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社会适应性,尤其是对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先进技术项目训练不够、训练量不足的缺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畜牧职称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畜牧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校内教学实训 畜牧兽医 高职高专
江苏省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社会适应性,尤其是对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 还存在着先进技术项目训练不够、训练量不足的缺失。在实践项目的组织上,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动手训练的效果受到影响。所以,加强教学实训基地建设,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是培养畜牧类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真实的生产现场,探索畜牧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措施,根据畜牧产业需求的培养目标,对学习者所需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发实训项目模块,构建相对独立的、模块式、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近年来,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对畜牧兽医专业校内教学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建设了畜牧园校内教学实训基地,并取得了实质成果。
一、校内教学实训基地建设
畜牧园是由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兴建的教学实训基地,由水禽、种猪两大教学实训基地组成。
1.猪场教学实训基地建设
猪场教学实训基地建有各类猪舍及附属用房26幢总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猪场采用全封闭、工厂化流水线生产模式,生产设备先进,管理规范。猪场采用干湿分离机将粪污干湿分离,分离的粪水进入沼气工程发酵处理,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供应猪场及园区生产生活用电,发酵产生的沼液,通过管道喷洒于园区苗木及周边蔬菜基地。猪场拥有种猪性能测定系统、完善的兽医设备、采精设备和饲料加工设备供学生实训。
2.水禽教学实训基地建设
水禽教学实训基地占地60余亩,建有各类水禽5000平方米标准养殖舍,舍内配套自动喂料、饮水设备、湿帘、大型排风扇、自动光照控制设备、加温设备等。水禽教学实训基地拥有完整的养殖、孵化、加工等设备供学生实训。
3.其它配套设施建设
畜牧园还会为学生提供了电子阅览室、科普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学习生活设施。学生在这个实训平台上努力提高实践技能,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二、师资力量建设
1.校内讲师队伍建设
校内讲师队伍由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组建,畜牧兽医站专业校内讲师队伍由18人组成,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5人。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系统的理论知识,具有实际生产服务知识、管理能力,对于生产实践设计过程,自己操作编制实验内容,制作教学用具,计划实习进度,调整实习设备,研究实习方案及实习教材,结合实践需要制教材内容,培育社会需求的高职教育人才。校内讲师队伍教师不仅要参加科研方面的研究,还要进入养殖场企业参与生产,这样掌握相关专业第一经验,从而从纯理论型教师转向复合型,多能型教师。
2.技术导师队伍建设
畜牧园聘请有经验的畜牧兽医资深管理者或技术专家作为养殖场的技术管理人员和学院兼职教师,现有技术人员6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充分利用他们高操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在现场指导学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应用技能,快速培养适合未来岗位需求的人才。
三、实训课程建设
畜牧园作为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训基地,承担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工学结合”和“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学生在养殖场顶岗实习一个月,在学习过程中,指定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内讲师和技术导师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把理论知识贯穿在实践中,手把手教会学生养殖技术,有目的地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动手能力。
根据专业建设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需要,生产性实训基地,在畜牧兽医专业类人才培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本达到工学结合常态化,每月一个班到中心进行“工学结合”或者“理实一体化”教学。同时,为了让畜牧兽医类专业每个学生都了解校内基地,增加对畜牧业的感性认识,除此之外,实训中心还安排了为期1天的生产见习、为期1周的生产实训等多模态教学模式。
另外,每学期安排2~3班在实习基地完成了《养猪生产》《家禽生产》两门课程的“工学结合”和“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教学实施过程中,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分别在猪场、水禽实训基地生产功能区进行轮岗教学,同时完成两门课程的“工学结合”和“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
四、运行管理制度建设
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分为教学管理、日常管理、生产管理。教学管理主要是课程标准、教学任务书和教学大纲实施方案等教学文件的编写,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监督、考核,教改的研究等均由校内讲师和技术导师参与联合制定完成。日常管理由校内讲师监督指导,学生轮流值班负责。技术导师作为实训基地的师傅,负责学生的生产培训和技术指导,协助做好生产管理。生产管理由技术导师指导安排。在整个实训期间,学生定期轮换工作岗位,要求能了解各个环节的生产要求。
五、结语
畜牧园校内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畜禽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饲料生产、产品加工、经营管理等全方位的实训,使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参观访问、见习经理等措施,全面、深入了解并掌握现代畜牧生产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切实有效地提高实训效果。
参考文献:
[1]朱雨兰,邹定南,陆春其.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建设之专业产业化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2012,(10):147-148.
