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五篇】(完整)

时间:2023-07-08 12:25: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过去,大多数学校图书馆都是封闭式管理,通过卡片登记借阅信息,只能实现有限的流通,有的甚至不能正常对学生开放,使得图书馆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即使是实现了正常流通的,也不能提供领导管理上需要的各种信息如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书管理系统论文【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五篇】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系统;现代化

一、图书馆管理系统应用的必要性

过去,大多数学校图书馆都是封闭式管理,通过卡片登记借阅信息,只能实现有限的流通,有的甚至不能正常对学生开放,使得图书馆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即使是实现了正常流通的,也不能提供领导管理上需要的各种信息如本馆各种资料分布及借阅(流通)情况。

目前,我国学校图书馆办馆的要求及领先标志就是藏书全部开放,师生共享开架借阅。这种借阅方式是当前适合我国国情的发挥图书馆应有作用的最佳方式,也是素质教育的最好体现。它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功效,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服务,这也是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最终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体制。为此,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都逐步提出学校要采用图书馆管理系统,从而实现人工管理达不到的一些功能并发挥图书馆的最大效益。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了现代化的管理软件进行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从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也对其他兄弟学校起到了示范和促进作用。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上级部门的要求以及竞争的需要决定了学校采用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以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通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作为信息资源存储、传递的专业机构,图书馆如何在新的技术条件下,适应形势发展,发挥自身优势,开拓信息渠道,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是一个新课题。也必将对现有的图书馆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正确认识信息时代对图书管理工作的要求,使图书馆工作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使资源共享更容易实现,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十分重要。

在信息时代,各种冠以“数字图书馆”之类说法的图书馆现代化论断到处可见。那么什么是图书馆的现代化呢?判断一个图书馆的现代化程度,应该从图书馆最本质的特性判断。图书馆具有信息资源的收集保存、加工整理并使之有序化及传递信息资源的功能。这一点是书店和网站都无法做到的,也是图书馆最本质的特性,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础。判断图书馆的现代化程度,也应该从这个最本质的特性来判断。

二、成熟的图书管理系统决定因素

任何一套图书馆管理系统至少必须具备这样一些功能:对图书进行编目也就是采集信息并上架、图书检索(查找)、图书流通(借还)。然而仅仅有这些功能是不能称为真正的现代化的管理型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笔者认为,一套系统是否成熟还决定于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相关的标准

例如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规范、我国图书馆界通用的CNMARC格式标准、目前通用的《中图法四》等。

《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颁布将为教育部门对教育数据进行总体的规划和组织,建立起统一的数据平台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它将带动教育管理信息存储、访问、更新、传递方式的变革,进一步减轻学校人力资源和财政管理的负担。

CNMARC是在UNI-MARC(国际通用MARC)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有479个字段,这些字段是针对能着录多种文献类型及多文种文献而制定的,数据格式结构复杂繁多,使用时,用其所有字段,只需结合着录的文献类型与文种等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机读目录格式字段形成数据。

中图法全称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其编制始于1971年,先后出版了四版。自1999年第四版起更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不变,英文译名为ChineseLibraryClassification,英文缩写为CLC。由于国家图书馆1975年以后的文献(善本除外)都采用中图分类法,馆藏目录检索系统也提供“中图分类号”检索字段,了解中图分类法有助于读者准确地查询到需要的文献资源

2、开发工具及所采用的数据存放格式要求先进

有些人认为只要看看功能和界面是否令人满意就行了,其他的与我们没有多少关系,实际上开发工具及方式和数据格式的存放方式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以及未来的可升级维护性。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系统在Windows下运行,最先进流行的开发工具是美国Borland公司的Delphi及Microsoft公司的VC++,后台数据库一般采用微软的SQLServer或Sybase大型数据库产品。

3、功能是否强大

目前,一般主流的系统包括系统管理、读者管理、编目、流通、统计、查询等功能。比较先进的能够在一个界面下实现图书、音像、期刊的管理,设置假期、设置暂离锁(提高安全性)、暂停某些读者的借阅权、导入导出读者、交换MARC数据、升级辅助编目库等。此外,由于学校校园网络的逐步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还应提供无缝接入校园网的WEB功能,通过IE浏览器让读者使用借阅资料查询、更换密码、预约、资料检索等功能。有些系统还能提供读者自助服务,可以开放一些客户机让读者自行管理密码、查询自己的借阅史、预约资料、检索资料等。

4、要有足够的安全性

安全性一般涉及到操作权限控制和数据自动备份两方面。主流系统都实现了由管理员分配各操作员可使用的功能并设置其密码,各操作员均需先登录系统然后再操作各种允许使用的功能。一个完善的系统还应对各操作员的登录、退出及重要操作记录在操作日志中。同时还应提供完善的自动备份服务,以实现数据的全自动按计划备份,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您的数据安全。

5、要有足够大的辅助编目库

在对图书进行编目也就是信息采集时,如果我们通过扫描图书的ISBN号条码就能得到大多数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等各种标准信息,则我们的编目准确性和效率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这就要求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准确的辅助编目库。这也是一个容易被学校忽视而软件开发商有意回避的问题。

