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现代诗歌朗诵大全【五篇】(2023年)

时间:2023-07-09 10:45: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朗诵的应用探析朗诵在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应用诗歌朗诵比赛浅谈再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朗诵浅谈诗歌朗诵的钢琴曲配乐中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初探古代诗歌朗诵教学概说诗歌朗诵的音乐性成功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现代诗歌朗诵大全【五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现代诗歌朗诵大全【五篇】

现代诗歌朗诵大全范文第1篇

>>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朗诵的应用探析 朗诵在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诗歌朗诵比赛浅谈 再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朗诵 浅谈诗歌朗诵的钢琴曲配乐 中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初探 古代诗歌朗诵教学概说 诗歌朗诵的音乐性 成功的国际诗歌朗诵晚会 浅谈中学语文的诗歌教学 情感互动下的中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 浅谈中学语文学生的朗诵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诗歌朗诵能力 “农历的天空・告别春天”诗歌朗诵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浅谈职业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浅谈中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策略 浅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浅谈中学语文互动教学策略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浅谈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浅谈中学语文诗歌朗诵的教学策略 浅谈中学语文诗歌朗诵的教学策略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诗歌节律明显、抑扬顿挫、句式自由流畅,充分细致的、入情入理的朗诵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怎样上好中学诗歌朗诵的教学呢?通过多年在一线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本人总结了以下四种方法,与同行共勉。

一、细致感知课文内容,体味诗歌内涵意境

很多老师只是把朗诵当作初步感知课文的手段,以后学生对课文有所体会和认知,朗诵就不在注意引导了。其实,朗诵应该贯穿现代诗歌教学始终。初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就先让学生粗略地默读课文,稍作准备,再来朗诵,在分析诗歌思想内涵,表现手法之后,再巩固朗诵,这样一来,对学生体味诗歌内涵意境很有帮助。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星星变奏曲》,初读诗歌,让学生体验变奏的旋律,在理解了作者时代背景之后,进一步朗诵诗歌,深刻体味诗中诸多意象,体味作者对光明、自由、美好的向往意愿,自我牺牲的精神境界。同时,体验朦胧诗派的表现手法特点。课后的练习设置也是提示学生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完成,教师一定要指导点拨学生不要偷懒,生搬硬套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二、积极投入感情朗读,读出诗外之意

如果说上述“感知课文内容”属于客观认知、理性思考的话,那么投入情感应属于感兴、感性、感觉的体验,诗歌朗诵教学本来就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思维活动。

情感是诗人创作的出发点,是沟通诗作、诗人、读者、听者之间的精神纽带。如果抽掉了诗歌朗诵中的情感要素,朗诵将变得索然无味,听众的“赏听”期待成为负值,也就没有一点感染力。

在诗歌朗诵活动中投入的情感可细分几个层面:一是对读诗有神圣感,认为这是崇高的精神活动,先要沉静下来,净化一下心灵;
二是对诗人有亲近感,通过朗诵走近诗人,亲聆謦欬,仰慕诗人心灵境界;
三是对诗作产生共鸣,消除与诗作的情感隔阂、时代隔阂、空间隔阂。

例如,对戴望书《雨巷》“朦胧爱情”的体味,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绵绵别情”的感受,对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赤子之情”的体验。朗诵之前,先要入情入境,满含深情,情致高昂,必引人视听、夺人心魄。此时,能使朗诵者和聆听者均能领悟、品味诗外之意,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境地。

有这样4首诗……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 长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情感“风景”可谓丰富多样。

三、仔细把握朗诵节奏,体验诗歌的音韵美

每一首诗歌,都有各自的节奏,韵律,朗朗上口,抑扬顿挫的朗读,不但使人情感共鸣,事理共享。还能让人体验现代诗歌的音韵美。

朗诵的节奏包含哪些内容?大致有语音高低、语调轻重、气息强弱、节奏快慢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语音高低,二是节奏快慢。把握好了这些,抑扬顿挫自然发生,诗歌朗诵的艺术效果也就自然发生。

例如,徐志摩诗《再别康桥》的平仄、音高抑扬顿挫的效果如下:

轻轻地 我 走了,

平平仄 仄

正如 我 轻轻地 来;

