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记叙文写作教学论文【五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7-08 17:15:03 来源:晨阳文秘网

笔者借用潘文的“共能”“异能”术语,表达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笔者赞同潘文提出的中小学作文教学以“共能”为主、以“异能”为辅的作文教学观,但对“共能”“异能”的内容认定不同于潘文。笔者认为:中小学作文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叙文写作教学论文【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记叙文写作教学论文【五篇】

记叙文写作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笔者借用潘文的“共能”“异能”术语,表达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笔者赞同潘文提出的中小学作文教学以“共能”为主、以“异能”为辅的作文教学观,但对“共能”“异能”的内容认定不同于潘文。笔者认为:中小学作文教学所要培养的“共能”,不仅仅是议论类文体的写作能力,还应包括记叙类文体与说明类文体乃至常见应用文的写作能力;
所要培养的“异能”,可以因人而异——擅长记叙类文体者可培养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方面的写作能力,擅长说明类文体者可培养说明书、解说词、科普小品等方面的写作能力,擅长议论类文体者可培养随笔、杂文、社会评论等方面的写作能力;
“共能”是“异能”的基础与前提,“共能”缺少基本的构成要素,就不能为“异能”发展奠定基础、提供前提。

一、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化繁为简的真文体

为突出其培养“议论体式”写作的“共能”观,潘文将记叙文、说明文排除在“共能”之外,并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作了“伪文体”定性:“学生按部就班学的这些‘文体’还不是‘真文体’,非但不是‘共能’,而且还是‘伪能’。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相沿成习专用于教学、考试的虚拟文体,是一些‘四不像’文体——‘伪文体’。……在真实写作中,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记叙文,只有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小说等特点不一的叙事体式,记叙文与其中的哪一种都不靠谱。……说明文、议论文也是如此,与真实写作的哪一种体式都不同:说明文不是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中的某一种,议论文也不是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论文(按:“论文”与“思想评论”等是属种关系,似不能并列)中的某一种。这就使学生学了12年的语文、写作,绕了一大圈,到头来什么实际的写作体式也没学会。……显然,‘伪能’是严重违背教学规律的。”潘文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定性为“伪文体”的理由分别是: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记叙文,只有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等叙事体式;
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说明文,只有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等说明体式;
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议论文,只有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等议论体式。我觉得,这些理由不成立,因为:相对于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等,记叙文是上位概念;
相对于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等,说明文是上位概念;
相对于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等,议论文是上位概念。上位概念各包含若干下位概念,这正如“马”包含“白马”“黑马”等,我们不能据此认定“白马非马”抑或“黑马非马”。

“叙事体式”及“议论体式”是潘文使用的术语,“说明体式”是笔者依据潘文用法仿拟的术语;
既然“叙事体式”、“议论体式”的说法成立,那么,“说明体式”的说法也成立。这三种说法成立,毫无疑问,它们使用的依据是表达方式:叙事体式文章主要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说明体式的文章主要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议论体式的文章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既然可按表达方式将文体分为叙事体式、说明体式、议论体式,那么,将文体按表达方式分为表达简洁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有何不可?想必,表达方式的说法还成立吧。而如果成立,按表达方式划分出来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也就成立;
而如果不成立,按表达方式划分出来的叙事体式、说明体式、议论体式也不成立。在笔者看来,所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与记叙体式、说明体式、议论体式以及记叙类文章、说明类文章、议论类文章的内涵外延差不多,而使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比另外的叫法更简洁方便。何况,这样的叫法已约定俗成;
再则,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等也都使用这些术语来指称和区分文体。记叙文是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等叙事体式的概括指称,是其上位概念;
说明文是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等说明体式的概括指称,是其上位概念;
议论文是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等议论体式的概括指称,是其上位概念。总之,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不是“伪文体”,而是化繁为简的真文体。

潘文关于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伪文体”不能培养写作能力的说法也不符合客观事实。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些术语长期使用,大纲及教科书非但未将其看作“伪文体”,而且还长时间将这些文体安排为写作训练的内容。试想:我们国家现在还算有一批一般意义上的人才或者写作人才吧,而他们不正是用这些“伪文体”、按这样的训练培养出来的吗?因为,据笔者所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国家并未抛弃这些文体训练而另搞一套。虽然不排除这些人才出学校后会自己进修提高,但恐怕不能认定他们全都将学校所学抛弃不用而另起炉灶,相反可以肯定,正是学校所学为他们进修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二、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构成“共能”的基本要素

