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大学生的价值体现、学校的管理、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在日趋完善的学校文化管理背景下大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学生自我管理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学生自我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大学生的价值体现、学校的管理、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在日趋完善的学校文化管理背景下大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
20世纪9O年代以来,学校文化管理成为教育改革新的生长点,成为学校发展的新阶段的明显特点。学校文化管理作为一种学校管理新理念、新策略,是价值、理念的管理、道德伦理的管理、知识信息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专业共同体的管理、学校品牌、形象的管理及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的整合型管理,具有价值性、伦理性、知识性、人本化、合作性、品牌形象性、整合性等特征,为学校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思路。[1]
学校文化管理的推进主要通过三个途径:一是发挥学校领导者与管理者的特殊作用;二是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及其主导作用;三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指大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完善自己的个性,实现自我价值,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为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手段。自我管理是以自我剖析、自我规划为基础,以自我认知、自我培养、自我组织、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自我评价为核心,加之以公共人际管理的辅助,使个体通过科学的有目的实践,逐步走向自我完善,从而达到自我实现、自我成就和自我超越的一门科学与艺术,也是充分调动自身心灵的自动调节功能,最大限度的激发自身潜能,更有效的发掘和实现自身最大社会价值和责任的一门科学与艺术。[2]
大学生实施自我管理是开展其他活动的基础,其他活动的实现都应建立在有效的自我管理上。通过自我管理大学生可以更好的认识和评价自我,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大学生自我管理是高校整个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状况的优劣影响到学校文化管理工作水平高低。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学校在推进文化管理过程中逐渐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部分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自主能力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能够自行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而日趋完善的学校文化管理要求大学生在实施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彰显学校文化管理的价值性、知识性、合作性和整合性等,最大限度地体现以人为本,和谐共进。但就整体大学生而言,仍有较多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比较薄弱,如不能合理地处理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表现出较突出的个性缺陷,未能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发挥最大的自身管理功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生活和工作目标缺失
很多大学生入学后没有考虑到大学阶段的发展规划、毕业后的人生目标,缺乏长远的人生规划,失去奋斗目标,没能把个人愿望融入学校的文化管理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中,缺少危机意识,学习、生活和工作缺少主动性和计划性,出现“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恋爱是主题”、“睡觉第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想法,耽误时光, 甚至出现失落感。
(二)价值取向茫然困惑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80、90后的一代,个性张扬、追求时尚,许多人持着“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为人处世方式,不能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缺乏艰苦奋斗意识,缺乏与他人相处、沟通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道德品质,遇到困难容易退缩,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缺乏责任感。
(三)自主学习能力弱
大学学习对大学生的自觉性要求很高。对专业课、选修课和第二课堂的学习都需要大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对时间进行合理安排。而面对大学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广阔的发展空间很多大学生变得不知所措,不能合理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谈情说爱等,学习成了副业,影响学习效率和成绩;部分大学生整天埋头学习,一味死读书而不知培养其他能力,不能全面发展自己。
(四)心理问题难以调适
大学生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是自我意识正在迅速发展和完善,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意识、自尊心和自信心,但其自我心理问题的管理能力尚薄弱,出现不同程度心理的问题:如攀比、逆反、自卑、抑郁、从众心理等。这些存在的心理问题造成很多大学生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沉默寡言、脾气暴躁、紧张焦虑、孤僻独处等,甚至表现出暴力倾向、自杀征兆。
(五)自我组织的活动过于形式主义
大学生自我组织的班级、团支部、社团等活动中大学生体现的功利思想严重,只注重宣传,做表面文章,以获利为主要目的,不能做到活动有始有终,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不能提高大学生的活动能力,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难以得到保障,更达不到以活动来发展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
二、学校文化管理下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便能更正确认识自我,实行有效的管理,进而理智而为:主动了解学校文化、社会信息以及社会发展动向,对自己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更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为自己以后走上社会奠定良好基础,从容应对遇到的新情况。针对学校文化管理推进过程中,大学生因自我管理能力薄弱而出现的问题,增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自我管理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生进行高效自我管理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是推进学校文化管理的途径,是大学生立足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条件。
(一)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
校园精神是学校文化的主旋律,集聚着学校的历史、传统、专业特色和办学理念的品格风貌等,是师生共同追求的信念和骄傲,是大学生奋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内在动力。学校塑造以办学目标、教育思想等为主导的学校精神文化,在学校的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中不断融学校精神文化,使学校的人、事、物都要承载学校的精神文化。大学生便可以更全面接触学校文化,处于一个耳濡目染的环境,潜移默化,在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以主人翁的态度去深入感悟学校精神文化的精髓,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陶冶自己的情操,唤起对理想、高尚人格的追求,培养自主、自尊、自强、自律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自我管理的质量。
(二)强化自我管理的理念
