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度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五篇】

时间:2023-07-09 15:50:08 来源:晨阳文秘网

在信息数字化时代,企事业人事档案记录着员工在职时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的整个过程,其与企事业职工的个人经历、综合素质、绩效考核以及人事任免等多项工作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基于大数据的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五篇】,供大家参考。

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五篇】

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数据;
人事档案;
数字化

1引言

在信息数字化时代,企事业人事档案记录着员工在职时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的整个过程,其与企事业职工的个人经历、综合素质、绩效考核以及人事任免等多项工作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基于大数据的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能够有效革新传统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标准化以及服务便利化,极大地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水平[1]。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主要是通过采集所需数据,并对其进行清洗、过滤,以及归并后放入数据库,方便未来工作时的信息数据提取以及深度分析,实现数据价值效应化[2]。因此,在大数据环境下,对企事业人事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这不仅能够促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规范性、整体性,还能够共享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充分提高利用率。在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下,查询人事档案需要企事业单位各级职能部门相互协调,在增加人力成本以及时间成本的同时,还影响了后续工作的时效性[3]。基于大数据的人事档案管理,主要是将企事业员工的各类信息进行技术处理,实现人事档案相关信息的数字化。与此同时,在大数据环境下,人事档案会存入特定的数据库,尽可能保证人事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可靠性。基于大数据的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通过对人数档案数据信息进行筛选、挖掘以及预配置,来简化工作流程。一定程度上,既避免了人力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也能够通过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提升人事档案存储安全等级。此外,为了保障基于大数据的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质量,需要配备适宜的软硬件设施。

2当前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现状

2.1人事档案利用率低

由于部分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责任感以及参与度都比较低,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相关岗位的员工对其工作职责的认知度,无形中增加了人事档案泄密的概率。在实际的人事档案管理相关工作中,提供查阅作为日常的利用方式[4],在查阅档案之前,仍需要查档人员填写查档审批表格,其过程繁琐,本质上并没有为人事档案的使用服务提供便利。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使用过程中缺少便利性,不仅影响了各部门之间后续工作的时效性;
还由于逐级上报、审批的过程,花费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当前,人事档案的相关管理、使用工作只服务于特定对象,并没有在企事业单位内部形成公共服务的意识,直接导致人事档案的数据资源利用率不足。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还是以人工输入以及纸质归档的方式为主,仅靠个人经验甄别的人事档案资料,很难保证其真实性以及完整性[5]。此外,部分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平台,无法对输入数据的真实性进行判断。因此,无论是人为工作的疏忽,还是数字化管理平台遭受网络病毒攻击后,导致人事档案的失真,都会对人事档案数据信息的利用率产生直接影响。

2.2管理模式陈旧

人事档案相关管理工作还是以人事档案管理以及档案库房管理为主,在没有实现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情况下,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对人事档案录入与打印的过程中,传统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并没有提高人事档案相关管理工作的效率。由于当前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平台的相应设置并不完善,在进行人事档案变更管理权限时,只能够通过手动输入的方式完成更新。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库房面积大,在采用传统的数字化管理模式时,仅能通过招聘更多相关管理人员的方式保证工作效率[6]。这不仅没有改善管理弊端,还提高了企事业单位的人工成本。在传统的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中,主要途径就是提供档案查阅,并不能对人事档案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以及预测评估。此外,纸质归档与数字档案结合的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判断档案材料真实性的方式,仅能通过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肉眼识别。一定程度上,既无法保证在数字档案转换过程中的数据一致性,也无法保证每一个管理环节的真实性。

2.3数字化建设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企事业单位对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缺乏充分认知,不愿意投入资金以及专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直接导致人事档案不能体现其真正的服务价值[7]。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各类人事档案数字化的整理、修改以及存储都得不到制度的支持,导致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困难重重。由于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数量非常多,不仅需要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存储容量大,还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当前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已有制作数字档案的规定,但由于管理平台的软硬件配置达不到要求,还不具备对人事档案相关数据的真实性进行查验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传统的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限制了其信息化的发展,甚至引发人事档案相关数据信息的保密问题。当前,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平台,只支持人事档案部门内部单机使用。因此,在开放部分人事档案数据权限共享的过程中,各层级部门未能实现信息共享,无法进一步提高沟通效率。根据当前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现状,可以通过引入大数据技术,在保证人事档案相关信息可靠性的基础上,实现人事档案相关数据的共享[8]。

3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不仅包括数字、符号等结构式人事档案数据,还可以包括人事档案的半结构式数据。创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弥补人为管理人事档案的不足,还能够为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提供分析以及评估,构建管理系统框架见图1。

