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心得感悟4篇
“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心得感悟篇1
粮食,是我们每一个人天天接触到的东西,如米饭、包子、面包、油条等,是为我们提供能量的东西,人吃了就会有力气;是维持我们每一个人生命存在不可缺少的东西;人几天不吃就会饿死。然而,现在的土地越来越少,而人口数量却越来越多,我们必须珍惜粮食。想想我以前,哎!真惭愧。
那是一天的早上,妈妈在万利隆给我买了一袋“胡萝卜营养棒”面包。那袋面包一共有六个,每一个面包都烤的金黄,上面零星地撒了一些胡萝卜小丁,好像镶嵌了一颗颗红宝石,馋得我口水直流。我迫不及待的打开袋子,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我马上拿出一个面包,仔细地看了看,这种面包最大的特点是面包中间有奶油。我因为没见过,所以吃得很快,一直吃到吃不下为止,那袋面包也只剩下三个了。我把它们重新扎好放进书包里,等到饿了再吃。
那袋面包就在我的书包里睡大觉,直到中午放学才被我拿了出来。在回家的路上,我拿出一个面包,塞进嘴里,一股油腻腻的奶油味突然充满了我的嘴巴,我觉得十分恶心,赶忙吐在了垃圾桶里,心想:“这面包在早上是那么好吃,可是到了中午却十分难吃。难道是我吃腻了吗?”我只好把那一袋面包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吃他们尝了也说不好吃,我只好把那袋面包丢了。
偶然的一次,我在电视里看到了一组反映非洲饥民的照片,心中不由一酸:“他们真可怜,要是我那天的面包能给他们吃,就不会饿死一些人了。”从那一天起,我再也没有浪费粮食。
珍惜粮食,是我们迫在眉睫的事。让我们一起从身边做起,不浪费这宝贵的粮食。
珍惜粮食,从我做起!
“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心得感悟篇2
五月的微风荡漾。清晨,我彳亍在乡间小路,麦香裹着泥土的气息拂面飘来,流风里洋溢着浓郁的馨香,又一个收获的季节到来了。挂满麦梢草尖的露珠,被初起的阳光折射得五彩斑斓绚丽多姿。布谷鸟婉啼声声,仿佛呼唤盛夏赶快到来,敦促小麦快快成熟。浓浓的麦香,浸透了乡野,弥漫在旷野里的麦香熏人欲醉,也只有这初夏的清晨,才有这般奇绝壮观的迷人景致。
《七十二候歌》中记载:“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此时,家乡的小麦麦粒虽未成熟,但已粒粒盈满。家乡人在田间撒播希望,在地垄里寻觅丰收的喜悦。麦子在农家人的精心照应下,麦秆儿可劲的向麦穗上输送给养。经过阳光沐浴、雨水滋润,麦粒逐渐丰盈饱满,散发出柔嫩的馨香和清爽的甜意。麦穗上结满了麦粒,颗颗麦粒整齐有序地排列着。从麦子开始作粒时,我就时常的光顾麦田,置身于麦海中,微风吹拂下的麦穗,荡起层层碧波。耐不住诱惑的我,顺手拽下一麦穗,然后放到手心里慢慢地转着圈揉搓着麦穗。直到一颗颗珍珠似的娇嫩麦粒展现出来时,深吸一口气,“噗”的一声吹向麦粒和麦糠。随着麦糠的飞逝而去,剩下一小捧饱满黄绿的麦粒,一颗颗胖乎乎的麦粒似如珍珠,摆列在我的手掌心里,甚是好看。在眼睛的引逗下,急不可耐的馋舌,从嘴角流出了哈喇子。我把这一撮儿嫩麦粒填进了嘴里,随着牙齿的咀嚼,香甜的肉感连同新鲜的浆液满口生香,顿觉一股麦香顺着嗓子眼直通胃腹。
