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全员保密教育讨论辨析(2篇)

时间:2024-08-28 11:48:01 来源:晨阳文秘网

篇一:全员保密教育讨论辨析

  

  档案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与培养(共5篇)

  第一篇:档案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与培养

  档案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与培养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又把信息化建设列为战略重点之一,明确了“十五”期间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任务。归纳其主要内容有:制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关标准,研制、推广档案管理应用软件,加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做好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积累、保管、利用,保证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齐全、完整、有效,建立、规范、联通各区域网络,建立全国档案信息网络,并人国家信息网。实现馆藏档案数字化、传输网络化、资源共享化、服务对象与需求扩大化。

  档案信息化建设赋予新世纪档案工作崭新的内容,为档案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1.档案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素质需求。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战略任务,任重道远。要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必须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这一方面是由档案工作的政治性、服务性决定的,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应用,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安全问题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促使由档案管理向档案信息管理的过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延长档案的寿命,最广泛、最快捷提供档案信息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档案学理论就是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更何况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对档案实体的管理。因此,信息化建设人才需要深厚的档案学

  基础理论,熟悉档案工作的规律,从而创新更科学、更先进的管理方法。

  尽管我们还难以给档案信息化一个准确的概念,但档案信息存取自动化、档案信息管理智能化、档案信息利用网络化则是档案信息化的基本特征。为此必须创新思维,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管理思想、现代

  化管理技术,并有机地与档案工作结合起来,是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2.档案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结构的需求。档案信息化建设人才需求不仅是长远的,而且是广泛的。相对于不同的工作对象、不同的工作内容。不同的工作范围,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结构的需求是现出梯形分布。

  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型人才。这部分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生力军,去完成架构信息化建设的理论,研究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办法、电子档案科学保管、远程利用技术方法、电子档案原始凭证作用等突出问题,研究新技术、新方法在档案领域的应用,研究、开发经济的。适用的、兼容的档案管理软件等工作。

  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可行的目标,良好的运行机制,有效的组织和协调。需要有掌握国内外、省内外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制定各自范围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规划,制定有关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办法和标准,指导各地区、各部门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型人才。

  信息化建设实用操作型性人才。随着办公自动化、文档一体化程

  度的提高,电子文件的产生、传递、存储、归档、著录、保管、利用、都将由计算机辅助管理。需要一大批懂得现代化管理的基本知识、熟练操作微机,了解网络知识,灵活使用档案管理软件,能够胜任文档的存储、编辑、检索、利用等工作的实用操作人才。

  高层次的研究型人员是信息化建设的带头人,管理型人员是信息化建设的纽带,实用操作型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基层力量。三个层次结构相互联系,互为基础、相互渗透,共同担当起信息化建设的巨任。

  二、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

  档案信息化建设教育,从全国来讲,要制定一个总体目标和规划,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化建设教育体系,确定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教育内容,编制适用不同层次的教材。要立足于全员培训,有计划、分阶段,区分层次、突出重点。

  l.通过高等院校培养高层次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充分发挥高等

  院校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水平高,辐射面广等优势。研究生教育中设定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方向,本科生教育中加大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课程份量。同时还可以用委培、进修等形式为各省、市培养高层次的管理人员。使每省至少有3—5人高层次的专业人员,担负各省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应用、培训等任务。

  2.通过继续教育的形式,普及信息化管理知识。继续教育形式灵活、内容专

  一、周期短、见效快。可以专题培训、专题讲座形式普及信息知识,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学习文字处理技术,学习常用的档案管理软件的应用,学习网络知识,通过专题培训和实

  际操作,使人人成为档案信息产品的使用者、档案信息的管理者、档案信息利用的咨询者、档案信息的传播者。

  3.通过岗位培训,使档案信息管理知识成为入门必读。基层档案人员兼职多,更换频繁,岗位培训是最受基层人员的欢迎。要在原来“五学”的基础上,增加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课程,扫除现代文盲,使之上岗后就了解纸质文件、电子文件的管理。

  4.召开专题研讨会、举办专题研讨班,营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氛围,增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经常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的问题充分讨论、广泛交流。

  5.借用科研单位、科研实体的力量,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部门应与技术过硬的科研单位、科研实体联合开发实用的软件,借用他们的技术力量培训操作人员。甚至在技术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还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制作网页、建立网站、构建局域网。

  第二篇:对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思考

  对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思考

  摘要: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IT技术的发展,医院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医院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未能全面跟上时代的步伐,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开展医院档案研究的目的在于促进医学更好地服务于大众,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对此,医院应该跟进时代的发展,突破传统管理办法的束缚,走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发展道路,建立稳定的医疗档案管理系统。本文立足于医院档案管理现状,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医院档案信息化的对应措施,希望对档案管理建设进程的推进有所帮助。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措施;意义

