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形势政策教育论文【五篇】【完整版】

时间:2023-07-08 19:4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在今年“7·23”重要讲话中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趋势和一系列政策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党的十召开之后迫切需要在高校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形势政策教育论文【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形势政策教育论文【五篇】

形势政策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课;

形势政策教育;

形势政策教育规格要求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5-0039-04

在今年“7·23”重要讲话中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趋势和一系列政策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党的十召开之后迫切需要在高校学生中加强形势政策教育,以便把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统一到党的重大思想理论和决策部署上来。那么,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如何在形势政策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具体化,转化为培养大学生的政策水平和政治素质的基本规格要求或具体规格要求?这是目前学界没有具体探讨的问题。一些从事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的教师认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一门特殊的课程,“要建构起适合这门课程特点的考查模式,必须科学地回答好‘考什么’和‘怎么考’这两个问题。”如果培养大学生的政策水平和政治素质的基本或具体规格要求不明确,就不知道考核什么。这既是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中面临的现实难题,也是一个具有重要学术探讨价值的课题。因此,本文在此加以初步探讨。

一、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学界对此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有的学者认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对形势的分析、政策的讲解、事件原因的剖析等,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形势观与政策观,帮助大学生增强对形势与政策的分析理解能力,正确认识国内国际形势,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其自觉地珍惜和维护国家稳定的大局,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也有的学者认为,这是高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目的”。还有的学者认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标包括三个层面,即以知识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价值观实践为目的。”也有的学者将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区分为形势教育的目的和政策教育的目的。他们认为:“形势教育是以帮助人们了解国内外形势和党的任务,提高其思想自觉性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政策教育是以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教育内容的活动。”在上述看法中,学界的意见分歧还较大,还没有区分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与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目标;
没有区分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
对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和目的性也还需要具体探讨。

在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目标体系中有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有高层次目标、中间层次目标和较低层次目标;
有总目标和分目标。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根本目标具有总体性、长期性和高层次性的特点,在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发挥根本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和纠偏作用。所谓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指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教育实践中贯穿于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个方面的长期的、高层次的总目标。只有确立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根本目标,才能凝聚和调动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体系中的各种积极因素,纠正偏离轨道的形势政策教育教学行为,为高校对学生实施形势政策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因此,确立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根本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根本目标必须反映国际形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并经受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和检验。因此,确立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根本目标的依据主要有:其一,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其二,学生政治素质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其三,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历史实践的依据。其四,制约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实施的现实条件。因此,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帮助高校学生树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方向,使高校学生具有一定的政治和形势的认知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遵守政治法律规范、塑造良好的政治道德、树立崇高的政治理想,增强自觉抵制错误社会思潮和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通过提高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调动学生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根据党和国家关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互促进的目标要求,简而言之,高校学生的形势政策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所谓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具体目标是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根本目标的具体化,是指根据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根本目标指向,结合大学生政治素质发展的差异和个体特点,所确立的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近期的、较低一个层次的目标,具有个体针对性、短期性和具体性的特点。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具体目标又是普遍性与差异性、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从我国高等学校各级各类各专业学生的普遍性和共性要求来看,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具体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形势观与政策观,提高学生的形势判断能力,促进学生对于党和国家政策的认知和认同,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地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其中前四个方面主要是将社会对于形势和政策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形势与政策课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将这些内容内化为个人的意识和动机,属于内化阶段;
后一方面则是促使学生将个体的意识和动机转化为良好的行动和习惯,属于外化阶段。

从理论上看,探讨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任务,必须明确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以及高校学生世界观与政治观、形势观与政策观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突出问题,按照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目标来确定。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长期任务或根本任务是教育者要从高校学生认识形势和认同政策的特点和规律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政治观、形势观和政策观及其方法论原则,针对高校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面临的现实问题,帮助高校学生认清国际国内形势,明确党和国家的任务,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促进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发学习,健康成长。这是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过程的长期任务,是教育者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长期职责,也是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的需求,是大学生接受形势政策教育的责任。当前,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用党的十精神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即在青年学生中系统地、全面地、深入地开展党的十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判断和党的十所确立的大政方针政策的教育教学,将学生的思想行为统一到党的十所确定的思想理论和决策部署上来。

