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在职研究生毕业总结【五篇】

时间:2023-07-09 08:35: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目前,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通过对我校近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虽然学生就业的比例每年均超过97%,但就业的质量不高,表现为专业不对口、就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在职研究生毕业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在职研究生毕业总结【五篇】

在职研究生毕业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岗前储备;
职业指导;
就业创业

中国分类号:G718.5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目前,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通过对我校近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虽然学生就业的比例每年均超过97%,但就业的质量不高,表现为专业不对口、就业面分散不便于跟踪管理、工作的稳定性较差、工资待遇较低等。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①在外省就业的学生的较多。由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滞后,我校有93%的毕业生到浙江、江苏、北京、上海等地就业,这对他们的生活、管理、生理和心理适应带来较大的不便。因此工作的稳定性较差。②有51%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符,这就降低了他们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阻碍他们以后的个人发展。③工资待遇低。由于推荐安置的工作多为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工资报酬偏低,降低了对学生的吸引力。④“跳槽”现象严重。这既反映了学生自身的职业能力水平不高,劳动观念、劳动纪律、劳动意识不强,对岗位工作的不适应,同时也严重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几经易岗,最后还是无所事事。

正如教育部领导在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谈到:总的看,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就业形势都将比较严重,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相当艰巨,劳动力总量供需矛盾突出,就业压力持续加大,今后一个时期,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不会有明显改变。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工作,甚至制约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因此,探索如何提高学生就业的途径和方法已成为职业学校工作的重点内容。

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就是我们办好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根本标志。要想真正提高中职生的就业质量,就必须做好他们的就业指导工作,使他们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正确的认识自我和社会,尤其是市场经济状况下的就业形势。因此抓好、抓实、抓活职业指导工作,对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的作用。近两年,我校经过对以往做法的潜心研究与大胆实践,形成了一套科学而完备的岗前就业指导培训体系,绩效比较明显:

一、加强对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宏观管理,以“职业指导工作”为抓手,为毕业生构建有效的岗前指导培训储备平台

1、重视职业指导研究工作队伍的建设。学校成立了以一位业务副校长为组长,由就业处和教导处具体负责,有班主任、政治课老师等一批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同志组成的课题研究小组。

将就业指导工作渗入学校的各层面,提高全体教职工职业指导意识和工作艺术。学校坚持组织包括课题研究教师在内的所有教职工参加各级职业指导课教材培训、科研讲座、论文交流和职业指导优质课比赛等研究活动。同时,还邀请职业指导专家和优秀企业管理者来校办讲座,以帮助职业指导老师吸纳新的科研思想,增强职业指导能力。

2、重视职业指导课教材的科学选取,优化设计职业指导课教学计划。

3、重视在就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一专多能”,拓宽他们的就业面。学校高度重视为学生提供实训环境和条件,我校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校内实训条件的改善。

二、加大职业指导教学改革和理论研究力度,用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

1、积极进行符合职业指导特点的教学模式探索。根据职业指导课的目的、任务,学校自始自终支持并鼓励相关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科学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师多次参加职业指导优质课比赛,调动了教师们认真思考如何教好职业指导课的积极性,展示了他们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组织教学的能力,交流了“模拟式”、“启发式”、“讨论式”等种种生动教法,提高了职业指导课的质量。

2、认真开展职业指导的理论探索。职业指导是一门新兴的、既有实践总结又有一定理论体系的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为了使相关老师通过研究与实验能够在理论建树和实践经验中取得理论成果,学校不仅积极组织研究人员参加课题组举办的职业指导学术研讨会,认真撰写职业指导研究文章,而且学校还定期举办“职业指导论文评选”活动,以此促使教师们重视及时收集、总结和提炼好的经验与做法,注重成果的物化和推广。

同时鼓励相关人员对我校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积累第一手材料,找出典型案例,学会分析总结。例如我校毕业生锁必天、卢参谋、翁厚江、马紫薇等优秀创业事迹,已编入职业指导课的校本教材中,要求在职业指导课上,必须结合我校毕业生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这些研究成果,在学校的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完善毕业生就业安置机构,以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效性

为了帮助毕业生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学校建立了人才就业信息网络。学校的“就业处”通过因特网、信函、电话、传真和“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相继和浙江、福建、江苏、北京等多家企业事业单位和20多家大型人才交流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这为学生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提供了充分的招工信息保证。

定期举办毕业生实习就业指导暨供需见面会,学生毕业前,学校的“就业处”通过已建立的人才就业信息网络广泛搜集用工信息,然后反复考察招工单位,从中筛选出各方面条件最优的招工信息,通过宣传栏、会议等形式向学生公布,供其选择。

通过毕业生实习就业指导和供需见面会,学校针对毕业生求职成败的原因,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指导,从对策方面给学生以指导,让学生吸取别人求职成败的经验和教训,过好择业关。其次,安排用工单位在供需见面会上介绍单位基本情况和招工情况,让学生对招聘单位有一个更全面、具体的了解。为学生的“双向”选择做好准备。最后,招工单位和求职学生进行双选。

在职研究生毕业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求职考研博弈

大学生辛辛苦苦四年寒窗就要毕业了,照说应该高兴,可是我们看到的现实是,很多人却高兴不起来。这些人当中,不仅包括寒窗四年的莘莘学子,也包括其家长或父母,甚至波及到亲戚朋友。在目前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条件下,很多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将选择考研,于是考研成了一种变相的就业方式。目前,国家硕士研究生招生安排的统一考试时间一般都在每一年的一月份。而用人单位的人才招聘大多在上一年的第四季度即10、11和12月份就已经开始。这就给很多同学选择带来了困难,准备考研吧,会影响求职竞聘,去求职竞聘吧,又会影响考研备考。考研之后,求职竞聘的机会往往会大大减少。更为重要的是,一个人不可能脚踩两只船,在很多情况下这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

