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机监理事业伴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加大,农村农业机械数量不断攀升,同时出现了农机安全事故愈演频发现象,如何做好农机安全保障工作,是新春伊始摆在我们面前的大事。我站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保险工作思路【五篇】,供大家参考。
农业保险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农机 检验 实施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221-01
近年来,农机监理事业伴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加大,农村农业机械数量不断攀升,同时出现了农机安全事故愈演频发现象,如何做好农机安全保障工作,是新春伊始摆在我们面前的大事。我站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交强险条例》关于没有购买交强险的农用车辆不准入户和检验的规定。创新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思路,狠抓农机互助保险,提升农机年度检验工作再上新台阶。截止目前,累计登记造册各类农业机械7756台,其中拖拉机1635台,卷帘机、饲草机、田园管理机等6121台,考核办理驾驶证1114人,发展农机互助会员702名,累计缴纳会费18万元。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思路
农机年度检验是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没有农机安全作业环境,兴农富民就难以实现,根据省、市农机部门对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关精神和农机手的需求,结合我县实际,我站三月份初就及时召开领导班子会议,明确把原来的‘重拖拉机牌证检验管理,轻农机安全互助业务办理’的思想转变过来,把创新互助工作思路作为重点,建立有效的检验互助联动机制。一是每周一坚持召开两个会议,即领导班子碰头会和监理人员工作例会,对上周工作进行小结,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落实本周任务和工作措施。二是夯实了领导责任,明确所有班子成员都是责任人,班子成员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全力做好年度检验、风险互助工作。
二、强化安全互助宣传、营造互助工作氛围
抓好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安全意识,让农机互助政策深入人心,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农历春节刚过,我站就开始积极做好农机监理安全宣传工作,通过集市广播、宣传车、挂横幅、刷标语、发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农机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农机检验以及农机互助工作的意义和作用,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农机手自觉参与到农机安全工作中来。
我站在检验开始前向政府、主管局积极汇报,争取领导对互助工作支持,对农机监理人员、乡镇农机安全专干进行了风险互助业务培训,保证所有工作人员懂互助、能解释、会宣传。同时印制《互助风险财政补、机手安全曾效益》宣传单4000余份,出动两辆宣传车,深入集会,村组进行扎实有效的宣传动员。
三、夯实检验目标、明确互助责任
按照新形势下农机监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我们进行反复调查研究,多方协调沟通,将上级下达的风险互助工作任务和农机年度检验工作结合起来,从两个层面分解下达,首先同检验任务同时下达各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要求参加检验的农业机械必须参加农机安全互助。其次,将任务分解到人,实施谁负责、谁办理、谁签字的重任追究制,制定奖罚制度,做到检验、互助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评比。
四、强化安全整治、加强巡查督办
检验期间我站积极开展农机安全规范化管理,从源头上加强治理,组成农机与交警联合执法队,深入第一轮安全检验工作不理想的义正管理区,有针对性的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对事故多发易发区域、路段的执法力度。对即不参加检验又不办理风险互助的农业机械依法扣押,强制办理。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在集中整治前三天,就检查拖拉机280余台次,纠正违章53台次,补验41台,办理风险互助41台。
五、创新工作机制,多举并措
管理与服务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做好农机安全互助风险服务,才能使群众在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中感受到管理者的真诚,进而自觉自愿投入到风险互助工作中来。一是我们安排4名工作能力强,作风硬的监理人员,依托平安农机示范村、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机超市发展风险互助会员,“主动出击”,“主动服务上门”,“深入一线”,“以点带面”,监理人员在其工作场所或家里办理风险互助手续。二是在县农机局的大力支持下,我站抓住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不放松,群众在享受购置补贴的同时按照规定办理注册登记,积极做好农机风险互助服务,通过有效措施,促使风险互助工作全面铺开。
农机安全工作关系民生,我们虽然取得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要求,离农机手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所以我们还要认真学习加倍努力,再鼓干劲,总结经验,找出我们的薄弱环节,确保农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卫成. 如何提高农机检验水平[J]. 当代农机,2011,02:78-80.
