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安全工程专业网络教育【五篇】

时间:2023-07-09 15:05: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安全工程专业网络教育范文第1篇关键词:网络;犯罪;网络安全;素质教育近年来,网络已经逐步渗透到我们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从某种角度说,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普通大众特别是年轻一族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安全工程专业网络教育【五篇】,供大家参考。

安全工程专业网络教育【五篇】

安全工程专业网络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
犯罪;
网络安全;
素质教育

近年来,网络已经逐步渗透到我们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从某种角度说,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普通大众特别是年轻一族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的认识到,网络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犯罪活动也越来越多。大中专学生,作为当今网络的主要群体之一,也是今后社会网络使用的最重要群体,他们对网络安全的素质关系到未来网络安全的整体走势,可是目前大中专院校对网络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整体偏低,这也给网络犯罪带来了可趁之机。

本文以此为研究课题,从网络犯罪的主要表现入手,结合大中专院校网络安全教育的现状,提出加强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的相关建议和意见。

1、 网络犯罪的主要表现

1.1网络犯罪的概念及特征

网络犯罪是指一些不法之徒针对或者利用网络进行犯罪的行为,网络犯罪的本质是危害网络安全,危害网络信息安全及秩序,为个人或特定团体谋取不当利益。

网络犯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犯罪成本低、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
第二是网络犯罪隐蔽性强、认定复杂、取证困难;
第三是网络犯罪危害面较广、社会影响非常恶劣。

1.2网络犯罪的主要表现

网络犯罪主要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在计算机网络上实施的犯罪。主要包括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具体的表现形式有袭击网站和在线传播计算机病毒等。

第二类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主要包括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罪,网上非法交易,电子及色情、虚假广告等。

2、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2.1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现状

当前各个大中专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特别是在一些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内容涉及面更广,部分学校专门开设了网络安全课程。

但是,约大多数学校,特别是文科类、综合类院校对于网络安全的教育仅仅是在现有的计算机教育课程中少量涵盖,内容单一,专业性不强。

2.2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问题

总体来说,当前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基本情况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受教育面少,学生网络安全休整素质偏低。综合分析,当前大中专院校网络安全教育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各个大中专院校,特别是职业学校以就业率为主要教学目标,如何能提高学生就业,学校教学的重点就如何调整。对于学生的网络安全素质教育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

二是现有网络安全教育内容较少。当前仅有的网络安全教育主要是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少量提及,没有形成专业的、科学的教育体系。

三是网络安全素质教育形式单一。网络安全素质教育应当更多的侧重与网络犯罪的具体表现,可是目前的网络安全教育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教学上,形式单一,没有可操作性。

3、加强职业学校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的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网络犯罪的现状,要切实提升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要从学校、学生、社会多方入手,群策群力,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要充分认识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要充分认识大中专学生网络主体的客观性。当前网络犯罪的重要受害群体就是广大网民,其中大中专学生就是网民的重要群体之一。特别是五年、十年后,如今的大中专学生必然成为网络消费的主流群体。只有在现在加强大中专网络安全教育,不断提升大中专学生的网络安全整体素质,才能从根源上筑牢抵御网络犯罪的安全防线。

具体来说,首先职业学校应当将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问题纳入正常的教学内容当中,特别是针对计算机职业学校,更应当将此课程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目标。要投入专门的人力、财力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切实提升学生的网络安全整体素质。其次,社会的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当总结网络犯罪的具体案例,提供给学校进行教学参考,发挥社会的积极作用。最后,大中专学生也应当充分认识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提升自我防范意识。

3.2要充分明确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的素质,最终达到防止不法行为侵害的目的。从这一目标出发,要加强大中专学生的网络安全素质教育,根本问题就是要针对网络犯罪的特点,设定针对性的教育内容。

要分别针对计算机网络上的犯罪和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犯罪设定相应的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对于计算机网络犯罪,要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知识的教育,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认识,提升学生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的动手能力。对于利用计算机网络犯罪,要通过案例教学等形式多样的课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犯罪的具体内容,案例选择要具有代表性,要真正起到警示作用。

