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音乐舞蹈论文【五篇】【完整版】

时间:2023-07-09 08:15: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随着时代的进步,编创者思维方式的拓展,舞蹈作品打破了从开始到结尾都用音乐的传统模式,出现了在作品中音乐休止、无伴奏的状态,让观众想象力空间得到无限的发挥,舞蹈得以个性化的发展。音乐休止、无伴奏在舞蹈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音乐舞蹈论文【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音乐舞蹈论文【五篇】

音乐舞蹈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舞蹈作品无音乐伴奏运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编创者思维方式的拓展,舞蹈作品打破了从开始到结尾都用音乐的传统模式,出现了在作品中音乐休止、无伴奏的状态,让观众想象力空间得到无限的发挥,舞蹈得以个性化的发展。音乐休止、无伴奏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能形成一种节奏的对比和内心的冲击,更能够深刻地表达感情,引起观众的共鸣,具有一种传情达意、以此物幽彼物和寄托隐含意念的比喻和寓意的功能。同时,它是前面一系列动作所要表达的“结果”,也是后面某些动作所要表达的“原因”,为舞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编舞中,如果能很好地运用这种无声的艺术,那将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

一、为舞蹈创造“意境”美

“意境”来自于文学艺术中的专业术语,是作者得于心、观众会于意的产物。著名舞蹈家贾作光很精辟地论述了这个观点:“意境就是景与情的交融,客观的境与主观的意完善结合。”从审美欣赏角度来看,艺术意境的创造是靠审美创作者和审美欣赏者共同完成的。在无音乐伴奏的状况之下,作品给予编导和表演者更大的创造意境的平台。在无声的环境中,舞者对作品的控制力来自于内心真实感受,舞者内心的音响带动他的肢体语言牵动了欣赏者的情绪,制造出作品用音乐无法表达的意境。想要这种若有似无的意境能够更充分地展现在舞蹈作品里,我们不能单纯只靠音乐与舞蹈一成不变的组合,更多的是需要音乐与舞蹈的多元化结合,不仅仅在作品中注重流动的音乐与舞蹈结合,同时也注重音乐休止、无伴奏手法在舞蹈中的运用,给作品营造高境界的“意境美”。

贾作光的《海浪》在舞蹈动作的处理上,开端是以静止的形式出现,演员背向观众,坐在平台上,伏腰低头,慢慢地张开双臂,像要把整个大海拥抱起来,这里没有音乐。当音乐慢慢响起,一只只海燕在海面上飞舞,让人感觉一种浩大的气势,忽而海燕展翅,忽而波浪起伏,这两种形象互相配合而且有机地连接起来,赋予了整个舞蹈诗的意境。

二、让作品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

作品《读梁祝》中,编导在这部6分20秒的作品中,在剧目的开端整整1分30秒没有使用任何音乐。这1分30秒所占的是全剧时间的1/4左右,给人唯一感觉就是寂静,舞台上灯光昏暗,只看到一人在捧书夜读,周围的一切都很平静,正是这种安静衬托出他不安逸的思绪,从而带动观众的情绪时起时伏。正是由于这里的“静”,才能使欣赏者用心去探究表演者究竟要表达怎样的情绪;
作品一开始就给了表演者和欣赏者无限的遐想。当音乐响起时,舞者的表演进入了另一个阶段,观众的情绪也为之一振,随即进入另一个想象的空间,去探索新的韵味。在这样的情景下,观众和舞者都已完全沉浸到作品中。

此作品的编者抓住了观众善于想象的特点,来引导观众对这一时段无声作品的兴趣不减。无音乐伴奏的运用,在整个舞蹈欣赏的过程中,改变了观众被动欣赏的心态,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后面有声的部分。虽然是无声的,但是笔者相信每一位用“心”的观众都会知道此时的无声是相对的,其实在每个不同的欣赏者心中都赋予了它不同的声响、不同的乐音,这样的音乐才是最有意义、最美妙动听的音乐。三、赋予舞蹈作品人性化