仄平 仄 平平 平

第一句先平后仄,后一句先仄后平,中间平仄互衬,细味之,一种浓浓的留恋眷顾之情环绕在轻重高低的平声仄语中。

再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的语言节奏,读来朗朗上口,余音绕梁: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其实诗歌语言的节奏说到底是诗歌情感节奏的表现形式,诗人心旌飘荡,情动于中而言成于诗,诗语节奏映现着情感的节奏;
朗诵者激情满贮、不能自已而吐纳珠玉之声,诗语节奏浑然天成。

四、认真做好各种标记,辅助提高朗诵技巧

培养学生诗歌朗诵的技巧,可以将诗歌朗诵训练直观化,将训练所得的方法、要领等外化于各种符号标记,这种最简便的训练方法,对学生来说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处理诗作文本的符号体系是简便易行的,只要稍微熟悉一下即运用自如。下面用一些常见的符号举例说明:

升调(↗):谁主沉浮?↗ (响亮地提出问题)

降调():冷漠,凄清,又惆怅。(情绪极为低落,压抑着声调)

节奏( /):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娓娓道来的语气)

稍停( ):撑着油纸伞,独自(“独自”属跨行,即与本行相隔而与下一行相连)

着重(.):一个丁香一样的

感叹( ! ):浪遏飞舟?!(名为置疑,实为坚决,加一感叹号表斩钉截铁之气势)

渐无(……):不带走一片云彩。……(一是体现徐诗轻柔风格,二是与“悄悄地”相应)

现代诗歌朗诵大全范文第2篇

【关键词】班级;
诗歌朗诵;
比赛程序;
技术设计

朗诵,是将肢体语言技能与语音语言技巧糅合,把文学作品的情感和内涵,用声情并茂的表演形式予以展现的艺术表演。是训练语言感染力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诗词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学习一定的朗读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深入地鉴赏经典诗歌名篇,感悟诗词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美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诗歌朗诵,是一项把综合通用技术融合于人文学科知识宝典(如经典诗词作品)的艺术演奏,是富含技术魔力与艺术魅力的创作活动。朗诵诗歌能培养良好的语感,使语调、语气与语境相符合,抑扬顿挫,技巧幻化,增强有声语言的感染力。诗歌朗诵还能与音乐融合,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给听者更多美的感受。挑选好朗诵的诗歌后,根据诗歌的情感基调,选择与诗词内容相匹配的音乐,当抑扬顿挫的诗歌朗诵语调与铿锵有力、婉转悠扬的音乐演奏旋律融为一体,演变为优美动人的文艺演出时,则更让听众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获得尤为美妙的艺术欣赏和精神享受。

诗歌朗诵比赛,则是一种将文雅浪漫的朗诵艺术与高度综合的神奇通用技术,以诗词歌赋为载体,紧密融合的文艺竞技活动。又是一个将人文知识与技能技巧结合、表演过程与娴熟方法结合,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参与活动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表达能力、技巧运用能力及艺术表演能力,提升参赛者的自身文化素养和技术素养,增强同学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参赛者和观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艺术与技术融合性活动。这种语境优雅、妙不可言、浸透技术、饱含艺术的高雅竞技活动,能使人们愉悦身心、陶冶情趣,享受生活。

诗歌朗诵比赛程序的策划,不仅直接运用了程序、流程、统筹、兼顾等具体技术[1],而且迁移运用了设计与流程、设计与控制、技术与艺术等一般技术思想和方法[2],因此是一个综合运用各类技术、体现完美艺术、融合科学与人文、蕴含文艺创作的“技术设计”。为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宽松舒畅、公平竞技的环境,搭建一个展现才华、放飞梦想的平台,特谋划举办此次诗歌朗诵比赛。现将相关事项及具体运作流程策划设计如下:

1 比赛时间

2013年12月10日。

2 比赛地点

甘肃电大教学楼605教室。

3 参赛代表

2013级幼师班全体同学。

4 赛场评委

由语文教师和推选的同学担任,具体为韩一睿、史亚辉、吕晓静、马志恒、李琴。

5 主要负责人

全体班委(兼),具体为胡晓路、刘芳芳、胡丽娜、姚博亮。

6 主持人(兼)

