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掌声教学设计【五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7-09 10:00:08 来源:晨阳文秘网

3.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英在掌声前后的变化及两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掌声教学设计【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掌声教学设计【五篇】

掌声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0个字。正确读写“困境、注视、持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英在掌声前后的变化及两次掌声的含义。

2.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小英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倒叙切入,创设情境

1.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掌声》。

2.生活中你接受过别人给你的掌声吗?是啊,这是多么平常的一件事!可是,课文的主人公小英却在她给同学的信中说――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

你从信中读出了什么?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认识小英。

二、走近小英,感受变化

1.自读课文,了解小英。

2.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英是个怎样的同学?

3.出示句子,体会小英的变化。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因为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1)指名读句子,读准“落”。

(2)比较:这两段话分别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小英?有什么不一样?抓住“默默”、“忧郁”等关键词理解。

你们看,忧郁和开朗,自卑和自信都出现在小英身上,你有疑问吗?是呀,是什么让小英由忧郁变得开朗,从自卑走向了自信呢?让我们走进那天的演讲课。

三、品读赏析,感悟掌声

1.学生默读课文2-4自然段,在自己感触深的句子下面画线并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1)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你读了这句话有什么体会?忧郁、自卑的小英是怎样战胜了自己走上了讲台的呢?要想了解小英的内心必须关注小英的动作和神态,请圈出描写小英动作和神态的词语。

把圈出来的词语放到句子中读出来,读出自己的理解。

小英的每一个动作、神态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心理,你能了解小英的心情吗?

(2)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她会想什么呢?

是啊,偏偏遇上不了解自己情况的老师,让她走上讲台暴露她最不愿意暴露的缺陷。小英感到担心、紧张、害怕。从这一段当中我们同样看出小英是一个什么样的同学?

(3)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红了。

“犹豫”是什么意思?此时她会想什么呢?

对,小英内心充满了矛盾。我们通过品读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到了小英矛盾、害怕、为难的心情。

小英一开始是不敢走上讲台,现在终于走上了讲台。对于我们来说,走上讲台可能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情,可是对于小英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所以,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当小英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呢?

(4)她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此时的小英与上台时有什么不同?同学们送给小英的仅仅是掌声吗?是呀,这里的掌声是尊重、鼓励,让小英有了演讲的自信,这里的掌声是赞赏、肯定,使小英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3.指导朗读。这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啊!只有通过朗读才可以充分表达感情,老师请一位同学将第2、3、4段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4.同学们,就是这两次掌声,让小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忧郁变得开朗,从自卑走向了自信。老师从一个材料上看到小英同学后来的学习一直都很好。上中学的时候代表学校参加全国物理竞赛得了奖。她后来还被北京的一所大学破格录取。

所以,后来,小英在给我的来信中说――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

是呀!演讲课上的那两次掌声,送给小英的是尊重、鼓励、赞美,是同学之间的关爱。有了同学们的尊重、鼓励、赞美、关爱,小英才有了生活和学习的勇气,才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原来,在我们习以为常的掌声中竟然包含着美好的感情,产生了这样重要的作用。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别人的掌声呢?

5.我们要珍惜别人的掌声。可以从别人的掌声中吸取前进的信心,鼓起生活的勇气。那别人是不是也需要呢?所以对大家来说――

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指名读。

掌声像明亮的阳光,温暖着我们的生活;
掌声似柔和的春风,轻拂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将这段话永远地铭记在心里。

四、片段练习,升华情感

1.(播放《爱的奉献》)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别人的掌声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肯定、赞赏,我们要用心珍惜,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我们要献给别人掌声,表达我们对他们的关爱与尊重。

2.写话。生活中,除了可以用掌声表达自己的爱心,还有很多方式。你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呢?快快写出来吧!