舞蹈作品《我心中的世界》,主要是表现一个盲女心中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渴望。剧目的开头无音乐伴奏,一个看不见东西的人,周围的世界即使再喧闹,对她来说依旧是寂静的,编导用一个安静的环境来反映盲女的生活状态,给这一剧目定下了哀伤的基调。音乐响起,盲女尽情享受着自己心中所想的世界,原本以为自己也能感受到和其他人一样的快乐。可音乐再次消失了,盲女又陷入了绝望当中,她要面对的依旧只是那黑暗无声的世界。剧目的尾声没有了音乐,没有了任何声音,也没有了女孩的笑容,只剩下内心永远的落寞。这个剧目的音乐编排巧妙恰当,前后呼应,使得剧目的整个情节生动感人,人们在欣赏时容易进入角色,和女孩一起感受人生的坎坷与无奈。“静”在舞蹈作品中运用得恰如其分,赋予作品更深的人性化内涵。

四、使舞蹈作品更具灵性

舞蹈剧目《出走》,青年编导万玛尖措把蒙古族传统舞蹈语汇与现代舞相结合,体现了他对新民间舞的认识和探索,在这部作品中编导应用了音乐这一要素作为他达成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表演者跳到中段时音乐戛然而止,但舞蹈里节奏律动仍在继续。音乐停了似乎也预示着舞蹈的停止,但是恰好相反,编导正是以这时的休止给欣赏者一个缓和的倾听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对欣赏者听觉疲劳的一种解放,这样的解放客观上促使了欣赏者对后面的作品产生强烈的关注欲望,也就在另一个层面加大了此作品的灵性。我们欣赏舞蹈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用心去感受,而不是木然地去面对这一切。我们必须承认的事实是,音乐影响情感的方式很特殊,音乐突然袭击我们,它比任何其他艺术更快,更强烈地影响我们的心情。只有经过戛然而止,才能感受到突然袭击;
只有经过无声的舞蹈,才能感受到有声的强烈。一切含蓄的思考与表达都可能在无声中获得更深层的领悟,赋予作品灵性,给予作品更强的生命力。

五、巧用无声胜有声

音乐舞蹈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特点

在“黑非洲”这个以部落或部族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大陆,舞蹈作为非洲人民最古老、最普遍、最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舞蹈成为非洲人民生活的一部分。非洲居民,男女老幼都非常喜爱跳舞。每逢婚丧嫁娶或者欢庆佳节,他们常常要通宵达旦地跳舞。舞蹈成为青年男女爱情的纽带。居住在尼日尔境内的富尔贝人中,博罗罗族人每年举办“热尔窝舞周”,它是一个大型集体婚礼活动。入冬时节,博罗罗族人穿上漂亮的衣服,从各地聚集到萨赫勒地区。婚礼活动开始是合唱,然后是化了妆的男子歌舞。青年女子们在一旁围观,她们从舞蹈的男子群中精心挑选心爱的情人。经过七天的歌舞活动,姑娘们选中了心上人,便结为夫妻。①在萨赫勒,丧葬活动与舞蹈也紧密相关。坦桑尼亚的马孔德人,在人死后对死者进行祭礼,祭祀礼仪上,悼念者要不停地唱歌跳舞,歌词和舞蹈的内容是祈求各种鬼怪神灵不要伤害死者。在黑人传统社会里,亲属向死者致哀悼词,由村里的妇女们以合唱形式表达出来。合唱时,音乐是用手鼓伴奏,曲调凄婉动人。②

舞蹈是非洲黑人感情的宣泄和力量的源泉,与舞蹈如影随行的音乐诠释着他们的肢体语言,将他们宣泄的情感主题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向世人展示非洲民族独有的内涵和风情。那么,归纳非洲黑人的舞蹈音乐有以下几点特征。