畜牧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畜牧兽医;
教学实训;
特色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5-0126-02
近年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对畜牧兽医专业校内教学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建设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以江苏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为主体的校内教学实训基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校内教学实训基地建设
江苏现代畜牧科技园是由我院兴建的特色化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理念,保持了里下河地区风光特色,遵循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规律,以牧为主,农林牧渔相得益彰。现在不仅是学生的实训基地,也已成为教师科研的平台、资源保护的阵地、成果转化的载体、示范推广的窗口,农业观光旅游的好地方。产学研区由水禽、种猪、宠物这三大产业组成。
1.猪场教学实训基地建设
养猪教学实训主要集中于姜曲海猪种猪场。种猪场主要承担姜曲海猪的保种和优质瘦肉型姜曲海猪新品系――苏姜猪的培育工作。苏姜猪是将已有的姜曲海猪为母本、杜洛克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横交固定、继代选育,采用现代分子育种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的的方法,培育出来的优质瘦肉型姜曲海猪新品系,已经顺利通过农业部验收,成为我国新的猪品种。猪场教学实训基地建有各类猪舍及附属用房26幢总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猪场采用全封闭、工厂化流水线生产模式,生产设备先进,管理规范。猪场采用干湿分离机将粪污干湿分离,分离的粪水进入沼气工程发酵处理,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供应猪场及园区生产生活用电,发酵产生的沼液,通过管道喷洒于园区苗木及周边蔬菜基地。猪场拥有种猪性能测定系统、完善的兽医设备、采精设备和饲料加工设备供学生实训。
2.水禽教学实训基地建设
水禽教学实训以建在现代科技示范园内的江苏丰达水禽育种场内进行,该场重点推广目前市场上需求较多的优良鸭、鹅品种,通过上门服务、技术培训等措施,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给养殖户,提高他们的养殖技术和经济效益。水禽教学实训基地占地60余亩,建有各类水禽5000平方米标准养殖舍,舍内配套自动喂料、饮水设备、湿帘、大型排风扇、自动光照控制设备、加温设备等。水禽教学实训基地拥有完整的养殖、孵化、加工等设备供学生实训。
3.宠物教学实训基地建设
宠物教学实训主要集中于江苏省宠物(藏獒)繁育中心,我院瞄准未来宠物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考虑到宠物科技系学生实习的需要,建设了宠物(藏獒)繁育中心。繁育中心内收集了国内外优良的犬种近30个,开展犬的选育与训导,利用研究,不断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为都市畜牧业发展提供服务。
二、师资力量建设
1.校内讲师队伍建设
校内讲师队伍由我院“双师型”教师组建,畜牧兽医站专业校内讲师队伍由18人组成,其士2人,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5人。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系统的理论知识,具有实际生产服务知识、管理能力,对于生产实践设计过程,自己操作编制实验内容,制作教学用具,计划实习进度,调整实习设备,研究实习方案及实习教材,结合实践需要制教材内容,培育社会需求的高职教育人才。校内讲师队伍教师不仅要参加科研方面的研究,还要进入养殖场企业参与生产,这样掌握相关专业第一经验,从而从纯理论型教师转向复合型、多能型教师。
2.技术导师队伍建设
江苏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聘请有经验的畜牧兽医资深管理者或技术专家作为养殖场的技术管理人员和学院兼职教师,现有技术人员8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充分利用他们高超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在现场指导学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的职业素质和应用技能,快速培养适合未来岗位需求的人才。
三、实训课程建设
示范园作为我院教学实训基地,承担畜医专业学生的“工学结合”和“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学生在养殖场顶岗实习一个月,在学习过程中,指定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内讲师和技术导师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把理论知识贯穿在实践中,手把手教会学生养殖技术,有目的地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动手能力。
根据专业建设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需要,生产性实训基地,在畜牧兽医专业类人才培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本达到工学结合常态化,每月一个班到中心进行“工学结合”或者“理实一体化”教学。除此之外,为了让畜牧兽医类专业每个学生都了解校内基地,增加对畜牧业的感性认识,实训中心还安排了为期1天的生产见习、为期1周的生产实训等多模态教学模式。
另外,每学期安排2~3班在实习基地完成了《养猪生产》、《家禽生产》两门课程的“工学结合”和“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教学实施过程中,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在猪场、水禽实训基地生产功能区进行轮岗教学,同时完成两门课程的“工学结合”和“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