3.1系统硬件设计

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选用Mysql数据库,具有较高的便捷性,并运用Linux操作系统环境器,可兼容Firefox浏览器和Windows10浏览器,CPU应I5以上,硬盘500G,内存8G,可实现5台PC服务器同时运作,每台服务器包含两个CPU,虚拟服务器4核。

3.2系统软件设计

3.2.1管理权限模块基于大数据的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为了规范人事档案数据共享的权利及义务,需要明确数字化人事档案的共享权限及范围,进而确定数字化人事档案相关数据的共享层级。通过分析企事业内部不同的数字化人事档案级别,以及不同的人事档案操作权限,从而确定档案可查阅等级。通常情况下,在不可越级查阅数字化人事档案的前提下,只有经过相关管理部门的审批,才能够提供人事档案的查阅服务。这不仅有效防止企事业单位内部人事档案的信息泄露,还能从源头禁止访问者拷贝人事档案的相关信息。在大数据技术环境下,形成局域网连接,确保了在人事档案共享的情况下,数据的可靠性,权限设置页面见图2。图2权限设置页面此外,企事业单位内部的人事档案具有保密性,不能将企事业单位的内部信息直接放在公共网络。因此,在数字化管理人事档案过程中,可以建立私有云计算模式,进而保证该管理模式的私密性以及可控性。3.2.2档案分类模块在基于大数据的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通过大数据的先进手段,完善人事档案的查阅方式,对档案进行精准分类。大数据技术的引入,需要配备专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创新后的管理模式,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具体包括:定期更新管理平台相关软件、协助数字化查阅保密协议的签订、保证人事档案数字化存储的安全性。

4结语

基于大数据的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改变了原有管理模式的落后性,并通过利用大数据、信息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等相关技术,实现人事档案管理框架化、数字化,缩短人事档案查阅时间以及提高后续相关工作效率,是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关键。此外,由于企事业人事档案自身存在特殊性,为尽可能地避免泄密情况的频繁发生,需要在人事档案相关电子文件传阅过程中,建立信息专用传输通道,确保操作者的严谨性、保密性。

【参考文献】

[1]廖贤达,刘中花.人事档案的数字化管理[J].人力资源,2021(7):106-107.

[2]高艳.数字化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安全风险与对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4):74-75.

[3]胡晋宜.电子人事档案前景研究[J].商讯,2021(6):168-169.

[4]薛爱芹.新时期背景下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数字化管理[J].就业与保障,2021(3):168-169.

[5]周洁,吕东阳.数字化信息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兰台内外,2021(1):1-3.

[6]肖理婷,郑斯予.数字化背景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思考与探析[J].办公室业务,2020(22):160-161.

[7]项海菊.浅析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人事档案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3):143-144.

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干部人事档案;
数字化;
工作初探

近年来,随着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不断深化,干部选任中个别档案涂改造假问题暴露出来,影响了组织干部人才工作的开展,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从“幕后”走到“台前”,治理档案涂改造假问题已迫在眉睫,而推进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则成为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提升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支撑。通过计算机软硬件设施的合理配置,建设一套符合部门(地区)工作实际的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系统,实现干部人事档案电子化阅档、电子化存储、电子化管理,既可以不断提升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效率,又能够减少原始档案磨损以及涂改造假问题。本文在分析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数字化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推进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建设的途径。

一、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数字化建设工作中的问题

(一)干部人事档案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不高。在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以及干部提拔任用公示中,暴露出个别干部人事档案中“三龄两历一身份”存在涂改造假等问题,反映出在以往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不严格、不规范甚至违规违法的现象,给组织工作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亟需通过有效手段来遏制干部人事档案涂改造假的不良现象。

(二)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进度满足不了工作需要。从全国来看,中央、省、市级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对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推进较快,基本实现了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但在地市级个别部门、县(区)级,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相对缓慢,个别地区甚至尚未开始数字化建设,数字化建设整体情况还满足不了需要,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仍沿用“老办法”“旧方式”,干部人事档案涂改造假等风险较大。

(三)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标准落实不到位,数字化系统使用便捷性不高。针对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国家质检总局、国标委员会于2017年颁布了《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GB/T33870-2017)(以下简称《技术规范》),但在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工作中,各地区落实尚不到位,在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系统建设、图像处理、数据存储、运行环境等方面还达不到《技术规范》要求。数字化系统建设未能完全结合工作实际,系统使用的便捷性、实用性不够,数据更新不及时,利用率不高,在数字化后仍旧使用原始纸质档案。