男:胡晓路(班长),女:刘芳芳(大学语文科代表)。

7 参赛作品要求及比赛流程

1)参赛活动作品要求:课本选入的古诗和现代诗,任选一首,朗诵时间在三分钟之内。

2)比赛流程:学生自由报名,提交朗诵作品名称――确定选手,列出诗歌的篇目――现场比赛――评委打分――统计总分。

8 竞赛要求及评分、获奖说明

8.1 评委

(1)评委必须熟知朗诵的标准。

(2)评委必须公证严明,做到对错分明。

(3)评委要认真评判,不得错评。

(4)评委一时不能判定正误时,要通过讨论判定。

(5)评委由同学选举产生,提前进行培训。

8.2 参赛者

(1)参赛者必须遵守比赛规则。

(2)参赛者必须服从主持人与评委的判定,不得有反对言行。

(3)参赛者对主持人、评委产生不满时,不得当场顶撞,可在大赛结束后,向班委提出申请,请求解决。

(4)参赛者如果多次无理取闹,有意扰乱竞赛进程,根据情况,评委可讨论后给予如下处理:

①对于初次扰乱者给予警告;

②对于两次扰乱者给予警告并扣除相应分数;

③对于三次扰乱者取消竞赛资格。

8.3 评分标准(分数为十分制,评委打分需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1)精神面貌(20%)

自然大方、出入有礼有序、精神饱满、衣着得体。

(2)朗诵能力(30%)

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节奏韵律明显。

(3)艺术处理(30%)

感情充沛,能准确把握作品内涵与格调。

(4)表现风格(20%)

能代表不同时代的不同流派,不同风格。

8.4 奖项设置

评出全体参赛者的前三名(第一名1人、第二名2人、第三名3人),依次计平时成绩5、3、1分(加分可以累积)。

9 比赛程序

1)主持人、评委入场。

2)主持人致词。

3)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并介绍各比赛选手。

4)比赛环节。选手须在朗诵前先介绍自己,然后开始朗诵;
结束后先鞠躬致意,而后退场。

5)评委点评并进行打分。

6)统计结果。

7)主持人宣布结果;
同时比赛结束。

望同学们务必对本次人文兴趣活动予以高度重视,为比赛做好充分准备,给自己创造一个搏击长空,放飞自我的空间来展示自己的风采。朗诵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是传达人类高尚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朗诵可以给人教育和启发,然而要达到这一层次不仅仅要有一定的思想感情能力,一定的语言艺术能力,更需要有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因此,以普通话艺术和形体语言相结合作为主要评分标准的朗诵比赛,有利于学生对普通话重要性的认识,因此,要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激情和应用普通话的热情,进一步推动普通话的使用,增强校园普通话文化的氛围,美化我校的语言环境,促进我校校园文化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附:赛前准备工作――朗诵诗歌的要领:熟背诗词[3]

熟背诗词要抓住五个环节:

1)疏通词句。就是通过疏通词句,弄懂诗词的大意。在背诵之前先了解词、句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样才能又快又准。不明其意义就硬背,背诵质量是不可能高的。意思弄得越明白,背诵记忆就越容易。

2)了解结构。就是在初读几遍诗词后,尽量分析清楚诗词的结构,诗词,特别是诗,大都讲究对仗工整,弄清楚其结构规律,记住上句,记下句就容易多了。

3)把握韵律。就是要重视诗词的首字和韵脚。只要记住首字,整句往往就能脱口而出。而诗词是讲究合辙押韵的,往往记住第一个押韵的,其它就可以依此类推了。

4)听看写念。就是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真正用心去记背。专家试验表明:人在接受知识时,如果只靠耳听,三小时后保持70%。三日后保持10%;
如果只靠眼看,三小时后保持72%,三日后保持20%;
如果眼耳结合,三小时后保持85%,三日后保持65%。背诵诗词时,将耳听、眼看、手写、口念结合起来,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

5)反复练习。就是多重复练习。我们可以采用各种形式来练习:课余时间,自己默默地背诵;
大庭广众背诵;
同学三个两个一起背诵。其实,只要多练习,自然就熟能生巧,很快就能记住了。

【参考文献】

[1]顾建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现代诗歌朗诵大全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代诗歌 策略研究 字音 停顿和节奏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而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对于现代诗歌的朗诵部分是绝对不能忽视的。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现代的长诗,都生动形象的刻画出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但是现代诗歌应该掌握哪些方面的朗读知识呢?什么时候该停,什么时候该注意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让通过自己语调、节奏的变化体现出诗歌中的独特意境,这都需要我们教师作出细致的解析。笔者认为,在诗歌朗读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便是学生优秀的朗读能力到底需要老师提供哪种类型的朗读学知识。怎样教书,才能让学生觉得整堂课不那么枯燥无味。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并结合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教好现代诗歌朗读。

