化分为技术领域的森林文化和文学艺术领域的森林文化不太了解,他们只有文学艺术领域的森林文化的概念。同时,他们对文化包含物质、制度和精神等三个层面的深刻含义也同样不十分了解,多数人把森林文化误解为纯精神层面的文学艺术范畴。因此,为了表达森林文化的多重性,强调它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林政管理、政策法规等技术、制度领域的密切关系,笔者在此对森林文化提出如下定义:森林文化学是研究在物质、制度和精神层面上的森林文化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人类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认为,这个定义更能体现世界与我国林学奠基人柯塔和梁希对森林文化意义及作用的理解。它的内涵是自然林学与人文林学的相互交叉渗透,包含了生态性、人文性、民族性、地域性、统一性和社会性等。它的外延可以扩展到包括竹文化、茶文化、桑文化、果树文化、园林文化和花卉文化等在内的广义的森林文化。
(二)森林文化学的学科体系
由于森林文化学是属于哲学、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学科领域交叉的边缘学科,所以,它的学科体系也是由多学科领域共同组成的,而且这些相互交叉的学科领域也是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的。一般说来,学科的建立往往是滞后于实践的。学科由理论、技术和社会需求三部分组成。目前,森林文化学的理论与技术还不成熟,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
笔者认为,建立森林文化学学科体系应该考虑到的学科和领域包括:森林哲学、森林伦理学、森林人类学、森林社会学、森林文化史学、森林文学、森林艺术(以森林为背景的音乐、美术、摄影等各类艺术)、森林美学、森林旅游学、森林经理学、景观生态学、土地利用规划、森林培育学、林业工程学、园林文化学、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桑文化、果树文化等多学科或领域。随着研究的深人,森林文化学的学科体系会逐步形成,并逐步得到完善。
三、森林文化学在高等林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森林文化学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于国民经济建设急需大量木材,我国的林业建设形成了以木材采运、加工利用和迹地更新为主体的格局。为适应这种以木材生产为主体的林业建设需要,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高等林业教育在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上也以森林工程和营林为主。近20年来,随着我国林业工作的重心向国家生态建设的转型,我国高等林业教育的重心也转向了与生态建设和林业可持续经营管理有关的学科和专业,同时,也分化和整合出一些新兴的学科领域,生态文化学和森林文化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本文的第二作者,在北京林业大学提出建设8大学科群的构想,其中之一便是今后要以人文学院为基础,建设生态文化学科群。就目前教育部制定的我国高校学科体系来讲,虽然生态文化和森林文化还没有被正式列人其中,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来逐步建立这个学科群。将来,森林文化学的地位应该是定位于生态文化学科群下面的二级学科。森林文化学既不是纯粹的林学分支,也不是纯粹的人文科学分支,应该把它看成是一个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互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
当然一个学科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发展才会成熟,我们可以先依托森林经理学科和人文学科,分别从林业技术领域和人文社科领域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开设本科生的森林文化学课程,把森林文化学作为林学和人文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或选修课。例如,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经理学教授郑小贤已经为林学专业本科生开设了森林美学等课程。对非林学专业背景考人林学相关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而言,森林文化学应该是他们的补修课程。最后应积极创造条件,把森林文化学逐步建设成为具有硕士、博士点的交叉性、综合性的二级学科。
由于森林文化学是一个交叉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必须打破院系的界限,由有关林学学科和人文学科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建设这个新学科,大家都是这个学科中平等的一员。其中,林学家侧重研究技术领域的森林文化学,人文学家则侧重研究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森林文化学,然后再交叉融合。
我们相信,将来在高等林业教育中,森林文化学将会成为继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生态学、树木生理学和数理统计学之后的第5门主要专业基础课。从而成为森林经理学、森林培育学、水土保持学、园林设计、花卉学和林业工程等主要专业课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森林文化学的作用
1)对学生的作用。从本质上看,东方人比西方人更亲近自然。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中华民族自然观的典型代表。但由于科举制度的传统影响和现代高考、就业制度的压力,我国高校学生普遍缺乏对自然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在美育和与自己专业有关的文化领域接受的教育非常有限。所以,在我国林业高等教育中开设森林文化学课程,将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改善、人文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培养起到关键的作用,它将培养学生在今后森林经营管理中的文化意识。使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是林业工程师,而且还是大地艺术家。实现梁希先生“新中国的林人,同时是新中国的艺人”的夙愿。