二、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基本规格要求的含义和依据

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目标(包括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考评性,必须进一步把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目标内容细化为基本的或具体的规格。因此,所谓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基本规格要求是指高等学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教学的具体培养要求,是根据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的导向,对学生在形势判断能力和政策水平以及政治素质方面所要达到的培养规格要求。

在教育学中,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是“在教育总目标指导下,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所担负的任务和学生年龄、文化知识水平而提出。”在高等教育中,各个专业都有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各门课程也制定教育教学要求。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既对教师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教学提出基本要求,也对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提出基本要求。这些规定为研究和制定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培养规格要求提供了基本依据。例如,1988年5月24日,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意见》中,规定教师要服从形势与政策课程性质、任务规定的基本要求。“要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需要和现实问题出发,不片面追求内容上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要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选定教学内容,注重针对性和现实性,“力求通过回答问题使学生掌握分析、认识形势与政策的正确立场、观点、方法。”这个《意见》对学生的考核要求是:“主要考核学生对形势的认识和对政策的理解。”这是新时期对学生明确提出的规格要求。此后,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10月颁发的《意见》中,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学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密切结合省(市、区)情、国情和国内外大事,充分运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丰富生动的实践,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教学中要突出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形势,从总体上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而对学生的考核要求是:“与学生德育考评相结合,主要考核学生对形势的认识和对政策的理解。”[11]这里,对教师和学生均提出了教育教学的规格要求。2004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颁发的《通知》中,对教师进一步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这就是说,不仅要求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而且要求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的研究,“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研究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密切关注国内外大事,及时准确把握动态,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敏锐性和时效性。”[12]而对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的考核要求仍然是:“要充分考虑到本课特点,主要考核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13]这里,党组织职能部门和政府部门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已经非常明确。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组织和政府部门对形势政策教育者即教师的基本要求比对学生学习形势政策的基本要求要高。学生学习形势政策的基本规格要求二十多年来一直定位在对形势的认识能力和对政策的理解能力。而对形势政策教育者即教师的基本要求是:不仅要有对形势的正确判断力和对政策的理解能力,而且要系统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不仅要熟练掌握党和政府对形势的判断结论,熟练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系,而且要善于研究和把握教育教学对象——学生形势观和政策观形成和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增强教育教学的敏锐性和针对性。

三、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基本规格要求的层次递进性

根据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的阐述,以及对改革开放新时期高校实施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的经验,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具体规格要求是: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掌握形势与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努力促进学生掌握认识形势和理解政策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而掌握认识形势和理解政策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掌握。这是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形势政策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还有进一步的、也是更为重要的基本要求就是正确认识形势,理解和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是考核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在政治方向、政治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同时,对教育者的要求高于对受教育者的要求。见图1:高校形势政策教育的规格要求内容示意图和图2: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规格要求之政策水平上升示意图。下面对此进行具体阐述。

其一,政治知识要求:掌握形势与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高校学生的形势政策教育在形势政策知识方面的基本规格要求是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形势与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这些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形势的内涵、特征和类型,形势的基本理论;
政策的实质、特点和功能,政策体系和政策过程的基本理论;
形势与政策的辩证关系原理。这是对学生的基本培养规格要求。对教师而言,还必须掌握形势教育和政策教育的辩证关系,形势政策教育的内涵和实质、地位和作用,形势政策教育的层次结构。教师还要掌握形势政策教育的特点、意义和历史发展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掌握形势与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提高其政治能力、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从对形势政策课程教师的培训要求和对学生考核的规格要求来看,首先必须考核教师和学生在有关形势与政策等政治知识方面的认知广度、深度和运用程度。这里对教师的要求高于对学生的要求。

其二,政治能力要求:掌握认识形势和理解政策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在政治能力方面的规格要求是掌握认识形势和理解政策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其别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政治观、形势观和政策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政治观、形势观和政策观是认识形势和理解政策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体现,是保证教师和学生提高形势政策能力和政治能力的指南。其中,正确的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中国工人阶级的立场、中国人民的立场。此外,还要站在中华民族及其国家的立场上认识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