  医院档案载录着医院发展的各个印记,是医院展现其历史与案例的重要平台,是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的咨询手册,也是医院制定未来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南针。而科学、规范化的档案管理不仅能够为医院文件查阅与利用带来极大便利,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水平,同时也为医院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撑。信息化时代下,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已然无法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而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不仅有助于相关人员档案的查阅与利用,同时亦有益于档案资料的长久保存。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医院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内容及当前现状

  新时期,医院档案管理逐渐向信息化方向转变,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相关管理部门对档案信息化的推进效果并不理想,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和解决。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1)档案信息化硬件和软件比较滞后。在档案信息化处理过程中,医院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改革性发展,依然采用陈旧的设备和系统进行管理,使得档案信息化发展缓慢,统计和归纳的完成效果不理想。档案信息化处理流程复杂、设备落后,给档案管理的改革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2)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档案数量不全、资料不完整,甚至部分档案在归档过程中丢失。档案储存室的部分档案由于保管不善,纸质内容难以看清,而失去信息处处理价值。这些现象给档案信息化处理带来了极大困扰,常常需要重新处理编辑,影响信息化速度。

  (3)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低。档案管理不需要太高的技术,但对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工作态度比较高,需要工作人员耐心归纳,长时间持续性工作,以确保档案的顺利流转。但是,档案管理人员的流动速度快,工作素养比较低,缺乏职业精神,给整个信息化处理带

  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加强对于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对于临场、教学和研究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传统档案管理办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医院发展的需要,亟需进行技术和管理方式的更新。具体来说,档案信息化管理对于医院和医学的意义分为以下三点:

  (1)有利于医院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建立档案数据库,进行网络分享是时代要求,也是档案管理的必然选择,便于医学人员的学习和查看,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增加档案存在的价值。医学人员可以从档案记载中获得大量的临床病例,掌握临床处理办法,丰富自己的学识,带动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形成强有力的社会竞争力。

  (2)为医学发展决策提供指导意见。档案信息化处理后,在网络上形成信息平台,为医学领域的政策制定和医院的具体改进提供一定的指导,为正确决策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档案的信息化实现了医学发展的信息化,为医学领域提供准确的发展方向,增加了政策决策的参考依据,对整体医学领域的进步具有极大价值。

  (3)档案信息化为医学知识的普及提供了可能。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普通大众难以辨别先进医学治疗办法的优劣,对众多药品的具体作用辨析能力较差。档案信息化使得大众有机会了解到临床情况,增加对现代医学的信心,减少焦虑情绪,为增加人们对医学的信心提供了有力支撑。

  加强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从医院档案信息化处理的诸多问题和重要意义分析得知,医院的档案信息化改革已经迫在眉睫,需要引起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人根据自身工作经历和总结,提出了加强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分为以下三点:

  (1)加强医院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从业教育与规范化管理

  档案管理的从业人员是信息化工作的执行者和落实者,对整个档案管理改革具有特殊意义。医院领导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和要求,从质量和效率两方面入手,提高医院档案信息化处理能力。首先,对

  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信息化处理方法;其次,对信息化成果进行检验,对其工作质量进行抽查,确保信息化成果的正确性;最后,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满足工作人员的生活需求,进而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档案信息化的改革需要从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入手,提高其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进而推动医院档案信息化进程,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2)学习、引进先进的信息录入和管理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生活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满足着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需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数据成倍增加,信息处理难度进一步加大。医院档案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信息录入系统和管理系统,离不开稳定的工作设备。因此,医院应更新信息录入设备和系统,为工作人员提供便捷的条件,促成网络信息化的早日形成。在信息化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做到档案的保存、保密工作,避免信息丢失的同时,还要做好保密工作,设置严格的查看要求,减少资源的外流。此外,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还需要进行周期性维护,为网络信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管理做好保障工作。只有妥善电子档案的潜在风险,才可以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作用,促进档案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3)完善医院档案信息管理制度,增强医院档案信息安保力度

  医院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是进行档案改革的方针,对具体的改革内容有着指导意义。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可以分为档案审核、档案借阅、档案存储以及档案级别调整等多个方面。档案不同的管理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是档案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档案审核环节,需要对档案的各项内容进行仔细查看,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在档案借阅环节,根据管理制度确定的权限,开展借阅活动,并档案进行跟踪,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内容的保密性;在档案存储环节,需要做到分类摆放,定期查看,避免纸质档案变质,失去保存价值。只有将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的各个环节把握好,才可以将档案信息安保工作做到位,进而实现档案的信息化处理。