首先,强烈的节奏感是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的突出特征之一。他们对节奏的敏感度是任何国家的舞蹈艺术所不能相比的,这种节奏可以说是舞蹈动作的声乐化,“任何一个基本音乐的思想基础都是动作和声音动机的一致,首先是节拍、节奏动机的一致”。③这种音乐节奏异常复杂。最典型的节奏是高度发达的节拍交替和节奏交替形式。在非洲各个民族的舞蹈中,大家都可看到节奏与动作的紧密联系性。如加纳北部南多姆族的“塞克佩雷”舞中,音乐由木琴演奏,节奏部分用鼓、铃和铁制响板,并由舞者自己演奏。但各组舞蹈之间的过渡信号则由负责的节奏线结合起来。④在伊卓人的“埃塞尼”舞中,动作按照一首歌曲的节奏线而定,而不按照伴奏的打击乐器而定,并随歌曲的重复而重复。加纳安洛——埃维人的阿格贝阔舞,它包括多种舞蹈步型,每种都由领鼓击出恰当的节奏音型引出,并用那种音型继续下去。每种音型都不间断地重复多次,并用另一组动作同下一种音型联系起来,使舞者达到一个新的起点,可准备跳下一步型。以上这几种舞蹈都是需要演员在公演之前的排练中掌握好的;
还有一些舞蹈有更多的即兴表演,舞者可以对基本动作作出不同的加工处理,但要和舞蹈的领鼓手或其他器乐家演奏的节奏线相一致,因为整个舞蹈受这种节奏线的支配。由此可见,鼓在非洲黑人舞蹈音乐中起着引领舞曲节奏的重要作用。它决定舞蹈的韵律,也决定着舞蹈的风格特点。非洲黑人舞蹈表演用的鼓有上百种:木鼓、水鼓、战鼓、葫芦鼓等等。表演时用的小鼓可用手握,大的鼓要使人站在凳子上敲打。鼓的周围常装饰有铃铛等饰物,更增强了舞蹈音乐的节奏感。律动性强是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的又一特点。他们的动作粗犷有力,感情炽烈,善于以夸张的形体动作抒发自己的感情,舞者常常剧烈地甩动头部、起伏胸部、屈伸腰部、摆动胯部、扭动臀部、晃动手脚、跺脚等。南部非洲祖鲁族的“跺脚舞”,就是以强烈的腿部的律动来表达情感的;
加纳弗拉人的“迪阿“舞,每个舞蹈者右踝上戴一串蜂音器,右手还握一把剑。当演唱时,演唱者在音乐的强拍上用右脚跺地,在弱拍上用左脚快速地轻踏一下。当右脚跺地时,身体稍向右倾侧,然后弱拍是摆向左边。以腿部动作表现节奏的舞蹈还有“踢踏舞”“大跨步舞”(索托族)等。在加纳的达戈姆巴人的“恩英多古”舞中,主要用腹肌,而加纳的洛比人则强调上半身的动作,可以有旋转或肩的上下运动,或用某些手臂动作和肩胛的收紧放松动作来伸展前胸。还有像尼日利亚的卡拉巴利人的舞蹈,臀部有各种细微的动作。因此,这种大幅度的身体动作造成的强烈的律动感成为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的又一特色。

群体性和模仿性是非洲黑人舞蹈的常用形式,体现了非洲黑人舞蹈音乐具有乡土气息的特点。在他们的舞蹈中,很少看到独舞的形式,舞蹈反映的内容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舞者往往是围成一个半圆、圆圈或排列成行表演,动作主要模仿农事、狩猎、战争等活动。一位探险家对刚果的战争舞这样描述:“一千个脑袋仿佛是一个脑袋似的,起初他们同时仰起来,显出昂扬的气魄,然后同时低垂下去,发出凄切的哼叫声……”⑤

非洲黑人的舞蹈音乐中舞者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有时可以决定舞曲时间的长短。音乐中还有一个重要环节是为了让舞蹈者培养感情。序歌就起到这样一个作用。音乐家常常在演出开始时用序歌或一组这类歌曲来达到培养感情的目的。序歌可以用自由节奏演唱,并可以用一两件乐器伴奏而无需全体合奏,也可以不用声乐引子,而用器乐的前奏曲。在加纳西北部用木琴为舞蹈伴奏的地方,在跳主要舞蹈之前常用木琴演奏一小段前奏曲。同样,乔比人组成大型的木琴乐队,以乐队的引子开始“恩戈多”舞蹈。也可用声乐和器乐结合的引子,如在阿肯人的“凯泰”舞中,序歌可由一两个独唱者演唱,并交替加进笛子重奏,这种人声和笛子的交替一直持续到领唱者引进合唱为止。

总之,在非洲黑人的舞蹈音乐中,音乐和舞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音乐为舞蹈营造适当的气氛或情绪,能激发起舞蹈者以富于表情的动作来表现表演者的强烈欲望。而舞蹈将音乐的内容表达出来,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最终让人深刻感受到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的独特魅力!