掌声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一、声乐心理学课程的内涵

声乐心理学在声乐学科课程建设中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时从其独特内涵着手,探索它自身的发展规律,来更好地建设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

(一)声乐心理学有自身的特点

国外专家学者对声乐心理学的研究最早始于1932年,主要集中在对于器乐和人声知觉空间上的联系,声乐心理活动大多相对于听觉方面的。对于歌唱方面的心理研究涉及的不多。我国第一个提出声乐心理学是徐行效教授,提出建立“声乐心理学”新学科对于声乐心理学以及声乐科学体系理论的研究属于新型的交叉学科。分析心理学和声乐科学体系思想之间的关系,从符合科学发展和交叉科学发展的战略性思想中探索出声乐心理学的创新性学术价值。这些创新学术思想,在国内逐渐得到广泛认同,并对我国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并逐渐建立起系统的、科学的声乐心理学体系。声乐心理学从人的心理因素出发,针对声乐学习者和声乐表演者的特点,以心理学学科为理论基础,结合歌唱实践,探究声乐学习者和声乐表演者的心理活动规律,掌握其活动规律,为声乐教学服务。

(二)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要理论联系实际

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精品课程中探讨的很多问题都是实践中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如观众审美情趣、演唱者舞台恐惧症、声乐学习者挫折心理、市场的激烈竞争对声乐学习者心理影响、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处理等,是每一个声乐专业的学生必须要面对问题,声乐心理学在这些方面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提供了坚理论依据和有效地解决方法。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要掌握大量的与学习歌唱相关知识和演唱案例,歌唱心理实验相关理论和数据。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需要较强的操作能力,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而是要对声乐心理学的原理,形成一些实际操作步骤。如演唱动机、声乐知觉、兴趣培养、观众审美、视听需求与审美习惯对歌唱者心理变化的影响。又如在演出、比赛中怎样控制不良情绪,平时学习中怎样与老师进行交流,怎样克服学习中遇到的挫折等,教与学的不同身份和工作特点对学生心理和声乐教师心理的影响。从个性到共性、从特殊到一般、从个别到普遍、从理论到实践,设计多种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训练中掌握心理活动在声乐学习中的规律。

二、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设置的创新

(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的创新

1.转变教学观念、提倡情感化教育大学教育是成年人的教育,成年人在精神意志和人格行为上都具有独立的性格,并且在情感上更为丰富。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既要掌握丰富的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声乐心理学倡导情感化教育,“以情教之、用情动之”会在教育学生、激励学生时,有着意想不到的收获。声乐心理学教学应该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充满了情感表达、人性解读、生活体验,增加感情化教育的分量,让学生的心灵得到生命的洗礼。声乐心理学的教学应发挥情感因素的辅助作用,要让学生得到充分地情感体验。在传授基础知识、歌唱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的情感引导,塑造优秀的品质。教学中始终充满人文情怀,是声乐心理学教学中的创新理念。

2.构建教学梯队、适应市场需求在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根据市场需求,导入项目管理的理念。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精品课程教学质量体系的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不能只靠一两个教师独立完成,而是需要一个结构合理地教师团队来完成。这个教师团队在职称结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协调合作,并且形成一个专家教授领衔、组员合作的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的教师梯队。担任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应该在声乐学科领域里具备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并且具有较强的组织协作能力,能带领这一教学团队完成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从市场需求入手,研究观众消费心理、用人单位的用人心理、人们的审美习惯等。该门精品课程必须调研市场,从市场需求出发并与市场形成良好对接,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复合型歌唱人才。

3.拓宽教学范围在教学中强调情绪情感、演唱动机、感觉知觉、增加声乐审美心理、歌唱服务意识、观众的审美习惯、处理人际关系、声乐工作者的心理保健等方面的内容,拓展声乐心理学的教学范围。同时,加大声乐心理学应用教学力度,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开发相关的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实践教学,提升声乐心理学的理论高度和深度。

(二)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创新

1.构建网络环境下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的教学网络资源,把精品课程培养目标、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考试题库、多媒体教学课件、微课视频、演唱案例、心理测试等发在网络共享平台。便于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自主学习,加快其对精品课程内容的认识,提高教学效率。网络平台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随时随地和教师保持动态的信息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自主创新学习。重视信息化环境下的实践教学运用,研究如何在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教学的方法和步骤。扩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帮助学生掌握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现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展现先进的教学内容,也会处理好内容繁多而课时少的矛盾。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教学过程,开发精品课程内容和实践教学是声乐心理学精品的必由之路。