然而,研究生毕业以后就一定能够顺利找到工作吗?答案仍然不尽如人意。当然,如果研究生毕业以后一定会比本科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工作,或者说如果研究生毕业后工作待遇一定会比本科毕业生更高,那么下定决心考研也是值得的。然而事实是,这里的两个假定条件并不总是成立的。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当面临大学毕业时不知道究竟是去求职应聘好,还是考研以继续深造更好。在这里,笔者拟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就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希望能对有关方面进行决策有所裨益。

1.假定博弈双方关心的不是收益而只是策略选择的成败

如果博弈双方关心的不是收益的多少,而只是追求博弈中策略选择的成功率,在这种条件下,我们的问题可以用博弈论中所谓的“少数者博弈”模型来描述。

少数者博弈模型是这样的:假定有某一个公共场所比如说是影剧院或歌舞厅失火,当时你正与满屋子的人一起在从事活动,假定有两个安全门A和B,匆忙之间你究竟是逃向A门,还是逃向B门,究竟哪个门更有利于你迅速逃生,这与其他许多人的选择密切相关。如果大家都选择A门,你也选择A门,你肯定是死路一条;
相反,如果这时你选择B门,你将肯定会顺利逃生。同样,如果大家都选择B门,你也选择B门,你也是死路一条;
相反,如果这时你选择A门,则你将一定顺利逃生。也就是说,你要顺利逃生,你必须对其他人逃生时所选择的安全门有所预测。你可能会问,这种预测在千钧一发之下,有可能吗?不错,这种情况下肯定容不得你使用复杂的数学模型去进行分析,但是有所选择却是极其必要的。选择就是决策,决策就需要预测。在这种情况下,预测通过观察法就足够了。

用少数者博弈来分析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就是说面临着大学毕业,你究竟是去谋职竞聘,还是去准备考研,也与其他毕业生的选择密切相关,你要能够胜出,你也需要有所预测。即经过一番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如果大家都选择谋职竞聘,你的正确选择就是准备考研;
如果大家都选择准备考研,你的正确选择就是竞聘求职。我们权且假定有甲乙两个毕业生面临毕业(这两个人可以看作是由全部毕业生分成的两个部分),每个人均有求职和考研两个策略,每个人在每一策略条件下的赢得可以用如图1所示的博弈矩阵来描述。在这里,我们用每个局中人选择每一策略成功的概率来表示每个局中人的赢得,即如果两人的选择相同即两个人都求职或者都考研,每个人成功的概率均为0.5;
如果两人的选择不同即如果甲选择求职,乙则选择考研或甲选择考研乙选择求职,两人的成功率都是1,即100%。显然,如果用画线法求解,该博弈矩阵有两个纳什均衡,即(求职,考研)或(考研,求职)。即你(毕业生乙)考研,我就求职;
你求职,我就考研。也就是说,给定别人考研,你正确的选择就是求职;
给定别人求职,你正确的选择就是考研。有人可能会说,别人的选择我根本没有办法知道,这就需要你预测。根据预测进行决策,是减少失误的根本手段。

毕业生乙

求职考研

0.5,0.51,1

1,10.5,0.5

图1毕业生博弈(一)

按照博弈论知识,图1所示博弈是一个双均衡博弈。根据博弈论原理,任何双均衡博弈都应该还有一个混合策略均衡。混合策略均衡是局中人策略集合中全部策略的一个概率分布。运用博弈均衡的求解方法,在图1弈双方的混合策略均衡是,各自均以(0.5,0.5)的概率选择(求职,考研)两种策略。

2.假定两种不同的选择存在收益差异

在两种不同的选择存在收益差异的条件下,我们得到的赢得矩阵如图2所示。就是说,如果博弈双方或者说大家都去求职,由于供过于求,每人只能获得1千元的月薪收入;
一方(或一部分)考研,另一方(或另一部分)求职,则考研者可以获得3千元月薪收入(现值),求职者可得到1.5千元的月薪收入;
如果双方都考研,同样由于供过于求,使得考研者的月薪收入现值下降,但仍然高于大学毕业生直接选择求职者,假定为2千元。对此博弈矩阵应用画线法求解,其纳什均衡就是(考研,考研),即双方都选择考研。这一结果在现实中是不难理解的,因为考研后的收入毕竟是本科毕业生的2倍。因此很显然,即使这里的假定不是博弈双方分别为全部毕业生的二分之一,博弈的结果也必然是大家都选择考研。这一均衡解无疑是国家所不希望看到的。因为国家经济建设对各个不同层次的人才都是需要的,清一色的某一个层次肯定不是一个合理的人才结构。

毕业生乙

求职考研

1,11.5,3

3,1.52,2

图2毕业生博弈(二)

现在,我们假定博弈双方的收入结构不是图2所示情形,而是如图3所示情形。这种情形是说,如果博弈双方都选择考研,由于可能会导致研究生层次的人才供过于求,因此虽然研究生毕业以后月薪收入与本科毕业相比会有所不同,但毕竟那是三年以后的收入,由于两者相差不大,再加上读研期间的会计成本(即学杂费)和机会成本(求学期间丧失的参加工作的劳动收入),因此折合成现值以后两者相差无几,几乎可以看作是相同的,因此在局势(考研,考研)条件下的收益与局势(求职,求职)条件下相同,月薪都是(1,1),单位为千元。而如果一部分选择考研,一部分选择求职,则考研的收入现值仍然较高,假定为1.5千元,而直接求职者也因为不存在供过于求的问题能获得相对较高的收入,假如为1.2千元。对此博弈矩阵应用画线法求解,得到的纳什均衡仍然是两个,即分别为(求职,考研)或(考研,求职)。