3.3要营造诚信经营的网络环境

网络犯罪的主因是网络行为诚信度的缺失,网络犯罪现象的逐日增加也给大中专学生造成了社会风气越来越差的不良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中专学生的健康成长。

要做好大中专学生的网络安全素质教育,除了要提升对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网络安全素质教育这两个内容外,还有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要营造诚信经营的网络环境。一方面积极宣传可靠、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
加一方面要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特别是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惩处力度,要让那些不法之徒不敢实施网络犯罪。

职业学校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专业性较高的系统学科,需要学校、社会和学生自己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并实现防范网络犯罪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邢玉美,再谈大学生网络素质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年12期

[2]任丽平,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安全工程专业网络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网络与信息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战略资源,围绕网络的信息安全斗争也日趋激烈,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事关国家政治、社会和经济稳定的全局性问题。我国反黑客专家许榕生说:信息网络的攻与守完全是高素质人才的对抗。然而,我国在网络信息安全人才的系统培养和全民信息安全教育工作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网络安全专业人才供需存在较大缺口,高级战略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尤其匮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要求。因此,高素质的网络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同时,除了军队、公安等部门需要高级网络安全人才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电子金融等互联网新型业务的发展,也对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懂得如何配置防火墙的网络管理人员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的网络信息安全人才队伍,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已成为我国信息化事业的一个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

二、网络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涉及网络技术、密码技术、通信技术、应用数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网络信息安全专门人才必须经过系统培养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国外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对信息安全教育和人才培养都非常重视。无论从技术研究发展看,还是从人才培养角度看,美国均走在世界各国的最前列,其信息安全教育体系相对比较完善,已经形成了配套的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博士教育培养体系。比如,美国普渡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已经建立了独立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许多优秀信息安全专业人才。

我国在信息安全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起步较晚,其中大学始终发挥着主力军和先锋队的作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已拥有了密码学博士点和硕士点,自2000年开始先后有40多所高校设立了信息安全本科专业。这几年,我国信息安全已初步形成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人才培养体系,很多高校在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培养了一大批信息安全方面的专业人才。但是,我国信息安全理论研究落后于信息化应用和安全技术开发,在信息安全领域进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研究和产品研发,建立国家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方面十分被动。其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尚未建立起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多层次专业人才队伍。。由于网络信息安全专业涉及知识面宽、知识点多、知识体系庞大,需要的基础知识很多,所以在本科或在本科层次以下培养信息安全方面的专门人才绝非易事,同时这也决定了该专业本科阶段的教育层次不可能很高。因此,有些人认为更应该注重加大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和力度,以满足社会对高级安全人才的需求。

随着网络应用的爆炸式增长,我国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在数量和层次结构上越来越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现行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网络信息安全人才也还有很多不足,不能满足社会和行业的实际需要。。目前,我国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专业知识结构不够科学: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没有体现网络信息安全学科本身的特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过散,难以形成专业知识结构。当前网络信息安全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某个相近学科课程体系的翻版或延伸,在课程中仅仅增加了密码学、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单纯安全理论与技术知识的教学,课程设置中缺少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对于如何设计与实现安全的信息系统等重要问题很少涉及。

对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网络信息安全专业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许多安全技术与手段需要在实践中去认识、去体会。我国传统培养模式不注重理论的应用,很多网络信息安全专业院校的实验条件还相当落后,很多实验和实践环节不能正常开设。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缺少实践能力的锻炼,难以满足社会需要,很多人走上工作岗位后,也就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导致无法胜任工作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胜任工作。

实验内容不实用: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整体概念,并且在实际生活中专业技术人员经常需要解决综合性问题,因此需要培养学生综合的应用技能。而支持传统教学的实验内容通常都非常单一,不同实验之间相对独立,缺少综合性实验。

鉴于以上我国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有必要对现有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寻求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需求的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模式。

三、网络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关键问题探讨

由于我国网络信息安全专业刚刚起步,前期的启动和准备工作都比较匆忙,加上该专业是信息领域的新专业,又是一个典型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该专业不仅有许多跨学科和跨专业的衔接问题需要解决,课程设置、实验设计等也有许多要做的工作。要提高我国网络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质量,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环节做好工作。