既然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不是伪文体而是化繁为简的真文体,既然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培养中小学生的最为基本的、比较全面的写作能力有作用且舍此别无它途,那么,这些文体必然是构成“共能”的不可或缺的要素,进行这些文体的写作训练必然是培养“共能”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因为中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而打基础是需要打下这些写作基础的。潘新和教授认为,“一个人可以拙于叙事,但不能不精于议论”“(《写作教学应以议论文为重点——试论写作教学的文体次序》,《语文学习》2010年第10期。注意:潘教授在这里使用的术语是“议论文”),因而主张中学生作文最应该进行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潘教授加强议论文写作训练的理论与主张自有其合理性,因为学生能写好议论文的确是件大好事。但笔者认为,“精于议论”还不够,“拙于叙事”更不行,中学生作文最好是“各体都会”,实用类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能比较熟练地写作,文艺类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指剧本)等也能略会一二,因为中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而打基础的阶段是需要打下各种基础的。如果中小学只将议论文写作作为“共能”训练,他们也就没有练习记叙文、说明文的机会,也就缺少写作记叙文、说明文的能力,也就缺少构成“共能”的基本要素。况且,三种能力互相促进,如记叙中要议论、说明,议论中要记叙、说明,说明中要记叙、议论,而只练一种,效果未必会好。再说,“共能”是“异能”的基础,“异能”以“共能”为前提,不具备记叙、说明、议论的基本能力,就不能培养和发展更高档次的展现特长的“异能”。

三、作文教学要由易到难、由简而繁有序进行

作文训练是否有序?如果有序,是怎样的序?对这些问题,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但在笔者的印象中,长时间以来,大纲及教材的要求及安排是:小学高年级进行简单的看图写话(说明性质)及记人记事(记叙性质)练习,初一着重进行记叙文的写作练习,初二着重进行说明文的写作练习,初三着重进行议论文的写作练习,高一着重进行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如人物通讯、报告文学)写作练习,高二着重进新比较复杂的说明文写作练习(如科普小品、试验报告),高三着重进行比较复杂的议论文(如思想评论、社会评论)写作练习。从这些安排可以看出,大纲及教材是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作为“共能”要求的,也大致体现了由叙到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序”。大纲及教材经专家编写而成,其要求及安排想必不是轻率之举,肯定有其充分依据。现在的课程标准及各种教材与先前的要求和做法有所不同,但大体上还是有序的——由简单到复杂、由浅易到繁难、由记叙到议论,要求是全面的而不是单一的——都要求培养记叙、说明、议论等能力,有的还要求写简单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并非只将议论文体作“共能”写作训练。当然,大纲拟定及教材编写是科学,而科学没有穷尽,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或许都做得不够科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写作教学同其他教学一样,必须由简到繁,先易后难。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都不能写,肯定不能写这些文体类别下的复杂的东西。比如:简单的记人记事都不会,肯定不能写调查报告、人物通讯、人物传记;
简单的看图写话都不会,肯定不能写说明书、实验报考、科普小品;
简单的一事一议都不会,肯定不能写思想评论、社会评论、文艺评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说记叙文不是真文体,而要求学生写“真文体”人物通讯,学生肯定不知道人物通讯为何物;
同理,如果你说议论文不是真文体,而要求学生写“真文体”思想评论,学生肯定不知道思想评论为何物。能写人物通讯、科普小品、思想评论等那是“异能”,而“异能”的写作及培养要以“共能”为基础为前提。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文教学不仅要由简到繁,而且要化繁为简,而使用化繁为简的术语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十分必要。

四、在疯狂应试的氛围中不应只重议论文体

多年来,中高考作文都允许“自选文体”且考材料作文,这一做法导致极为严重的新问题出现。一方面,多年允许“自选文体”使教学大多不搞文体训练。允许“自选文体”本来是极富人性化的举措,其初衷是最大限度地为考生提供写作空间,让各类考生都能发挥特长。但“自选”是把双刃剑,有其利也有其弊,而目前已演变为“弊”多于“利”。多年允许“自选文体”使教学“熟悉”了中高考作文的“规律”:会写一种文体就可对付(捞个不错的分数),擅长一种文体就可“优胜”(获取高分满分)!这种“一招鲜,吃遍天”,不必担忧“文体变天”的心理,必然会导致教学急功近利,不愿“浪费时间”去搞扎实的文体训练。试想:既然有直奔目标的“捷径”,谁愿走迂回曲折的“弯路”?既然有省时省力的“好事”,谁愿做费时费力的“坏事”?另一方面,多年考材料作文使学生作文大多为议论文。材料作文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合理性。材料作文的主要功能是防止猜题押题,也具有设置情境、激活思维的作用。但材料也是把双刃剑,有其利也有其弊。相对于无材料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包括材料话题作文、材料命题作文、材料自拟题作文)的审题难度大得多,它要求读懂材料,在材料的含义及范围内立意;
否则离题。为避免离题,学生往往使用议论语言点明材料的含义,选择议论文体表达自己的立意,而不大用相对含蓄的记叙文体。因为记叙文体表达不够直接,往往写了相当多的篇幅还没有表达出吻合材料含义的意思,甚至所叙述的故事完全偏离材料含义,导致离题。无论是考试作文还是平时作文,符合题意是“基础等级”最基本的要求,作文一旦离题,即便内容充实、构思严谨、语言通畅,得分也都只能在及格分以下。故平时作文,只要是材料作文且允许“自选文体”,学生一般都写议论文。但即便如此,每次考试(月考、周考),总会有相当多的离题作文,且离题者未必只是差生,常常有年级前10名之内的优生。专家们对这一情况未必了解,但一线教师对此感受深刻。

