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中学生教育培训【五篇】

时间:2023-07-09 12:45: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作者简介]季建华(1966-),男,四川西昌人,西昌学院保卫处处长,高级实验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网络文化及计算机应用研究工作。(四川西昌615013)[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教育培训【五篇】,供大家参考。

中学生教育培训【五篇】

中学生教育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骨干 培训 意识教育

[作者简介]季建华(1966- ),男,四川西昌人,西昌学院保卫处处长,高级实验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网络文化及计算机应用研究工作。(四川 西昌 61501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8-0061-02

大学生骨干主要包括党团组织兼职学生骨干、各级学联和学生会骨干、学生社团骨干和班团骨干,他们是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的学生组织者、协调者和执行者,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和骨干力量,是学生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力量,也是未来国家战略发展人才。充分发挥高校的育人功能,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培养的重点对象就是学生骨干。

一、科学认识大学生骨干培训的意义

1.培养一批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来武装自身的马克思主义者。2007年5月16日,由、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学习科学发展观,共建和谐社会”汇报交流会在北京举行,以此为标志,“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正式启动。“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要项目,大学生优秀分子和骨干力量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重要对象。高校要以辩证发展的眼光深刻认识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意义是不断巩固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应对当前国内国际形势考验、共青团履行自身职责以及引导广大青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2.影响学生行动趋向。同志在党的十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明志,以远大的志向提升前进的动力;
要勤学,以渊博的知识扎实前进的根基;
要知礼,以良好的修养积淀前进的底蕴;
要自强,以拼搏的精神鼓足前进的勇气。如何做到“四要”,需要大学生不断努力和提升,更需要学校不断教育和培养。

3.深化学生思想深度。大学生学习思想理论课程、上党校,虽然在形式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但在思想深处,不一定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因此,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有必要从学生骨干抓起,从思想深处入手,让大学生学理论、强实践,提高政治素养。举办大学生骨干培训就是教育的一种形式,在引导骨干大学生接受先进理念的同时,进一步让其结合自身实际,将理论运用到学习与工作中,充分发挥影响力。

4.加强师生互动沟通。虽然大学生的辩证思维、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都很强,但他们思想尚不成熟,观察问题片面,处理问题主观随意,行动盲目冲动。然而,学校、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对此了解并不全面,只有通过学生骨干搭建师生联系的桥梁、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才能贯彻学校的意图。

二、科学分析大学生骨干的发展现状

1.队伍发展迅速。“90后”大学生充满激情、视野开阔、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等明显增强。一进大学校园,他们就积极参加党团组织、各级学联、学生会骨干、学生社团干、班团组织的选拔;
此时,学校也以锻炼学生、提供平台为目的,尽可能地给有意愿的学生提供机会。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多,学生骨干队伍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骨干队伍人数已占学生人数的25%以上。

2.整体素质较高。当代大多数学生骨干一有政治素质: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追求真理,能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善于分析同学中的各种思想问题,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具有无私奉献精神;
二有知识素质:知识广博,见识超前,成绩优异;
三有能力素质:社会工作能力极强,成为老师的助手、学校与同学的桥梁纽带;
四有心理素质:信念坚定,意志顽强,情绪稳定,胸怀宽阔,作风冷静、果断干练。

3.面临挑战增多。我国正处于发展战略机遇期,社会高新技术快速发展、全球化步伐加快、竞争异常激烈。受各种因素影响,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重要问题。据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统计,201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到680万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学生骨干面临的机会更多,挑战也更多。

4.发展不太均衡。学生骨干虽具有一系列优秀素质,但他们依然有不成熟稳重的表现:理想信念淡化,个别学生思想上不关心政治,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模糊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和远大目标,缺少社会责任感;
学习松懈,个别学生无法协调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人际关系不和谐,心理压力大,个别学生骨干高傲、摆架子,甚至歧视普通同学,同学关系紧张;
缺乏工作经验,知识结构不够完善,不懂得工作的艺术和方法,起不到引导和沟通的作用;
盲目被动,长期在老师的安排和扶植下工作,没有主动、独立工作的经验,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有的思想动机不纯,功利性倾向严重,出现拉帮结派、请客送礼,具有两面性。