1.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社会对网络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可分为四类,即信息安全技术人才、信息安全管理人才、公共信息安全人才、信息安全专业技术教育人才。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使用,几乎各行各业都需要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人才,但由于行业特点不同,不同行业对该专业的需求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应该对我国重要行业对网络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进行调研,制定出面向社会需求的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目标。

2.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网络信息安全专业是一个综合、交叉的学科领域,涉及数学、物理、通信、法律和计算机诸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最新发展成果,同时该专业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应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并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英语和实践课程的训练;
确立核心课程,并在保证网络信息安全专业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的同时,确定除核心课程外的专业必修课,并按照其内容联系、应用需求等划分成若干个课程模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不同模块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掌握本专业核心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兴趣和实际需要进行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特长,并促进个性化发展。另外,把握好各门课程的先后顺序,尤其是专业课程的先修和后修关系,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接受程度。

3.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做好实验环节设计

教学设计在整个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设计应该以培养目标为导向。所以应根据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网络信息安全专业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实验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可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再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评价、优化等环节,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视角,强化思辨能力。由于该专业发展快、综合性强、应用性强等特点,教学中还应注意把网络信息安全专业的最新动态以各种形式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并适时地将行业知识、经济管理知识以及社会常识引入课堂;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强化教学和辅导工作,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此外,学生参与教学法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对于专业课程的一些主要内容,可以给学生留几个课堂讨论的主题,作为作业由学生在课下准备,并采取课堂发言和提交报告的形式进行检查。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首先应科学合理地设计编排专业课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案,编写制定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指导书。在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可采用基于虚拟机环境的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有限的资源环境中得到更为真实充分的实践锻炼;
也可以建立工程实践平台,比如,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工程实践培训与应用实验室建立了国内信息安全领域最大规模的工程实践实验平台,该平台可全方位支持信息安全教学、培训、科研及测试等信息安全服务,实现了基于“网站――实验支撑系统――实验课件”互动的网络化交互式的新一代工程实践教学和培训环境。在该环境下,可演示和运行各种平台的实验系统,开展各种安全实验,大大节省了硬件资源,为网络信息安全专业的日常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持。

4.加强实验室建设

网络信息安全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实验室建设、实验设备等的要求较高。如何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室建设方案,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直接影响着专业课内容的消化和吸收,影响着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比较有名的信息安全实验室是中科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软件所、计算所等单位也都具有良好的网络安全实验设备或实验中心,中国科技大学、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也建立了各自的信息安全研究中心或实验室。

5.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网络信息安全专业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因此,应当同社会相关行业进行广泛的联系,建立稳定的实践和实习基地。首先,应制定出面向行业的、有针对性的实践方案和实习计划;
其次,应加强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找出与研究机构、企业合作的有效途径,提高人才竞争力。要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不仅应加强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实践教学,还可通过编写适应产学研的教材以及相应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使学生顺利适应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

四、结束语

当然,任何新生事物在成长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网络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任重道远,许多高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对信息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我国信息安全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对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这反过来也会极大地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同时,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作为教学实践基地,把产学研有机地整合起来,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建峰、李凤华,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计算机教育,2005(1):11-14

[2] 单来祥,信息安全专业学生应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计算机教育,2005(1):18

[3] 吕欣,关于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建议,计算机安全,2006.2

安全工程专业网络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科学规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2003年初,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启动了三项工作: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发展战略,制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规范,制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教育办学评估方案。将人才培养的规格归纳为下述的三种类型、四个不同的专业方向:科学型(计算机科学专业方向)、工程型(包括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和软件工程专业方向)、应用型(信息技术专业方向),形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四个方向的规范。这四个方向并不包含网络工程方向,因此对于众多高等学校的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应该如何发展,如何规范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1我国高等学校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现状分析

1.1全国分布情况

我国开设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学校很多,以工科类院校为主,还有理科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具体统计如图1所示。我国目前有143所高等学校开设了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其中大学类高校89所,211大学21所,学院类高校54所。从地理分布来看,网络工程专业覆盖全国26个省和直辖市的高校,其中广东省最多有16所高校开设了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东省对网络人才的需求极大。