记叙文写作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记叙文,教学策略

阅读与写作是一种文体思维,不论是阅读还是写作, 文体感均至关重要。当下中学生写作文体混乱的现象令人担忧。2011年福建高考作文明确规定要写成记叙文或者议论文,可见命题专家对问题的重视。虽然记叙文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文体之一,但记叙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已经日渐尴尬。高中生写作记叙文的数量在减少,水平在降低,主要是因为高考作文命题、作文教学、文体本身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教师要制定和施行科学有效的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也就是说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各个环节中使用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应该界定为:就记叙文叙述、描写生活中人、事、景、物等具体现象的文体特点,把充实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人格、提高学生能力这些内隐的教学观念外化,将如何把记叙文写具体、写充实这一目标系列化,生成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情境活动中去,实现教学策略在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沟通和转化。教师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既授学生以“法”,更引导其“练”,既使学生“知”,更使学生“行”,把传授知识和指导实践连成一线,溶成一体,真正教会学生作文,在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人格。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的实施步骤如下:

1.整合教材

语文老师普遍认为写作教学缺乏可操作的教材,人教版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教学的依据。人教版写作部分编排分成了三个系统:①写作专题每册4个。共20个专题,每个写作专题,都包括“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作练习”三部分内容。既讲“写什么”,又讲“怎么写”,这样安排,符合形式服从内容,写法服从题材的写作规律,可以使学生在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上同时得到提高。②与阅读结合,主要是笔记作文。③与梳理探究结合――语文活动。显然,人教版依然按照传统文体训练的模式,但是要在一学年完成那么多的写作活动是勉为其难,有必要对写作专题进行整合。北京教育学院的苏蓉对记叙文的整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例子。她以必修一、必修二中的8个写作专题为依据,对新高一第一学期的写作训练做了重构和整合。第一学段以写人记事为主,第二学段在写人记事的基础上尝试虚构。6次作文的训练重点分别为:写事(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记叙要选好角度), 记人(写人要凸显个性),绘景(写景要抓住特征, 学习描写, 学习抒情)构思(记叙文的一种结构模式:类比引申式), 名著读书报告(名著导读)和创编虚构(学习虚构)通过6次作文训练,让学生学习复杂记叙文的写作,巩固、强化已具备的写作技能,尝试、熟悉新的有关记叙文的写作要求,要让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法。

2.要加强记叙文写作过程的指导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写作指导就好像黑夜中的“电棒”,教师将写作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揭示一下,学生是会受到启发的,并且以后能举一反三。例如,郑桂华老师“作文构思”课例中,郑老师针对学生思路打不开的普遍现象,进行构思训练,郑桂华老师这节“作文构思”课,将“作文构思”训练这个点分解为三个步骤:“发散开去”――“寻找路径”――“理清层次”,环环相扣三个环节完成作文构思训练。郑老师的高明之处是不笼统地讲写作秘诀,而是运用教学策略,将内隐的思维过程化为有程序的方式方法,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情境活动中去,实现教学策略在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之间自然而然的沟通和转化。

记叙文通过叙述和描写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生活的,它要告诉人们人、事、景、物的本来面貌和情态,记叙文的概念就决定了记叙文的叙述性和具象性特点,也决定了记叙文有记事类、写人类、写景状物类这几种不同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写作内容,可以分成叙事类、写人、写景状物等不同类型的记叙文,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类别的记叙文实施相应的写作教学策略,而远离记叙文的本身的特点谈记叙文写作教学,那必然是虚妄之谈。不同类型的记叙文教学策略如下:

2.1 记事类记叙文的写作教学策略。记事一类的记叙文,要把事情、情节的过程具体地表现出来。教师指导教学生如何把零碎的材料集中起来,或者把哆嗦的材料删去,把事情、情节的阶段性、完整性呈现出来,写成规范的记叙文。

2.2 写人类记叙文要体现出人物形象的丰满性。要使人物能够站起来,具有一定的个性,人物的活动自然是重点。因而,除了作者的叙述交代外,要让人物在自身的活动中展示自己。要从多方面(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进行描述。描写是记叙文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文写作的常用技巧,无论是叙事表情达意还是写景状物抒情,描写都是最重要的手段。我们怎样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呢?

