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度临床实践论文【五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7-08 13:5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参照欧洲、北美的有关模式,开展“标准化病人”项目,培养出60余位标准化病人志愿者,广泛应用于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的课程与考试。由于标准化病人胜任“病史与体检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临床实践论文【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临床实践论文【五篇】

临床实践论文范文第1篇

(一)“标准化病人”项目的建立与应用

参照欧洲、北美的有关模式,开展“标准化病人”项目,培养出60余位标准化病人志愿者,广泛应用于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的课程与考试。由于标准化病人胜任“病史与体检提供者”“评估者”和“反馈者”等多重教学角色,对学生临床思维、知识掌握、临床技能、职业化程度、人文关怀素养等能力的教学与评估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二)医学在线考试与辅助教学系统的研发与使用

在交大生命学院的帮助下,设计并形成一套利用网络终端的考试与教学系统。学生可以利用该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测试,并得到反馈。通过对知识掌握的评估,了解自己的程度及对知识盲点的及时提醒。不同学习阶段、不同程度的医学生,均可利用该系统有选择地进行反馈式学习。

(三)人文类选修课医疗沟通与职业行为等的开设与发展

2006年起,关注医学生特定能力的人文类课程纳入交大医学院的选修课:医疗沟通与职业行为课程在职业礼仪、医疗情景中的沟通、不同医疗阶段的伦理特征、发声和语言技巧等方面给学生以辅导;形体塑造课程则关注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掌握与理解、日常形体姿势等内容。这些课程的开设,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形象,对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设置与推广

随着标准化病人项目的建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各模块的出科考试和毕业考试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考试可以根据具体的能力要求设置考站内容与规模,因此,可以对学生进行公平、全面的评估,并且考试结果对学生和教师都起到了积极的反馈作用。

(五)虚拟教学模式的开展和应用

虚拟仿真教学(Virtualreality)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医学教育领域的新兴教学模式,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点。相较于传统的模具和在线考试系统,虚拟仿真有其明显优势,例如:高仿真可以提高操作的真实感,计算机系统可以记录并统计操作中的所有记录和数据等等。

(六)序贯化教学模式的架构和形成

在原有临床实习模式基础上,增设以诊断学和影像诊断学内容(心肺听诊、影像学读片、心电图阅读、化验单阅读)为主的实习前培训,并实施实习前考核;同时,在入科培训后增设实习入科考核。

二、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效果

(一)评估模式的改变,为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供了有效的评价和测量手段

用“结果性评价(OutcomeEvaluation)”逐渐取代“过程性评价(ProcessEvaluation)”成为医学教育评鉴的主流,关注医学教育“产出”的趋势也进一步导向着对环节质量(即医学生基本能力)的注重。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意见也指出,要“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样突出了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由此,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是临床教学单位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序贯化实践教学模式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符合临床医学教学规律

根据正常的学习遗忘规律和以往教学实践的经验,完成临床课程的医学生在进入实习阶段时,许多在一年多前学习的临床必须的基本知识已经生疏,直接进入病区工作会因无法迅速有效进入角色,从而减少了有效实习时间,也会对临床医疗安全形成一定的隐患。同时,对带教老师而言,只有学生的“基本功”扎实,才能向其传授更多更深入的知识和能力,否则只能停留在低水平的简单重复,影响到学生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在临床期间的学习效果。因此,提升实习医师基本能力是提高实习质量的重要途径,进入实习前进行集中培训,符合教学规律中的重复原则;也使学生临床技能明显得到提升,以更高的初始水平开始实习,也必然会实现更迅速、更显著的成长,从而达到更高的程度,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序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为实践教学模式作出了有益探索

临床实践论文范文第2篇

全国各中医药院校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主要集中在饮片观摩、上山采药或开展中药房实习、门诊见习等实践环节教学活动。这些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对中药学相关科研、职业技能训练的环节和方法,尚未做明确而具体的开展和实施。针对上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临床中药学》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非常有必要进行改革。教高[2007]1号文件规定,要“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实践教学的改革目标和措施

《临床中药学》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内容庞大,根据专业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淡化《临床中药学》课程中一些非重点药物的讲授,集中课时用于《临床中药学》实践环节的教学。目前国际先进高等教育着重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实践技能训练。因此,我们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要着重关注科研和职业两大技能的实践培训,并根据医药类专业的不同,灵活选用各种合适的实践教学模式,各有侧重,从而强化学生各种科研创新和职业实训实践能力。