1.2培养目标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社会对网络专业学生的需求日益增加,开设网络工程专业的学校也不断增多,但是由于教育部对网络工程专业没有规定统一的科学规范,因此各高校开设的网络工程专业从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等方面参差不齐,差异较大。我们以21所开设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211高校为研究对象,对其培养目标进行了分析,归纳为两类。

(1) 电子通信邮电类高校

以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大、电子科技大学为代表的电子通信类211高校,他们开设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大多是将通信、网络、计算机相结合,在原有计算机学科基础上,形成软件与硬件结合、网络与通信兼顾的宽口径专业,培养学生具有现代通信基础理论、网络工程和网络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具有较宽的通信系统和网络工程的专业知识,毕业生在计算机和通信领域均可获得就业机会。

(2) 综合类高校

以国防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及南京理工大学为代表的各综合211高校,开设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大多是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工程应用能力,在原有计算机学科基础上,形成软件与硬件结合、网络与信息兼顾的宽口径专业,培养学生具有网络基础理论、网络管理和网络工程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具有较强的扩展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毕业生能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开发与维护、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实施及开发维护、工程管理、系统分析及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工作。

从这两类培养目标上,我们可以看出,网络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培养一般是和计算机,通信两个专业分不开的,学生在重点学习网络理论的基础上,通信类院校加强了通信理论及应用的培养,而综合院校加强了网络系统设计开发维护及信息处理的培养。不同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毕业生的就业领域。

1.3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

通过分析211各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我们将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按照其主干课程的归属方向分为四类。

(1) 计算机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面向对象技术、计算机网络。

(2) 网络课程:

1) 基础课程:TCP/IP协议原理、网络体系协议、信息与网络安全、Web程序设计、网络互联技术、网络设备原理、分布式系统、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操作系统。

2) 方向课程:

 网络软件开发方向:UNIX与网络程序设计、电子商务平台及核心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多媒体技术、并行与分布计算、网络数据库技术。

 网络规划构建方向(或网络工程方向):网络系统集成、网络管理、网络工程与组网技术、网络规划与设计、综智能合布线、光纤通信技术。

 网络安全方向:计算机密码学、PKI技术及应用、网络攻防技术、网络安全应急响应、信息对抗技术、安全策略部署与实施。

 无线通信方向:移动通信、无线网络、移动计算、企业计算环境、网格计算、移动程序设计。

(3) 通信课程:通信概论、现代通信原理、通信软件设计、实时通信系统设计、程控交换原理、信息论与编码、多媒体通信技术。

(4) 电子课程:数字信号处理、脉冲与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可编程ASIC设计技术、电路与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DSP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

2网络工程专业科学规范的探讨

2.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通信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通信系统及应用知识,基本具备本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实践技能,并具备良好外语运用能力的网络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2.2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

各专业的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都是和其培养目标想对应的,根据前面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不同高校对网络工程的教育培养侧重面不同,但是所有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都可以归属在四个方向上,即网络软件开发,网络规划构建,网络安全和无线通信。这四个方向涵盖了网络工程的各个方面,因此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的规范应该涵盖这四个方向,课程体系由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核心课程应该覆盖知识体系中的全部核心单元及部分选修知识单元。同时,各高校可选择一些选修知识单元、反映学科前沿和反映学校特色的知识单元放入选修课程中。

(1) 知识结构的总体框架

借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总体框架,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知识结构的总体框架由普通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三大部分构成:

普通教育:①人文社会科学,②自然科学,③经济管理,④外语,⑤体育,⑥实践训练等。

专业教育:①本学科基础,②本学科专业,③专业实践训练等。

综合教育:①思想教育,②学术与科技活动,③文艺活动,④体育活动,⑤自选活动等知识体系。

对于以上三部分内容,我们侧重讨论专业教育的内容:它由专业知识体系与对应的课程设置两部分组成,下面分别介绍。

(2) 知识体系

网络工程本科专业方向知识体系划分为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我们仅探讨知识领域部分。知识领域代表一个特定的学科子领域。每个领域由英文的缩写词表示,为了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知识领域相区别,加上前缀NE-。