其三,政治方向和政治行为要求:正确认识形势,理解和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在政治方向和政治行为方面的规格要求是在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体形势的基础上,理解和拥护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其中,又区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纲领和方针,其中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谐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方面的主要方针。这个层次是属于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层次。教师和学生必须首先掌握或熟练掌握。另一个比较具体的层次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具体政策体系,包括经济政策、政治政策、文化政策、社会政策、科技教育政策、国防政策和外交政策等。这些具体政策对学生而言,要求在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还要在行动上认同并贯彻执行。对教师而言,不仅要求比较熟悉,而且要求在形势政策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联系实际加以灵活运用。所谓拥护党的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就是要求学生和教师对中国共产党的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产生认知认同、理性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也就是在实践中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信念。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培养规格要求是包括了政治知识、政治能力、政治方向和政治行为方面的综合性要求,是对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目标和任务的具体化,是确立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结构的依据,也是培养教师和考核学生的基本依据。

参考文献

[1]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7-24(01).

[2] 黄苏飞.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创新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69.

[3] 付红梅,张录平.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基础理论教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3.

[4] 贵编.形势与政策[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9:11.

[5] 俞海洛主编.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方法论教程[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1.

[6] 李明主编.形势与政策[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1.

[7] 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82-183.

[8] 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教育大辞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60.

形势政策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 教育教学 模式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途径。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中国矿业大学作为特色鲜明的理工科高校之一,依托学校专业特色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在教育机制,教育渠道和途径,教育内容和方法、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强和改进,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要有健全的保障机制

1.必须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领导保障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基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涉及部门多、教育内容涉及面广且更新变化快、师资队伍结构多元等特点,中国矿业大学形成了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领导,由党委宣传部牵头负责,组织部、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责,各学院直接参与,全校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2.必须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学管理机制

中国矿业大学将《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在校大学生教育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体系,按课程建设的规范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校大学生从大一年级下学期到大四上学期每学期都安排《形势与政策课》,大学本科四年课时确定为32学时,学分为2学分,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来评定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并将其纳入学生的学籍管理之中。在每学期开学初,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由党委宣传部负责制定《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计划,统一安排任课教师和分配教学任务,统一编印《形势与政策教育》学习资料,同时开展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制度,完善学年考核制度及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全面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精品课程”建设力度。

3.建立健全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确保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中国矿业大学的《形势与政策课》任课教师以学生工作干部为主,党政部门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各学院党委书记、副书记同时也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从而形成了教师队伍多元化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由党委宣传部负责开展了优秀教案评比、教学课件评比、教学研究论文评比等教学比赛和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还推行了青年教师的助课制度、新教师的试讲制度、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制度等。

总之,学校初步形成了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领导重视、机制健全、队伍基本稳定,知识基础厚实、教育效果明显的综合工作运行机制。

二、要多渠道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

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以《形势与政策课》为课堂教育的主渠道,在大学四年做到不间断,全覆盖,主要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观点分析形势、把握政策、提高素质。同时,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通式课程:《军事理论》、《大学生就业指导》、《安全教育》等课程也融入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相关内容,学校、学院还不定期为学生举办形势与政策教育讲座,请专家学者来校作报告,这些内容都成为《形势与政策课》的有益补充。

利用网络与多媒体信息系统,拓展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渠道。学校可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职能部门的专题网站以及学院的学生工作网站,及时、广泛、深入地开展理论宣传、政策引导、交流讨论等,满足学生了解和学习的需要。中国矿业大学先后在学生食堂设立了3套用于为学生提供多媒体信息播放的大屏幕显示系统。校党委宣传部、校学生工作处和校团委等单位紧密围绕“时事政治”、“百年校庆”、“就业创业”和“爱国主义”四个教育主题,开辟10个专栏,在不同时段播出相关内容,在周末为同学播放爱国主义。总之,网络和多媒体信息系统为广大青年学生接受思想教育、提高理论素养、丰富知识储备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之一。

指导学生理论社团和党团组织开展理论学习和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这是大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培养的渠道。首先,加大对理论社团的指导力度,一方面为社团骨干提供学习资料,指导社团定期出工作简报;另一方面亲自指导他们开展工作,参加他们的研讨学习活动。对大学生理论社团提出了“四个一”的要求,每年组织一次主题鲜明的学习活动、开展一次大学生发展的调查活动、每名会员读一本理论书籍、开展一次面向社会的实践活动。目前,大学生理论社团成员已成为了学生理论学习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在其他学生中起到了很好的影响和辐射效用。其次,党团组织通过组织生活和主题教育等方式,围绕着我们党的重大理论问题、方针政策变化、国内与国际形势等展开学习和谈论,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学习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和行动。