三、科学引导大学生骨干成人成才

党的十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这是党对广大青年提出的殷切期望。贯彻十报告关于青年培养的要求,建设高水平的大学生骨干队伍既是当前形势迫切要求,也是认真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1.加强思想意识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明确了方向。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核心,不断改进方法,旗帜鲜明地对大学生骨干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大学生骨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增强大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2.加强责任意识教育。学生骨干要真正成为学校学生工作的主力军,成为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为学校、为同学服务,就要树立责任意识。学校要给予学生骨干工作的平台和机会,压担子,下任务,明确工作标准和内容,使其清楚自己的责任。从事学生工作的领导老师应积极教育引导学生骨干做对社会、他人、自身具有强烈责任心的人,负责任地做好每一件事。同时,学生骨干要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承担责任、到学生中调研,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

3.加强目标意识教育。如何使大学生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课题。许多高校结合价值目标、健康目标、学业目标、生活目标开展“成人教育”。在大学生目标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大学生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个人发展目标,最终形成自身独立的人格。在成长过程中全面协调发展,从做人与做事两个角度,从政治追求、学业发展、职业设计、人际交往和读书积累等方面,同时开展目标教育。

4.加强大局意识教育。高校学生骨干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骨干力量,是高校很多工作顺利开展的引领者、推动者。高等学校快速扩张,师资力量补充不足和办学经费增长有限的情况下,高校学生骨干的角色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培养学生骨干站在学校发展、同学成长的整体格局中,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投身学校的改革发展,质量建设,真正成为学校管理部门的得力助手,未来国家的战略储备人才。

5.加强团队意识教育。学校应该采取有力措施,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评分体系、课外活动等方面,全方面培养学生骨干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教学活动,特别是“两课”教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对团队精神的培养;
通过开展思想讲座、座谈会、心理健康等,培养学生骨干的团队精神;
通过班会综合课,加强班级建设,有效凝聚学生的团队精神;
通过培育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及大学生实践,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通过积极引导学生的社团活动,强化学生的团体意识。

6.加强表率意识教育。表率是最权威的号召。学生骨干各方面对自己要求严格, 在同学中以身作则, 对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实践中, 学生骨干求先进,求优秀, 脚踏实地地工作,团结带领大家共同进步。

7.加强纪律意识教育。学校要正面引导,以坚持灌输教育为主,通过多种贴近学生心理、满足学生需求的方式加大对纪律的宣传力度, 多层次地强化纪律的灌输,持之以恒, 真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法规知识、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同时,了解学生思想和行为状况,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发现不良思想和行为的苗头,采取适当方法给予教育引导,把纪律教育工作做在前面,防微杜渐,强化预防。学生骨干要自省慎独,着力自控教育,检查自己的言行,思考自己的得与失、善与恶、对与错,自觉纠正言行偏差,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完成从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行为转变,从而使自己的纪律意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8.加强法制意识教育。当今社会是一个法制的时代,高校学生骨干要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加强自身法制教育,具有基本的法制观念、法律知识和用法能力,增强自己的廉洁意识,树立服务祖国、服务人民、廉洁自律的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钢铁长城。

9.加强学习意识教育。促进学生骨干的全面发展,树立终身学习,全面学习的理念。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和功能,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倡导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风气,广泛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大力推动校园科技创新,努力营造特色校园文化,深化社会实践,增强实践育人的观念,为广大同学开辟更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渠道,大力推进大学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项目。

10.加强创新意识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打造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需要从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做起。在高等教育树立创新意识教育理念,建立以创新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多样化与个性化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大学生的人性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强调创新意识教育的过程化,以蕴含创新意识的教育理念为主导,注重学生的差异化教育,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行教育改革,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课程体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基本理论内化为创新意识,拓展学生创新意识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新峰,李威娜.大学生骨干素质培养的意义、内容及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3).

[2]严蓉.浅谈大学生纪律意识的培养[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6(2).