毕业生乙

求职考研

1,11.2,1.5

1.5,1.21,1

图3毕业生博弈(三)

此双均衡博弈的混合策略均衡为,双方分别以(2/7,5/7)的概率选择(求职,考研)两种策略。这一均衡结果也可以理解为,在全部毕业生中,2/7的人可以选择求职应聘,5/7的人可以选择考研深造。显然,选择考研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这与策略(考研,求职)的收入结构是相一致的。

现在,我们假定博弈双方的收入结构不是如图3所示情形,而是如图4所示情形。这种情形是说,如果博弈双方一方选择求职,另一方选择考研,考研一方得到的收入现值与本科毕业时求职收益相同,但由于一部分选择考研另一部分选择求职避免了供过于求,所以体现出来的收益比都求职和都考研的收益要高。这时的纳什均衡也是两个,即(考研,求职)或(求职,考研),这与博弈双方关心的不是收益而只是策略选择成败的状况一样。此博弈的混合策略均衡是,各自均以(0.5,0.5)的概率选择(求职,考研)两种策略,考研的概率

毕业生乙

求职考研

1,11.2,1.2

1.2,1.21,1

图4毕业生博弈(四)

现在,我们不妨再假定博弈双方的收入结构如图5所示情形。这种情况是说,双方都考研三年后现值比双方都直接求职的收益(1,1)甚至还要差一些变为(0.9,0.9),因为随着读研学费的逐年增长和改革的不断进行,攻读研究生的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都会急剧增大。可是如果一方求职一方考研,物以稀为贵,考研一方仍然会因为高学历而得到高收入1.2,而另一方则在对方选择考研的条件下可能会因为技不如人而获得较低的收入0.8。这从用人单位来说,如果都是本科生,则大家都一视同仁,都为1,如果既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用人单位的支出不变,但拉开了不同学历层次的收入档次。

毕业生乙

求职考研

1,10.8,1.2

1.2,0.80.9,0.9

图5毕业生博弈(五)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博弈的均衡:双方都有自己的占优策略即考研,最后的均衡是(考研,考研)。虽然(求职,求职)策略的收益高于(考研,考研)策略,但由于对于博弈双方而言,任何一方都存在着单方面改变策略获得1.2>0.9的诱惑,因而(求职,求职)策略并不构成纳什均衡。局中人都从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的原则出发,可最后得到的却并不是整体最优。大家都选择考研,这肯定是合理的人才结构所不容许的。这让我们想到了囚徒困境,毕业生陷入了一种“僵局”!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这也正深刻地反映了我们的社会现实:我们的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改革带来了经济的蓬勃发展,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了其中不可避免的一些缺憾。市场经济把要素都推向市场,国家的导向是提高全民素质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而学生在无奈之下却把受教育(考研)当成了就业的途径。高校在逐渐脱离政府经费支持下一味追求规模效益而连年扩招,专业的设置又与社会或企业缺乏直接的联系,高校虽然在一定意义上算完成了教育任务,可企业总是抱怨没有可用的人才。在本科生急剧增多和市场经济所推行的效益原则下,就业机会不断减少,大学生一下子贬值了。由于部分大学生还没有从过去总认为自己比较优越的心态中调整过来,对现实认识不够,笃信上了研究生总比不上好,把希望寄托于三年后的未来,致使毕业生都向目前的有些暗淡的(0.9,0.9)的未来苦苦奋斗,因而也就导致了“考研热”的持续升温。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的一个很有用的模型,在我们讨论的问题中它之所以会发生,与研究生毕业后的成本收益所反映的现值有关。其实这个结局也说明了我们的社会现实中存在着更多的问题,如(1)研究生多了,教育的质量必然会下降,对社会对本人都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反正都是研究生,用人单位不用选择,学生之间的竞争导致价值下降,这对毕业生本人是个不小的打击;
(3)最重要的是,某些不需要高学历的专业常常会导致社会的尴尬,比如很多地方有一种笑谈,说有些公司的保安都要求具有研究生学历,这只是对用人制度的一种讽刺。本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导向,社会应该给高学历的人才一个合理的价格,可目前社会的生产力容纳不了某些专业的这么多的高学历人才,最后是给社会加大了压力,学生更是平添了些许失望和泄气。3.几点讨论

从国家用人的角度来看,国家总是希望一部分人先参加工作,而另一部分人继续深造。再从合理的人才结构来看,高层次的人才无疑应该少一点,而较低层次的人才总是需求量更大一些。然而,上述模型的博弈结果均与此不符。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在如图1所示的毕业生博弈(一)中,即在不考虑收益仅仅追求成功率的情况下,要使得混合策略均衡符合要求,就必须增加毕业生双方都求职的成功率,降低双方都考研的成功率。比如,当双方都求职时的成功率均为0.6,而双方都考研时的成功率为0.4时,则该博弈的混合策略均衡即变为(0.6,0.4);
相应地,当双方都求职时的成功率均为0.7,而双方都考研时的成功率为0.3时,则该博弈的混合策略均衡则相应变为(0.7,0.4)。要实现这样的博弈均衡,无疑需要社会和企业界能够为毕业生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从而增加他们求职的成功概率。另外,也需要适当地控制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增加考研的难度,降低考研成功的概率。只有这样,博弈均衡才能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趋近。