示范园校内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畜禽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饲料生产、产品加工、经营管理等全方位的实训,使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参观访问、见习经理等措施,全面、深入了解并掌握现代畜牧生产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切实有效地提高实训效果。
参考文献:
畜牧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民和县的畜牧业发展迅猛,2010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农畜联动、草畜结合,打造农区畜牧强县”战略,把发展农区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引导、扶持发展有地域特色畜产品生产,全县牲畜数量逐年增加,畜产品产量稳步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增长,产业化经营开始起步,规模养殖和饲草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区域布局日趋合理,畜牧业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2013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5亿元,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1150元。草食畜饲养量达到124.01万头只,(折合羊单位169.12万只),其中:牛饲养量9.23万头,羊饲养量111.12万只;草食畜存栏达60.03万头(匹、只),其中:牛存栏5.16万头,羊存栏52.24万只;草食畜出栏达40.02万头(匹、只),其中:牛出栏3万头,羊出栏36.51万只;生猪饲养量达26.82万头;生猪存栏达7.78万头;生猪出栏达13.81万头;兔饲养量达103.09万只;家禽饲养量112.3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1.94万t;蛋类总产量2010t;奶类总产量18950t。全县已建成规模养殖小区(场)159家,其中:养猪场41家,奶牛养殖小区(场)5家,肉羊养殖场26个,肉牛养殖场67个,特种养殖场20个。另外,在已建成的159家规模化养殖小区(场)中,64家通过了省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场)资格认定,7家通过了部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场)资格认定。全县适度规模养殖户达7920户。同时申报的:“民和羊肉”、“民和肉牛”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认定。
2基层畜牧兽医服务调查情况
在民和县已建成的159家畜禽规模养殖场中,62家聘请了兽医服务人员,今年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20家以上,在调查的5个畜禽规模养殖场中肉牛场1个,肉羊场2个,奶牛场1个,养猪场1个,建于2009—2010年,聘请兽医10人,2个肉羊养殖场年饲养量在4000只以上,出栏2000只以上,存栏2000只以上,养殖场聘请兽医人员5人,兽医人员年工资3万元左右,2个养殖场2013年死亡成年羊15只,死亡羔羊210只,死亡原因为普通疾病,经济损失3.77万元,医疗费用为2.4万元,每个养殖场医疗费平均为1.2万元,未发生疫病流行。肉牛场2013年饲养数量880头,无损失死亡,年支出兽医工资24000元,年支出药品6000元,没有出现疫病流行情况。养猪场现有兽医人员1人,2013年饲养数量650头,损失死亡数量70头(其中仔猪63头),约经济损失3.5万元,年支出药品1.1万元。调查的130户规模养殖户存栏羊在50只以上,其中存栏基础母羊在30只以上,每户普通病治疗费在100~150元左右,群众对驱虫、防疫方面比较积极,但存在饲养管理粗放,对饲草加工利用方面浪费严重,影响了效益的发挥。通过对养殖农户、养殖场、兽药经营店的调查,民和县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存在兽医人员缺乏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些养殖场聘请的兽医人员由于待遇低,经常跳槽,而且聘请的兽医人员技术水平不高,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
3基层兽医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民和县畜牧局是政府职能部门,也是该行政区域兽医主管部门,属于财政全额拨款行政单位,人员编制7人,实际在岗人员4人,为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2人,大专2人;36~49岁2人,50岁以上2人,畜牧局下设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草原监理站、草原站5个局属单位和22个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3.1县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县级兽医服务机构有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编制31人,实际在岗人员32人,兽医专业25人,其他专业7人;本科以上学历23人,大专学历9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21人,初级职称7人;35岁以下8人,36~49岁14人,50岁以上10人。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办公室180m2,其中化验室80m2,拥有疫苗冷藏车、工作用车各1辆,有各类仪器设备53台套。实验室已通过省级认证,其职责主要负责组织开展辖区内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监测、控制、普查、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按时完成各项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制定了《民和县动物防疫专项考核办法》、《民和县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办法》和《民和县村级动物防疫员工资兑现办法》,使村级防疫员的责、权、利更加明确,督促检查各乡镇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保证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和抗体合格率达到国家及省级部门规定的标准。动物卫生监督所是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股站级单位,下设享堂、团结、官亭3个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具体实施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兽药、饲料等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管、奶站监管,跨省引进动物的申报审批及落地监管,运载动物及其产品的车辆的查证验物及消毒工作,并对公路运输违法行为依法处理,官方兽医队伍管理等。