6、要具有完善的规则

除了能够设置读者的借阅规则外,还应自动实现一些图书馆界通用的管理规则,例如有在借资料的读者是不能被删除的,有以下情况的读者是不能借阅的:某类书的借阅数已达到最大值、有超期资料、有未缴罚款、被暂停借阅等。

7、简单易用

一个好的系统应具有清楚的操作界面,最简化的操作过程。日常工作中操作员通过手持式条码阅读器应该可以完成绝大部分工作。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系统将精力花在华丽的界面上,而忽视了用户真正需要的是实用的完善的功能。

8、有先进的体系结构

当前主流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模式,所有信息均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各客户机通过网络与数据库服务器通讯,WEB服务通过ADO模型访问数据库服务器,数据与应用安全地隔离,可确保数据存放的安全性。当然在具体选择中还需考虑是否得到主管部门例如省电教馆等推荐及性价比等。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迈向一个以数字化技术革命为中心的新时代。这一新时代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全球范围内的网络革命。这场革命催生出的数字化信息网络,大大改善了我们所处的信息环境,信息的类型和形式变得更加复杂,人类信息传播的途径及获取信息的方法,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它不仅改变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方式,同时也对图书馆的情报用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图书管理系统现代化程度的标准

1、信息资源收集的现代化

现代社会信息资源丰富,信息污染也很严重,给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收集带来了极大麻烦。传统图书馆时期,由于各种信息资源极大部分由正规渠道获得,经过图书期刊编辑人员的认真校对,信息质量相对可靠。而现代化信息的载体以及出版发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光盘、印刷品、网上信息、声像读物等良莠不齐。这就要求图书馆采编人员掌握多方面的信息源,运用现代化的各种手段,对各种信息做出尽可能正确的判断

2、信息加工整理的现代化

在传统图书馆时期,文献资源的分类加工整理比较简单,所揭示的文献信息深度有限,对文献的内在性质、内容的揭示基本没有。图书馆应用计算机进行分类编目,给文献内容的揭示带来了一定的改进,但无实际性的改革。计算机所具有的快速处理数据的能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信息加工的目的是为了使信息资源有序化,以便于更好地查找和使用文献信息,如果在文献信息加工整理上不能实现统一标准的规范,图书馆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就不存在

3、图书馆服务的现代化

服务是图书馆的生命。图书馆所做的一切工作,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好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服务的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的现代化,二是服务手段的现代化。

观念的现代化要求我们改变原来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把以读者为中心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收集各种文献信息资源。在现代化图书馆时期,判断一个图书馆的大小是以图书馆获取信息的能力,提供服务的能力来决定的由于现代化的图书馆是一个有机的网络,各种信息资源许多都是公开的、共享的.只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一切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可以比传统时期有一个质的飞跃。

判断服务手段的现代化也应该用“一切以读者为中心”这一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来判断。如果图书馆提供的文献资源必须使用电脑才能得到,这对读者来说就是服务不好,因为他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现代化服务手段真正的含义应该是图书馆根据读者不同需要,提供适合各种不同类型的服务方式。

总之,我们通过对图书管理系统的分析,对管理系统在其他情况下的应用,有了一个基础性的了解与掌握。同时,对热门图书的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其利用率,不断满足读者日益旺盛的阅读需要,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顾俐.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中国科技信息》.2007.11.

[2]孙丽莉.图书管理系统论.《中国科技信息》.2007.1.

[3]马慧生、王树芬.对我校图书馆数字化的建议.《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3.

[4]张霞.数字图书管理系统及其相关技术探究.《安阳大学学报:综合版》.2003.3.

[5]李丽宗.条码技术及条码图书管理系统.《四川图书馆学报》.2001.6.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混沌理论 高校图书馆 危机管理

[分类号]G251

1 引言

高校图书馆作为开放性的信息服务中心,除了肩负文化传承、推广教育的任务外,确保所有读者能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下使用各项图书资源与服务,亦是所有图书馆的责任。因此,居安思危,加强危机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面对危机爆发与演化的复杂性,传统图书馆管理理论对其还不能做出圆满解释和有效预测,研究结论常常与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偏差,给传统管理理论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危机本质是一类非线性的复杂演化过程。混沌理论是关于非线性系统及其演化的一门新兴科学,对于社会现象的认识有着不同于传统科学的思想,其揭示了复杂现象的内在规律性,有助于辨识出危机复杂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为研究危机管理提供了新的范式。混沌理论与危机管理理论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在图书馆危机管理中应用具有独特优势。

本文运用混沌理论研究高校图书馆危机的混沌特征及其发生动因,力求进一步完善图书馆危机管理机制,树立图书馆人员的危机管理意识,从而实现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图书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图书馆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 高校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图书馆危机管理已经引起了图书馆界的普遍重视与关注,成为图书馆必修课之一。