二、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是新时代组织工作必然要求。从严治党关键在于从严治吏,从严治吏必须从严管档。要遏止“三假干部”“五假干部”,就必须从档案管理这个源头抓起,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堵住工作漏洞。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法规政策,明确提出要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创新方法和手段,推进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推进数字化建设已然大势所趋,只有建立一套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系统,实现数字化阅档、数字化管档、数字化备份存储,提升干部人事档案科学化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务新时代组织工作。

(二)是推进干部人事档案规范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将现有的纸质干部人事档案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实现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阅档、存储、备份,一方面可以避免在使用中接触原始纸质档案,减小抽取、替换、涂改档案材料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对原始纸质档案使用率,避免原始纸质档案的磨损。同时,也可以探索推进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副本异地保存,避免在天灾人祸的情况下出现不可挽回的局面。

(三)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是提升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水准的重要途径。档案数字化管理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较,有着无法比拟的便捷性、先进性,实现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后,通过计算机检索,可以迅速精准定位到某卷档案,实现更加便利、快捷、高效的阅档。在符合规定的网络条件下运行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系统,查档人员可以实现异地查阅,在技术成熟情况下甚至可以实现档案“跨时空”流动,从而进一步降低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可以进行相关干部数据统计、档案情况统计,实现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劳动。

三、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策略

(一)严把载体关,开发好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系统。干部人事档案是利用频率较高的档案类别之一,在职干部人均年增档案材料在2份以上,离退休干部在1份左右,在职干部每卷档案年均查阅在1.2次左右,离退休干部、死亡干部在0.5次左右,使用频率较高。因此,建立一套能够满足工作需要、上下级衔接好、简单实用的数字化系统十分必要。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系统开发中,在人员建库、目录建库等方面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实施,并配置以先进的硬件,满足实时存储、实时读取需求,避免出现内存不足、网络卡顿等现象。同时,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栏目上要优化设置,充分满足干部人事档案日常管理中检索、统计、增删、授权访问等需要。

(二)严把标准关,落实好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规范。要落实好《技术规范》中档案扫描、图像处理、数据验收、数据备份等方面的标准,确保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达到国家标准。综合考虑到质量、人力、物力等因素,很多地区在档案数字化中采取业务外包的形式进行,既可以省时省力节约成本,也可以保证质量成效。档案数字化是一项系统性、流程性工作,外包后的档案数字化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并不是“甩手掌柜”,而是在全程监督、进度跟进、成果验收等方面下功夫,对外包中的不当行为要及时制止,对影响进度的问题要及时协商解决,对质量问题要及时指明,确保档案数字化工作按期保质完成。

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范文第3篇

一、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在我国很多高校里面,校级领导注重学校的科研工作以及教学任务,而对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却没有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高校的很多教师也没有注意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高校的很多资金,一般都会投放在科研工作以及教学任务上面,相比较而言,高校档案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非常不足,用于高校档案数字化的资金就更少。这就严重影响了高校档案数字化的建设进程。

2.高校档案数字化的建设缺乏依据的标准和规范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需要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这也是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一个基础条件。目前高校数字化相应的电子文件标准、多媒体信息标准、数字化著录标准以及全文数据库标准等还没有形成规范。应参考国内已有的档案数字化技术标准,来规范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高校档案数字化应用软件开发方式上,应依照国家标准并结合高校的实际,统一规划,创新机制,与软件公司、高校以及科研单位合作进行多种形式研发,形成符合高校档案数字化发展趋势的管理软件。

3.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需要有一定档案业务水平和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就现在大多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分析与调查发现,很多高校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他们普遍年龄较大,业务知识陈旧,对计算机的运用也不熟练,对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无法适应。这就严重制约了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开展。

二、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问题解决对策

1.加大对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是高等院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档案是一种具有特殊价值的信息资源。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领导层应予高度重视,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满足档案数字化建设所需经费,给予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为档案部门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支持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开展。

2.建立健全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标准和规范

建立健全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标准和规范,对于高校档案数字化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高校档案数字化标准是进行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进行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没有标准化,档案数字化就难以实现。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部门应根据国际、国内和行业的标准规范,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需要制定共同遵守的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和业务标准,让档案信息从采集、存储、传输等全过程都有章可循,为规范档案数字化管理奠定基础,使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有共同的衡量标准、协作依据,为建设高校档案信息网络做好准备,真正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之路。