首先要总结描写步骤,使描写具体形象。郑桂华老师认为描写的句子往往有三个步骤:叙述――形容――比喻,通过这三个步骤达到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写形象的目的,这种看法很有道理。“叙述”主要负责介绍人、事、景、物的基本情况,大体经过以及重要背景,让人们认清事情的大体轮廓,它回答的是“有什么”的问题。叙述的写作要求是“写清楚”,“形容”主要描绘人、事、景、物的基本特征,让人们更细致更清晰地了解它,它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比喻”负责把描写对象的某一部分特征同常见的某种事物进行比较,让人们更直观更形象地把握它,它回答的是“像什么”的问题。一般说来,有了这三个步骤,对该对象的介绍就比较具体、生动、形象了。当然,具体到不同的描写,却又是千变万化的,不会刻板地遵循上述规则。写记叙文、塑造人物形象时,教师有必要教会学生用上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中的两三种,一定要尽可能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形象,向读者传达最准确、最翔实的信息,用自己的审美的眼光来裁剪生活中的“美”。要想通过描写这一表达方式,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而不是为描写而描写,我们需要教学生在描写时注意抓住对象特征,刻画出人物的精神。这不但是教学生观察,更是教学生思考。对象的特点,就是所要写的对象的个性,也就是其本质的属性,即该写作对象区别于其他写作对象的特殊的地方。只有以典型的例子作为教材,指导学生如何抓住对象特点描述,再进行适当的练习,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才会逐步提高。

2.3 写景状物类记叙文要引导学生注意抓住景物在特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在作者特定的感情支配或感受下所形成的特定画面或形象。这一类记叙文,写景状物不是作者的目的,仅仅是抒情的凭借,要引导学生能够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在学生作文内容充实、思想深刻的前提下,适当教写记叙文写作技巧,比如,悬念、抑扬、意外巧合、张弛、虚实等手法。

总之,写作指导课教师要重视教学策略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把教学策略包含的教学观念外显为实践操作方法。教师通过内化教学观念,形成个体化的观念和体验,结合自己的经验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生成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情境活动中去,完成从教学观念到行为的转变。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授学生以“法”,更引导其“练”,既使学生“知”,更使学生“行”,把传授知识和指导实践连成一线、溶成一体,真正教会学生作文,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人格。

参考文献

记叙文写作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记叙文;
写作;
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4-0258-01

一、记叙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记叙文是以记述和叙述为基本表达方法的文体,是就时、地、人、事原因和结果而写的文章。它能记叙人物或事物的体态、形状,叙述人物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这种文体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表现为多样化形式,凡日记、书信、新闻、通讯、报告文学、速写、特写、随笔、游记、回忆录、语言、童话、故事以及叙事诗你、小说、剧本等都是。

二、记叙文教学的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记叙文占得比重最大,他的写作训练开始最早,持续时间也最长。虽然从实际应用情况看,一般写作这种文章的需要并非很多,但从写作训练的过程这一方面看,这种文章的写作是重要的。

1.在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中,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应是出发点,并应该持续始终。要写记叙文,自然需要进行记叙体的写作训练,即使写说明文和议论文,也要以记叙体的写作训练为根底,并且也离不开记叙。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记叙从来都是一项基本的写作训练。它跟其他各种体彩和写作形式的训练有密切的关系,如事物的程序说明、工程设计说明、科学报告、学术论文等。因此,它是提高学生写作基础的必经之路。在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中仍占基础的核心地位。

2.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利于学生的思想成长。这种文体的写作训练要取材于生活,这就要求学生注意对生活地观察、体验,从而提高对事物地认识,培养正确观察和思考的观点和方法。其中表现个人的记叙文,能使学生善于对自己进行反思,从而正确教育自己,促使自己向上。

三、记叙文写作训练方法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观察生活、熟悉生活则是写作的前提。因而,在对初中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训练中,老师只有引导学生全面地、细致地、深入地观察生活,才能使学生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初中学生童趣未泯,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尤其是他们刚进入中学和时候,对一切都感到很新鲜,很想尽快了解学校的一切,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对观察的要求是:1.观察要全面。对老师的年龄、性别、体型、衣着打扮、表情,以及平时的言行等均要仔细观察。2.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在这些方面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在作文时表现出人和的独特体貌或个性。3.观察要细致。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观察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对老师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曾说过:“作家处处有生活。”我们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主要是促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自觉观察生活的习惯,随时留心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并能对观察对象进行分析,从中获取生活的经验和积累作文素材。这项训练如果做得扎实,使学生训练有素,那么不论是对学生现在的记叙文写作能力的提升,还是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其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