2.1 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含义

图书馆危机管理是对图书馆运行中出现的危机因子和危机事件从发生到消亡全程全面监控处理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图书馆危机管理是对图书馆危机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面全程监控处理的连续链条,是一个系统工程。图书馆作为社会组织之一,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经济、文化、自然以及内部因素等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危机管理就是针对各种影响因素,对可能给图书馆带来的各种现实威胁与潜在威胁进行预防及管理。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图书馆危机的预防与控制,力图使图书馆危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2.2 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危机类型

在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中,由于其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不断变化与发展,对图书馆总体目标的实现和读者利益构成威胁而引起的现实危机和潜在危机,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危机成因可以将图书馆危机分为以下几种:

2.2.1 资源危机 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提供文献信息保障能力的物质基础,也是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根本所在。我国尚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相对有限,图书馆经费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造成资源短缺,硬件条件相对落后难以进行深层次技术开发和服务创新,最终可能导致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能力下降并危及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产生资源危机。

2.2.2 人才危机 目前图书情报学专业的研究生生源有所增加,但他们拿到学位后并不优先考虑从事图书情报方面的工作,导致图书馆专业人才流失。与此同时,在中国急剧向信息社会发展的转型阶段,急需大量高素质的图书情报专业人才,未来图书馆将可能面临严重的人才危机。

2.2.3 服务危机由于缺乏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服务态度恶劣,服务手段落后,效率低下而造成图书馆无法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信息需求,最终可能导致读者流失的危机。

2.2.4 形象声誉危机 图书馆的形象与声誉影响着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认可度,影响着图书馆的社会竞争力,图书馆形象声誉一旦遭受破坏,就会给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带来灾难。

2.2.5 安全危机现代图书馆是一个人员密集、知识密集和设备设施密集的地方,任何可能导致图书馆的馆舍、读者、文献资源和设施遭受重大损失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图书馆的安全危机。另外在数字化环境下,现代图书馆还面临黑客攻击、数据非法访问等网络安全问题。

2.2.6 政策法律危机我国图书馆行业的立法薄弱,《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对图书馆危机管理政策的制定具备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图书馆危机有着自己的行业特点,很有必要制定图书馆危机管理的相关政策法律。

3 高校图书馆危机的混沌特征描述

近年来,混沌理论被广泛应用到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诸多领域,成为一门影响深远、发展迅速的前沿学科,混沌理论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对初始值的极端不稳定性。混沌行为具有“蝴蝶效应”,初始条件的细微变化能够导致系统未来长期运动轨迹之间的巨大差异。②混沌系统具有自我控制性。在秩序与混乱的交界点即混沌的边缘,系统既有维持稳定的吸引力,同时又有一种张力,使其聚变、演化。当系统脱离平衡到一定程度时,以自组织方式自发地走向更复杂的模式。③混沌行为具有内随机性。内随机性产生的根源在于个体间的非线性随机作用。④混沌行为存在有序性。混沌运动所表现出的通常意义下的非周期性和非对称性,并不能说明混沌运动是无序的。相反,却表现了一种混沌序,这是一种整体稳定、局部不稳定的运动状态。

由于混沌理论广泛的适用范围和独特的数学手段,因而能更加全面、准确地揭示和描述客观世界的属性及其复杂的规律性。高校图书馆危机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从危机的性质来看,图书馆危机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扩散性、隐蔽性和突发性等特征,这表明图书馆危机及其演化具有明显的混沌现象特征。高校图书馆危机内在的混沌特征包括:

图书馆危机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开放系统。图书馆是一个不断地与外部环境交换信息的开放系统,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环境中不缺少诱发蝴蝶效应的初始条件,如关键的领导者、图书馆员与读者关系等。网络化、全球化的态势更加剧了这种敏感性。蝴蝶效应的存在使得长期预测、战略等变得不够可靠,向金字塔组织结构以稳定、平衡为目标的传统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正是因为图书馆危机具有如突变性等非线性系统的一般特征,才成为图书馆危机发生的诱因。

图书馆危机的不确定性是混沌现象内在随机性的表现。对于图书馆管理系统来说,系统内部充满了非线性的关系,作为基本组织单元的个体――馆员之间以及馆员与管理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总的说来,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就是一个由自由个体通过一定的固定规则和复杂关系构成的耗散结构系统。

图书馆危机的突发性是混沌现象的结果对初始条件敏感依赖性的表现。混沌理论认为,在非线性

系统中,在一定的条件下,输入的微小误差将导致输出的巨大漂移。在现实系统中,由于系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外界的干扰,初始时刻的“差之毫厘”的偏差将随时间指数放大,以至无法把握系统的未来行为。系统对初始值的敏感依赖性是指微小的初值变化就会造成系统状态的巨大变化,这也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这种情况在高校图书馆危机管理中大量存在着,比如高校图书馆在为高校师生教学、科研服务项目的设计、实施中,如果个别图书馆馆员个人服务意识淡漠或者服务态度恶劣,这种看似微小的失误,极有可能造成读者对图书馆的不信任态度,造成读者流失,引起图书馆服务危机。