中学生教育培训范文第2篇

一、定准目标,确立新的培养模式

国防生的任职教育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是围绕培养任职所需的能力素质而展开的一种军事职业教育。要培养出符合部队任职需要的合格人才,首先必须在把握人才培养特点和规律,明确其职业教育本质和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培养模式。

(一)把握岗位任职教育模式本质特征

岗位任职教育不同于学历教育,它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以岗位关键任职能力培养为核心是岗位任职教育的根本特征;
第二,培养过程具有综合性,既要注重单科教学,还要注重多科综合训练,更要与部队建设相联系,促进实践能力的形成。

(二)把握培训对象的特点

地方大学毕业生已经完成了本科学业,接受了系统、规范的学历教育,其知识、能力、素质特点可概括为几个字:“牢”,基础知识牢固;
“高”,科学文化素质高;
“实”,专业基础扎实;
“强”,自学能力较强;
“活”,思维灵活敏捷。这些特点为胜任部队技术岗位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部队任职岗位又对他们的政治、军事和专业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受训学员适应新的岗位任职需要,是任职培训的目的所在。

(三)把握新的教学定位

大学生岗前任职教育的教学应定位于三个方面:其一,大学生岗前培训属于职业教育,必须突出岗位需要;
其二,大学生岗前培训属于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立足于本科后起点,突出岗位任职能力培养;
其三,大学生岗前培训属于军事教育,必须强化训练的军事特色。一句话,大学生岗前任职教育教学定位应该是:职业-高等-军事教育。这种教育作为专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于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军事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职业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延续又与普通大学教育紧密关联。

二、强化任职教育,培养胜任岗位的综合能力

地方特招大学生岗前培训不同于学历教育,学员毕业后的岗位是明确并相对固定的。这就决定大学生岗前培训的中心指向是围绕岗位任职做文章,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人才培养应该坚持实装、实用、实战思想,深入贯彻教为战、学为战、练为战的教学思路。

(一)突出学员岗位任职专业能力的培养

能力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学员素质优劣的重要指标,加强能力的培养是军队任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也是军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培养特招大学生专业能力重点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适应艰苦环境的能力。新型航空装备技术人才是直接从事航空维修和战斗保障的人才,他们的岗位在外场,成年累月经受酷暑严寒、风霜雨打和强噪音刺激的考验,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壮的体魄,就不可能顺利完成航空兵部队的作战训练任务。

装备维修操作能力。航空装备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高质量,首先看是否具有精湛、娴熟的航空维护维修技能,能干、会干、干得好乃至有绝活是这种人才质量的一个重要检验标准;
其次看是否有发展后劲,能否适应装备发展。任职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第一任职能力问题,第二任职能力则作为其次标准。

应急作战抢修能力。未来战争是高技术战争,突发、快速、机动性强是高技术战争的重要特点。一旦高技术战争爆发,敌方首先使用的是空军力量,大多采用“外科手术”式的方法,先发制人。从已经发生的几次现代高技术战争看,军事强国的空中打击力量占有明显优势,其中他们的飞机战伤抢修再出动率明显高于对手,成为空军战斗力的“倍增器”。我军在未来战争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航空武器装备将处于劣势,为此,通过发展飞机战伤抢修专业,培养人才的快速抢修能力,提高我军空中打击力量,具有特殊的意义。航空装备院校培养的技术人才,应该具备快速反应、快速出动、准确定位、快速抢修的能力。

(二)加强学员岗位任职管理能力的培养

加强装备维修组织管理能力培养。航空武器装备是高技术成果的凝结物,系统错综复杂,组织维修程序严格规范,对这样的装备进行维修,必须协同合作,才能完成任务;
新型军事航空工程技术人才在实际工作中不但充当技术骨干角色,而且要带领所属成员一道开展工作。面对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航空装备,如果不具备维修的组织管理能力,就有可能铸成大错,给党和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危及战友的生命安全,这方面的教训极其深刻。

(三)全面提高学员综合素质,制订配套教育训练计划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航空技术人才,必须具备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为满足航空机务工作岗位对人才素质的特殊要求,在搞好课程体系总体设计的基础上,按照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内在规律,制订了《思想教育》、《军事基础训练》、《身心健康》、《多样化教学活动》、《文化活动》等5个教育训练计划。在培训过程中,根据不同培训阶段的内容、要求和重点,科学安排、系统实施、集中组织,达到培养学员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如珂等.现代军校教学新论[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4

[2]张允利.把握任职教育特点,理清人才培养思路,深化任职教育教学改革[J].坦克兵学刊,2006(3)

作者简介:郭孝欢,女,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航空无损检测方向。

杨小林,男,副教授。

【摘要】本文结合军事航空工程技术专业地方特招大学生上岗培训实践,侧重探讨如何提高特招学员的任职能力素质问题。

【关键词】岗前培训 ;

评估机制 ;