NE-RS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NE-NT网络原理

NE-SD网络系统集成

NE-NS网络操作系统

NE-PF程序设计基础

NE-SP社会与职业问题

NE-PA协议分析

NE-NS网络安全

NE-MC移动通信

NE-NI网络互联

NE-PD并行与分布计算

NE-DS分布式系统

NE-NM网络管理

NE-MC移动计算

(3) 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基础课程、主干课程、高级课程三个层次。

基础课程: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等。

主干课程:TCP/IP协议原理、网络体系协议、信息与网络安全、网络互联技术、网络设备原理、分布式系统、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社会与职业问题等。

高级课程:按照不同方向,可以对应选择相应课程,也可以是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实践性课程。

3结束语

本文对我国开设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各高校进行了归类分析,以211高等学校开设网络工程专业的情况为对象,对网络工程专业的科学规范化进行了探讨,为高校新开专业提供一定的帮助,并为未来网络工程专业的规范化制订提供一些基础。

参考文献:

安全工程专业网络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网络安全;
思想政治教育

2017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普及率达到53.2%,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网络安全也成为制约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要素之一,仅 2016 年上半年,遇到过钓鱼网站或电脑病毒攻击的网民为3.86亿人,占网民的54.4%。有过 ID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达到2.53亿人,占网民的35.6%。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也滋生了网上诈骗等问题,而且,这种现象在逐年递增,严重危害到社会的安定以及公民的切身利益。

当前高校大学生作为“90”后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这些大学生中长期依赖网络、抗压能力减弱和实际交往能力不强的数量也在扩张。虽然他们具有一定的网络操作技能,但是在现实中缺乏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同时普遍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对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甚少了解,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相对淡薄,导致他们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

一、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网络安全教育认识的滞后性

我国教材中的网络安全教育内容远不及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跟不上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步伐。现行的网络安全教育多是在网络安全事件发生以后,根据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及社会影响,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这种传统的网络安全教育方式,虽然形象生动,学生也易于接受,但是由于这种教育模式的时效性相对滞后,当网络安全事件发生侵害时,危害已形成,没有形成预防的目的。所以仅在案例上的事后讨论来起到教育的作用,已难以适应日趋严峻的网络安全问题。

2.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内容的片面性

高校专门给大学生安排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几乎没有,所谓的网络安全教育基本上是在其他课程里面穿叉讲授而已,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这是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需要,也应对不了网络中层出不穷的安全问题。在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内容中不断丰富网络安全知识,增强网络安全操作实践技能,增加网络安全教育实践环节,才能有效提高网络安全教育质量。

3.网络安全教育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网络资源的开放性,使教育者在网络安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削弱。在网络安全信息的使用上,教育者失去了传统安全教育中对教育信息和资源的支配权和先导权,而是与受教育者同样的共享网络资源,很难再通过过滤和灌输的形式把教育内容强加给受教育者。在网络安全教育教学中上,教育者受到年龄、精力与固有思维模式的影响,接受新鲜事物的敏锐性往往落后于学生,网络操作的技术水平和信息搜集整理等方面的能力甚至不及学生,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网络安全教育实践,使教育的主体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

二、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有效策略

1.增强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组织性

网络安全教育作为校园安全工作的重点,决定了高校应在日常管理和教学中重视大学生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教育,学生管理部门以及与网络安全教育相关的部门应结合自身的各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类方法的综合应用,来将网络安全教育贯彻在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在日常的学校管理中,应关注对学生和教师等的思想引导与心理疏导,协助高校学生能够有着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效的克服自身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类心理障碍,进而避免学生在遇见问题时产生自暴自弃等负面行为,从根本上降低大学生出现网络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2.加强对网络安全教育的认识

高校应从自身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学生对网络安全教育的认识。高校要求计算机专业专任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把有关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渗透进去;
而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任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应该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网络违法犯罪的现实案例及时地告知给大学生,切实做好网络安全教育方面的领导、组织与实施工作,以达到有效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教育认识的工作效果。还可以通过大学生网络安全文化建设的推进,来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教育的认识。进而在增加大学生对网络安全教育认识的同时,提高校园关注网络安全教育的文化氛围。

