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六月美句经典话【五篇】【完整版】

时间:2023-07-08 13:1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用典是废名小说中非常突出的现象。用典在废名看来不仅是一种文学手法,还具有中国思想特征、文化特征的意义。废名认为“中国的好文章,要有典故才有文章”[1],他在《谈用典故》中借庾信的《谢滕王赉马启》说明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六月美句经典话【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六月美句经典话【五篇】

六月美句经典的话范文第1篇

关键词:废名小说;
用典;
庾信;
李商隐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2)02-0184-005

用典是废名小说中非常突出的现象。用典在废名看来不仅是一种文学手法,还具有中国思想特征、文化特征的意义。废名认为“中国的好文章,要有典故才有文章”[1],他在《谈用典故》中借庾信的《谢滕王赉马启》说明中国文章以典故驰骋想象、表现境界,不以表现情节见长。在《再谈用典故》中,他认为外国文学重故事,表现方法是戏剧的;
中国文学重典故,表现方法是联想和点缀,并进一步指此为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区别。这些地方提示读者从用典进入对废名小说的讨论。而废名对中国历史上的两位用典大家庾信和李商隐极为称道,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废名小说用典与庾信、李商隐用典的联系,考察废名如何使用典这一文学手法从古代的方式转化成了现代的方式。

一、废名对庾信、李商隐用典的称道及拒绝用典的寄托义

废名对庾信用典的称道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庾信用典是“成熟的溢露”,即庾信想写一个人或一件事时,不需由人物、情节、故事等发展出他想写的东西,他可以纯用典故来表达。二是庾信用典像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废名将其比作“昭日月之光景,乘风云之性灵”,即庾信有信手乱写的气度,很敢写,很放得开。三是庾信的厌世,使他将“坟”写得美丽,十分见性情。

庾信有“月逐坟圆”的句子,将天上月亮慢慢变圆的过程描写成“逐坟圆”,这样就在“月亮”与“坟”之间建立了联系。这为李商隐关于月亮和嫦娥的诗、也为后来废名的进一步生发提供了最早的启示:庾信的“月亮—坟”为李商隐的“月亮—嫦娥”所吸收,李商隐的“月亮—嫦娥”里暗含了“坟”的气氛,废名,更是将庾信和李商隐的努力又熔铸成了新境。

在《神仙故事》、《女子故事》中,废名对李商隐的用典概括如下:

(1)李商隐的用典经常涉及神仙世界和女子世界。其中,神仙世界并不高于人间,李商隐将神仙世界写得富于人情。而李商隐的女子世界中,女子不受政治、经济等利害关系的束缚,可以自由自在地笑乐歌哭。

(2)李商隐的用典感情重,感情越重越晦涩。

废名《再谈用典故》一文中说:“庾信也常借字面,但感情没有李诗的重。李的感情重而诗美,……用典故却不宜感情重,感情重愈生动愈晦涩。”[2] 推测其意,废名是想说,一个诗人如果感情重,则遇到感情的关键部分就会曲折地表达,即寻找典故来寄托。李商隐用典的名句几乎无不牵涉寄托,以致寻找李商隐诗歌本事或微言大义的注解家们高议纷纭。而废名在谈李商隐的用典、神仙故事,鉴赏“水仙欲上鲤鱼去”、“嫦娥应悔偷灵药”等诗句时,都是大谈李商隐用神仙典故如何充满人情、包含理想,只从文字表面作精妙的文学欣赏,避而不谈李商隐在典故中寄托的深意。

废名对庾信《小园赋》中两句诗“龟言此地之寒,鹤讶今年之雪”的分析很好地说明了他对典故寄托义的拒绝。他详细分析了庾信这句诗中的两个典故:“秦苻坚时有人穿井得龟,大二尺六寸,……坚以石为池养之,十六年而死,取其骨以问吉凶,名为客龟。卜官梦龟言:‘我将归江南,不遇,死于秦。’”、“晋太康二年冬大寒,南州人见二白鹤语于桥下曰:‘今兹寒不减尧崩年也。’于是飞去。”废名对这句诗作了精彩的审美分析:

即如龟言寒,鹤讶雪,我们何必问典故呢?不是天下最好的风景吗?言此地之寒者应是龟,讶今年的雪大莫若鹤了,是天造地设的两个生物。一个在地面,在水底,沉潜得很,它该如何的懂得此地,它不说话则已,它一说话我们便应该倾听了,它说天气冷,是真个冷。……一个在树上,在空中,高明得很,它该如何的配与雪比美,所谓白雪之白,白羽之白,所以鹤说:“呀,好大雪!”是真个茫茫大地皆白了。[3]

废名的文学鉴赏可称美轮美奂,却偏偏一字未提庾信写《小园赋》的心情:庾信写这个园子是表达他的乡关之思的,所以这两个典故里,江南的客龟、尧崩年的语鹤,一个羁留异地不得归江南、一个见证了圣人的崩殂而觉寒冷,这两个生物身上有庾信的自况和寄托。庾信既成功地改造典故、对北方的小园作了精美绝伦的景物描写,又在两个典故里有所寄托。两个生物不仅是写景的天造地设,也是表达庾信思念江南和梁朝的天造地设。但废名在审美分析时对庾信的寄托义不关一字,这充分说明废名对于作家用典时的寄托义是不太关心的。即使在解诗时,废名也只从典故的字面理解庾信、李商隐的用典,拉开与寄托义的距离。

二、废名小说用典与庾信、李商隐用典的联系

废名对庾信和李商隐经常使用的典故进行了创造性发展。本节从三个专题来具体分析,专题一为“‘月亮—坟—嫦娥’·神仙故事”,二为“女子及其身边事物”,三为“夜—梦—笔(彩笔)”。

第一节已分析了庾信在月亮与坟之间建立起联系,但庾信的月亮里不曾出现嫦娥。到了李商隐,他写月亮往往写到嫦娥,着重写的是嫦娥的孤单,即“碧海青天夜夜心”。而废名在“月亮—坟—嫦娥”三者之间建立了联系,并建造了一个对应的结构:“小船—海上的坟—细竹”。《桥》的第三卷有两处对废名之前屡屡感叹的李商隐的嫦娥和月亮作了总结:

他微笑着念一句诗道:

“青草湖中月正圆。”

……

小林又急于要解释他念那句诗的原故,他怕她们以为他把她们两人比作月亮看了,这足见他自己的意识不分明,他解释着道:

我是思想这一座坟,你们一来我就毫无理由的记起这一句渔歌了。

六月美句经典的话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诗词歌赋;
速食爱情;
国学经典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014-01

开天,女娲补天,诞我泱泱中华;
弹指挥间,往事千年,文化经典浮沉历史长河。但曾几何时,我们开始使用简化字,我们开始使用白话文,诗词歌赋成了应试的桥段与喜爱无关。

高中时候,安家女子一本《人生若只如初见》唤起了多少人对纳兰容若的迷恋与对诗词的热爱。但是,渐渐的,美丽的诗句成了学生们应试作文的题记,学不来安家女子驾驭文字的超强能力,却学会了一副怀古伤春的心肠。

诚然,我也不例外,若不是安意如,我想我是不会知道纳兰容若的。我不知道居然会有“人生若只如初见”与“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经典言辞。但是,只道又如何,我会泡一壶茶然后读一本安家女子的《思无邪》,却不是《诗经》。读《人生若只如初见》却不是《饮水词》。清朝康熙年间,市井流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而今我们口口声声念叨“人生若只如初见”,却还是相信“日久生情”不太相信“一见钟情”。

也许诗词会改变我们的人生观和恋爱观。毕竟,古诗的精髓在于含蓄。所以,那时的爱情也来得那么美丽。比如刘禹锡的《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将感情藏于一个“晴”字不外露却让有心人听懂。而今,学西方所谓的开放用“我爱你”三个字去囊括所有情感,仿佛表白就是等一个答案,不同意马上可以转站,不用迂回战术,仿佛感情的产生不是因为一个人而是荷尔蒙分泌过旺,急需一个港湾去安放这情感。而在古代却有那么一句:“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

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写道:“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钟情。”情窦初开,少女怀春在爱情的史册上不可磨灭。李清照写下《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最后一句将少女的羞态与好奇描绘的淋漓尽致,读者只会感叹少女的可爱与纯情。而不是现在三令五申告诫孩子们不要早恋,特别是女孩子要学会保护自己。