农业保险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大家好:
2017年度淳安团险部在经理室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公司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以业务发展作为全年的工作主题,明确经营思路,把握经营重点,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结合县域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实,扎实推进团险有序开展。车站,旅游码头创新业务的开拓以及农村小额保险的推广和普及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淳安团险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回顾2017展望2018。坚持“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主导思想仍然是2018年淳安团险坚定不移的核心思想,淳安农村人口占全县人口总数的80%以上,拓展农村市场的蓝海,继续把农村小额保险做深,做细,做精。才能使我们在可持续发展得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农业保险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这次全市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动员会,主要目的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安排部署全市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工作。鉴于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工作任务比较繁重,也考虑到要通过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工作带动和促进其它险种的发展,所以今天也请了市级相关部门和县市区的负责同志来参加会议,共同研究政策性保险工作。刚才,荣辉同志宣读了《咸阳市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志林同志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黎欣、小康同志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我完全同意。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工作。国务院去年出台的《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各级要积极稳妥推进试点,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保险。今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各级要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建立农业生产风险转移分散机制和经济损失分摊机制,这和过去的农业保险不同。过去的农业保险受灾后基本上都是政府统一救助,那么现在要把农业的风险转移和分散,要变政府对农民灾后的事后救济为事前防范与灾后经济补偿相结合。为了有效降低养殖能繁母猪的风险,国家将能繁母猪保险作为政策性项目,列入支农惠农项目,由国家财政和省财政拿出80%的保险费对养殖户进行补偿。政府拿48元,农民只拿12元,对8-45个月的能繁母猪进行保险。保额为1000元,保费为6%,根据测算这个保险是赔钱的险种,大家已经认清了这个险种,奶牛也是如此。国家为什么要在农村搞政策性保险,事实上是把过去的对农业方面的救助变为市场经营体制。农村的果业发展、菜业发展今后都要采取市场经营的体制。
我市是一个畜牧大市,截止目前,全市生猪存栏达150多万头,需承保能繁母猪15.24万头,任务十分艰巨。我市能繁母猪保险试点工作从今年8月份启动以来,兴平市、武功县政府以及人保财险咸阳分公司按照“先行试点、逐步展开”的思路,做了一定的基础性工作,到目前已承保11900多头(包括正在办理手续的)。从刚才兴平市的汇报来看,已承保1.1万头,办手续的是1800头,正在办理手续的是8300头,工作比较滞后。而我省的渭南市已全部完成承保任务,西安、宝鸡、汉中三市已完成任务的80%。与兄弟市相比,我市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相当被动,必须加速推进。
从目前调研的情况来看,这个险种受到了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的欢迎。分析试点工作推动不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上安排较晚;
二是县区有等待观望的思想;
三是对这一项工作的运行机制没有完全领会,对金融工作的认识不足。今后我们必须明确,县区政府是推动这项工作的主体,农业保险工作办公室设在各级农业部门,各级保险机构要坚持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协同推进。
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开展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是加强农业风险管理、稳定农民增收的制度化、规范化的国家救济和农业补贴政策,更是构建和谐农村的一项惠农政策,对于有效防范畜牧业风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和促进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施农业保险是一件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解民忧的惠民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政为民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切实增强开展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强力推进,切实把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工作这件惠农利农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二、落实措施,扎实推进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工作