三、要构建系统化、科学化的内容体系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内容必须从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立足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和校情,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最新事件和最新话题作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切入点,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辅助教育与之互补,科学构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体系。

1.课堂教学部分

将每学期的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台海和国际形势六大专题,分别由相应的专题教研组进行授课,真正做到课堂教学内容的“三个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时效性与连续性相统一、思想性与需求性相统一。

2.课外教学部分

形势与政策教育本质上是一项实践性的教育活动,在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强化服务性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移情功效,抓住课外的每一个环节。在每年新生入学教育中安排形势与政策教育,为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提供一个了解国内外形势与发展以及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机会。同时,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中的台海专题和国际专题与大学生的军事理论教育课程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此外,国家资助体系教育、国家经济发展与就业形势等问题都能在学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得到体现,为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有效地解决途径和方法。

四、要有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的《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第一课堂的主渠道地位、多渠道举措并进,创新性地改革教育形式和方法,力求做到更加灵活。

首先,学校在第一课堂主渠道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专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资源,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双向互动,以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活力。

其次,在全校范围内针对于各个年级的学生有计划地在安排好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等教学模式,并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学校百年校庆等诸如此类的重要节日、庆祝活动、重大事件的发生时机为载体,积极引导时事热点,把握政策导向,从而不断为全校师生参与到国家与学校的改革发展事业提高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此外,学校利用“三下乡”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来加强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通过“走、看、讲、想、干”来了解社会,了解民情,在实践中感知、内化、提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通过在社会实践和与他人交往,提高自觉选择符合他人和社会利益的行为的能力,促进个人道德的社会化、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和社会责任感。

五、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

加强教学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前提保障,因此必须加大对形势与政策教育师资队伍的改革力度。

1.重视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师队伍的组建工作,增强这支队伍的组织化程度

传统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老师由学院根据教学任务情况自行聘请和安排,教师队伍松散,随机性很大,教学效果也很难保证。因此,教师队伍组建势在必行。首先,立足于现实,确立教师队伍的结构。建设一支以专业化的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在学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师队伍中,包括各学院的党委书记、副书记、部分专职辅导员,以及各职能部门的有关工作人员,以他们为主体既能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又能使他们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把形势与政策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中,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其次,通过自愿报名,严格选拔,成立了学校层面相对固定的主讲教师队伍,同时还建立了一支助课教师队伍,形成了教师梯队。三是党委宣传部根据个人的学科背景、教学经历、研究方向等把整个师资队伍划分成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台海、国际六个专题教学与研究小组,并明确了小组的组长、副组长和秘书,增强了教师队伍的组织化程度,教师教学与研究目标明确,团队归宿感有了很大的增强,也大大促进了这支队伍的成长。

2.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育建设

首先,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班学习、进修。在每学期选派1至2名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形势与政策培训班学习;每学期初,派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培训工作。其次,学校通过开展教学示范活动,包括经验丰富的教师作课堂示范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等,还通过举办新教师试讲活动来保障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从而确保形势与政策教学质量。三是在每学期课程开始之前进行小组内集体备课和教学经验的交流研讨活动,这在保证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同时又为深入进行形势与政策的专题研究,从而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科研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2004.

[2]谭书敏.“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创新性改革与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0.(1):40-43.

形势政策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育课 教学效果 探索

[作者简介]李在强(1965- ),男,河南濮阳人,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河南 濮阳 457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2-0132-03

一、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高校开设的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是宣传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解决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搞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等学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充分认识到高等学校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担负的重要使命以及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发展的需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德育理念,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就是培养和端正大学生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认识和态度,培养和教育大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方针的正确认识。但是,有的大学生忙于学习专业,忽视了对形势政策的了解,不能正确地把握形势政策;
有的大学生不关心国事天下事,甚至连基本的时事常识也不明白;
有的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认识不够,态度不积极,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对资金投入重视不够等。

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不仅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的正确认识和思想观点,懂得人生价值和正确的追求。要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中介绍国情,介绍现实,使学生了解社会,能够正确选择为人处世之道。在此基础上,有效地解决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今国际国内形势政策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思想素质,使他们获得全面发展。

