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文件管理制度【五篇】【完整版】

时间:2023-07-08 19:00:13 来源:晨阳文秘网

借阅档案(包括文件、资料),必须在档案借阅登记簿登记后方可借阅,秘密级以上的档案文件须经酒店领导批准方能借阅;一、案卷不给借出,只供在档案室查阅,未立卷的文件及资料可借出;二、借阅期限不得超过两星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文件管理制度【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文件管理制度【五篇】

文件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档案文件借阅管理制度

执行单位

文件编号

签发日期

总页码

2

借阅档案(包括文件、资料),必须在档案借阅登记簿登记后方可借阅,秘密级以上的档案文件须经酒店领导批准方能借阅;

一、案卷不给借出,只供在档案室查阅,未立卷的文件及资料可借出;

二、借阅期限不得超过两星期,到期必须归还,如需再借应办理续借手续;

三、借阅档案的人员必须爱护档案,要保护档案的安全与保密,不得擅自涂改、勾画、剪裁、抽取、拆散、摘抄、翻印、复印、摄影、转借或损坏。

否则,按违反《保密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四、借阅的档案交还时,必须当面点清,如发现遗失或损坏,应立即报告领导;

五、外单位借阅档案,应持有单位介绍信,并经总经理批准后方能借阅。

但不能带离档案室;

六、外单位摘抄卷内档案,应经总经理同意,对摘抄的材料要进行审查、签章。

涉及抄报部门

酒店各部门、总经理室

签发人

部经理

现将《档案文件借阅管理制度》抄发你部,请严格执行。

总经理:

(签名)

执行负责人

总经理

兹收到《档案文件借阅管理制度》,本人明白制度的详细内容,并将严格贯彻该制度在本部门的执行。

文件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办起草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工作。

规范性文件是指本办制定或联合其他部门制定的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行政管理,规范人民防空工作的文件。

第三条规范性文件应当以"××××××办公室关于......"的字样,根据内容使用"规定"、"办法"、"细则"、"规则"、"通告"、"命令"、"决定"等规范的名称。

第四条制定规范性文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规定,适应人防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

第五条本局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工作由人事秘书科负责,主要内容包括:

(一)组织起草调整规范性文件;

(二)负责本办规范性文件的公布工作;

(三)负责本办规范性文件的解释;

(四)负责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

第六条下列事项,本办可制定规范性文件:

(一)实施人防法规、规章的具体措施和方案,需要制定规范性文件组织实施的;

(二)实施人防法规、规章的程序,需要制定规范性文件确定的;

(三)调整本办机关对外的行政行为需要制定规范性文件的。

第七条规范性文件制定项目,由相关责任科室拟定项目建议书后提交主任办公会集体讨论批准。

第八条规范性文件,按各部门职责分工,由相关科室或单位负责起草,人事秘书科统一审查把关。

第九条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注重本市的实际情况,借鉴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成功经验。具体工作由相关科室负责。

第十条起草的规范性文件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有关机关、组织或者公民对其有重大意见分歧的,应当向社会公布,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也可以举行听证会。

起草专业性强的规范性文件,应当征求有关机构及专家的意见。

规范性文件的内容与其他部门工作关系紧密的,规范性文件草案应当进行会签,或者与有关部门联合起草。

第十一条起草规范性文件的责任科室应对征集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作为审查、修改的参考。

第十二条规范性文件草案经人事秘书科审查后报主任办公会议讨论决定。人事秘书科和规范性文件的起草人员,列席有关文件审议的办公会议。

报审时,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规(草案);

(二)审查意见;

(三)起草说明;

(四)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三条规范性文件草案在主任办公会议通过后,上报市政府法制办,由市政府法制办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审查。与其他部门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会签后由主办部门负责报送。

送审规范性文件草案应当向市政府法制办提交下列材料:

(一)规范性文件审查表;

(二)规范性文件草案正式文本;

(三)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说明(包括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目的、依据、主要内容和重大分歧意见的协调情况等);

(四)制定规范性文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文本。

文件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第一条 为了加强宾馆的消防安全管理,保护宾客、员工和公共财产安全,以预防为主,杜绝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做好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准备,减少火灾损失,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结合宾馆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章 消防组织机构

第二条宾馆成立消防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宾馆经理

副组长:宾馆副经理

成员:安全主管及其他各部门经理

第三条 消防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规定》,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和上级的有关规定。

2.组织制定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和灭火预案。

3.组织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消防安全岗位责任制。

4.立足自防自救,对员工进行防火安全教育,领导义务消防队,组织消防演习。

5.布置、检查、总结消防工作,定期向消防部门报告消防工作。

6.定期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各种隐患,保证疏散通道畅通和消防设施处于完好状态。

第四条 根据公司规定,宾馆组建义务消防分队,由副经理任队长,队员从在岗职工中选取。

第五条 义务消防分队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宾馆消防工作要求,负责消防知识的普及。

2.按规定进行防火检查,消除火险隐患。

3.了解本单位的重点防火部位和灭火方法。了解建筑物的结构、消防水源及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的配备分布情况。

