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工作要点7篇
2023年基层党建工作总结例文党建强,发展强,已经成为经过实践检验的社会共识。将党的建设贯穿全过程、各领域,筑牢红色根基、厚植组织优势,发展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人民生活才会越来越幸福。惟其艰巨,方显力量。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极不平凡、极为重要的一年,XX以“专精特新”为鲜明导向抓好基层党建,激励全区4000多个基层党组织和50000余名党员充分发挥好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在XX全域充分彰显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党建成为引领XX稳中求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法宝”。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4年全市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工作要点的文章7篇,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2024年全市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工作要点篇1
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市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党建引领、人民至上,坚持敢于斗争、真抓实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推进数字xx建设,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全面提升工作效能,优化政务服务营商环境,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xx、勇当皖北“三个排头兵”贡献力量。
一、加快建设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迭代工程
1.推动城市大脑“数据中台”建设应用。加快建设xx城市大脑“数据中台”,归集汇聚整合各类政务数据、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打造全市统一的数据归集汇聚、数据治理、共享交换、开放运营的数据资源底座和核心数据枢纽。(责任单位:数据资源科,各县市区数据资源管理局。以下分工均含各县市区,不再单列)
2.启动市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建设。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的统一框架下,依托城市大脑“数据中台”现有基础,编制市级子平台建设方案,积极推动市级子平台建设项目启动。(责任单位:数据资源科)
二、大力实施三端能力提升工程
3.提升三端建设水平。按照省数据资源局要求,支持配合优化升级“皖事通”、全面运行“皖企通”、大力推广“皖政通”工作,持续完善三端基础框架,开展多跨协同场景创新。实现更多事项“跨省通办”、长三角“一网通办”、更多政策“免申即享”。(责任单位:应用发展科、数据资源科、基础设施科、审批服务科)
三、扎实开展数据工程
4.启动实施数据工程。印发实施《xx市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实施方案》。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范围覆盖市“数字xx”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省数据资源局工作部署要求,结合xx年部门信息化项目情况,开展部门数据资产目录编制和数据工程方案设计,组织实施数据工程。(责任单位:数据资源科)
四、全面推进场景创新工程
5.推进政务数据共享赋能。加快推动政务数据综合分析应用,围绕城市治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交通运输、食品安全、应急管理、金融服务、经济运行等领域,深入挖掘梳理一批企业受益、群众有感的应用场景,组织开展数据赋能优秀场景应用案例征集遴选工作。(责任单位:数据资源科)
6.推进各类场景建设。围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党政机关协同、政务运行等赛道,推动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开展场景创新,高质量建设场景需求库、案例库,研究搭建场景创新空间。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基础能力平台,上线一批便民利企、精准质量场景应用。(责任单位:应用发展科、审批服务科、数据资源科、基础设施科)
五、深入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7.深化政务服务领域建设。扎实推进xx年对标提升举措,动态发布全市政务服务领域xx年指标分析,以评促改、以改促优。持续推进行政许可、高频事项“全省一单”,统筹编制市县乡村政务服务事项实施要素,系统化动态调整各级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落实和完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制度,推进行政备案规范管理,依托省行政许可事项管理系统及时认领编制行政许可事项并公布实施规范,及时更新调整我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加快实现同一事项在全市同标准、无差别网上办理。(责任单位:审批服务科)
8.加快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全面推动进驻事项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站)全流程实质运行、集中审批,细化编制综合窗口收件审查细则,全面推行“一窗受理、综合服务”。(责任单位:审批服务科)推动政务数据、电子证照、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创新应用,扩大审批服务应用场景,推动数字化赋能政务服务。(责任单位:应用发展科、数据资源科、审批服务科)加强政务数据共享,聚焦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涉及面广、办理量大、办理频率高、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政务服务事项,将多个跨部门、跨层级关联性较强的“单项事”整合集成为更好服务企业群众的“一件事”。持续推进企业开办、涉企不动产登记、员工录用、公民婚育等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责任单位:审批服务科)推动拓展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领域中的应用,采取“数据调用、部门核验、告知承诺”等三种免提交方式,实现申请人无需携带实体证照即可办理相关业务,推动“减证便民”向“无证为民”转变。(责任单位:应用发展科)健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机制。完成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与“皖企通”平台、涉企预警信息系统、财政预算一体化平台“四网”融合,实现奖补资金兑付“一网通办、全程零跑”。完善“互联网+监管”系统,依托省“皖政通”移动监管专区,推动监管业务向移动端延伸,提升在线监管能力,持续采集汇聚各部门监管数据,完善风险预警核查处置机制,及时处置风险预警信号。(责任单位:审批服务科)
9.扎实推进兜底服务。深化“一制度两窗口”机制,联合效能监督部门开展监督检查,持续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责任单位:督查考核科)深化窗口“帮办代办”服务模式,为企业在投资落地、开办经营、工程项目审批等环节提供优质高效、便利化的政务服务。深化“窗口首席代表”模式,对标全国全省先进地区做法,推进进驻窗口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提效能”,全面推行“一窗受理、综合服务”。(责任单位:审批服务科)拓展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持续强化长三角政务地图服务能力、服务范围,推广多领域主题地图建设。持续推广xx省一体化智能自助系统应用,推动更多高频事项全省域自助通办,加强政银合作,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及其他人口密集场所延伸,实现基层政务服务“就近办”。(责任单位:审批服务科)建立健全政务服务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题线索反馈办理机制,全面打造感知系统,不断优化服务评价,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难“问题清单”,打造服务高效、体验顺畅的“满意清单”。(责任单位:督查考核科)换位思考、用心用情对待群众所思所忧所盼,优化提升用户体验,在全市范围推广体验式办事服务。(责任单位:审批服务科、督查考核科)
10.健全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全市政务服务体系管理平台,强化市县乡村政务服务管理,加强事项办理等运行统计分析,推动政务服务夯实基础、系统联动、对标提升。(责任单位:应用发展科)开展“政务服务质量提升年”行动,制定星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标准,推进市县乡村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开展以管理精细化为样板的“示范窗口创建行动”,推动窗口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打造暖心便捷高效的窗口服务,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更快捷、低成本。在全省统一部署下推行综合窗口行政办事员管理机制,加快等级认定、定岗晋级工作,提升综合窗口人员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审批服务科)总结评估政务服务监督工作,聘请政务服务监督员(政务服务体验官),扎实开展政务服务监督活动,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监督质效。(责任单位:审批服务科、督查考核科)制定提升我市基层政务服务能力实施意见,整合基层政务服务资源,规范便民服务中心(站)建设运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效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责任单位:审批服务科)
六、增强数据要素市场活力
11.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加大大数据企业“双招双引”力度,持续开展数字创意产业“双招双引”。梳理摸排全市数字化产业发展情况,鼓励督促指导已落户xx数字化企业提升资质和能力,拓展业务和市场。组织开展省、市大数据企业培育认定工作,建立大数据企业库,完善和落实支持政策举措。(责任单位:数据资源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中心、政策法规科)
12.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有关工作部署,积极对接省相关制度、政策出台情况,适时出台我市贯彻落实措施。组织开展专题考察学习先发地区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经验,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数字xx应用场景建设,依法依规开展数字化运营。贯彻落实省政务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探索开展政务数据授权运营。(责任单位:数据资源科、政策法规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中心)
七、夯实数字xx发展根基
13.推进物联感知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全市公共场所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工作,认真落实“双把关”机制,实现公共场所视频监控设备规范建设、资源充分共享。依托城市大脑“数据中台”,建立视频监控主题数据库,联通城市生命线、雪亮工程等各类物联感知平台,支撑服务社会治理。(责任单位:应用发展科、数据资源科)