3.做好高校档案数据库建设

高校档案数据库建设是发展高校档案网络的基础,也是发展新型数据库的必要条件。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是大趋势,做好高校档案数字化档案信息库建设,把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引领高校档案数字化向信息资源网络化的方向发展。高校档案在推进高校馆(室)藏档案数字化的进程中,要建立高校档案目录中心,丰富高校档案数据资源储备,提供高校档案数字化后台数据库支持,实现高校馆(室)藏档案信息的传输网络化和利用在线化。高校档案信息只有在传递使用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自身的重要价值,高校档案信息存在于网络数据库时,网络系统就成为高校档案信息最主要的传输平台,为高校档案信息的快捷传递提供了重要条件。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使高校档案信息能够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传递和被使用。提高对高校档案数字化信息的有效管理和使用,需要建立高质量的高校档案数据库来存放。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大高校档案数字化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的推进力度,确保高校档案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真正实现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发挥高校档案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重要价值。

4.提高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高校档案进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进行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所以,高校要想做好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就必须要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通过集中的方式进行培训,还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培训。如高校在培训每位工作人员时,要求其在输入档案内容的过程中,扫描以及录入等工作的错误率不能超过1%。此外,还需要安排核查人员,按照30%的比例进行抽检,督促工作人员更好的完成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高校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还可以临时招聘一些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了解档案管理基础知识的人才,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

5.加强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的档案安全工作

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范文第4篇

1.1便于档案资料存储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下,原始的档案文件都是以纸质媒介进行整理、录入和存储,但纸质档案由于自身特点,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发霉、丢失和毁坏,再加上经常的翻阅利用,很难长时间进行保存,给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消极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单位管理成本。而对相关原始档案进行信息化处理,可将原始档案转化为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存储,不仅可极大节省存储空间和成本,还可最大限度地实现永久保存。

1.2实现档案数字资源共享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相关高校档案馆可利用网络对本单位档案数字资源进行资源共享,打破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时间、空间的限制。另一方面,相关需求人员刚可利用网络进行有计划、有效率、有针对性地搜索相应的开放档案,可更大限度地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将高校档案机构打造成为“永不关门”的档案室。

1.3节约大量人力财力资源

传统高校档案管理模式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档案整理、存储和打印。而在实现档案数字化建设之后可一次投入重复利用,不用再重复进行纸质档案保存和复印,不仅节省了占地空间,还节约了保管费用。另一方面,让管理人员直接进行电子文档拷贝,将计算机和网络的潜能充分利用和发挥出来,有效避免了反复印制资料而造成的纸张浪费和人力投入。

2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对档案数字化建设不够重视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和高校档案事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师生已经开始关注并了解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并开始引起高校相关领导的重视。但由于数字化建设尚属于初始发展阶段,很多学校领导对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仍停留在传统观念上,缺少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正确认识,甚至仍然存在一些错误偏见。

2.2缺乏高素质复合型档案人才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对高校档案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仅需要熟练掌握传统档案管理技能,还必须掌握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不仅懂传统档案管理业务,又掌握现代数字技术的复合型综合人才。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普遍不高,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单一且严重缺乏现代信息技术知识,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下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2.3档案数字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撑就是必须具备专业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如果没有这些作为基础的话,就难以对现有原始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和处理,导致档案数字化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在现实中,由于目前高校档案工作经费投入不足,用于档案数字化的资金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全面开展。

3新形势下推进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3.1提高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思想认识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改革,高校档案数量和形式不断增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校档案管理人员面临着更为艰巨的工作任务。同时,由于高校自身社会功能日益增多,都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思想观念提出新的挑战。因此,高校领导干部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到提高档案数字化建设对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明确职责,加强对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的重视,有力推进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发展进程。

3.2提升档案管理人员数字化技术水平

高校数字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不是仅凭借几个档案管理人才或计算机技术人员就可顺利完成,需要所有档案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和配合。面对档案数字化的不断发展,高校必须重视并提升档案管理人员数字化技术水平。为此,作为档案业务指导部门,一方面必须加大档案管理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进而为高校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应加强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开设系统的培训内容供档案工作人员学习。最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主动进行继续教育,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自学提高与脱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自身素质。

3.3加大对高校数字化档案建设的资金投入

由于我国的许多高校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在现实中,由于目前高校档案工作经费投入不足,用于档案数字化的资金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全面开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档案软件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重视加大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在资金预算、人才引进种技术配套方面尽量解决所需的经费,尽可能保证这项工作可顺利实现。与此同时,应将资金投入纳入到单位经费规划系统中,可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开展。