1.科研技能。

《临床中药学》作为中医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主要体现以中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技能为主体的特征,要求学生牢固掌握临床中药学药性和药效,以发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考虑到中医药专业类的学生后期会学到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等药效相关课程,为避免重复性实验,因此在科研技能实践环节中我们主要强调中药药性理论。中药药性即中药性能,是中医药理论对中药作用(主要是功效)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也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中药,并用以阐明其药效机理的理论依据。中药药性实验研究,是对临床中药学总论部分的补充,是整个实践教学的基础,对中医学类专业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有较高的指导性,有助于学生在未来从事临床工作时更好、更准确地处方用药,提高行医的能力,同时对中药学类专业学生后期开展药效实验或进一步科研深造也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实践实施中,我们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等实践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增设紧贴学生相关专业要求的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的经典中药药性实验,制定中药性能理论实验讲义,同时也增加部分探索性实验,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行选择规模较小,周期较短、难度适中的题目或结合教师科研课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科研意识和科研习惯。最后通过研究报告、实验设计标书或者毕业论文的撰写来评估学生综合运用药性理论的实践教学效果。以大学生实践科研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系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作为主要指导老师,我们已经指导数名本科生获得省级和部级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主要围绕药性理论的五方面展开:①四性,如选用寒热两性不同的中药附子、干姜和知母、石膏分别观察对发热动物解热或导致动物体温升高等作用。②五味,如观察辛味中药紫苏与紫苏芳香挥发油在辛味“能散能行”(刺激汗腺分泌、扩张皮肤毛细血管、抗菌、扩张血管、改善血循环等)的区别。③归经,如选用示踪剂,经尾静脉注入动物体内,不同时间取动物器官组织,测定各器官组织的放射性强度,将其换算成示踪剂含量,即可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定位分布及特点,间接提示其作用于机体内敏感的靶器官,验证其归经部位。④升降浮沉,如观察黄芩生用、酒制、炭用等不同炮制方法对升降浮沉的影响。⑤毒性,如选用附子、细辛等有毒中药灌胃实验动物,观察其毒副作用。

2.职业技能。

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引导普通本科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加快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注重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兼顾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响应国家号召,我们按社会对中医药类技术岗位的要求,采用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建立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模式。首先,考虑到真实工作环境的局限性,我们采用现代创新教育技术的方法和手段,结合《临床中药学》课程的特点,建立生动形象的多元化模拟实践教学环境———互动式模拟中药房,并配合计算机软件应用,让学生身临其境,就像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参与相关工作,真正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并为学生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互动式模拟中药房就是仿真中药房架构空间布置,将中医师用药处方和中药师调配等一系列过程融为一体,既节省教学时间,又降低教学成本。利用互动式模拟中药房交互特性,首先在CNK“I中国典型病例大全数据库”搜集典型病例,把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患者”提出所患疾病的不适,“中医师”推荐正确的中药,“中药师”鉴别、炮制等调配和制备中药。对中医学类专业学生来说,互动式模拟中药房是培养临床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好办法,能够让学生对所示病案进行分析、确立治法、选择用药,使学生提前进入中医师角色,加深理解选择用药的技能,体会到中药运用的规律性和灵活性。对中药学类专业学生来说,利用互动式模拟中药房交互特性,熟悉如何审方,如何规范拉斗、如何抓药、称量和倒药等,对中药的动植物形态、中药饮片的形状、中药炮制的具体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特殊中药的煎服方法等有基本的认识了解,让学生能更好记住中药的性能、功效及主治。为使临床中药学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仅拘泥于模拟实践环境,真实环境下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对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必不可少。社会实践阶段,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去药用植物园辨认中药,熟悉中药的形状和功效,或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到野外开展中药资源分布调查,辨认采集动植药物并制作成标本或建立宣传中医中药的社会服务实践平台,向社会大众介绍中药相关的知识,弘扬中药文化,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收获课堂上所没有的知识。毕业实习阶段主要指加强与医药企业的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建立校外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深入到实习基地,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获得第一手感性知识,真正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最终,通过资源调查研究论文、研究调查报告或者毕业论文的撰写来评估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教学效果。

三、结语

临床实践论文范文第3篇

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存在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依附性强和封闭性的特点,表现为注入式、教条式、单向纵深式、苛严管束式等教学特征,在片面高度强化传承功能的同时,对新教学方法却较少涉及。由于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忽视,再加上存在学生角色定位不够、课程体系设计不完善、校内外实践学习平台建设不足、理论与实践结合存在差距、教学医院不能满足实践教学工作需要、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致使培养出的医学生创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及实践技能水平较低。