而如图2所示的毕业生博弈(二)与我们的要求显然是格格不入的。出现这一均衡的原因很清楚,那就是选择考研后三年之后所得到的收入现值过高。因此,避免这一均衡的政策措施就是,降低研究生刚刚工作后的实际收益水平,使得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研究生待遇跟本科生相比略高一些,从而折合成现值后能大体相当即可。从这一点来说,国家目前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比如改义务教育(免费)为学历教育(收费),都可以使得研究生三年后的收益现值相对降低。当然,这同时也增加了研究生对三年后的收益预期。那么,应该如何体现不同学历的收益差异呢?这主要地可以通过高学历的后发效应来体现。即高学历者由于知识功底深厚,必然会给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通过重奖对国家和社会的重大贡献者,即可实现拉开不同学历者收入差距的目的。

就如图3所示博弈即毕业生博弈(三)来看,就双均衡而言,无疑一部分人求职,一部分人考研,应该说是不错的。但就混合策略而言,策略(求职,考研)的分布概率(2/7,5/7)显然是颠倒的,即策略(求职,考研)的分布概率应该以(5/7,2/7)为比较合适。那么应该达到这一点呢?达到这一点其实不难,只需要将策略(求职,考研)对应的收益(1.5,1.2)换位,即换为(1.2,1.5)即可。重要的是这种换位我们如何来解释它。这种换位可以如此解释,虽然一方求职另一方考研,不存在供过于求的问题,双方收入水平整体提高了,但毕竟高学历层次社会需求量不大,因而收入增加的幅度较小,这样折合成现值后无疑会小于直接求职者。对这一博弈的讨论也适合于如图4所示的毕业生博弈(四)。

下面,我们来讨论如图5所示的毕业生博弈(五)。

从结构上看,博弈(五)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博弈。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走出囚徒困境的方式就是加上一个奖惩矩阵,以改变博弈双方的收益结构。譬如,给选择求职策略者统一加上0.3,这相当于给原矩阵加上如图6所示的一个奖励矩阵。这种做法象我们对毕业生博弈(二)和博弈(三)所作的讨论相同。这样,博弈均衡立刻会改变为(求职,求职)。然而,这一均衡与(考研,考研)均衡同样,都是我们的要求所不允许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其实,防止发生类似于囚徒困境现象的措施我们已经有了,这就是要通过政策引导,使得(求职,求职)策略的收益与(考研,考研)策略的收益现值尽可能接近,使得选择(求职,考研)策略或(考研,求职)策略的收益比都求职或都考研时较高并呈现一定反差(即求职者的收益略高于考研者的收益现值),也就是说,要力争使得博弈双方的收入结构朝着我们对于博弈(三)讨论的方向趋近。

毕业生乙

求职考研

0.3,0.30.3,0

0,0.30,0

图6毕业生博弈的奖励矩阵

最后,我们尚需要给毕业生一些建议。

上面的博弈总的说分为两种情况,即博弈双方是否关心收益。因此,毕业生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自己是否关心收益,即你的的家庭经济状况如何。如果你家里经济比较宽裕,收益不是你第一考虑,那么你就可以潇洒的按第一种情形去博弈。如果不是,那就来看收入存在差异的博弈。这里一共有四个博弈矩阵,前三个随着研究生收益的降低选择考研的概率也在降低,这是符合理性的选择。如果毕业生的理性选择使自己和社会都各有所得,那当然更好,可现实往往并非如此。改革的负面效应不可避免,科学政策的实施又常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就更需要毕业生对求职和考研做出科学的选择。首先,同学们需要关注收集市场信息,看你所学专业的市场需求怎么样,供给怎么样,而且要尽力去市场上去推销自己,从而也可以验证一下你大学四年收获了什么,有什么不足,以便在实际工作中磨练自己。如果实在工作不尽如人意,那更要思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如果你所学的专业社会比较青睐研究生,是否一定要考研尚需要对市场变化和别人的选择进行科学预测与分析。如果你所学专业择业面比较窄而竞争又比较激烈,那么你就一定要认真思考如何胜出的策略,做出考研的选择也要异常慎重。你所学专业需要不需要再深造,会不会读了研究生路子会更窄甚至有些危险呢?跨专业有没有把握?当然别人的选择你时刻得关注。另外还有必要考虑自己的资质和兴趣与所学专业的关系,读研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有所发展,如果自己的特质与所学专业相去甚远,开发的潜力可能会很小。还有,专业的兴趣是也很重要。不要为了那个不确定的未来,把现在也荒废了。总而言之,选择必须慎重。

当然,为了方便毕业生选择,国家从政策上尽可能地提供一些方便也是应该的,比如国家应该规定任何用人单位不允许在一月份考研之前举行任何招聘活动,所有的人才招聘会都只能安排在一月份考研之后举行。这样,就可以给考研的同学与不考研的同学留下同等的竞争机会,从而使他可以根据自己考研的情况选择是否需要求职应聘。另外,国家还需要对在读研和求职之间进行双重选择的学生规定一个违约金的最高支付额,这个支付额不应太高,主要的目的是促使学生慎重选择。有些企业或高校往往以浪费了他们的用人指标或录取指标为由,向因双重选择而违约的毕业生收取可怕的违约金。这不利于毕业生的多重选择,更为重要的是它可能会扼杀埋没某方面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则可李杰,博弈论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1)

2.潘天群,博弈生存——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12.(2)

whetherworkorattendingpostgraduatetesttograduate

——analysisofgametheoryonit

(XiongYijieCuiAitao)