14.织密数字安全防线。跟进省政务数据安全标准规范出台情况,按照省规范要求进一步加强全市数据安全防护工作,完善政务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统筹管理体系和“管入、管存、管出、管用”的安全保障体系,积极开展数据安全检查行动、风险评估,提升数据安全治理能力。(责任单位:数据资源科)提升市级政务云基础安全能力,加强政务云灾备服务能力。配合省数据资源局基本完成我市非涉密专网整合工作。完成市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监测平台建设,并与省级安全监测平台对接。配合省数据资源局试点电子政务外网数字证书应用场景。配合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等部门开展网络、数据安全检查等工作。开展数据安全保护相关工作。(责任单位:基础设施科)
八、强化统筹数字xx建设
15.加强调度考核。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数字中国的重要论述,广泛开展《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宣传贯彻。(责任单位:政策法规科)强化统筹协调,及时总结推广典型案例,加大典型案例宣传推广。印发实施《xx市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行动方案(xx-2025年)》,组织召开市“数字xx”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加强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调度落实。(责任单位:数据资源科)统筹推进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数字xx建设”指标考核,以及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数字xx建设”指标考核工作。(责任单位:办公室)推进法治建设,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合法合规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公职律师和法律顾问等法规制度。(责任单位:政策法规科)扎实做好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依法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推深做实信访“四加”工作,抓好文电办理、档案管理、机要保密、应急值守和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认真落实综治、双拥、文明创建和安全生产等工作。(责任单位:办公室 、政策法规科、督查考核科、党支部)
16.强化项目管理与资金保障。构建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新范式,完善xx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相关实施细则,出台《xx市信息化专家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健全部门联审、市县联动、专家评审等工作机制,加强监督考评,增强专家履职能力,提升项目评审质效。认真编制政务信息化建设项目清单,加强政务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全市政务信息化集约节约建设水平。按照省级部署,推进全市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皖事通”“皖企通”“皖政通”建设及宣传工作,为数据中台、智慧医疗、智慧应急、智慧城管等全市重点项目做好支撑。(责任单位:应用发展科)
17.健全标准规范体系。扎实推进法治宣传和标准规范工作。推动落实普法责任制,多渠道、全方面加强干部队伍普法、学法、用法教育,营造自觉遵守与执行法律的良好氛围,以法治思维抓好各项工作。积极参与全省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支撑组件、应用服务、运行管理等标准规范的制定,积极参加国家标准、省级标准和行业标准建设。(责任单位:政策法规科)
2024年全市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工作要点篇2
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全市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省局“114”工作为主线,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开展“基础平台能力、场景应用成效、网络数据安全、政务服务水平、数字xx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六大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数字xx建设,持续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xx贡献力量。
一、基础平台能力提升行动
1.加快建设一体化平台市级节点。年底前完成一体化平台市级节点建设和试点工作。3月底前,编制市级节点实施方案和建设方案。6月底前,建设完善市级数管平台数据管理、数据传输、数据治理、数据服务等相关能力,完成与省级数管平台的对接。12月底前,完成全市数字资源的梳理编目上架工作,建设市级云管平台和用管平台并实现与省级平台对接,完善安全保障和运维运营体系,完成在平台上开展项目申报、资源申请、应用开发、应用部署、上线发布等试点工作。
2.建设云安全管理平台。实现上云系统网上申请审核流程化,合理调配和弹性扩展资源,提升云资源使用率。分步推进非涉密数据中心和云资源整合,优先推动托管或以租代建模式业务迁移上云。云上数据具备同城异地灾备能力。
3.完善“城市大脑”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城市大脑与一体化市级平台的融合,加快推进公共场所监控视频整合共享,建成市级物联网感知系统和xx实景三维基础平台。充分发挥城市大脑的赋能作用,推动完善智慧场景在一体化平台上开发建设。
4.加快构建政务信息化新范式。修订完善《xx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统筹市县两级政务信息化项目,实现“三大转变”。有序推进市直单位数字化整体设计。
二、场景应用成效提升行动
5.实施场景创新工程。落实省市县联动的场景开发模式和“一地创新、全市应用、全省推广”的场景推广机制,围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党政机关协同、政务运行等赛道,推动各地各部门开展场景创新,每个县(市、区)推出至少2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场景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参与省场景创新供需对接会。加强对示范应用场景的宣传推介和经验推广,持续扩大社会影响,浓厚建设氛围。
6.推进电子证照社会化应用。继续深化“出门不带证”应用,新增电子证照10类,围绕合同订立、人员招聘、金融服务、交通出行、文化旅游、医疗卫生等领域,实现电子证照在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持证主体之间的社会化广泛应用。推进一“码”服务建设,深化卡码融合应用,促进一码通行赋码生活。
三、网络数据安全提升行动
7.统筹电子政务外网管理平台。优化升级改造现有市级电子政务外网网络结构,建成网管平台。持续推进部门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整合。实现市电信、市移动和市联通电子政务外网交换设备和线路光纤的互联互通。
8.扎实推进数据工程。年底前选择部分县市区和市直单位全面梳理数据资产、设计数据架构,完成试点工作。4月底前,完善首席数据官制度,形成跨部门数据协同机制。6月底前,制定数据工程推进计划,完成数据工程总体设计,开展数据工程项目申报。12月底前,全面梳理市级及以下建设或部署的应用系统和政务数据资源、设计数据架构,探索建立社会和经济数据架构,高质量开展数据治理、数据融合和数据开发应用工作。
9.完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建设市级网络安全监测平台,完成与省平台对接。做好春节、国庆等重点时期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安全和政务服务平台安全监测工作。
四、政务服务水平提升行动
10.实施“皖事通”“皖企通”“皖政通”三端能力提升工程。优化升级皖事通APPxx分厅,建设“我的xx”专区、“县市区旗舰店”。各县市区至少完成2个高频服务建设并推广应用,1个服务适老化改造,开展“一件事一次办”移动端试点推广应用;建设皖企通xx分厅PC端门户、移动端,统筹推进涉企服务事项对接,全力汇聚涉企服务;大力推广皖政通应用,按照接入标准规范,推进办公、审批、监管、决策、运行等数字化移动端汇聚接入。
11.推进政务服务运行标准化。健全完善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机制,对照国家、省基本目录,动态认领、编制、调整各层级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常态化开展办事指南自查自检,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标准化。推进政务服务“全省一单”,做到行政许可事项和其他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省内同要素受理、同标准办理。在全省率先推进乡村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全市一单”。
12.提升政务服务供给规范化。进一步整合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分中心,打造一批基层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规范化示范点。结合一件事一次办,推行线上线下集成化服务。开展综窗人员(行政办事员)试点,推动行政办事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深化“一制度两窗口”机制,优化“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运行,建强“首席问题官”,做实兜底服务。规范政务服务窗口业务办理。完善政务服务中心“首席代表”制度,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当场办理、简单事项即时办结。加大力度推行“一窗受理、综合服务”。推进好差评系统与市域自建业务系统对接,实现评价数据实时传输。常态化开展“换位体验走流程”,将企业群众办事难的“问题清单”,变成服务高效、体验顺畅的“满意清单”。
13.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化。认真落实国家、省部署的“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事项,拓展一批市级“一件事一次办”。市本级围绕工程项目、企业准入、民生领域推出3个场景,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各推出1个场景,并在全市复制推广。推动全国新增22项“跨省通办”事项落地见效。大力推进“免申即享” 等创新应用。围绕长三角一体化,继续拓展区域政务服务合作,深化“异地代收代办”机制。扎实推进长三角政务服务地图,加强主题地图建设。推动自助服务延伸拓展,新增一批市县两级自助办事项,加强政银合作,推动一体化智能自助服务逐步向基层延伸。鼓励各级各部门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互联网+监管”平台,开展审管联动创新,实现审批和监管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持续拓展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依托“全省通办”系统,开展异地收件、远程辅助审批,推进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省内通办。围绕营商环境和便民服务新增10个政务服务“免证办”应用场景,推动“两个免予提交”落实落地。举办政务服务“最先一公里”高峰论坛,形成政务服务“最先一公里”制度化成果。
五、数字xx建设提升行动
14.加强协调调度考核。进一步完善市数字xx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常态化监测、调度、督办。建立健全协调调度、项目管理、资金保障等工作机制。编发数字xx建设工作简报,总结推广典型,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进一步优化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数字xx建设”指标。
15.构建标准规范体系。积极参加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建设,逐步建立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支撑组件、应用服务等数字化发展标准规范体系,支撑数字xx建设。加强标准宣贯工作。
