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合同管理细则【五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7-09 15:45:07 来源:晨阳文秘网

一、各单位应对本单位聘用合同建立专项管理制度,由单位法定代表人、被任命或受委托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负总责,指定人事专干负专责。二、制定本单位聘用合同管理规定,实行专人、专柜、专盒管理。有条件的单位,应将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合同管理细则【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合同管理细则【五篇】

合同管理细则范文第1篇

一、各单位应对本单位聘用合同建立专项管理制度,由单位法定代表人、被任命或受委托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负总责,指定人事专干负专责。

二、制定本单位聘用合同管理规定,实行专人、专柜、专盒管理。有条件的单位,应将聘用合同与档案同时存放于保密室中管理。

三、建立收集归档制度。各单位聘用合同管理专柜收集归档范围包括:聘用制度有关文件、规定,本单位聘用制实施方案、岗位说明书、规章制度、人员花名册,受聘人员聘用合同书及聘用合同备案表等相关材料。

归档材料必须统一标准,除《聘用合同书》采用市人事局印发的统一文本外,其他材料必须使用标准A4打印纸。

四、聘用合同内容和相关管理归档材料的填写要规范、字迹要清晰。必须使用钢笔或签字笔,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及纯蓝墨水填写,也不得使用复写纸书写。在填写聘用合同书时,要严格按区人事局审核后的岗位设置,指定专人统一填写(本人签名除外)。

五、加强聘用合同文本管理。聘用合同及有关材料归档时,人事专干必须对材料进行鉴别核对,保证内容准确。如发现填写错误,应及时予以更正,并由更正人在更正处加盖个人名章(或手印)。对不应归档的材料要及时撤除,发现缺少材料的,要及时追查补齐。

合同管理细则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
财务管理;
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前言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从各方面采取措施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而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成为必要的选择。将财务管理工作的每一环节做到极致,最大程度上挖掘财务管理工作的潜力,为企业的运转提供更科学的财力支持,才能最大程度上实现经济效益。这就需要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内容和原则进行研究,从而找寻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一、现代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相关内容

现代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主要指在规范企业的运作以及明确管理目标的基础上,对财务等管理的方式进行细节化和创新化,从而在保证各项管理工作得以落实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上整合企业的各项资源,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对企业财务进行精细化管理主要需要保证合理、科学、有效这三点,利用科学、有效的手段来控制企业的各项生产活动,并保证财务管理相关信息的准确性,从而根据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合理的管理。可以说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的,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要保证各项工作都以保证企业效益为目标,将各阶段的生产工作进行细致的划分,制定科学的管理条例来进行财务管理,从而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分解、细化,从整体上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为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专业的指导,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转,实现精细化管理能够对财务工作进行科学、细致的安排,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财政信息,规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实现资源的整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更为科学、长远的目标。