(二)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题材。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和自然界的任何一个领域选取;
也可以从做过、见过、听过、感受过、想到的任何事物中选取。

在指导方法上要注意的是,为使学生愿意写,有可写的并写好,开始要引导学生先写自己亲自体验过的、感到亲切的事,同时,要缩小取材的范围,让他们写在短暂的时间内,在狭小的空间发生的事,使学生能够写出特征、写出过程、写出细节看来。如布置学生写一个事例、一个场面、一种景物等。在此基础上,再逐渐引导学生写想到的、感受到的事物,进而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表现自己的丰富个性。

(三)认真剪裁,巧妙组合。围绕中心选好了材料,还需要根据中心的需要认真巧妙地组织。那么我们如何指导学生将其巧妙地组合起来呢?这就启发学生弄清楚文章所要表现的中心及所选取的材料。如果顺序能将中心表达得好,就不能用倒叙和插叙,如果硬要用倒叙和插叙。很可能就不会有"水到渠成"的效果。如果倒叙或插叙,表达效果好,就用倒叙或插叙。最主要是看它的表达效果好不好。确定了文章的结构,那么,如何掌握详略呢?这就要根据中心的需要去确定。跟中心联系紧密的内容就详写,反之则略写,如《社戏》,虽然题为"社戏"但看戏的情节略写,和小朋友的交往则详写,是为了突出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这一中心。另外,还必须注意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做到该描写时就描写、该议论时便议论、该抒情时要抒情。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活泼、真切感人。

(四)拟好作文题目。一般来说鲜明的要求写人的记叙文都已经给出题目,大部分是命题或者半命题,当然也存在让你拟题的可能。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拟一个好题目,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怎样拟好写人记叙文的题目呢?

1.通常我们以写的人为题,这样可以一目了然让人了解你是在写人,在题目中,也可以加入一些修饰语,把这个人的主要特征写入,如《可爱的老爸》;
或者把我对一个人的情感写入《难忘的他》,这里面“我”基本上是不对人物进行议论的。

2.如果你在文章当中要强调你对这个人的主观感受,可以在题目中表现,用上“我最尊敬的……”,“让我感动的一个人”等。

3.如果你在文章当中要强调一个人的变化过程,你可以写“他变了”,“张小宝新记”、“浪子回头金不换”等。4、 如果你强调两者的关系和交往,可以写“一起走过的日子”,“最好的朋友”、“永远难忘的情谊”等。

(五)指导学生自批作文修改文章。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在《我怎样写起小说来》这篇文章里又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这是鲁迅先生修改文章的经验之谈。然而,学生写完作文,往往一遍也不检查,一字也不修改,就匆匆交给老师。这样马马虎虎,主要是写作态度不端正。但是,学生不会修改文章,也 是个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强调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并具体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反复修改。

记叙文写作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记叙文 阅读 教学方法

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其特点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此表达一定的中心思想。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记叙文占了很大的比重。它也是小学生最熟悉、最常见的一种作文体裁。在小学阶段,教好记叙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下面,本人就以巧妙利用记叙文教学为例,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巧抓线索明结构

线索是指叙事性文艺作品中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它把作品中的各个事件联成一体,表现形式可以是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或某一贯穿始终的事物。记叙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抓住统帅全篇的线索,看看作者是怎样组织、安排材料的,一段中各层意思之间是怎样联系的,各段之间又是怎样联系的,寻找记叙文谋篇布局的规律,从而理清课文的结构。

1.巧抓时间线索。以写人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大都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线索进行记叙。引导学生抓住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找出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诚实与信任》一课,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两个表示时间的词:“一天深夜”“事隔三天”后,学生就能明确文章是分两个时间段叙述故事的,划分文章的段落结构就非常容易了。

2.巧抓情节线索。故事性比较强的记叙文,大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情节线索进行叙述。根据这类记叙文结构的特点,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学习划分结构层次的方法。

教学《田忌赛马》一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赛马”一词进行突破,于是学生很快理清了赛马的对象、赛马的原因、赛马的经过、赛马的结果这些故事情节,对文章的谋篇布局有了清晰的感知,文章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3.巧抓空间线索。游记、参观记等,是按照游览顺序记叙的,作者移步换景,写一路见闻。教学中抓住空间位置变化的线索,也就理清了课文的结构层次。