学校明确大学生是目前学校管理的主体,与学生形成互动关系,促进学生民主参与学校事务,不断引发和唤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责任感,激起他们积极进行自我管理的动机和需要,增强自我管理的原动力。大学生则应逐渐体会日趋完善的学校文化管理已将自己列入了学校建设者的行列,以“学校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来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建设,为自己的成才负责努力,为学校的进步献策出力。
(三)优化整合并高效利用学校资源
1、加强引导学生利用校园资源
学校在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过程中设身处地为大学生着想,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利用校园资源的具体情况,及时提供最新信息,使学校的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学生。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学校根据其学习和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掌握利用各种校园资源。大学生在掌握利用资源的方法后能更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如选择选修课,学校利用图书馆、校园网、教务选课培训系统、社团活动等加强宣传教育,促使大学生接触利用这些资源,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实践自我管理。在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后,老师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使他们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自我整合学校资源,从而形成独立个性的自我管理方式。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地参加导师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等。
2、建立建全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支撑以知识建构与意义协商为内涵的学习平台,成为信息时代知识创生的社会基础,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它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经常在学习过程中沟通,分享学习资源,交流情感、体验和观念,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通过建立建全学习共同体,能让学习者定期进行学习反馈,将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相互交流探讨,选择合适的学习组织形式,及时为学习者提供帮助,使学习者意识到自己是共同体的一员,保证学习者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学生自我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的过程在于温习,在于自己融会贯通,接收的过程。“而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已成为一种终身的生活方式”[2]。教学管理更不能用制度来约束和管住人,而是叫人们知道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在长期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大家都在摸索科学的、符合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形成了一种共识,就是现代的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在于“理”而不在于“管”。
管理本身并不是目的,他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指出:“每一个管理的成功都是管理者的成功。每一次失败都是管理着的失败。进行管理的是人,而不是武力或事实。管理者的眼光、奉献精神和诚实决定了是否管理恰当或管理不善。”他对一个管理者所做出的评价是如此的恰如其分。管理者的奉献精神和诚实的态度,以及管理者的眼光,这些是管理者的职业道德、管理者的素质以及管理者的卓越的知识才华的一个完美体现。这本人曾从管理者的角度,撰写过《试论教学秘书的职业精神》、《试论教学秘书的工作原则》的文章,从思想理论方面肤浅地讨论了上述深层次问题;
今天从管理方法的角度讨论一下怎样管理,目的也是使我们的管理工作行之有效,管理更适合现代高校发展的需求,最终使我们高校培育的人才经得起社会实践的检验。
高校中的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环节的过程中,担任了一个较为重要的工作,如果教学秘书在管理环节中能有条不紊、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教学工作,能科学的提高管理效率,能在管理环节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适合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具有强烈地学习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以及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认真做好“理”重于“管”;
“做”重于“说”。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工作也可以说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始中有终,终中有始,循环更迭,没完没了。但是教学管理工作也不是“无舵之舟,无衔之马”人们在教学管理中以探索了很多值得人们学习的方法和经验。英特尔公司董事长葛鲁夫说过:“华人对财富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创造力,但对组织的运做似非缺乏足够的热情和关注。”国内成功管理的经验有意或无意证明了中国人同样具备对组织的运作和管理,葛鲁夫先生对中国的了解已停留在过去。但是在管理上,我们既要学习西方管理的先进理念,又不能生搬硬套一些与自己实际不结合的东西,既不能跟着西方人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趋缓慢前进,也不能不承认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时间管理和环境管理等等方面与西方管理理念和运作存在着差距。总之,建立符合自己国情的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努力的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才是我们必须努力和奋斗的目标。
教学管理在于“理”不在于“管”,哪么“理”些什么?按《辞源》解释:“理”有“治理”和“顺”的意思。众峰耸立,必有主峰,万里江河,也有源头。教学管理在于‘理’,在管理事务中,把纷繁复杂、众多事情,理清上下之间的联系,弄出轻重缓急的关系;
理清事理,在于认真落实完成,分清缓急,在于解决问题时间的主次。在整个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既要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相结合,又要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教学管理又要重在机制的建设、激励与约束并举,又要注重以人为本,关键在育人的原则。
教学运行的每一个环节,能按照学校制度的要求,认真组织落实完成,这就在实施过程管理;
完成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就是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作为教学秘书一定要执行学校制定的计划,完成整个教学工作的目标。学校性质与定位,学校的发展目标,学校办学理念以及教学计划的重新修订,教学质量的监控,学生的毕业论文实施等等,这些是学校站在整个教育、教学发展角度进行的宏观和微观的管理。这些管理思想和理念,教学秘书也应该知晓明白。从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上讲,教学管理有是在学校综合管理的全盘棋上,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学生学籍管理文件、教学常规管理管理文件、教学事故处理细则等。这些必不可少的制度和措施,可说是学校教育质量、教学制度最强有力的保证。教学制度必须健全常规管理,必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教学秘书必须自觉遵守和执行上述原则,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从教师的授课质量抓起,也必须从管理人员——教学秘书的素质和管理方法和手段抓起。
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是教学秘书管理环节中具体工作。作为教学秘书,不仅清楚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完善落实目标管理运行中的过程管理。在过程管理中也有目标管理,在具体执行和完成某一项任务,也要有一个目标,也需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和要求。
从学生进校学习到毕业,学生在四年中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学习,从课程的学习到整个专业课程计划的完成;
从课堂作业到毕业论文的设计的完成;
从教学的见习到教学的实习;