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028-01

在新的建军路线和方针指导下,依托国民教育培养的军队干部,是我军军事人才体系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军队特招地方大学毕业生,经军校近1年岗前培训后分到部队从事军事职业工作,这是一项具有探索性的岗前培训工作。近几年军校培训地方特招大学生的实践证明,坚持“以军政素质为基础,岗位任职能力为指向,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才能提高培训质量,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

一、定准目标,确立新的培养模式

国防生的任职教育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是围绕培养任职所需的能力素质而展开的一种军事职业教育。要培养出符合部队任职需要的合格人才,首先必须在把握人才培养特点和规律,明确其职业教育本质和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培养模式。

(一)把握岗位任职教育模式本质特征

岗位任职教育不同于学历教育,它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以岗位关键任职能力培养为核心是岗位任职教育的根本特征;
第二,培养过程具有综合性,既要注重单科教学,还要注重多科综合训练,更要与部队建设相联系,促进实践能力的形成。

(二)把握培训对象的特点

地方大学毕业生已经完成了本科学业,接受了系统、规范的学历教育,其知识、能力、素质特点可概括为几个字:“牢”,基础知识牢固;
“高”,科学文化素质高;
“实”,专业基础扎实;
“强”,自学能力较强;
“活”,思维灵活敏捷。这些特点为胜任部队技术岗位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部队任职岗位又对他们的政治、军事和专业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受训学员适应新的岗位任职需要,是任职培训的目的所在。

(三)把握新的教学定位

大学生岗前任职教育的教学应定位于三个方面:其一,大学生岗前培训属于职业教育,必须突出岗位需要;
其二,大学生岗前培训属于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立足于本科后起点,突出岗位任职能力培养;
其三,大学生岗前培训属于军事教育,必须强化训练的军事特色。一句话,大学生岗前任职教育教学定位应该是:职业-高等-军事教育。这种教育作为专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于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军事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职业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延续又与普通大学教育紧密关联。

二、强化任职教育,培养胜任岗位的综合能力

地方特招大学生岗前培训不同于学历教育,学员毕业后的岗位是明确并相对固定的。这就决定大学生岗前培训的中心指向是围绕岗位任职做文章,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人才培养应该坚持实装、实用、实战思想,深入贯彻教为战、学为战、练为战的教学思路。

(一)突出学员岗位任职专业能力的培养

能力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学员素质优劣的重要指标,加强能力的培养是军队任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也是军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培养特招大学生专业能力重点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适应艰苦环境的能力。新型航空装备技术人才是直接从事航空维修和战斗保障的人才,他们的岗位在外场,成年累月经受酷暑严寒、风霜雨打和强噪音刺激的考验,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壮的体魄,就不可能顺利完成航空兵部队的作战训练任务。

装备维修操作能力。航空装备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高质量,首先看是否具有精湛、娴熟的航空维护维修技能,能干、会干、干得好乃至有绝活是这种人才质量的一个重要检验标准;
其次看是否有发展后劲,能否适应装备发展。任职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第一任职能力问题,第二任职能力则作为其次标准。

应急作战抢修能力。未来战争是高技术战争,突发、快速、机动性强是高技术战争的重要特点。一旦高技术战争爆发,敌方首先使用的是空军力量,大多采用“外科手术”式的方法,先发制人。从已经发生的几次现代高技术战争看,军事强国的空中打击力量占有明显优势,其中他们的飞机战伤抢修再出动率明显高于对手,成为空军战斗力的“倍增器”。我军在未来战争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航空武器装备将处于劣势,为此,通过发展飞机战伤抢修专业,培养人才的快速抢修能力,提高我军空中打击力量,具有特殊的意义。航空装备院校培养的技术人才,应该具备快速反应、快速出动、准确定位、快速抢修的能力。

(二)加强学员岗位任职管理能力的培养

加强装备维修组织管理能力培养。航空武器装备是高技术成果的凝结物,系统错综复杂,组织维修程序严格规范,对这样的装备进行维修,必须协同合作,才能完成任务;
新型军事航空工程技术人才在实际工作中不但充当技术骨干角色,而且要带领所属成员一道开展工作。面对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航空装备,如果不具备维修的组织管理能力,就有可能铸成大错,给党和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危及战友的生命安全,这方面的教训极其深刻。