3.4保证高校档案数字信息的安全可靠

随着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不断发展,对高校档案信息的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高校必须制定严格的安全保密制度,并不断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技能和安全保密意识。另一方面,应采用较为先进成熟的档案管理系统和档案处理机制,将相关责任落实到个人。最后,必须建立严格的档案监控机制,引入切实有效的网络安全技术手段对“病毒”和“黑客”等行为进行预防和监控,确保高校档案数字信息的安全可靠。

4结语

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档案;
数字化管理

事业单位档案是对于事业单位组织工作的构建和发展,对人员调动财务管理的信息保存手段。任何单位和组织,都离不开档案管理,所以需要根据不同时期单位发展的需求,合理制定档案管理策略,将数字化管理归纳入单位工作的重点。在事业单位的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为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提供第一手资料的坚定基础。把档案数字化,通过数据库技术、压缩技术和扫描技术,把传统的纸质、声像保存为归档档案,通过数字化处理之后,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大大提高检索的速度,更节省了档案存储空间。所以事业单位必须加强数字化档案的管理整合,有效解决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工作得到顺利完善的开展。

一、数字化档案管理分析

(一)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意义

所谓数字化档案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将传统的纸张材质转化为电子形式,记录档案的工作方式也从人工录入转变成计算机录入,实现了档案管理的统一化、标准化。图像、视频等也可以转变为1和0组成的数码序列,统一刻录到存储磁盘当中。数字化管理模式,在档案管理事业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是我国档案事业一个跳跃性成就。

(二)数字化档案管理现状

1)缺乏现代化管理工具,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离不开计算机设备的支持。现阶段虽然很多的事业单位都建立了数字化管理模式,也逐渐认识到了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管理中缺乏规范化,很多事业单位的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软件十分缺乏,导致档案工作数字化无法全面开展。虽然有了数字化管理理念,但是没有硬件设施的配合,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将发挥不出来。2)档案检索效率低,数字化档案管理中计算机检索是关键,代替了以往的人工手动检索方式,大大缩减了查找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不过目前的事业单位在档案检索方面技术不够成熟,检索效率低,阻碍了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发展,降低了工作质量。3)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必要性,档案管理分为文书档案、基建档案和人事档案三个部分。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不方便查找,所以数字化管理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查阅更加方便,查找时间缩短,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不再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整理,提高了办公效率。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让翻阅档案工作变得方便简单,用户在计算机上就能准确得到有效信息,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二、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策略讨论

(一)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

数字化档案管理是通过运用计算机来进行档案管理,一系列的管理工作是综合性活动,所以需要在工作中建立有效的数字化工作管理系统,事业单位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其中包含有设备的型号选择、档案整理、档案系统管理、软件开发、光盘备份还有扫描录入、管理查询等系列工作安排。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属于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基本方法,可以在单位的内部建立一个特殊域名的网站,将所有的档案数据统一管理。

(二)档案管理工作责任的合理分配

将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化档案的录入过程是比较复杂的,由于事业单位的各项事务在不断的进行,档案资料内容也越来越多,分类需要非常的详细。以前传统的纸质档案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来收取归档并且保存管理,造成很大的负担。因为合理的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十分重要,需要在数字化档案管理过程中,任何的工作人物和工作问题都要得到有效的解决,工作问题不遗留,把档案资料完善的编辑和分类,可以专门规划几名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规划工作,保证上交档案格式的整齐规范。

(三)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

事业单位的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除了对于现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录入、建立各种档案表格、财务档案、员工档案等分门别类的信息输入工作之外,还需要根据单位工作的实际需要,把档案的提交格式和时间等进行统一规定,便于工作人员统一录入管理。对于档案工作管理的标准化制度设定,就是针对档案来源、类型以及存档位置制定统一的档案资料范本,要求各部门按照标准来执行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录入和检索工作的完成。

(四)保证档案的安全管理

数字档案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文件档案,在管理工作上就有很多特殊性,建议事业单位在进行数据库建设时,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档案保存和备份,根据档案的重要程度来选择不同的保护级别,让档案管理人员能够获得有效的处理效果,积极保障系统的工作能力,提高系统数据的安全性是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重中之重。

三、结语

数字化信息技术已经是现在社会中主流的工作技术种类之一,在档案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使得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数字化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了档案管理的主要趋势,事业单位在工作中必须重视这一现实,在工作中积极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培养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全方位推动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发展。

作者:邢炜 单位:河北省广播电视技术中心

参考文献:

[1]朱艳莹.浅谈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J].当代经济,2011,06:62-63.

[2]何杏仪.关于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的探讨[J].南方论刊,2012,0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