从专业的学习开始到审视自己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熟知程度。每一个学生完成每一个环节的任务,都与教学秘书完成过程管理的任务紧密联系的。专业课程考试、公共课程考试、英语四级考试、计算机考试、普通话考试、教学实习、毕业论文答辩、实践环节中的各种考核,都需要教学秘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清这些工作在哪个时间段来落实完成。每学期开始,就要有学期计划,学期计划就是在开学前对该学期工作的一个思考。在学期计划的每项工作前,我们事先也要周密地思考每个环节中的细小事情,事前不进行仔细认真的考虑,往往在细小的事情上出现大的麻烦和问题。这是任何一个管理工作者深有同感的。仅以期末考试为例,我们事先要通知老师期末试题出题的具体要求,制定出期末考试安排概表,报送教务处期末考试形式统计表、期末考试安排详表、(时间、地点、科目、年级、专业等)制定本单位期末考务组织机构和管理部门职责,制定监考教师职责和阅卷要求、教学办公室试卷保管职责和收发试卷职责、办公室收取试卷、成绩册和试卷分析职责等。事先必须“理清”每一个细小环节的工作,真正做到“兵马未行,粮草先行”。其他工作同样如此。
天下之事,必做于细,只有理清细节才能取得好的成效。才能在细致入微的工作中使社会放心,使学生安心。理顺教学管理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这是教学秘书责任,因此,要想具备细节意识和细节观念,首先必须树立教学秘书工作责任心。只有理清小事做好小事,才能真正发现细节、注重细节。小事不能小看,细节方显魅力。
确定目标,理顺每一项工作。每个人心中有目标,每个人肩上有担子,自然大家都会认真工作,都会尽心尽责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求得社会、学生和学校领导的认同。每个教学秘书潜意识里都会有自我实现目标的愿望,同时,实现自己树立的工作目标也是发挥自己潜能、提升自己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理清工作运行程序,分清工作轻重主次,理顺工作逻辑关系,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人手比较少的情况下是非常必要的。管理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目的是完成工作。理清和理顺工作关系是为了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进度。在理顺工作过程中也是思考的过程,只有在思考的过程中找到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提升自己完成工作的能力。如果一味地按照上面布置的任务进行工作,不结合本单位、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认真思考分析,往往上级的决策变为不切实际的计划,有时候工作起来也会陷入盲目,甚至会造成教学单位与主管部门在工作上不协调,配合不默契。我们在思考本单位工作目标和计划时,我们会认真的思考:上级有哪些这方面的文件,文件精神体现在哪方面,本单位的专业特点以及实际情况怎样,另外从管理学的角度还会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目标的定向功能。目标的定向功能是指目标能使人们的行为按照一定的指向进行。我们在完成过程管理的工作时,拟定一个计划和任务,就要根据上级文件和学籍管理文件精神确定这个目标。目标确定具体的事情就好办些。学生有了目标,便能按照目标的要求,集中自己的精力和智力去达到这个目标。比如我们在《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安排和要求》中强调,按照学籍管理规定:毕业班学生必须认真撰写毕业论文,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成绩合格才能毕业,学生都会花很多的时间在图书馆和院级资料室去查资料,主动征求指导老师的建议和意见,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认真撰写毕业论文。如果不作这方面的要求,一部分学生就会投机取巧在网络上下载别人的论文。
2、目标的激励功能。目标除了定向和控制作用,还要考虑目标的鼓舞和激励的作用。同样我们在强调毕业论文要自己撰写,要真实、可信。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的论文,不光评定成绩为“优秀”外,我们还要推荐为优秀毕业论文,还可作为学校优秀论文集出版。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这一要求。学生毕业论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甚至有些毕业生就是通过自己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而找到理想的工作。
3、计划的可实现性和操作性。我们在给学生制定计划和要求时,往往从事情的难易度上要考虑,这样的计划可以考虑大多数人能完成。时间上也要有具体的要求,如果一个计划没有时间的考虑,要落实这个计划是不现实的。甚至在考虑时间和进度上,我们又做了具体步骤安排。如《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日程安排》中我们规定在什么时间进行资料的查找,什么时间完成初稿,什么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定稿,什么时间举行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学生完全可以按照我们制度的计划有时间,有目的,有步骤一步一步地完成或提前完成自己的任务。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事情要作好,必须有好的工具和方法。前苏联生理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谈到:“科学随着方法学上获得的成就而不断跃进。方法学每前进一步,我们便仿佛上升了一个阶梯,于是,我们就展开了更广阔的眼界,看见从未见过的事物。”我们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努力地探索好的管理方法,比死死的、不变的管理方法,它所产生的工作效果将更好,更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合宜.秘书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2.钟仕伦,李树勇.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反思与实践.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学生自我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教育;
毕业论文;
质量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3-0063-03
毕业论文撰写是网络成人继续教育本科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往往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毕业论文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本科培养的质量与水平。要求本科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有一定了解,初步掌握论文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搜集数据并进行分析、描述案例、撰写论文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思维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并提出初步解决方案。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以下“我院”即指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部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与管理的实践为案例,结合笔者对网络教育本科生多年论文指导与管理的工作经验,围绕毕业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分析网络环境下成人教育本科生的学习特点、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并对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举措提出建议。
一、网络教育成人学员的学习特点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成人学员往往具有较强的学习目的性,学习过程和现实工作或生活问题联系紧密。也就是说,成人往往是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或在生活中发现有再充电的需要,而选择进行继续教育,尤其是便利性较大的网络教育,来学习知识或获得文凭的。
因此成人学员往往具有工作体验丰富、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较强、易于沟通,也更易接受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等特点,但同时也因工作、生活或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会出现想走捷径、难以专注和学习积极性不易长期坚持等问题。
二、我院对网络教育成人学员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思想建设管理
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并能用规范的学术语言进行表达。成人学员虽然常具有丰富的实践积累,但常因之前教育背景或理论基础欠缺,而不擅长把自己的工作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尤其不擅长用学术语言进行表达。大部分学生几乎都没有接触过论文写作,听到要完成几千字的论文才能毕业,心里就会有点发怵,不知道要如何开始、从何下笔、如何计划文章结构,因此就需要全方位地进行指导和管理。而且我院本科毕业论文安排的写作周期通常在3~4个月,论文写作周期长,时间跨度大,学生又要工作又要业余学习,若督促不到位,则难以长久坚持。因此,在毕业论文思想建设管理方面,我院做了以下工作:
(1)从新生入学、跨入校门开始,我院就通过教学计划和通告等形式告知学生,除了修满学分以外,必须写作毕业论文并通过,让学生对毕业要求有清晰的认知,在思想上早日做好书写毕业论文的准备。
(2)毕业论文通常设置在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学期,我院通常提前一个学期就会以多种形式告知学生“即将”启动毕业论文工作。
(3)我院专门请有丰富论文指导经验的教师,提前录制“毕业论文写作导学”课件,在启动毕业论文工作时就给学生,以便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一个初步而直观的了解,并且知道写作流程以及学院的各项相关规定。
(4)关于写作毕业论文的章程、规定、格式要求、范文、选题参考等,我院在学院网站首页开设“论文园地”专栏,常年开放,感兴趣的学生平时也可以查阅、学习,毕业论文写作工作启动后,也发动学生到论文园地了解规定、熟知要求、浏览学习范文。
(5)毕业论文评定结束后,会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不同等级,被评为“优秀”等级的优秀论文将在学生中公示,且发放证书及奖金,而“不及格”的论文则不能达到毕业条件,需重新申请论文写作,因此,提前公示并通过各种渠道告知我院的相关规定,也便于学生在论文启动之初,就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明了自己的需要以及努力的方向。
三、我院在线互动和线下辅导结合的论文指导管理模式
网络教育具有跨越时空、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便利性,学生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学习优质课程。我院设置有多个远程学习中心,在最后一个学期,各远程学习中心的W生和市区内的学生一样,同步展开毕业论文写作工作。我院还专门开发了专为毕业论文写作工作服务的在线论文平台,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将论文导师每一步的指导要求、师生每一次的互动、学生每一步所提交的工作都纳入论文系统中进行监督及管理,而且学生和导师同时也可通过邮件、微信(群)和电话等多种形式开展点对点的论文写作辅导,构成了以学生和导师为主体的双向在线互动和线下辅导结合的论文指导管理模式。
我们建设的在线论文平台由教学管理人员在后台进行管理,学生和导师分别以不同的身份登录,面向学生和导师显示不同的面板,主要有如下功能:
(1)明示时间节点
我院论文写作工作分为选题、提纲、初稿、定稿、审核、答辩六个环节,在论文系统中清晰划分并显示各环节的时间节点,以及在各个环节内导师及学生所必须完成的任务。
(2)显示导师、学生的联系方式
由教学管理人员聘请具有资质并具备丰富远程指导经验的论文导师,提前根据专业性质、各远程学习中心所处地域进行安排并录入系统,录入后每位导师和对应的每组学生可相互看到彼此的联系方式。
(3)管理人员管理通知,告知学生各种相关规定及注意事项
比如答辩与否的选择、相关规定、重要性、时间节点及答辩流程等,所有重要通知都可在此,导师和学生都可随时查看。
四、我院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监控措施
毕业论文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科培养的质量,我院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的质量管理,着眼于运行过程的监督及关键环节的控制,包括教学管理人员、论文导师和远程学习中心班主任等多重角色共同参与。管理人员后台全程监控整个论文系统,我院重点管理的关键环节如下:
1.注重导师队伍的建设、管理和储备
建设优秀的导师队伍是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导师聘请环节我院要求进行专题试讲、面试、签署协议、培训,管理人员定期和导师、学生进行联系并通过在线论文平台对论文指导过程监控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加强管理,根据导师指导效果进行考评并收集简历建设储备导师库。
2.注重全过程、无盲点的管理
在论文完成主要过程的每个阶段的后期,管理人员及时提醒导师跟进学生进度,重点监控联系尚未完成的学生。尤其定稿结束时,要关闭学生端口,意味着学生不能再对自己提交的论任何改动,这时要做到管理人员和导师都对学生情况胸中有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进度和状况。
3.突出不同阶段管理重点
根据论文完成的不同阶段,加强重点任务管理。在选题阶段主要是加强审核,要求选题既体现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既体现对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又紧跟时代热点;
在提纲阶段要根据学生答辩与否进行重点把关,答辩的论文字数要求多,质量要求高,论文结构长,提纲就要求高。
抄袭现象高发是成人继续教育本科的一个常见问题,进入初稿阶段,就需要开始严格对抄袭的控制,此阶段主要由论文导师进行;
定稿阶段和审核阶段,着重对格式的规范并安排专人对学生提交的论文进行抄袭审查,对网络抄袭过多的论文出具论文审查报告,通知学生并给予一次修改机会;
审核通过的论文才可以参加现场答辩,远程学习学生则通过视频进行远程实时答辩。
4.通过奖优罚劣措施树立良好的学风
通过评选优秀论文并公示成绩、发放优秀论文证书及奖金等措施对优秀论文进行奖励,而不及格的论文则不予毕业,需下学年重新申请论文写作。
五、对完善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议
我院构筑的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对导师和学生的管理,以及论文质量的监控方面都行之有效,在提高学生水平和毕业论文质量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此体系加以完善,提高其有效性,对提高网络教育成人学员的论文质量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充分发挥管理团队的监督指导作用
构建全程参与的管理团队,包括各个专业方面的专家教授和监控论文平台的管理人员,实行专家指导下的毕业论文质量监管制度。在论文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建立清晰的质量标准,如有修改则着重提醒论文工作相关的所有人员,充分发挥管理团队的监督指导作用。
2.储备论文指导教师信息库,增加视频或面授指导环节
虽然在毕业论文启动工作之初,就向学生公布论文导学视频,但部分学生会由于长期在外地出差、出国或是家庭原因等因素,接收学校信息较晚,或是对学院信息关注度较低,在毕业论文工作启动之后也难以跟上进度,而论文指导教师毕竟是和学员一对一进行具体接触的人员,因此若由指导教师在和各学员建立联系之初,就及时录制并上传具体讲解各环节制度及注意事项的论文指导视频,会对学员掌握学院规定、跟进各环节写作、提高论文质量,有较大帮助。另外,部分论文指导教师是在读博士、兼职教师等,流动性较高,也需加强对论文指导教师信息库的储备。
3.及时更新论文资源库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每年都涌现出许多热点和更新的企业案例,论文平台中的资源库也应随着新技术和热点进行更新,给学生提供的选题素材、指导课件、优秀论文范例以及各类资料素材都应及时更新,并由指导教师着重向学员指出,力求让学员的论文能体现时代特征,体现思想热潮,这样更能提高学员在认识和观点上的高度,提高论文写作质量。
4.实行多环节把控的质量审核制度
通过实践摸索,采取论文多环节把控的质量审核制度,即由论文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进行指导后,给出初级评价和成绩;
再由专职审核小组成员,采用网络技术,批量审核全部论文,并对抄袭超标的不合格论文出具论文审核报告;
再由各专业学科专家教授带领评审团队,抽查部分论文再次进行审核,筛选出论文质量较差的论文,最后由教学管理人员对指导教师的指导交流过程、论文最终成绩再次进行审核,确保无遗漏、无差错,确定论文终审成绩。这种多环节把控的质量审核制度,对严格把控论文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
5.建立及时反馈的导师评价系统,提高论文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在整个毕业论文工作中,论文指导教师是重要角色。无论是和学员建立一对一的具体联系,还是对学员每个环节的写作进行指导,对学员的写作态度和进度最清楚的人都是指导教师,论文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无可代替的关键作用。因此,对论文指导教师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建立包含学生和管理人员在内的多角度、全面的指导教师评价体系,并将评价结果给予及时的反馈,加强激励措施机制,是提高论文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学员论文质量的有力举措。
六、总结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教育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愈来愈突出,越来越多想要边工作边充电的成人学员选择了网络教育。通过论文写作,学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归纳水平,学会构架论文写作体系,初步掌握用基本原理来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作为进行网络教育的机构,也要根据成人学员的学习特点,搭建符合需求的写作指导平台,不断完善和提高对学员写作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洪建峰.基于Web的毕业论文指导交流系统设计与应用――以上海电大学毕业论文系统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3):49-51.