4.火灾初起时要积极组织人员疏散和实施灭火,并及时报告公司领导。

5.熟悉火灾应急处置预案,火情严重时立即拨打火警119电话报警。

6.做到三懂、三会和四能(三懂即:懂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懂得火灾的预防措施,懂得火灾的扑救方法; 三会即:会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四能即:能宣传,能检查,能及时发现整改隐患,能有效扑救初起火灾)。

第三章 消防安全负责制

第六条 宾馆消防安全实行逐级负责、分工负责、专业负责、岗位负责。

第七条 各部门经理消防安全岗位职责:

1.负责领导本部门的消防安全工作,具体落实防火工作有关规定和要求。

2.把防火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的议事日程,布置检查消防工作,及时处理和整改隐患。

3.落实辖区内,消防设施和器材的管理责任。

4.一旦发生火灾时,要迅速组织人员疏散客人至指定地点,搞好善后工作。

第八条 消防安全主管主要职责:

1.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宾馆内部的消防工作。

2.认真传达、贯彻消防工作方针政策,完善宾馆的消防管理制度。

3.建立健全义务消防组织,有计划开展教育和训练,配备和管理好消防设施与器材。

4.建立防火档案,确定重点,制定措施。

5.加强防火工作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动用明火请示审批手续,对违反宾馆消防规定的重大问题,要当场制止,严肃追查责任者。

6.负责组织检查、监督各部门防火安全措施的落实,消除火险隐患,监督落实隐患整改工作。

7.定期检查消防设备、设施、器材,进行规定的维护保养,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组织维修,保持消防设备、设施、器材状态良好。

8.经常向员工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和对新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检查员工是否自觉遵守防火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9.负责制定火灾应急预案和组织演练,组织扑救初起火灾,引导客人及员工疏散,协助有关部门调查火灾原因,对直接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第九条 领班主要职责:

1.结合本班的具体情况,经常进行防火宣传教育.自觉遵守防火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熟悉管辖范围内的防火重点和消防报警系统、设备、器材配备情况,达到三懂、三会和四能。

3.每日定期进行防火检查、巡视,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要立即上报上级主管。

4.定期检查巡视管辖范围内的消防报警系统、设备和器材,确保各项功能正常。

5.发现火情要及时组织本班人员积极扑救初起火灾。

第十条 总台服务员(消防报警系统监控员)职责:

1.熟练掌握消防报警系统操作规程,会看火情位置,会手动复位,能看懂打印出来的信息。

2.对机器设备的各种显示都能迅速做出判断。

3.每日检查消防报警系统,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消防主管。

4.交接班时要交接消防报警系统并做好交接班记录。

5.发现火警要立即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一条 员工消防安全职责:

1.宾馆员工必须严格遵守防火安全制度,参加义务消防队和消防演练、火灾应急演练。

2.熟悉自己岗位的工作环境,操作的设备及物品情况,知道安全出口的位置和消防器材的摆放位置,懂得消防设备的使用方法。

3.牢记消防中心电话号码119,救火时必须无条件听从消防中心和现场指挥员的指挥。

4.严禁将货物堆放在消防栓、灭火器的周围,严禁在疏散通道上堆放货物,确保疏散通道的畅通和灭火器材的正常使用。

5.如发现异色、异声、异味,须及时报告上级有关领导,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6.当发生火灾火警时,首先保持镇静,不可惊慌失措,迅速查明情况后报告。

第四章 防火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 宾馆(含院内)动用明火必须执行下述规定:

1.在宾馆内任何部位动用电、气焊。喷灯等明火作业,消防主管必须到现场检查,一切防火措施齐全后填写审批单,明确时间、地点、原因、方式、责任人、防护人和防护措施,经经理批准后方可动用。

2.明火作业现场必须保证有两人以上,其中一人负责监护,严禁一人进行明火作业。

3.作业完成离开现场时,作业人和监护人要认真检查,确认火种完全熄灭不能复燃后方可离开。

4.动火作业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动火证上的各项规定,消防主管和工程负责人要经常检查规定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处罚作业人。

5.工程量较大需要签订合同时合同中应有动用明火的有关规定和责任。

6.烤全羊、篝火晚会等动用明火作业要明确负责人,做好防范措施,备好灭火器。事后要检查现场,确认火种熄灭方可离开。风大难以控制时,严禁举办篝火晚会,并向客人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

第十三条 电器设备防火管理规定:

1.除厨房外,宾馆内其他部位均不得使用电热器具(电炉、电熨斗、电褥、电饭锅等),特殊情况须经消防主管同意后方可使用。

2.安装和维修电器设备,必须由专门电工按规定进行施工,新设备增设、更换必须安全主管检查后方可使用。

3.电器设备的的电源一般要接到容量相符的漏电保护器上,线路不准超负荷使用,接头要牢固,绝缘要良好,禁止使用不合格的保险装置。

4.所有电器设备和线路要定期检修,并建立维修制度,发现可能引起火花、短路、发热及电线绝缘损坏等情况必须立即修理。

5.禁止在任何灯头上使用纸、布或其他可燃材料作灯罩,客房使用的热水器必须带温控装置。

6.配电柜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保持清洁干燥、状态良好。

第十四条 客房防火制度:

1.客房服务员要结合打扫整理房间及其它服务工作,随时注意火源、火种,如发现未熄灭的烟头,火柴棒等要及时熄灭后再倒入垃圾袋内,以防着火。

2.对房间内配备的电器应按规定及有关制度办理,发现不安全因素如短路、打火、漏电、接触不良、超负荷用电等问题除及时采取措施外,要立即通知有关部门检修,并报安全主管。

3.要劝阻宾客不要将易燃、易爆、化学毒剂和放射性物品带进楼层和房间,如有劝阻不听或已带入的客人,应及时报告部门经理。

4.要及时清理房间的可燃物品,如:不用的废纸、报纸、资料及木箱、纸箱(盒)等,减少起火隐患。

5.要经常检查和提醒客人使用完浴霸后及时断电。

6.服务员要坚守岗位,提高警惕注意楼层有无起火因素,要做到五勤(勤转、勤看、勤查、勤闻、勤说),尤其对饮酒过量的客人要特别注意,防止因吸烟、用电、用火不慎引起火灾。

第十五条 餐厅防火制度:

1.在各种宴会、酒会和正常餐饮服务中,要注意宾客吸烟防火。未熄灭的烟头、烟灰、火柴棒掉在烟缸外,在撒收台布时必须拿到后台,将赃物抖净,以免因卷入各种火种而引起火情。在清扫垃圾时,要将烟缸里的烟灰用水浸湿后,再倒进垃圾筒内。

2.餐厅的出入门及通道不得堆放物品,要保持畅通。所有门钥匙要有专人管理,以备一旦有事时使用。

3.领班要对各种电器设备经常检查,如发现短路、打火、跑电、漏电、超负荷等应及时报告部门经理。

第十六条 厨房防火制度:

1.厨房在使用各种炉灶时,必须遵守操作规程,并要有专人负责,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部门主管。

2.厨房内各种电器设备的安装使用必须符合防火要求,厨房增设电器,要经过安全主管同意并备案。

3.厨房在作油炸食品和烘烤食品时,不得离人,油锅、烤箱温度不要过高,油锅放油不宜过满,严防溢锅着火,引起火灾。

4.厨房的各种燃气炉灶,在点燃煤气时,要使用点火棒并设专人看管,以防熄灭。在煤气工作期间,严禁离开岗位。若发生煤气失火,应先关气后灭火。

5.经常清理通风、排烟道,做到人走关闭电源、气源,熄灭明火。烟道油物要三个月清除一次。

第十七条 库房防火制度:

1.仓库内禁止烟火,不准乱拉临时电线,不准使用加热设备。

2.仓库照明应使用60w以下白炽防爆灯、防爆日光灯,严禁使用碘钨灯。

3.物品入库时,防止夹带火种,入库后物品应按五距要求码放(顶距:货垛距顶50厘米。灯距:货物距灯50厘米。墙距:货垛距墙50厘米至80厘米。柱距:垛与柱子10至20厘米。垛距:垛与垛之间100厘米,主要通道其间距不应小于1.5米)。

4.要保持库内通道和入口的畅通,消防器材要放在指定地点,不得随意挪动,在消防器材一米范围内不能堆放物品。

5.库房内不准设办公室、休息室,不准住人,不准用可燃材料搭建隔层。

6.每天下班前要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做到人走灯灭,锁门。

第十八条 宾馆员工吸烟必须遵守宾馆有关规定。宾馆内所有公共场所应设置专供宾客使用的烟灰缸,发现有丢落在地上的烟头和火柴棒要及时清理,以免留下火种。

第十九条 严禁将易燃易爆物品带入宾馆,放烟花爆竹应经过消防主管同意,同时要在院内燃放并有专人负责。

第二十条 宾馆所有员工必须做到人人熟悉灭火器存放的位置,掌握灭火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一旦发生火情时,应按应急方案采取灭火行动,并按上级指令疏散客人,由最近的消防楼梯撤离到安全地带。要做到逐房检查,注意保护现场和客人的财产安全。

第五章消防设施、设备、器材的管理

第二十一条 宾馆消防设施、设备、器材必须实行统一管理,由消防安全主管负责制定办法,组织实施。

第二十二条 消防器材应设在使用方便的地方,不准随意搬动或乱堆乱放,消防设施器材周围,消防通道,走廊要保持清洁,不准堆放任何物品,确保通道的畅通。

第二十三条 各部门对辖区内的消防设施、设备、器材要爱护,保持清洁,除发生火灾外,任何人不准擅自动用。

第二十四条 消防设施的操作使用方法除消防主管和主管安全的副经理掌握外,每班至少还要有两名人员熟炼掌握,保证一旦发生火情时能迅速正确操作使用。

第二十五条 消防设施、设备、器材的维护检测规定:

1.消防设施、设备、器材的维护检测由消防安全主管具体。

2.自动报警系统、消防井、加压泵、消火栓、手动报警按钮每月检查一次 (手动和自动分别检查) ,

消火栓每季试放一次。

3.烟感及温感探测器需每年清洁检测。

4.灭火器到达使用期限时,由消防主管负责联系更换。

第六章 消防宣传与培训

第二十六条 消防宣传与培训工作由消防主管负责。要制定计划,组织落实。

第二十七条 宣传与培训的主要规定如下:

1.每月组织一次集中教育,培训消防安全有关知识。

2.充分利用墙报、图片等媒体,推广普及各种消防知识。

3.各岗位新员工,上岗前要按工种进行消防培训,不合格者不能上岗。

4.各部门都要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各种消防学习和演练活动。

第七章 应急预案

第二十八条 消防领导小组是宾馆火灾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火灾应急方案一般应包括报警与接警、成立救灾指挥部、通报、组织灭火、疏散与救护、安全警戒等内容。

第二十九条 当消防报警系统发出警报信号后,值班人员应立即查清报警地点、位置,如确认起火,要立即拨打119报警。报警时口齿要清晰,详细说明起火地点、起火部位、燃烧物品、火势情况以及自己的姓名、服务部门、工号、电话号码等。同时立即报告宾馆经理。

第三十条 火灾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立即投入救火指挥工作,主要职责是:

1.根据火势情况组织人员疏散。

2.掌握火势发展情况及时调集力量,布置救人,疏散物资和灭火、排烟等任务。

3.消防队到达后,及时向火场总指挥报告情况、服从统一指挥。

第三十一条 疏散和救护:

1.疏散就是按事先规定的道路,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要使疏散有条不紊地进行,就必须明确分工,把责任落实到楼层服务员和义务消防队队员。

2.楼层服务员和义务消防队员在带领客人疏散时,必须逐房清理,不让一人遗漏。

3.在餐厅等人员较多场所,管理人员应分工负责,按照不同出口,尽快将宾客疏散到安全区域。

4.疏散中,前台经理(或管理人员)应携带好电脑提供的当天客人情况,认真清点客人人数并年看护安慰好客人。

5.员工集结后要清点人数,财务部门携带现金和贵重物品转移到指定地点。

6.在疏散的同时,一些与消防有关的重要部门则必须坚守岗位/照常运转。

7.宾馆的每一名员工,必须掌握科学的疏散次序。要先疏散着火房间,后疏散着火房间相邻房间;要先疏散着火层以上层面,后疏散着火层以下层面;要护送行动不便人员疏散。

第三十二条 在消防队未到现场前,火灾应急预案领导组要根据火情组织灭火或灭火有关工作:

1.根据火势情况指挥切断电源、可燃气源。

2.派出人员关闭着火层防火分区的防火门,阻止火势蔓延。

3.疏散、抢救伤员,指挥参战人员实施灭火。

4.组织侦察火情,掌握火势发展情况。

5.及时汇报火情。

第三十三条 一旦发生火情,宾馆要组织有关人员加强安全警戒工作,主要任务是:

1.不准无关人员进入宾馆。

2.指导疏散人员离开大楼。

3.看管好疏散物品。

第三十四条 应急预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使之成为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实施、配合默契的消防程式。演练工作由消防主管制定计划,报公司安全生产部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所有规定均纳入各级管理人员检查范畴并进行严格考核。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报公司安全生产部审核批准后实施。

消防安全制度

(一)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每年以创办消防知识宣传栏、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提高全体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

2、定期组织员工学习消防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依法治火。

3、各部门应针对岗位特点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4、对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和使用人员应进行实地演示和培训。

5、对新员工进行岗前消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6、因工作需要员工换岗前必须进行再教育培训。

7、消控中心等特殊岗位要进行专业培训,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二)防火巡查、检查制度

1、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巡查检查制度。

2、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每日对公司进行防火巡查。每月对单位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并复查追踪改善。

3、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检查人员应填写防火检查记录,并按照规定,要求有关人员在记录上签名。

4、检查部门应将检查情况及时通知受检部门,各部门负责人应每日消防安全检查情况通知,若发现本单位存在火灾隐患,应及时整改。

5、对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未按规定时间及时整改的,根据奖惩制度给予处罚。

(三)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1、单位应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严禁占用疏散通道,严禁在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2、应按规范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

3、应保持防火门、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机械排烟送风、火灾事故广播等设施处于正常状态,并定期组织检查、测试、维护和保养。

4、严禁在营业或工作期间将安全出口上锁。

5、严禁在营业或工作期间将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关闭、遮挡或覆盖。

(四)消防控制中心管理制度

1、熟悉并掌握各类消防设施的使用性能,保证扑救火灾过程中操作有序、准确迅速。

2、做好消防值班记录和交接班记录,处理消防报警电话。

3、按时交接班,做好值班记录、设备情况、事故处理等情况的交接手续。无交接班手续,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岗。

4、发现设备故障时,应及时报告,并通知有关部门及时修复。

5、非工作所需,不得使用消控中心内线电话,非消防控制中心值班人员禁止进入值班室。

6、上班时间不准在消控中心抽烟、睡觉、看书报等,离岗应做好交接班手续。

7、发现火灾时,迅速按灭火作战预案紧急处理,并拨打119电话通知公安消防部门并报告部门主管。

(五)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

1、消防设施日常使用管理由专职管理员负责,专职管理员每日检查消防设施的使用状况,保持设施整洁、卫生、完好。

2、消防设施及消防设备的技术性能的维修保养和定期技术检测由消防工作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设专职管理员每日按时检查了解消防设备的运行情况。查看运行记录,听取值班人员意见,发现异常及时安排维修,使设备保持完好的技术状态。