2)对学科和课程建设的作用。生态文化、森林文化学科群的建设,将对我国高等林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哲学、人文社会科学与传统林学的交叉与结合,将使我国高等林业教育的学科体系产生根本的变革,林学学科体系将从单一的工程技术性学科体系,逐渐融合成为工程技术与哲学、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的复合型学科体系。各相关学科在边缘部分将会有较大的重合与交叉。这正是21世纪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典型特征。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森林文化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开设,将促进林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建设,使得林学专业的课程体系真正成为由文、理、生物技术共同组成的综合课程体系。
林产化工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森林资源;
档案;
作用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forest resources archives play a dominant role in the work i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the forest resources; Files; role
中图分类号:G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科技档案分类很多,就林业科技档案来说,它是属于生产记录型和林业自然科学形式、科学技术的范畴。林业科技档案的专业性强、具有真实性,完整性、数量庞大,它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体,同生产建设、科学研究有着非常密切联系的统一的有机体。因此,要求管理科技档案的人员要掌握科技档案的技术和科学研究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否则管理科技档案将无法把森林资源科技档案材料、文件分类进行科学归档和系统立卷。
森林资源档案作为林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的储备和开发,使其为林业科技工作提供科研作用,是森林资源档案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1. 森林资源档案是林业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规划和完成林业生产的重要依据。
森林资源档案是用十几年时间(乃至更长时间)把实地调查出来的材料(林业系统定期进行的一、二类资源调查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工程规划等材料)经过分析、归类和筛选,把调查材料按森林类型分为:天然林、针阔混交林、人工林等分别统计,计算其蓄积量、生长量、枯损量、盗伐量及病虫鼠害损失量等有关数据,以及其它方面的分析。根据这些调查数据为依据,编写林业局的抚育限额及造林方案,同时制定各林场的经营方案,根据经营方案来制定作业方案。依据作业方案具体指导抚育及营林生产,同时要根据方案规定的技术标准对抚育生产各个环节进行检查验收。其结果所得出的数据与材料又反馈到资源档案中来,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上一年的抚育生产的经验、教训,重新编制和调整下一年度的抚育和造林经营方案。由于森林资源档案来源于生产实践,所以它真实地记录了营林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以前段林业工作的考核与经济效益分析对比,对今后继续进行营造林生产、完成各项林业工作任务都有重要的价值,是珍贵的第一手基础性资料。
2. 充分发挥林业科技档案的作用,发掘森林资源档案的社会化服务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进行了信息数字化时代,作为储存并提供利用的林业科技档案工作,其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档案工作内部的重要性也已经从“档案保管”转向“档案综合利用”这个中心上来了。
森林资源档案的重要性,确定了它的任务主要是收集、整理、保管和统计本单位、本系统的生产、科研等项材料和文件的立卷、装订、编目及归档。为今后的林业生产与科研开发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认真细致地整理林业生产、建设和科研规划等方面的技术材料及文件,为林业科技档案的社会化服务打好基础。
2.1森林资源档案为林业科研课题提供档案资料及科研信息。
2.2为领导规划、总结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重大战略决策时提供档案资料和文件信息。
2.3为生产经营的财务预决算提供必要的凭证材料。
2.4为基本建设、基建规划统筹管理等提供必要的依据材料和技术资料。
2.5为编写单位年志或行业志提供档案资料。
森林资源档案必须与营林生产密切联系。森林资源档案中,档案是利用,建档是基础,修档是关键,利用是目的。就是用森林资源档案指导营林生产,这是森林资源档案的核心作用。森林资源档案被人们高度重视,就会推动营林生产和林业科学研究。因此,森林资源档案其实质上就是林业各级领导及技术人员的文字及原始数据参谋,科技档案室是参谋室。因此,开发森林科技档案的作用,首要问题是要规范化,建立健全科技档案室,天然次生林的经营和抚育设计是依据森林资源档案,为其科学设计和生产而提供了可靠的材料。无论是搞天然林的抚育、人工林的营造及间伐作业设计,都要依据森林资源档案提供的历史真实的材料和有关数据来完成。
3.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森林资源档案的利用效率。
在实际生产工作中,要开拓思想,更新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与参谋,才能更好地提供档案的利用率。对于大量的森林资源档案信息和资料,档案员要做到心中有数。如何拓展这些资料的综合价值,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档案员是关键。逐步将各类森林资源档案资料录入微机,进行科学系统化科学管理,以便快捷地为各有关单位及部门提供更为完整准确的信息资料。在领导制定工作战略规划时,在单位工作出现问题和难点时,在部门和个人需要提供多种信息时,档案员要主动服务,及时准确提供档案信息,不仅提高了档案的综合作用,而且能够进一步推动档案工作的科学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