2.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是培养德才兼备合格大学生的需要。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祖国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高低、能否科学正确地对待和认识国际国内形势、能否准确科学地把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关系到大学生未来能否成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大问题。

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化网络化社会背景下,纷繁复杂的世界变化时时处处都在多渠道、全方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特别是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当今大学生极其关注和了解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道德失范、极端个人主义盛行、理想信念缺失、腐败现象蔓延和公仆意识淡薄等社会现实问题。由于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一些社会问题和现象的评价不够客观,了解不够全面,认识不够成熟,对国内外发生的事关全局的重大事件,缺乏正确判断和全面把握的能力,一些没有根据、歪曲事实、不够权威、欺骗宣传的信息可能会诱导他们,造成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情感受到一定冲击和影响。在极其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背景下,21世纪的大学生要想真正依靠自己做到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国际国内形势政策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和改革创新高等学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引导。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客观社会现实情况的变化,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帮助他们认清和把握国际国内的形势政策,积极主动教育和引导他们科学认识正确对待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现状以及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全面认识和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正确引导当代的大学生科学、全面、准确地把握和理解我国的政策方针,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帮助和教育大学生进一步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和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勉励其刻苦探索,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祖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伟大祖国所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崛起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当前高等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存在的新问题

1.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教育存在片面的思想认识。大学生对高等学校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积极性不高,思想认识片面是导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和症结所在。大学生对高等学校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认识停留在一个定性而不是量化的层面上,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形势与政策教育就是“形式任务教育”。有人认为大学生具有渊博的知识、较强的了解认识社会和分析评价社会问题和现象的能力,现在是网络信息社会,各种各样的新闻媒体全方位开放,大学生完全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借助新闻媒体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没有必要”专门开设这门课程,浪费教育资源;
有人还认为高等学校对大学生开设课程流于形式,教育教学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效果不佳。受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的影响,某些大学生错误地认为高等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大学生所学专业没有关系,学不学作用不大,因而学习态度不端正、思想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责任意识淡薄等。这些片面的思想认识导致大学生对高等院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有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使得高等院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效果不佳。

2.形势与政策教育时效性强,难以把握教学内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以我国党和政府近一个时期以来的大政方针和新近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为基本教学内容,向大学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教育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科学把握和领会精神实质,避免大学生产生错误认识,帮助大学生消除曲解和不良倾向。可见,高校对大学生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必须与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吻合,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高度重视并把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和方向性。这些基本原则和要求,进一步规定了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任课教师应该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发展,广泛收集相关内容,查阅参考资料,大胆改革创新和丰富完善教学内容,以进一步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效果。这就给任课教师进一步有效地讲授好形势与政策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备课负担,增加了授课难度。因此,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任课教师如何科学把握教学内容,体现时效性、思想性和方向性,成为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难以克服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3.部分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不高,教学手段方法落后。在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部分任课教师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缺乏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意识淡薄,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不能够正确运用科学理论讲授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导致大学生对教学兴趣不大、注意力分散。

还有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才的重要性,使得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手段单一落后,教学方法简单生硬。教师一本讲义、一支粉笔,照本宣科,几乎没有改革课堂教学,也没有广泛采用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和网络媒体组织课堂教学,形势与政策理论教育课在对大学生课堂讲授中变成了理论说教,基本停留在教师讲解模式上,没有形成理论思维多渠道教学。大话、空话、套话多,案例少,难以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能够给予学生提供实际帮助的不多,针对性不强。有的教学内容还比较陈旧,没有新鲜感和吸引力,课堂气氛沉闷,对大学生的教育较为滞后,大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上课没有主动性,几乎全部都怀着一种“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的思想,师生间互动不够。

一部分教师讲课的艺术性和生动性欠缺,在教法内容设计上较多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灌输方法,对重大热点和难点问题分析较少,偶尔也有对大学生关注的重大社会现实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但深度不够、说服力不强、分析不透彻,没有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三、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效果提高的措施