学生自我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管理科学;
发展方向;
历史责任
改革开放30年间,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形成;
同时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从封闭、半封闭到令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伟大转折;
经济增长方式已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以间接调控为主要手段的经济调节体系正在促使政府职能快速转变;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的提高;
全民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正在深入;
中国经济正在以一个崭新的开放体的形式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格局,同时经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制度改革,使我国综合实力有了本质性的提高;
人民的消费能力显著增强,消费结构逐步得到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有了极大的改善。中国的崛起对世界金融、产业和技术,以及对它们藉以运行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都有着不寻常的意义。
也正是这30年,为我国的管理学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思想、社会制度、经济运行模式等各方面宽松的成长空间,在这种环境下,管理学也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和成就。30年后的今天,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巨大变革以及更高的发展目标也给管理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科学在我国又迎来了一次新挑战,同时也孕育着一次新的机遇。
一、当今我国管理学所处的历史背景
1.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迎来了知识经济社会
科技进步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根本力量,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给生产力带来了质的升华,并引领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时空。科技进步已经超越传统生产要素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推动力。通过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科技进步不断向外扩展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可能性边界,并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优化产业结构的主导力量。知识生产要素化已经成为现实,一个技术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已经形成,世界已由工业社会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同时,信息的价值特征日益显现,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已经成为生产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流的管理已经成为对物质流管理的主要手段。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企业运作方式,要求各种生产方式建立在高效率的信息基础上。
知识与信息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显著。知识经济的框架业已形成,并将人类带入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中,传统的资源如劳动力、土地、资本和自然资源支撑了经济的发展,而在知识经济中,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必定来自于对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积累、应用和管理。
2.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虚拟化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市场、组织和文化的全球一体化促使许多国家的多个社会经济单元,如金融、投资、制造、运输和通讯等,都已经打破国家和地区的界限,正在全球范围内逐步融成一体一个统一的全球市场体系正在形成。在这一点上,中国经济受益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而获得高速增长、全球经济也从中国经济的高速度增长中获益,同时美国金融风暴对全球经济的扩散型冲击都是明证。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表现在生产、消费倾向、资源配置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参与者将其生产和市场要素在三维空间里的开放。此刻经济全球化所涵盖的生产要素和市场的总量是恒定的,且每个参与者所得到的平均份额与参与者的总数成反比,因此合作是表象的竞争是永恒的。而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经济虚拟化却将这种开放引入了更深远的四维空间。此刻由于信息可被复制的特性,参与者的市场和生产要素的平均份额与参与者总数呈正相关,自发的合作和追求帕雷托均衡的可能性第一次实实在在地显现在人们眼前。
3.管理哲学思想的演变
人类的管理哲学思想及相应的实践活动正处于从经典的还原论向系统论和整体论的转变中,将复杂的系统化解为各部分之组合,再通过求和来了解整体特性的还原论,因其机械性,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和科学的发展需求。而系统论和整体论强调不仅要注意系统的构成要素,更要了解系统的整体有机特性,同时将客观事物对象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对待,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以寻求各子系统能更好地发挥协同作用的帕雷托均衡这种哲学思想的革新正在动摇还原论的根基。
这种思想的变迁体现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最明显的就是社会生产分工的综合性趋势。分工曾经推动了人类社会步人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标志也是还原论发展到巅峰状态的表现。而系统论和整体论却表现为专业分工的综合化,因为越来越长的职业分工清单从本质上讲不是专业分工的详尽,而是不同分工间界限的模糊化,这也正是信息社会注重功能整合和整体效益、强调柔性管理和应变能力的组织形式上的表现。
人类社会及其思维的上述变化必然影响管理科学的发展方向,并反映在管理科学的发展趋势上又体现为多学科的交叉渗透和不同学科理论的融合。一方面,管理科学向其它学科渗透,形成了管理经济学、工程管理学、教育管理学等一系列新的学科;
另一方面,管理科学又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吸收成为自己的研究手段和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强调系统论和整体论并不意味着摒弃还原论,这是因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复杂的社会系统,一方面基于系统论和整体论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尚不完备,而另一方面基于还原论社会学研究已经发展到了几近巅峰状态。发展基于系统论和整体论的管理学是我们的追求,但此刻就抛弃还原论会使我们失去手中现在最为有利的工具,同时也只有通过对基于还原论的管理学无以复加的应用所带来的思考与不满足才有可能形成实质性的突破。在这一点上,必须坚持马列主义的唯物辩证观,须知任一高度的系统论可能是更高层次系统的还原论的构件,而任一层次完整的还原论都是该维度系统论的综合。
同时,本着“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管理科学存在将传统的理性管理理论与人性管理理论、当代西方管理思想和东方古代管理思想相互融合的趋势。
4.自然资源的短缺性
各种自然资源的短缺,特别是以石油为代表的传统能源的短缺正极大地制约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短缺和伴随而来的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达成可持续发展终极目标的巨大障碍,这也是以自然资源为经济增长推动力的工业经济发展到极致的自然表现。这种短缺呼唤狭义和广义两种生产方式的转变。其狭义一方面指的是对新能源和可替换能源的需求;