爱情应该是从血液里分泌出来的情感,不受约束,不受强迫。就算现在有法律的保护,但是却免不了担惊受怕,爱情突然充满讽刺与欺骗,当金钱代替情感成了爱情的目的,在一起三个字突然变得比爱情本身更艰难。而很久很久以前只需要十六个字就取代了长篇的情书与承诺——“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当“美女”二字在街头巷尾随时可听见,“伊人”二字就显得弥足珍贵了。可能再不会“为伊消得人憔悴”,也不会“辗转反侧”了,一条短信,一个电话——“我想你”三个字直白的不能再直白,却没有想象与发展的空间。是怎样的想念会让人辗转难眠衣带渐宽?

想念,因为爱恋。回忆不及时光长,思念胀满左心房。李清照写下“人比黄花瘦”五个字恐怕是五百遍“我想你”无法匹敌的。

有恋爱总有失恋,无论是抛弃别人还是被抛弃。古人与今人也是不同的。西汉的司马相如准备抛弃卓文君时,给她寄了一封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就是没有“亿”暗指已对她无“意”。如此含蓄不像如今,分手就是分手,不爱你就是唯一的理由,没有不好意思说不出口,像司马相如这么害羞的还真不多见。但是卓文君更绝,聪明如她,当即明白了相如的意思,挥笔写下“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当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谈,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里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把自己这么多年日日夜夜的相思之情表达的酣畅淋漓。但是,卓文君不是一般女子,不可能甘心被弃,但她不会像现代女子一样一哭二闹三上吊,她叫回送信人,挥笔再补一首数字诗“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十五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焚香秉烛问苍天,六月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断了线,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当司马相如看见此信的时候,先别说羞愧之情难以言表,就是此横溢才华都值得他为之倾倒。

现在是E时代,亲笔写信已显得与社会格格不入,但是,诗词歌赋,经典永远是经典,像歌是唱歌懂得人听,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写一封情书给懂得的人看,懂得人看得出那情感不是文绉绉的酸腐诗句而是排山倒海的力量。

六月美句经典的话范文第3篇

一、鸣炮,奏乐,掌声欢迎新郎新娘入场。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到了秋天,一切都成熟了,正是灿烂的鲜花结出累累硕果的时候,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先生和***小姐百年好合,喜结良缘。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喜气洋洋,参加他们的结婚庆典。下面,请鸣炮,奏乐,掌声欢迎新郎新娘入场。

新郎**先生是人事局业务骨干,新娘***小姐是人大机关的才女,经过几年的相识,相知,相爱,相恋,在大家的关心、爱护和见证下,今天终于走上了神圣的婚姻殿堂,那么,当着各位来宾的面,请问新郎:你愿意娶***小姐为妻,海枯石烂,永不变心吗?。。。(请掌声支持)请问新娘:你愿意和***先生结为夫妇,恩恩爱爱,白头谐老吗?。。。。好的,新郎新娘当着大家的面发出了爱的誓言,他们是男才女貌,佳偶天成,恩恩爱爱,永结同心,祝他们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愿他们爱情甜蜜,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事业有成,下面,有请主婚人致辞。

二、请主婚人致辞;
(掌声有请)

三、请证婚人致辞;
(掌声有请)

刚才主婚人给一对新人送来了美好的祝福,证婚人也证明了他们夫妻的合法性,按照我们的传统习俗,下面要进行拜堂仪式。

四、举行拜堂仪式:

1、拜父母,送礼物。请新郎父母上台就坐,一对新人向父母一叩首,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叩首,保证以后永远孝顺;
三叩首,祝父母身体永远健康。下面,向父母敬酒。新郎新娘叫父母。父母送红包并发言

2、拜来宾。向来宾一叩首,感谢大家的关心和支持;
向来宾二叩首,祝来宾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事业有成;
向来宾三叩首,请亲朋好友,领导同事以后对小两口继续关心。

3、夫妻对拜。请面对行礼,请大家监督,鞠躬程度深不深,检验感情深不深;
鞠躬时间长,说明新郎爱新娘;
谁的鞠躬时间短,洞房要跪踏脚板;
只要鞠躬时间够,年终一定评优秀。好了,第一拜,夫妻恩恩又爱爱;
第二拜,婚后继续谈恋爱;
第三拜,地老天荒不分开。