1.创新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育教学时事性。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内容的时事性,主要表现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基本内容中,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以形势与政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育、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正在发生的具体的、现实的重大时事教育、国际国内社会热点、难点和现实焦点问题的剖析等为基本内容。重点是紧密联系当今社会发展现实,科学把握热点难点问题,创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育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分析形势、把握政策。关键是在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讲授内容要以正确的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的时代精神塑造人,充分体现出正确的思想政治立场和观点。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课程的内容具有两面性,即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的一面和国际国内方针政策相对稳定的一面。这就要求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任课教师,在国际国内方针政策相对稳定的情形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比较感兴趣、敏感的社会现实问题,注重科学分析、准确把握,善于正确引导、正面教育。要求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任课教师必须主动、自觉地搜集、收听相关资料,把内容、主要议题、群众反映的问题融入课堂中,教育引导学生了解、熟悉、分析、判定、评论事情的发展变化,注意培养大学生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了解认识能力。同时要求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学会观察追踪和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发展的现实过程,使大学生积极转变、更新思想观点,实事求是,开阔眼界,陶冶情操,调动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更好地培养科学认识和准确判断国际国内形势与政策时事的能力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

2.创新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育教学实效性。增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主要体现在改革创新优化课堂教学中。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这就要求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任课教师必须重点理解、科学把握教学要点和教学内容,从根本上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趋势,教育引导大学生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认同感。因此,必须创新优化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堂教学,根据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结合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科学地选定某一方面或某一范围的焦点热点和难点等重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理性地分析,进一步论述相关的方针政策,从而正确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在对具体形势与政策的正确熟悉认识中,积极主动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形势观和政策观,使大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创新优化课堂教学,主渠道建设与多种举措并进。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是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所以在理论讲授方面,必须坚持第一课堂的主渠道地位,讲授式与讨论式、启发式、互动参与式相结合,认真做到形势与政策教育理论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正面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挖掘教育资源,举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宣传活动,切实增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要充分广泛运用学校网络主题教育网站,借助校内的新闻媒体,积极主动地报道宣传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新闻事件等,加强大学生正面教育和科学引导,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模范、引导和辐射作用,切实增进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4.创新改革教学手段,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新改革教学手段是一门课程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保持生命力的重要保证,主要是创新改革课堂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改革理论教育教学与实践教育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创新改革教育教学考查考核的重要环节。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广泛地充分运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加强多媒体教学,建立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大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采取互动式、探究式等多种形式,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大学生学习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感染力。同时,应该把课堂教学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得到更多的直接认识和经验,不但丰富了课程教育教学的内容,而且增强了教育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拓展了大学生观察、了解社会现实的视野,激发了大学生学习和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推进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强化了教与学的互动,切实提高了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资料]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Z].2004-11-17.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10-15.

[3]张德松.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6(1).

形势政策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形势与政策课;
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5-0225-02

0 引言

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复杂多变的国际和国内环境,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司[2004]13号)明确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一步强调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施提出了具体的规定。高职院校对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

1 加强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社会对人才需求水平的提升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大学生要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具备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国内外形势,掌握科学分析社会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

1.2 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重要保障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发展的黄金时期和矛盾的凸显时期,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在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困惑,亟需教育和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尚未完全成熟,对待事物反应敏锐但明辨是非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国际紧张形势和社会不良现象的误导。通过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大学生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角度认识国家和社会,全面、正确、准确地把握形势,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肩负起当代大学生所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明确自身的人生定位和奋斗目标。

2 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

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生产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和实施上注重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削减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时的现象。尤其是在形势与政策课的开设上,部分高职院校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认为学生可通过网络等新闻媒体进行自我教育,或者渗透在其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临时性的形势与政策报告或在部分年级“阶段性”开设专题讲座,缺乏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独立性和长效保障。最终导致学生对形势与政策教育不够重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2 师资力量配备不足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在人员数量上,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原有的师资队伍难以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部分高职院校甚至存在着一千多人“上大课”的现象,教育教学效果明显受到影响。在人员素质上,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发展目标不够清晰明确,待遇偏低,对教师缺乏吸引力,准入条件相对宽松,这些导致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不到更好地提升。在资金配备上,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把形势与政策课放在与其他两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师资培训和课时津贴上,不能同等对待,造成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在价值评判上出现误导。