3.2乡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全县有乡镇兽医站22个,工作人员64人,其中本科学历17人,大专学历19人,中专28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0人,初级职称33人;36~49岁45人,50岁以上19人。22个乡镇兽医站占地面积为7260m2,建筑面积2910m2,有冷藏柜22台、电脑22台,摩托车22辆、牛改专用车4辆。乡镇兽医站主要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检测、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检验)、品种改良、饲草种植加工技术推广及畜牧业生产技术推广。
3.3村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全县有312个行政村,有防疫员323人,其中专职防疫员271人,兼职防疫员52人;中专学历20人,高中学历37人,初中学历217人,初中以下49人;30岁以下19人,30~50岁216人,50~60岁64人,60岁以上24人。2012年县财政扶持村级动物防疫冷链设备购置资金,共购置冷藏柜和冷藏包各323台,并将冷藏柜和冷藏包发放到323名防疫员手中,使得疫苗从拉运、保存到注射实现了冷链到底,使民和县动物免疫效果和抗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防疫员年平均工资为3254元。
3.4经营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全县有乡村兽医24家,从业人员24人。经调查摸底,个体动物诊疗机构现已停业14家,正常营业10家,从业人数10人,其中本科学历1人,中专学历5人,高中1人,初中3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2人。全县有159家规模养殖场,调查5家,有兽医服务人员10人,本科以上2人,大专学历7人,中专学历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及以下职称人数8人。
4存在的问题
4.1对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重视程度还不够高
加快畜牧业发展已成为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要保证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没有一支过硬的服务队伍是不行的。基层畜牧兽医站处于畜牧业生产的第一线,担负着科技推广、品种改良、疫病防治和技术服务、动物及其产品检疫、草原生态保护等多项重要职能,是保障畜牧业发展和畜产品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加快畜牧业发展,必须稳定和加强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在民和县畜牧业发展的现实中,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思想认识还不够高,对于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的还不够透,认识还不够深,领导机制还不够健全,机构设置还不够科学,对上级的一些改革精神和要求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实际工作需要与缺少机构编制、人员短缺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现代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机制尚不完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4.2动物食品安全及疫病检测手段落后,检验检测设备缺乏
对上市肉类检查、规模养殖户兽药残留、违禁添加物的检查仅靠查阅资料、询问和感官检查,没有相关的检验检测设备,无法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所以畜产品监管工作也存在很大的难度和漏洞,同时也很难对动物流行病学、疫病监管预警做出科学准确判断。
4.3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和断层的问题比较严重,技术队伍还不够稳
近几年来,随着县委、县政府对畜牧业发展的关注,我们虽然加大了畜牧兽医技术体系建设力度,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普遍存在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即人才)建设,重视仪器设备的建设投入,忽视或没有后续设备使用经费的投入,没有很好地做到人、财、物资源共享。目前我局共有干部职工140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6名。随着工作面的拓宽和业务量的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22个乡镇站中,只有1~2名工作人员的站就有11个。要开展疫病防制、门诊治疗、检疫、品种改良、草原保护、技术服务等诸多工作,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技术人员的严重缺乏,使许多工作顾此失彼,无法正常开展。专业技术人员断层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受编制、财政困难的制约,近几年几乎没有新生力量充实到畜牧行业。116名专业技术人员中,40岁以上的68名,占58.6%;50岁以上的31名,占26.7%。专业技术人员老化,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新老人员更替出现断层的问题已经逐步加剧。人才工作的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人才激励机制尚未形成,论资排辈、平均主义现象严重,信息、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价值在劳动分配中还没有得到普遍尊重和体现,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奖惩、待遇等各个环节缺乏系统的保障机制,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对全县草畜产业建设的科技支撑不力,服务效果不佳,整体工作比较平淡。