4 图书馆危机实例分析

4.1 案情简介

2007年7月21日,云南省图书馆阅览室二氧化碳气体突然外喷,并向馆内蔓延,使图书馆陷入慌乱,造成图书馆危机,直接威胁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的生命安全。根据现场清查,气体泄漏共造成39人中毒。危机爆发后,图书馆高层领导针对危机及时做出部署,在第一时间启动了紧急预案,在最短的时间内,39名受伤人员被抢救出来,同时将馆内近千名读者平安、有序地疏散到了安全区域,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当危机得以控制时,云南省图书馆领导层,又紧急召开现场会议,并配合相关部门召开了新闻会,将危机爆发、处理等情况客观、真实地向媒体进行了通报。7月22日,云南省图书馆共接待读者3 557人次,并且当天还按原计划举办了讲座,整体服务情况良好。云南省图书馆对二氧化碳泄漏事件的处理,是图书馆危机管理实践中的成功案例之一。

4.2 “二氧化碳泄露”事件中的危机管理混沌特性分析

通常,一个管理系统的动态行为受到3种力的作用:系统内力x、政策力c和随机力R,即有一般管理系统方程可表达为x=f(x,c,R)。考虑到对图书馆危机系统状态变量的统计常常是离散的,因而一般根据危机系统在前一个统计周期的状态变化来调整系统的序参量,当统计周期相对很短时,危机管理系统就可以表述成这样一个离散的动态系统:xn+1=f(Xn,Cn,Rn)。其中,xn+1是系统的时间序列状态向量,c。是人为可以控制的政策向量,Rn是人为不可控制因素向量。

图书馆危机系统作为非线性系统,其危机混沌产生的原因可能来自3个方面:①系统结构条件下的系统固有混沌,例如因高层管理者的认识能力有限,造成管理不当等内部原因而形成的危机。②可控政策作用的结果,如像经济增长方程那样,当不同的经济政策满足一定的组合条件时,系统就是混沌的。③外在不可控制的随机因素作用的结果,如高校外部政策、文化等环境的变化超出图书馆实际控制能力而导致的危机。上述3种力对系统的作用是同时的,当状态是混沌时,就不易分清是受到哪种力或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哪种力的作用。这样,一般系统方程就可转化为广义的动态系统方程:xn+1=g(xn)+εn+1。表明图书馆危机状态的发生就是系统内在动力和外部扰动作用的叠加。

图书馆危机系统的混沌可以解释为是系统内在的一种本质特性,并不一定是外部连续不断冲击作用的结果。所以真正的危机在于图书馆内部管理的危机,是图书馆内部管理出现了问题,只是通过不同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云南省图书馆在二氧化碳气体泄露危机事件后迅速举办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l和安全用电知识培训,对危机中暴露的图书馆管理中的不足与缺陷也进行弥补。

4.3 危机事件过程中的混沌管理原则

云南省图书馆危机事件的爆发,再次证明了危机混沌的突发性、破坏性及其随机性。在现实中图书馆危机并不是一个线性系统,它依赖于诸多复杂因素,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混沌管理的目的就是根据图书馆危机的演化机制,控制危机混沌发生的条件或规模,改变危机系统的动态行为,以化解危机,转危为安,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4.3.1 正确调控图书馆危机的混沌吸引子 在混沌理论中,对于已知系统的吸引子域而言,可以通过调整初始条件使系统的运动进入预定的吸引子中。当图书馆发生危机时,只有改变吸引子在状态空间的位置和吸引子的类型,才能最终改变系统的终极状态。所以要改变图书馆的运行状态,就要对危机混沌吸引子设法加以控制。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吸引子是由“图书馆文化”决定的,即高校图书馆要拥有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处于危机状态中的图书馆,应该迅速查找危机的根源,果断地采取措施。对于图书馆内部原因造成的危机,图书馆在处理过程中要勇于承担责任、承认错误。一旦危机发生,图书馆管理层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危机产生的原因等表达坦诚,争取做到信息真实、公开与畅通,及时对危机进行处理。云南省图书馆高层领导正确对待危机的态度与对危机的快速反应是现代图书馆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4.3.2 要重视图书馆危机中的初发细微情节 根据混沌理论中的“蝴蝶效应”,可以得出图书馆危机管理中的任一偶发事件或对图书馆服务目标的微小偏离,都可能给图书馆服务管理系统带来巨大变化。图书馆在出现危机时,首先要把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向公众公开道歉。图书馆只有最大化地维护公众利益,积极采取行动,表明自身对待危机的诚意与态度,才能维护图书馆的形象以及长远利益。云南省图书馆在发生危机事件后,在第一时间启动了紧急预案,并及时上报云南省上级主管部门,同时争取110等力量的援助,开通绿色通道,对受伤公众及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及时抢救治疗,避免了更大的人员伤亡。云南省图书馆对此次危机事件中细微情节的成功处理,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增加了公众对图书馆的信任度,有利于维护图书馆的形象及巩固图书馆的社会地位。