近几年,虽然各级政府利用金融的意识比较强,但是利用金融的手段推动社会各方面发展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要把推动金融工作作为对各级政府和公务员的一项明确要求,广泛学习金融知识,加快建设银企合作平台,高度重视保险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发展。市政府出台的《咸阳市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已经明确了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会议的要求,理清思路,把握原则,及时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快速推进,务必赶11月30日前全面完成这项工作。
一要落实责任,快速启动。全市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由各级政府负责组织推动,农业、财政局、人保财险公司等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各县市区要尽快召开会议,分解落实任务,夯实工作责任,迅速启动此项工作。要把县、乡政府的组织资源优势和保险公司的管理、技术资源优势以及我们各县政府推动重点工作的人才优势、经验优势整合起来,落实经费,建立乡镇能繁母猪保险代办站,设立村级代办员,成立由农业、畜牧等行政管理部门主要领导、技术人员、乡镇干部、保险公司负责人和农民代表组成的能繁母猪保险核损理赔专家组,并做好培训工作。
二要健全制度,规范操作。各级要根据中省市的各项政策措施,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确保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的高起点、规范化运行。一是条款、单证要统一。能繁母猪保险条款及费率已经明确,承保险种、保费标准、保险责任、单证样式等相关内容原则也必须统一。二是出险核灾要及时。保险项目受灾后,相关部门要立即开展查勘核灾工作,做到查灾及时、核灾准确;
三是理赔要公开高效。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民受损程度,及时公开理赔明细,按时落实赔付款项。严禁暗箱操作,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四是资金要严管。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保险补贴资金的使用管理,规范运作,严禁挤占挪用。保险经营机构要实施严格的承保管理、财务管理和理赔管理,规范业务流程,坚决杜绝惜赔、少赔和拖赔等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
三要搞好服务,防范风险。把免疫和投保结合起来促进能繁母猪保险工作,是兴平试点取得的经验。以免疫为核心的技术服务,不仅是农业部门和防疫部门的职责,保险部门也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人保财险公司要如实履行保险条款说明义务,分户建立承保台账,并在收齐保险费后,及时出具保险凭证,按照要求对能繁母猪保险的保费资金单独立帐、专项管理,确保理赔资金的及时到位。要扎实做好能繁母猪保险售后服务工作,健全服务网点,组建客户专职服务工作组,开辟快速理赔服务通道,做到快速查勘定损和优先理赔,保证受灾农户尽快拿到赔款,及早恢复生产。要认真分析研究能繁母猪保险经营中存在的风险,改进工作方式,积极探索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确保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稳步推进。同时,各级畜牧防疫单位要切实承担起防疫责任,严格执行免疫、检疫等各项制度,加强对养殖户防疫知识的培训,最大限度杜绝疫病传播途径,有效化解保险业风险,切实保护养殖户利益,保障全市畜牧业健康发展。
四要强力推进奶牛保险试点工作。这项工作目前虽然只涉及泾阳一个县,但十分重要。省政府为了争取2008年度国家财政对全省农业保险的补贴,今年在全省开展了洛川苹果和泾阳奶牛保险两个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项目。省政府就泾阳县奶牛保险试点拨付专项资金240万元,每头奶牛补贴保费100元,养殖户拿100元。洛川苹果保险已于8月份完成任务,而我市奶牛保险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仅投保326头,局面尚未打开,工作严重滞后。此项工作不存在讨价还价,希望市农业局和泾阳县政府高度重视,加大工作力度,尽快打开局面。如果我们不能按期完成任务,试点的补贴资金将全部收回,泾阳县政府和市农业局是要承担责任的。
另外,为了推动我市保险业加快发展,更好地服务和谐咸阳建设,市政府将与陕西保监局在创新保险产品、资金融通、保险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战略合作,大力推进农业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民工意外伤害险以及煤炭开采、建筑工程等高危行业雇主责任险和意外伤害险等各项保险业务试点工作,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借助能繁母猪保险、奶牛试点保险的带动和示范效应,积极探索,提早谋划,大力支持构建全方位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咸阳保险业快速发展。
三、加强领导,确保全面完成能繁母猪保险工作任务
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精心部署,积极推动,确保按期完成15.24万头能繁母猪保险工作任务。
一要加强领导,稳步推进。市政府已成立全市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组织和推动。领导小组将建议市上把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纳入各县综合考核工作之中。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实施步骤、责任分工等,抓好能繁母猪保险的组织、协调、推动工作,确保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稳步推进。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是要增强三个意识,提高一个能力。即增强服务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要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通过开辟专栏、播放专题节目、张贴标语、上门入户等形式,向广大养殖户广泛宣传政策性保险试点的重要意义,讲解保险方式、业务流程等内容,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的参保意识,不断扩大参保面,为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加快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要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各级宣传、财政、农业、保险等相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财政部门要落实好保险财政补贴政策,保证财政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农业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做好组织协调、疫情防治,加强对保险事故查勘定损工作的协调和监管;