(三)全面提高学员综合素质,制订配套教育训练计划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航空技术人才,必须具备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为满足航空机务工作岗位对人才素质的特殊要求,在搞好课程体系总体设计的基础上,按照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内在规律,制订了《思想教育》、《军事基础训练》、《身心健康》、《多样化教学活动》、《文化活动》等5个教育训练计划。在培训过程中,根据不同培训阶段的内容、要求和重点,科学安排、系统实施、集中组织,达到培养学员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如珂等.现代军校教学新论[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4

[2]张允利.把握任职教育特点,理清人才培养思路,深化任职教育教学改革[J].坦克兵学刊,2006(3)

中学生教育培训范文第3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语言表达、朗读能力、情感流露、行为习惯、书写方式等,潜移默化地牵引着学生,侵润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历程。教师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方法,生动而形象的教学方式,认真扎实的基础训练,一定能够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催发智慧的火花,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一、亲切温暖的语言表达,正确流利的朗读教学,让学生尽快融入学校的学习生活

刚背上书包走进学校的孩子,他们会瞪大眼睛、怀着兴奋、好奇、忐忑的心理看待学校。当孩子走进课堂,首先与之相处的就是语文老师。这时如果语文老师以和蔼的容颜、温馨的话语、亲切而标准的普通话与之打招呼,细语轻言,娓娓道来,他就会被这一切所吸引、缩短与你之间的距离。在最初的教学中,教师慈祥亲切的语言、流畅动听的朗读,可以消除孩子惶恐而不安的心理阴影,帮助他们尽快进入学生这一角色,愉快地完成每一天的学习。

当学生学习汉语拼音“b、p、m、f”时,老师准确的发音、标准的语调、肢体语言的演示,饶有童趣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视觉、听觉得到新鲜有趣的刺激,他们的好奇心油然而生,开口读的欲望自然迸出,不知不觉就会融入教师的教学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准确而扎实的学好汉语拼音,获得开启学习语文字词句篇的钥匙,为将来的语文学习播下兴趣的种子。反之,如果教师教学方式简单,语言单一古板、照本宣科,不但激不起学生学习的乐趣,还会让学生感觉学习语文枯燥无味、毫无情趣,进而产生厌学心理,怕学的心理。

在整个课堂的驾驭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全神贯注的注意力只有8分钟左右,其余32分钟学生的专注力是不太容易集中的,如、讲小话、玩东西、东张西望等等。如何随时调控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将学生吸引到教师教学的氛围内,教师的语言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有的教师让学生注意力集中,规范学生的坐姿,反复使用一种单一的口令“一、二、三,坐整齐;
四、五、六,静息好。”来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一时半月学生念着会起作用,时间一长,学生念叨时心口不一,嘴在念、心在想其它、手在干别的。这说明教师不仅要用口令,还要多用寓意童真童趣的童谣和儿歌吸引学生,如,“小眼睛、看黑板;
小小手,别乱动,疲倦了,伸伸腰。”等等,达到及时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纠正专注力、刺激学习兴奋点的目的,让学生在轻松而又无意的的状态下融入教师的教学。同时,在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中,教师语言的丰富和生动,也是活跃课堂的剂,在渲染语文素养上起着“润无声”的作用。如;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变换着用不同的称赞语鼓励学生:“你真行!”、“你很聪明!”、“你太棒了!”等等。一方面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保持,学习成就感得以延续;
另一方面,教师的不同语气和用词,让学生不容易产生听觉疲劳,从而在充满语境的氛围里接受语文的熏陶。

二、真情实感的流露,严谨的治学态度,推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师在一年级学生心中的印象是高大的、圣洁的。一位对语文教学倾注心血、用心教学的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讲到课文情感深处时,自然流淌的情绪起伏、情感倾诉,会自然地将学生带进作者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之中,从而让学生走进课文产生共鸣,理解和懂得文章所表达的内涵和外延,徜徉在流畅而优美的文字世界里,自然而然地接受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洗礼。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浓厚兴趣,快乐而轻松地学习语文。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说过:“真情的交融,使师与生双方都同时感受教与学的无穷得趣味与自身的无法估量的潜力,使教学活动进入师生对话,充满生命活力的完美的境界。”

在语文教师每一堂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会深深地影响学生。如,教师敬业的精神,端庄的教态、书本教具的整齐摆放,卫生习惯的显露,有意或无意映入学生眼帘,学生都会模仿或照做。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正确的坐姿,书本文具摆放整齐等等,教师自己一定要首先做好,一是教态端详、和蔼;
二是随时保持讲台的卫生,自己的课本、教具、粉笔等摆放整洁;
三是自己的卫生习惯要好,着装要得体,一定不要随意,因为你的一言一行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说过:“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基”。一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让其受益一生。