教学《天安门广场》一文,教师引导学生循着文中“天安门北端”“天安门前”“河上”“金水桥两旁”等表示方位的词语,就很容易对天安门广场的整体布局有准确认识,就会在脑海中勾勒出天安门广场的概况。同时,对此类文章的写作思路也有了了然于心了。

4.巧抓情感线索。有些抒彩比较浓的记叙文,故事情节不明显,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换也无明显体现,看似没有线索,其实这类记叙文是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的。

《番茄太阳》一课,作者贯穿全文的一条明线就是“我”的情感变化:灰暗无比——温暖——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

温暖。教学时,抓住作者情感变化这条线,探究变化的原因,就能读懂盲童明明美好的童心。

学会了抓线索,学生自然就分清了结构层次,概括段落大意也容易得多了,并从中学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掌握了有效阅读的方法。

二、突出重点促理解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记叙文一股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学时,教师应该抓住重点词语、重点语段进行细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1.抓关键词语的鉴赏。在记叙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关键词语的鉴赏,围绕课文表现的中心,多层次、多角度挖掘词语内涵,引导学生借助品词析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水》一课,将“痛痛快快”与“痛快”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叠词确实能增强表情达意的功效,进而对“水,成了村子里最宝贵的东西”一句就会有深刻的理解。从“渴望”“盼望”“期盼”三个词的区别中感受水的珍贵。抓住“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这句中连用的三个“滑”,联系上下文,反复琢磨、推敲,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文本的人文美和汉语独特的魅力。

2.抓重点段的理解。重点段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理解课文的难点。在记叙文教学中,抓重点段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不但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言语表达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富有系统性、层次性、研究性。

《全神贯注》一课的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教学时,教师可采用从读人手,围绕“能体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交流体会。学生在交流的时候一下子就注意到了“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叽里咕噜…‘异样的光”等描写罗丹的动作和神情的词句,进而从人物的外在表现读懂罗丹的“全神贯注”。也可以采用品词析句的方法。更能体现罗丹全神贯注的,恰恰是由那些看得到的动作和深情背后展开的联想——“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如果去掉这些联想,句子的表达效果就会逊色。

另外,抓重点段的理解,还可以采用理清重点段中句子间关系的方法。教学中由重点段人手,层层剥笋,步步深入,理清作者思路,教给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

在记叙文教学中,突出重点、优化教学过程,有利于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刻地感悟文章的情感。

三、利用留白练说话

顾名思义,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留白,能给人以想象之余地,以无胜有。教师要善于在“留白”处挖掘和拓展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使新课程教材真正成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的信息资源”。

《天鹅的故事》一文写道:“经过这次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湖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这里的省略号就是一个体会老天鹅精神、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空白”。此时,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想象:“看,这感人的画面还在继续(提示:省略号),老天鹅还在第四次、第五次……地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重重地扑打冰面。老天鹅一次次用身体扑打冰面,你们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生1:“第四次扑打冰面时,老天鹅已气喘吁吁,它是忍受着撕心裂肺的疼痛在扑打呀!”生2:“第五次了,此时的老天鹅头昏眼花、眼冒金星,但老天鹅还是站了起来腾空而起。”生3:“已经不记得是第几次扑打冰面了,老天鹅的胸脯流血了,翅膀流血了,白羽片片血迹斑斑,可是老天鹅还是站了起来。”

这样的训练,既让学生读出了文字背后的画面,又让学生读活了老天鹅的形象,使学生读懂了文字,内化了文本。

四、明晰要素学写法

小学阶段重点培养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写作知识,结合年级的特点,充分发挥课文写作范例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特点、常用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

1.抓住记叙要素,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写入记事的记叙文,大都要在文中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教师要强化对记叙要素的训练,引导学生抓住记叙的要素,理清课文的脉络,学习完整叙述事情的方法,从阅读中学习写记叙文的方法。

《船长》一文,要引导学生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概括出故事的内容,使学生明确:要告诉别人一件事,一定要写清楚记叙的要素。从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

2.抓住描写语言,体会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作者的真情实感,可以体现在作者描写的人物、景物、事物之中。

《九色鹿》一课,作者写九色鹿时用“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丸色鹿”这样的语言,刻画了九色鹿“美丽”的形象,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表达了真情实感。作者写调达时用“连连向九色鹿叩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我愿永远做你的奴仆,终身受你的驱使………‘郑重起誓”“千恩万谢”“调达看了皇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啦,就进宫告密”等语言形成对比,鲜明地刻画了调达在利益面前背信弃义的丑恶形象;
作者的喜恶跃然纸上。