4.4经费保障还不够足
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履行职责所需经费要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目前,民和县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着基础设施滞后,基本手段落后,软硬件设施不相配套,运行费用短缺等问题。县、乡畜牧兽医部门缺乏经费保障,根本没有资金用于人才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许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等公益的必要工作也不能有效开展,缺乏检疫、实验、化验、监测、诊断、培训等基本的条件和设备。绝大多数单位长期处于“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状况,服务手段仍停留在“一张嘴、两条腿”的阶段,致使服务水平和服务效果难以提高。特别一些乡镇畜牧兽医站应该是发展畜牧业的主力军和前沿阵地,大量的业务生产工作应由他们直接去完成,但由于经费短缺,设施简陋,工作开展一直停留在打打针、看看病、卖卖药等以往的水平上,已远远适应不了当今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4.5巩固防疫员队伍和提高防疫员素质难度大
防疫员处在动物防疫体系的最低层,是防疫工作最重要的承重载体。目前,民和县防疫员一年的工资人均只有3254元,而防疫员全年工作量在100d左右,集中免疫、月月补针的免疫方案要求防疫员一年四季不能脱离岗位。加之,防疫人员自我防护设备缺乏,在防疫过程中,防疫人员的身体易受到严重危害。根据现有的报酬,按照《青海省动物防疫员管理办法》选拔和要求防疫员困难很大,防疫队伍难以巩固。建议提高防疫员的待遇,加强培训,才能建立、保障和巩固一支高素质的村级防疫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动物防疫工作的要求。
5几点建议
畜牧兽医服务体系的兴衰、强弱,决定着科技兴牧和牧业深层次开发及产业化进程。建立健全畜牧兽医服务体系,为养殖户提供系统服务,既是新形势下畜牧产业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根本保障,也是值得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深思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点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实技术力量、落实目标责任、强化技术培训、提高整体素质等方面入手,在全县范围内建设一支以县级为龙头,乡镇为基础,村级为补充的上下相通、左右相连、层次分明、协调高效的畜牧兽医服务网络,为促进我县畜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优质服务。
5.1深化认识,切实加强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
要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在畜牧业生产和经营中抗击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的巨大作用,持续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条件改善,完善其社会化服务功能,坚持在制定政策、工作部署、财力投入、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全县草畜产业建设要求,尽快建立健全适合民和县畜牧业发展的服务组织和服务体系。
5.1.1改善服务手段
要加强县、乡、村三级畜牧服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一标准要求,短什么配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从软、硬件两方面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创造一个优质的服务环境。
5.1.2加强项目建设
县上要全力支持、配合中央、省、市在我县实施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切实落实项目配套资金,组织相关部门认真参与,形成合力,推动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5.1.3提升社会地位
要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的精神,大力提倡崇尚科技,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农业科技人员的氛围,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发展现代农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5.2增加投入,保障基本经费
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和畜牧业建设资金应在技术试验、项目推广、人员培训、设施配套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工作经费。县、乡畜牧兽医服务单位所需工作经费县财政应按时拨付,充分保证,并在技术推广、品种引进、课题研究等方面给予倾斜。村级防疫人员的工作经费和工资报酬应由财政全额预算,人均每年不低于5000元,由乡镇畜牧兽医站严格管理发放。
5.3加强培训,推进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建设。
5.3.1要坚持“引进来、送出去”培养人才
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评价人才;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任用人才;认真落实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改革、完善人才的管理、使用、收益分配和考核监督等制度,通过激励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凝聚人才、用好人才。
5.3.2制定好业务培训计划,实施好畜牧兽医人才培养
畜牧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一、个人专业技术基本情况