一、现代诗歌朗读策略研究

1.注意字音。通常,现代诗词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可言的,时而参差错落,时而整齐对仗,时而其实恢弘,时而宛若清汤。众所周知,汉语的音调的押韵,句式的变化以及平仄是组成诗歌旋律的基础(因为诗歌也是由基本的汉字和句式组成的),因而,笔者认为正确的朗读是朗读现代诗歌的第一部分。这就需要学生正确及熟悉的认识全诗的字词(教师可让学生首先在语言层次上通读全诗的内容)。注意:在学生练习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有力,吐字有力。朗读时一定要用标准的普通话,不能掺杂一些难懂的方言等等。教师在一旁可以先泛读,然后学生在跟着老师读一遍,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一个一个的读,同时要注意他们的发音情况,随时进行矫正。

【案例分析】在教科书的课后建议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一段话““读一读,写一写”,是识字和写字,读音要准确,写字要规范,还要练习书法。”例如:“海风在怒号”,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其不断扩展,在同学面前大声的朗诵出来。因而,在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的同时,还能不断的发现学生们再哪些朗诵方面出现问题,是轻读方面还是翘舌音方面。

师(在黑板上写下海风在怒号):读完前面讲的诗,同学们是不是有种想做诗歌的冲动呢?老师在黑板上下了“海风在怒号”,同学们可不可以用十分钟的时间写一首诗,然后大声的朗诵出来?生:可以是一句话吗?师:当然可以呀。……(十分钟过后)师:同学们写完了吗?谁能给老师读一下自己写的东西呢?生:凛冽海风咆哮,渔人海上飘摇师:不错,能不能说出你这句诗里应该注意哪些读音吗?生:我觉得诗歌首先要押韵,然后具体的词,像“凛冽”中的“凛”是前鼻音。师:不错。……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就能充分掌握到诗歌的精髓,一举两得,因而笔者建议广大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当充分给予学生们自我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大胆的尝试。

2.注意停顿和节奏。常常在电视剧中或者教学磁带中听到,演员或者播音员常常抑扬顿挫的读着一段诗歌。不难发现,适时的停顿才是他们将诗读出味道的基础。停顿包括强调停顿和语法的停顿。正确的安排出停顿的时间以及停顿的位置,不但自然的调节出朗诵者的气息,还可以完美的呈现诗歌的语气,生动体现诗歌的节奏感。因而在朗诵诗歌的时候能够抢出发现段落与段落,句子与句子,各层次与各层次之间的内在关连,形象生动的表现出诗歌的主体内容。如果在朗读诗歌的时候完全没有停顿,就没有了节奏上的美感以及思索的空间。

诗歌的另一个关键的点就是朗读者必须要掌握住诗歌的节奏。节奏可以说是诗歌的灵魂所在,诗味恰从节奏中来。大学时,曾听自己的老师讲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可以有节奏比较简单的散文,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绝对不能有没有节奏的诗歌。本来诗一向就没有脱离过格律或节奏。这是没有人怀疑过的天经地义。”由此可见,节奏对已诗歌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项指标。格律诗要读出回环鲜明的节奏,而相比而言,自由诗朗读时就必须要更加的灵动停连,起伏跌宕,善于使用一些虚实、快连、推进和长停等技巧,因情用声,因境抒情。现代诗歌本身就有一些较强的节奏性,能够很好的宣泄感情发生、收结连续的情节,对学生来讲会起到很好的感召作用。学生在朗读中增强节奏性,不但能够显示现代诗的音韵之美,也能显示出诗歌优美的意境,诗味能够自然而然的显露出来。

二、结论

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说道:“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眼到口到对于培养中学生现代诗朗读能力非常重要。老师应当积极的营造朗读氛围,让学生放声的朗读,在现代诗的朗读中找到现代诗歌的真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

现代诗歌朗诵大全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学 新诗 教学 情境朗诵

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新诗教学中总是草草了事,或者即使认真教了,也有很多有悖于新诗阅读欣赏规律的做法。

本文试从大量具有独特意象和形象性特征的新诗探讨新诗朗诵教学。

在新诗教学中,很多初中语文教师还是很重视朗诵的,方法也很多样。比如朗读方式就有:范读、领读、齐读和分角色朗诵等;
在朗诵指导上就有注意语调语速、把握情感、读出节奏和读出韵味等。