3、消防设施和消防设备定期测试:

(1)烟、温感报警系统的测试由消防工作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保安部参加,每个烟、温感探头至少每年轮测一次。

(2)消防水泵、喷淋水泵、水幕水泵每月试开泵一次,检查其是否完整好用。

(3)正压送风、防排烟系统每半年检测一次。

(4)室内消火栓、喷淋泄水测试每季度一次。

(5)其它消防设备的测试,根据不同情况决定测试时间。

4、消防器材管理:

(1)每年在冬防、夏防期间定期两次对灭火器进行普查换药。

(2)派专人管理,定期巡查消防器材,保证处于完好状态。

(3)对消防器材应经常检查,发现丢失、损坏应立即补充并上报领导。

(4)各部门的消防器材由本部门管理,并指定专人负责。

(六)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1、各部门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消除。

2、在防火安全检查中,应对所发现的火灾隐患进行逐项登记,并将隐患情况书面下发各部门限期整改,同时要做好隐患整改情况记录。

3、在火灾隐患未消除前,各部门应当落实防范措施,确保隐患整改期间的消防安全,

对确无能力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应当提出解决方案,及时向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并由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地政府报告。

4、对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并写出隐患整改的复函,报送公安消防机构。

(七)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1、用电安全管理:

(1)严禁随意拉设电线,严禁超负荷用电。

(2)电气线路、设备安装应由持证电工负责。

(3)各部门下班后,该关闭的电源应予以关闭。

(4)禁止私用电热棒、电炉等大功率电器。

2、用火安全管理:

(1)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确需动火作业时,作业单位应按规定向消防工作归口管理部门申请动火许可证。

(2)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点附近5米区域范围内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或作适当的安全隔离,并向保卫部借取适当种类、数量的灭火器材随时备用,结束作业后应即时归还,若有动用应如实报告。

(3)如在作业点就地动火施工,应按规定向作业点所在单位经理级(含)以上主管人员申请,申请部门需派人现场监督并不定时派人巡查。离地面2米以上的高架动火作业必须保证有一人在下方专职负责随时扑灭可能引燃其它物品的火花。

(4)未办理动火许可证擅自动火作业者,本单位人员予以记小过二次处分,严重的予以开除。

(八)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制度

1、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有专用的库房,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设施,仓管人员必须由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的人员担任。

2、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分类、分项储存。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应分库存放。

3、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入库前应经检验部门检验,出入库应进行登记。

4、库存物品应当分类、分垛储存,每垛占地面积不宜大于一百平方米,垛与垛之间不小于一米,垛与墙间距不小于零点五米,垛与梁、柱的间距不小于零点五米,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二米。

5、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存取应按安全操作规程执行,仓库工作人员应坚守岗位,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入内。

6、易燃易爆场所应根据消防规范要求采取防火防爆措施并做好防火防爆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

(九)义务消防队组织管理制度

1、义务消防员应在消防工作归口管理部门领导下开展业务学习和灭火技能训练,各项技术考核应达到规定的指标。

2、要结合对消防设施、设备、器材维护检查,有计划地对每个义务消防员进行轮训,使每个人都具有实际操作技能。

3、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

4、每年举行一次防火、灭火知识考核,考核优秀给予表彰。

5、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防火灭火自救能力。

(十)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

1、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2、组织全员学习和熟悉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3、每次组织预案演练前应精心开会部署,明确分工。

4、应按制定的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

5、演练结束后应召开讲评会,认真总结预案演练的情况,发现不足之处应及时修改和完善预案。

(十一)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

1、应按规定正确安装、使用电器设备,相关人员必须经必要的培训,获得相关部门核发的有效证书方可操作。各类设备均需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效合格证明并经维修部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电气设备应由持证人员定期进行检查(至少每月一次)。

2、防雷、防静电设施定期检查、检测,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每年至少检测一次并记录。

3、电器设备负荷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接头牢固,绝缘良好,保险装置合格、正常并具备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应严格按照电气施工要求测试。

4、各类线路均应以套管加以隔绝,特殊情况下,亦应使用绝缘良好的铅皮或胶皮电缆线。各类电气设备及线路均应定期检修,随时排除因绝缘损坏可能引起的消防安全隐患。

5、未经批准,严禁擅自加长电线。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安全小组、维修部人员检查加长电线是否仅供紧急使用、外壳是否完好、是否有维修部人员检测后投入使用。

6、电器设备、开关箱线路附近按照本单位标准划定黄色区域,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并定期检查、排除隐患。