2.3 教学内容深度不够 目前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缺乏行之有效的教材,教材相对滞后,随机性较大,针对性不强,不能发挥真正的教育效果。而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缺乏对教学内容的钻研和探索,多数授课内容是通过网络等渠道进行搜集、整理的,存在着迎合学生的心态,不能更好地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对教学内容理论深度的挖掘不够,讲解不够透彻,导致形势与政策课的理论说服力不足,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理论

魅力。

2.4 教学方式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目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存在着“任务式教育”的思想,对教学效果提升的认识程度不够,缺乏钻研和变革,多数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针对性和灵活性不强,直接影响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在考核方式上,多数以考查为主,以期末提交的论文作为成绩的唯一参考依据,缺乏定性与定量分析,难以全面、准确、客观地给予学生评价,最终导致学生对成绩的认可度不高,应付了事,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3 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3.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3.1.1 充分认识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意义。形势与政策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明辨是非能力,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政治方向;
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明确历史使命,提高时代紧迫感和社会责任感。高职院校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纳入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高度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整合教学资源,充分挖掘育人功能,切实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

3.1.2 加强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建设。高职院校要确立党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的领导体制。建立党委副书记主管,党委宣传部、思政部、教务处和学生处四位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三大课堂的合力优势,统筹安排,协调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高学校各方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视程度,全面推进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落实,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高职院校要把形势与政策课纳入教学计划,严格要求,规范管理,把形势与政策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始终,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长效机制,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进而提高广大师生对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认识。

3.2 刻苦钻研教学内容,提高理论说服力 教学内容的设置是课程建设的基础。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特殊性,教师要刻苦钻研教学内容,坚持稳定性和动态性、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统一。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结合当前形势,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挖掘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为大学生答疑解惑。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既要把握方向,又要突出高职特点,既不能空泛地讲理论,也不能单纯讲事件,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深入浅出,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法分析社会时政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有知识性,又有意识形态性,最大的魅力在于理论的说服力,这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来说是最大的挑战与瓶颈。如何把握好理论的深度,驾驭好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堂,这些都需要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刻苦钻研的能力。

3.3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在教学理念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全方位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教学方法上,突破传统的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模式上,充分发挥三大课堂的教学合力优势,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课堂主渠道、学管工作队伍日常班团课引导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在教学手段上,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在考核方式上,坚持日常性考核和学期末考查相结合的方式,由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和辅导员共同给出学生评定成绩,既关注学生对社会时政的分析,又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动态。

3.4 壮大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形势与政策课的性质和特点要求授课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素养,又能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因此,我们在师资队伍的配备上要坚持“以题定人、专兼结合”的模式。“以题定人”是指实行专题讲授,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选聘经验丰富、学有所长的老师担任形势与政策课单项专题的教师。“专兼结合”是指既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优势,又要发挥学管工作队伍的优势。目前,高职院校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有限,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难以更好地完成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学任务。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管工作队伍最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能够把握好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最佳时机。高职院校在积极开展培训、交流和提升学历的过程中,加大对学管工作队伍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学管工作队伍的素质、能力和水平,落实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的“三全”育人理念,切实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怀.对提高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探讨[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3):102-104.

[2]贾后明,陈金生.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0(5):87-89.

形势政策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育;“形势与政策”课;主要成就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5-0117-03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就是快速发展”。同志这一精辟概括对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同样具有重要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进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认真总结这些成就,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对于当前和今后进一步深化和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从社会层面看,形势与政策教育对中国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马克思告诉我们“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1]52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指出:先进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意识不会在群众中自发产生,共产党必须不断向群众灌输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样才能提高群众的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和政治觉悟,才能指导群众参加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成员对一个政权合理性的认同和情感,需要意识形态的支撑和维护。意识形态性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本质属性,意识形态功能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功能。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可以使得社会大众认清形势,明辨是非,分清荣辱,自觉地执行和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建设。长期以来,我国政治意识形态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保持较高的认同,民主和法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这都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作用分不开的。

在当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条件下,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野心从未消停,对我们的青年学生进行资产阶级价值观思想植入的企图也从未停滞。如果我们不重视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轻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灌输,那么就会使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有了可乘之机,势必导致青年学生思想的混乱,最终给社会主义制度带来严重的冲击,年轻一代的头脑如果我们不用马克思主义来占领,就必然会被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所占领。中国能顺利化解几次,没有让东欧剧变的悲剧重新上演,并且坚定不移地走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细致入深、坚持不懈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可谓功不可没。