3.建设高水平的网络安全教育队伍

对于高校来说,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育队伍,对网络安全教育方面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在大学生网络安全事故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应加强学校安全教育教师作用的发挥。这就需要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定期对承担网络安全教育的教师进行培训,强化网络安全教育教师在知识结构,提高实践经验方面的专业化技能。网络安全教育中教师专业化的推进,能够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基础,进而有效的发挥教师在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领域中所具有的作用。教师是高校教育的智力保障,网络安全教育的教师需要具有更强的与时俱进的能力和更娴熟的实践拓展能力,才能在网络安全教育中“传道、授业、解惑”。

参考文献:

[1]王爱华、杨文武.高校德育与校园和谐[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2]吴军.刍议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J].南昌教育W院学报,2011.

[3]秦中彤.论新时期高校的安全教育[J].中国大力教育,2009.

[4]陈联娇、温金英.浅谈当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策略[J].法制与社会,2008.

安全工程专业网络教育范文第5篇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教育网络与

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日渐成熟,信息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等都已产生巨大影响,也为教育改革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教育系统信息泄露、黑客攻击等事件也时有发生,给学校、师生及家长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教育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立足全局、着眼长远,深刻认识加快推进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1.做好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是主动适应网络安全发展态势的迫切需要。“网络安全问题已是全球性问题。”在不久前刚刚闭幕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这一观点得到了与会嘉宾的广泛赞同。当前,国际社会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频发,表明网络安全问题已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网络威胁无国界。放眼国内,2016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公共WIFI安全存在漏洞,不法分子可获取登录用户手机中的个人隐私信息,山东准大学生电信诈骗案,某大学教师被冒充的公检执法人员骗走个人财产等,都在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网络安全。就教育系统内部来说,江苏省教育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比较严重,在全国排名靠前,这与江苏省教育网络发达、网站众多有关,同时也说明了江苏省对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重视不够、制度建设不到位、防护力度不大、水平不高。教育部、省公安厅、网信办等部门发来的网络安全事件通报也表明,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网站存在各种安全漏洞,更有严重者,个别学校网站被黑客攻击,网站主页被张贴反动言论,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要求我们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快推进教育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增强抵御网络安全风险的防范能力。

2.做好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部省工作要求的迫切需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亲自担任组长,并且在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就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战略论断。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加快构建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同年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真正实现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治理要求,为网络安全治理撑开了法律保护伞。教育部高度重视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成立了教育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并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就专题研究了保障信息安全问题,先后出台了《教育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试行)》等系列文件,要求切实加强教育行业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江苏省委、省政府坚持将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纳入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全局中统一谋划、统筹推进,出台了《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实施意见》,要求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国家法律和部、省重要文件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相关决策部署上来,推动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迈上新台阶。

3.做好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是加快推动教育信息化、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发展教育信息化,就必须重视教育行业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因为这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前提和保障。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信息系统、门户网站、数据中心越建越多,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融合应用越来越广泛,所涉及到的基础数据量越来越大,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也越来越重。加快推进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通过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设备和软件,建立多层次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防护体系和数据容灾机制,全面落实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可以为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广大师生、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基础数据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安全保障。我们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者必须进一步明确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责任,推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协调发展,保障和促进教育信息化持续、健康、有序发展,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谋划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发展路径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教育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一条思路,两个原则”即“摸清家底、落实责任、强化抓手”的工作思路,“统一规划,防护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及“科学把握,技术与制度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完备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支撑教育现代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1.明晰发展思路,树立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新标杆。观念决定思路,思路Q定出路,科学的发展思路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先导。推进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必须坚持摸清家底、落实责任、强化抓手的工作思路。要摸清家底,底数清才能方向明,这是做好网络安全防护工作的前提。我们要搞清楚目前到底有多少系统,哪些是一般系统,哪些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摸底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网络安全技术防护的部署安排。要落实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和“属地化管理”的原则,严格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制,强化主要责任人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要实现分级管理,层层落实责任,省教育厅负责统筹指导全省教育系统包括高校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各市教育局负责本地区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强化抓手,就是要抓住重点,集中发力,实现突破。我们要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检查、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为抓手,通过以查促管、以查促防、以查促改、以查促建,整体提升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建设水平。