  总结

  医院档案信息化是医学档案管理办法的必由之路,对医学发展和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个医院都应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办法,建立高效、稳定、科学的网络档案系统,方便医生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医院领导也应重视档案的信息化处理,对档案工作积极支持,鼓励工作人员克服苦难,信心十足的搞好档案管理工作,为医院的发展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晶,黄海涛.新时期医院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9):249.[2]郑慧.医疗机构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及整改措施[J].西部中医药,2011,24(12):33-34.[3]解俊霞.医院病历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中医,2010,32(7):1113-1115.[4]陆漫漫.新时期加强医院档案管理的途径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4(05):105.作者简介

  潘攀(1976-),女,汉,湖北,本科,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第三篇: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2009年06月08日

  星期一17:15——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资源,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将成为世界经济

  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各行各业纷纷制定、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以期抢占21世纪的战略制

  高点。加快信息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高效科学地利用信息资源,使信息资源充分体现其社

  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为社会发展服务,是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

  发展观活动以来,通过认真学习和广泛讨论,结合本单位实际,本人就档案信息化建设问题

  谈点个人的见解。

  一、档案信息化是社会发展必然

  档案信息化对于政务信息化有着巨大的推动和影响作用,档案信息化的水平将直接影响

  着政府的竞争力和服务管理质量。政务信息化的发展将以电子政府成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

  志,互联网将成为政府职能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媒介,政府的信息披露、网上办公、政府采购

  与招标等活动将更多地通过网络来实现;电子政府将成为一个跨越政府部门和管理行业的综

  合平台,将成为各级政府机关与企业和民众的连接中心,它是社会信息化重要标志之一。

  原始信息,无可厚非的是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民众的档案意识的增强,其价值日渐提升,社会对档案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已不限于“管好”档案,更多地要求是“用好”档案。档案管理部门必须提高其自身的管理水平,管理手

  段必须从手工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提升档

  案管理档次,将档案交给计算机系统管理”正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存储等各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保管和开发利用创造了前所未

  有的契机,社会及每个单位网络基础设施不断改进完善,也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将完全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以高度集

  成的网络信息为基础,实现档案管理的标准化、数字化、规范化,为社会各界提供快捷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是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当前和相当长时期艰巨的系统工程。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信息社会建设的一部分,其建设的过程和目的虽然与其他信息化建设

  有共同之处,但由于档案的特殊性,就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

  现如下:

  1、档案信息化是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对档案工作影响巨大。信息化导致档案数量剧增,档案载体呈现多

  样性,档案内容分散交叉。必须改变传统管理方法,一方面由于社会信息量的激增和新型载

  体的应用,不宜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来管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不断增

  加,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这种需要,这就要求采用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

  术改变管理模式和方法,取代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当前,我国已将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国家信息化的重点,我国电子政务的进

  程势不可挡,依靠网络信息技术对公文进行高效有序的电子化处理,是当今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应用中,各级机关单位“办公”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日常的收文、办文和发文,公文的处理是政府机关处理公务和行政管理的重要工具。因此人们越来越意识实现公文的自动化处理,提高政府办公效率和领导决策能力的必要性,并如火如荼的实践着。但是作为公文处理的另一环节--档案管理,却面临着如何与时俱进的问题。其实,文、档(文书,档案)有着首尾、因果关系,并贯穿于政务机关工作的始终。因此,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紧跟电子政务建设步伐,档案部门信息化建设要纳入同级电子政务体系。抓住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给档案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使档案信息化尽快适应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行的需要。如何管理和保存电子政务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如何应用电子化的信息为领导决策和机关服务,如何满足公众需要为政务信息公开发掘资源,已成为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

  2、信息的正确性、可靠性要求高。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资源建设,在资源建设过程中,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可靠性尤为关键。档案信息资源包含的内容广泛,信息

  量巨大,且资源增长速度快,重构难度大,如果资源包含的信息正确性、可靠性不高,将使资源的利用困难,最终影响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3、信息的安全性必须得到保证。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不可避免地借助现有的各种网络设施,由于信息具有易传播、易扩散、易损坏的特点,信息资产比传统的实物资产更加脆弱,更容易受到损害,这样势必威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必须在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做好档案信息的鉴定工作,在通过网络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中,要采取多方面的安全措施,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

  4、建设时间周期长,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政治传统延缓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提出,传统的社会经济使档案信息化缺乏应有的经济动力,档案意识的淡薄使档案信息化缺乏了应有的精神动力,尽管当代社会环境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有着独到的“天时地利人和”,但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政府其他的信息化建设比较,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落伍,甚至是滞后,欠帐太多,受财力、技术力量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注定档案信息化建设时间周期长,必须采取分步实施和边开发边利用原则,将信息化工作稳步推进。

  5、必须采用成熟、通用的技术及产品。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将采用多种信息处理技术和产品,这些技术和产品必须是成熟的,以保证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的可靠性。另一方面,档案信息资源的保存利用是长期的、永久的,这样必须要求资源建设的过程采用的技术必须是通用的、标准的,非通用的、非标准的技术会导致资源共享困难,甚至在将来无法利用,造成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资源的浪费。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1、数字化档案管理标准规范:

  目前各种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采用的管理模式基本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功能主要是查询利用,仅仅是管理和利用手段的变化,研究一套适合计算机系统档案管理规范,方便查询利用,以及对档案信

  息进行更深层次的统计分析,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怎样使档案管理工作容入到电子政务中

  由于电子政务的广泛使用,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以及由此而来的电子文档管理,是信息时代档案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加强对电子文件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等环节的监督指导,保证归档电子文件完整、有效、真实,是值得研究的。

  3、加强横向联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在社会信息化加速时代,人们对信息要求全面、准确、快速、方便。由于信息需求量的增加,人们的注意力就不只局限于某一方面,而会更多地注意到档案部门之间的联系,着眼于档案信息与其他信息的联系,因我们管理体制的问题,档案管理存在条块分割、横向联系堵塞,各系统间沟通少,标准规范不统一,造成档案信息交流的困难。需要政府宏观控制,大力加强横向联合,共同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标准研究、制订、实施,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规范相关责任者的行为,按照标准统一实施,借助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最终形成一个更大的信息系统,建立一个范围更大的信息管理体制,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4、怎样增强民众的档案意识

  档案意识的淡薄使档案信息化缺乏应有的精神动力,良好的档案意识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力推动。一个有着良好的档案意识的社会,必然对档案信息有着高度的认知,能充分认识到档案信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一旦社会成员普遍具有良好的档案意识,必然产生运用档案信息价值强烈要求,这种强烈要求将进一步转化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使档案信息纳入整个社会信息系统建设的框架之中。同时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不但要有一定的社会成员对档案的信息属性有着深刻的认知,而且还要有在此基础上对档案信息有着价值上的认知,并且有着量上的需求,然后才能真正有从社会信息的角度去看待档案,才能有把档案信息融入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具体行动。

  5、数字化档案应用系统的网络安全性

  数字化档案信息通过网络系统向社会公众提供高效快捷的档案信

  息服务,必须要采用一套完整的安全措施,保证网络系统安全性,防止黑客的攻击和病毒的入侵,使数据和应用系统不被破坏,系统时刻保持正常运转,信息传输的过程中重要信息不泄漏或被修改。一套完整的安全措施包含的内容很多,需要在管理上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提高系统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在技术上,设计实施切实可行网络安全策略,如采用严格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配置防火墙产品,配备入侵检测系统和信息传输加密产品,安装防病毒系统,另外一套备份与灾难恢复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利用灾难恢复系统可以实现快速恢复。

  第四篇:档案信息化建设

  论档案信息化建设

  摘要:档案信息化是是档案工作向现代化迈进的必由之路,必须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目前,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软件系统及其应用相对薄弱,工作基础较差;数据保护存在风险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和档案信息标准规范化建设。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建设问题重点

  Abstract:Thefileinformationisthewaythatmustbetakenwhichmakesgreatstridesforwardtothemodernizationofthefilework,muststrengthenthefileinformationconstruction.Atpresent,existsinthefileinformationconstructionlackstheunificationstandardandthestandard;Therecordsmanagementpersonnelknowledgestructure“theaging”,theideologicalrecognitiondoesnotarrive,takesthedegreetobeinsufficient;Softwaresystemanditsapplicationrelativelyweak,theworkfoundationisworse;Questionandsoondataprotectionexistencerisk.Thereforemuststrengthentherecordsmanagementpersonnel"squalityconstructionandthefileinformationstandardstandardizationconstruction

  Keyword:Thefileinformationconstructionthequestionthekey档案是指人类社会各项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第一手的原生信息,因而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类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档案工作深深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并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后,档案对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对传承人类文明,对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具有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快档案工作融入信息社会的步伐,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总格局中,大力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己是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和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档案信息化是档案工作向现代化迈进的必由之路,是档案工作实现历史与未来有机链接的战略之举。

  一、档案信息化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什么是档案信息化?杨公之主编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导论》一书定义为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换句话说就是:档案信息化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现代管理学为理念,以服务于全社会为宗旨而开展的一项涉及多学科知识交叉应用的新型工作模式,其核心和目标是发展档案业务,提高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挖掘档案的社会价值,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造福于后代。

  档案信息化建设则是这样一个过程: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其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用程度的变化,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也要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档案管理理论所面临的创新与发展要求也会表现出一定差异[1]。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推动力量是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广泛运用;档案信息化建设以提高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和确立网络环境中档案管理与服务的基本框架为阶段性目标;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重新思考档案管理的原则、理论与方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延长档案信息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为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二、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档案信息化一般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

  目前,许多部门在建设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发展先进通信设备和购置高档计算机系统,忽视档案信息资源标准规范化建设,结果是有路无车,投入巨额资金建成的档案信息系统无法转化为经济和科学发展的催化剂。