另一方面是指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而对“绿色”能源的追求。其广义指的是将知识和信息作为产要素引入生产过程而降低自然资源所占比重。
二、创建“中国模式”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从本质上讲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反映,是社会文化的结晶,且服务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管理科学在中国所需要面对的是如何在不放弃既有的社会体制一基本价值体系一意识形态的综合体和管理科学传统观念的前提下,接受世界先进文明的优秀部分,即吸收自由市场经济方式,并使之高效率地服务于现有的社会经济系统,这是明智的选择,我们所面临的历史性的创造性变革给我们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1.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的诞生和发展一直和西方的工业革命和技术进步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这个领域中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鲜有中国的声音。然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改变了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平衡,因此我们急需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科学。一方面我们要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营养源,充实和发展自己的管理科学;
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理论。从古代到现代,西方管理学强调的是效率以及所依靠的技术和设备等客观条件,追求的是更大的效益;
而有浓厚东方色彩的管理学则更注重人文效果,追求天、地、人的共存与和谐。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这种东方管理理念的核心。30年前,有西方人士断言,社会主义是市场经济的天敌,中国的改革必然会以失败告终。而今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傲立于世人眼前。马戛尔尼勋爵早在1794年就说过:“没有什么事情比用任何欧洲的标准来评价中国更为谬误的”。从中国的国情发,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将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总结提炼经验,并借鉴国外的先进思想、模式和方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决中国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这是“中国模式”的第一次成功,也是我们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减然,这种求变也不是我国管理学的“专利”,西方管理学也存在由崇尚自由转为加强控制,由管理“行为”转为“人本”管理的趋势。这种综合的趋势体现在中国与西方经济实体间的相互关系正在转化。首先,中国经济依旧包含着严重的中央计划体制色彩,正缓慢而艰难地向市场经济转型,也正是受到保护和控制的银行及外汇体系使得中国在这次金融风暴中处在相对有利的地位。相反,美国和欧洲等老牌西方经济实体已经不得已迈不了加强政府控制的道路。这样中国与西方经济实体的最终日标有可能是一致的,即实行一定程度政府计划控制的市场经济体制,只是可能在具体的操作程度上有所不同而已,引起这种转变的原因依旧是全球经济和市场的一体化。在巨大的外部扰动干扰下,任何经济实体也难以独善其身,而具体的措施不外乎摒弃原有的极端做法,吸收其它经济实体的可借鉴之处,兼收并蓄,加强相互理解,共渡难关。
2.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的理论来源
管理学的两重性决定了其理论来源必然依其包括生产关系和文化传统在内的社会属性及其自然属性。相应地,中国管理学关于生产关系的理论是基于其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别是马列主义中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是我们创建的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石,其关于文化传统的理论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和提倡和谐的精髓。而其自然属性的来源是西方管理学中自由的市场经济对高效率和高回报率的追求。这其中,有关生产关系的理论是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的基本点,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其平台,而西方管理学中有益的部分是其方法。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此者相辅相承,共同作用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的理论来源。
3.创建具备东方文化底蕴的管理科学
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过程中,以追求丰富的物质为目的,基于“经济人”概念的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得到了大规模的研究和运用。在其“理性”的框架中,所注重的是计划、组织、控制和决策等管理职能的发挥,其目标是提升效益和效率。这在实现“温饱”的目标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奔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征途上,这种较为机械的模式应该得到改进、完善和发展。我们应该摆脱“经济人”的头衔,去追求“以人为本”的梦想。汲取东方传统文化的精髓,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现阶段文化背景的管理科学理论势在必行。东方传统文化作为管理学社会属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得到管理学界的重视。即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只有管理哲学而不存在管理科学,那么发展具备东方文化底蕴、适用于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管理科学依然具有空前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此,选用“具备东方文化底蕴”这个表达方式,而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因为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虚拟化要求我们所发展的管理科学必须具备跨文化、跨制度、跨地域和跨国度的特征,这同样也就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采用“批判地继承”的态度。不同文化和制度下的合作和竞争是人类赖以和平共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所以将西方理性主义的科学管理和东方人本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跨文化、跨制度、跨地域和跨国度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能力和运用能力。古今融合、东西融合,建立符合中国现阶段社会经济运行体制的管理科学势在必行。
4.踏实严谨的学术作风
管理学在中国经历的高速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些带有地域特性和社会体制特性的鲜明之处,但无法否认,我们现有的管理理论的框架依然停留在描述性和启发性的层面上,缺乏非决定性和规范性的特性。现有的管理学研究成果还缺乏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深层次的哲学支撑。空乏的理论构架由于缺少经验实证而无法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现有的管理学研究中存在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但凡开始实证性研究就全然不顾社会制度、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大胆照搬西方管理学的体系和方法;