7、设备用毕应切断电源。未经试验正式通电的设备,安装、维修人员离开现场时应切断电源。

8、除已采取防范措施的部门外,工作场所内严禁使用明火。

9、使用明火的部门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做到用火不离人、人离火灭。

10、场所内严禁吸烟并张贴禁烟标识,每一位员工均有义务提醒其他人员共同遵守公共场所禁烟的规定。

(十二)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制度

1、对消防安全工作作出成绩的,予以通报表扬或物质奖励。

2、对造成消防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将依据所造成后果的严重性予以不同的处理,除已达到依照国家《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或已够追究刑事责任的事故责任人将依法移送国家有关部门处理外,根据本单位的规定,对下列行为予以处罚: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损失情况与认识态度除责令赔偿全部或部分损失外,予以口头告诫:

a、使用易燃危险品未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或保管不当而造成火警、火灾,损失不大的;

b、在禁烟场所吸烟或处置烟头不当而引起火警、火灾,损失不大的;

c、未及时清理区域内易燃物品,而造成火灾隐患的;

d、未经批准,违规使用加长电线、用电未使用安全保险装置的或擅自增加小负荷电器的;

e、谎报火警;

f、未经批准,玩弄消防设施、器材,未造成不良后果的;

g、对安全小组提出的消防隐患未予以及时整改而无法说明原因的部门管理人员;

h、阻塞消防通道、遮挡安全指示标志等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和认识态度,除责令赔偿全部或部分损失外,予以通报批评:

a、擅自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的;

b、擅自挪用消防设施、器材的位置或改为它用的;

c、违反安全管理和操作规程、擅离职守从而导致火警、火灾损失轻微的;

d、强迫其他员工违规操作的管理人员;

e、发现火警,未及时依照紧急情况处理程序处理的;

f、对安全小组的检查未予以配合、拒绝整改的管理人员。

(3)对任何事故隐瞒事实,不处理、不追究的或提供虚假信息的,予以解聘。

文件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院档案;
归档制度;
建立;
完善

医院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医院档案归档制度是为了让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保证,是医院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体现,也是医院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需要,对于医院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1、建立归档制度势在必行

档案事业需要专业、科学和服务、政治来进行支撑,其他行业有每个行业的规则和制度,医院档案事业也是如此,需要标准的制度来进行规范和约束,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档案室作为档案管理机构的档案集中部门,收集档案是其第一道工序,因此在归档的时候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来进行监督和约束,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科学的归档制度不仅可以促进档案收集工作的顺利完成,还能够保证档案的时效性和真实性,而且档案部门取得档案,监督、指导和检查本单位各部门文件归档工作也需要归档制度来作为依据。档案归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迟早的事情,目的都是为了让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发,让档案事业能够有所发展。

1.1建立归档制度是规范文件归档工作的需要

归档制度是档案工作可以顺利开展的保证和前提条件,只有在完善的归档制度之下开展的档案工作,才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档案资料。档案归档制度缺失的时候,各项工作都依靠法律法规和条例办法的查阅来作为依据,这样让档案工作的效率得不到提升,加上法律法规面向的是大范围,一些细节往往不是那么详尽,这样对于工作的某些内容就缺乏针对对,一些需要就得不到满足,这样开展工作的时候往往就会把我不清楚,不能够很好的进行切入,甚至是单凭自身的理解来进行工作,导致工作的偏差。为了能够获得一套系统的工作规划,我们需要科学、合理的归档制度。除了对归档的内容和流程有所约束,还对形式和方法、步骤进行了规定,这样档案工作者的工作和思想就能够有迹可循。

1.2建立归档制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有针对性的文件归档制度,规范了文件归档工作中由于涉及面广而出现的理解方面的差异,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制度执行不到位问题。例如:我们医院实行的是部门立卷制度,在归档时间这个问题上,我们采取了分时间段归档的制度。首先根据工作性质,把归档部门分为党务、行政、医技三大系统,再根据单位归档文件的数量、归档顺序等因素规定其归档时间。

2、及时完善归档制度的是保证归档制度顺利实施的关键

因为归档过程会有很多的新问题不断的出现,这样就要求归档制度跟上脚步,进行修正,如果归档制度和归档现实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那么归档工作就会出现问题,对档案造成影响。

2.1对制度中缺失条款应及时补充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档案事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档案工作中的新内容、新问题都不断的出现,加上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出现,让档案工作也获得了很大的改变,曾经相对成熟的工作模式和制度在如今已经开始无法满足需要,甚至会阻碍工作的开展,因此要将完善档案归档制度作为重点工作,其中对制度的不足和补足都是首先需要处理的内容。

2.2建立预立卷制度

归档制度中对归档文件的质量要求内容较多且容易出偏差。但如果不重视文件的接收或签发、传阅和审批、收集和整理等前端控制工作,在办理归档手续时,就会出现更多不规范文件,有时甚至无法弥补。如:对归档文件的纸质材料、纸张大小、字迹材料等内容的规范要求;
对归档前文件资料的破损修复要求;
对文件归档时每件的排列顺序、规范要求等。对此我们建立预立卷制度,着重强调前端控制工作。具体内容包括:每个部门在文件正式归档移交前10d,先按制度规范整理文件,送交档案部门,有档案部门按归档制度要求检查收、发文件登记是否齐全完整;
文件收集、临时性活动资料收集是否规范完整;
每份文件是否生效;
每份文件材料的排列是否规范;
每份文件材料的字迹、用纸是否符合归档要求等内容,然后根据检查情况分别给予指导和建议,使各归档部门能够及时纠正、弥补差错,以确保在正式归档时间内严格按照归档制度要求,圆满完成文件的整理、归档、移交任务。