说起食嫩麦。让我不觉斗转星移穿越回童年时代。娘曾经多次给我讲述她过去的记忆。70年代初,那是在生产队还在大集体,到了一年一度的麦收时节。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挨饿的农家人,夹着包袱去田间为家人打“食”。邻居三婶家男人是瘸子,家里孩子多,日子混的很是紧巴。三婶是村里出了名的“三只手”。每到麦熟前她就忙了。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三婶背回即将成熟的绿黄色的麦穗,在灶上烧上一把火,把那麦穗烤熟,然后把它们放在簸箕上搓出嫩麦粒。烟火催逼出的香味飘满小屋,孩子们闻香而来,围拢在三婶的身旁,伸出黑乎乎的小手向前抓上一把儿,一仰头抛进了嘴里,嚼上一嚼,立时涌满新麦的柔韧芳香。就是吃这嫩麦粒,也要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因为那时生产队里有“看青”(生产队里的专职看护人)的,如果谁家烟筒冒烟了就要登门拜访,看看你家的吃食。发现问题马上请进大队说个明白。那些年,三婶没少背着偷来的麦穗游街示众。
国家的惠民政策,激起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诚朴勤劳的新河农民,他们选用良种,配方施肥,生物治虫,适时灌溉,小麦产量逐年提高。早已是年年粮食有余,家家三餐细粮,村子里一年四季都弥漫着诱人的麦香。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户户富裕起来了。三婶家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孩子个个有出息。麦收时节,三婶不必再夹着包袱晚上下地了。每年到麦收前,我总是要数次光顾自家麦田,采摘绿黝黝籽粒饱满的麦穗巧做佳肴,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麦粒虽然青绿,但已经灌饱了淀粉和蛋白质,既有丰富的营养,又味道清甜。在孩子们急不可耐的日日催促下,我从田间采集来一筐篓麦穗,找来簸箕,效仿三婶把这嫩绿逐渐趋以变黄的麦穗放在簸箕里,用手使出适度的力量,从麦穗中搓出麦粒。这时麦粒还软和,用力过猛,就会把麦粒搓烂的。然后,把参杂的麦糠,从中颠簸去,直到剩下颗颗晶亮剔透,似如碧玉的麦粒。为了卫生干净,我把这些麦粒从开水里溜一下,然后倒到笼屉里,控去水。接着,找来配料:白糖和食用油。我把油倒进锅里,在火上进行加热,油达到一定火候的时候,把白糖倒入油中;等到糖全部溶进油中的时,就把麦粒倒入锅内,让这些麦粒融入其中。这道糖粘麦粒就做好了,我给它美其名曰:“珍珠粒沙”。我对等待已久的孩子们说:“不要着急,等晾凉了,再去吃,否则会烫着舌头的。”“珍珠粒沙”变凉后,顺手取上一块儿,放到嘴里嚼上一嚼,那叫美,发出咯叽咯叽的响声。这麦粒香甜不软不硬,软硬适中,甚是好吃,香味浓厚醉人。看着孩子们品尝着我的“杰作”,我心里美滋滋的。这可是饭店里享受不到的美味呦。
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麦子。麦子在感情上,和农民是融为一体的, 诗人海子曾把它称为“粮食中的粮食”。粮食是海子定义幸福的要件。温饱即幸福,没经历过饥饿的人断断得不出这样的结论。每一粒麦子都凝聚着农家人的艰辛;每一天幸福都饱含着拼搏的血汗。珍爱麦子,其实就是珍爱自己的幸福。我们要时刻铭记古训:“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做个幸福的人,享受粮食的同时,也要珍爱粮食。
“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心得感悟篇3
前几天,妈妈对我说有空我们去吃自助餐。我高兴的说道,哈哈,太棒了。吃自助餐啦!
