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自评报告
护理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为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的有效实施,按照统一部署,结合年度的护理事业工作总结、相关工作检查报告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对《规划》实施两年半时间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等完成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综合形成《〈护理事业〃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报告从《规划》实施及执行完成情况、问题及建议等两大方面进行阐述,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规划》实施及执行完成情况
《护理事业〃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颁布以来,紧紧围绕人民健康需求,构建全面全程、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护理服务需求;全面开展基于数据的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部分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指标总体达到甚至优于全国水平。全面实行护士电子化注册,护士执业管理更加高效便捷。逐步建立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医疗机构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持续提高。实施基于护理岗位的护士人力配置、培训、考核等,逐步实现护士同岗同薪同待遇,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十四五以来,在贯彻落实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持续深化医改进程,护理事业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护理事业规划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实施良好,达到了〃时间过半、完成过半〃的规划实施进度要求。
(一)护士队伍持续发展壮大。截止2023年6月,注册护士总数20万人,较2020年增长54%o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2020年的2.2人提高到3.8人医护比由2020年的1:1.1提高到1:1.6。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比65%,护士学历逐步向大学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层次发展。基层医疗机构注册护士数由2020年的4.5万人增长至7.8万人,通过持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和实施护士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基层护理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建立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30个,累计招收学员9500人;建立护理专业护士培训基地35个,设置老年、康复、肿瘤等25个培训专业,累计培训专业护士12000人。
(二)护理服务体系持续健全。
L优化护理资源布局。结合人口结构变化、疾病谱特点及群众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健全覆盖急性期诊疗、慢性期康复、稳定期照护、终末期关怀的护理服务体系。切实发挥大型医院优质护理资源的引领带动作用,依托综合实力强、护理学科水平高的三级医院,通过组建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等形式,健全完善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定位明确、分工协作的护理服务体系。不同医疗机构结合功能定位按需分类提供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三级医院主要提供疑难、急危重症患者护理,加强护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二级医院主要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护理;护理院、护理中心、康复医疗中心、安宁疗护中心、基层医疗机构等主要提供老年护理、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
宁疗护等服务。
.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体系。不同医疗机构结合功能定位按需分类提供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三级医院主要提供疑难、急危重症患者护理,加强护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二级医院主要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护理;护理院、护理中心、康复医疗中心、安宁疗护中心、基层医疗机构等主要提供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服务;逐步建立健全覆盖急性期诊疗、慢性期康复、稳定期照护、终末期关怀的护理服务体系。切实发挥大型医院优质护理资源的引领带动作用,依托当地综合实力强、护理学科水平高的三级医院,通过组建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对口支援等形式,健全完善不同医疗机构间定位明确、分工协作的护理服务体系。
.增加护理服务供给。推动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护理院、护理中心等。增加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的床位数量。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鼓励社会资本举办护理院、护理站、安宁疗护中心等基层护理机构,提供康复促进、健康管理、长期照护、居家护理、安宁疗护等紧缺服务,对现行医疗服务体系形成有效补充。
.强化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控组织体系架构,培养具备质量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以目标为导向,明确质控工作重点与实施路径,运用科学的质控工作方法、信息化的质控手段,向以精准数据为基础的质量改进模式转化。强化落实护理核心制度,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环节、重点部门完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实现护理服务规范化、同质化,保障患者安全。
(二)强化护士队伍建设。
L扩充护士人力资源。科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根据岗位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护士数量,特别是从事老年护理、儿科护理、中医护理、社区护理、传染病护理和安宁疗护工作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的护士数量。保证临床护理岗位护士数量占全院护士数量比力争达到96%,满足临床护理服务需求或特殊情况下临床护理紧急需求的人力储备。
.健全护士培训体系。探索适合实际的〃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考核制度。健全临床护士分层级培训体系,加强新入职护士、护理管理人员培训和临床护±〃三基三严〃培训,坚持立足岗位、分类施策,切实提升护土临床服务能力。结合群众护理需求和护理学科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科等紧缺护理专业护士的培训I。科学合理安排护士培训,减少重复性、负担性安排,缓解护士工学矛盾。按照《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对医疗机构新进入护理岗位工作的护士开展培训,提升独立、规范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能力。三级综合医院健全新入职护士培训机制,参加培训人员比例不低于95%o二级及以上医院结合实际开展新入职护士培训,参加培训人员比例不低于90%o
.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加强从事护理管理工作的人员岗位培训I,有针对性地分别对医疗机构护理管理人员、病区的护理管理人员开展岗位培训,提升护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适应现代医院管理要求,护理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比例不低于90%o医疗机构进一步健全临床护士分层培训体系,合理规划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制定培训工作方案,明确培训目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效果评价,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学历护士的学习需求,提升护士岗位胜任力,满足日益发展的临床护理服务需求。结合实际,重点对老年护理、儿
科护理、重症监护、传染病护理、急诊急救、康复护理、中医护理等紧缺护理专业护士开展岗位培训I,提升护理专科技术水平,强化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水平。到2025年,上述专业护士参加培训比例均不低于90%o
.完善护士队伍激励机制。科学合理开展护士评聘考核和绩效考核。在护士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岗位等方面,对编制内外人员统筹考虑。建立健全护士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突出岗位职责履行、工作量、质量安全、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将考核结果与护士岗位聘用、职称晋升、个人薪酬挂钩,向临床一线护士和基层护士倾斜,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持续开展〃优秀护士〃评选活动,向三十年护龄人员颁发荣誉证书,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
.保障护士合法权益。贯彻落实《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积极落实关于关心关爱医护人员的有关要求,在护士执业环境、薪酬待遇、培养培训、专业发展等方面创造良好条件。医疗机构为护士提供必要的卫生防护和医疗保健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护士在职业环境中可能受到的危害,切实维护和保障护士合法权益。
(三)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
L持续深化优质护理。继续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模式,夯实基础护理质量,落实护理核心制度,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实现优质护理扩面提质。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由住院部扩大到门(急)诊、血液净化中心(室)、手术(部)室、导管室等非住院部门。实现二级及以上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全院覆盖。强化