二、从个人层面看,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形势与政策教育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以深刻的理论内容和科学的方法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为大学生设定了人生奋斗的目标,正是这种目标成为大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形势与政策教育从根本上帮助大学生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进行科学的理性思维,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领悟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精神实质,懂得人生的真正价值和目的,进而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唤起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坚定为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在大学生的年轻队伍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学习标兵、劳动楷模、行业模范,他们以极大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过硬的专业本领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意志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奉献出自己光和热。当前的大多数大学生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追求真理和科学,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的发展,能比较客观、全面地观察和分析问题,成材愿望非常强烈,这与对他们进行持续不断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作用是紧密相连的。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广大学生了解社会的一扇窗口,是帮助大学生实现社会化的有效途径。按照现代社会心理学的解释,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2]28大学阶段是学生由校园走向社会的重要准备阶段,其社会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跨入社会后的人生和事业的成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会死读书、读死书,不了解现代社会,缺乏社会知识的人只能被社会的浪潮所湮没。大学生要走上社会的舞台,演绎精彩的人生,必须使自己充分“社会化”,而形势与政策教育显然能提供这一帮助。它可以使大学生了解社会需要,认识社会特征,掌握社会发展规律,从而认清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自觉确立成才目标,努力让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的人才。

三、从形势与政策课程自身建设看,取得了巨大成就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经过长期不懈的自身建设,无论是课程地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成绩都是斐然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前,形势与政策教育没有成为一门正规的课程,只是一种零散的政治学习活动。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几年的努力,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随意性和零散性,现在已经被形式上的规范所取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部先后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学生深入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关于高等学校开设〈形势与政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各级宣传、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积极推进高校形势与政策的教育教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一系列重要意见和重要通知,对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性质、地位、作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考评、教材资料建设等提出了更加明确、更加系统、更加规范的意见。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已经在制度上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开展和加强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学科定位已见清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逐渐步入科学化、学科化、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第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形势与政策”课内容的广泛性、纷繁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灵活多样。自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以来,“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途径不断得到拓展和丰富。如学校组织学生外出参观考察,撰写调查报告,让学生切身体会国情民意,增强对党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认同感,把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统一到党和国家的科学判断上和正确决策上;如运用现代传媒手段、音响影视资料拓展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途径,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丰富了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了课程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又如形势政策的宣讲会形式能进一步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效果。团中央从2012年开始广泛开展“党的十精神宣讲团进高校”形势政策教育活动就是一个典例。团中央组建了由相关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和青年典型组成的“党的十精神”宣讲团分赴全国各地的高校,通过组织多场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形势政策教育活动,为广大青年解读十的理论热点,交流思想,答疑解惑,从而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探索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新途径是建立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的,优良的教学传统得以继续坚持和发扬。比如,日常深入细致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可以起到的作用,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专题讲座教学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系统、完整地讲清问题,给学生一条清晰的脉络;灌输法教学在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中,发挥着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作用,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加强灌输。实践证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在坚持优良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有效途径,使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极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第三,围绕着高校形势与政策的教育教学产生了丰富的科研成果。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教材建设不断加强与完善,产生了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质学生需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材体系。同时,围绕教材编写出各种各样的辅助类参考书,建立了“形势与政策”教学资源库和专题网站,方便了广大师生的学习。二是教学内容得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更加贴近时代、贴近国情、贴近学生,体现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三是促进了对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理论本身的研究,随着教育部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问题成为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许多学者和老师开始关注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这一问题,大量的有关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性质、教学规律、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论文陆续问世,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有科研能力、有教学经验、受到学生欢迎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师资队伍,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发展和改革。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所取得的这些成绩为我们开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道路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但用发展的眼观来看,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还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形势与政策”课毕竟是一门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年轻学科,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加快改革的步伐,如有部分学生不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缺乏学习热情;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还有待加强;“形势与政策”课考核方式不够严谨,随意性较大,等等。当然,面对着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我们相信只要树立这种意识:形势政策教育是一门科学,学习形势与政策是青年人成长成才的需要,遵循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特性要求,立足学生的思想实际,顺应时展的潮流,形势与政策教育就能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期望,并且通过不断的学习,让大学生们切切实实感受到“形势与政策”课的感染力与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