注释:

①②金秋著.外国舞蹈文化史略.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35页.

音乐舞蹈论文范文第3篇

(一)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音乐和舞蹈的关系,犹如鱼儿和水的关系一样密不可分。在高职学校舞蹈教学的过程中,离开了音乐,舞蹈教学就失去了其内在的魅力,显得形单影只。音乐作为舞蹈的灵魂,以其优美的旋律,始终引导着舞者思维的发散,使舞蹈的表现形式更加生动、形象,还可以陶冶舞者的情操,同时把舞者的思想境界升华到新的高度,进而创造出更好的舞蹈作品。如果没有音乐,舞蹈课堂教学的形式就会过于单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降低,舞蹈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就不尽如人意了。

(二)音乐可以诱发舞者的灵感

音乐具有缓解疲劳,放松心情等方面的作用,舒缓的音乐可以让人保持平静祥和的心情,而激情澎湃的音乐则可以让人热血沸腾,满怀激情。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舞姿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让舞者可以随着音乐或强或弱,或重或轻的优美旋律产生更多的联想,诱发舞者的灵感,使舞蹈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舞蹈动作更加完美,舞蹈的课堂教学气氛将会十分和谐,进而将舞蹈教学提升到新的层次,实现舞蹈课堂教学的目标。

(三)音乐可以促进内在情感的展现

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只是照本宣科,老师要把自己内在的情感因素融入其中,并通过舞蹈外在动作表现出来,使其成为“有感彩的舞蹈”,这一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教师的表现力。表现力强就可以通过音乐和舞蹈的完美结合,并在音乐的指引下,把优美的舞蹈展现在大家面前。这更多的乃是内心情感或情绪的释放,音乐可以唤起舞者内心的情感共鸣,激发舞者强烈的情感欲望,达到身心、形体和音乐三者相互交融的境界,对于我们的幼儿教师来说,情感丰富、动作优美的舞蹈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四)音乐可以增强学生对舞蹈动作的记忆力

任何的课堂教学,如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必不可少的,高职学校的舞蹈教学也不例外。舞蹈是一项艺术性较强的学科,动作要领众多,稍有不专心就有可能遗忘其中的某个动作,导致整个舞蹈动作不协调,影响舞蹈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机械灌输式的教学贯穿整个课堂,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专心致志的学习也就无从谈起,掌握领会舞蹈的每个动作更是一句空谈,我们未来的幼儿教师又将会把怎样的舞蹈教授给幼儿呢?由于高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处在对音乐十分喜欢的年龄阶段,音乐和舞蹈的融合会使舞蹈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舞蹈动作的记忆,加深对舞蹈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推动舞蹈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音乐可以协调学生舞蹈的动作

音乐不但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还可以协调学生的舞蹈动作,如果没有音乐,学生的舞蹈动作就只能依靠教师的指导以及自身的感觉来修正,但这对于初学舞蹈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而音乐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因为学生可以随着音乐有规律的轻、重、缓、急音律来掌控舞蹈动作幅度,哪个动作需要舒展,哪个动作需要收缩,哪个部位需要动,哪个部位不需要动等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给舞蹈带来巨大魅力的同时,还协调了学生舞蹈的动作,又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增强学生自信,何乐而不为呢?

(六)音乐有助于意境的展现

“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而意境就是这两种情态的统一,即意与境的统一。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以意蕴、情趣取胜。舞蹈是“形动于外而精于内”的表情艺术,作为舞蹈的表演者应了解音乐和舞蹈的深层含义,从而激发内心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勾画出深邃的意境,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使身体动作表现出深刻持久的艺术感染力。音乐作为时代气象与情境的描绘者,可以充分表现人的审美感受,是人类审美意识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态。音乐在表现意境方面是无形的、丰富的、微妙的、动人的,音乐虽不能给人以具体美的形象,却能把人带入一种无形的美的境界,令人心驰神往、遐想万千;
音乐还可以其强烈的感彩,打动人心、陶冶情操。

二、结语

音乐舞蹈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师教育;
舞蹈专业;
音乐理论课;
艺术素养;
综合能力

面对新时期社会对基础教育综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中的舞蹈专业,如何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优化改革,以适应当前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并以培养符合教育实践需要的合格的舞蹈学科师资作为自身教育教学的目标,都成为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现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细致而重要的系统工程。