护理人文关怀,优化服务细节,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服务的全过程,有效提升患者获得感和满意度。
.推进护理服务模式创新。进一步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覆盖面,实现〃互联网+护理服务〃全覆盖。规范〃互联网+护理服务〃制度、流程,做好风险防范和监管工作。结合分级诊疗要求和群众实际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创新发展多元化的护理服务。建立〃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打造规范化、系统化的护理服务流程体系,加强上门护士服务质量与安全监管,引导〃互联网+护理服务"健康发展。支持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延续护理服务、上门护理服务等,将医疗机构内护理延伸至社区和家庭,为出院患者或行动不便、高龄体弱、失能失智、终末期患者或行动不便、高龄体弱、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便捷、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
.加强护理学科建设。以满足重大疾病、重点人群的临床护理需求为导向,加强护理学科建设,运用PDCA.品管圈、6S管理、根因分析等科学的质量管理工具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搭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护理学术平台,构建基于循证基础和临床需求的护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以学科建设带动护理人才培养和护理服务能力提升,切实提高地区间、机构间护理同质化水平。有条件的医院探索设立专科护理门诊。鼓励三级甲等医院,特别是高等院校附属医院加大护理科研投入,探索建立护理科研管理组织,培养一批护理科研骨干。
.强化专科护士培训。扩大专科护士培养规模和范围,分批次有针对
性开展老年护理、儿科护理、重症监护、传染病护理、急诊急救、血液透析、康复护理、中医护理、安宁疗护、社区护理等相关护理专业护士培训I。完善专科护士的培养培训及继续教育体系。
(四)补齐护理短板弱项。
L推进老年护理相关工作。推动老年护理相关政策措施落地。支持医疗资源丰富的市、县(市、区)将部分公立医疗机构转型改扩建为护理、康复医疗机构,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老年护理床位设置,鼓励建设社区护理站。增加从事老年护理服务护士数量,强化人才培养培训。探索建立和发展医疗护理员职业队伍,适应老龄社会需求。对接失能老年人迫切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为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护理、日间护理等服务。
.推进老年护理服务提质。按照《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培训大纲》,加快老年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提升高水平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在老年健康队伍中的比例,提升老年护理服务质量。根据《关于开展老年护理需求评估和规范服务工作的通知》,继续推动医疗机构按照评估标准有效开展老年护理需求评估工作。将〃互联网+护理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家庭病床、延续性护理等服务有机结合,为高龄、失能等老年人提供居家护理服务。
.推进基层护理发展。以医联体、护理专科联盟、护理专家联合团队等为载体,发挥大型医院优质护理资源的帮扶带动作用,通过下沉或输出管理、培训、技术等方式,帮助提高基层护理能力。加快基层护士队伍建设,增加基层护士人力配置。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加大基层护士培训
力度,切实提高其老年护理、康复护理、慢病管理和安宁疗护等专业服务能力。
.加快发展安宁疗护。按照《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结合分级诊疗要求和群众迫切需求,着力增加安宁疗护中心和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床位数量。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安宁疗护工作,提高安宁疗护质量。根据区域内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结合分级诊疗要求和群众健康迫切需求,着力增加安宁疗护中心和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床位数量。加快培养培训从事安宁疗护服务的专业人员,提高生命终末期患者的安宁疗护质量。落实安宁疗护服务临床指南和技术标准,不断规范从业人员实践行为。
(五)加强智慧护理建设。
充分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结合发展智慧医院和〃互联网+医疗健康〃等要求,探索运用智能输液系统、智能床位监测系统、患者体温监护系统、芯片腕带+物联网技术等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建立包括护理管理在内的综合管理平台,支撑业务管理、经济运行、考核分配等功能,为及时弹性调配人员、科学绩效考核、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等创造条件。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护理服务模式,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覆盖面,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减轻护士工作负荷,让信息真正为护士服务、为质量服务、为患者服务。
(六)推动中医护理发展。
积极开展中医护理特色服务,持续优化中医护理常规、方案、技术操作
标准和质量评价标准,加强中医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质量,推进中西医护理深度融合,促进优势互补。加强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基层中医护理人才、专科护士培养,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能力,创新中医护理服务模式,拓展中医护理服务,延伸护理领域,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中医护理服务。加强中医护理理论内涵、科学基础以及临床实践评价研究,提升中医护理科研水平,推动中医护理发展。
(七)加强交流与合作。
深入开展与国际及地区间护理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借鉴在护理管理、人才培养、政策制度、护理技术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健全完善护理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实现经验共享、互利共赢。
二.“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护理事业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和短板。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水平较规划目标和国家平均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护士队伍数量相对不足,地区分布不平衡;护理服务供给与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护理服务内涵领域需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基层医疗机构护士培训不足,高水平、高层次护理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基层服务能力尚薄弱;护理信息化技术发展区域不平衡,护理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等。
三、推进〃十四五”后半期规划实施的对策与措施
从《规划》前期完成情况看,各主要指标、主要任务基本上达到了规划
进度要求为中后期完成规划要求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J十四五〃后半期,面对护理事业需求不断提高的现状,需要全面贯彻落实有关护理事业发展的工作要求,切实解决《规划》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统筹规划、政策保障、培育市场、宣传发动等多种途径,营造更加良好的养老服务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快推动护理事业发展,更好满足护理需求,努力促进《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实现。
(一)加强组织实施。要充分认识〃十四五〃时期推进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将护理工作纳入本地卫生事业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持续深化医改总体规划,统筹安排部署,同步推动实施。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十四五〃下半期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细化实化落实举措,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实施。
(二圻展监测评估。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制定完善本地〃十四五〃下半期护理事业发展监测评估方案,做好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和中期评估工作。定期监测评估工作进展,及时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组织开展年度评估,适时对各地推动实施情况予以通报。
(三)及时总结经验。按照本规划要求,因地制宜积极开展贯彻实施工作。聚焦重点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勇于先行先试。在推动实施过程中,注重积累总结经验,分步推广实施。对各设区市创新典型经验予以推广,以点带面,推动护理工作取得新突破。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形式,做好〃十四五〃下半期护理事业发展规划政策解读、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充分发挥地方首创精神,注重宣传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增
进全社会对护理工作和护士队伍的理解,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护理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篇二: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自评报告
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自评报告
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自评报告
一、背景介绍