2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策略

2.1注重全面培养,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近几年,随着我国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和大力发展,高职高专医学生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对其职业素质的要求与其他类别高职教育相比更具特殊性。我们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入手,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医疗制度学习、心理健康指导、法律安全教育等,重视学生—医生角色互换培养与新型师生关系创建的结合,加强对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应急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责任心、敬业精神等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培养目标和自身定位的认识,使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

2.2完善课程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据调查,当前高职高专医学生培养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突出表现在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和接受新事物能力欠佳等方面,这与现行的课程体系没有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点以及尚未形成有利于职业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密切相关。如存在实验实训课课时比例不高,学生人数多,示教时看不到,实验课以教师为主,学生动手机会少等问题。通过改革传统课程体系,调整实践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在理论基础知识必需、够用为度的基础上,强调岗位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和训练,课程安排主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突出实践操作。

2.3重视医教结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已将医教结合作为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不断加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但存在的问题是,作为主要实施者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尚未形成,“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建设思路也不成熟,教师的实践能力普遍薄弱,影响了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在后续工作中,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培育一批既有深厚教学功底又有熟练专业技能的教学名师,通过让专职教师接受针对性的实践轮训和兼职教师有计划的挂职教学,定期开展专兼职教师集体备课,交流实践教学心得及方法,进一步完善现有实践教学体系。

2.4打造教学平台,突出实践教学特色高职高专教育主要强调职业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基础的“实用性”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上,应当坚持以基层医疗卫生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医疗卫生行业为依托,以技能和岗位能力为目标,通过突出专业理论课的综合化、专业实践课的应用性,面向人才市场需求,加强相关行业的调研分析,力争打造一批具有高职高专医学特色的校内外相结合、实习与见习相结合的自主灵活、结构合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2.5健全评估体系,保证实践教学效果衡量实践教学的质量是调整实践教学方法,探索实践教学思路的依据。传统的教学评估体系往往只注重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检查和评价,而忽视了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衡量。显然,这与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目标不匹配。因此,建立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同样是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在现有的评估体系中,我们除了加强奖励外,还应将社会评价、行业专家评价、医院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自评纳入整个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并与实践考核相结合,通过建立反馈机制,及时灵活调整实践教学内容,使实践教学紧跟社会发展需要,突显实践教学成果。

2.6规范管理制度,保障实践教学实施医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既是在校学生,也是医生,需要接受学校和医院的双重管理。而如何建立完整规范的管理制度,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因此,要从日常教学管理和毕业实习管理两方面完善毕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通过调整教学环节,完成实训实习计划内容;校院共同指导,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健全监督制度、责任制度、激励制度,改革考试制度,在教学中突出实践性。

3总结

临床实践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临床技能竞赛;
地方医学院;
教学的启示;
促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117-03

自2010年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主办第一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以来,该赛事每年一届,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五届。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主要是为加强医学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促进医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效推动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和临床实践教学的改革,是教育部为大学生临床技能培养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建立培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全面素质”的临床技能教学体系

正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所指出的,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健康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医学教育事关教育和医疗两个最为重要的民生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优质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医学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一直是国内外医学教育关注的焦点,其临床技能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医院临床综合诊疗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多年来,我国各医学院校培养的医学生临床技能水平一直没有较好的比较及评价平台,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的举办为此提供了一个至少能部分反应情况的舞台。竞赛检验了各院校医学生的临床实践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医疗安全意识和仪器规范使用水平,检验了医学生对临床现象认真观察分析判断、逻辑推理进而做出临床结论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各院校展示日常教学成果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许多医学院校学生在竞赛中表现出了良好的临床技能水平。同时,技能大赛对临床教师素质、学生基本技能及人文素养、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不断推动医学教学各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此外,我校还意识到这种高水平的竞赛中考题的设计也较好的体现了现代医学诊疗行为对医务人员临床技能的要求,也即提出了对医学生临床技能教学的要求。而且临床技能竞赛即考查选手的技能水平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也考查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就要求即注重对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也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3]。

我校在不断总结参赛启示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临床技能教学改革。医学是实践性科学,临床医生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医德素养、宽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必须掌握过硬的临床实践技能,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是塑造合格临床医师的基础和必经途径。我们以强化医学生医学基础理论、实际操作能力、医患沟通技巧、临床正确思维和判断能力为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诊断学和外科学总论课程内容及内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神经病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影像学等相关专科的实践内容,适当加入推拿、针灸及按摩等民族医学实践技能,共同组成临床技能学课程授课内容。在理论授课及实践训练课程内容中均增加培养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等的人文素质培养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调,要成为一名好医生,首先要有高尚医德,对患者和社会极端地负责任;
其次要有精湛医术,能够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两者缺一不可。学校在注重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医德教育,为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高素质医生打下坚实基础。建设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在教学中通过“临床实际情景模拟训练模式”等形式反复综合性的训练不断强化医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临床基本操作能力、工作实际应变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及人文关怀精神。通过改革在我校努力建立培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全面素质”三位一体的临床技能教学体系。