  具体表现在:计算机软件开发缺乏整体规划性,软件在通用性、实用性等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计算机及其有关设备型号各异,设备档次参差不齐,没有形成统一的硬件环境:档案信息规范化统一的分类编码标准不完善、不统一;并且由于缺乏技术组织上的支持和系统管理、网络技术的支撑,缺乏统一明确的管理性、业务性和技术性标准;这些都制约着信息交流的范围和程度,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2、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老的档案管理人员对纸质档案的管理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已熟门

  熟路,但不懂电子文件形成、信息的存储、传输、检索、利用等技术;而年轻的档案管理人员仅仅懂得电子计算机技术或数据通信技术,对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原则和管理环节却懂得不多,这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共同问题。目前各单位档案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仅仅是普通的微机操作员,他们既没有经过专业学习,也没有通过系统培训,只是凭借着几年的微机操作经验来管理系统网络,出现问题有时只能坐等专业技术人员前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整个档案事业的创新发展。

  还有些管理人员传统思想严重,对档案信息化缺乏必要的认识,没有把档案信息化建设摆到应有的高度,认为档案信息化离自己还比

  较远,认为档案信息化是技术部门的事情,不需要业务人员参与其过程等等。

  3、软件系统及其应用相对薄弱,工作基础较差。

  许多档案馆虽然购置了硬件设备,但其软件应用水平和利用效率不高,大多以单机和简单的网上操作为主,局限于实现简单的查询和利用,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另外,也没有考虑买到的新的信息化软件与原有软件之间能否兼容以及是否影响到以后的升级,4、数据保护存在风险

  目前,我国数据安全的保障主要依靠技术上的不断升级,设置复杂的密码和防火墙,但是单纯从技术角度只能被动地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而不能长远、全面地规范、保障数据安全。另外,从数据库系统本身的防范能力来讲,在快速变化的信息环境下,改进数据库保护方案不可能与时俱进,技术的改进不能完全防止计算机犯罪的发生,这也是风险所在。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一)、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最关键的是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随着大量高新技术在档案部门的广泛应用,必须建立一支分工合理、结构科学、素质过硬、保障有力的档案管理队伍。

  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2]业务素质问题关系到档案工作数字化建设成败关键。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计算机网络建设、办公自动化和文档一体化管理,简言之,就是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运用于文书工作和档案管理,可谓一项档案技术工程。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既要掌握档案学基础理论和档案管理知识,还要掌握一些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操作技能。具体而言,档案工作人员应该做到:

  ①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要注重自我完善,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

  和运用技能,使自己能熟练使用各种现代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

  传输工具,为更快、更好地开发档案信息打下牢固的技术基础。

  ②能捕捉档案信息。当今信息时代,社会将更多地从信息服务的功能上去要求和评价档案部门。因此,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捕捉能力,不仅要熟练、快速地获取本馆所藏的档案信息提供给利用者,而且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和优势,熟悉网上的档案信息资源,引导利用者获得更多的档案信息。

  ③能鉴定有效的档案信息。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要把有价值的档案信息有效地传递给档案利用者,这是利用者评价档案部门信息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网络环境下,信息份量重大,内容也十分芜杂,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比以往更强的鉴定评估能力,对档案信息进行判断、鉴选、分析,从中筛选出对特定利用者有用的部分,为利用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④能加工、提炼档案信息。信息社会,档案利用者更需要“精要”信息,提供“原件”已远远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提高对档案信息的加工、提炼能力。许多档案信息具有多重价值,从不同角度进行加工,剔除其中的无用成分,重新组合,将产生出新的档案信息产品。从而实现档案信息的渗透增值能力,达到高效利用的目的。

  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

  ①坚定的政治信念。档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机密性很强的工作.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方针、政策,严守机密,树立政治意识和政治信念。

  ②热情的工作态度。档案工作具有服务性强的特点,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爱业、敬业、奉献的精神和不为名、不为利的价值观.在服务态度上,力争做到主动热情、耐心周到.力争把档案的潜在价值转化成有用性、可用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③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档案工作不仅是一项政治性、服务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细致、烦琐的工作,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这种工作作风,要求我们整理档案的区分全宗、分类立卷、编目、鉴定、确定保管期限、汇编、注释档集内

  容、利用档案的咨询等各个环节都要准确无误。

  ④较强的事业心。档案的收集工作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耐得住寂寞,愿为档案事业奉献精力与时间,不为一时的困难所吓倒,为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勤奋学习,钻研业务。

  (二)、档案信息标准规范化建设

  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主要包括管理性标准规范、业务性标准规范和技术性标准规范。[3]标准规范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交通法规”,档案信息化法律法规和各种标准的支持,需要国家档案行政部门制定一整套统、规范化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档案保管利用价值的最只能建立在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必须要有相关大化和案卷完整化、检索利用便捷化。

  实行档案馆室规范化管理可以增强档案工作者和领导干部档案法律意识;也极大地提高了档案工作的科技含量!