2.3制定文件归档工作奖惩办法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针对国家法律而言。在我们的工作中,针对归档制度的执行同样需要这样。制度既然建立了就需要执行,既然执行就需要赏罚分明。制度是标尺,如何使用,使用的效果如何,关键要看归档文件整理的是否齐全完整,方法是否规范标准,完成时间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等。假如碍于人情、面子,对工作质量、归档时间要求等一味迁就,执行制度不能奖罚分明,不能及时提出意见和帮助,过分强调人情面子,最终,造成返工或文件不能按时归档。为保证归档制度的顺利实施,我们制定了“文件预立卷制度”、“文件归档考核办法”、“三纳入”、“四同步”,把文件归档工作的执行情况与部门负责人、档案工作人员的经济收入挂钩,并取得上级主管领导的大力支持。制度合理、奖罚分明,激励了大家的工作热情,从而也有利于促进各项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

3、加强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科技素质

3.1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制度的建立

电子文件开始逐渐的取代纸质文件,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似的电子文件开始成为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对象,而且电子文档可以通过多种载体来进行储存和传播,电子文件的应用变得更广阔。电子文件是在数字设备和环境中产生的,由光盘、磁盘等等作为载体,可以使用计算机进行读取和传递,现在的自动化电子文件处理系统让电子文件的管理变得更加简便,电子文件的归档也是基于数字化基础上的,所以目前的电子档案归档工作就需要依靠电子文件归档制度来进行约束,因为电子文件的载体和传播途径比较多,其文件格式也可能不一样,归档时就会造成一定的困难,如果有正确、严格的电子文件归档制度来约束,那么工作效率会提升很大。

3.2优化档案工作者的素质和结构

文件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内部控制;

质量管理体系;

整合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11-0077-04

一、引言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全球通用性质量管理标准。该标准在我国推行已经有20多年,它帮助我国企业强化产品质量、规避质量风险、提高企业效益,被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

财政部会同五部委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这也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基本建成。至今,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与大型企业已经按照《基本规范》的要求逐步完成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在建设工作推进时,许多通过ISO9000认证的企业产生困惑,即内部控制作为一项独立的管理系统,与企业已经存在的质量管理体系独立并行。一个企业,两种管理体系,必然给企业带来交叉管理的矛盾,导致管理者权责分配不清晰、执行者对制度执行产生困惑,造成企业管理效率低下,增加管理成本。随着内控建设工作向广大中小型企业推进,更多的企业将面临同样的问题。如此一来,是否有必要对这两种制度进行整合,整合是否具有可行性以及整合的方法是什么,成为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整合的必要性

两种制度独立运行,给企业造成了一系列问题:

(一)两种体系的主管机构各自为政

质量管理体系一般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而内部控制则由内审部或财务部负责,这使得两种体系从设计、执行到更新与监督,都缺乏整体规划,相互独立。当制度编写时,两机构人员以各自的专业领域为基础,“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使得两者内容既有重复又存在矛盾,给制度的顺利执行埋下隐患;
当制度执行时,两部门各自行动,缺乏沟通,极易造成交叉管理和重复管理,不仅使得制度执行者产生困惑,影响制度执行的效果,还造成资源浪费,管理成本增加;
当制度体系修改与更新时,两者无法同步,形成管理盲区;
当管理出现问题时,各机构间推诿扯皮,推卸责任,企业的管理责任无法落实。

(二)文件内容相似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形成了ISO9000体系的三级文件,而内部控制体系则形成内部控制手册。两者内容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是以企业各业务流程为基础,找出关键控制点并对此加以控制。其结果使得某一工作流程或关键控制点由两套文件进行管理,形成两套记录文件,造成了资源浪费。

(三)职责权限不一致

两套管理制度在各自的框架内对职责权限和报批手续有不同的要求,易形成重叠交叉的职责权限。众所周知,控制的精髓在于分权与制衡,清晰明确的职责分工、相互牵制的权限分配、严格统一的报批手续是企业内部各项控制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否则将造成企业管理和监督的漏洞、权力的泛滥,滋生出舞弊和腐败,造成企业控制失效。

(四)监督与审核程序繁琐

两种管理体系拥有各自的监督审核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分为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
内部控制的审核则包括内部评价和外部审计。两套制度平行,使企业忙于重复的检查与评审,加重了员工的负担。

正是因为存在这一系列问题,使得两种制度的整合十分必要。通过部门整合,可以统一领导机构,解决多头、重复管理的矛盾;
通过文件整合,形成一套制度文件,明确企业岗位职责、权限分配与业务操作流程,方便员工掌握和操作,减少文件资源浪费;
通过内部审核整合,降低监督检查的频率,减少工作压力和负担。整合最终能够使企业化解两种体系间的重复及不协调的矛盾,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企业用更少的投入、更短的时间实现各项管理目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整合的可行性

现代管理理论中,内部控制制度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均为企业全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同。具体来讲,两者存在如下共同之处:

(一)目标一致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的规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使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1 ]。从内控的定义可以看出,内部控制通过对公司层面和业务层面有关资金活动的业务进行控制,使企业实现以上五个目标。而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使顾客满意,即在生产全过程中,针对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使企业有能力提供顾客满意和符合法规的优质产品与服务,增进顾客满意度。旷明燕(2011)[ 2 ]认为,两者(内部控制与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切入点不同。两者的目标一个偏向财务,一个注重质量,表面上看有差异,但实质只是切入角度不同,核心都是为了创造更多利润、规避各方面风险与损失、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从这一层面来说,两者目标一致。