4.3.3 构建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中协同一致的原则

通过混沌理论,可以看出混沌的发生并不要求系统所有因素同时发生混乱,其中几个因素的协同作用就能导致危机产生。图书馆危机的发生也并不需要图书馆各个部门或环节同时发生混乱,可能只是其中部分单位混乱的结果。因此,要打破锁模现象,就得从系统单元之间的联系性和协同性着手。图书馆进行危机处理时,必须协同一致,分工负责,才能成功化解危机。首先,图书馆对外宣传解释要口径一致,达成共识;
其次,图书馆管理层要及时应用危机预案,对危机处理尽快形成统一的解决方案,避免因意见分歧而延误对危机的处理;
最后,图书馆处理危机时,各部门要充分配合,处乱不惊,积极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公共关系的作用,团结馆员,凝聚力量,形成处理危机的稳定氛围。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3篇

图书资料是企业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的需要。主要介绍了如何开发一个适合中小企业图书管理所需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对系统开发所包括的几个方面,各方面的具体要求以及开发环境的选择等作了分析。详细介绍了软件的设计步骤,并提出了软件如何适用不同网络环境、如何解决输出表格的打印及客户端软件自动升级和数据库的安全性等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关键词:系统设计;
图书管理;
软件

图书馆是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图书和用户借阅资料繁多,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图书管理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有利于读者借阅、归还、查询图书情况;
便于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日常操作.更简单地进行管理图书借阅者信息、借阅、归还、查询图书等下作:图书馆管理人员能够对图书的借阅情况进行备份.并能对馆内图书的借阅情况进行查询,易于图书馆管理人员对图书进行整理和购置。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为了更好地完成图书管理的功能,使管理系统既起到推动图书管理水平的发展又不与传统的管理方式脱节,我们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既为其注入了现代管理的新元素同时也结合了图书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对系统进行了合理的设计管理。

1 利用计算机管理图书资料的意义

传统的图书管理停留在纸介质的基础上,随着企业文化的发展,图书规模越来越大,这样的管理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管理的需要,它不仅浪费许多人力和物力,并且由于效率低下,往往不能满足员工的需要,也不利于图书馆本身的发展。在信息时代,这种传统的管理方法必然被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管理所取代。开发企业图书管理系统软件,利用计算机对图书资料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图书的作用,同时通过网络让读者及时方便地查到所需的图书,管理人员还可以利用强大的管理统计功能,通过统计图书的总量、金额、各种图书的借阅率等及时了解库存、图书馆发展的规模以及员工对各类图书的需求,掌握今后图书的订购计划及取舍方向。适应网络发展的具体情况(对等网、局域网都能使用);
用户界面简洁,操作方便,层次清晰,用户容易上手;
系统运行可靠,查询统计有较高的效率。

2 图书管理设计分析

2.1 需求分析

本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一个图书管理系统。本系统有3类用户分别为管理员、读者会员以及GUEST用户。读者和管理员经El令认证进人系统后,管理员可完成维护系统的功能,包括管理图书和管理会员。读者会员则完成查询图书、修改个人资料、查询个人借阅信息的功能,工作完成后可以退出系统。

2.2 功能需求描述

(1)用户登录。

管理员或会员根据工作证和密码登录系统进行身份验证。

(2)查询图书。

任何人都可以进入系统进行图书检索,并可以通过点击图书名称查看书本详细信息。可以查看到书本的所有信息及借阅信息。

(3)添加图书。

只有管理员登录成功后才能添加图书。通过点击导航条上的“添加图书“超链接进入添加图书页面。填好后点提交,就迸数据库了。

(4)修改图书。

只有管理员登录成功后才能修改图书。通过点击导航条上的“修改图书“超链接进入修改图书页面。修改好后点提交,就进数据库了。

(5)删除图书。

只有管理员登录成功后才能修改图书。通过点击导航条上的“删除图书“超链接进入删除图书页面,点删除就可将书删除。

(6)修改和查询个人信息。

用户登录后可修改和查询个人信息包括个人借阅图书信息。

(7)用户管理。

管理员登录后可对用户进行管理,包括添加和删除用户。

(8)借阅管理。

管理员登录后可依据书本登录号和读者会员编号给读者会员进行借书。

(9)还书管理。

管理员登录后可依据书本登录号和读者会员编号给读者会员进行还书。

3 实现图书管理的必要性

图书馆数字化和网络化是新的发展方向,一个企业要发展,在技术上就要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首先要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企业图书馆的藏书资料在这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好藏书资料,有的放矢地不断补充新图书,让员工能更好更方便地从中获取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将更好地提高企业的技术层次。要提高图书管理水平,就必须使图书管理从传统的手工管理服务模式走向计算机化。建立联机书目信息数据库,实现联机检索和资料共享是发展的第一步,开发图书管理系统软件正是为了实现这一步骤。企业图书管理应该能够为员工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由于企业本身条件的限制,通常使用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工作繁锁、效率低,已渐渐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使其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用计算机对图书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方便、准确、统计精确、便于分析等。这些优点能极大地提高图书管理的水平,应用于企业,可为企业在提高员工素质方面起到更好的作用。下面将以一套图书管理系统的开发为例,谈谈其开发过程和所涉及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结语:

图书管理系统的实现在于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降低图书管理的成本。本系统实现了图书管理的基本功能。由于本系统是基于B/S模式的.管理员可以方便的在联网的电脑上通过浏览器进行各项管理,比如添加、修改、删除图书和用户。进行借书和还书处理等。用户也可以使用浏览器检索图书,修改个人资料。本图书管理系统还支持条形码扫描.提高了效率。但本系统尚存有些缺陷,比如对安全性缺少考虑,对用户开放的功能少(没有网上预借和续借的功能等),对用户的管理也不够.比如没有对用户借书超过了期限实现处罚等。这些将会在以后慢慢改进。

参考文献:

[1] 苏月花 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3(8)

[2] 陈新.张楠图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硅谷2011(14)

[3] 密君英 图书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5)

[4] 胡敏 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学位论文]2010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图书馆学 基础理论 功能 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041-01

一、引言

所谓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是指一种由图书馆的普遍性认知及其相关的各种其他学科的同种问题所构成的一种思想体系。这种体系是图书馆的普遍现象。而研究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不是对图书馆理论实践和图书馆学术领域的复制或者叙述,而是对于图书馆理论的实践与图书馆学的普遍问题总体的研究、总结、归纳及分析,从而在图书馆理论在发展中起到对其他相关学科的辅助作用,并也有一定程度的指引作用。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呈现出百家争鸣、繁荣发展的局面。特别是由于现代信息的迅猛发展,以信息知识为本质的网络迅速形成,人类的科学技术体系正从物质文明型体系过渡到信息技术型体系,在这种时代历史变迁中,与信息技术、人类文明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直接联系、休戚相关的图书馆事业也必将经历其历史的巨变。图书馆学在连续发展过程中其功能和创新对于促进它的传承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这一中心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地位

某些学者认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决定了其学科的发展走向的同时也决定了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的整体构建。所以,我们不能够否定或者忽视对其理论的研究。

学科的成熟稳定不只由它是否含有新潮的语言和词汇,也不是由它应用的科学技术是否先进所决定,而是要看其学科体系结构的系统和完善程度。其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程度、系统程度和完整程度及其对整个学科体系支撑作用的发挥程度是学科体系结构的系统与完善程度的首要指标。其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指导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也是为了正确解释图书馆这样的社会现象,总结图书馆学科的发展内在规律。

三、21世纪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功能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了解和处理图书馆工作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提升其学科的专业理论水平,使其更好发展和开发利用来满足广大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21世纪的我国图书馆学科建设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几乎是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的,有了实质性的进展,特别是在其学科的功能方面尤为重要。

1.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是图书馆工作发展与变革的基础和先导

如今的时代是高科技和信息的时代,图书馆学和图书馆学的历史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证实了人类用知识的传播和创新、应用推动社会文明和经济的发展。图书馆学曾经经历过:新图书馆运动、什么是图书馆学和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大讨论和有关“图书馆发展战略”研究的三次历史高潮。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这三次研究和讨论让图书馆学有了跨越式的发展,更指导了图书馆管理工作,为其发展和变革奠下坚实的基础并具有深远的意义。

2.图书馆基础理论研究能建立完善的图书馆学理论及学科体系

图书馆学作为一门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作出指导。所以它对于图书馆学理论系统的发展具有奠基性的意义,若是基础理论研究不足够受重视,那么图书馆学的科学、快速、健康发展便不能够得以实现。

3.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可培养图书馆学人才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可以为本学科培养专业人才,而培养出的人才又可以为图书馆学理论作出一定的贡献,使图书馆学理论更具有科学性和进步性、系统性。他们之间可以相辅相成,共同进步。在图书馆理论发展的同时又为本学科注入新鲜血液。这样一来,对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得到了理论体系的完善和人才的培养的双重收获。

4.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可“证明和推论”图书馆工作存在价值

图书馆学是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的,因此便要求其基础理论根据图书馆现象发展变化的本质、规律和特点等及时地给予“证明和推论”,以便为图书馆界和社会提供更为充分的理论支撑。

四、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创新研究

D书馆学基础理论体系确实存在变革的可能性,而且变革正在发生。这种变革正是由其自身的创新发展为支撑点的一种体系完善。

1.基本理念的创新

运用现代管理学的手段和办法将图书馆资源合理处置,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协调配合、组织计划和方案从而让图书管理更能短时高效的实行,最终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叫做图书馆管理。而为了满足人们对大量信息、资讯、知识的需要,提高图书馆管理的工作性能和作用,将知识管理理论和实践办法相结合完成各种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的过程叫做图书馆知识管理。这样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理论则创新和发展了图书馆管理。

2.管理内容的创新

管理内容的创新主要是由知识创新管理、知识应用管理、知识传播管理、知识服务管理、人力资本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组成。图书馆知识管理将实现图书馆管理中人事管理、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整合和创新。其中比较重要的知识创新管理包括了革新图书馆学的概念体系和理论基础;
图书馆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图书馆工作业务流程的创新研究等。