16.持续开展数字产业“双招双引”。加快建设xx“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打造数字xx建设综合地标,推进地理信息、物联网、软件外包、人工智能、电商等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编制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规划。举办第二届全球1024开发者节活动和第三届智能应用场景竞赛。力争新增认定省级大数据企业20家、市级大数据企业40家。提升数字素养技能,举办数字xx建设专题培训班,组织大数据与软件信息行业协会会员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训班。探索构建“政府+院校+企业”体系,支持xx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产业学院专业化人才培养,将大数据与信息软件行业协会会员企业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
17.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推进数据产权制度落实,探索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公共数据运营规则,在安全可控前提下,开展政务授权运营试点,探索公共数据资产化管理,鼓励第三方对公共数据的挖掘利用。
六、干部队伍建设提升行动
18.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夯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xx见行动、xx出实效”,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要求落地落实。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史知识等重要内容的学习,强化党员干部理论武装,加强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压实党建责任,持续推进“工作中的问题,党建上找原因”活动,进一步提升业务与党建深度融合,争创模范机关。
19.强化作风能力建设。落实“一以贯之五做到、踔厉奋发五提升”要求,着眼“标杆要高、要求要严、节奏要快、本领要强”,持续推进百名科长“五比五评”活动。强化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业务培训,深化“微讲堂”,加大与县市区沟通交流力度,不断提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激发全体干部职工敢拼敢抢敢作为的内在动力,为推进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追赶江浙、争先江淮”提供坚强保障。
20.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实施清单化闭环管理,定期梳理工作事项,动态调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形成调度、销号闭环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着落、有回应。严肃财经纪律,强化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
2024年全市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工作要点篇3
xx年是是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全市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XX重要讲话精神和上级部署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照“一改、两为、五做到”,围绕企业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事,紧盯“速度、位次、奖项”,推进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为XX的绿色振兴赶超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一、聚焦对标对表,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1.对标提升营商环境指标。全面对标对表沪苏浙粤等先发地区,围绕政务服务关键指标,改革创新审批服务方式,全面提升服务成效度、办理成熟度、方式完备度、指南准确度,推动政务服务从“可办”向“好办”“快办”转变,实现全方位等高对接。
2.持续扩大长三角“一网通办”。与XX地区建立点对点常态化联系机制,深化政务服务领域协同合作。围绕异地就医、养老等高频事项,推进长三角“一网通办”;探索推进“不动产权证书”等事项在xx等地实现“就近办”。贯彻落实《长三角地区电子证照互认应用合作共识》,加快推进高频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领域线上线下场景互认。
3.持续完善长三角政务地图。按省统一部署,推进主题地图建设,集成更多公共服务、便民服务,便利线上线下导航办事。上线100个掌上办事项、10个智慧办事项,拓展地图服务范围。
二、突出服务增效,加快推进合六同城化
4.加快实现“进一家门,办两地事”。按照“高频优先、先易后难”,会同xx市政务服务局及相关单位推出30个左右通办事项,推动“进一家门,办两地事”早落地早见效;设、分批推广、按需使用的应用模式,上线“XX政通分站和网页版,积极推行移动审批、移动办公,各级各部门审批、办公、管理、决策、执法、学习培训等数字化应用逐步汇聚接入,形成部门横向协同、市县纵向互通的格局。
7.全面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升级改造“XX事通办”XX分厅,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推行服务统一管理,页面并行发布,多端协同运营。围绕提升精准服务能力,打造智能化个性化的个人空间和企业空间,充分考虑弱势群体的办事需求,逐步消除“数字鸿沟”。按照“谁建设系统、谁负责对接”的原则,持续推进市级及以下政务部门改造自有的跨层级垂直业务信息系统,并与“XX事通办”平台对接,落实系统对接长效机制,及时响应各级各部门对接需求。常态化开展电子政务体检,推进服务持续优化。
8.着力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标准统一。依托XX省事项清单管理平台,动态做好政务服务网事项清单调整。衔接做好国务院、省有关部门同一事项统筹要素服务标准的统一调整。选取试点县区统一乡村两级事项清单要素,经市直有关单位评估通过后在全市实施,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9.全面加强窗口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站)“一站式”服务能力。在市县政务服务中心推行领导服务接待日制度、周末轮岗制度、周末预约制度,设立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涉企服务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做到企业诉求“一口”收办、闭环办理。持续优化整合各类分中心。深入推进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改革,推行受理、审批、办结全环节闭环式管理。结合贯彻落实省局提出的政务服务窗口“业务素质提升年”专项行动,市本级率先建设“五好”(态度好、业务好、服务好、作风好、评价好)政务服务窗口。在全市范围深化综合窗口改革,动态调整设立分领域主题类、高频即办类、无差别办理类等窗口,健全完善“跨省通办”、长三角“一网通办”等窗口,推行统一受理、统一审批、统一出件;在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站)推出综合窗口服务模式。加强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行为监察。
10.加快推进服务便利好用。加强服务事项精细化管理,开发定制化、个性化、智能化申报页面,推出引导、筛选等场景化办事方式,智能推荐服务事项。聚焦个人、法人全生命周期,通过整合表单、精简材料、数据共享,推出一批政务服务类、社会治理类、政务运行类“一件事”高频应用场景,同步提供线上线下办理渠道。推出5个以上人社证书领取精准推送服务;开展“双零”行动,在全省率先推出50个左右高频事项申报零材料、办事零跑腿。向xx、xx周边城市延伸“跨省通办”范围,与3个以上城市通过“跨省通办”窗口实现“异地受理、属地审批、免费邮寄、就近取证”。在市县两级7×24小时政务服务大厅政务服务一体机部署XX省一体化智能自助系统,定制化开发高频自助办理事项,推动更多服务实现省内通办,持续提升7×24小时政务服务大厅智能化水平。鼓励各县区围绕区域民生,精准定位,推出更多“就近办”事项。
11.持续提升群众办事体验。夯实拓展“好差评”服务,引导企业和群众自主自愿参与评价,落实评价、整改、反馈、监督全流程衔接的政务服务评价机制,强化差评分析研判、问题整改和结果应用,推广“好评”做法,发挥双向激励作用。鼓励推出更多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等服务机制。全面实施帮办代办,不断提升实体大厅兜底服务能力。围绕涉企服务、群众办事问题突出领域和年度重点任务,加强政务服务指导和监督,建立“政务服务体验官”制度,通过全流程、沉浸式体验,检视问题、不足,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效。坚持试点探索、创新引领,推广各市直单位、各县区在服务便利化、地图应用、基层服务、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创新做法,力争“一地创新,全省受益”。
12.大力推行“互联网+监管”。依托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常态化开展监管事项清单梳理、监管行为数据汇聚、风险预警信息处置等工作。积极推行移动监管,扩大省移动监管平台应用面。拓展“双随机”抽查移动端应用范围,推进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与“互联网+监管”清单对接匹配。加强信用建设,推进信用监管在“互联网+监管”领域应用。
三、突出规范高效,持续加力数据资源统筹化
13.全面推进“数字XX”建设。贯彻落实数字XX建设总体方案、xx年数字XX建设工作要点及全省数字化发展大会精神。调整“数字XX”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推进总体组和智慧党建、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法治、数字生活等专项组设立,完善运行调度体制机制,合力推进数字创新应用。调整电子政务专家组,建立健全专家组相关制度。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组织申报优秀案例参加第五届数字中国峰会。
14.高标准打造全市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聚焦“一库统管”,持续发挥江淮大数据中心市级子平台作用。依托平台争取全省试点,打造全市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实现数字资源高效配置。不断完善数据资源“三清单”(责任、需求、负面清单),基本实现政务、经济、社会数据全量汇聚。xx年底前,全市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框架体系基本建成,云、数据、组件、应用等数字资源实现统一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支撑能力逐步增强,共建共用的数字生态体系初步形成。
15.高效统筹电子政务项目管理。规范实施年度电子政务项目招标采购、合同签订、项目验收、资金支付等工作,认真排查电子政务项目管理流程及风险点,出台《XX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电子政务项目流程管理、风险点排查及防控措施清单》。开展xx年度电子政务项目整合,确保完成30%整合任务;对上一年度新建电子政务项目按不低于10%的比例开展项目绩效评估;统筹开展xx年度电子政务项目申报。指导县区统筹管理电子政务项目,开展县区年度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计划(建设方案)备案试点工作。
16.加快推进“城市大脑”迭代升级。深化“城市大脑”大、中、小屏建设,持续推动各应用场景迭代升级,加强城市大脑应用推广,完成“基于城市大脑的大气智能防治”“智慧停车”等2个省“城市大脑”应用试点建设并通过省级验收。加强城市大脑市县联动,支持县区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推进城市大脑“共建共治共享”。
17.持续发挥数字抗疫作用。以“安康码”为基础,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支撑工作。推进落实“安康码+体温测量”核验模式,加强红黄码和健康码全国互通互认管理。深入拓展“安康码”应用,健全以“安康码”为核心,覆盖疫苗预约接种、核酸采样检测等服务,精准服务常态化疫情防控。做深做实安康码在医疗健康、交通出行、旅游、网证助手等场景应用,拓展安康码+校园(园区)一卡通、企业码等全域化场景,真正实现“赋码生活”。