我国护理事业在经过前期的发展之后,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的中期已经过去两年。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我国护理事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一些挑战。本次自评报告旨在对目前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以提供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导。
二、发展成果及评估
1.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加大对护理专业的培训力度,我国护理人才队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补充和提升。但是,由于护理专业的复杂性和高要求,培养质量还有提升空间。
2.医疗机构护理服务质量:我国医疗机构护理服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通过加强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水平和效果。但是,仍存在一些医疗机构护理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督。
3.护理技术水平:我国护理技术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通过引进和推广国际先进的护理技术,提高了我国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但是,由于护理技术发展速度较快,仍需要加大对护理技术研发和培训的投入。
4.护理制度建设:我国护理制度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为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是,由于护理事业本身的特殊性,仍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
三、面临的挑战
1.护理人才短缺:我国护理人才的需求远远超过供给,护理人才的短缺成为护理事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高校护理专业的扩招和培训机构的建设是解决人才短缺问题的关键。
2.护理服务质量不均衡:我国护理服务质量在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城乡之间、医院之间的差距较大。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评估,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均衡性。
3.护理技术发展不平衡:我国护理技术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和医疗机构的护理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加强对护理技术的研发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医疗机构的护理技术水平。
四、未来发展方向
1.加大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投入:通过加大高校护理专业的招生规模、提高培养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同时,建立健全培养机制,使护理专业人才具备更大的发展空间。
2.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加强护理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评估,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建立健全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对医疗机构的护理服务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
3.加强护理技术水平的研发和推广:加大对护理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投入,引进更多的国际先进护理技术,提高我国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医疗机构的护理技术水平。
4.完善护理制度和政策:加强对护理制度和政策的研究和制定,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和规章,为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加强对护理事业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护理事业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
五、总结
在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的中期自评中,我国护理事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一些挑战。通过加大对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加强护理技术水平的研发和推广以及完善护理制度和政策,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希望通过本次自评报告的总结和评估,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篇三: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自评报告
“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
中期自评报告
一、规划实施总体进展情况
(一)主要目标指标进展
“十四五”以来,我市护理事业取得较好发展,基本满足居民医疗需求,并能充分应对应急状态,护理队伍数量持续增加,素质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能够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责任制护理有效落实,护理服务显著改善,更加贴近群众和社会需求护理内涵不断丰富,护理外延进一步拓展,老年、社区、居家、康复等护理服务供给显著增加。护理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调动护士积极性的机制逐渐建立完善。
(二)主要任务实施进展
1.进一步优化护理资源布局。一是结合人口结构变化疾病谱特点及群众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在全市范围内探索建立健全覆盖急性期诊疗、慢性期康复、稳定期照护、终末期关怀的护理服务体系。二是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依托综合实力强、护理学科水平高的三级医院,借助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等多种形式,建立区域内护理服务网络,实现家门口的高质量护理服务。三是健全完善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定位明确、科学合理、分工协作的护理
服务体系。医疗机构结合医院等级和功能定位提供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三级医院主要提供疑难、急危重症患者护理,加强护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二级医院主要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护理;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提供老年护理、康复护理、长期照护等服务。
2.进一步提升护士培养培训质量。健全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规范化培训、岗位培训、专科护士培训和护理管理干部培训机制等多样化、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确保学习培训覆盖护士执业全周期。注重临床护士“三基三严”培训,明确师资要求坚持立足岗位、分类施策,实施基于临床情景的护士培训模式,结合层级培训、专科培训、远程教育培训等途径提升培训的精准性,切实提升护士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强化重大传染病、重症监护、老年、儿科、急诊急救、中医护理、康复护理等紧缺护理专业培训,科学合理安排护士培训考核工作减少护士负担,缓解护士工学矛盾。截至目前,我市共有重大传染病护理人员XX人、重症监护护理人员X人、老年专业护理人员人、儿科护理人员人、急诊急救护理人员人、中医护理人员人、康复护理人员人。
3.进一步提升基层护理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加强城乡基层医疗机构护理服务能力建设,依托对口支援、远程教育在岗培训、“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加强了基层护士培养。持续在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基本实现服务理念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变,使基层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2021年至今,二级及以上医—2—
疗机构护理人员下基层帮扶、对口支援总人次X,基层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参加院外培训总人次X。
(三)专项行动进展
1.老年医疗护理服务。
我市进一步完善老年医疗护理服务机制体制,强化老年医疗服务政策保障,增加老年医疗服务供给,提升老年人护理服务质量,精准对接老年人多样化、差异化的迫切医疗服务需求,老年医疗护理服务模式更加多元化,且日益成熟,切实增强老年人医疗护理服务幸福感、满足感和获得感。
(1)不断增加提供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的床位数量。
截至目前,全市三级综合医院均全部设置独立的老年病科;同时X卫生院等超过X%的基层医疗机构均提供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床位,老年医疗服务机构数量和床位数量不断增加,医疗服务资源不断提升。
(2)加强老年医疗护理从业人员培养培训。
为更好培养的老年医疗护理队伍,优化整体护理队伍,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我市老年专科护理服务能力,加强老年护理人才培育,我市各试点医疗机构积极组织人员参加老年护理专科护士培训班和医疗护理员第四期师资培训班等,X医院也已申请老年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同时,各试点医院制定并完成了老年医疗护理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培训计划及老年医疗护理技能演练培训计划,全面提升老年医疗护理方面的专业能力和—3—
服务技能,积极落实责任制整体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老年医疗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3)增加多层次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供给。
市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对口支援与帮扶协议,承担医联体及辖区老年医疗护理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任务,选派护理管理人员赴医联体或医共体帮扶单位开展帮扶活动,通过培训、指导、帮带等方式,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管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内容,提高医养结合护理服务水平。发挥帮扶和带动作用,为老年患者提供疾病预防、医疗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服务等提供一体化服务。