作者的真情实感,还体现在议论、抒情的语言上。《少年闰土》一课,在“我”和闰土的对话描写中,插入了“我”的议论和抒情。“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写出了“我”对闰土生活的向往,表达了“我”的羡慕之情。“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写出“我”对自己单调、孤陋寡闻生活的叹惋。这是通过议论和抒情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

“情动而辞发”。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记叙文中具体形象的描写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富有哲理性的语句及充满激情的抒情和议论,掌握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五、抓住细节练读写

细节,文艺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等最小的组成单位。在课堂教学中,教材细节的开发往往容易被教师忽视。有的教师认为教材编写已经给出完美的作品,教学时只需搬用即可,考虑的大多是用得像不像,而较少思考有没有更好的用法。其实,许多教材细节还需教师多加推敲,用心琢磨,把细节放“大”。教师要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赋予教材细节更深的知识内涵和更广的思维空间,使之能够生发锦上添花、以小见大的效力。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中几次出现的数字,是一个凸显人物的重要细节。我们可以这样处理:教师出示带有数字的句子,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些句子,思考讨论:透过这些数字,你读懂了什么?当学生交流到“6次”修改,感受谈迁“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时,教师拓展:今年的课文与前年不一样,在两处做了改动(屏显两处改动之处)。为什么改?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对“精益求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字的表达效果。此时,教师追问:“你们眼中这还是一组数字吗?这一组数字分别告诉我们什么?这一组数字阐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学生不但把文字读懂了,还把文本读厚了,这一细节成为本堂课的一个亮点。

细节描写对学生作文来讲尤为重要,因为文章的出彩常在其细节。

记叙文写作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教学现状。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普遍处于无序状态,高耗低效现象极其严重,且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作文教学的随意性与无序性是导致学生写作能力不如人愿,直至语文教学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

(二)教材现状。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将阅读与写作分开编写。写作教材将高中的写作训练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第一册),按照写作心理的几个方面编排,力图使学生掌握写作规律,提高写作能力。第二阶段(第二至五册),主要培养写作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能力,培养写作几种常用文体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尝试文学小创作。第三阶段(第六册),按照写作过程的几个方面编排,力求使学生把握书面语言表达的规律,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第一阶段编排的序列为:感受与思考、想象与联想、再现与表现、个性与创新。第二阶段编排的序列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其他各种文体(散文、诗歌等)。第三阶段编排的序列为:立意与选材、思路与结构、文体与文风、本色与文采。很显然,教材编排是从写作的三个角度来体现其序列性的。但教材序列的不合理性也是显然的:第一,教材中三个阶段的划分是按时间的线性来进行的,而在写作实践中这三个序列不是线性发展的。尤其是第一、第三两个阶段的安排,各用一学期时间且是第一学期和最后一个学期,分别从写作心理与写作过程来要求学生掌握写作规律和表达规律,其不可操作性是显而易见的。第一阶段目标难以达成。第二,写作教材内容与阅读教学内容错位。如第三册阅读教材是诗歌与散文,而写作教材却是两个单元的议论文。读与写相背离是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与能力的形成的。第三,写作技巧的指导没有得到重视。这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写作技巧指导无本可依,进而盲目随意。目前作文教学较多地以高考为指挥棒,师生都急功近利,更使写作指导忽略了学生写作能力的逐步建构过程,写作学习偏离了方向,甚至于在压题虚构上耗费精力,这不仅本末倒置,而且也扼杀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结果当然是事与愿违。

二、重建高中作文教学序列的构想

(一)目标定位

高中作文教学应遵循定向原则,即高中三年有明确的总目标,每学年、每学期乃至每单元都要有明确的分目标,这些目标环环相扣,形成合理梯度。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写作部分要求“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力求有创意”;
“理清思路,确定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根据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语言要规范、简明、连贯、得体”;
“养成观察、积累、思考和多写多改的习惯”;
“作文每学期一般不少于5次。三年中其他各类练笔不少于3万字。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以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根据这两份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要求,我认为高中作文教学的目标可以理解为:

1.培养学生敏锐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并能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在真切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激发写作欲望。学会各种搜索写作素材的方法。

2.掌握相应的写作知识,能根据思想与情感的表达需要恰当地选用文体,自如地展开联想与想象,自如地运用写作技巧。

3.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发现其中的本质。能辩证地思考,力争能创造性思考。

4.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自由地、有个性地表达,并且能进行创造性表达。

(二)教学序列

1.高中作文教学四项目标分解内容及其序列:

(1)积累生活素材:观察与感受生活(观察方法、积累素材的方法)――思考生活(思考身边生活、思考人生、思考社会)。

(2)写作知识:第一,文体知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其他文体(散文、小小说、随笔、寓言故事等)。第二,章法技巧:立意、选材、思路、结构。