这些方法和技巧在朗诵指导上确实是需要的,但是让人感觉很多都是技巧性的机械训练,可以说只是注重一棵树的枝叶,而不注重根本。

我以为朗诵的根本不是仅仅在技巧上训练,而是应该从思维和心灵进行训练。在此,我提倡情境朗诵。

所谓情境朗诵,指的是在朗诵的过程中脑海里联想和想象诗歌中的形象或意象(以画面或生活场景的形式浮现)的一种朗诵。情境朗诵脱胎于情境教学法。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之所以特意命名情境朗诵,是因为情境朗诵注重的内容远没有情境教学法那么多,只是集中在诗歌文本形象的浮现上,只是针对富有形象性和独特意象特征的新诗朗诵,这样就能更加注重诗歌这种文体特征,目标性和针对性更加强。

因此,我提出情境朗诵,是针对大部分新诗具有形象性和独特意象这个特征,让教师在这类新诗教学中,具有更强的文体意识,具有更强的目标性,而教学方法也更加具有针对性。

从新诗创作的角度来说,大部分新诗作品具有独特的意象,具有很强的形象性。譬如《再别康桥》里的“康河”等系列意象、《雨巷》里的“雨巷”和“丁香一样的姑娘”、《 金黄的稻束》里的“稻束”、《双桅船》里的“双桅船”、《雪白的墙》里的“雪白的墙”等,因此提倡情境朗诵是有生根发芽的广大土壤的。同时,情境朗诵是复活一首诗歌走进诗心的有效途径。

从朗诵的角度来说,如果朗诵指导仅仅局限于范读、领读、齐读和分角色朗读、注意语调语速、把握情感、读出节奏和读出韵味等技术性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很难准确地把握诗歌,容易流于夸张或矫揉造作的朗诵,而对诗歌的理解也容易停留在表面滑行。譬如余光中的《乡愁》的第一节,在朗诵的过程,我们的教师通常会这样指导:要朗诵出浓烈的乡愁之情。或者说要带着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去朗诵。浓烈的乡愁之情是怎样的情感?有多浓烈?应该怎么朗诵?我现在又没思念母亲,怎么朗诵思念之情?这样的指导其实还是很抽象,还是很苍白无力的。我们不妨这样思路来指导朗诵:邮票会联想到信,然后是写信读信的场景以及母子在这些具体场景中的各种表现。

所以我们脑海里可以浮现这样的场景:一个背井离乡外出求学的十几岁少年,在陌生的他乡无依无靠,一切都只能靠自己。想家了,想母亲了,只能深夜趴在床上写信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而母亲无法对千里之外的儿子嘘寒问暖,唯有望眼欲穿地等待儿子的书信。当收到儿子书信时便激动得满面红光,读信时的难过和担心都化为慈爱的泪珠。

如果学生脑海里能浮现出这样的或类似的场景,我想这样的形象思维指导,也许更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应该比一味地给学生强调要注意语调语速、把握浓浓的乡愁、读出节奏和读出韵味等技巧性的指导要好。

因此我们在朗诵的指导的思路上,应该是从诗歌转化为脑海里形象的画面或生动的场景后,再从技巧上加以指导,使得学生能做到联想画面和朗诵同时进行,从而将诗歌中的独特体验融入自己的心灵和生命,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技巧上的反复指导,这样会容易形成机械化的朗诵或矫揉造作的朗诵。

情境朗诵应该说是一种复活诗歌生命的朗诵,复活已经躺在书页上沉睡的诗句,转化成脑海里鲜活的形象,在这个复活转化的过程别需要注意的是浮现形象有确定和不确定的部分。同样以余光中的《乡愁》为例:

在余光中的这首诗歌中,抒情主人公是男性;
小时候和母亲分隔两地,只有贴着邮票的书信来往等这些在脑海里浮现形象时应该确定的。至于抒情主人公、新娘和母亲的体貌特征、他们收到书信的具体反应等都可以说是不确定的,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体验加以描绘,只要合理即可的。

因此,面对一首具有独特意象或形象性的新诗,在转化为形象的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形象确定和不确定的部分。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在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和想象的同时,要修正学生错误的联想和想象,这其实也是理解诗歌的过程。

可以说情境朗诵注重感觉的训练,直觉的培养,形象思维和创造性的发展,促使右脑兴奋、激活,将形象与诗句结合起来,并通过朗诵传达这种形象。

这是一种需要转变朗诵习惯的朗诵。我们将从技巧的指导转向浮现形象的指导,然后再进行适当技巧指导,这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朗诵指导过程,是一个会给人带来惊喜的大转变。

我认为在新诗教学中,特别是面对大量具有独特意象和形象性的特征的新诗,情境朗诵将是一种立足文体特征目标明确并极有针对性的新诗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Tom Hansen.“让躯体复活”――谈现代诗的教学.刘靖华译自TESOL QUARTERLY Autumn1991.