(SchoolofBusinessManagement,X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710048)

在职研究生毕业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毕业论文;创新实践;

高职教育具有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双重性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是学生对整个大学阶段学习的回顾与总结,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要求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理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已经取代原来的毕业论文成为学生毕业的重要指标,但是商务英语、文秘、电子商务等文科以及商科类专业还一直采用着传统的专业论文写作的形式。而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弊端使得毕业论文改革势在必行。

传统毕业论文写作模式的弊端

对高职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现状的调查表明, 传统的写作模式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很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以及归纳等创新思维能力,难以实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及社交能力等预期效果。

首先,学生重工作而轻论文写作。论文写作一般都安排在顶岗实习的学期,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期间找工作比写论文更重要。为了能顺利毕业,在关键时候,一些学生从网上截取几篇与自己专业相契合的论文,然后七拼八凑,略作加工,形成自己的论文,论文质量可想而知。

其次,学生在论文的选题方面缺乏自主创新,选题范围狭窄,思路不宽泛。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教师也容易引导学生依照教师个人的专业方向选题撰写论文,而忽略了高职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即使做到了论文内容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仍没能与实践技能的培养紧密结合。

再次, 由于大多数学生对科研论文撰写知识了解甚少, 同时自身的语言基础、逻辑思维、布局构篇的能力欠佳,因此论文质量较差。这也给指导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 英语论文的写作指导花费了教师大量的精力。

鉴于以上诸多问题,为了让毕业论文写作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且能紧密结合市场的需求,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以及相关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对笔者所在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指导进行了多元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多元化的毕业写作和设计模式创新

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写作的原因之一是认为论文写作仅仅是学校的毕业要求,与找工作和提高职业技能没有关系。如何使毕业论文写作与学生的专业和岗位需求紧密结合,成为创新与实践的“瓶颈”。经过研究和讨论,从2010 届开始,我院将过去单一的专业论文写作的模式改为了专业论文写作、专业或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商务项目设计和商务翻译及评述多种形式, 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

总结本届毕业生的论文写作情况,发现选择市场调查报告和商务项目设计的学生较少, 主要是因为在校期间对这两种形式的写作接触少,缺乏训练。特别是商务项目设计, 虽然与工作实践联系密切,但是要求综合能力强,难度大,不是特别适合高职高专学生。而专业或职业研究报告和商务翻译及评述的写作则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专业或职业工作研究报告

要求学生结合个人的实习经历和工作经验广泛选择紧密结合岗位并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主题展开设计写作。比如,在某涉外公司从事秘书工作实习的学生可以就秘书的特点、要求、所需职业能力、专业知识以及现阶段仍欠缺的知识或技能等方面撰写个人论文。再如,从事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的学生可以就校内所学与岗位实际需求的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差距撰写个人的理解和看法。为了防止学生将研究报告写成工作总结,我们要求学生在初稿前提交一个写作实施方案(表格形式), 要求务必指出相关的职业岗位或工作职能名称、工作中发现的主要问题(着重于某一个方面)以及为解决问题拟定的思路和方案。写作实施方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研究思路,按步骤完成写作任务。同时在指导过程中, 指导教师提供方案样本、论文格式样本等,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该项写作的目的、形式、特点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写作方案查找资料和相关理论、总结或借鉴经验,通过对相关要点的扩展、例证及归纳,就能写出一份不少于4000 字的研究报告。由于研究内容是针对自己的实习岗位,不会空洞和脱离实际。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相关的实践, 找到自己原先方案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完善研究报告,继续为今后的业务工作提供借鉴,一举两得,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本届毕业生写出了诸如《艺术陶瓷的发展及其对外贸易前景》、《纺织业外贸跟单员的作用》、《长沙市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现状及就业方向》、《关于如何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和处理投诉》、《国际商务谈判中英语语言的运用》等与自身实习工作密切相关的优秀论文, 虽然可能在研究的系统性、结构的严谨性等方面有不足,但我们认为,这些选题和写作真正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商务资料翻译及方法评述

在职研究生毕业总结范文第4篇

摘要:通过对海南某高职院校的实地调查,分析了高职旅游酒店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观念、就业储备、职业适应能力及就业满意度状况。通过研究发现,就业观念、就业储备、职业适应能力的不同方面对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影响不同,其中工作待遇因素、实践经验储备、人际技能和专业技能显著影响其就业满意度。

关键词 :就业观念;
就业储备;
职业适应;
就业满意度;
高职旅游酒店专业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高职旅游酒店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研究”(项目编号:HNJG2014-74);
琼台师范校级课题“高职旅游酒店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研究——以琼台为例的研究”

作者简介:党春艳,女,琼台师范学校旅游管理系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2-0053-05

一、文献回顾

青年的就业问题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推动高质量的就业”以来,各学科学者对青年就业尤其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视和研究热情再度被掀起。

有关学者对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针对高职毕业生群体自身就业状况的分析,如陈良焜、杨钋通过分析高职毕业生内部就业优势发现,高职水利、土建类专业在就业率和收入上比文体、教育、娱乐业类专业具有明显的就业率优势和收入优势。[1]

另外,一部分学者还从就业观念、就业质量方面分析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在测量就业观念时,主要通过测量毕业生收入预期及其准确性,以及收入预期对就业的影响。如许申利用“职业特征的偏好”和“求职条件的预期”来衡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2] 张万英通过“社会名望因素”、“发展空间因素”、“社会保障因素”、“职业的稳定性因素”、“工作性质因素”以及“家庭因素”和“自我实现价值因素”7个就业价值观维度来衡量高职生就业观念。[3]