18.不断夯实数据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统筹推进市应急指挥中心和数据中心建设,确保年底前完成投资、数据中心年底前投入使用。积极争取将数据中心纳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xx集群。构建全市一体化政务云平台;推进政务外网IPv6改造向基层延伸覆盖,建设电子政务外网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构建“两地三中心”灾备体系。
19.加快构建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城市大脑安全运营平台、升级市政务云数据中心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深化数据安全管理平台应用,构建一体化安全防护;统筹开展市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服务;开展市政务云数据中心应急演练和网络(数据)安全排查工作。
四、立足产业发展,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20.持续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推动数据资源“一数一源一标准”治理,加强数据高质量供给和全链路数据质量管控。针对群众企业办事、政府决策参考等高频数据共享需求,依托线上“政务数据大厅”的“按需共享、统一流转、随时调用”的数据共享机制,消除部门间直连的数据共享通道,实现公共数据分钟级、秒级归集和高效流通、按需使用。推动社会关切、需求强烈的社会治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以及水电气等数据向社会开放。进一步拓宽数据共享应用场景,发挥政务数据在党建引领信用村、金融服务、亩均效益评价等领域的重要支撑作用。开展公共数据资源治理“首席数据官”试点,畅通数据回流渠道,创新数据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模式,依法有序推动数据开放,推动数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1.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制改革,积极探索政府数据授权运营试点。深入开展数据产业发展调研,深入研究数据资源确权、价值评估、流通交易等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出台支持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政策措施。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规则,促进数据有序流通。落实《XX省大数据企业培育认定实施细则(试行)》培育扶持措施,对首次认定的省级大数据企业,给予不低于1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制订《XX市大数据企业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扶持本地大数据产业发展。
22.积极推进标准规范工作。加强数据资源领域法规制度的学习宣传,加强《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贯彻落实。参与《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监测平台技术规范》《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接入技术规范》等XX省地方标准的发布、宣贯,参与《政务云第2部分:服务满意度测评指南》《工程建设项目集中审批管理规范》等XX省地方标准的起草、制订,开展城市大脑建设相关工作的XX地方标准申报。
23.大力开展数据资源领域“双招双引”和“四送一服”。积极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字创意等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发挥部门职能作用,运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深入开展“双招双引”,大力开展以“数”招商,引导龙头骨干企业落户本地。引进优秀大数据企业和数据要素市场主体,加强全市大数据产业“双招双引”统筹指导,加快全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培育大数据产业园区(基地),打造一批市级大数据产业园区(基地)。落实“六稳”“六保”政策,开展“千名干部联万企”行动,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五、聚焦自身建设,努力打造创优争先氛围
24.坚持不懈抓好工作作风。坚持为民服务宗旨,不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扎实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专题学习教育。创建“五型”机关,推进机关作风转变,提升机关履职效能,弘扬争创一流、比学赶超精神,强化正向激励,形成正确的工作导向和价值取向,提振机关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25.持之以恒做好能力提升。积极推进全市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领域干部赴沪苏浙及xx地区跟班学习,着力构建常态化合作培养机制。有计划地推进局机关(含中心)干部交流轮岗,积极探索将一线窗口作为新录用公务员和机关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基地。强化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工作培训,加大市县(区)两级沟通交流力度,不断提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努力打造本领过硬的工作队伍。
26.全面实施清单化闭环管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定期梳理工作事项,动态调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形成调度、销号闭环管理制度,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规范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项工作有着落、有回应。
2024年全市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工作要点篇4
xx年,政务数据办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第十五届二次党代会、第十七届二次人民代表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三年活动”“七大工程”中心工作,全力聚焦“政务环境优化、企业项目服务、能力建设提升”三项目标,实施五大行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x篇章。
一、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政务环境优化行动
(一)探索“拿地即开工”“竣工即验收”2.0版。探索出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验收”2.0》实施方案,建立“拿地即开工”“竣工即验收”闭环管理机制,全链条跟踪工业投资项目各个审批环节。持续优化水电气网报装全流程服务,简化占掘路审批一件事操作流程,推行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巩固提升一站式施工许可、联合竣工验收、区域评估等改革成效。进一步简化工程施工许可办理,实施电子建筑图、施工合同不见面办理,合并白蚁防治备案事项,全面推行EPC项目“桩基先行”。在1000平方米以下、建设周期短的项目中试点推行建筑师负责制,免予办理施工许可。力争“拿地即开工”实现比例达到60%以上,一般工业项目70%“竣工即验收”。
(二)扩大营商环境政务大厅“无感监测”试点实效。一是更新迭代xxIRS组件功能,从营商环境测评指标为切入点,持续提升线上线下靶点数据匹配精度,数据关联率达到99%以上。二是优化数据调取规则,数据获取途径从省接口转换成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进一步提升数据调用的准确性和可复制性。三是搭建大厅无感监测数据驾驶舱,实时分析取叫号、办件数据链,绘制办件轨迹模型,提升大厅办件效能,有效提升政务服务环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营商环境指标研判体系。
(三)推出政务服务“桐易办”系列改革措施。一是推出智能导服“云咨询”。全方位打造智能导服一码服务热线,探索咨询热线新模式,推出智能语音导航,通过人机交互,语言、声音、语义识别理解,智能响应即问即答。探索在政务大厅设置窗口事务综合事务官。二是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持续推进落实国办统一的企业“一件事”5个和个人“一件事”8个,继续梳理涉及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事项的高频需求,迭代升级xx特色5个“一件事一次办”。三是深化政务服务镇(街道)“就近办”。探索人员与事项“双下沉”模式,深化与银行合作,推进企业高频事项全市域通办,多点可办。建立基层政务服务专员队伍。支持乌镇建设新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数字经济项目服务专区,打造企业“一件事”专窗。力争“就近办”比例达到95%。四是持续提升“一网通办”实现率。推广优化“网办掌办”,促进政务服务“关键小事”好办、快办、高效办,力争依申请政务服务办件“一网通办”率达到95%以上。五是推广“免证办”,全面落实“两个免于提交”,持续推动电子证照分类归集和窗口互认共享。
(四)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一是全面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改革。实现工程建设项目货物采购、服务项目的全流程数字化招标,打造“交易一网通办、评审一键智达、监管一屏统揽”的数字化交易新模式。二是多措并举为企业减负赋能。探索暂停收取交易服务费和分类减免投标保证金举措,全面推进电子保函应用,推进电子保函向镇街小型招投标平台延伸。进一步推进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预留不少于项目预算总额的40%专门面对中小企业采购。大力推进“政采贷”服务,拓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三是持续开展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应用公共资源交易“多元化”监管系统,建立三色预警机制,深化多部门联合会商处理机制,健全智慧化监管,提高交易监管实效。
二、助力“投资600”工程,实施项目服务提升行动
(一)持续擦亮“桐企服”品牌,提升企业项目服务效能。充分发挥“拿地即开工”“竣工即验收”等政策工具作用,持续提升企业项目服务时效。强化事项集成进驻,涉企事项扩容至560项。设立一站式涉企主题专区,在“桐企服”服务厅设置“助企专员”,实现咨询—受理—办理—出证—发证“一站式”办理。畅通企业需求通道,加强与镇(街道)沟通协调,做到部门、镇(街道)、企业问题来源全覆盖,进一步畅通企业问题诉求渠道。
(二)持续强化“桐企服”VIP组团服务。一是完善由审批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VIP组团服务队,通过下基层、到现场,面对面为企业提供个性、专业的政策咨询、现场指导和跟踪服务。二是加强市重大项目服务力度,对华友时代锂电、振石新材料产业园、合众乘用车扩建项目等市级重大项目,提供全流程代办服务,实现全方位保驾护航。三是探索建立“三个一”审批专员机制,即1名项目业主联系人+1名属地镇街经办人+1名部门代办人员,建立项目会商机制,把“坐等审批”转变为主动上门、前延服务。
(三)进一步提升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效率。探索政府投资项目7个工作日内“拿地即开工”,深入实施政府性投资项目全流程优化审批,实施全口径项目推进、全要素节点化跟踪、全周期审批提速,环评提前至项目建议书阶段介入,推行供地流程和部门审批流程两条线并行办理。配合发改、协同项目主体,通过梳理一批,精准推进一批等举措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服务,助力经济稳进提质。