而一旦开始理论研究,又摒弃西方管理学的成熟范式,重起炉灶,自说自话。殊不知,只有通过新旧理论体系的充分碰撞,辅以严谨的方法论支撑和大规模的经验研究,才能使我们所要创建的“中国模式”管理科学具备理论与实践的高度一致、强有力的物理解释能力和相当的预判性,以满足一个理论体系所应该具备的基本要求。
总之,“继承一融合一存疑一批判一探索”是我们创建“中国模式”管理科学应有的学术态度;
定性与定量手段综合并用是我们的基本研究方法;
实证支撑理论研究是我们的研究路径;
在实践中升华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寻求最大化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我们的目标。
5.中国管理科学需要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管理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具体表现之一。日益强大的中国要求我们必须肩负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我们应该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而不应该仅仅是规则的遵从者。这一点正在慢慢变成现实。美国《商业周刊》撰文说:“中国正在所有方面造成令人震惊的巨大影响……作为一种经济力量,她正在进入并改变着全球市场——在某些情况下它正在形成它自己的规则”。_42001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超过2000亿美元,2008年初的统计数据已超过14000亿美元,而同期石油价格却从30美元涨到了120美元。可见这一时间段内,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幅为700%,而其真实购买力的涨幅仅为175%。这种购买力黑洞的根本原因就是美国对以金本位为基础的全球货币体系的摒弃。可见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如果我们不能切实地对现存的框架体系做出有效的修正,如果我们不能提出并确立有利于我国也有利于世界大多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我们快速增长的国力将会以几乎相等的速度消弭于无形。我们殷切地希望,能在世界管理科学理论及应用领域见证到与中国政治和经济相匹配的主动权和引导权。
最后,必须强调建立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背景的管理科学理论离不开具体的实际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管理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缺乏中国企业基于我们所发展的管理科学理论的成功经验和案例,只能使我们的理论研究成为空中楼阁。
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人员的历史使命
宋代学者张载有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撇开这句“宋明理学”纲领的正误不言,借用并重新诠释这句话,可以很好地说明我国管理学研究人员目前的历史使命及责任。
学生自我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管理学 弘扬 传统文化
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弘扬传统文化,教育要认祖归宗
十七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是新时期的伟大旗帜与指导思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国特色“文化创新”, 强调文化必须认祖归宗,“在融入经济全球化世界历史过程中,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我们大家深知,“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文化创新需要教育的力量,换言之,教育要先于文化认祖归宗。
谈到管理学理论,主流必定是西方的。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认为现代管理学派约有十一个之多:经验主义管理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组织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学派等等,上述理论构成了我国当前管理学教科书的理论框架,也就是我们高等教育管理学教科书中的主要学习内容,教育界有许多人尚以为是颠扑不灭的真理,执迷于此不悟。
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现代中国管理学理论教育走入误区,大多以西方管理理论及主要学派的观点为内容,有些直接选用西方教科书,以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信条,其实这是对老人家“借鉴”的严重曲解,把中国老祖宗的智慧全盘抛弃,按照西方价值观进行的管理,理论联系实际,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从商界看,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严重缺失,企业平均寿命越来越短,企业管理越来越力不从心,西方管理思潮“水土不服”凸显;
从政界看,官员的公信力每况愈下,现象屡见不鲜;
从社会看,公民道德素质严重下滑,冷漠,不负责任,缺乏爱心,不能与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等等。这不得不让人警觉,我们应用所谓先进的管理思想,汲取所谓先进的管理理念,抱着别人的信条不放,摒弃古圣先贤的智慧,能取得怎样的进步?放眼世界,那些先进管理思想的发源地的公众尚且人心浮躁,物欲横流,自然灾害频次年复一年增加,他们用先进的管理理念都没有把自己管好,我们接受那些漂洋过海来到“舶来品”来教授给学生,希望他们毕业后从政、从商或者从事其他谋生事业意欲何为?这种没有“根”的知识能管理好我们的企业、员工?还是用来治理国家?
读书志在圣贤?还是,读书志在赚钱?
何谓圣贤?
圣贤,儒释道三教也。儒以正设教,释以大设教,道以尊设教。天下之理,不过善恶二途。三教之意,无非教人之改恶从善耳。由心地法门而论,则无不归一。故宋孝宗原道辨曰: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
诚知心也、身也、世也,不容有一之不治,则三教岂容有一之不立哉。我辈果能平心融会,直探源头,则知佛之明心见性、去迷求悟,道之清心寡欲、积功累行,儒之致知格物、正心诚意、摄化多方、无有乖戾,总归引人入道而已。有何名相之可以执持哉!故知三教正法,同为万世生灵之眼目也。
尝观中国之有三教也,犹天地人之名三才,君臣父子夫妇之为三纲,一刻而不可相无也。盖自伏羲画卦,而儒已肇矣。夫儒之在中国,能使纲常以正、人伦以明、礼乐刑政、四达不悖,卒至天地万物,各得其所,其有功于斯世大矣。故秦皇欲去儒,而儒不可去也。
抑自老子入关,而道已始矣。夫道在中国,能使清虚自守、恬退自牧、一洗纷纭BP之习,卒至静默无为,返其天真,其有功于世教至矣。
迨至汉之明帝,感梦金人,而佛遂兴矣。夫佛之在中国,能使弃华就实、去伪存真、由力行而造安行、始自利而终利彼,卒至慈悲一视、怨亲平等,其为生民之所依赖者至矣。(《感应篇汇编》)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孟子 梁惠王上》)
今之教育,迷于“赚钱”!
现行教育的失败,在于“志在赚钱”,受社会功利主义思潮的弥漫,教育趋于苟同“时尚”,变成了“功利而已矣,何必曰仁义”?究其实是没有继承古圣先贤的教育理念,即不教圣贤教育。笔者深以为然。
科技促使人类物质文明的飞跃不言而喻,但西方价值观引入不到百年,精神文明发展令人忧心忡忡。传统文化倡导的精神文明,主导中国长达五千年的历史,必定有其非凡的价值,我们必须回过头认真审视当前的教育,我们必须打破管理理论由西方学者为主导的现状,我们必须转向挖掘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精髓,才能复兴中华民族。
二、传统文化中管理思想非凡的价值,世人有目共睹
早在三十多年前的1972年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教授和日本和平运动人士迟田大作就达成共识,在《展望21世纪》中认为,拯救人类,21世纪人类要生存下来,只有靠东方的孔孟之道和大乘佛法。
2011年1月31日国际观察――世界概览有文章指出“当中国人还在否定孔子,世风日下的时候,美国国会悄悄高票通过了孔子纪念日:美国众议院一致通过决议案:将孔子的诞辰定为纪念日,这是对中国人价值取向的充分肯定,这将推动整个世界的孔子热,并成为世界公认的纪念日。承认中国的文化先师,并将他的诞辰定为纪念日,无疑提高了孔子的国际地位,进一步肯定了世界文化先驱的形象,这样伟大的孔子,走入世界人民的心间。”
日本和韩国推行的儒家治国政策就是成功的范例,西方有识之士都已经发现我们老祖先的智慧硕果。全世界目前已设立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遍布在88个国家。其中亚洲28个国家共建立了70所孔子学院及27个课堂。欧洲29个国家共建立94所孔子学院及34个孔子课堂。美洲12个国家共建立87所孔子学院及205个孔子课堂。非洲17个国家共建立21所孔子学院及4所孔子课堂。大洋洲2个国家共建立10所孔子学院和2所孔子课堂。