(4)创新多元化老年医疗护理服务模式。
一是科室成立老年护理小组,进行电话随访和延伸护理服务,为老年患者提供全流程、无缝隙、专业便利的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通过召开公休座谈会、义诊、走进社区服务、免费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视频播放、与康复科、中医科、全科医学科、骨科等建立多学科联盟,为老年患者提供康复、运动理疗、糖尿病护理、远程心电图、远程血压监测等服务。三是营造老年友善环境。试点科室通过节假日组织各种活动如猜字谜、打哑语、脑筋急转弯等一系列有奖活动,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四是科室成立了肠内营养管理小组,制定并完善了相关的制度、流程、规范,制作了吞咽障碍患者经口进食指导手册、吞咽障碍训—4—
练手册、家庭鼻饲管护理指导手册,并将手册悬挂病房,供患者和家属阅读,获取健康知识。
(5)开展老年人居家医疗护理服务试点。
创新老年人家庭服务模式,通过家庭医生签约、与养老机构签订医养结合服务协议,向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上门巡诊、慢性病管理、康复服务、健康咨询与指导;对辖区内失能老年人定期开展上门随访,了解其健康状况,个性化提供健康服务。
2.护士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一是健全护士培训考核机制。不断完善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规范化培训、岗位培训、专科护士培训和护理管理干部培训机制等多样化、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对省护理学会要求的团体标准、核心制度、各类规章制度及法律法规进行专项学习。同时,积极参加和举办国家、省、市级专科继续教育培训,营造全市护理人员良好学习氛围,切实提升医院护理服务能力。二是加强专科护士培养。各级医疗机构通过选派护士到上级三甲医院等医院学习专科护理知识,邀请资深护理专家对我市护理人员进行专科培训。强化重大传染病、重症监护、老年、儿科、急诊急救、中医护理、康复护理等紧缺护理专业培训,切实提升护士临床护理服务能力。三是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引进或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加强学科建设,发挥专科护士职能,创建护理省级重点专科;加强科研、教学能力的提升,扩大学术—5—
影响力;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创新护理模式,拓展护理领域;进一步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使我市护理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四)改善护理服务进展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成立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完善医疗机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设专职人员负责护理质量管理。完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鼓励护理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鼓励患者参与安全管理,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各级护理质量控制中心作用,以敏感指标为抓手加强护理质量分析与评价。通过持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护士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提高,其中中医护理特色逐步凸显,基层护理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五)护理岗位管理工作进展
通过深化护理管理改革,按照“因需设岗、以岗择人、按岗聘用、科学管理”的原则,建立护理岗位管理制度,优化护理人员岗位配置,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建立了护理质控站和三级护理质控体系,实现护理质量的闭环管理和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科学化和精细化护理管理。健全完善医疗机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和规章制度,建立科学的护士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和护士分级管理制度,实现护士从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护士执业管理更加便捷高效。
(六)安宁疗护进展
—6—
我市多家医院积极开设安宁疗护病房,细化人文关怀措施,对临终老年人适时介入安宁疗护,开展安宁缓和医疗,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提高生命末期质量。试点科室选派医护参加安宁疗护相关培训并取得省级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培训证书。试点科室配置从事安宁疗护服务的专职医务人员。安宁疗护病房床位专人专用,配置家庭式的环境,允许使用私人生活用品。按照“充分知情、自愿选择”的原则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推动以临终患者和家属为中心,以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的安宁疗护实践,减轻生命终末期患者痛苦,维护患者尊严。截至目前,全市共有X家医院设置安宁疗护(临终关怀)科,拥有安宁疗护病床X张,今总诊疗人数X人。
二、规划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外部环境变化情况
1.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健康的认识和期望不断提高,要求得到更好的健康服务,提高生命质量,促使护理服务必须向高质量、多元化、人性化方向发展。
2.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群体数量大,老年人群因伤病活动受限、卧床以及失能的人数和持续的时间不断增加,这将大大增加老年护理和与老年有关的慢性疾病护理人员的需求量。
(二)护理规划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原因分析
1.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床护比未达标。护理队伍稳定性差,护士离职、离岗现象较多,护士由于行业特点,临床护士值夜班,—7—
周末、节假日不能正常休假,导致多数临床护理人员有离岗或离职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临床护理人员“求”大于“供”的现象。
2.专业化护理人才缺乏,专科护理有待进一步发展。大力发展专科护理,促进护理适应医学发展,满足患者对健康的需求,已经成为目前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目前紧缺专业护理人才,如老年、中医、传染病、安宁疗护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不足,专科护理还需进一步发展。
三、进一步推进规划实施的工作措施和对策建议
(一)制定科学应对机制。直面上一阶段凸显的问题,结合卫生事业发展新常态,吸收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模式,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在目标制定上增强工作实施结果的可量化性、相关数据的可获取性,建立健全科学应对护理事业的体制机制,将护理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二)做好深入调查研究。秉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理念,对现在和将来护理事业发展形势作客观判断,深入推进《规划》落实,认真做好调查研究,适当提出有意义、可落实的超前目标及创造性举措来,切实做好护理事业的各项工作。
(三)务求取得实效。积极贯彻落实《规划》,结合实际,科学统筹,创新方法,注重实效。注重抓示范点的建设发掘典型经验和有益做法,发挥示范点的引领指导作用,以点带面,典型推动,带动本地区护理工作分步骤达到《规划》的各项目标,确—8—
保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保证实施效果。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监测,组织开展阶段性评估。同时,全面加强护理工作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动态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预测趋势,进行科学决策,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十四五”时期推进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护理工作作为重要任务,纳入本地区全面推进健康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持续深化医改总体规划中。各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的“十四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具体实施方案,坚持护理工作与其他工作统筹部署、同步推动实施原则,有序推进。
(二)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持续开展“护理能力提升行动”,确保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增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落实各项预防措施,确保患者安全。健全护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体系,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
(三)提升专科护理服务能力。突出专科特色,提升专科护理质量。逐步推进儿科、妇产科、康复科、老年病科等特色化专科护理服务的外延,加快安宁疗护、传染病护理专科建设,深化护理服务内涵,增加护理服务项目,拓展护理服务的空间,形成多层次、多专业、多领域服务的新格局。更好地推动护理相关专业的发展,增强同行合作和交流,培养相关专业人才队伍,深化—9—
专科护理内涵。
(四)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加大信息技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优化流程和护理服务形式,推进护理管理信息系统的上线,为护理工作提供便利,提高管理效率。
—10—
篇四: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自评报告
护理事业十四五规划中期实施情况评估报告
为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的有效实施,按照统一部署,结合年度的护理事业工作总结、相关工作检查报告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对《规划》实施两年半时间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等完成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综合形成《<护理事业“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报告从《规划》实施及执行完成情况、问题及建议等两大方面进行阐述,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规划》实施及执行完成情况