[2]邹建军.现代诗学中的本质特征论[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一期.

[3]李泓.谈语文情境教学中的语感特征及其培养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6年第29期.

[4]陈俊芳.从顾城的诗歌看现代诗的特征[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9月第20卷第3期.

现代诗歌朗诵大全范文第5篇

一、积极构建高中语文诗歌中的美学情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诗歌鉴赏教学中就要构建一个合适的诗歌意境,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并自愿进入到对诗歌的鉴赏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教学导语的编写,让学生带着发现的眼光逐渐融入到诗歌学习中去,所以教师在导语的编写要不断创新,优化设计。例如在柳永《望海潮》一诗时,笔者用了这样的导语中教师是这样编写的:“大海是美丽的,因为它有浩瀚的海水,去过海边的同学应该都见过大海涨潮时候的波澜壮阔,也见过落潮时的夕阳西下,但是你们对古代诗人笔下的潮水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到北宋时期的杭州,一起欣赏一下婉约派创始人柳永笔下的杭州景色。”教师应该注意发挥导语的导向价值,通过自己的引导,使学生在个人思想观念、价值审美观方面得到提高。在诗歌审美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导语的导向功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二、品味诗歌的韵律美

诗词教学的常用方法就是反复朗诵,因为学生通过反复朗诵诗歌,能逐渐理解诗词大意,从而加深对诗词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在平时的诗歌鉴赏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朗诵环节,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诵诗歌时,应该特别注意朗诵的基本常识,如语速、声音大小、停顿等,要引导学生把握好诗歌的朗诵节奏。首先,要正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欢快的诗歌,因为诗人想要表达的是喜悦的思想感情,学生在朗诵诗语速要适当加快,节奏分明;如果读的是悲凉的诗歌,语速就要放慢,把握好停顿,这样才能正确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诗中,学生就要在朗读时语速缓慢,这样才能将诗人的凄凉、孤寂之情表达出来,并体会诗歌中孤独荒凉的意境。

三、感受高中语文诗歌的意境之美

诗歌的意境是人们在了解现实和思考想象中形成的,它是一个思想体系,用现实的人、物、景来展现诗歌中的情境。一般情况下,人们赞叹诗歌的意境非常美,是因为诗人做到了情与景的完美融合,这也是古代诗歌的美学特征。在鉴赏诗歌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他们深入到诗歌的环境之中,感受诗歌意境的独特魅力。找到诗眼是理解诗歌的关键,这样才能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进而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例如,在教学毛泽东《沁园春?雪》一诗中,通过朗诵可以发现,上阕的诗眼是“望”,其主要作用是总领全诗,下阕的诗眼是“惜”,借用历史上一些著名君王的英勇事迹来为下文的“还看今朝”做铺垫,这就是诗的中心思想。再比如,在教学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时,“落花时节又逢君”一句借用落花来形容自己离别时的不舍,更衬托出了离别之时凄凉的气氛,这与前一句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人生苦短的感叹。

四、体会诗歌的美学氛围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目的就是以诗歌鉴赏为基础,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审美意识,使他们具备美学思想,并在生活中得以体现,去发现美、创造美。学习诗歌有一种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反复朗读,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把握诗歌的意境美。例如,陶渊明《饮酒》一诗,从他的诗句的字里行间并看不出有什么独特之处,但是当我们朗诵几遍之后就会发现,诗句中描绘的是一种安逸的田园风光。“采菊东篱下”一句其中包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恶,这是一种清新脱俗的体现,更是一种悠然自得的乐趣,通过诵读我们能所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情。再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是这首诗的诗眼,“直”“圆”会在人的脑海中形成立体感,让人联想到边关环境的凄凉。每首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都各具特色,教师要有用正确的方法,让学生能体会到诗歌中的意境美,这是诗歌鉴赏教学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