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关于全市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项目跟踪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我市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项目开展一年多来,全市共有X个项目获得经费支持(20X年启动项目,首批X个;
2019年X个),市辖区新培育了X个农村女性社会组织,每个项目要求服务不少于X人,两年间,共XX余名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享受到了专业贴心的服务。关爱项目的开展,改善了农村基层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为探索社会化、项目化关爱服务农村“三留守”人员工作模式积累了有益经验,也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进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集聚了力量。
一、“三留守”对象生活状态明显改善
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项目通过开展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安全监护等基本关爱服务,“三留守”人员生活状态发生了明显改善。一是基本生活困难得到解决。如X市X区下相街道兴隆居委会“三留守”关爱服务社,帮助留守老人解决衣食住行问题,从帮助老人洗头擦身等基本生活照料、帮干家务做农活、帮助购买生活用品到开展防诈骗知识讲座等,切实解决了留守老人的实际困难,降低了老人生活安全风险。二是精神面貌发生了改变。关爱服务让部分“三留守”人员感受到温暖,减少了生活忧虑,精神面貌发生了改变。部分人由原来的沉默、孤单变得开朗合群;
由原来的自卑变得自信;
由原来的无所事事、生活低落变得忙碌充实,对生活充满希望。三是成长需求得到了满足。对于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而言,人生成长需求非常突出。例如关爱服务组织通过开展女性素质提升讲座、提供就业信息、开展心理咨询和疏导等方式来帮助留守妇女解决就业和心理问题,促进她们自身成长。通过对留守儿童开展落实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安全守护、教育服务和心理辅导等方式,来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困难和心理问题,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二、化解社会矛盾,拉近了政群、社群关系
关爱服务项目的开展,一方面为“三留守”人员的家庭减轻了负担,使部分家庭成员能够安心在外工作,减轻对家庭留守人员的担忧,进而避免因担忧、焦躁、抱怨关心不足、过度依赖等负面情绪产生的争吵,减少家庭矛盾,促进家庭成员关系和谐。另一方面促使工作人员与“三留守”人员及其家庭建立联系,并通过关爱服务赢得了他们的好感和信任,进而拉近了社会组织与群众的关系,拉近了村居、妇联、民政局等与群众的关系,促进了社会关系和谐。同时,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项目主要在村居层面具体实施,因此,这个项目非常有效地促进了社区组织的发展,农村基层社区组织建设从原来党支部组织及村民委员会组织进一步拓展出公益性社区服务组织,让社会组织工作有效融入到村居“两委”中心工作之中,实现了两类组织工作之间的“互嵌性”。
三、培养了一批农村妇女骨干
在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从项目申报到项目实施,都需要一个懂业务、愿付出、敢作为的项目牵头人。这项工作不仅需要艰辛努力地付出,同时又是一份非常具有专业性的挑战。因为是项目化运作,就要在过程性管理中符合项目化的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经得起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专业评估。从项目运行一年多来看,在具体执行这项工作中,涌现了一批青年骨干人才,有的是基层妇联干部,有的是大学生村官,有的是“返乡创业新村干”。
不管他们是何种身份,在执行这项专业性较强的社会化组织活动中,都在不断地成长,培养了一批年轻人从接触新事物、认识新事物及掌握新事物的转变。
四、推动了社会组织的不断成长
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项目是市民政部门设立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资金中的一个子项目。我市每年有XX万元的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资金,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项目每年有XX万元。同时,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项目是依托妇联系统,相关社会组织是在各级民政和妇联的指导下新成立的,以妇联组织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为目标,在基层社区构建了一批社会组织,成员主要有妇联干部、留守妇女、志愿者等,虽然他们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但是缺乏专业社会组织项目运行经验。在20X年,首批X个社会组织经历了组建团队、项目投标申报、项目实施、项目总结评估等流程,基本上了解了社会组织工作过程,实现了社会组织自身的初步成长。为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水平,仍需在实践中慢慢摸索,不断总结经验,从而为农村“三留守”人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五、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和前置性工作。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三农”工作相关部门乃至全社会都为之付出了艰辛努力。精准扶贫工作依然是2020年需要攻坚拔寨的重点工作之一。农村“三留守”人员大多与扶贫工作中的建档立卡户大量“交集”。因此,在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项目中,对农村服务对象的甄选也注重从建档立卡户中优先选择,让他们能在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中得到减贫助贫效益。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更宽的视野,这些都是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项目的隐性功能,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