行过三拜大礼,请小姐端上美酒,请夫妻双双喝交杯酒。

五、喝交杯酒,互送礼物。

喝一口,笑在脸上,喜在心头;

喝两口,今生今世,永远牵手;
喝三口,幸福生活,从今开头。我们看新娘是三杯美酒喝下去,两朵桃花上脸来,那是一种幸福,一种陶醉。让我们祝愿他们生活有如甘蔗加糖甜如蜜,事业有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这时,他们都有为彼此准备了心爱的礼物,请双方交换信物。

此时此刻,大家一定想知道,这对新人是怎么相识相知相爱的吧,下面就请新郎新娘为大家介绍恋爱经过。

六、介绍恋爱经过,并表演节目。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是什么?请你说一句发自内心的话,让大家和你们都终生难忘的一句话,或者是一个词,一个成语。为了更使你们难忘,我建议你们在前边加一句,当着大家的面说出来,一定会让你们和大家都终生难忘:我在新婚之夜。。。。

新郎新娘说的这么好,我们要再看看新郎的表现,让新郎抱着新娘转几圈,有三个选择,转三圈,表示三生有幸;
转六圈,表示六六大顺;
转九圈,表示地久天长,永不分离,好不好?请你选择.

古人说,人生有三大喜事,一是金榜题名,二是洞房花烛,三是喜得贵子,他们到今天已经完成了两件任务,前边的路正长,事正多,让我们一起祝福,祝他们一生幸福,两情相悦,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地久天长,十全十美,百年好合,千年等一回,万事都有如意。婚礼到此结束,我代表一对新人请来宾各就各位,共进午餐。请大家开怀畅饮,人逢喜事精神爽,千杯万盏不会醉,一杯一杯再一杯,你没喝好我找人陪。

六月美句经典的话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左传》是一部具有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历史著作,生动地描绘了春秋时期三百多年诸侯争霸的历史画卷。内容广博,语言简洁而典雅。本文主要从外交辞令分析入手,较为全面地对该书涉及的对偶、用典、顶真、借代 、避讳 、连及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希望藉此探析《左传》典雅的语言风格。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富有文采的历史散文的杰作,生动地描绘了春秋时期三百多年诸侯征战王朝兴衰的历史宏图。《左传》的内容相当丰富,文辞却十分简练,形成了简洁与博大和谐统一的语言修辞特色,刘知几盛赞“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探其缘由,叙述语言的简洁精练和外交辞令上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形成这一特色的重要原因。下面试就该书的修辞方式作初步的探索。

一、对偶

《左传》在叙述语言上多采用奇句单行的形式,然而在对话中,特别是在外交辞令上,却大量采用了骈行偶句,并且种类繁多,有工对、宽对、扇面对、当句对、掉字对,特别是出现了大量的排偶对。

工对

工对要求对仗工整严谨。不仅同类词语相对,而且相对的词语范畴越小,关系越亲近,字面越对称,对仗就越工整。如:

《昭公·十五年》:“长孤幼,养老疾。”

《昭公·二十六年》:“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

宽对

词性相同,但不同类别的词语相对,便是宽对。在《左传》中,宽对比比皆是。

《宣公·十二年》:“内姓选于亲,外姓选于旧。举不失德,赏不是劳。”

《襄公·二十八年》:“大适小有五类:宥其罪戾,赦其过失,救其灾患,赏其德刑,教其不及。小适大有五恶:说其罪戾,请其不足,行其政事,共其职贡,从其时命。”

扇面对

以两句对两句的对仗,称为扇面对,也叫隔句对。

《昭公·二十年》:“内宠之妾,肆夺于市;
外宠之臣,僭令于鄙。”“内宠之妾”与“外宠之臣”对,“肆夺于市”与“僭令于鄙”对。《襄公·二十六年》:“赏僭,则惧及淫人;
刑滥,则惧及善人。”“赏僭”与“刑滥”对,“则惧及淫人”与“则惧及善人”对。