3.管理职能的创新

一般说来,图书馆管理具有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六种基本职能,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职能体现为:外化即依照种类不同或者指定要求来整理知识并用外部储藏库的方法得到知识,并根据分类框架或标准来组织知识;
内化即设法发现与特定需求相关的知识结构;
中介即应用网络技术和软件设备、一些文件系统等途径来发送和配对,对特定的某个的人物和事物相关联把与某一研究领域相关的人和知识联系起来;
共享即帮助员工从知识库中发现有用的知识甚至从中获得启迪和智慧;
学习即包含学习原理、学习方式、学习目标、学习具体内容的采集、分析、整理和存储等内容来使处理个人及图书馆的难题,从而来鼓励工作人员坚持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以便于让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得到一种新的提升和改进。

4.管理原则的创新

图书馆管理往往强调系统原则、集中统一原则、民主管理原则、动力原则、效益原则。图书馆知识管理将突破图书馆传统管理的一些条条框框,突出开放性原则、共享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发掘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增值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这些原则要根据不同的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不同级和不同工作任务来合理应用。

五、图书馆学学科建设与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图书馆知识管理一直是图书馆学的热点话题。知识、知识管理和图书馆工作有着长久并且密切得关系。新世纪的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的构筑要运用知识管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达到发挥图书馆对于信息时代的促进作用和优势,提高去学科的学术和社会地位,以期待其更好的发展。

六、总结

对于学科来说,基础理论部分是相当重要的,它是整个学科研究和发展的根基,若是少了根基就不会有后面的其应用与创新的环节,更无法推动学科正常的发展至今。所以,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是奠定图书馆学的基础,发挥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功能使之发挥它的创新性,让它能够在21世纪这样的高科技信息时代背景下更好更快的发展,让它的潜力发挥到最大程度,使图书管理学学科得到科学系统的完善。所以我们要看重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功能和创新,从而为其有更好的发展趋势而奠定好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紫翔.浅谈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与发展.[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1):6-9

[2]郑全太.关于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J]. 图书情报知识,2001,(6):14-17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文章论述了新世纪图书馆在知识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人本管理、集成管理、项目管理、柔性化管理、虚拟化管理、战略管理等管理理论,对这些管理理论如何运用于现代图书馆的管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并作了简要的评价。

进入21世纪后,图书馆管理研究一直是我国图书情报研究的热点问题,发表了大量的论著,文章在继目标管理理论、激励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研究之后,对我国图书馆管理理论如何运用和借鉴其他管理理论,创建了现代图书馆在知识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人本管理,集成管理,项目管理,柔性化管理,虚拟化管理,战略管理等管理理论。

一、人本管理理论

人本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它是相对于物本管理的,是一种现代管理理念。所谓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和"以人为根本",其核心思想是尊重人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并创造出最佳的工作绩效。

进入21世纪,人本管理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发展到各行各业。图书情报工作作为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行业。人本管理的理念更加重要。图书馆人本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两面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图书馆读者的人本管理。图书馆唯一的职能是为读者服务,读者是上帝,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就是以读者为本,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观念,把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需要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缩。二是对图书馆员工的人本管理。对图书馆员工的人本管理就是要充分尊重员工的劳动,图书馆员工的工作既枯燥无味,又要求细致入微,平凡而重复的劳动多。因此,要尊重馆员、关心馆员、理解馆员、激励馆员,充分调动和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图书馆员工普遍存在待遇偏低、激励不足的问题,对图书馆员工的人本管理也要注重提高他们的待遇,努力改善其工作条件,以便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过去我们只强调图书馆工作为读者服务。读者第一的观念,严重忽略了对图书馆员工作的尊重和理解,没有充分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不仅要以读者为本,也要以馆员为本。

二、知识管理理论

知识管理要求某个组织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各种机制、方式和途径,运用集体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并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资源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变化,使本组织能够对外部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并要求创造性的挖掘和利用存在于组织内部员工头脑中的知识及外部知识网络的智慧来服务于用户和市场,知识管理不仅注重对信息的收集、存储、管理与传递,更注重各种知识间的关联、交互与转换。

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利用既是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又是图书情报工作的基本任务;
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工作的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知识管理理论体现在图书情报管理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现在管理理念上,以知识为中心的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已成图书馆管理的主要对象;
二是体现在管理内容上,图书馆知识管理将更加突出知识创管理、知识应用管理、知识传播管理、知识服务管理、人力资本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
三是体现在管理职能上,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职能体现为外化、内化、中介、共享、学习、认知;
四是体现在管理原则上,图书馆知识管理将突破图书馆传统管理的一些条条框框,重视开放性原则、共享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协作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因此,把知识管理理论应用于图书馆管理实践能够促进图书馆管理走向更深层次的应用领域和促进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战略管理理论

近年来,对图书馆战略管理的研究是图书情报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多数学者认为图书馆的战略管理是从图书馆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宗旨出发,为了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在充分研究现代图书馆外部环境的内部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和确定图书馆的战略目标的规划、实施与控制的一个动态过程。其具体内容包括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建设战略、人才战略、服务战略、品牌战略等方面。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怎样才能稳定持续发展。现代图书馆包括两大系统,即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属于非赢利性事业单位,如果没有政府的投入,图书馆自身发展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要根据两大系统的不同特点,协调好二者的关系,作到两大系统的互补,同时增加政府的投入,才能使图书馆可持续发展。资源建设战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两大系统的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和互补。高校图书馆之间也要实行资源整和和提高利用率(如大学城建设),二是充分利用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人才战略就是要是适应现代化科技发展的需要,培养高层次图书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服务战略就是要树立同现代图书馆相适应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手段,不管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品牌战略就是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打造现代图书馆品牌,树立精品意识。通过近年的研究和探索,初步形成了图书馆战略管理理论。