《护理事业“十四五”规划》颁布以来,在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和全面贯彻落实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进程中,深入贯彻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发展老年护理服务,促进护理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截止2022年底,在岗护士总数达到16万人,与2020年相比,每千常驻人口护士数从1.5人提高到2.76人,医护比从
1:0.8提高到1:1.65,长期以来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到较大改善。护士队伍的学历层次逐步提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总数的65%。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深入推进,各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护理服务模式不断创新,老年护理服务快速发展,护士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
(一)加强护士队伍建设
1.维护护士合法权益。强化卫生计生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法定职责,在保证人力配置、提升薪酬待遇、减少护理职业健康因素等方面加大落实力度。建立健全评选表彰优秀护士的长效机制,设立护理学会优秀护士奖,大力宣传和表彰在护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护士。
2.持续增加护士总量。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采取有效措施持续增加护士数量,满足临床工作需求。充实基层医疗机构护士数量。开展贫困地区护士本土化人才培养工作,十四五期间为贫困地区培养500名具有普通中等专业学历水平、适应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护理专业人员,逐步缓解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缺乏的问题。
3.建立健全护士培训机制,提升专业素质能力。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健全岗前培训、规范化培训、岗位培训、专科护士培训和护理管理干部岗位培训机制。实施基于临床情景的护士培训模式,探索远程教育培训途径,以夯实“三基”为重点,以提升专科护理能力为突破口,通过现场技能训练、临床案例分析、患者护理查房等形式,加强对护士实际能力的培养。重点加强新入职护士、社区护士、助产士、专科护士、护理管理人员等的培训。
4.改革完善护士职称晋升使用政策,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符合护理工作特点的职称体系。以护士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为主要指标,结合学历、工作年限,调整护士职称晋升和使用政策,充分发挥各级职称护士作用,引导高职称护士直接服务临床。
5.发展专科护士队伍,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以需求为导向,建立和完善专科护士岗位培训制度。继续实施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制度。进一步完善急诊、手术室、介入、血液透析、新生儿、精神科等专科领域的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加强对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和各实习基地的监督管理,建立准入与退出机制,提高培训质量。在现有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遴选部分临床急需、基层能力相对薄弱的专科,开展专科护士培训工作。
6.护理水平不断提高。各医疗机构围绕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积极开展护理技术创新,引进、改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设施、新设备,护理技术得到较快发展,共创新和推广护理技术项目100项。同时,专科护理水平不断提升,期间培养急诊、重症医学、器官移植、手术室、血液透析、介入治疗等10个专科领域4500名专科护士,在日常专科护理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完善护理工作制度、服务指南和技术规范。根据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和临床诊疗工作需求,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完善护理工作规章制度,临床护理服务指南和护理操作技术规范。抓好《医院护理工作规
范》、《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考核评价标准》、《医疗机构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和《中医医院护理工作规范》、《中医医院护理工作标准要求及考评方法》及《常用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及考评方法》的贯彻落实,制定实施《常用护理操作技术规范》,提高护理服务的专业性、规范性。
2.继续深入推进优质护理。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扩面提质。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实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全院覆盖,提高开展优质护理基层医疗机构比例。减少不必要的护理文书书写,把时间还给护士;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指导、沟通交流、心理护理与人文关怀,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加强各项护理技术与护理服务内容落实,把“护士还给患者”,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明确护理质量控制关键指标,建立并完善护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机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利用信息化手段,动态监测用药错误、压疮、跌倒、非计划性拔管、误吸及药物外渗等指标数据,适时总结分析、通报反馈,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4.提高基层护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城乡基层医疗机构护理服务能力建设。通过远程教育、在岗培训、“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加强基层护士培养。将护理帮扶纳入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内容,建立护理对口帮扶机制;鼓励大医院通过建立护理联合团队等,发挥优质护理资源的辐射效应,提高基层医疗机构
护理服务能力,特别是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康复促进、安宁疗护等服务能力,使其在加快建设分级诊疗制度和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中,充分发挥作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探索护士多点执业,实现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护士流动,增加基层的护理服务供给。
(三)加强护理科学管理
1.加大护理岗位管理推进力度。完善并推进医院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实现护士同岗同薪同待遇,激发广大护士活力。各医疗机构要建立人事、医务、护理、后勤等多部门联动机制,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合理配置护士人力。在提高护士薪酬待遇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护士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2.切实减轻临床一线护士负担。全面减轻临床一线护士承担药品运送、物资保障、维修、送检、膳食、安全、财务结算等非护理工作负担,让护士全身心照顾患者。进一步简化护理文书书写,清理《医疗机构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以外的各种记录表单,清理不必要的护理管理台账。根据病人需求及医疗技术的发展,配置新型的护理用品、用具和设备,改善护理工作条件,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3.改革护理质量管理与评价机制。科学高效实施护理质量评价。护理质量的评价主体从护士做了什么转向为患者实际得到了什么,得到的是否是患者所需要的。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通过考核评价方法的改变,将对护士能力的测试和护理工作质量的评价,从考
场转变到病房,从护士站、电脑旁、文书资料中转变到患者的床旁。依托省、市两级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定期与不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现场督导评价,淡化评比打分、强化交流指导帮扶。
4.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通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力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创新优化护理流程和护理服务形式,强化移动医疗、护理设备等护理应用信息体系,节约人力成本,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和质量,减轻护士工作负荷。逐步实现护理资源共享、服务领域拓展,地区间护理工作水平共同提高。
(四)拓展护理服务领域
1.大力推进老年护理。逐步建立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地区可积极稳妥地将部分一级或二级公立医院转型为老年护理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老年护理服务机构,为老年患者等人群提供健康管理、康复促进、长期护理等服务。制定完善老年护理相关服务指南和规范。加强老年护理服务队伍建设,开展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培训。发展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
2.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为出院患者提供形式多样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逐步完善服务内容和方式,保障护理服务的连续性;与基层医疗机构和老年护理服务机构等建立合作联系,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建立预约就诊、紧急“绿色通道”。三级医院要建立和完善患者延续护理的模式与流程。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家庭病床和居家护理,为长期卧床患者、晚期治疗患者、老年患者等人群提供护理服务。