随着就业难问题愈演愈烈,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金美兰、陈贵超通过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分析,认为自我实现、工作本身和工作报酬是影响毕业生工作满意度的三大因素。[4]

徐建俊通过对影响高职毕业生生就业质量因素的分析,提出“1234”提高其就业质量的就业工作模式。[5]

其二是对高职生与本科生就业状况横向比较的分析。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杨钋等人的研究,他们通过横向比较本科与高职毕业生就业观念和就业结果的差异,纵向比较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与其实际就业结果的差异,认为本科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迥异,高等职业教育对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和就职结果影响显著,且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能显著改变其求职结果。[6]

近年来,随着高职示范校建设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大都开始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转型,在此背景下高职毕业生就业观念、就业储备和就业适应能力有了怎样的变化?笔者通过对海南某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类专业毕业生的实地调查,分析其就业观念、就业储备和职业适应情况及毕业生对就业满意度。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的选取

为保证研究的全面性和精确性,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QT学校高职旅游酒店专业2011届、2012届和2013届毕业生200名作为研究样本。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定量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所需要的资料,课题组成员将问卷通过实地发放、邮箱、QQ群等方式发放到调查对象手中,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回问卷,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5份,有效回收率为97.5%。全部问卷资料均利用spss(17.0版本)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看中的因素分析

毕业生就业是看重的因素可以直接的反映其就业观念,本研究通过多重响应交叉分析对毕业生就业前和就业后最看重的因素进行对比。(见表1)

首先,总体来看,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毕业刚找工作时和现在找工作最看重的因素都是收入福利等物质待遇,而且,女生比男生更看重物质福利待遇。排在第二位的是工作对个人能力的促进作用,男生比女生更看重这个因素。第三看重的因素是工作符合个人兴趣的程度,毕业时女生更看重此因素,毕业后男生更看重。

其次,相对于毕业前对,无论男生还是女生现在找工作时对工作单位人机关系、职业声望、晋升机会看中的比例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而且,女生对人工作中人际关系看中的比例更大,比男生高出近一倍,说明女生更注重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情况。

最后,从表1还可以看出,毕业前男生和女生都很看重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相关程度,但现在找工作时对这个因素看重的比例大大下降。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高职毕业生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不再单纯追求专业与工作相关,以达到先就业在择业的目的。也可能是在工作中发现学校所学专业知识并不能保证其完全胜任工作,更多的是需要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是更能胜任工作的保障,因此,可以认为,毕业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其就业观念更趋于理性。

(二)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就业储备分析

通过对毕业生在校期间表现的因子分析,将高职旅游酒店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就业储备分为三种,第一种为政治资本储备型,这类学生在校期间活跃在校院学生会和团委,多有担任学会生或班干部的经历,是学校的政治精英;
第二种为专业知识储备型,此类学生平时注重专业知识及外语知识的学习,有获得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的经历,属于学习精英;
第三种为实践经验储备型,该类学生更加注重自己就业实践经验的积累,有勤工助学、在企业打工兼职赚钱的经历,属于学生中的经济精英。

另外,本文还对毕业生在校期间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情况做了分析,具体结果详见表2。

由表2可知,首先,毕业生英语水平证书获取率最高,通过率达到62.3%,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毕业生外语水平成为一个较为重视的因素。通过调查得知,海南高职院校旅游酒店专业都开设有旅游专业英语和酒店专业英语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职旅游酒店专业毕业生英语水平证书的获取率。其次,学生获取酒店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也达到60.6%,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旅游酒店类毕业生从事导游工作的必备上岗证书的导游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和通过比例都很低,只有4.6%的学生考取该证书。尽管诸如餐厅服务员等级证书、前厅服务员等级证书等就业行业相关证书相比导游证而言较好通过,而且考试费用成本低,但这样的考取比例还是很不尽如人意,跟旅游就业行业相关的人力资源证书有高达94.3%的学生没有考过,考取的比例也仅有2.9%。因此,高职旅游酒店类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总体看来是比较低的,而且,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与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视为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衡量,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职旅游酒店类毕业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待提高。

(三)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分析

职业适应能力强弱是衡量毕业生综合素质好坏的重要指标,而综合素质高低是就业质量高低的重要保证性因素。为了衡量毕业生的职业适应能力,笔者分析了毕业生具体岗位变化程度和毕业生对尝试新工作的态度。调查发现,16.6%的毕业生工作岗位变化非常大,26.9%的毕业生工作岗位变化比较大,没有变化的只有19.4%。另外,48.6%的毕业生认为,有必要不断尝试新工作,认为非常有必要变化的比例为25.1%,只有2?3%的毕业生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尝试新工作。这说明他们在岗位的轮换中基本能适应岗位变化的要求并且能够认识到这种变化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通过因子分析发现,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能力的增强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见表3)

(四)就业观念、就业储备及职业适应对就业满意度的影响模型分析

通过分析就业观念、就业储备及职业适应对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对毕业生求职看中的因素进行了因子提取,主要分为工作待遇因素和发展潜力因素两个因子。结果对毕业生的就业储备因子及职业适应因子分类,对工作待遇、发展潜力、政治资本储备、专业知识储备、实践经验储备、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交际技能增强、专业技能增强对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见表4)

调查结果发现,在以上影响因素中,只有工作待遇因素、实践经验储备、交际技能和专业技能四个变量对应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05,从而进入了回归方程。说明工作待遇、专业技能、交际技能和实践经验能显著影响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其中,工作待遇因素对就业满意度的影响最大,往后依次是专业技能增强、交际技能增强和实践经验储备。