本人在本科阶段的专业为草业科学,在畜牧方面主要学习了牧草与草坪草育种学、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饲草调制加工与利用学、饲草营养价值评定、动物营养学等相关专业,在优质牧草与饲料作物生产、牧草加工调制、饲草营养价值评定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和能力。
参加工作以后,能够坚决服从领导的各项安排,虚心向单位老前辈等请教,以充实自己的工作经验与能力。在认真干好自身岗位职责工作的同时,还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协助其它同事完成单位工作。在工作之余,自觉不断学习各类畜牧养殖、动物疫病防治相关的各类专业技术知识,并在实践中逐渐提高自身业务综合水平。
二、任现职以来技术工作
任职以来,本人继续坚持孜孜不倦、严于自律的工作态度,认真踏实地完成了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主要工作业绩有:
1、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设计工作。参与了全县30多个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的选址、规划、图纸设计工作,这些场(小区)都有配套设施管理房、兽医室、饲草棚、青贮池等,管理区、生产区、饲草料加工区、粪污处理区分离;
参与了全县贫困村贫困户“前宅后院”暖棚圈舍图纸设计、修建指导等工作。
2、禁养区划定工作。参与了《民乐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的修订工作,优化了我县畜禽养殖产业的布局,切实加强了环境监管,促进了环境保护和畜牧业的协调发展。
3、动物防疫工作。根据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安排,我认真配合相关领导和同事,全力以赴,圆满完成了2016-2018年度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没有重大疫病发生。
4、动物卫生监督工作。配合单位同事按照相关法律、条例和主管局相关文件精神,定期不定期地对辖区内养殖(大户)户、贩运户、屠宰户进行监督检查,与管理相对人签订各类责任书和承诺书,指导养殖场(户)建立养殖档案等台账,同时加强对兽药、饲料等畜牧投入品的监管检测工作,深化“瘦肉精”专项整治,加大病死畜无害化处理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通过加强畜牧行政执法,进一步规范了动物生产经营行为,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
5、畜禽粪污整治工作。配合单位同事对辖区内禽畜养殖场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督查指导,针对部分畜禽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不健全、随意堆放废弃物、畜禽粪便、生产污水、恶臭气体对环境产生污染等问题提出了整改建议,并责令及时整改,严厉杜绝畜禽养殖污染事件的发生。6、草原减畜工作。积极配合镇政府、县畜牧兽医局完成了南丰镇草原减畜工作,有效加强了草原保护建设力度,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促进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7、办公室工作。一是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制作报送各类表格、文档;
二是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免疫档案、养殖档案等各种存档文档,确保各类工作有迹可查;
三是认真完成上级单位检查考核前资料的准备整理,确保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单位的肯定;
四是对上级单位发放的文件通知做到及时上传下达,并及时进行分类归档,以便查阅和管理。
8、专业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工作中,在实践中增强自身工作经验同时,还适时认真总结形成书面理论成果,积极向全国各类学术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
9、主要获奖情况。2016年1月,荣获2015年全市畜牧技术推广先进个人;
2018年2月,荣获在2017年度全市畜牧工作先进个人。
畜牧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层;
畜牧兽医队伍;
建设;
基层畜牧兽医队伍承担着畜牧技术推广和动物防检疫工作,对提高人民生活、改善农民致富渠道、维护农民切身利益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提高基层人才队伍素质、优化基层人才队伍结构,对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特别重要。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基层乡镇畜牧兽医从业人员较少,与农业人口的比重不足0.5‰。现有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知识基本上是参加工作前在学校学习的,还有一些是通过自学函授学习的。长期在基层工作,缺乏学习培训机会,知识更新慢。由于缺少培训和实际操作练习,技术人员知识落后,操作技能较低,大多用老经验、老传统处理工作中的新问题和新情况。(2)人才断档现象严重。因为行业形象一直较低,工作艰苦,待遇很低,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不喜欢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大多转而从事其他行业。还有不能及时分配充实人员,导致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后续力量严重缺乏,出现新老断层,难以适应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情况。现在基层兽医站中还存在缺员情况,畜牧兽医队伍已经是青黄不接,专业技术人员有待充实。(3)经费投入依然不足。基层财政用于畜牧兽医人才培训的经费投入虽逐年提高,但与产业规模相比仍然很少,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力量多方参加的畜牧兽医培训多元化局面还未形成。(4)管理服务缺乏具体措施。服务和管理工作相对落后,缺少相应的培养、使用制度。致使畜牧兽医人才的使用与培训脱钩,导致人才的利用率较低,出现了人才缺乏和浪费的现象局部并存的情况,制约了现有畜牧兽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