3.推进专科护理门诊服务。针对群众对有关专科护理门诊服务需求量大,但目前专科护理门诊尚未纳入医疗服务项目、也无标准的现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协调有关部门,将专科护理门诊纳入医疗服务项目并明确收费标准,促进专科护理门诊规范、健康、有序发展,满足群众需求。
4.加快护理员队伍建设。探索建立护理员管理制度,明确护理员资质、职责、服务规范及管理规则等,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落实国家制定的护理员培训大纲,大力加强护理员培训,提高人员从业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医学院校、行业学会开展护理员的培养,切实增加护理员数量。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要,每10张床位可配备1名护理员。护理员在护士的指导下,为住院患者提供日常生活护理和简单的基础护理工作。
(五)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把好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关。改善护理人才培养结构,适度调控中专学历层次的招生培养规模,以大专和本科护理专业学历教育为主体,培养中高层次护理专业人才。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护理人才的毕业后教育与继续教育,逐步建立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护理人才培养机制,努力提升护理人才的整体水平。加强对护理专业师资队伍和临床教学基地的能力建设,推进培养院校和临床教学基地在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方面的有效对接,强化对护理专业人才的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教育,以及创新精神和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培养。
(六)推动中医护理发展
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规范和人才培养大纲,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护理工作的意见》等,切实加强中医临床护理工作、中医护理队伍建设和中医护理教育科研及对外交流。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科要创新中医护理模式,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治疗、慢病管理、养生保健、康复促进、健康养老等方面的作用;要强化人才培养,打造一支高、中、初中医护理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合理,涵盖管理、教学、科研及临床等部门的中医护理专业技术队伍;要大力传播推广中医护理理念、方法和科研成果,推动中医护理工作走向全国。
(七)加强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护理领域地区间的交流合作,学习和借鉴先进护理理念、实践经验、教育和管理,按照推进卫生与健康合作要求,加强在护理人才培养、业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经验共享、互利共赢。
(八)切实提升护士服务能力
“十四五”以来,重点开展新入职护士、专科护士、护理管理人员、社区护士、助产士等人员培训,切实提高护理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按照《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的要求,所有三级综合医院的新入职护士均参加培训;其他医疗机构根据实际开展新入职护士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新入职护士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在现有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遴选部分临床急需、基层能力相对薄弱的专科,开展专科护士培训工作。有计划开展护理管理人员规范化培训,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护理管理人员参加省、市卫生计生部门组织的培训,培训率达90%以上。有计划、分期分批开展社区护士培训,争取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培训全覆盖,提高社区护理服务能力。有计划开展中医护理管理人员和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养,加强中医医疗机构新入职护士培训,注重中医护理技术推广和应用,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能力和水平。
(九)全面提升老年护理服务
1.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服务事业,全面提升老年护理服务能力。加强老年护理服务、医养结合及安宁疗护机构能力建设,不断完善相关服务指南和规范,进一步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切实提升老年护理服务水平。完善老年护理相关设备设施配备。鼓励社会力量积极举办老年护理服务机构。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安宁疗护中心,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开展老年护理从业人员规范培训工作,初步形成一支由护士和护理员组成的老年护理服务队伍,提高老年护理服务
能力。制定符合实际的相关标准规范;鼓励、指导老年护理服务机构、医养结合及安宁疗护机构等,依据指南和规范制定、实施符合服务对象健康需求的护理措施。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加强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等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
2.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士队伍总量,每千人口护士数为3.5人,执业医师与护士比达到1:1.25,床护比达到1:0.8。增加医疗机构护士配备,进一步落实医院护士配备标准,使医院护士数量与临床工作量相适应。所有的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的护士配置达到国家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其中,三级综合医院、部分三级专科医院全院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8:1,病区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6:1;二级综合医院、部分二级专科医院全院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6:1,病区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4:1;其他类别、等级的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功能任务、服务量和服务效率等要素,科学配置护士,保障临床护理质量。夯实基层护理力量,进一步增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力量,保障基层护士待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护比达到1:1-1:1.5。优化护士队伍结构。进一步增加大专以上学历层次护士比例,全市护士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不低于70%;三级医院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不低于80%,二级医院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不低于60%。完善医疗机构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完成护士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护士的收入分配、职称晋升、奖励评优等向临床一线倾斜,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努力创造良
好的职业发展条件,稳定临床一线护士队伍。
3.提高护士临床服务能力。提高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尤其提高年轻护士的床旁综合能力,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标准,进一步促进护理工作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建立专科护理岗位培训机制,在完善医院护理岗位设置的基础上,确定临床专科护理岗位,坚持“以用为本”,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实施对专科护理岗位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培训基地建设,规范培训内容和要求,开展市级专业护士培训。加强护理科研管理。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鼓励护理人员积极撰写护理文集、申报科研立项。
4.提升护理管理水平。按照“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建立并完善医院护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护理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加强医院护理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以实行岗位管理为切入点,设置护理岗位并明确岗位职责、上岗条件,完善与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患者满意度相挂钩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护理管理岗位培训机制,适应现代医院和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的需要,培养一批业务能力突出、管理素质优良的护理管理人员。
5.大力发展中医护理。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开展中医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培养中医护理骨干人才。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中医病房要按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医护理
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等要求,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
6.加强合作与交流。加强护理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发达地区医院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护理服务理念、教育和管理模式、专业技术经验、信息化建设经验,积极争取外部力量在护理人才培养、业务技术、管理和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护理工作的高效、共享、同质。