(四)优化重大项目招投标服务举措。一是建立“一项目一方案一专员一台账一评价”的“五个一”服务制度,实现重大项目提前介入,重点部门精准服务。二是迭代升级“摘牌即开标”改革举措,拓展服务应用范围,在原有应用基础上向依法必须招标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或投资额20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项目延伸,实行土地挂牌与工程招标“双轨制”并行办理,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办理环节、缩短交易周期,全面推进我市国有投资建设项目招投标再提速。三是进一步完善远程异地多点评标和“评定分离”改革措施,统一评标见证服务规范,消除市场隐性壁垒,降低跨地区交易成本,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
三、助力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实施数据赋能行动。
(一)深化数据赋能,夯实数字化改革成果。坚持以“抢占数字新赛道、做强数字新基建、激活数据新要素”为目标,一是探索“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图纵览、一平台共享”四个一整体设计,深化数据共享,探索天地图时空地理信息、城市数字孪生等应用建设,加快城市运行管理数字化集成,以数字化推动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深化政府信息化项目全周期管理,重点运用好项目监理、验收、绩效评估等抓手,以绩效促实效,促进项目建设集约化和提质增效,进一步强化数字化项目实效成果。三是建设完善公共数据重点应用,加快推进公共数据平台提效,进一步完善公共数据管理机制,迭代升级“党建统领一屏智治”应用。
(二)强化数字基础设施,提升网络数据安全支撑力。一是围绕世界互联网大会十周年重要节点,主动参与大会永久落户十周年相关成果展。深化与网信、公安等部门网络安全联动机制,创建网络数据安防中心,强化网络数据的安全保障和预警监测手段,做好重大活动期间的安全保障。二是提升政务基础网络业务承载能力,拓展政务网络覆盖范围,进一步向基层有序延伸。建好用好云资源管理平台,促进云资源使用效率和云服务能力双提升。三是依托乌镇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乌镇实验室等平台载体,围绕智能计算、网数安全等领域,探索与“乌镇之光”超算中心合作。
(三)探索数据要素价值化,助力数字经济新发展。一是积极推动国家、省级数据与基层应用融合,打造“桐数通”品牌,丰富惠企亲商类数据产品。二是探索数据要素价值化,举办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积极争取数据要素创新试点。三是创新数字经济“新场景”。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赋能企业数据需求,推动数据运用成果转化,加快引进发展以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为核心的数据产业。
四、助力“接沪融杭连苏”工程,实施“跨省通办”深化行动
(一)服务“地瓜经济”提能升级,持续深化探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聚焦企业异地投资过程中办事“两地跑”等痛点,通过统一办理标准、双方互相授权、依托在线平台等方式,全力打造“跨省通办”集群。提升与xxxx等地的“跨省通办”联动机制,新增2个以上“跨省通办”地区,高频事项跨省可办、好办事项增加30项以上。
(二)持续推进“杭嘉通办”“连苏通办”。大力推进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改革,聚焦毗邻地区群众和企业办事实际需求,持续推进大麻与临平、乌镇与吴江“杭嘉通办”“连苏通办”。通过“窗口收件、快递+网络送件、限时办结”模式,让群众“就近跑一地”。
(三)巩固政务服务“嘉湖一体化”通办圈。高质量推进政务服务“嘉湖一体化”通办圈建设,巩固与南浔、德清“嘉湖一体化”通办圈建设,完善通办合作机制,拓展通办渠道,充分发挥政务服务2.0收件功能,推进网上申请办件,后台分区域受理,线下异地收件的合作新机制。
五、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党建引领能力提升行动
(一)进一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主线,开展专题学习,深化“第一议题”制度和意识形态,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每月集中专题学习活动、“三会一课”等形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开展专题宣传,运用政务服务大厅、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做法和工作成效。开展专题实践,将学习成效转化为生动实践,切实加强党建和业务融合,深化“一支部一品牌”建设,打造更具标志性、辨识度的政务数据“金名片”。
(二)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提升班子领导、中层科长和窗口负责人、窗口工作人员三支队伍的现代化能力,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组织优化政务环境专题培训班、“竞跑者”大讲堂、思想解放大讨论,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深入企业、基层开展走访调研,并强化与兄弟县市的学习交流,通过学习取经“走出去”,将经验方法“引进来”。开展“大服务大实践”活动,将服务办事群众、保障项目建设、护航赛事峰会等作为干部成长历练的重要阵地,切实加强实践锻炼、岗位历练,增强队伍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
(三)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正风肃纪,做好市委巡察整改的后半篇文章,形成提升质效常态化机制。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工作责任,一级抓一级,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加强纠偏正向,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强化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运用,对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严防“工作躺平”“推诿甩锅”等不良之风。加强关怀激励,建立完善“晾晒”考评机制、干部队伍考核评优机制、争先创优激励机制,选树担当作为的先进典型,彰显真抓实干的鲜明导向,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质效。
2024年全市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工作要点篇5
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市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全省“一改两为”要求,以数字xx建设为统领,以创先争优为目标,坚定信心、勇毅前行,推进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加快建设“四创两高”现代化幸福xx贡献力量。
一、稳步推进数字基础建设
1.推进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建设。建设全省一体化平台市级节点,向上纳入全省统管,向下统筹全市数字资源,涵盖市县乡村四级应用和云管、数管、运管、运维全领域。推动公共组件库开发、信息系统开发部署、统一资源管理、统一数据资源服务等模块建设,提供集约高效的业务协同平台,为数字xx提供高质量的平台支撑。
2.推进数字政务领域“超级终端”建设。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打造“我的”数字空间,构建“我的”精准服务,推出“我的”一件事服务,进一步优化面向个人的“皖事通”,升级面向企业的“皖企通”,建设面向机关事业单位的“皖政通”,实现“皖事通”“皖企通”前端受理,“皖政通”后端办理的“前店后场”新模式。
3.提升5G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水平。制订年度建设计划,稳步推进5G基站建设,力争xx年新建5G基站700个。编制全市公共场所资源开放目录,有序推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建筑物、市政公园、交通枢纽、大型公共场馆等公共设施和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免费开放,为5G基站、室内分布系统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场所和便利。深化5G场景应用和产业发展,全年重点打造5个以上5G应用场景示范,全年实现5G产业产值100亿元以上。
4.实施政务云升级工程。推进政务云服务项目,以采购服务的方式建设全市统一、共享的IT基础资源。推动出台全市政务云管理办法,统一运维、运营和管理保障体系,打造物理、网络、平台、主机、数据和应用等多个层面的安全防护体系。完善安全防护、网络信任服务平台建设,制订政务云数据中心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基本实现云计算综合服务、云资源调度和运维安全监管,支撑全市政务部门业务应用部署、数据存储等需求。
5.完善数字安全基础设施。加快建成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监测平台,推进国-省-市监测平台级联对接,切实提升政务外网安全协同保障水平。每季度定期召开网络安全形势分析会议,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查找问题隐患,制订整改措施。编制全市“数字政务”网络和数据安全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对政务云中心关键业务数据进行异地备份,实现本地+异地数据双重备份保障。
二、扎实开展数据治理共享
6.加强数据治理提高数据质量。开展数据目录治理、数据直达基层等试点示范工作,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跨地区数据共享应用。通过明确数据分类、确定数据源、设计数据架构、落实数据标准、实施数据入湖、数据融合、数据使用七个流程实施数据治理。
7.完善数据资源管理共享机制。出台“首席数据官”制度文件,形成跨部门数据协同机制,推动各部门开展数据工程。加强政务数据资产管理,全面构建制度、管理和技术衔接配套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推进全市数字素养和技能提升工作。
三、深化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8.加快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全面推动进驻事项全流程实质运行、集中审批,落实好“全省一单”,细化编制综合窗口收件审查细则,全面推行“一窗受理、综合服务”。拓展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强化长三角政务地图服务能力。推动政务数据、电子证照、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创新应用,扩大审批服务应用场景,推动数字化赋能政务服务。推出一批跨部门、跨层级一件事集成办理,高质量推进长三角“一网通办”、“跨省通办”。逐步推动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一律免于提交。推进“互联网+监管”工作开展,强化“审管联动”,提升监管效能和风险防控能力。
9.持续优化线下现场服务。对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孕以及军人等特殊群体,推出“小铜帮你办”帮办代办服务。推广24小时自助服务,整合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公积金、不动产等自助服务功能集成到综合一体化自助终端,实现“不打烊”服务。持续优化“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运行模式。严格执行说不提级、首问负责等制度及办事指南公布的内容。推进“一件事”线下办理服务窗口的设立和运转,增强群众办事体验。统一购买、配备低频事项综合窗口工作人员。加快推进综合窗口行政办事员等级认定、定岗晋级工作,提升综合窗口人员服务能力。开展“政务服务大讲堂”活动,规范窗口管理,持续强化作风效能建设。
10.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动态修订、审核、发布我市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投资审批管理事项清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目录。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标准化,积极落实“全省一单”,进一步统一同一政务服务事项的受理条件、办理流程等要素,为政务服务事项“跨域通办”、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奠定基础。
四、强化项目管理与场景创新