星期五晚上我正好没课,就来到了月河客栈来吃自助餐,这里十分高级,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反正让人琳琅满目、眼花缭乱、样样都有,口味也十分多。可是到了座位上,出现了另外的一幕,看到前面客人桌上的慕斯蛋糕只咬了一口就扔在边上,把人间美味的螃蟹的脚也没吃完,还有那些烤鱼……这让我觉得那客人是不是有问题,都不知道要珍惜粮食吗?你们不要吃就不要拿嘛,就算你真的吃不下,你也可以打包带走呀,要吃就得吃完,否则就太浪费了,不懂得珍惜粮食,你怎么能把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东西扔掉呢!太不爱粮食了,在这时候我想起了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
6岁的那一次,阳光十分晴朗,是一个好天气,我美美的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自己的肚子已经饿得不行了,就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我肚子好饿好饿呀!快点帮我烧饭烧菜。”因为我是妈妈的心头肉,妈妈用最快的速度帮我烧好了。我又让妈妈像保姆一样喂我吃,妈妈也无怨无悔,可能那是因为我只是一个6岁的小屁孩,所以妈妈也就喂我吃了。结果我刚吃一口,就吐了吃来,说:“怎么这么难吃呀,这肯定是世界上最难吃的了”
真巧爸爸回来了,爸爸说:“怎么啦,我的宝贝!”我就把一切都跟爸爸说了,我以为爸爸会帮我,也会说妈妈烧的不好吃,可爸爸却严肃地告诉我,“这是你的错,一,你不应该说妈妈做饭难吃,还发脾气,比如我和朋友在家里吃饭,别人说,菜真难吃。你会开心吗?二,你怎么能吐掉呢,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呀!有一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道理,我就把妈妈给我盛的饭全吃光了,得到了爸爸和妈妈的表扬!
每一个人都要珍惜粮食,你们也要这么做哦!
“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心得感悟篇4
我羡慕那些吃饭很慢,一直吃尽碗里最后一颗饭粒的人。最后那颗饭粒可能正是农民弯腰从地里捡起来的那颗谷粒,见到这样的人,我岂止是羡慕,简直会景仰他。
吃饭占用了人生很长的时间,虽然它够不上恢宏大气,它也真不需要恢宏大气,相反,小气和安静适合于每一顿饭。
慢慢用餐,吃干净每颗饭粒的人身上至少有两项美德。第一是懂得感恩。感恩实在要从敬重粮食开始。你看和尚去饭堂用餐,身上要穿戴袈裟,着正装,看上去一派庄重气象。我有幸与和尚一道吃过饭。他们手捧着饭钵,眼睛盯这钵里的饭,即用心又清净。和尚们肃然起敬的仪容,是对粮食作出的礼拜。古代真有人在吃饭前对饭食拜上几拜,以示感恩。我想这件事,为什么要对粮食和饭食恭敬呢?结论是:对入口的饭都不恭敬,还要恭敬谁呢?如果仅仅恭敬明星而糟蹋粮食,岂不本末倒置了吗?是粮食让你生命延续,而非明星。和尚们吃饭不说话,说话轻慢了粮食又不利于消化。科学认为进餐说话会影响到胃从胰腺的一系列功能。而你看到和尚们专心吃饭体会到一样美,他们吃净饭粒用开水洗一洗碗,喝下去,那真是干净极了!以前,我见到我妈吃完炒米用茶水涮一涮喝下去觉得愚不可及。如今知道我这样想才愚不可及。我还没有达到他们的境界,从粮食中领悟天地馈赠之厚意。
他们身上的第二项美德是享受服气。服气在那里?有人以为福气就是手挎LV。我问LV和DVD是一回事吗?她回答你是个老土。老土不一定不会享福,李白和苏轼都不洋,都是尽享天地大美的有福之人,他们都不如LV与百达翡丽。
福气在那里?如果让我回答,首先回答是粮食。好东西生长出来而非生产出来。别不相信,在你心里算吧,粮食、葡萄、牛奶、蜂蜜、珍珠、翡翠、鲜花都是生长出来的上帝手里的东西。只有薯片、汽水、电视剧、口香糖这种烂东西才是生产出来的人的产品。
慢慢地享受生长出来的东西,是生命与生命相遇。每一颗粮食都有自己的滋味。越咀嚼越有味,身上充实,事实上,当粮食进入人的身体,是阳光、雨水、土地的香气和蛙鸣进入你生命的循环。它不仅是碳水化合物,还是天地的能量。
人常说吸取天地之精华。天那么高,地那么厚,你如何吸取?人有可能接触到的天地精华,也只有粮食和水而已。天地不光生长精华,还以眼睛观人,看到不丢弃每一颗粮食的人,会生出欢喜心,赐福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