(二)内容相关

《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规定,内部控制针对18个方面进行控制,而质量管理体系则涉及19个方面。两者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根据表1所列示的内容,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两者在销售、采购、人力资源、职责权限和沟通、研究开发、合同等内容上相互重叠。此外,虽然质量管理体系不直接涉及财务内容,但毕竟从产品生产到质量控制过程都存在资金流动,都会体现在资金活动中,因此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的大部分内容也被内部控制所包含,二者息息相关。

(三)手段相近

一是内部控制与质量管理体系都采用过程控制方法进行管理。梅玮、吕红涛(2014)[ 3 ]认为,内部控制与质量管理体系都非常关注对风险的识别和控制。基于此,在制度编制时便要求识别出业务流程中各自的关键控制点并制定控制措施。

二是内部控制与质量管理体系的维护改进方式相近。质量管理体系利用内外部审核及管理评审方式,发现问题,持续改进;
而内部控制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外部审计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式,找出缺陷并修改。

三是在职责权限的分配上,二者都体现出“分权”与“制衡”的思想,强调决策、执行与监督“三权分立”的原则。在表现形式上,两者都以文字形式形成规章制度,并在执行过程中加以记录;
在过程循环方面,二者遵循“PDCA循环”,在计划、执行、检查和修正的循环中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与质量管理体系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这给二者整合的可行性奠定了基础。

四、整合的方法

(一)机构整合

机构整合有两种方法。第一,新设部门(如综合管理部),其人员由原负责内部控制和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调入;
第二,对现有质量管理部或内部审计部改造,使其既负责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又负责内部控制工作。整合后的机构应该由企业高层领导牵头主管,统一负责两种体系的整合以及日后运行工作。其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对现有工作流程的分析梳理、对主要风险点和控制点的识别、对整合文件的编写、对整合进程的推进和整合后的执行审核工作。此外,整合工作应当全员参与,各业务部门需要支持配合,确保整合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文件整合

曾亿红(2009)[ 4 ]认为,质量管理体系对文件有严格的要求,其统一的标准化格式可以运用于两者文件的整合。所以文件整合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框架为主体,将内部控制手册的内容嵌入质量管理体系三级文件中,编制出符合内部控制和质量体系要求的全面管理文件,包含全面管理控制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可称之为“全面质量控制手册”。

1.全面管理控制手册整合

全面管理控制手册是企业包含质量管理与内部控制要求的纲领性与概括性文件,其以ISO9000质量手册为基础,将内部控制手册中“总则”以及“公司层面”部分内容融入其中,整合遵循“相同部分合并,不同部分分别保留”的原则。

表2对质量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在管理控制手册范围内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两套体系主要内容相通,存在很强的对应关系。因此,对于描述与内容相同的部分直接进行合并;
对于描述有差异,内容相同的部分进行语言描述的统一;
对于两者分别独有的部分则分别予以保留。因此,通过整合,最终形成了如表3所示的全面管理控制手册。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人力资源、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内容,由于其涉及具体的业务流程,因此将它们整合后放入程序文件中。

2.程序文件整合

整合后的程序文件是企业全面质量控制手册的第二级文件,主要指满足质量管理与内部控制要求、规定各职能部门之间相关职能和完成活动所需途径的管理性文件。企业可以对照《内部控制手册》分别将适用的业务流程与风险点找出,并逐一与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进行对比,将程序文件中缺少的业务流程或风险点识别出,并将缺少部分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补充编入原程序文件,以此完成新程序文件的整合。

以采购业务为例,《内部控制手册》与ISO9000程序文件均涉及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请购、选择供应商、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管理供应过程、验收等采购环节,所以这些环节的内容可以直接合并;
而采购价格确定、付款、采购预算和会计控制环节是内部控制手册单独要求控制的,因此将此部分内容添加到程序文件中即可。

3.作业指导书的整合

作业指导书是企业全面质量控制手册中的第三级文件。它针对某项具体作业活动,详细描述标准化操作的方式与方法,使得作业过程得到有效控制。由此可以看出,作业指导书是对程序文件的细化补充。因此对于作业指导书的整合,应该对照程序文件,识别出各项业务流程所涉及的作业指导文件,对支持同一程序文件的作业指导文件进行整合归纳,形成与程序文件一一对应的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是内部控制各项控制措施的具体体现,也是企业管理制度的组成内容。

(三)内部审核整合

虽然文件层面已经整合为单一管理制度,但由于内部审核与内部评价的内容不同,要求人员的专业素质也不一样。企业可以将整合后的内部审核与评价工作交由内审部或整合后的机构负责,并对相关员工进行专业培训,使其具备ISO9000质量管理内审员和评价者的双重资格,将两者合二为一,有效减少检查次数,避免重复劳动,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框架内整合内部控制,形成企业全面管理体系是必要与可行的。希望企业在完善自身内部控制、加强质量管理的同时,适时开展内部控制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整合工作,形成一体化的全面管理体系,以协调好两种管理体系的关系,统一管理途径,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最终实现企业目标。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2010[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 旷明燕.内部控制制度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整合及效果[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50-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