高师舞蹈专业是以培养基础教育的舞蹈师资为主导,有别于专业舞蹈院校的教育机制。而过去针对高师舞蹈专业的教学,无论在课程设置,还是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大多沿用专业院校的办学模式,侧重于学生的基本功训练、舞台表演经验的积累,以及系统掌握舞蹈基本理论和研究舞蹈作品的方法等方面,忽略了对学生“师范性”的培养,也与基础教育实践的要求相背离,从而导致了学生就业后不能适应针对中小学学生的舞蹈教学,违背了高师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基于高师舞蹈专业所培养的教学师资要求具有较强师范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突出的教学特点,通过合理、适当地开设音乐理论课程,以及开展适合高师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课教育,重视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1]、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为教育前提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思路的不断发展,逐渐完善高师舞蹈专业的教育体系。

1 针对高师舞蹈专业学生,加强音乐理论课程的重要性

针对高等师范院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应区别于对专业舞蹈人才的培养,学生在接受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应具备了解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的内涵、演绎不同形式的舞蹈作品的能力,以及对本专业及其相关艺术形式的内在联系与发展动态能够有所认识。

原苏联著名舞剧编导和舞蹈理论家扎哈诺夫曾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包含了并决定着舞蹈的结构、特征和气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舞蹈与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戏剧、文学、电影等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同为表现艺术的音乐学科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音乐在舞蹈艺术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是其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原始的舞蹈通过身体的律动与敲打的节拍相伴和;
还是经典舞剧在管弦乐的配合和衬托下意境得到深化;
抑或是现代舞蹈在音乐的帮助下更准确地传递情绪和烘托气氛。舞蹈都需要通过音乐的伴奏来表现美感、交流思想、深化主题,因此,音乐在舞蹈艺术中所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

在高师舞蹈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增加音乐理论课的比重,强调音乐理论课不仅是高师舞蹈专业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而且通过音乐理论课中的音乐训练和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舞蹈表演的能力[2],增强对舞蹈作品的表达和艺术感染力,从而避免因单一的模仿舞蹈动作、追求高难度技巧而造成缺乏对舞蹈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无法完整地展现艺术意境,以及过于专业化倾向等问题。所以,加强高师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理论课的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提高,增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从而更好地表现舞蹈作品、提升艺术感染力;
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能力和艺术素养,为将来的基础教育教学打好坚实基础的有效途径。

2 通过音乐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提高高师舞蹈专业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舞蹈一般有音乐伴奏,是一种以有节奏的肢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也是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人体运动表达艺术。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通常在如何与音乐衔接、配合,以及如何准确地表现舞蹈作品的情绪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归其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缺乏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也就是“乐感”,以及对音乐基础技能的训练,尤其是对“节奏感”的培养。对于高师舞蹈专业学生所开设的音乐基础理论课程,应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实际操作与运用,意在通过加强学生的乐感与节奏感,达到提高音乐与舞蹈的协调能力和艺术表现力的教学目标。

2.1 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在对我院舞蹈专业学生的调查中显示,93%的学生在进校前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技能训练,绝大多数学生都不识五线谱、没有音高概念,音准和节奏感也较差。普遍存在着因缺乏音乐基础知识和对音乐学科的基本认识,而不具备对音乐的认知能力、听觉能力和思维能力等问题。因此,面对高师舞蹈专业的学生,应与其他音乐专业所开设的音乐基础理论课程在授课方法、教学要求上相区别,应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特点,将各种教学手段灵活运用。

以《视唱练耳》课程为例,在教学中应避免强调单纯的听音练习、重复机械的技能训练,以及一味要求严格的记谱等。而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力为出发点,让掌握对音乐要素听、读(唱)、写的实践技能[3],只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来运用。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听、唱、写的过程中全面感受音乐的表现作用,掌握和积累音乐语言[4],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时代、风格迥异的各种音乐作品的特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尤其对高师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如何通过学习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增强舞蹈表现力和展现舞蹈作品的内涵,是实现自我升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为适应基础教育中灵活多样的舞蹈教学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有的放矢,注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舞蹈是一种有音乐伴奏的、以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能力,但这种技巧动作本身并不是舞蹈艺术表现的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如果在表现舞蹈作品时,学生只是单纯的运用舞蹈动作技巧,不考虑音乐元素在作品中的重要性、不具备良好的节奏感,那样,舞蹈就会缺乏美感、表现力和艺术的完整性,从而丧失了舞蹈所具有丰富感染力的艺术特性。