三、规范工整的书写习惯,为写好每一个汉字夯实基础,养成学生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中学生教育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师教师培训

[作者简介]孙自敏(1972-),男,河南永城人,郑州旅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篮球教学与训练。(河南郑州450009)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7-0095-02

一、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于体育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应该转变曾经的教育思维,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兴趣要求,并在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文化修养。

(一)转变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对我国现有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识的传授倾向,教师的授课方式由原来的灌输教育转变为引导教育方式,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态度,强调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要求体育教师转变授课方式,改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要认识到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接受体育锻炼、增强体魄,教师应该把劳累的体育训练变成趣味的运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个体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质,安排不同的运动项目,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不硬性要求学生的成绩,关注培养学生的自身爱好,教会学生知识不难,难的是培养出学生的爱好。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淡化成绩至上的传统教学理念。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职业技能,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青少年处于青春叛逆期,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活动比较复杂,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需求,不光要指导学生的体育知识学习和身体的锻炼,还要学会解决其生活学习上面临的问题,要把学生当成朋友,引导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再者,教师下功夫研究学生,要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了如指掌,针对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运动计划,给学生提出科学的建议和指导,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和满足感。在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运动精神,永不放弃,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要教导学生尊重对手,团结队友,在教学中灌输团队意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加强体育教师培训的必要性

在学生的教学安排中,学科知识落后,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之间界定严格,这些都限制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尤其是在我国学校的教学中,基础知识和自然学科的教学占用了几乎全部的课程时间,用于体育、美术、音乐等教育的时间少之又少,造成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降低。在繁重的学习中,由于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造成中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相对于外国同龄人的身体状况,中国学生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而新课标的实施,使原来形同鸡肋的体育课变得重要起来,很多学校也增加了体育课的教学学时,提高体育课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新课标的贯彻实施,提高了体育教师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升级教育观念和教学思维,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和需求的不同,提供不同的教学培养方案,以适应体育和健康新课程的改革,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原则,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新的教学背景下,体育教师不应该只掌握丰富的体育专业知识,还应考虑到边缘学科知识的储备,如对于青少年心理学知识、沟通技巧等知识。体育与健康的新标准给体育教学及其改革带来新的动力,给体育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革带来更大的空间,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改变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单一问题,要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环境下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

显然,目前的体育教师素质状况难以满足这些新要求。加强中学体育教师培训在新形势下具有全新的意义。对体育教师的培训不仅有助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使他们在师德、教学、综合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而且有利于校本教材的研发工作,同时,通过培训还有利于教师间的业务交流,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体育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师自身问题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新课程改革实施时间不长,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不能全面理解,造成了一些和改革要求不相符的问题出现。例如,在教师角色转变上、新课程理解、自身技能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1.教师角色的转变。有些教师不能彻底摆脱原有的教学思维和模式的禁锢,依然认为教师和学生不能处于同等的地位,在教学中不能放下身段参与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教学中依然处于高高在上的姿态,很少参与学生中的合作;
过多地强调自身的教学能力,单纯地灌输知识,而忽视了教师的育人职责;
同时也有些教师教学创造性不足,依然遵循老套的授课方式,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对新课改认识不足。对新课改认识不透彻,部分体育教师片面地认为新课改内容只是教学方式的变化而已,充其量是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趣味性,对于新课改能够改变教育现状持有怀疑态度,不能正确认识新课改的理念和教学价值。因此,在教学中容易忽略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只是片面地改变授课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3.教学理论的缺乏。有部分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出现认识偏差,在教学中过度地展示其教学技能,忽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裹足不前,不能突破自我的授课模式,死板教学。同时又排斥新课改培训,满足于现有教学水平,不重视教学水平的提高,无法运用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积极性,无法满足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体育教师培训现状

新课改政策的实施,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以适应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在培训方面有三点基本要求:第一,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针对培训内容构建不同的培训体系,指定相关有效的培训课程。第二,加强师资力量投入,提高培训教师的素质,选取国家教师、各高校骨干教师、学科精英教师作为培训队伍,使被培训教师接受最先进的教育培训。第三,注重培养课程的开放性、研究性、专业性,针对被培训教师的不同年龄、不同思维方式设置多样的课程教学培训,切实保证培训质量。但是,目前的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着较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培训的质量,间接地影响了新课改教育的实施。目前,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师培训工作还处于不完善的阶段,距离国家要求的课改标准还有较大差距。

