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做好各项工作写一篇研讨材料(3篇)

时间:2024-08-25 15:32:02 来源:晨阳文秘网

篇一: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做好各项工作写一篇研讨材料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深刻揭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生动力,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要深刻认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大意义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结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命之依、力量之源。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要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才能不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要紧紧依靠各族人民的力量。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要论述,是对党的民族理论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做好新时代边疆地区民族工作的“纲”和“魂”。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做好工作,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夯实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维护北疆稳固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把“模范自治区”这个崇高荣誉珍惜好、维护好、呵护好。

  二、推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

  巡察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把深化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作为学院学习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入领会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立足职能,把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每名巡察人员教育的重要内容,多维度、立体化扎实做好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努力做实做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作为巡察组的一员,我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推动形成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不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汗流在一起,情融在一起,画好最大“同心圆”,为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贡献力量。

  回望历史,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展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不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就能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篇二: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做好各项工作写一篇研讨材料

  

  学习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材料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开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我国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不仅有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而且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还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水力资以及矿产资等。

  我国南方气候温和,少数民族的服饰多种多样。男子一般穿对襟上衣和裤子。妇女穿的飘逸轻盈,各有特色。如傣族的绸料筒裙,景颇族的毛织花裙,苗族、布依族和局部壮族妇女的百褶大筒裙,彝族的多层百褶裙,黎族姐妹的绣花衣裙等。

  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住房构造各具特点。在潮湿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干栏式楼房里。这种楼房分上下两层,所用材料以竹木为主。楼房上层用于圈养家禽、家畜,放置农具或杂物。有些少数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做材料,建成别致的小竹楼。一栋栋造型独特的小竹楼,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树织成绿色帷幕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美丽极了!不同少数民族,对大米的吃法也各有不同。南方的傣族、佤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喜欢把米装入竹筒放在火上烧烤,使米饭带着竹子的清香味。壮族、布依族群众喜欢吃五色糯米饭和糯米糍粑。朝鲜族群众习惯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的、乌孜别克等民族,常把大米和羊肉、胡萝卜、洋葱,有的还参加葡萄干、木瓜等,炒焖成喷香可口的什锦饭,由于焖好的饭用洗净的手抓食,所以又叫“抓饭”。

  在春暖花开或秋收季节,壮族群众喜欢开展抛绣球的活动。抛绣球是壮族男女互相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青年们在草坪或空地上竖起一根高十米的木杆,顶端钉一块木板,木板中心有些圆孔。男女各为一队,以抛出的绣球穿过木板上的圆孔为胜。也有在场中间搭歌棚,绣球抛不过棚或抛出界,或接不住对方抛过来的绣球,就要被罚唱歌,非常有趣。

  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泼水节、那达慕大会、开斋节、洛萨节等。其中泼水节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四月中旬举行,时间为三到五天。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互相泼水祝福,还举行划龙舟等活动。晚上灯火通明,人们点花灯,放烟花,纵情欢呼歌舞,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人啊!

篇三: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做好各项工作写一篇研讨材料

  

  学习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材料

  一、引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全体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共同利益的认知和认同感,是中华民族意识的核心和灵魂。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庞大的民族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多元的民族特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旨在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文化传承、全球合作等方面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和方法。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背景

  1.历史背景的阐述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封建社会中,中国人更注重家族和地域意识,缺乏对整个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但进入近代,中国面临列强侵略和殖民统治,这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觉醒提供了契机。

  2.例子的举证

  举例来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转折点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的象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革命领袖孙中山提出了“中国人民万岁”的口号,呼吁全国人民摒弃封建家族观念,统一起来,推进国家的独立和民主进程。

  三、文化传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文化传承与意识觉醒之关系

  文化传承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精深的文化,例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这些文化传统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萌芽。

  2.例子的举证

  拜火教是古代波斯的宗教之一,后传入中国。南京的中山陵就有一座拜火坛,这是中华民族与波斯文化的结合,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现。这座拜火坛不仅寄托了人们对祖国的美好向往,也表达了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四、全球合作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全球合作对意识觉醒的推动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交往与合作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觉醒。外交、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让中华民族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与其他国家、民族的联系与互动。这种互动不仅扩宽了中华民族的视野,也拓展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

  2.例子的举证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这一倡议提出了加强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的目标,涵盖了欧亚非

  大陆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过经济、文化等交流合作,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加深了了解与认识,形成了共同体意识的共识和认同。

  五、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

  1.增强国民教育意识

  通过教育,提高全体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包括在学校课程中加强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寻根问祖的活动等。

  2.依托媒体和网络传播

  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加强信息的交流与互动。借助新媒体平台,鼓励公众参与和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题,增进共识和认同。

  3.加强地方性文化保护与传承

  地方性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地方性文化,增强人们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六、结语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和强化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战略任务。我们需要以历史背景为基石,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通过全球合作开拓国际视野,用教育和媒体引导

  和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只有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贡献。

原创文章写作
原创文章写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