保险公司要及时掌握保险工作进度,沟通相关信息,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具体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乡镇基层组织的作用,依托基层兽医站渗透到农村的网络优势和技术优势,协同代办理赔定损和防灾防损预防工作。
农业保险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作为一种新型政策性农业保险,“银保富”因为首创“农户+财政+保险+银行”的模式而备受关注。目前,“‘银保富’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陕西省政府关于实施方案的文件正在金融办、财政厅、农业厅、保监局、银监局等五厅局会签,一旦下发,将在咸阳市泾阳县和西安市长安区进行试点。”人保财险陕西分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
县域经济借力金融工具
当县域经济发展直面农村金融工具创新时,“银保富”的问世也就成为必然。2008年3月,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袁纯清会见了在陕调研的国家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地方主官与保险主官相遇,自然少不了一番关于保险业服务社会、支持县域经济的交流。于是,一种银行保险业合作支持农村产业经济试点的新思路应运而生。
此时,袁纯清已经在勾勒日后自己命名的“银保富”的雏形。
思路令人兴奋,可这毕竟是一项创新,袁纯清组织了大量深入的调研和部署工作。不仅在思路上进行可实施性调研,整个实施方案的推出也审慎而民主。作为实施方案诞生的见证者之一,陕西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说:“2008年下半年,‘银保富’方案先报给省政府,突出建立财政、保险、银行互动的农民贷款工具,然后协调保监局、财政厅、保险公司、银行统一讨论方案,综合各方意见进行修改,最后才确定实施方案。”
当方案初稿被送到袁纯清的面前时,他即刻为这个新银行保险产品命名为“银保富”,并提出要把该产品做成支农惠农的系列产品。
随后,这个“支农惠农的系列产品”的先期试点被锁定在设施蔬菜方面。陕西省保监局副局长毋育生表示,下一步将根据试点情况和各地区农业生产的要求,开发出设施农业、养殖业等其它类似产品。
财政为媒撮合行业联姻
“银保富”的核心就是“农户+财政+保险+银行”的模式。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通过农户购买农业生产项目保险,得到风险保障,并筹措到扩大生产所需资金;
二是通过财政资金对参保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引导农户参保,撬动银行贷款,支持陕西省农业产业发展;
三是通过保险公司提供保险服务,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金在被保险人所欠贷款本金余额的范围内,优先支付给贷款金融机构,减少银行贷款风险;
四是银行以保单为凭据向农户发放小额信贷,开拓了自身业务发展,保证了较高的还贷率。
作为“银保富”先期试点,设施蔬菜“银保富”专门针对投入1万元的蔬菜大棚及农户提供保险,农户可以用到手的保单作为质押物向银行贷款1万元。上述保险公司负责人介绍,该险种首次兼顾农村蔬菜大棚设施损失和借款人意外伤害双重标的,更减轻了银行的投资风险。其具体赔付方式为:一年之内,如果大棚遭受自然灾害被毁,在1万元损失以内的,保险公司将替农户向银行还款;
如果一年内贷款农户遭遇人身意外伤害,可获得2万元的最高人身保障。
在这个“农户+财政+保险+银行”的链条中,财政扶持和撬动起到了重要作用。农民投保只需交纳30%的保费,70%补贴由保险公司汇总承保和贷款发放情况,再经过县区农业主管部门确认,由财政部门向保险公司统一拨付。由此,财政资金投入避免了挪作它用的可能,保证设施蔬菜“银保富”专款专用。此外,财政部门还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指派审计部门进行审计,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据了解,陕西省政府将为这项政策性保险产品补贴70%的保费,政府补贴将达到560万元,最终带动银行2亿元的贷款支持。
以财政扶持“为媒”,设施蔬菜业与银行保险业的幸福联姻成为可能。上述陕西省政府负责人认为,设施蔬菜“银保富”帮助经营农户提供资金、降低风险。同时也为银行保险业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有利于银行保险业做大做强。
融资放大“升级”政策农险
其实“银保富”诞生的三年前,银保联合,通过保险分散银行金融风险、促进农业发展的农村融资方式已经存在。2006年,陕西银监局就推动太平人寿陕西分公司与陕西省农村信用联社联手推出“安贷宝”――一种农村借贷者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太平人寿陕西分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该险种是面向农村小额贷款农户的短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农户从陕西省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时,办理“安贷宝”保险,若农户发生意外风险,保险公司代其向信用社还贷。
2007年9月,陕西启动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确定在咸阳市泾阳县试办奶牛保险,在延安市洛川县试办苹果保险。当时相关配套政策规定,核定赔付额在当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2倍以内时,由保险公司承担全部赔付责任,并把农业生产者是否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作为享受各类政策性扶持、信贷支持的重要前提条件,对参保者在财政扶持、贷款等方面实行优惠、优先。
将参保作为获得扶持和贷款的优先条件――显然,起初陕西农业政策性保险的着眼点在于提升农民的风险意识。两年之后,“银保富”问世,保单直接抵押贷款。保险、融资,一个都不能少,陕西省农业政策保险在逐步升级、完善。
农业保险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业保险;
非正式制度;
制度变迁;
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840.6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8-0064-03