2.通过演示、进行实证教学演示具有非常直观地心理效应,适当地运用演示法能使学生获得生动、直观地感知,通过视听觉刺激完成的,对理解抽象的声乐心理学理论有较大帮助。所以,在声乐心理学的教学中可采用的演示法通过真人体、人体器官模型进行实物演示,通过图片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幻灯、录音、多媒体进行电教化演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开拓学生的视野。声乐心理学实证教学通过一些案例分析来进行多方位的教学。在教学环节中引入与内容相关的演唱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兴趣。实证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作用,在某些技术难点的训练中,引用著名歌唱家的演唱案例论证,解释相关技术要领。教师在案例分析中的过程中要担任多重角色,给学生布置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训练思维能力,掌握所学声乐心理学知识。通过案例分析挖掘出新颖观点。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言,也直接地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快速思维和科学决策的能力。

3.师生角色转换、进行互动教学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对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好的沟通需要通过教师和学生互动完成。互动教学就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信息交流发生的相互依赖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使师生在知识、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相互交融中实现共同教学目标。互动教学把教师对学生单一的横向影响,变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的、交互影响。这种交互影响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要求教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非常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能力。作为声乐心理学精品课程的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对声乐心理学资料的查阅引导工作,以扩大学生声乐心理学专业知识面,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声乐心理学进行多方位的探究,并且让学生参加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让他们在科研课题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的方式一定要区别于传统的考试方式,评教评学效果以实际演唱能力为主,建立能力评价体系。评价分由几部分组成,将学生的全面素质所谓培养纳入评价体系。努力探索歌唱案例分析、声乐论文写作、演出项目设计等多种考试形式,考核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运用得能力,使学生个性和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1.进行演唱案例分析演唱案例要富有典型性,最好是教师或者同学中的典型的演唱会案例。而且案例本身要从各个侧面、多种层次上动态进行。在这种多样性案例的基础上找到一些重要的结论,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个案例演唱工作实践经验的浓缩,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利用最短的实际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经验,使他们能尽快适应在将来的演唱实践工作。

2.培养学生论文写作水平声乐专业的学生往往只注重歌唱技术的学习,尤其是对声乐心理学理论研究和论文撰写还很缺乏。培养学生的声乐学术论文写作,在语言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达上得到快速提高。论文的选题应该符合音乐专业培养的目标,围绕声乐心理学内容拟定。论文写作对学生自身的专业训练和能力培养都会起到较好地作用。

掌声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一、精心设计“动”画,培养学生乐“思”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PPT动画易与其他动画影片和声音连接,并能应用于电子白板媒体教学之中。动画与其他媒体效果相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号召力,它能化难为易、突出重点。尤其是一些抽象的、用语言无法表述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动画效果,直接具体、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在“行程问题”的教学中,明确运动的物体是一个还是两个,运动的起点是同地还是异地,运动的方向是同向还是反向,运动出发的时间是同时还是不同时,运动的结果是相距还是相遇,这些都是解答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使学生真正理解上述的抽象概念,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借助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借助电子白板媒体的动态演示――自定义动画“擦除”线段图,让学生自主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掌握有关知识,从而理解和掌握解答行程问题的要素。所以,教师设计动画时既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知识的结构性,还要注意动画与问题设计的启发性,使学生根据动画的思路,主动学习新知识,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精心设计“色”变,培养学生乐“见”

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一个关于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的实验。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可见,人类获取大量信息取决于人的视觉,最先引人注目的就是事物的色彩效果。色彩最能引起人们视觉的注意,学习者对电子白板媒体课件的第一印象来自于视觉,一个课件设计成功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关键在于设计者对色彩的技巧运用和设计上。因为PPT课件设计属于一种平面效果的设计,在平面图上,色彩的冲击力是最强的。如教学“中位数”这一课时,教师先出示一列数,运用自定义动画“路径”重新排序,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并“闪烁”或“补色”突显中间一个数,再让学生给这个数起名。这时,教师运用色的渐变效果,使学生见有所得、见有所思,既能学会找中位数的方法,又能理解中位数的意义。这样教学,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从形象到具体,再从具体到抽象,不断地再现知识的产生过程,使学生易学、易理解、易掌握。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变色”“闪烁”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的视觉,使学生从有意注意向无意注意过渡;
或整理摘录教学内容的重点,如法则或公式等;
或整理摘录相对应的条件与问题,创设按题意绘制成线段图。教师还可以运用自定义动画效果强调补色,以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视觉最佳状态,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在这种极富创新的空间中,学生不知不觉地被熏陶、被感染,进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精心设计“声”响,培养学生乐“闻”