二、建立具有“规范化、标准度、统一性”的临床技能实践教学内容

提高临床教师的实习教学带教水平是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必备要素。临床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水平的临床技能,还要有较系统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善于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临床课程的理论教学要求比较明确,而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则相对比较笼统。这就难免会导致教师对实践环节的教学缺乏指导性规范,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无明确标准的尴尬。在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过程中我校就曾面临此问题。因为我校临床实践技能授课教师人数较多,对于每个具体操作各位教师授课细节均可能存在不同点,而我校所教授的操作内容、手法、环节可能也与竞赛评分细则存在差异,由此导致了我校学生在最初几次竞赛中的某些项目得分很低。通过参赛中的观摩学习及与兄弟院校的交流,我校逐渐认识到自身在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的不足。在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校组织相关临床技能实践教学老师编写了本校的临床技能实践操作指导教材,在教材中力争将每项临床技能实践操作内容规范化。我校对每次参赛过程均组织人员全程录像,而后对比赛过程中各项目、各选手的操作情况进行仔细分析并对比其得分,从而了解选手在操作中的手法、步骤及细节情况及其失分点。通过不断的总结,我校对临床实践教学中常用的操作手法及细节建立了一定的标准度要求,也统一了各项临床实践操作的环节和步骤。以此为基础进行专门的师资培训、场地建设及物质配备,初步在我校建立了符合临床实践要求并具有“规范化、标准度、统一性的临床技能实践教学内容。

临床技能竞赛的一项重要意义就是促进相对统一的临床技能操作标准的形成,有利于规范化的培训及规范化观念的形成。作为地方院校,由于信息、师资、场地、器材、模型等诸多条件所限,其临床技能实践教学内容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这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地方院校所培养的医学人才的质量。如何去发现并弥补这些缺陷是地方院校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参加高水平的竞赛并在竞赛中不断的向高水平的对手学习和不断寻找并总结自身的不足是解决此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通过参加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并在竞赛中不断的学习和提高,我校逐渐在建立适合于本校教学同时又符合医学人才培养普遍要求的“规范化、标准度、统一性”的临床技能实践教学内容,不断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

三、建设体现“临床化、实践性、综合度”的临床技能考核方式

传统医学教育中评价方法常常是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而现代医学教育体系中更强调的是形成性评价,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形成性评价更能反应学生的能力[6]。在过去的医学生临床技能考核中,我校基本采取的是终结性评价,即在课程授课结束后以单一的操作项目来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通过参加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我校逐渐发现了该种考核方式对临床技能培养的不利影响。临床技能竞赛单有熟练的操作是远远不够的,比赛不是直接要求做什么操作,而是给出一个案例,让操作者自己判断需要进行哪些操作,这就要求参赛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思维。一个竞赛题干往往结合了临床病例,融合了临床技能、临床思维、人文关怀、法律法规。有些看起来很简单的题干,实际上暗藏玄机。例如第二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腹穿这项操作,题干给出的是一个26岁的昏迷女病人,外伤后移动性浊音阳性,让参赛者自己选择应进行的操作。乍一看,就是一个腹穿,非常简单,但是事实上这个模型的膀胱是充盈的,应先导尿再腹穿,只有少数的参赛选手想到了这一点,这样的陷阱在历次临床技能竞赛中比比皆是。因此早期参赛时我校仅参加过单一操作项目考核的学生对此明显不适应,面临此类竞赛项目时往往表现欠佳。

多次的参赛使我校逐渐认识到自身在临床技能教学考核中的不足。借助建设“临床技能学省级实践教学示范基地”的良好时机,我校整合临床技能学相关资源,建立了初具规模的临床技能训练及考核中心,以此为基础全面改革临床技能学考核方式。其具体实施方式是多站式临床综合能力考核,即在考试时根据考生人数设立数个考试站点,每个站点内准备6~8个考核方向类似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试题,每位考生根据抽取的考试序号依次进入到每个站点后均自行抽签选题,选中后由其在限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试题。每个考试站点均有三名以上教师共同评分,其评分过程为两个部分,实践考核部分由教师根据评分细则予以现场评分,以标准化多选题为主的理论考核部分则在所有学生完成考试后统一阅卷评分,最后根据每个学生的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得分综合评判其最终考核成绩。此种考核方式中,医学生所面临的每一个试题均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试题,既有相关理论知识的考查也有实践能力的检验,每一个站点的考试均是对医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结合数个站点的考核成绩能够比较有效的检验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学习效果,同时也能比较有效的检验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通过此种临床技能学考核方式改革,使得本校的临床技能学教学更贴近于临床实际要求,有利于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