11.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按照《xx省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对现有《xx市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完善政务信息化项目立项评审、建设监督、竣工验收等工作制度和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机制。会同市财政部门按照“轻重缓急、急用先行、集约节约”的原则,认真组织编制《xx年政务信息化项目资金安排计划》,梳理整合一县三区政务信息化建设项目计划,形成全市政务信息化建设项目计划并做好管理工作。
12.推动全市公共场所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共享工作。按照“五统一”原则,以市生态环境可视化智慧监管及公共场所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共享项目建设为契机,科学务实推进我市公共场所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共享工作。
13.推进场景创新工程。根据数字xx总体部署,围绕数字基础、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等重点,协调各单位开展数字化整体设计工作,谋划老年人优惠政策“免申即享”等多跨协同、综合集成、集约节约的数字化场景,系统性推进部门场景创新建设。
五、加快大数据企业培育发展
14.培育大数据企业。出台新一轮数字经济发展支持政策,修订xx市大数据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全年力争培育8家左右省级大数据企业,50家左右市级大数据企业,完成100家企业“上云用数”,围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区块链、物联网等重点数字产业加大招商力度,力争落地1-2个亿元以上项目。
15.强化示范引领。评选8个左右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项目,5个左右数字经济先锋榜企业,运用市级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对示范企业、项目进行资金支持,鼓励入选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广一批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
六、提升政务公开质效
16.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聚焦政策落实,依托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立完善政策文件库,提升政策发布、解读、咨询、服务能力。抓好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不断加强涉及市场主体的信息公开,继续深化教育、医疗、就业等重点民生领域信息公开。深化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做好基层政务公开目录体系的专项评估。
17.抓好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建设和管理。加快全市政府网站统一技术平台升级及网站改版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政府网站管控能力、安全水平。开展全市政务新媒体清理整合、合格达标与规范管理工作,大力抓好政务新媒体建设与管理。
七、加强自身建设
18.强化政治建设。持续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贯彻工作。认真做好十一届市委第三轮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断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全力支持配合市纪委监委驻市政府办公室纪监组工作。
19.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推进干部队伍结构优化和梯次配备。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培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2024年全市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工作要点篇6
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全市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认真落实“五个增强、五个走在前列”和“六个现代化xx”的目标要求,全面推进数字xx建设,持续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忠诚尽职、奋勇争先,为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贡献数据资源政务服务工作智慧和力量。
一、落实全省“四大工程”建设任务
1.扎实开展数据治理共享。按照全省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组织实施数据工程,指导各部门规范开展数据架构梳理。按照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规划,加快推进数据中台、数据底座建设和迭代升级,整合平台功能,提升数据应用支撑能力。强化数据动态更新机制,推动数据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加强数据质量管控,持续推进各业务领域数据的高质量汇聚治理。
2.全面构建城市大脑生态体系。强化城市大脑赋能,推动城市大脑项目深化落地。完成城市大脑项目的整体验收,深化城市数据全汇聚、可共享,深度融合智慧社区、智慧水务、城市安全生命线等多个“数字xx”应用场景。持续运营城市大脑生态体系建设。依托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强化省市县城市大脑共建、共享、共用,进一步打造充满活力、不断演进、常用常新的xx“城市大脑”。努力实现用“一张底图”整合数据、“一个平台”全景展示。
3.努力提升“三端”融合水平。按照三端基础框架体系,推进“皖事通”重点服务整合重构。全面运行“皖企通”,大力推广“皖政通”,实现“皖事通”“皖企通”前端受理,“皖政通”后端办理的“前店后厂”新模式。拓展“跨省通办”的范围和深度,推进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进行政给付、奖补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免申即享”“政策体检”全覆盖。推进易政网全面融入皖政通,以突出电子公文系统运转为重点,划分接入优先等级、分步实施。完成试点区域内皖政通对易政网平台的功能迭代,拟于年底之前,在全市全面铺开,逐步将具备接入条件的第三方应用接入皖政通平台,切实完成全省首批“皖政通”试点城市工作任务。
4.全力推进场景创新工程。积极开展部门数字化场景创新需求的摸排梳理。梳理各部门场景需求清单。积极推进各类优秀场景建设。推动各部门开展场景创新,支撑各部门项目高质量建设。完善我市城市大脑与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融合,上线一批便民利企、精准治理场景应用。持续深化我市在社会治理、为企服务和基层减负等方面的特色应用。参与省局优秀案例评选。认真组织参与省局优秀场景创新案例评选,为全省政务信息化发展贡献xx力量。持续加强基层综合服务平台、“报表通”平台的推广应用。扩大“报表通”平台数据来源,深入归集报表历史数据、相关主题数据,提高数据共享效率,提升平台使用效果,提升基层工作人员及群众办事体验。
二、深化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5.加快政务服务数字转型。在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开展“业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加快建设xx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行政许可、高频事项“全市一单”,推动实现同一事项在市内同一层级同标准办理。加强智慧政务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实现服务事项办理全过程智能预填、智能预审、智能审批,探索推出政务服务“云窗口”。推动政务数据、电子证照、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创新应用,扩大数字化审批服务应用场景。加强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拓展长三角政务地图服务能力、服务范围,推广卫生健康、文化教育、公安等多领域主题地图建设。深化“免证办理”,做实“免证园区”,持续提升自贸试验区xx片区审批服务水平。
6.深化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动进驻事项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全流程实质运行、集中办理,推行“一窗受理、综合服务”。深化“一制度两窗口”建设,持续优化“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运行,联合效能监督部门开展监督检查。持续推广一体化智能自助系统应用,推动更多高频事项跨区域自助通办,加强政银合作,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及其他人口密集场所延伸,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全面推行综合窗口行政办事员管理机制,提升综合窗口人员服务能力。指导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加强效能建设和文明创建,通过制度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提升窗口服务效率和规范化管理水平。
7.优化政务服务集约办理。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梳理助企便民“一件事一次办”事项,研究推进机制创新、流程重塑,加快形成基础清单,上半年实现常态运行。通过“借鉴+创新”方式,对标学习先进地区政务服务事项线上运行机制和模式,加快实现更多政务服务集约集成、便捷高效,持续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加强与xx都市圈、xx都市圈城市间的深度对接,满足企业、群众异地办事需求。
8.升级惠企政策网上超市。开发合同履约模块,实现线上签订合同、履约监管全过程的数据上链存证,形成有效闭环,打造高效协作安全可信的履约模式。完善政策计算器模块,通过政策申报条件与企业标签,计算匹配满足企业申报的政策清单。实现与皖企通、财政涉企系统、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四网”联通。升级移动端及企业专属服务空间,方便企业查询兑付信息。推进行政给付、奖补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免申即享”“政策体检”全覆盖。
9.做优航运政务服务大厅。按照“全航运要素、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理念,推动航运政务服务事项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业务协同和集中服务。强化事项进驻、审批授权“精准”到位,推进航运政务服务及政策兑现便利化办理。探索长三角航运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的新路径,积极打造全国一流的航运政务服务营商环境,助力江海联运高质量发展。
10.打造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标杆。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换位体验”,主动查找办事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持续优化办事服务。扎实推进xx年对标提升举措,动态调整为企优环境政务服务领域xx年季度评估指标,以评促改、以改促优,持续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追踪问效服务评价,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难“问题清单”,打造服务高效、体验顺畅的“满意清单”。深化“一制度两窗口”机制,联合效能监督部门开展监督检查,持续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应用,开展监管创新,加强审管联动,提升在线监管能力。
三、加快城市运行智慧化建设