二、现代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原则

现代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首先需要遵循法治原则,根据现代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企业运转过程中各项工作和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工作人员能够有效落实各项工作。同时需要保证企业内部的监察机制的不断完善,对员工进行监督,保证领导者可以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安排,各部门人员能够在领导者的带领下根据规章制度开展各项工作,实现企业的法制化运行。只有保证了法治的原则,对企业财务进行精细化管理才能有迹可循,并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实现科学的运转。其次需要遵循优化工作程序的原则。即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针对市场形势以及企业的实际运转状况制定科学的依据,并针对各项主客观因素的变化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严格把控企业运转过程中各项工作的消耗和落实情况,并根据企业的发展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现精细化。要保证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不断拓展财务管理工作的管理领域,发挥好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作用,不断细化财务管理的内容,在不断优化工作程序的条件下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在财务管理工作的规划下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最终目标,对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灵活开展,取得更好的效果。最后需要遵循“三个转变”的原则。三个转变是指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向着经营管理方向转变,工作领域向着动态管理和控制相结合方向转变,工作作风向着服务型方向转变。遵循这三个转变的原则能够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综合发展,保证财务工作与其他部门工作的密切联系,实现各部门工作在领导者的科学决策以及财务管理工作的正确引导之下高效运行。企业财务化管理只有在遵循以上三个原则的情况下才能更为科学有效的实现精细化管理,并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现代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实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首先需要明确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从整体上来说,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最终任务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为了保证最终任务的实现,其他各项工作的展开都需要围绕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来进行。这就要求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严格保证相关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并针对各部门工作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可利用的资源进行调查与整合,最大程度上为企业的运转提供更为充足的资源,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要保证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与企业运转过程中各项工作密切联系的,能够及时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在资源得到科学的整合的基础上完成财务管理工作。其次需要实现财务管理工作操作的精细化。在明确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目标的基础上需要保证操作过程的精细化,根据企业的发展对各部门的财务工作进行综合化的管理,并针对不同的部门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在各部门的配合之下完成财务工作。必要情况下可以根据各部门的不同制定细致化的财务管理工作章程,保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精细化的完成财务管理工作。最后需要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保证财务管理人员明确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任务、操作方式和管理过程中的具体措施,不断提升其对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以良好的工作状态完成每天的财务管理工作,以严谨、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落实财务管理工作,实现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核心位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对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不断落实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针对精细化管理的相关内容以及原则,找寻相关措施,不断提升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云.关于现代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问题的几点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2,05:90-91.

[2]董洪伟.论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09,11:133-134.

合同管理细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贸易企业;
精细化;
成本管理;
措施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通过对规则的细化,构筑规范化、系统化的规章制度,配合标准化的管理手段,显著提升管理效果和质量,以此确保组织各单元能够实现精确的运行。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可以看做是对战略目标的分解、细化和落实过程,能够将组织的战略规划贯彻到每一个细节,促进组织整体执行能力的提高。在实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应该强调规范性和创新性的结合,确定好质量精品体系,为竞争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精细化管理具备如下非常显著的特征:一是可操作性。在开展管理的过程中,强调将精细操作作为基本特征,通过提升员工综合素质的方式,保证工作效果,对企业管理可能存在的漏洞进行弥补,强化链接协作管理,实现整体效益的提高;
二是全员参与。精细化管理要求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企业应该做好相应的宣传教育活动,确保每一个员工都可以成为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参与者,以此来保证精细化管理的有效落实;
三是持续创新。在开展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重视持续创新,对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和灵魂进行改良。必须认识到,精细化管理并不存在固定的管理模式,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本身属于一个不断改善和提高的过程,应该能够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个细节中,通过对精细化管理的改进和创新,企业可以对自身的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形成最适合自身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二、贸易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措施

新时期,贸易企业借助精细化的成本管理,能够进一步提升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同样,贸易企业也应该认识到,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核心在于精细操作,而想要真正实现精细操作,必须从企业本身的特点出发,而不能一味照搬其他企业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式。在精细化成本管理过程中,要求企业必须能够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切实融入到成本管理中的每个环节,杜绝以往粗放的成本管理模式。

1.锁定汇率成本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贸易企业在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需要进行外币结算,而从外币汇率结算的角度,贸易企业应该采取买入套期保值的方式,做好采购环节的风险规避。买入套期保值主要是企业在期货市场进行期货采购,以确保在现货市场进行现货采购时,不会由于物资价格的上涨而出现经济损失,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保值方式。现阶段,期货交易采用的是保证金交易,如果贸易企业可以利用少量资金来对大批期货进行有效控制,则能够提升资金周转速度,有效降低资金占用成本,也能够切实保障现货合同的顺利签订,优化企业融资,推动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化。借助相应的套期保值,贸易企业能够实现对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的有效规避,减少风险引发的问题,以此来获取稳定的经营回报。