美、英、澳大利亚等国近年来大兴“孔子学院”之儒家教育,并将佛经教育编入幼稚园以至大学教科书内容,我们自己为什么还不迷途知返?千万不能成为老祖先的不肖子孙,成为子孙无德行的祖宗,殃及子孙后代。
目前,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世界和平爱好者,爱国人士,多元文化教育家释净空老教授为此不遗余力,选用30位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师,在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进行的成功实验,向世人展示,中国老祖宗的智慧是我们和平盛世的不二法宝,用来教育人民是正确的选择。我们不要对当前的社会状况太过悲观,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只要理论正确,运用得当的方法。
陈大惠老师,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原主持人,现为大力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积极响应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做有道德的人”的要求,促进“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努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他发起了一个以致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志愿者团体,他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有专家学者、影视明星、企业家、官员、农民、普通市民等,他们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践行道德,和谐了身心、和谐了家庭,提升了生活和生命质量,获得了美满幸福的人生。如今,他们奉献社会,以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在全国各地巡回报告。自2008年至今,他们已在全国各地以论坛形式做过30多场专题报告,受到各地政府和民众的大力支持和热烈响应,使数以千万个观众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蕴涵于古圣先贤的智慧中,传统核心价值观是仁爱、友爱、世界大同。什么样的人是有德行之人?五伦关系达到圆满者也!何谓五伦: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五伦关系是人类关系中天然的秩序。老祖宗发现“人,无伦外之人”,每一个社会的人,与生俱来的五种身份,这是自自然然的关系,不是主观臆造的。我们认为做事先做人,会做人了,会做事就不难了。所谓“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之中的管理思想,做好五伦之人,就是明白管理的真谛了。管理学就是教育学生践行五伦关系,如何管理自身,如何与人和谐相处,与大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管理企业(员工),治理国家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三、坚持积极实用主义,以传统文化中管理思想为管理理论知识框架,传道、授业、解惑
中国传统教育,强调爱的教育。
传统文化中管理学理论知识丰富,基础管理学的经典之作在儒释道三家中都有,比如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太上感应篇》和释家的《十善业道经》,等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是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
管理者,作为任何一个个体,首先是学生,必须以修身为本!
德者本也!才者末也!
儒家经典是经世致用,为入世(入仕)宝典,从儒家哲学的整体来说,讲求从内修到外治,内修是为了达到外治的目的,就是管理的理论基础知识。《大学》提倡的平天下、治国、齐家、修身,且认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堪称管理学之启蒙宝典之一的《弟子规》,可谓修身规则,比之于现在出行时的交通规则一样,践行《弟子规》是修身的基本功,管理好自己意味着学好了基础管理学。管理者唯有练好基本功,先学会如何做一个好下属,好弟子,“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人,自身不修,何以“治国”,更遑论“平天下”了。
管理学知识的学习也要遵从循序渐进的过程,《弟子规》应该在幼儿时期学习。从至今,近百年的德育断层,也就是说至少有三代人没有受到传统德育教育,包括现在校大学生。这一课必须补上,否则将会导致恶性循环。不只是管理学专业,大学入门基础内容应该包含《弟子规》,完成修身阶段的教育,齐家,治国、平天下紧随其后,可以开设《中庸》《论语》等内容教育。
八德,有两种表述:
其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其二: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八德,与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核心思想别无二致。
道家为出世法典,抱着积极态度去生活,师法自然,顺应自然,重视生命的自然规律,“天人合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此种境界是非深入其中而不能感知的。道家根本在于《太上感应篇》之精义,《感应篇汇编》汇集儒释道三家对其精辟释义,值得常常阅读,时时规过劝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释家经典为修身的照明灯,因果教育的法宝,教世人修善断恶,破迷开悟,转凡成圣。汉明帝时期请佛经入中国,佛,具足真实圆满的智慧和功德,是通达宇宙人生真相的师长,佛是人,非神亦非仙。“佛“是古印度语的音译,翻译成中文就是“觉者”,有过去“觉者”, 现在“觉者”和未来“觉者”,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我即是佛,佛即是我。敬佛就是敬你自己,敬一切人类,敬万事万物;
强调宇宙万事万物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要想去除先入为主视敬佛为“迷信”的想法,就如同除去认为你自己不应该受到自己的敬重一样容易。多元文化教育家释净空老教授认为,学佛首先必须放下自私自利、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嗔痴慢、放下是非人我,放下名闻利养,与一切人类和平共处,与一切环境和谐相处,创建幸福人生,达到家庭和谐、社会安定、国家兴旺、世界和平。
百善孝为先。忠臣出于孝子之门。
教育始于孝道的盛行,唯有孝子,方能“事诸父,如事父;
事诸兄,如事兄”,方能对于国家赋予的职守负责尽职。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孟子曰:
“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曾子传承夫子之道,夫子之道,忠信而已矣。
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育,无非是孝敬而已矣!
良好的社会风气要大众来维护,风化教育包含三个方面:
一是祠堂是根――教育孝道,父子有亲,父母生我身命。
二是孔庙――尊重万世师表孔夫子。尊师重教,老师生我慧命。
三是城隍庙――因果教育,福田心耕,天人合一,不要做恶事,爱一切众生,佛家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之相。
针对当前社会风气每况愈下,风化教育想必也可担当一定责任,列为管理学实践教学的内容。
管理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慎重考虑我们要传什么“道”,授什么“业”,解什么“惑”,中国传统文化里就有现成的答案。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古圣先贤智慧的结晶――传统文化的魅力是非凡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教育世世代代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管理学理论要以传统文化管理思想为核心框架,教育学生做到“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以备其未来治理公司、企业、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所用。
参考文献:
[1]大学.百度文库.
[2]中庸.百度文库.
[3](英)A.J.I汤因比(日)池田大作(著)(译)荀春生/陈国栋《展望21世纪》[M].国际文化出版社,1985.
[4]传统文化公益论坛.
[5]《十七大报告》.
[6]论语.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