声音能表情达意,只要掌握音色、音高、音强的相互融合与变化,及停顿、快慢、高低、语调的调节,就能更好地表现教学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借助音响,以声传情,渲染气氛。音响通过事物的移动或事物的碰撞而产生的声音更贴近生活,接近原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声响的功效,满足学生视听方面的真实效果。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圆周长的意义,可运用色变配上清脆的“风铃”声,突显圆的一周,引起学生的注意。在简单介绍祖冲之时,教师可配“解说词”和稍低的轻音乐,渲染我国历史的悠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计算出圆的周长时,教师配上自定义动画“掌声”,使学生听后心情无比愉悦。听觉是人类心理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声学的实践研究表明,人的听觉器官对声场的音响感觉是多层次的,听觉记忆具有相当的特殊性并与信息记忆有十分紧密的联系。

掌声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堂 不要随意 鼓掌

在一次县级初中语文优质课比赛中,我有幸听了八位老师执教的梁衡先生的《夏感》。八位参赛老师精巧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高超的调控能力,活跃的课堂气氛令笔者折服。授课老师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启发学生鼓掌,以致课堂上学生的掌声此起彼伏,其中有一节课掌声多达六次。难道学生的发言真的有那么精彩?真的需要不断用掌声鼓励?静下来细细思量,觉得未必尽然,而是觉得老师对学生的赞美有点言过其实,掌声似乎有蛇足之嫌。本文摘录几个掌声响起来的教学片断,并据此谈一些个人感受,以期引起老师们的注意。

片段一:朗读有错处的掌声。有一位老师请学生朗读全文,朗读的学生将“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中的“挑”读成第一声,在此应读第三声,将字音读错了,将最后一句“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读成“金黄的夏季”,把语序读错了。然而学生读完后,老师紧接着就说“这位同学读得非常好,给点掌声。”于是教室里面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接着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在此老师对学生朗读出错处没有适时纠正,对生成的很好的教学资源没有运用,反而要求全体学生用掌声鼓励朗读的同学,这种虚假的热闹,不仅掩盖了学生朗读中的错误,而且会使朗读出错的学生沾沾自喜,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有害无益。

片段二:仿写雷同处的掌声。有一位老师在仿写训练中,要求学生仿照“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的格式写“夏之色”“冬之色”。学生一见到这个训练内容发言踊跃,举手者众多,其中一个学生朗声答道:“冬之色,如冰雪、如云天,孕育着新的生机。”执教老师一听喜形于色,大声说:“写得太美了,掌声鼓励!”于是教室里面又是掌声一片。这位老师接着问:“有没有其他同学愿意将自己仿写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听?”这时教室里再也没有一个同学举手发言。我心中疑惑,刚才那么多同学举手,现在为何却一片寂然。第二节第三节课,不同执教老师的课堂上竟然出现同样的场景,令人费解。课间我问一同听课的老师才知道,原来学生回答的是《教材全解》中的例句,而《教材全解》中只有这一个例句,大部分学生手中都有这一本书,不知授课老师对此种情况是否了解,如果知道学生的这种做法,却只是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仍用掌声鼓励,对受表扬的学生来说,尽管会得到一时的“欢喜”,但长此以往对于没有付出多少努力就换来的掌声,他就会习以为常,对没受到表扬的学生来说,会让他们感到心理不平衡,甚至助长学生弄虚作假之风。