当句对

就是在同一句的词语自成对仗,同时又与另一句成对。

《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蓐食申祷。”其中“搜乘”与“补足”对,同时整句又与“秣马利兵”对。《襄公·二十六年》:“恤其患而补其阙,正其违而治其烦。”其中“恤其患”与“补其阙”、“正其违”与“治其烦”分别构成对仗,同时两句之间又相互构成对仗。

掉字对

就是同一句中使用相同的字与另一句一组相同的字作对仗。

如《襄公·十二年》:“司慎司盟,名山名川,群神群祀,先王先公”,其中出现的两个“司”字与两个“名”字相对,两个“群”字与两个“先”字相对。《襄公·三十一年》:“有威而可畏谓之威,有仪而可象谓之仪。”句中出现的两个“威”字与对句的两个“仪”字相对。

掉字对其实是“同字对”与“就句对”的结合,所以更能增加对仗工整的效果,读起来琅琅上口,显示出较强的音律美。

排偶对

将对偶、排比两种辞格套用在一起,气势恢弘。

如《成公·二年》:“夭子蛮,杀御叔,杀灵後,戮夏南,出孔仪。” 既是对偶句,又是排比句,历数夏姬的种种不祥,气势磅礴。《成公·二年》:“逮鳏,救乏,赦罪,悉师。” 排偶对的使用,写出楚国采取的政治措施,一气呵成,简洁明了。

二、用典

刘勰《文心雕龙》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用典就是运用典故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所谓典故是指“典例故实”,具体地说包括历史记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俗掌故、余言逸闻以及流传下来的古书成句。典故用的好,能使表达的内容简洁含蓄、余韵盎然。用的不好,便会把表达的内容弄得生涩晦暗,枯燥乏味。在《左传》中,也有大量的用典。在社交或外交场合,谈话双方为极力表现自己的学识才华或者为了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往往用赋诗或引诗的形式来间接表达。其所赋之诗大都来自于《诗经》。

如《襄公·二十六年》:“卫侯如晋,晋人执而囚之于士弱氏。秋七月,齐侯、郑伯为卫侯故如晋,晋侯兼享之。晋侯赋《嘉乐》。国景子相齐侯,赋《蓼萧》,子产相郑伯,赋《缁衣》。”卫侯由于侵戚之事与晋侯相争,晋侯趁卫侯来访之际囚禁了他。齐侯郑伯为卫侯之事来晋国,晋侯为此而设宴招待。晋侯所赋之《嘉乐》又名《假乐》,在《诗经·大雅》,《嘉乐》是君主宴会群臣,群臣歌功颂德的诗。此取其“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之句,寓赞美齐侯、郑伯之意。国景子所赋之《蓼萧》,在《诗经·小雅》,是诸侯在宴会上祝颂周王的诗,此取其“既见君子,孔燕岂第。宜其兄弟,令德寿岂”诸句之意,谓晋 郑二国为兄弟之邦,应结同好。子产所赋之《缁衣》,在《诗经·郑风》,取其“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诸句之意,暗寓感谢晋侯的招待之情,并希望晋侯能准其所求之事。

三人说话,皆引用《诗经》的篇章,对话的双方都能心领神会,一点即通。此处用典,恰到好处。

三、顶真

《现代汉语》(黄伯荣、 廖序东著)指出: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下一句的起头,使邻近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辞格叫顶真,也叫联珠。这种说法没包括“间隔顶真”,即所谓“顶真部分有其他词语间隔”(宋振华主编《现代汉语修辞学》),也没包括“句子顶真”,即所谓“由句子与句子构成的顶真关系”(王勤著《汉语修辞通论》)。在《左传》中,出现了大量的顶真修辞格。

如:

《成公·二年》:“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

《昭公·七年》:“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使用顶真的修辞,头尾相连,句子紧凑,节奏明快,如行云流水。

在《左传》中,也出现了间隔顶真。如:

《昭公·十三年》:“有宠而无人,一也;
有人而无主,二也;
有主而无谋,三也;
有谋而无民,四也;
有民而无德,五也。”

《昭公·十三年》:“有事而无业,事则不经。有业而无礼,经则不序。有礼而无威,序则不共。有威而不昭,共则不明。”

四、借代

陈望道先生在他的《修辞学发凡》中解释为:所说事物纵与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辞。《左传》中多次使用了借代的修辞。

如《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用“肉食者”来代替“有权位的贵族”,不但具体形象,而且文字简炼。