二、“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四五以来,虽然护理事业发展成绩较为显著,但与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护士数量需要进一步增加,护士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临床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护理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护理科研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护理信息化与管理科学化等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
三、推进“十四五”后半期规划实施的对策与措施
(一)制定科学应对机制。直面上一阶段凸显的问题,结合卫生事业发展新常态,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模式,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在目标制定上增强工作实施结果的可量化性、相关数据的可获取性,建立健全科学应对护理事业的体制机制,将老龄工作推上一
个新台阶。
(二)做好深入调查研究。秉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理念,对现在和将来护理事业发展形势作客观判断,深入推进《护理事业发展规划》推进落实,积极发挥作为经济先行先试上的表率作用,认真做好调查研究,适当提出有意义、可落实的超前目标及创造性举措来,切实做好护理事业的各项工作。
(三)务求取得实效。积极贯彻落实《规划》,结合实际,科学统筹,创新方法,注重实效。要注重抓示范点的建设,发掘典型经验和有益做法,发挥示范点的引领指导作用,以点带面,典型推动,带动本地区护理工作分步骤达到《规划》的各项目标,确保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保证实施效果。各级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监测,组织开展终期评估。同时,全面加强护理工作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动态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预测趋势,进行科学决策,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篇五: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自评报告
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自评报告
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自评报告篇1在医院“创二甲”的主旋律中,新的一年如期而至,这一年我们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凝聚人心,认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增强急诊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加强急诊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本年度,我们将以“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立题,现将急诊科护理计划拟定如下:
一、强化护士的“三基”训练及专科技能训练
1.熟练掌握常见病得判断及抢救流程及护理要点,实行定期考核;2.熟练掌握心肺复苏、除颤仪、洗胃术、心电监护等抢救技术;3、熟练伤口的处理和包扎止血技术及伤员的心理护理。
二、加强人文知识学习,提高护士的集体素养
参加学习医院、护理部举办的护理文化学习如礼仪、沟通等,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提升自身素养。
三、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水平
科室有计划的向医院申请选送部分护士外出短期进修,学习,提高护理水平。
四、加强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
1、加强护理安全监控管理,科室护士长每月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做好护理差错缺陷、护理投诉的归因分析和科室护理人员一起提出改进措施;2、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杜绝差错事故发生;3、每周对科室的急救用品、仪器性能进行常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抢救设备的完好率达100%。
五、院前急救工作和抢救室管理
加强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全科人员均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与保养,抢救药品专人负责,定时检查,定点放置,基数与实数相符,使用后及时补充记录。
六、服务态度
实行优质服务工作,规范服务行为,注意服务技巧,落实医患沟通,知情告知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做到“三好一落实”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自评报告篇2为推进“十四五”时期我省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根据《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福建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专项规划》《福建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福建省“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日前,福建省卫健委组织制定了《福建省“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
一、背景依据
“十三五”以来,全省护理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23年12月底,全省共有注册护士12.25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2.95人,医护比1:1.16.注册护士总数较2023年增长30%,护士队伍的规范化、专科化培养和培训不断完善与提升,护理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优质护理服务深入推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群众就医感受和满意度持续提升,2023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福建省门诊和出院患者满意度分别位居全国第3名和第4名。
“十四五”时期是福建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依据《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福建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专项规划》等文件精神,编制本《规划》。
二、目标任务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护理事业达到以下目标:
全省护士总量达到14.75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3.42人,护理队伍数量持续增加,素质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能够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责任制整体护理有效落实,护理服务显著改善,更加贴近群众和社会需求。护理内涵不断丰富,护理外延进一步拓展,老年、社区、居家护理服务供给显著增加。护理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护理
质量持续改进,调动护士积极性的机制逐渐建立完善。
三、主要内容
《规划》是指导“十四五”期间福建省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文件,包括4个方面内容:
一是规划背景。简要总结“十三五”福建省护理事业发展情况,分析“十四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是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强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关于深化医改和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补短板强弱项,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升护理管理水平,拓展护理服务领域,推动全省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共设置10项护理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三是主要任务。从健全护理服务体系、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补齐护理短板弱项、推动中医护理发展、强化护理交流合作六个方面提出福建省“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四是保障措施。提出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将护理工作作为重要任务,纳入本地区全面推进健康福建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持续深化医改总体规划中;促进实施,加强监测评估;注重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等要求。
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自评报告篇3一、精神文明方面
1.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理念,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态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2.发放各种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每季度一次。
3.在征求住院病人意见、出院病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人反馈(或电话询问),本科室医生及护士认同的基础上,通过科室的季考核、年评价推荐,年终评选并奖励“护理服务标兵”。
4.“5.12国际护士节”与工会合作举办“护理艺术节”,以丰富护士业余文化生活。
二、护理工作方面
1.从“三基三严”入手,强化基础护理及分级护理的落实并保证质量。
2.抓住护士交、护理查房、病例讨论等关键环节,以保证危重、疑难病人的护理质量。
3.加强专科护理业务的学习,提高临床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培训专科护理骨干。
4.加强病人重点环节的管理,如病人转运、交接、压疮等,建立并完善护理流程及管理评价程序。
5.进一步探索护理垂直管理及护理单元管理工作。
6.落实三级护理质量评价,全年护理部质控组评价6~7次。
7.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建立并畅通护理不安全事件的上报及处理渠道。年终对表现突出科室予以奖励。
三、业务培训方面
1.组织全院护士业务学习及讲座6-7次。
2.对毕业5年内护士分层次进行操作技能培训。
3.加强对重点科室如急诊室、手术室、icu、ccu、移植、血液净化中心等专科护士的专业技能培训,并制定专科岗位的技能要求。