2.重视集中采购

贸易企业在进行采购的过程中,应该采用集中采购的方式来尽可能降低采购成本。新时期,市场竞争变得日益激烈,贸易企业如果想要更好地适应时展需求,实现长远稳定发展,就必须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构建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保证商品质量,供应渠道通畅的同时,也可以确定集中化管理战略,与供应商进行价格的商定,确保在进行大规模采购时能够将成本控制在更低的水平。从实现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的需求出发,贸易企业应该做好相应的物资管理工作,在自身的业务范围内,做好调查研究,对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对管理秩序进行优化。同时,应该重视储备管理工作,就积压废旧物资进行合理调剂,清理库存的同时,也能够尽可能将其效益发挥出来。

3.做好仓储管理

良好的仓储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仓储成本,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贸易企业而言,面对市场经济的整体环境,应该充分考虑客户需求,采取差异化的管理策略来对仓储成本进行控制。必须明确,不同的客户组合对于商品有着不同的配送要求,因此企业不能将死板地依照统一标准进行商品的配送,而是应该制定更具特色的仓储管理模式,从商品本身的特性以及企业销售水平着眼,进行库存的合理设定,选择不同的存储区域和不同的配送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还必须依照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设定差异化的订货周期以及到店方式。如果贸易企业没有能够充分重视商品的差异性,则不仅会影响工作的效率,还会导致配送成本的增大。在开展仓储管理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混合方法,即企业自身完成部分配送,单一配送货方式虽然可能带来相应的规模效益,而且管理十分方便,但是如果商品品种发生变化,或者规格与销量差异较大,超出了单一配送方式所能够适用的范围,则可能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造成配送成本的增大。如果采用混合法,则能够安排物流中心自身进行配送,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专业的运输公司进行配送服务的外包,在保证配送效率的同时,降低商品的运输成本,满足精细化成本管理的要求。

4.优化物流配送

贸易企业经营活动中,物流配送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通过对物流配送业务的优化改良,结合先进的物流配送观念,同样可以促进成本的下降。对于贸易企业而言,应该构建起相应的物流循环系统,保证物流配送的有效性。大量实践证明,如果企业具备了健全流畅的物流循环系统,则在消费者购买产品后,系统能够根据订单的相关信息进行自动供货,而在物流循环系统中,贸易企业是中枢,需要将从供货商处采购的产品提供给客户,供货商在系统中仅仅提供配送服务。不仅如此,企业还可以与供货商共同分担配送成本,这样同样能够降低配送成本,节约资金投入,继而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

合同管理细则范文第4篇

一、港口企业实践管理状况

伴随港口企业的长期实践发展,其逐步形成了现代化综合管理模式,提升了发展水平,并积累了一定经验。然而探究其管理方式,仍旧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管理理念与实践制度存在偏差。在当前港口企业管理体制中,一般原则性内容较多,而真正的量化管理却相对较少,且没有良好地进行流程明确,令实践管理效果受到影响。其次,岗位设置存在滞后性。港口企业没能依据市场发展特征与动态需求实施系统的优化调整与管理,而是仍旧采用传统管理实践方式,信息化管理发展水平有限,岗位职能及承担任务体现了一定的不平衡性。岗位职责体制管理多停留在表层,欠缺细化管理,员工在欠缺良好的约束之下,消极对待各项工作,令交叉衔接环节处理有失得当。第三,现场管理阶段中,则存在上有制度、下有对策的不良现象。一些工人为了赶工期、提进度,便省略必要的操作环节,不科学履行相关操作程序,不定期进行必要的保养维修,只是管到哪、干到哪,体现了一定的滞后性。第四,实践管理存在管理重点偏差。对相关港口作业成绩的考核评估仅注重结果,却忽略了良好的过程管理,倘若发生事故,则追究责任管理呈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出现处罚管理不到位、标准不统一等不良问题。