  ①档案信息著录的规范化

  档案著录包括著录原则、方法、项目、格式、文字、来源、详简级次、主要规则和标识符号等。档案著录是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的第一步,通过著录将文件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记录下来,形成数据条目,再将数据条目录入计算机,组成档案信息数据库。著录必须统一规范,否则就会在出现同一事物或同一人物具有不同的名称,而不同的事物或不同的人物却具有同一名称等一系列问题时,造成同一检索点的条目前后不一致的现象,影响档案机读目录数据的检索和利用效率。目前,我国已有《档案著录规则》《电子文件著录规则》等一些标准,这是我国档案信息化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文件,我们的著录标引工作应以此为标准。

  ②档案信息存储的规范化

  目录档案信息多以硬盘为存储方式,随着数量的增加,为了安全起见,就要考虑卸载方式保存档案的信息,要研究统一的存储载体,如果以光盘为主,那么就要对光盘作为档案信息的保存载体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操作规范。

  ③档案信息管理软件开发技术的规范化

  档案信息管理是对传统档案实体信息及档案的管理信息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辅助管理。作为一个规范化的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必须具备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保管、鉴定、检索、开发利用及档案统计等基本业务管理能力。它不是简单的模拟手工作业,而是根据档案管理中各个环节的业务工作流程,结合计算机硬件特性来实现一个具有高效率、高质量、简捷的合理化工作模式。因而我们应该更新原有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将原系统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平滑转入新的信息平台并投入使用,使其为档案资源数据库高度共享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注释:

  [1]崔丽君:《档案信息化建设刍议》,《当代经理人》,2006年第6期。

  [2]雷亚旭:《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与改进》,《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4月第13卷第7期

  [3]周风云、赵焕中、姜桂娥:《浅谈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山东档案》,2004年第2期

  第五篇:信息化建设与档案工作心得体会

  信息化建设与档案工作心得体会

  信息化建设指品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支撑品牌管理的手段和过程,是品牌母体树冠部分的支持网络。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信息化建设与档案工作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信息时代的来临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知识和信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并引起全球性增长模式和发展观念的变化。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包括档案工作在内的各行各业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传统的档案工作观念和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档案工作的需要。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认真分析信息化建设与档案工作的档案工作如何实现信息化,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1、档案信息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档案信息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产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作为原生信息源,越来越社会重视和利用,主要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档案的内在信息,也就是档案的内容,这是档案信息的基本部分;二是档案的形式信息,也就是档案的外在形式和特征,它依附于档案的内容有密切联系;三是综述、汇编等等二次加工信息。事实上,档案的收集、整理、存储就是为档案开发利用作准备,信息的生产、加工、传播和利用的过程,已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产业体系。

  2、信息化建设是知识经济时代主线。信息是知识经济的主导和支柱。信息技术的发展最终将马人类联贯在一起,构成一个全球化的人和机器的共同体,形成所谓的“网络空间”或称作“邪气社会”的信息化环境。在这种社会形态下的档案工作,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当然是贯穿全局的发展主线。

  3、档案工作改革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消费将成为加快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源动力。在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各信息部门担负着掌握、存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职责,有权利和义务对社会信息消费的需求作出反应,提供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是时代赋予包括档案部门在内的社会信息部门的使命,是经济发展途径变革的要求,是生产力进步方式转变的要求。生产要素发生了变化,信息将成为失去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由于档案部门作为重要的文献信息源的社会地位得以确立和巩固,使得经济发展途径的变革和发展模式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各部门工作的发展方式和运作模式。

  4、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改革的动力。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信息生产量大,信息内容丰富,信息需求量激增,信息效益不均。社会信息消费需求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生产需求,另一方面是生活需求。随着信息化建设,现阶段社会庞大的信息消费需求以及将来信息化程度加大时的潜在信息消费需求,者是档案工作改革的直接动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档案本身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而不断扩大,不仅停留在查找和借阅上,而且可以和文化教育、社会休闲等方面结合,不断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此外,档案业务售货员、档案学科研究人员以及其他与档案工作有密切关系的人们。当他们在工作中感觉到社会对档案信息需求急剧增加时,工作热情就会不断增加,责任感日益增强。而当他们作为信息的消费者,感觉到信息消费的不可替代性时,他们会更加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工作的重要性和使命感,从而促使档案工作改革加速前进。

  1、加大投入,实现档案现代化。要保证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实现,和缓政府要值得投入财力,配置与档案信息化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改善档案工作软硬件环境,增加库房面积,购置档案装具,扩大室藏种类。