1.培训体系不完善。当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现有的培训体系质量也不容乐观,在培训中往往注重提高理论学习和提升理念转变,缺乏全面协调的教学目标。缺乏专业的调查分析,培养计划脱离实际情况,不能符合新课改要求,同时新课改培训的操作性不强,导致受训教师的学习效果不好,没有达到应有的培训效果。

2.培训形式单调、培训时间常与教师的工作时间冲突。培训方式的不合理和培训质量不高也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有效性。体育教师的培养工作采用较为传统的课堂听讲方式,没有改变原有的培训模式,在教学中缺少培训和学院之间的互动环节,教学氛围不活跃、交流少。体育课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注重运动性和自主活动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培训中过多地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导致培训和实际教学工作的脱节。同时,体育教师培训的经费不足,制约着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一些创新性培训活动难以开展。

3.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体育新课改增加了体育课程的课程教育课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增加了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教师们往往既要上课,又要在业余时间充实自己的相关知识,还有抽时间参与培训工作。由于任务繁重,很难三方兼顾,培训的时间往往占用了工作和学习时间,甚至出现因工作而放弃培训的情况。

四、体育教师培训的重点及实施举措

(一)提高体育教师设计能力

提高体育教师的设计能力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对教师的设计能力培训应该做到:通过培训,提高教师深入了解分析的能力,使教师能全面客观地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如学生的机体素质、心理素质、运动能力、学习积极性等,便于针对不同的学生指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提高教师的研究定位能力,培养体育教师分析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结合教学任务,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合理的教学课程安排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体育教师综合能力培养

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包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联系实际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有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该环节的培训工作包括: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状况,通过资料和网络的查询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独立教学研究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反思运用能力,通过不断反思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做一名真正的反思性教师。

(三)体育教师评价能力培养

教师的评价能力是教师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评价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在培训工作中,重点培养教师的总结能力,提高教师对教学质量评判的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及时总结归纳经验;
培养教师的分析判断能力,指的是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剖析、分辨、思考能力,对待专业知识,要有独到的见解,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理性处理,在工作中形成自己独到的评价能力和评价方法;
再者,教师的评价运用能力,教师能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学生,做到对课程题目、运动量、学生专业知识、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等准确评价。

五、总结

在新课改背景下,加强体育教师培训工作,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响应新课改政策的必要工作。在加强教师工作培训时,重点加强教师的设计能力、综合能力、评价能力,对提升教学质量有重大帮助。“少年强则国家强”,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体魄和综合素质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各级教育部门以及从业的教师必须端正态度,积极参与新教程改革,为教育新一代的有志青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何敏学,宋强.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2).

[2]尹志琼.新课程背景下加强体育教师培训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2(8).

[3]杨丽娟.新课程视野中的教师培训改革[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1).

中学生教育培训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高职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职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职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新课改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的意义、概念、特点及理论基础等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我国提升我国高职体育教师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指导。

虽然我国社会经济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但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却出现了与之截然相反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学生也同样存在这种问题,这种趋势如果任其发展,必将严重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社会调查研究表明,影响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水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影响因子。教育科学研究认为,对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训练技能培训,不仅有利于顺利地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且有利于体育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理念。为此,本文试图通过研究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这一课题,以期为提高我国高职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整体水平起到抛砖引玉的积极作用。

一、新课改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教学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知水平

我们随机对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共67名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有76.8%的人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教学技能培训,有13.6%的人认为“有必要”进行教学技能培训。仅有9.6%的人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教学技能培训。上述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职体育教师对教学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知尚处于一个较低的层级。因此,在新课改实施的进程中,探究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无疑为增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教学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知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

(2)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技能水平。因此,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进行系统的教学训练技能培训无疑是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特别是在体育新课改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要想达到体育新课改所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标准,进行职后教育培训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了。可见,在新课改背景下,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训练技能培训能够有效地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有助于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形成学习型团队营造良好的环境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是一种有效的职后教育形式。积极开展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训练技能培训能够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教学训练技能培训,体育教师之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这有助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形成学习型团队。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的概念及其主要特点