二、港口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基于港口企业实践管理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应科学转变观念,实施精细化管理,可引入全面质量控制管理体系,针对管理对象实施量化分解,进而令其成为各类具体的程序、明确的责任与细化的数字,通过标准化的管理有效摒弃模糊、大面管理的弊端。同时,应将企业抽象发展目标战略转变为具体、客观的管理决策,进而令各项工作任务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港口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应涵盖作业现场、日常办公、投入费用财务管理、绩效评估等多重内容,通过精细、量化、经济、统一的管控,优化实践效果。港口企业发展建设中引入精细化管理,可有效解决实质问题,探究隐患所在,进行及时梳理,并实施有针对性的优化改进。同时,针对信息沟通渠道不畅、会计失真等弊端问题,采用精细化管控,可令各项投资建设科学明确,有助于实施透明公开的管理,并快速向上级反映不良问题,提升员工联合管控参与热情,优化监督管理效果。目前,一些大型港口企业存在执行不力等现实问题,例如管理制度规范的设立基于过高目标,欠缺有效的执行管控标准,没能实施科学的考核管理。倘若采用精细化管理控制策略,则可有效处理可认知工序等现实问题,即通过集体智慧力量,进行任务划分,解决认识偏差问题,达成良好共识。并通过对港口企业实践工作的传讲与培训,确保相关管理人员科学履行操作。通过精细化的流程梳理、责任明确,将令员工充分了解实际工作任务、明确具体操作要求,并达到预期目标,实施科学的考核管理。

三、港口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科学策略

1.基于科学理论,实施关口精细化管理

港口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应基于科学理论做好关口把关,由初始环节入手,采用量化、标准化、精细化的实践方式进行管理,进而提升员工综合管控意识,打好实践基础。例如,可通过对港口企业装卸操作的细化观察,进行工序时间的核准计算,进而明确整体装卸环节的持续时间和一天之中应进行的工作总量,将此作为标准进行定额劳动量限定,并通过考核管理真正明确导致工作进度效率偏低的因素。倘若超出上限标准,则可明确核查是否存在超负荷劳作、不依据规范流程施工、随意性处理等问题。通过这一精细化管理流程,可真正解决作业管理能效不强、操作效率不高的现状问题,并优化提升港口企业实践工作水平。

2.注重经验积累,优化改善管理制度体系

港口企业不同的分公司、下属单位可依据自身发展需求、实际特征进行适应性管理实践方式的试点实践,倘若取得了良好成绩,则可进行普及推广。同时实施精细化管理实践中,应科学吸收行业先进管理经验,进行不断的实践总结。不应拘泥于传统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应合理引入适合自身的管理手段,进行不断的优化更新。港口企业受到粗放管理模式的弊端影响,涉及原则性的管理制度较多,而真正可行性、能效强的条款制度体系相对较少,进一步导致了执行管理的随意性与难于落实到位。为此,在精细化管理实践中,应进行制度结构的有效更新,优化考核管理效果。通过制度管理真正令港口企业发展规范化、管理制度化、执行透明化,令监管人员有据可依,确保各项制度规范地落实到位。

3.细化岗位管理,清除死角,解决不良浪费

合同管理细则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工科学生;量化管理;原则;实践

班级作为高校学生的基本组成单位,各种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都是通过班级来实现的,加强高校班级管理是顺利完成各种教育教学的重要保障。在班级和学生管理中,量化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借助于对班级和学生学习、工作、纪律、精神风貌、生活卫生等诸多方面的评分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果。

一、高职高专工科院校班级量化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最近两年的高职高专工科院校量化管理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果只依据不成系统的、简单的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班级的优劣,量化管理不但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会给学生的发展和班级的管理带来更大的负面效应。

(一)实施细则没有紧扣高职高专工科学生的特点

由于高职高专工科院校的学生及其培养目标有其一定的特点,仅仅依据相关粗线条的量化管理规定是不足以做好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的,目前实施的班级和学生管理的量化项目还存在一些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必须针对高职高专工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进一步完善班级量化管理的细则,包括量化的项目和相关的评分、评价标准。