《僖公·四年》:“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用“池”代护城河,既节省文字,又与上句句式相对应,增强了表达效果。

又如《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此处“南冠”代指楚人钟仪。

《襄公·十六年》:“于是叔孙豹、晋荀偃、宋向戍、卫宁殖、郑公孙虿、小邾之大夫盟曰:同讨不庭。”此处“不庭”代指不忠于盟约的人。

五、避讳

《修辞学发凡》解释说:说话时遇有犯忌触讳的事物,便不直接说该事物,却用旁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者装饰美化的,叫做避讳辞格。所谓避讳,通常也叫讳饰,即说话时,遇有不良的连带意义,或有隐情而不便启齿时,不直接说出该事物,而用旁的话间接地表述。在《左传》中,外交辞令上使用避讳的修辞多处可见。

如《僖公·二十年》中,晋公子重耳经过楚国,楚子设宴招待重耳,并问他如果能够回国,怎样报答楚国。重耳答道:“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治兵”本为教练军队或习武之义,此处是战争的讳饰说法。“若不获命”也是讳饰的说法,意思是不得楚国的允许。

又如《僖公·三十三年》晋襄公命阳处父追赶孟明,假意赐其左骖,孟明答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此处“三年将拜君赐”就使用了避讳修辞,意为三年以后我必报此仇。

六、连及

在古汉语中,有时叙说某一事物时,连带提及另一事物,而连带提及的事物在句子中实际上不起作用,这种修辞方式叫做连及。人们常称之为偏意复词。在《左传》中,就出现了这种修辞。《昭公·三年》:“晋文襄之霸也,其务不烦诸侯,令诸候三岁而聘,五岁而朝,有事不会,不协而盟。君薨,大夫吊,卿共葬事,夫人,士吊,大夫送葬。”“文”指晋文公,“襄”指晋襄公,能做到“令诸侯三岁而聘,五岁而朝”的是晋文公,而非晋襄公,故此处襄公属于连带提及的词。

六月美句经典的话范文第5篇

营造书香校园人人以书为伴

初一年级上苏轼的《水调歌头》,我脱口背诵了这首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多好的句子啊,已退休十多年了,但我还清楚地记得不少唐诗宋词,这要感谢初中的语文老师,他常说:“为人能熟读唐诗宋词,一辈子做人都会有味。”他又说:“少年学的,如石上刻的。我现在刚刚做过的事情也会忘记,但少时背过的书,今天仍然记忆犹新。”这些话我在当时似信非信,但我照着做了,事过五十年,老师的话在我身上证实了。

中国的传统文化十分丰富,而诗歌是其精华。我们的许许多多古典诗词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十分优美的,读来琅琅上口,而意境又十分高远深邃,清新明丽,读来使人情感丰富,情操高尚。也许开始读诗时由于不甚理解,会感到烦躁,老师带点强制性的背诵,会感到苦涩,然而当你熟读成诵后,今后这些诗句会在你的生活中不经意的流露,在写信作文中自然贴切地用上,那时心情的愉悦,别人是无法体验的。

诗歌是激情之作,他激人向上。读小学初中时,我自觉智力平平,然而李白的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点燃了我的心。世界上绝顶聪明的又有几人,只要努力,什么人都可以出成绩。因此初中毕业,家里无钱供我念高中,我在家发愤自学一年,以一本词典为老师,读完了高中的文科课程,考取了大学。

诗歌伴我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后期,我被打入牢狱,足足在二十平方米的天地里生活了一千日。然而我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日子一定会到来。我在狱中读马列,学外语,练身体,天天洗冷水澡,以至于出狱后我的身体还是那么康健,能在浓霜似雪的寒冬跳入池塘游泳。重新执教后我倾心学生,所教班级升学率全县第一。

诗歌还促使我走向新的辉煌。退休后,我下海办了企业,我作诗自勉:“且将六十当十六,此生事业重开头,莫道青春唤不回,登高最宜是九九。”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企业成了中国服装百强企业。考虑到儿子已年近不惑,应该挑重担了,我们把企业交给他,第二次退休了,谁知我的学生们结伴到海南办学,我们夫妻再次“聊发少年狂”,投身天涯海角,创办__中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