2.明确基本原则,推动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发展。要坚持统一规划,防护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网络与信息安全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实现内容和技术并举、管理和技术并重,避免出现“重建设轻管理,重发展轻安全”的现象。要坚持科学把握,技术与制度相结合的原则,我们不仅要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设备和软件,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使用,还要严格执行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严格遵循国家、省制定的各类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对全省教育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防护采取符合我省实际要求的准入制度,严格要求管理、技术、人员岗位和操作实施流程。同时要兼顾效果优先及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做到技术与制度相互补充,能通过制度达到的防护水平就无需通过采购设备来做技术防护,有效遏制不计成本的采购,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3.抓住重点工作,确保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抓住重点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我们要以重点工作为突破口,带动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整体水平的提升。根据国家及省里的工作要求,并结合教育实际,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一是深入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检查工作,全面掌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量、分布、主要功能、运行环境、运维方式等,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能力。二是开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推进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落实,开展信息系统的定级、备案、测评整改工作。协调教育部、省公安厅推进省级教育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作站建设。三是推进教育系统数字证书(CA)试点建设。开展CA重点用户安全认证工作,加快部署CA系统。四是开展网络安全日常监测与专项检查,加强对重要信息系统、关键数据资源进行常态化监测和检查,做好“两会”、高考等重要时期网络安全保障工作。五是依托教育城域网建设全省教育专网,实现全省各类信息报送、重要信息系统运行都在专网内进行;
推进各级教育网群建设,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系统分级部署、集中管理。六是组织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培训,举办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全面增强教育系统人员、广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提高抵御网络风险的防护能力。

三、切实增强推进教育网络与

信息安全工作的合力

当前,教育信息化工作已经进入了深化应用、融合创新的发展时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的应用必然会对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应该说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我们要进一步明确职责、狠抓落实、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切实加大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推进力度,确保为教育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安全壁垒,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为此,应落实以下四点要求。

1.领导高度重视,层层落实责任。网络安全问题首先是认识的问题,认识不到位,工作自然做不好。目前有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对于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出了不少问题,甚至出了问题还不当回事。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首先领导要高度重视,要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组织领导体系。江苏省教育d即将把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更名为教育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厅长、书记两个一把手任组长,副厅长任副组长,进一步强化主要领导对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责任。各地也要加快建立党政一把手负责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领导机构,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单位内部,进一步明确职能机构及专门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对本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实施统筹管理,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和技术支持机构做到安全到人、责任到岗,强化网络安全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形成追责、补救机制。

2.建立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完善的工作机制是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制订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权限,配备专业的应急处置技术支持队伍,开展对专业人员的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进一步优化应急设备和软硬件环境,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能力。要建立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处置和报告制度,进一步规范报送范围、统一报送流程、明确报送时间、落实事件处置紧急措施。要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月报制度,各地各单位要按照流程及时上报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情况、信息系统运行状况和网络信息事件处置情况,省教育厅将对全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情况进行定期通报。要建立健全管理协调机制,与各级公安部门、网信部门、通信管理部门进行横向协调,省市县校实现纵向衔接,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和事件处理机制,完善网络安全工作的组织保障。

3.加大经费投入,打造人才队伍。各地要加大网络与信息安全经费投入力度,建立稳定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经费投入机制,将安全建设和运维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设立网络与信息安全专项经费,明确网络与信息安全专项经费占教育信息化经费的支出比例,对网络与信息安全设施建设、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及日常的网络安全维护工作予以重点支持。要合理安排和使用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各地要加快制定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培训规划,积极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专项培训,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人员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互为补充的培训制度,逐步实行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要面向不同群体,开展针对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师生的不同层次的培训,将网络与信息安全意识和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保密意识结合起来,提高全体人员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意识,网络安全意识要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让信息一代网络“原住民”从小就具备网络安全常识和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培养规范、合法的网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