现阶段,我国农业保险体系内的正式制度安排依旧十分薄弱,非正式的制度仍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正式制度对非正式制度的有效替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要求在构建完善农业保险体系过程中进行思路上的创新,充分发挥非正式制度的积极功能,在制度和文化层面上使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理想的制度变迁效果。
一、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历史演进
伴随着农业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经历了巨大的变迁,正是非正式制度变迁使农业保险制度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1.我国古代农业保险思想的原始形态。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就是在与各种灾害的不懈斗争实践中,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在中国漫长的农耕时代,为应对纷沓而至的水旱饥荒,“积蓄备荒”的保险思想贯穿了我国整个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各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王朝,在大灾之后保持社会的稳定,各种仓储制度应运而生。这种以实物形式的救济后备制度,具有政府统筹、带有强制性的保险的性质,在民间多采用“积谷防饥”、“养儿防老”形式的自保与互助风俗制度,从某种程度来说,几千年封建农业社会积淀下来的最具代表性的风险保障思想与非正式制度,时至今日仍在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2.我国近代农业保险思想的产生。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和长期闭关锁国的社会条件下,近代农业保险思想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和农村经济发展极为困难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些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深受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技术,“师夷之长技以制”,他们在吸取我国古代原始保险思想和西近代保险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我国近代的农业保险理论和思想。为发展民族农业保险,少数省份在个别地区试办过农业保险,但多以失败告终。虽然引进了西方近代保险的原理、方法和观念,但在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其影响极其有限。
3.建国后我国保险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建国后,我国的农业险理论和实践基本上是借鉴苏联的经验,在国家保险理论指导和意识形态影响下,我国农业保险业从创建之初,就具有明显的“财政性保险”的特征,虽然也发挥着风险补偿、防灾防损等作用,但这并不是发展农业保险的目的,业务基本上是依靠政府的行政命令来推动的。制度建立以后,农业保险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并完全由国家救灾方式所代替。经济转型时期农业保险制度虽然在重新培育,但迄今仍然没有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农业保险道路,仍没有在农业保险的制度安排与创新方面取得突破,由于制度缺失,我国农业保险陷入了“需求不足、供给短缺”的市场失灵境地。
二、我国发展非正式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纵观几千年来中国保险思想发展史,非正式制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植于农业社会、以国家为主导、以社会救济为主要内容的古代保险思想有利于农业保险的形成,但却阻碍了现代农业保险的发展。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一贯注重伦理道德、意识形态等精神因素作用的历史惯性,对人们的行为影响深远,人们习惯于从过去的经验和传统中寻找依据和方法,这就使得传统观念、行为习惯对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的影响和制约特别突出,再加上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长期投资,也使人们形成了注重行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的思维习惯。也正是因为如此,适应农业保险发展要求的非正式制度――意识形态、伦理规范、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建构尚未完成,而非正式制度的匾乏影响了农业保险的需求和供给。
非正式制度通过双重作用影响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一方面降低交易成本,强化激励机制,提高经济绩效,成为农业保险发展的强力剂。长期实践中积淀下来的意识形态和习惯准则,作为一种个人与环境达成“协议”的交易工具,形成一种个人与外部世界的确定关系,大大简化了人们认知、选择的过程,节约交易费用。同时,它所包含的与公正相关的道德评价,也缩减人们在相互对立的理性之间进行选择时所耗费的时间和成本,降低交易费用,也有利于正式制度的正常运行。作为一种社会调节机制,由于非正式制度往往表现为世代相传的习俗与行为习惯,因而在一定条件下,其内在的凝聚作用规范了社会成员行为。尽管这种规范性不具有国家强制性,由于其本身凝结着社会成员对往昔现象、经验或祖先的某种程度上的崇敬,所以人们往往会以传统为参照系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有效的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成功的遏制“搭便车”、损人利己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克服这些行为固然要靠正式制度来制约,但正式制度不论在质上还是在量上都存在着许多无法达到的空间,这些空间只能靠主体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来自觉维持。从某方面来说,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也是一种人力资本,当人们认同于某种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时将形成一种巨大的行为激励,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益。尤其是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特别的人力资本更是效果显著,合乎理性的意识形态能够有效淡化机会主义行为。当然,非正式制度的自发性、持续性等特点也往往使其成为阻碍制度变迁与创新的因素,陈旧的非正式制度安排难免会延长制度变迁的时滞,强化制度创新的路径依赖,也会干扰正式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扰乱社会运行的秩序,从而加大社会运行的操作成本,降低制度绩效。