对于高师舞蹈专业的音乐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更应强调节奏训练的重要性。一方面,学生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如果缺乏节奏感,无论是舞蹈队形、动作、速度、幅度,还是在舞蹈姿态、造型等舞台效果上都会大打折扣,不但舞蹈画面会非常的凌乱,而且也体现不出舞蹈的魅力和艺术感染力[2];
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加强节奏训练,让学生更好地将身体的律动与音乐结合在一起,让他们的舞蹈创编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具备一定的舞蹈编排能力,这也是成为一名优秀舞蹈教师的重要前提。在有关“节奏训练与强化”的音乐基础理论课程设置时,可将《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这两门课程进行综合与整合,在一年级开设学时均为一学期(共18周,36学时)的《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并列为专业必修课程。采用因材施教、分类训练、视听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基础理论与音乐训练相结合,在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通过音乐理论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提高高师舞蹈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

高师舞蹈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具备一定的舞蹈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即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艺术学科的内在联系和艺术特性,且在文学、戏剧、音乐、美术上也有一定的修养[5],以适应当前基础教育的发展和要求。在针对高师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理论课的教学中,应探索如何从丰富学生相关学科知识着手,培养其艺术修养,加强审美能力和提高综合能力,从而起到让学生全面发展、“专业性”与“师范性”并重的作用,这也是提高中小学舞蹈师资培养质量的关键。适当开设针对高师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理论专业选修课,如:《艺术概论》、《中国戏曲赏析》、《音乐与文学鉴赏》、《中外文学作品赏析》、《表演艺术鉴赏》、《艺术美学》等课程,让学生了解与舞蹈、音乐相关的其他艺术形式的内容和特点,并对“学科综合”有所认识,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感受、思考、理解这些互相渗透的艺术材料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加他们的艺术素养,提高其人文素质的综合发展[6]。

总之,针对高师舞蹈专业学生开展的音乐理论课程,在课程的设置上,应在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同时,将掌握音乐及相关学科的综合知识作为提升艺术修养、增强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并充分考虑高师教育的教学规律及特性,明确教育方向,始终以培养具备一定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较强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教育工作者,作为高师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常娟娟.论高师舞蹈专业中艺术实践课的教育价值[J].西昌学院学报,2010.

[2] 唐可.试论音乐课在舞蹈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0.

[3] 钱今帼.视唱练耳教学的多元化趋向[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8.

[4] 文剑.对少数民族地区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

音乐舞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音乐与舞蹈 同一性 关系 结合

从古至今,在众多的艺术种类中,音乐与舞蹈一直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着。音乐是舞蹈的精神内涵,而舞蹈又是音乐的外在表现,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只有两者有效结合,才能真正地迸发出艺术的魅力,展现音乐与舞蹈的独特风采。因此,本文在分析音乐与舞蹈同一性的基础上,阐述两者在多个方面的关系,为音乐与舞蹈的充分有效结合,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一、音乐与舞蹈的同一性

(一)节奏是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共同点

音乐与舞蹈最根本的联系就在于节奏。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但并不是所有的人体动作都能够被看作是舞蹈,只有经过美化,并加以节奏化的动作才能够被看作是真正的艺术。同样地,节奏在音乐表现中也非常重要,是其音乐表现的基础与前提。

(二)音乐与舞蹈都是情感的表现

情感不仅是音乐与舞蹈的灵魂,其还是整个艺术表现的关键与基础。没有情感的音乐与舞蹈是没有生命力量的,其也不存在具有感染力量的艺术魅力。音乐对于情感的表现是直接的,并且与其他的艺术种类相比,音乐更善于抒发感情与情绪。而舞蹈对于情感的表现则是强烈的,其通过人体动作来充分地表现个人的情绪与情感。