值得注意的是职业资格证书考取与否并没有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这可能因为职业资格证书只在求职时影响其就职机会,而一旦工作职业资格证书发挥的作用就相应减少,因此,毕业生并没有感到职业资格证书对其就业满意程度的影响,但这并不说明职业资格证书不重要。另外,政治资本储备与专业知识储备也没有显著影响其就业满意度,这可能主要与毕业生主要在企业就业有关,企业更注重的是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而不是其是否有学生干部经历,加上毕业生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跟企业实际用到的知识还有一定的距离,结合实践经验型储备进入回归方程可以说明,对于旅游酒店类专业毕业生而言,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储备并不能对毕业生工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当然也不会有助于提升其就业满意度。

四、结论与思考

(一)基本结论

1.在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里,无论是毕业时还是现在,毕业生最看中的因素都是物质福利待遇、工作对个人能力的促进及工作符合个人兴趣的程度。不同的是,与刚就业时相比,毕业生对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相关程度重视程度下降,而对工作单位人机关系、职业声望、晋升机会看中的比例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2.根据毕业生的在校表现,可将其就业储备分为政治资本储备、专业知识储备以及实践经验储备三种类型,而且毕业生在校期间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总体来看处于较低水平。

3.总体看来,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较强,其职业适应能力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能力的增强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

4.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就业观念、就业储备及职业适应能力中,只有工作待遇、交际技能、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能显著影响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毕业生求职时看中的发展潜力、政治资本储备、专业知识储备、职业资格证书获取对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

(二)相关思考

基于本文的研究,笔者认为,在高职旅游酒店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以帮助毕业生改善就业状况。

1.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引导其树立更为理性的就业观念。毕业生就业时最看重的因素是物资福利待遇情况,为避免高职毕业生对物质福利待遇期望过高而影响其择业就业,高校应对其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如可以通过向毕业生提供近期劳动力信息来帮助他们了解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和未来潜在就业岗位的薪资情况,以帮助他们调节个人对物质福利待遇的期望,使其预期符合劳动力市场实际水平,以提高其就业满意度。

2.加强对毕业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调查得知,人际交往技能能够显著提高其就业满意度,因此,在校期间应加强对毕业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及组织相应的团队活动,提升毕业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水平。

3.加大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一方面,加强对毕业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践训练,力争缩小课堂理论技能知识与企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之间的距离;
另一方面,提高毕业生社会实践能力,鼓励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尤其是参与企业顶岗实习全面提升自身实践能力,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良焜,杨钋.我国高职毕业生内部就业优势的经济计量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4).

[2]许申.高职与一般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差异分析[D].北京: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论文,2011.

[3]张万英.影响在校高职生就业观念因素的研究[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4] 金美兰,陈贵超. 基于因子分析的旅游类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探析[J].旅游论坛,2011(4).

[5]徐建俊.高职院校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探析[J].前言,2013(10).

在职研究生毕业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职业认同感;
调查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3-0145

一、问题提出

职业认同是主体对自身所从事职业的正性评价,它是激励该主体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内在心理因素;
它也是主体对自身所从事职业的一种看法,包括从事该职业能达到的目标、该职业所能产生的社会价值、社会舆论对该职业的认可程度所带来的正性或负性情感状态等。结合各学者对此概念的剖析,职业认同更应该是动态和静态的结合。动态包含了主体从自身职业经历中不断发展,确定和修正自己职业角色的过程。静态包含了主体对自身职业角色的认可和不断对当前职业现状进行的反思,而这也是职业认同最大的优势即通过不断反思,促进主体职业发展。职业认同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与基础,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特别是对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重视,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机遇。而我国成人教育的蓬勃发展,使成人教育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为幼儿教师的重要后备力量。近几年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但是不少学生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比较模糊,甚至有些学生缺乏职业认同感。

成人教育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其群体的特殊性,他们中有已经有过教学经验或其他工作经验的个体,也有没有工作经验的高中毕业或肄业生;
学习形式也相对灵活。因此该群体在知识基础、专业理论和实践学习、职业情感、社会地位、工资待遇、自我职业能力的评价等方面比其他全日制统招学前教育学生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危机。而他们却是目前普惠性学前教育中重要的师资力量。该群体的职业认同感高低关系到他们是否热爱工作,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上岗前的职业认同感就成为成人教育中的一个紧迫且重要的任务,也是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新课题。研究以职业认同为切入点,探究成人教育中幼儿教师的培养模式,将有利于该群体学生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提高该群体的职业认同感,促进专业化发展和提高师资质量;
同时可以完善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培养模式,为将来的幼儿教师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自编《学前教育成教学生职业认同感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首先,该问卷在查阅和参考大量国内外关于职业认同感研究的基础上,特别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方面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基本的理论构想,建立了现有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感的维度指标;
其次,通过对5名在职幼儿教师和随机抽取的50名成人教育中学前教育学生的访谈,修改和确定了成人教育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维度指标,并编制问卷。此种编制问卷的过程保证了该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问卷共33个题目,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情况调查,包括8个题目。主要涉及年级、生源类型、报考意愿、毕业后的打算等。第二部分是职业认同感调查,也是此次调查的核心,包括25个题目。主要涉及专业认同(9个题目)、职业认知(6个题目)、职业情感(4个题目)和自我职业效能感(6个题目)四大维度。