某种程度上讲,人类的各种风险应对策略的历史发展沿革表明农业保险制度是一个文化层面的东西,那么在正式保险制度移植中简单的工具性的移植和借用是存在问题的,任何制度不能脱离其存在和发挥作用的环境――文化。不顾客观规律的强制性的制度移植,完全可能造成制度实际运行中的扭曲,最终增大制度运行本身和未来变迁的社会成本。这也是近代农业保险制度在我国运行产生南桔北枳问题的根本原因。有效保护私人财产权利是一个国家成为名副其实的法治国家的标志,但法治国家不仅仅表现为国家制定出完整和先进的法律条文体系,更重要的培育法治的契约文化,文化的培育就需要漫长的过程,这受制于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城镇化进程、农村人口家庭观念的变化和农民文化观念的变化高度相关。这些影响因素的性质及变迁的规律决定了非正式保险制度的长期存在,如农业系统性风险、信息不对称和双重正外部性,诚信意识问题等等。
无论怎样发展农业保险,一旦其赖以存在的信用基础出现了问题,由于监督人的行为成本高昂,许多对合作双方都有利可图的交易,在缺乏道德共识的环境里就会无法实现,便不可能保证农业保险稳定地正常运行。
三、加强非正式制度建设,促进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创新
由于非正式制度存在形式上的分散性、变迁上的自发性、连续性特征,因而其创新具有与正式制度完全不同的特点,不能像正式制度那样易于采取自上而下的强制变迁形式,可以采取诱致变迁的形式,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重视习俗影响,塑造道德理念和建构新型文化,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首先,我们要重视习俗影响和塑造道德理念。现代的农业保险制度是在以英美为主的具有浓厚契约传统西方国家发展起来,我国从逐渐引入西方现代农业保险机制的过程中,虽然机制所需要的正式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但机制运行所需要的契约观念、守信观念、守法观念等却还没有树立起来和充分发挥作用。要克服这种制约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现象,就必须努力树立契约观念,建立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消除那些与市场观念矛盾的道德和习俗观念,并对传统的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进行仔细甄别,除去陋习,保留精华。
其次,我们要塑造道德理念。自愿互利的农业保险其实就是一种市场交易,而维持和优化市场交易秩序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就是利人利己。道德与不道德的分界线,就是保险主体是利人利己,还是损人利己。通常,道德规范建设具有系统性,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参与者诚信或失信的识别机制,形成俱乐部规范,诚信或失信的激励和惩罚机制,这需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治本主要是制度建设,特别是信用制度建设。道德规范建设实际上是形成农业保险主体共同遵守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如诚信就是现代农业保险中共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功能是克服机会主义行为,提高遵守合同的自觉性。因此,道德规范建设的意义是使守信成为自觉的行为,自觉的遵从。当然,我们不仅要反对泛道德主义,也要反对那种泛法律主义的倾向。实际上传统儒家伦理看重的,不是去制定这样或那样的规则、规范,而是强调在道德生活中树立榜样。人们在生活中更多地不是从规则、规范里学会道德的行为,而是从家人、父母、邻居、同伴以及历史生活的实例、榜样中来学习和培养道德感、道德习惯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健全的人格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这有助于我们克服目前农业保险乃至社会所面临的诚信、责任问题,而培养健全的人格,依靠“德、智、体、群四育并重”,使人们的品质得到升华、认可和尊重。
最后,我们要建构新型保险文化。在保险制度的变迁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保险文化转型的任务,在非正式制度安排方面要建立起与保险制度相适应的文化氛围,努力营造一种自由、自主、竞争、效率、契约的保险文化,不断探索和积累反映保险运行规律的各种经验和知识,以支持保险经济的有效运行。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保险文化,从根本上促进非正式保险制度的变迁。尤其在我国这种政府主导强制性制度变迁与传统思想文化影响之深的情况下,当农业保险机制的正式制度发生了变迁时,如果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文化等非正式制度支持,传统的非正式制度不发生变迁或变迁速度过慢,这势必会影响农业保险正式制度甚至金融市场经济秩序的型构。而根本的方法就是彻底打破传统的农业经济体制,扩大保险思想文化意识的教育与影响,切实推进保险文化基础的建立,加强相关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宣传。只有处理好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能保证农业保险长期、稳定发展并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降低其运行成本。
四、结论
实践证明,非正式制度因素深刻影响了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今天,我们推进农业保险制度的创新,就必须尊重国情和传统,加强非正式制度建设,努力寻找文化传统与现代农业保险体制之间的契合点,不断试探、不断融合,才能降低制度变迁的成本,实现制度创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度国柱,王国军.中国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2:59.
[2]林毅失.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