4.以科室为单位对护士进行临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床能力考核,专科业务考核和护理操作考核各一次。
5.按计划进行静脉输液小组护士的培训。
四、教学和科研方面
1.完成护理学院、高职及夜大各期的课间实习、生产实习及理论授课工作。
2.制定优秀临床带教科室评选条例,年终评选并奖励。
3.按计划完成现有课题,并积极申报新课题。
4.积极撰写护理论文。副主任护师以上人员每人完成3类杂志1篇;主管护师每人完成4类杂志1篇;护师每人完成6类以上杂志1篇。年终对发表在中华系列杂志的个人予以奖励。
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自评报告篇4为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国务院日前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
划》(以下简称《规划》),围绕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
《规划》指出,在党和国家重大规划和政策意见引领下,我国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一系列新成就。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我国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充足的人力资本、历史悠久的孝道文化,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解决好这一重大课题。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建设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规划》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体系为重点,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化改革、综合施策,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即养老服务供给不断扩大,老年健康支撑体系更加健全,为老服务多业态创新融合发展,要素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社会环境更加适老宜居;并明确了养老服务床位总量、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等9个主要指标,推动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格局初步形成,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规划》部署了9方面具体工作任务,包括织牢社会保障和兜底性养老服务网,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覆盖面,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践行积极老龄观,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增强发展要素支撑体系,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同时,《规划》设置了公办养老机构提升行动、医养结合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智慧助老行动、人才队伍建设行动等专栏,推动重大战略部署落实落地落细。
《规划》要求,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法治保障,强化组织协调,落实评估考核,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强保障。县级以上地
方政府要按照本规划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细化相关指标,推进任务落实,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投入到位、见到实效。
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自评报告篇5为了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护理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根据卫生部“十二五”时期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和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结合我院护理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20--20-年我院护理发展规划。
一、总目标
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依法执业;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行为,拓展护理服务;更新理念,改变模式,继续推行优质护理,努力为病人提供全程、连续、专业、人性化的整体护理服务,让病人满意、社会满意、领导满意、大夫满意、护士满意,最终实现“五满意”之目标。
二、具体工作任务
1、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完善护士准入制度,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明确护士的权利、义务和执业规则,增强护士依法执业的法律意识,维护护士合法权益。
2、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根据《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
(20--20-年)》和卫生部颁布实施《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大力培养与培训护理专业人才,落实护士配备相关标准,加强临床一线护士人力配备,优化护士队伍结构,提高护士队伍服务能力。
(1).提高护士队伍总量和护士配备。根据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到2023年,全院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要求达到0.8:1,病区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达到0.6:1,ICU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达到2.5-3:1,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床比达到3:1,母婴同室、新生儿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达到0.6:1,NICU、PICU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达到1.5-1.8:1;临床一线护士占全院护士的比例≥95%;建立护士机动库,机动库人数占全院护士总人数16%;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2).优化护士队伍结构。进一步增加大专及以上层次护士比例,缩减中专层次护士比例。根据三级医院评审要求到2023年,全院大专以上学历护士
≥80%。
(3).稳定临床护士队伍。完善用人和收入分配机制,完成护士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护士的收入分配、职称晋升、奖励评优等向临床一线倾斜,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努力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条件,稳定临床一线护士队伍。
3、提高医院临床护理水平。继续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各科室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全程规范化护理服务。加强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完善护理服务标准、规范,健全护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体系,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逐步落实对出院患者的回访和延续护理服务。
4、加强专科护士培养,努力为病人提供专业化服务。
(1).根据临床专科护理工作需要,分批有计划地选送护理骨干到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培训。
(2).院内实施专业护理知识培训,重点加强重症监护、急诊急救、血液净化、肿瘤、手术室、供应室等特殊领域专科护士的培养,注重培训质量和效果,提高护理队伍专业技术水平。
(3).根据临床工作需要,成立相关专科护理小组,明确职责,定期培训,逐步完善护理会诊制度,建设一支业务素质高的专科护理队伍,努力为提供专业化护理服务。
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自评报告篇6我委组织召开全省“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研讨会,全面谋划我省“十四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路径,明确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推进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由委医政医管处主持。
会议集中学习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听取了《江西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初稿)》的规划背景、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情况汇报。与会代表对《规划(初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并结合我省实际,从护理服务体系建设、护士队
伍建设、护理服务模式、护理学科发展、老年医疗护理、基层护理服务能力建设、安宁疗护、护理信息化建设、护理科研教学、中医护理、护理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会议强调,全省“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是对“十四五”时期我省护理事业发展定标锚向,规划编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护理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注重谋划构建覆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优质高效护理服务体系;要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注重解决护理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坚持改革创新思维,注重研究护理服务模式创新和护理服务业改革发展举措。
委机关、省中医药局有关处室、南昌市卫生健康委、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心、省卫生健康能力服务中心、省护理学会、省护理质控中心、在昌省直医院护理部主任、基层医疗机构代表、护理专家与会,并征求了全国人大代表、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意见。
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自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