  2、改革档案信息服务方式。信息时代,传统的服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档案部门迫切需要运用当今高新技术和知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创新档案信息服务方式,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一是计算机管理服务。这种服务在一些档案部门已基本实现了,如档案馆管理系统、小型档案馆室管理系统等都已应用和推广。目前市场上各种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很多,国家档案部门应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避免重复开发,并规范市场管理;二是缩微技术服务。目前不少地方档案馆通过缩微设备,对一些珍贵的档案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在科技档案图纸的管理过程中缩微技术运用颇多,节约人力和馆库空间;三是光盘存贮服务。由于光盘具有存贮容量大、处理速度快的特点,可广泛用国防于档案信息全文检索、编目和参考查询服务;四是现代通讯网络服务。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如通讯卫星、邮电信息网络寺,将档案信息发布出去,使利用者在不同地域、不同时空利用档案;五是公共信息网络服务。档案信息部门充分利用地区公用信息网、国家公用信息网和国际公用信息网进行服务;六是视听传播服务。运用电视网、电影、广播、录音、录像等制作档案信息,并向公众发布。

  3、培养人才,提高档案队伍素质。信息化时代,一切竞争,最终都反映在人才的竞争上。知识经济时代的档案工作需要大量“专”与

  “博”相结合的“通才”。这种专是跨学科的“多专”,而不是过去的“专一”;这种博是随现代化科技发展的“动态广博”,而不是过去传统不变的“知识广博”。这样的人才有着更强的适应性和更好的稳定性,才能适应解决复杂性、综合性和跨学科的档案工作问题的需要。因此,档案部门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提高档案人员工作素质创造良好环境。一是档案部门在进行培训前,应做好需求调研,按需设计内容,将培训课程内容与工作相结合,也就是说,培训应该是因需产生的。二是制定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注重提高教学者层次,注重教学、自学、研讨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三是增加档案工作者之间、相关专业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为他们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使其拓宽知识面,借鉴优秀经验,掌握和运用现代技术的方法,更新知识储备。四是应加大培训内容中计算机知识的比例,强化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的联系,重视网络知识的运用,注重信息能力、技术应用的培养,适当增加档案现代化管理课程的课时。

  由于档案的凭证作用可以有效地证明信息产权的所有者,所以信息时代档案工作越来越多地涉及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进入信息时代,不但在理论上要解决“网络空间”、“虚拟社会”的法律约束问题,而且在技术上也必须尽快突破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问题。只有这样,信息时代信息产权的保护才能落到实处。健全档案法规体系是档案法制化管理的前提,也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条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运用档案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依法行使管理监督职能,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篇二:全员保密教育讨论辨析

  

  公文意见写作范文

  意见是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部署工作,指导下级机关工作活动的原则、步骤和方法的一种文体。本文是店铺整理的公文意见写作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公文意见写作范文1为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不断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切实防止干部“带病提拔”,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和有关规定,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党委(党组)对选人用人负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分别承担直接责任和监督责任。要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好干部标准,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大力培养、大胆使用忠诚干净担当、谋改革促发展实绩突出的干部。党委(党组)在向上级党组织推荐报送拟提拔或进一步使用的人选时,要认真负责地对人选廉洁自律情况提出结论性意见,实行党委(党组)书记、纪委书记(纪检组组长)在意见上签字制度。考核评价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以及有关领导干部,要把履行选人用人职责情况作为重要内容。

  二、深化日常了解。坚持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广泛接触干部,深入了解干部的日常品行和表现,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识别干部。通过调研、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任期考核、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等渠道,及时掌握干部的德才表现、重要情况和群众口碑,注重了解干部在重大事件、重要关头、关键时刻的表现。多与干部谈心谈话,改进谈话方法,提高谈话质量,观察干部的见识见解、禀性情怀、境界格局、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健全完善日常联系通报机制,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及时收集整理纪检监察、审计、信访、巡视、督导等执纪监督方面信息和网络舆情反映的干部有关情况,建立干部监督信息档案。

  三、注重分析研判。充分运用日常了解掌握的情况,根据干部一贯表现,突出对政治品质、道德品行、作风表现、履行选人用人职责、廉洁自律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发现线索,查找问题。根据问题线索,及时对干部进行谈话或函询,认真调查核实情况。对干部有关问题及其性质、程度等进行会诊辨析、筛查甄别,作出判断。对现任党政正职、党政正职拟任人选、近期拟提拔或进一步使用人选、问题反映较多的干部要重点研判。开展经常性分析研判,党委(党组)书记应当注意听取研判情况汇报,并有针对性地参加专题研判,全面深入掌握干部情况。