二、音乐与舞蹈多方面的关系解析

(一)历史层面上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音乐与舞蹈都是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早期的音乐与舞蹈是结合在一起的。但是,在其两者的后期发展中,两者逐渐分离,并开始了各自地独立发展。同时,在其两者的各自发展中,音乐与舞蹈这两者独特的艺术特点也逐渐形成了。尽管,音乐发展为听觉艺术,而舞蹈则成为视觉艺术,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却从未真正地断裂。

(二)结构层面上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艺术结构是音乐与舞蹈艺术表现魅力的基础与关键。舞蹈的艺术结构常常来源于音乐的艺术结构,因为,音乐艺术结构能够为舞蹈艺术结构提供有效、完整的设计基底。同时,舞蹈的艺术结构对于音乐艺术结构的变化与调整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三)节奏层面上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节奏是音乐与舞蹈的基础,是两者均不可缺失的基本艺术要素,同时,节奏在音乐与舞蹈中还发挥着一定的衔接作用。舞蹈是音乐节奏的具体化、艺术化的表现,其能够通过对变化节奏以及舞蹈角色来进行情感的宣泄以及事物的表现,从而将音乐具象化。

总的来说,音乐对于舞蹈的精神内涵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同时,舞蹈又能够将音乐精神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是最佳的艺术搭档。

(四)旋律层面上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旋律是音乐艺术形象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音乐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而从舞蹈方面来说,舞蹈动作的贯穿、感情情绪的组织等都要依靠旋律来引导。如果将音乐与舞蹈两者之间的旋律结合起来,舞蹈就成为了音乐艺术中感情情绪的具体、形象化的表现。

(五)抒情层面上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音乐与舞蹈共同的美学特征,就是两者的抒情性,其仅仅是在表现手法上的不同而已。如果能够将音乐与舞蹈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就能够迸发出更具魅力的艺术表现,使两者的情感艺术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仅从欣赏的角度来说,如果只是欣赏音乐,听众的想象则格外自由,而如果让音乐与舞蹈相结合,那么,观众的想象则更为具体、形象。舞蹈艺术更加利用观众对音乐的深入理解,从而将音乐的艺术内涵表现的更为鲜活。同样地,在音乐艺术的烘托下,舞蹈也更具感染力与表现力。

(六)思维逻辑层面上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音乐与舞蹈都是非语言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利用带有比喻性质、象征意义、抒情化、虚拟化等的方式来共同演绎艺术的情感世界。交响编舞法、舞蹈交响化等就是利用交响曲创造的方式与经验来进行舞蹈的编排,其通过交响乐的思维逻辑来创造舞蹈,并在突出舞蹈独特规律的基础上,寻求音乐与舞蹈的有机结合。从舞蹈艺术的发展与进步角度来说,舞蹈交响化对于舞蹈表现领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七)科学层面上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现代舞蹈艺术,之所以能够将音乐与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关键在于音乐与舞蹈有着共同的科学依据。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而舞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平面上的艺术,并且其从某些角度来看,也是时间上的视觉艺术。

音乐与舞蹈的表现都需要有一个表达过程。音乐艺术的内容与情绪表达是依靠音乐的连续性,而舞蹈对内容与情感的表达是依靠人体动作的连续性。以舞蹈艺术的表达为例,单单一个孤立的舞蹈动作只能够构成一幅画面,因为它是静止的,几乎没有任何情感的表达。而一旦舞蹈艺术利用节奏、姿势动作等组织起来,对整体的情感进行连续的表达,且不受停止的进行所约束,舞蹈的艺术表现就形成了。音乐也是如此,节奏与节拍是音乐艺术的基本,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连续性地情感表现,就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三、结语

对于现代舞蹈艺术来说,音乐与舞蹈的有机结合更利于艺术魅力的迸发。而为了为音乐与舞蹈的有机结合提供有效地理论基础,我们要对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音乐与舞蹈自古以来,就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尽管在后期发展中,其分离,并独立发展,但两者之间仍紧密相连。现今,我们在分析音乐与舞蹈同一性的基础上,探究音乐与舞蹈在多个方面上的关系,以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将音乐与舞蹈进行有机融合,促进音乐与舞蹈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蔡霞.试论舞蹈与音乐的关系[J].艺术科技,2013,(11).

[2]章樱樱.浅析音乐与舞蹈的关系[J].音乐时空,2013,(04).

[3]祝苏珊.浅谈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J].戏剧之家,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