11.推进网格化建设。持续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社会化统筹、协同化推进、多元化参与、高效化运转”的网格化治理体系。结合城市大脑平台建设,设计完善城市大脑平台子平台网格化综合治理事项处置的各项功能。并于本年度正式上线运行。积极开展相关网格化培训工作。进一步研究以形成“信息采集、源头发现、任务分派、问题处置、核查反馈”于一体的闭环工作流程,构建“更清晰地掌握情况、更及时地发现问题、更迅速地处置问题、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运行机制,探索“一网统管”模式。
12.提升12345热线服务水平。全面贯彻落实省市领导关于提升热线服务质量行动的要求,严格落实《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提高12345热线服务质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各项任务要求。建立市委、市政府领导不定期接听12345热线电话机制,开展重难点工单协调调度、“不满意件办理攻关月”等活动。依托12345热线,打造营商环境监督分线(为企服务专席)、人才专席。优化热线软硬件环境,结合省办要求和最新建设标准,完成热线业务平台的建设及验收,同步实现与“城市大脑”等项目的对接,上线智能全语音门户、智能辅助、智能质检等智能化项目,满足热线工作需求。
13.提高城市运行管理能力。利用事件管理平台汇聚多渠道城市治理问题,对主动发现、被动发现、自动发现事件进行受理、派单、协调、督办、考核,纵向打通多级事件处理环节,横向联动各级处置部门,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点的xx多级治理体系。对全市城市日常运行状况进行综合监测、分析、研判、预警和处置,为统一指挥、综合协调、联勤联动、应急处置等城市运行管理应用场景提供数据和平台支撑保障。基于“城市大脑”数字赋能中心能力支撑,结合城市运行指标体系,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建模分析,建立辅助决策模型,构建相关决策知识体系,为异常情况的及时发现、事件的有效指挥调度以和及时处置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决策支持。
四、增强数据要素市场活力
14.加快大数据产业培育。建立大数据企业库,以大数据技术链和产业链为纽带,构建“政产学研用融”联动机制,聚合全市大数据优势资源,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组织开展第二批xx市大数据企业认定,参加省第二批大数据企业认定。培育大数据企业,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
15.加大产业招引力度。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开展全员招商。梳理数据中心上中下游以及数字创意、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形成重点招商目录。加强与载体单位联系,协同载体单位共同招商。
五、打造算力中心城市
16.加快推进xx集群起步区建设。围绕xx集群起步区批复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扶持政策、总体建设规划、项目建设指南等研究出台工作,积极推进算力中心城市建设。持续开展集群双招双引工作,构建数据中心全产业链。协调推进华为云华东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开工投产,组织做好“东数西算”二期示范项目申报,打造一批“东数西算”典型示范场景和应用。加快推进xx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和安全防护体系建设,谋划制定促进算力城市建设办法,把数据集群作为xx发展的最重要增量,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支撑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17.构建政务“一朵云”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政务云管理制度规范,加强安全自主可控能力建设,提升政务云规范化管理水平和安全防护能力。根据全省“一朵云”统一纳管要求,分级部署云接入市级节点和容器云节点,分级建设数据库管理平台,实现政务云接入适配、上云管理和计量计费等。加快推进政务云灾备项目建设,满足全市政务信息系统对数据备份和业务容灾的多级需求。
18.持续开展公共视频整合共享。推进xx市公共视频整合共享建设项目(一期)建设。结合全市公共视频统筹管理应用新要求,搭建政务外网视频平台,依托政务外网,搭建市公共视频一体化管理服务平台,加强网络传输体系建设,建立综合安全管理系统。按照“存量升级、迁移利旧”的原则,完成重点公共区域现有摄像头的升级改造,优化点位布局,着力提升智能前端采集设备的比例,充分发挥存量视频监控资源效能。深化应用公共视频监控系统,挖掘具有xx特色的公共视频应用场景,打造绿色、高效、节约型的公共视频建设生态环境。
19.推进北斗xx中心建设。抓紧完成北斗xx中心的建设方案编制,加快北斗xx中心建设进度。持续发挥赋能应用效果,积极支持xx市空间信息产业发展,推进空间信息与卫星的赋能应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组织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六、强化统筹数字xx建设
20.加强工作统筹谋划。贯彻落实《数字xx建设总体方案》《xx市“十四五”数字xx建设规划(2021-2025年)》。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组织参加第六届数字中国峰会等。加强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以及数字化基础建设,推进数字创新运用,不断提高数字化建设水平。
21.运用政务信息化支撑。对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实行统筹管理,试点应用省级项目管理平台。组织好xx年信息化项目立项、评审、验收等全流程管理。同时做好信息化专家库管理。根据《xx省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xx省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实施细则》,结合xx实际,制定市级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项目全流程管理工作。根据省数据资源局工作部署要求,年底前完成在省项目管理平台上开展项目全流程管理试点工作。
22.推进标准规范工作。围绕“数字xx”“数字xx”建设推进标准规范工作。加快参与制订的国家标准和省地方标准报审,持续开展省及xx市地方标准研制,重点在城市大脑、公共视频、航运和车驾管服务等方面进行研究,争取省立项,做好标准宣贯工作。推进法治政府、数字政府建设,围绕《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宣传教育,强化贯彻落实。
23.织密数字安全防线。依托政务云安全监测及预警处置平台,持续优化网络和安全系统配置,加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不断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根据省政务数据安全标准规范,采取数据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构建政务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统筹管理体系和“管入、管存、管出、管用”的安全保障体系。开展数据安全检查行动、风险评估,提升数据安全治理能力。
24.发挥大数据公司支撑服务作用。建立健全“三位一体”的智慧城市管理机制,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大数据“聚、通、用”。发挥市大数据公司服务“数字xx”和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建设作用,组织申报“东数西算”二期示范项目,打造一批“东数西算”典型示范场景和应用。按照“市场化、专业化”要求,做强、做优、做大企业规模,深度融入智慧xx建设,为政府数字化改革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做好数字政务服务商。按照“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思路,构建xx数字产业生态圈,助力xx数字产业生态发展。
2024年全市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工作要点篇7
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全市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数字中国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省数据资源局“114(加快构建政务信息化新范式;推进部门数字化整体设计;加快实施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迭代工程、三端能力提升工程、数据工程、场景创新工程)”工作主线,推进与xx、xx等地区域合作,推动数字xx建设,构筑政务服务营商环境新高地,激发数据要素流通新活力,助力xx绿色振兴赶超发展。
一、推进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迭代工程
1.推进市级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建设。依托xx大数据平台xx市平台,高标准建设全市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推动信息系统形态从“烟囱式”向“平台式”转变。连接全市“云网数用安”等数字资源,上线统一资源平台和门户,实现全市数据互联互通、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支持在线申请和管理云、数据、组件、应用等数字资源,促进数据融合、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有效支撑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协同。
2.加快完成政务云试点任务。充分发挥市云计算数据中心能力,根据全省“一朵云”统一纳管要求,分级部署云接入市级节点和容器云节点,实现全市政务云接入适配、上云管理和计量计费等。完善数据支撑能力,完成与省级用管平台对接,支撑资源申请、应用开发、测试认证、应用部署、上线发布等全流程在线管理。升级市级运维平台,实现政务云、系统、应用等监控运维工作。12月底前完成各项试点任务。
二、实施三端能力提升工程
3.开展三端升级建设。瞄准群众高频需求和企业共性需求,以用户为中心,打造“我的”数字空间,构建“我的”精准服务,重构千人千面服务体系。优化升级“皖事通”xx分厅、全面运行“皖企通”、大力推广“皖政通”,实现“皖事通”“皖企通”前台受理、“皖政通”后台高效闭环运行模式,提高主动服务、精准服务、协同服务、智慧服务能力。
4.开发三端特色服务。依托三端通用应用和基础模版,围绕便民利企服务、“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等智能服务及各级各部门审批、办公、管理、决策、执法、学习培训等数字化应用,开发上线本地特色服务应用。
三、筑牢数据基础工程
5.推进数据工程实施。围绕数据采集、汇聚、治理、使用等全生命周期,重点梳理市级及以下建设或部署的应用系统和数据,选择自来水、天然气、公共停车场、城市部件、公共交通、共享单车、经济运行等社会数据和经济数据,探索建立全市统一的社会、经济数据架构。按照全市统一数据架构开展数据汇聚、数据标准化、数据质量提升、数据指标涉及、数据服务开发等治理实施工作。12月底前形成全市的数据湖。
6.健全数据共享协调机制。6月底前出台首席数据官制度文件,设立市级、县区、部门首席数据官,明确各级各部门数据管理职责,形成跨部门数据协同机制。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加强数据供需对接,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材料,及时响应数据共享需求,确保数据共享协调有力、职责明确、运转顺畅、管理规范、安全有序。
7.加快实现数据目录一体化。按照应编尽编的原则,推动各级各部门建立全量覆盖、互联互通的高质量全市一体化数据资源目录。实现数据目录清单化管理,坚持目录关联政务信息化系统、“一数一源”原则,全面摸清数据资源底数,形成全市数据资源“一本账”。
8.加快实现数据资源一体化。以数据目录为基础,推动数据资源“按需归集、应归尽归”,通过逻辑接入与物理汇聚等方式归集各类数据资源,并进行统筹管理。根据统一数据标准完善人口、法人、自然资源、电子证照等基础库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政务运行、政务公开等7大业务领域数据仓库。