片段三:回答一致处的的掌声。有一位老师设计了一个课堂练习,大屏幕显示“给加点字注音,看拼音写词语”。老师给学生两分钟,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学生在做练习时,老师只是站在讲台上,并没有到学生中巡视检查,两分钟后老师直接在屏幕上展示正确答案,然后老师说:“请写全对的同学举手。”班上所有同学都齐刷刷举起了手。这时老师说:“很不错!请用掌声给自己鼓励一下!”于是教室里面掌声又响起来。到底学生写得怎么样?是否每个学生的练习都全部正确?有没有滥竽充数的学生?真实情况不得而知,我坐在学生边上,就看到有一个学生将“贮”注音成“chǔ”。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这个教学环节这位老师没有调查就笼统鼓励,这种简单的流于形式的掌声在笔者看来是无效的,也许还会滋生一些新的南郭先生。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说过:“赞美具有摧毁性!赞美具有建设性!”告诉我们言过其实的赞赏,具有摧毁性,适度的赞美具有建设性。赞赏是一门艺术,它讲究运用的方式、方法、场合,更需要赞赏者在付出赞赏的同时能有真情实感,而非言过其实或空洞无物。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适度赞赏和鼓励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带动课堂学习气氛的确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掌声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以致用;
多媒体;
录音;
截取;
合成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9-0059-01

《声音的获取与加工》是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将掌握获取截取和合成声音的方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都购买了数码的影音设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也能接触到这些数码设备,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习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并能应用这些技术服务学习、工作和生活呢?

一、组织课堂小活动,让学生感受“现场录音”

当前,很多学生喜欢音乐,不少还喜欢唱歌、喜欢表演;
诚然好的歌曲、好的声音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基于学生这个心理,我在开课之前对学生说: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开展一个跟声音有关的小活动,请同学们在老师给出的几首歌里面挑选一首来做我们班的班歌。同时我还告诉他们,为了合理公正我还要现场录音。通过一番讨论,学生有了决定。当我把现场录音重现的时候,学生听到刚才自己的发言都乐了起来。这时我把本节课的问题向学生提了出来:你们知道我是怎样录音的吗?学生听到我的问题都安静了下来,我能感觉出来他们都想回答我的问题。看着学生探知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了,我就跟他们介绍了计算机录音和MP3录音的多种方法。随后我邀请两名平时班里爱表演的学生登台,“秀”了一下计算机和MP3不同的录音方法。

初中生普遍好动,喜欢参与活动、展示自己,组织课堂小活动能让学生自然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来。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积极性,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同时也自然地把学生对音乐的喜爱转移到对声音文件的处理这个层面上。

二、设计有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为了让学生掌握采集CD音乐数据的操作方法,我把推荐给学生的歌曲事先刻入CD,课堂上,我拿出CD光盘,跟他们说:刚刚大家选定歌曲就在这张光盘里,同学们有没有办法把它拷贝到你的电脑硬盘呢?

教学中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时,学生都觉得有趣,并跃跃欲试。学生掌握了从数据光盘拷贝数据的操作方法,了解到采集CD音乐数据与普通数据的不同,激发了探索欲望。

三、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掌握了几种声音采集方法后,我跟学生说:同学们学会了一些声音的采集方法,但是还没有掌握声音的加工方法,接着我给同学们播放了一首手机铃声。当我放完这首手机铃声的时候,学生就讨论开了,有学生说:我爸爸手机就是用这首铃声;
有学生说:这不是某首歌曲的高潮部分吗……

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使他们开始对声音的加工有了兴趣。

四、明确任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接着我演示了Total Recorder的常用剪辑功能和Wavecn声音处理软件的混音合成方法,大部分学生都想试试这两种软件是不是有这么“神奇”,所以就有了如下的任务设计。

任务一:把音乐CD里面第一首歌曲采集到计算机的E盘。

任务二:从 “流行歌曲”文件夹中选取一首歌曲,利用自己掌握的音频编辑软件剪辑这首歌中的一小段作为手机铃声,然后以MP3格式存盘到E盘“手机铃声”的文件夹中。

任务三:从“背景音乐”文件夹中选取一首歌曲,找出一段作为背景音乐,然后用WaveCN的录音功能采集一段介绍自我(或自我发挥创意,但录音内容要求健康、积极)的录音,最后用WaveCN混音合成一首个性化手机铃声,完成后以WAV格式存到E盘“手机铃声”的文件夹中。

通过上述任务操作,学生对声音文件有了感性的认识,接着我又指导学生回到课本内容的学习中。

初中生一般乐意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在这节课末,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成果报告会,选一些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对作品的创意设计和技术应用进行点评。这样的课程设计使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