所谓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是指以提高和改进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为目标,以教学训练技能培训为载体的一种职后教育形式。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的主要特点有:①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相互交融。在对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训练培训过程中,既显示出动作技能的具体行为表现。也彰显出智力技能的调节和完善作用,这两种教学训练技能始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②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由于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个性特征及行为习惯等,因此,即便他们在接受相同的教学训练技能培训时,每个体育教师将会感受到不同的体现,他们所获取的教学训练技能也将是有差异的,带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⑧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在对高职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训练技能培训中,一般会采用多种培训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为了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训练技能培训的效果;
其二,是因为教学训练技能本身具有多样性特征。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的分类

为了了解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的分类情况,笔者在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并结合对我国具有丰富教学训练经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的访谈基础上,认为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六种:①教学训练目标设定的技能培训。教学训练目标设定技能是为了实现对学生发展变化的期望,体育教师所设定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明确具体、易于观察和测量学生行为和心理变化的一类行为方式。它是体育教学的灵魂,亦是评价体育教学的依据。因此,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训练目标设定培训就显得必要迫切;
②交流与沟通技能培训。交流与沟通技能是指体育教师在特定的沟通与交流环境下,选择适宜的沟通与交流渠道,合理地准备和组织沟通与交流信息来实现沟通与交流的一种行为方式,交流与沟通技能是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基本素质,也是组织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有必要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进行培训。;
③讲解技能培训。讲解技能是体育教师通过语言,对体育运动技术动作、技战术等进行描述、解释、分析,以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所学习的体育基础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讲解技能是体育教师不可或缺的一种技能,它几乎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可以认为体育教师的讲解技能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的高低;
④直观演示技能培训。直观演示技能是体育教师通过各种传媒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运动技术动作的表象、过程、要领等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直观演示技能是体育教师常用的教学技能,因此,改进和提高体育教师这类技能非常必要;
⑤反馈强化技能培训。反馈强化技能是体育教师以学生的练习行为为载体,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来对学生完成的技术动作情况进行诊断或强化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反馈强化技能是改进学生动作技术技能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也是体育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因此,也需要进行培训来加以提高;
⑥变化技能培训。变化技能是指体育教师通过教学训练过程中的语言信息传递、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运动量与练习方式的转换、改变对学生身心的刺激等,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变化技能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了变化技能能够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在新课改下,对体育教师进行变化技能培训无疑是必要的;
⑦控制技能培训。控制技能是体育教师在遵循体育教学训练规律和教学训练原则的基础上,有目标、有计划地对体育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地调控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控制技能实质上是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内容、教法手段、练习负荷等各个方面的调控能力。这种能力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加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控制技能培训可以确保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预期目标地实现;
⑧结束技能培训。结束技能是指在体育课结束部分时,体育教师通过反复强调、概括、总结等方式,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上述教学训练技能均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与训练的必备技能,因此,强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这些教学与训练技能的培训,无疑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四、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的理论基础

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目前对体育教师或教练员教学训练培训的理论基础主要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1)传播学理论。

体育教师的教学训练行为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过程,第一步,要准备所要传授的信息;
第二步,在教学训练过程中,把信息内容转换成可以传递的信号,如口头语言、动作示范等,将各种信息传播出去,使其作用于学生;
第三步,学生把所接受的信号还原为信息内容,并通过加工处理理解内容,再将其纳入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之中。从上述体育教师教学训练行为的整个过程的阐述中,不难发现,体育教学教学训练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传播的过程。

许多研究者利用传播理论的概念及相关模型对教学训练过程进行诠释,并提出了许多关于教学训练传播过程的理论模式,为体育教学训练技能培训奠定了理论基础。譬如,哈罗德·拉斯韦尔(1984)认为,传播的过程就是谁(控制分析),说什么(内容分析),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分析),对谁(受众分析),取得什么效果(效果分析)。拉斯韦尔的这种“5W”模式,说明传播过程是一个具有目的性的行为过程。

(2)行为学理论

行为学理论早已运用到体育教学训练实践之中。在体育教学训练中,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其他相关行为理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体育教学训练行为学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青睐。研究体育教学训练领域中引导人的行为的方法和技术,可以有效地指导体育教师教学行为。利用行为学理论,解析体育教学训练的复杂现象和有关规律,可以有效地学习、运用和控制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使体育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训练行为准则和教学训练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和应用适宜的行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行为学研究表明,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些行为学研究成果也很快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并有效地促进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改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