(二)对量化管理的看法本末倒置

对于量化管理,老师和学生都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误区,应进一步理解评分量化不是评价的目的而是教育的手段,对班级和个人实行量化管理并不仅仅是为评奖评优评先进提供相关依据,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激励学生更好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三)班级量化管理方法单一

单纯的进行量化管理会降低教育的效果,一些学生在一定时期内表现出一定行为或者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是出于自觉,而是为了赢得分数,久而久之助长了学生的功利思想,使学生形成了双重人格,或者对学校的管理产生抵触情绪和不满,对学生长远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二、高职高专工科院校班级量化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量化管理作为一种学生、班级、年级乃至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的量化内容和量化方法上应该切合管理的实际目标,体现管理对象的特点,但是作为高职高专学生班级管理的手段,却有共同的原则需要我们遵循。

(一)稳定性原则

量化管理作为一种长效管理手段应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稳定不但是对量化管理内容的要求,也是对量化管理实施的要求。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一些管理者还存在管理随意的问题。在量化管理细则中随意制定一些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制定的不科学,在管理实施之初又没有对学生进行详细说明,从而造成管理漏洞、重复劳动,也大大影响了量化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在量化管理实施过程中,一些管理者不能持之以恒,在实施过程中或一个量化周期结束时,随意更改量化项目、改变规则,造成“虎头蛇尾”、“言而无信”的不良影响,甚至失去学生的信任。

所以在对学生班级进行量化管理时,首先应仔细推敲量化管理的项目和内容,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量化细则。比如我们设定班级量化的管理的项目包含:学习成绩、思想作风、教室寝室卫生、早操晚寝、素质拓展等一些项目,每个量化周期都要对这几项内容进行考核,使量化管理的项目和内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律性,使学生有章可循。如果在实施中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也应尽量避免中途改弦更张,可以在征集意见、充分论证后,从下一个周期开始实施。

(二)系统性原则

进行量化管理不但要求量化管理的内容和实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也需要形成系统,对班级和学生量化管理不系统,就不能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出十分公平的评价,并且容易造成学生两级分化:好的愈好、差的愈差;以及大一、大二和大三年级在守纪和进取方面分化严重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在短周期量化管理的基础上“拉长战线”,形成一个关联学生三年学习生活的系统。比如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的优异成绩和不良表现将在学生大三就业推荐时给予适当体现,从而增强学生注重整体过程表现的目的性和主动性,也增加学校和老师在对学生就业做推荐时的公平性和可执行性,同时也有利于对管理难度较大的大三学生进行管理。

(三)动态性原则

目前的班级学生量化管理大多停留在机械的依照量化细则加分或减分的层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的功利思想、实用主义的负面效果和班级学生的两级分化,没有在更大的范围内,起到它的激励和导向作用。针对这种问题,已有教育者敲响了谨防班级量化“过度理由效应”的警钟。所以量化管理亟待我们进一步完善量化管理评价体系,形成动态评价体系,突出量化管理的导向性,避免学生为了分数而行动。例如,学生旷课一节扣3分,该学生拾金不昧又加了3分,从总成绩上看学生既没有违反课堂纪律,也没有获得嘉奖和鼓励,而实际上这两项内容是不能够相互抵消的。另外我们应在系统量化的基础上加大质量跟踪,对要求进步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引导。

(四)导向性原则

量化的重要目的在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发展,这就要求在制定操作细则的过程中要结合学校的教育要求,班级管理的实际,体现出量化的导向性。所以我们在对高职高专工科院校进行学生班级量化管理时,应该充分结合高职高专工科院校学生的特点,符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由此,我们可以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成绩考核时,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对违反实习、实训纪律的情况加大处罚力度,鼓励学生考取“双证书”或“多证书”,对学生的创新意愿要尤其保护,鼓励学生多出创新成果。