9.推动实现数据源头治理。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谁提供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数据质量整改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数据质量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检查,实现问题数据可反馈、共享过程可追溯、数据质量问题可定责。强化数据提供部门数据治理职责,开展数据质量多源校核和绩效评价,减少无效数据、错误数据,识别重复采集数据,明确权威数据源,确保数据真实、可用、有效共享。
10.加大数据应用创新力度。运用工业互联网思维改造优化政府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机制。依托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整合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数据,推进社会数据“统采共用”。集成数据共性能力,实现统一编码规则、统一资源管理、统一开发工具、统一能力服务,为各领域数字化应用提供统一支撑,赋能千行百业,促进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四、大力推进场景创新工程
11.推进各类场景建设谋划。围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党政机关协同、政务运行等赛道,在省、市统筹的基础上,推动各县区各部门加强场景创新建设谋划,高质量建设场景需求库、案例库,研究搭建场景创新空间。
12.深化城市大脑建设应用。启动新型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构建城市大脑发现问题、城市运行管理机构派单调度、相关部门及时处置反馈并接受督办核查的城市事件闭环处置机制,以主城区为试点,探索推进市域治理“一网统管”。
13.建立场景创新激励机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数字xx”优秀场景案例征求评选发布活动,建立“一地创新、全市推广”的场景推广机制,总结推广典型案例,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五、持续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14.深化政务服务领域营商环境建设。落实省、市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稳步推进为企优环境政务服务领域分析评议工作,持续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落实行政许可、高频事项“全省一单”,根据省统筹要求督促各级各部门编制市县乡村政务服务事项实施要素,实现同一事项在同一层级同标准办理;推进行政备案规范管理,系统化动态调整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效。
15.推动数据赋能政务服务。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动进驻事项在政务服务中心全流程实质运行、集中审批,强化受理、审批、办结全环节闭环式管理。试点资格证书智慧发放新模式,通过主动发送证书领取提示信息,变“人找证书”为“证书找人”。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进10个以上法人事项和10个以上个人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推进“审管联动”试点,推广应用“双随机 一公开”移动端。深化“云窗口”远程办,以“云见面、非接触、云端批”的方式,推动更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业务咨询、材料审核、收件受理等全流程环节远程“云端办”,在街道社区选取试点部署“云窗口”自助端设备。
16.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深化“三制度三窗口”举措,拓展周末延时服务事项清单,联合效能监督部门加大“办不成事”反映问题的督办力度。优化前置服务,依托“云窗口”,通过“可视化咨询、可视化辅导、可视化业务办理”,提供事前申报辅导。依托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好差评”系统、“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等渠道解决企业群众诉求。持续强化长三角政务地图服务能力、服务范围,推进文化教育、公安等主题地图建设。在xx省一体化智能自助系统上线更多省、市自助办事项,探索推动xx省一体化自助终端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园区等场所延伸,实现省、市统筹事项“自助办”。推动企业和群众经常办理且基层能有效承接的事项下沉至基层服务场所办理,实现更多社会保障、民生服务类事项“就近办”。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体验官”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沉浸式体验活动,促进我市政务服务工作持续践行“一改两为”、全面提升服务效能。
17.创新服务运行管理模式。借鉴学习省内外先进地区综合窗口建设经验,进一步优化我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运行模式,规范便民服务中心(站)建设运行,全面推行“一窗受理、综合服务”。全面推进综合窗口行政办事员管理机制,组织开展等级认定、定岗晋级等工作。开展乡镇(街道)政务服务能力建设提升调研,持续完善体制机制并总结好经验做法。规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建设,有效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六、着力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18.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数据要素市场,积极引育发展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建立大数据企业库,持续开展大数据企业培育认定工作,压实各县区培育扶持和组织申报责任。到xx年底,新增培育省级大数据企业不少于10家、市级大数据企业不少于20家。坚持招大引强,加大数字产业“双招双引”力度。
19.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开展全域数据的汇聚、碰撞、挖掘工作。制定年度数据开放清单,促进政务数据在安全可控前提下“应开放尽开放”。积极推进政府数据授权运营试点,鼓励第三方挖掘利用公共数据。
七、加快推进区域合作
20.推动对口合作。抢抓xx市与xx市对口合作政策机遇,深化与xx市大数据中心、xx市闵行区行政服务中心等部门在公共服务、数据资源、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协同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进一步扩大事项范围、优化服务质效,依托“云窗口”创新服务模式,推动两地数据资源共享安全融合,推进高频电子证照在长三角政务服务等领域线上线下场景互认。加强“一网统管”交流与合作,探索应用场景和体制机制创新。
21.深化合六同城化建设。持续推进“一码通域”,让xx、xx市民在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领域实现“异地同城待遇”。
八、深入推进“免申即享”
22.升级“免申即享”平台。依托“皖企通”联通财政兑付系统,相关办件、支付等数据按规范接入“免申即享”平台,形成管理闭环;对接市本级及其以下惠企政策、实现一个平台即可查询、浏览、办理各类惠企利民政策。
23.拓展“免申即享”服务。依托全市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支撑能力,强化数据共享和人工智能辅助,精准匹配惠企利民政策服务,实现由“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运用数据核查、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现场勘察、并联审批等方式,提高政策兑现效率。持续探索政银合作渠道,深入开展“数据赋能普惠金融”行动,加快实现金融信贷“即申即享”。
九、夯实数字xx发展根基
24.推进市云计算数据中心应用。启用xx市云计算数据中心,完成市级党政机关业务系统向市云计算数据中心迁移,构建全市统一的政务云服务体系。
25.加快公共场所视频监控资源整合。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升级我市“雪亮平台”视频接入、传输、处理、转发和计算能力;按照“云化、智能化、集约化”的目标,深化行业监管领域企事业单位等自建的公共场所视频监控资源接入;开展视频数据规范化治理,对已接入的视频监控资源实施统一编码、补足画面标注及经纬度信息,提升视频资源整体质量,更好支撑场景应用。通过全市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按需共享“雪亮平台”汇聚的公共场所视频监控资源,推动视频数据跨层级、跨部门高效应用;结合城市建设规划,优化点位布局,聚焦社会治理、交通运输等重点场景需求,全面推进视频监控资源智能化、实战化应用。
26.筑牢数字安全防线。建设政务云同城灾难备份中心、异地备份中心,打造“两地三中心灾备体系”,提升市级政务云数据中心基础安全能力。加大非涉密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迁移整合工作力度。完成全市政务外网安全监测平台与省级平台对接工作,深化全市政务外网监测平台应用,构建省市县联动的安全监测体系。开展市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接入试点,构建政务外网认证体系;加强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开展数据安全检查行动、风险评估,深化市数据安全管理平台应用,实现政务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十、强化统筹数字xx建设
27.强化督导考核。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数字中国的重要论述,加强《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和贯彻落实。编发工作简报,加强工作调度。跟进省级部署要求,及时调整优化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数字xx建设”指标。推进法治建设,严格执行合法合规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和法律顾问等法规制度。依法推进党务公开、深化政务公开,推深做实信访工作,抓好文电办理、档案管理、机要保密、应急值守和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认真落实综治、双拥、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
28.强化政务信息化项目统筹管理。修订出台《xx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部门联审、省市县联动、专家评审工作机制。做好市级预算单位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服务集中统一采购工作。构建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新范式,选择部分项目基于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设计、开发,推动建设模式从“承建厂商全程建设建设实施”向“设计、开发、运维分阶段实施”转变。开展运维、等保类项目打包整合招标,推进延续、新建类项目政府购买服务,提升全市政务信息化集约节约建设水平。引导各部门围绕场景创新赛道申报新建项目,推进资金支持方式从“审项目分资金”向“谋场景比项目”转变。
29.推进标准规范工作。积极参与《政务云第2部分:服务满意度测评指南附件》和《城市大脑第2部分:城市物联感知管理与服务平台技术要求》等xx省地方标准的制定;开展乡镇(街道)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工作的省级地方标准申报,不断完善数据资源、政务服务等标准规范体系,支撑数字xx建设。加强标准宣贯工作。
30.加强数管系统自身建设。提高政治站位,从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全面提升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工作效能。举办“数字xx大讲堂”,着力提升数管系统干部职工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推动工作争先创优。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做到知敬畏守底线,精心打造“窗口创五好 服务争先锋”党建品牌,充分彰显数管系统优良作风,倾心倾力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做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