(3)思维能力:联想能力、想象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4)表达能力:表现、再现、文采。

2.各学期作文教学内容及序列:

(1)高一上学期:熟练驾驭记叙文文体;
积累生活素材,学会观察与感受生活,思考生活;
正确地选材与立意;
表达上恰当地运用再现与表现。序列安排:五次记叙文训练的内容:①了解观察生活的途径,训练挖掘生活素材的能力。养成积累的习惯。以写人为主,恰当地运用各种写人的技巧,力求写出人物的个性。②正确处理材料与中心的关系,训练学生思考生活,从生活素材中提炼出自己的独到认识。以叙事为主,力求叙事完整流畅。③熟练地运用再现与表现,叙述清晰流畅,描写绘声绘色,说明简明扼要,抒情议论能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揭示与升华作品的主题。④再现与表现做到能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理。⑤写出有个性的记叙文。重点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初步训练创新思维。散文写作训练一次,训练目标为写景抒情,学会借景抒情,托物抒怀。

(2)高一下学期:训练记叙文和说明文。记叙文三次,说明文两次,创新作文一次。记叙文训练目标为写出人物的个性、写出事件的波澜;
说明文的目标为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创新作文的目标为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序列安排为:①训练记叙文,写出人的个性,善于抓住人物的特征传神地刻画人物的心理、肖像、言行或细节,自如地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等手段,写活人物。②训练记叙文,叙述出事件的波澜,学会运用悬念、倒叙、巧合等手段。③训练记叙文,合理安排文章结构。掌握开头、结尾与过渡的技巧,巧妙地运用叙述、描写、抒情与议论。④训练说明文,抓住事物特征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合理地安排好说明顺序,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⑤训练说明文,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恰当地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和描写的表达方式。⑥创新作文训练,力求写出学生的个性。

(3)高二上学期:训练散文

四次,诗歌一次,个性作文一次。学期目标为:掌握散文写作方法与技巧。训练想象与联想能力、再现与表现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序列为:①散文,训练联想能力。运用各种联想方法,拓宽文章的思路,丰富和加深文章的内容。②散文,训练想象能力,运用想象开拓思路,丰富表现内容,塑造新颖独特的艺术形象。③散文,训练形散神聚、开合收放的技巧。④散文,训练“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化理为事等构思技巧。⑤诗歌写作,训练选择典型意象用简洁且富有韵味的语言含蓄地表达思想情感。⑥个性作文,训练创新思维。

(4)高二下学期:掌握议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尝试小小说写作和寓言故事写作。训练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了解常见的作文题型及审题方法。写作训练六次。议论文三次,小小说、寓言故事各一次,个性作文一次。序列为:①议论文,训练有理有据地说理。积累相应的事理论据和典型的事实论据。②议论文,训练有条有理地论证,掌握议论文常用的几种思路。③议论文,训练辩证地分析事物。④小小说,尝试选择恰当的角度虚构人物和故事情节来反映生活。⑤尝试寓言写作,学会寓理于事。⑥话题作文,学会话题作文的审题,尝试以寓言故事言理。

(5)高三上学期:自如地写作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文体,尝试札记、随笔和社会生活评论的写作,掌握文章的修改,写升格作文。全面提高写作能力。写作训练八次,序列为:①记叙文,较为自如地运用写人叙事的技巧,力求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情节曲折动人。②说明文、议论文,训练图画作文的题型。针对一幅漫画或一幅哲理性图画写作说明文和议论文。训练联想或想象能力,条理清楚的说明能力,对生活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说理能力。③散文,处理立意与选材、构思与结构的能力。④针对上次写作的散文进行修改,写作升级作文。训练作文修改能力。⑤札记、随笔写作,训练学生用这种写作方式提炼思想,积累素材。⑥尝试社会生活评论写作。⑦材料作文,区别材料作文与读后感、话题作文的不同,掌握这种题型的审题与写作方法。⑧个性写作。

(6)高三下学期:训练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应试能力。按照高考大纲中写作能力的要求,前五个学期的目标是基础等级,本学期则力求达到发展等级。即: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写作训练八次。①话题作文,训练审题、拟题以及文体选择。②话题作文的变化类型,训练此类作文的写法,在文体形式上尝试创新。有文采地表达。③训练图画作文,了解图画作文的不同形式及应试措施。④训练材料作文,训练准确审题,在内容上尝试创新。⑤训练续写与改写,训练想像能力与创造能力。⑥训练话题作文,重点训练辩证思维与有文采地表达。⑦升级作文,训练考场作文修改能力。⑧话题作文,训练结构艺术与语言艺术,讲究巧妙的开头与结尾及恰当地选择表达方式。

3.训练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