临床技能学是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最为紧密的医学桥梁课程之一,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医学生的培养质量及其临床实际工作能力。临床技能学教学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地方院校因为信息及资源等方面的“先天缺陷”,其临床技能教学往往面临着更多的困难,教学质量也更难于保证,这将可能影响到地方院校医学生的培养质量。参加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各医学院校临床技能教学水平,使我校这样的地方院校了解到自身在临床技能教学中的不足。通过竞赛中的交流、学习和改进,不断完善自身的临床技能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提高地方院校培养医学生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卢书明,路岩,李艳霞,等.以临床技能竞赛为契机 不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1):166-169.

[2]桂庆军,游咏,尹凯,等.大临床技能教学模式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3):460-461.

[3]崔香丹.通过技能大赛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J].内蒙古中医药,2013,(22):122.

[4]孟卫东,杜娟花,陈东,等.临床技能学改革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0):968-970.

[5]张津铭,刘春艳,刘文励,等.医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对临床技能教育的启示[J].医学与社会,2013,26(4):85-88.

[6]马丹,罗仁峰,袁慧,等.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7):70-71.

临床实践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临床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28-0092-01

医学教学过程中实践是实现医学教育理论和临床建立关系的重要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临床中的观摩和学习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学生在临床的观摩和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科学临床思维的监督,让学生能够实现初步的诊疗,将临床实践和学习作为学生临床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和学习技能的重要内容,只有初步的实践才能让学生在未来的临床医学诊疗过程中具有创新精神,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一、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临床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妇产科教学的模式

就当前妇产科的教学模式而言,理论和课间实习的模式是教学的主要方式,在医学课程的理论教学中往往以医学知识的“填鸭式”教学为主,教师在课堂中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学生在课间只需要做到聆听即可。整体教学质量在逐渐扩大的医学生招生规模下无法保障。更重要的是在妇产科实践操作教学中,无法在病人身上反复操作,亦无法与医学其他课程具有比拟性,可以在学生身上相互练习。

(二)妇产科临床教师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在妇产科的临时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更需要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的展开以大课为主,临床的启发相对较为欠缺,而实际情况是相较于大课教学,教师的临床经验更加丰富,教师在查房过程中形式的构建也较为枯燥,查房过程中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展开师生间的互动,学生对医学理论的兴趣自然消减。

(三)学生就业、考研影响实践性教学的时间及质量

医学生本科五年制度的临床学习期间会同时面临考研和就业两个方面的压力,但是临床实习学习与考研以及就业时间上有严重的冲突,该种冲突性会造成学生在医院的临床实习阶段需要同时准备考研或者就业相关的事宜。时间上的不可磨合性让学生在临床学习过程中更将临床学习作为辅助内容,时间上的冲突削弱了临床实习的教育性,学生在有关事宜的准备过程中会自觉地将就业或者考研作为重点内容,将临床实习学习作为该时间段的次要内容,从而影响临床教学。

二、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法研究现状

针对现阶段常规医学见习的方式,通常存在学生在规定的课时内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不能与实践相结合,临床脱节,同时,忽视作为学生(未来医生)团队协作的培养,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以病床为单位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能早期接触临床、深入临床实践对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有利,以病床为单位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可达到以下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医学临床教学过程中将全体学生集中在某一时段和某一空间内展开集体式的培训是主要的教学方式,但是该种方式并不适合应用于妇科专业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教師可以让学生模拟主管医生,通过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撰写与患者相关的书面材料或者报告,整理患者的病历等,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强化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医疗文献的阅读和学习提高学生对科研的探索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

在学生的临床教学过程中,将病床作为基本单位展开对患者疾病的诊治,能够直接提高学生与患者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熟悉临床医疗工作的基本过程,从而让学生的整体实践能力得以提升,查房、病程记录、病历分析等工作能够直接锻炼学生的临床能力,从而让学生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具有对病情的基本诊断能力。同时还需要强化学生与各级医生以及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提高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为学生未来医疗工作意识的培养打下基础。

(三)促进医患沟通,构建人文关怀理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