问卷计分方式分为两种。问卷第一部分采用百分数和质性的分析方法进行统计。问卷第二部分25个题目全部为正向选择题,采用李克特式5点计分法,采用EXCEL和SPSS19.0相结合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经过预测结果显示,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32,说明该问卷的信度较好,符合测量学的标准,可以作为调查的可靠工具。受客观现实和研究能力的限制,本研究的范围为四川师范大学成人教育中专科学前教育学生的培养。研究中所使用的学前教育学生的培养是指职前培养,主要指在校学习的培养方式,不包括函授、自考和在职进修的培养方式。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学前教育专业中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成教学生共356人进行现场测试,实际发放问卷352份,收回有效问卷329份,剔除未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多选、漏选、波浪形作答、同一性作答等无效问卷23份,有效回收率为93.4%。

三、研究结果

1.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问卷第一部分基本情况的分析结果如下。生源类型中,高中起点学生人数为235人,占总人数71.53%;
中职起点学生人数为83人,占总人数25.23%,其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61人,占总人数18.54%,其他专业(包含汽修、计算机、舞蹈、旅游管理、护理、电子电器和会计等专业)学生22人,占总人数6.67%;
工作后来就读的学生11人,占总人数3.34%,他们的职业包括幼儿教师、前台、文员、公司业务员等。一年级学生282人,占总人数85.71%,二年级学生47人,占总人数14.29%。对自己专业和就业出路的分析中,307人占总人数93.31%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是出于将来做幼儿教师的考虑;
310人占总人数94.22%打算毕业后选择幼儿教师这一职业。186人占总人数56.53%打算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是为了寻求一份稳定的工作,75人占总人数22.79%是为了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打算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293人占总人数89.06%的学生打算毕业后到公立幼儿园或私立幼儿园就职。

2.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的总体特征

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的总体状况较好,但学生在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存在较大差异。在每个维度上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异中,最大的分值差在专业认同维度上达到了18分,而职业认知和自我职业效能感维度上的分值差也分别达到了17分和16分。不同年级学生在职业认同上的情况不同,其中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随着年级的增长,职业认同四个维度的分数都有所提高;
二是,专业认同和自我职业效能感两个维度的分数随着年级的升高增长相对较快。不同生源类型在四个维度上的得分不同,其中较突出的是在自我职业效能感维度上。该维度上高中起点(平均分20.11)和工作起点(平均分21.76)的学生得分远低于中职起点(平均分28.24)的学生。对于将来就业方向的不同,学生在职业认同四个维度上的差异不同。四个维度中职业情感和自我职业效能感的差异较显著,毕业后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学生分数分别高于毕业后不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学生2.14和2.02,而在专业认同和职业认知上两者的差异不大。

四、分析与讨论

1.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的特点

从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到,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的总体状况是较好的。与王艳玲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的研究相比,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的职业认同更加积极和正面,在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上也更加清晰和明确。这应该是源于学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的抉择有关。本科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就读学前教育专业是非第一志愿录取,有的甚至是被调剂后录取的,因此部分就读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对学前教育了解不多,专业学习很被动。甚至有学生不认可该专业的情况,他们认为本科生教幼儿园是大材小用,实现不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成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范围较广,通常是结合家人、朋友和自身的特点深思熟虑的结果。因此他们在专业选择上有了更多主动的思考。调查结果显示93.31%的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是出于将来做幼儿教师的考虑,94.22%的学生打算毕业后选择幼儿教师这一职业。这显示出成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认知更加明晰。

2.辨清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和激发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感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体现出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因年级、生源类型和对将来职业选择上的不同对自身职业认同感所带来的不同效应。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体现出职业认同感的稳步增加,且专业认同和自我职业效能增长较快的趋势。这与王杰等对学前教育本科学生职业认同的研究结果相似。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接受的专业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越来越多,越来越明确,同时各个专业课老师的引导和专业学习的氛围融入,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提高做了很大贡献。但结果显示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的职业认知和职业情感的提高程度有限,这提示我们尽管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对专业更加熟悉和认可,对自己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把控有了更多自信,但是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对自己职业未来发展的期望并未提高。这对成人教育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议题,既如何增强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期望。

在不同生源类型上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状况也出现其独有的特征。即是中职起点的学生在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得分上远高于高中起点和工作后就学的学生,在其他维度上三者的差异不大。这与宋妍萍的研究结果有共通之处,她指出:不同生源类型的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的职业价值观有显著差异。分析中职起点的学生成分发现中职起点的学生中(共83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居多(共61人),这足以可见个中缘由。中职就读学前教育的学生,在参加成人教育前就早已接触学前教育多年,也进行过多种学前教育技能的训练。因此他们在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技巧、组织一日活动和琴棋书画等方面优于其他两个群体。

对将来职业的选择上,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出现差异。毕业后打算从事幼儿教育的学生在职业认同感得分上高于毕业后不从事幼儿教师的学生。其中专业认同和职业认知上两者的差异不大,在职业情感和自我职业效能感上的差异更大。这应该归因于毕业后不打算从事幼儿教师的学生对专业的理性抉择,在调查和访谈中了解到这部分学生通常认为,虽然我不喜欢这个专业,也不太喜欢小朋友,但是学这个专业比较容易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所以,他们在专业认同和职业认知上是认可学前教育专业的,但是对职业的兴趣和喜爱,以及对职业的自我效能感则较差一些。

本研究显示出年级、生源类型以及将来职业选择上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教育职业的认同是将来作为幼儿教师情感最持久的原动力,是从事幼教职业的基本心理准备。职业认同感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甚至还会影响到未来部分幼教师资队伍的质量和稳定性。因此,根据此次研究的结果,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匹配等从各方面激发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同时,这也是本研究下一步深入探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艳玲.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职业认同:困境与消解[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2]王杰,薛钰川.学前教育本科生职业认同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1

[3]宋妍萍.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