四、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制造业,它反映了企业对产品质量生产每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20世纪末推广和应用到非生产部门,图书馆管理也引进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因为图书馆管理同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是相一致的,改善图书馆的管理的目的是努力改进服务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要求,而这两个目标同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完全相通的。全面质量管理最早反映在对企业生产产品流程的管理,图书馆的工作的业务流程同生产产品的业务流程也是一致的。图书馆工作业务流程包括采编、检索、流通、阅览、归还图书杂志等环节,这些流程同企业产品生产的流程要通过前后相继的不同车间,经过若干工序,才能最终生产出产品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对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或流程的管理,用于图书馆的质量管理是完全适用的。要提高对图书馆管理的质量,必须加强对图书馆工作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因此,将企业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应用于图书馆的管理,对于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完善图书馆管理系统有借鉴意义。

五、项目管理理论

项目管理理论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活动,项目管理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理解。从项目管理的阶段和过程来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如项目的选定、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价等四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又可分为若干个管理过程,如计划编制过程、计划执行过程、控制过程,这些阶段和过程存在着有机联系,从而构成了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从项目管理涉及到的具体内容来看:它包括项目综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等方面。虽然不是每个项目都包含上述管理内容,不同项目所采取的管理方法、技术手段有所不同,但就项目管理的一般而言,项目管理基本上包括上述管理基本要素。项目管理理论上之所以能运用于图书馆管理,是因为图书馆的管理也包含了上述管理的内容。如图书资料的借阅和归还系统、数据库的建设、信息咨询服务等都可以应用项目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六、柔性化管理理论

"柔性化"管理同人本管理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明显的区别,"柔性化"管理是相对于高度集权的强制性管理即"刚性"管理而言的,"刚性"管理是指组织内部等级森严,层次分明、缺乏沟通的管理理念,它不适应于环境多变,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现代管理理念应采用柔性化管理,所谓柔性化管理就是把组织结构看成是柔性的、有适应性、有学习能力的有机体。

图书馆管理采取刚性管理理念,难以克服图书馆低效率的问题,即实际产生的服务和工作效率小于理论上所希望达到的效率。图书馆员工的工作性质决定了馆员工作绩效难以观察和准确评价,馆员努力程度、懒惰、馆员之间的矛盾和磨擦,容易导致低效率。解决低效率的方法在于图书馆内部的文化建设、提高馆员的文化层次和知识结构,提高馆员的道德休养,加强精业精神的教育,处理好馆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发扬团结进取、奋发向上、自我奉献的精神,从而增强馆员对图书馆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属感。很显然,柔性化组织强化部门间、人际间的交流和合作,注重适应性,这种管理同倡导人本管理也是一致的。柔性化管理已经成为图书馆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

七、"虚拟化"管理模式

虚拟化是通过借用外部共同的信息网络及通道,提高信息数据库存储的一种方法。虚拟化管理是"没有管理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并非管理者不管,而是被管理者按照管理者制定的目标和规定的任务,在执行任务和实行目标的过程中,自觉地、主动地纠正自己的行为,以便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将上级监督和指挥降低到最低的程度。这种管理模式同人本管理和柔性化管理相一致的,在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信息化时代,管理依托人对人的直接指挥和监督将愈来愈少,而是依靠规则和程序,利用现代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在管理中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组织、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最大限度调动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图书馆的管理中,其管理的特性,所运用的管理手段,如数据库、文献信息网络等最适合采用"柔性化管理",因此,虚拟化管理模式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成为图书馆管理的重要管理模式和方法。

八、集成管理理论

集成管理是借助计算机将企业中各种与制造有关的资源集成起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技术。集成管理理论应用于图书馆,就是要求将图书馆拥有的各种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组织资源和人力资源等进行整合与集成,以实现图书馆各要素的联锁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推进和图书馆整体功能的优化与放大以及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图书馆集成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什么样的资源组合和技术系统才能使服务最优?(2)什么样的机构设置才能保证服务最优?而数字图书馆的集成管理,实质上就是将集成管理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数字图书馆管理实践的过程,其核心就是强调运用集成的思想和观念指导数字图书馆的管理实践,实现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规范、人力资源等各种资源要素的全方位优化,促进各要素、功能和优势之间的互补与匹配,从而最终促进整个管理活动的效果和效率的提高具体对于信息资源集成管理这个问题来说,它可以分成资源集成、技术集成、信息处理过程集成、信息与用户集成四个层次,而这四个层次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都包含着共同集成管理理论。总之,集成管理的思想及其管理模式已成为当代图书馆管理新趋势。

参考文献

[1]邱约平,段宇峰.论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学的变革[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2)5-9.

[2]盛小平.新世纪国内图书馆管理研究进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