(五)可操作性原则

制定量化细则是为了实施管理,所以要特别注意量化细则的可操作性。社会的不断发展会使得学生的思想及行为也在不断地变化,再全面的量化细则也不可能涵盖所有学生的所有行为,所以制定量化细则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具体、外显的行为可以细化出评分标准,而对一些不适宜机械赋分的行为则需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自我约束和调节空间。

三、高职高专工科院校学生班级量化管理的实施

(一)正确引导、定好细则

班级量化管理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将其内容用数值来表示,并根据数量统计结果得出评价结论的一种管理方法。也就是说,将学生的行为规范细化成若干项目,对每一项目、每一层次都给予相应赋分,通过加减分来衡量一个周期内学生的行为,并给予终结性的评价。这样的方法对老师来说,可以方便直观的对学生进行考量,但却对部分学生造成误导,本来学生努力学习、拓展素质是出于兴趣和自身发展需要,但久而久之却变成“为得分而去做”,从而使学生的行为调控总是停留在他律层面,而无法转变为自觉行动。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实施量化管理前,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将教育的要求、手段内化为学生发展自我的需要,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正确看待量化管理这个教育监督手段,而不是将其作为目的对待。也只有如此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制定量化细则是进行量化管理的前提,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实施细则,所以在制定具体的指标体系时,不但应符合学校相关管理规定,还应充分研究管理对象的特点,结合具体培养目标制定。管理者(辅导员、班主任)也可以将实施细则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讨论后使用。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对实施细则的宣传、推广途径。当然,经过反复讨论后的实施细则,一般也会更加合理和贴切。

(二)严格执行、适度评价

管理制度一旦制定,如果不落到实处,就变成了一纸空文。所以管理者(辅导员、班主任)要经常督促、检查落实情况,尽量克服各种困难,使已经制定的制度一丝不苟的落实到位。一个周期的量化结束后,管理者要兑现当初的承诺,赏罚分明,这样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取信于生,也将有利于以后量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对已制定的制度,执行态度要坚决,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却要注意“适度评价”。因为学生的行为表现本身就是一个模糊量,在行为的动机和意图上存在隐蔽性和不可预测性;人的行为表现不仅存在着质的差异,也表现为程度上的不同;社会变化和人的需要造成了行为的多样性。所以单纯的割裂行为及行为背景的机械赋分,不但难以真实反映行为的性质和水平,影响学生对评价的认可,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体验和行为发展。此外,量化时的赋分并不是越细越好,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性,过于严厉的量化,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过于具体的操作也会消耗管理者过多的精力。

在量化管理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特别提出。根据我们的工作经验,量化重在过程,且需要及时向学生反馈。有些老师将所有的量化工作积压在学期末进行,这不但增加了期末的工作压力,也容易造成材料遗失,导致工作出现漏洞。每周或每月将量化成绩向学生公示,可以趁热打铁的对学生进行激励和引导,有利于发挥它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及时梳理班级和学生在短周期内的成绩和错误,会使量化管理更加公正、透明;同时,学生参与量化管理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锻炼工作能力、学习、反思、总结的过程。

(三)多措并举、不断完善

学生和班级实行量化管理可以提高工作实效,但即便如此,量化管理也并非万能,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量化管理应和多种教育方法结合起来,从整体上对学生进行量化管理代替不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集体对个人的带动作用。

做好一个周期的量化管理并不能一劳永逸,它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和班级的发展动向,不断调整具体实施措施,使老办法焕发新活力,不断开创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总之,我们进行班级量化管理目标在于:通过严格考核,赏罚分明,形成你追我赶、争当先进、奋发向上的风气,从而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的意识和能力,端正学生对量化考核的态度,进一步做好学生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建设和谐校园贡献出教育者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庞云凤,秦克铸.班级量化管理中谨防“过度理由效应”[J].河南教育,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