  四、加强动议审查。规范动议主体职责权限和程序,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形成合理方案,提出符合好干部标准的人选。坚持先定规矩后议人选,按照以事择人、按岗选人的要求,对领导班子优化方向、拟选拔职位资格条件和人选产生范围等进行充分酝酿,在此基础上比选择优,研究意向性人选。对纳入考虑范围的有关人选,提前审核其政治表现和廉洁自律等情况,充分听取有关方面意见,重视研究不同意见,认真进行分析,对有问题疑点经核实不影响使用的,可以列为意向性人选。积极探索领导班子成员在动议环节实名推荐干部办法和差额酝酿党政正职岗位人选办法。

  五、强化任前把关。考察工作要突出针对性、增强灵活性、提高有效性,针对不同考察对象的具体情况,细化考察内容,改进考察方式,力争考察结果全面、客观、准确。选好配强考察工作人员,明确考察谈话保密与承诺责任,营造讲真话的氛围,提高考察质量。根据考察对象履历、家庭关系、社会背景等情况,抓住重要行为特征,有针对性地找知情人谈话。适当拉开考察与会议讨论的时间间隔,采取民意调查、专项调查、延伸考察、实地走访、家访等办法,广泛深入地了解干部。改进考察对象公示和任职前公示方式,探索扩大公示内容、范围和延长公示时间,充分接受干部群众监督。强化审核措施,做到干部档案“凡提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凡提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凡提必听”,反映违规违纪问题线索具体、有可查性的信访举报“凡提必查”。前移审核关口,做到动议即审,该核早核。

  对发现问题影响使用的,及时中止选拔任用程序;疑点没有排除、问题没有查清的,不得提交会议讨论或任用。对一时存疑、暂未使用的干部,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查清问题、作出结论,为那些受到诬告、诽谤、陷害的干部澄清正名,严肃处理打击报复、诬告陷害行为。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保护作风过硬、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对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要旗帜鲜明地撑腰鼓劲、大胆使用。

  六、严格责任追究。充分发挥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作用,认真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实等各项监督制度,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经常性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干部“带病提拔”问责机制,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按照职责权限,实行责任追究。要逐一检查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各个环节的主要工作和重要情况,甄别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干部在政治品质、道德品行、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违规违纪行为影响使用,但由于领导不力、把关不严、考察不准、核查不认真,甚至故意隐瞒、执意提拔,造成干部“带病提拔”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区别不同情况,严肃追究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干部考察组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领导干部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凡因干部“带病提拔”造成恶劣影响的,连续出现或大面积出现干部“带病提拔”情况的,要追究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干部“带病提拔”的典型案例,要及时进行通报。

  公文意见写作范文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强事前规范指导,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网络市场监管工作格局,推动网络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网络市场监管规范化建设,推进“依法管网”。积极参与电子商务立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修订工作。推动工商法律法规向网络市场延伸应用。适应业态发展和监管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完善规

  章制度,为监管工作提供充分的法律支撑。鼓励支持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健全完善网络市场规制体系。依法履行职责,强化执法监督,不断规范执法行为。面向全系统和全社会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推动网络市场监管法治化建设。

  二、强化技术手段与监管业务的融合,推进“以网管网”。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提高监管执法效能。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和电子营业执照推广应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网络经营主体数据库,提高数据质量。加强网络市场监管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大数据应用,提高监测监管的前瞻性、实效性。优化网络监管平台功能。建设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监管系统。根据各地软硬件水平和监管压力,探索跨区域监测、监管协作机制,逐步实现总局与各地监管平台之间、工商内部各业务条线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完善网络市场监管工作基础设施,提升运用技术手段发现违法线索和电子数据取证能力。

  三、充分发挥信用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推进“信用管网”。结合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强化网络经营企业信息公示责任,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落实网络经营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等制度,及时向社会公示违法处罚信息,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有效发挥失信惩戒机制在网络市场监管中的作用。发挥“守合同、重信用”等激励机制作用,促进网络经营者守信经营。继续深入推进电子商务可信交易环境建设试点工作,推动形成公正可信的网络交易信用信息评价体系。注重发挥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作用,支持第三方信用服务和产品应用于网络交易。

  四、加强监管统筹和推动一体化监管,推进“协同管网”。网络市场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职责整体延伸至网络领域的全局性工作。总局成立网络市场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参照建立相应的统筹协调机制。推进网上网下一体化监管,各业务条线部署工作要同时涵盖网上和网下。明晰跨地区网络交易案件查办、消费维权、质量抽检、定向监测等工作的协同规则,建立衔接顺畅的跨地域监管协作机制。推动建立各级政府层面的网络市场监管工作协调机制,畅通与公安等部门的刑事司法衔接,建立与通信管理部门的经营性网

  站监管协作机制,加强与物流快递、金融支付等行业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实现信息共享、联合惩戒。落实网络交易平台等市场主体责任,指导网络经营企业和行业组织加强自律。充分运用各类新媒介,加大违法行为曝光力度,发挥公众和舆论监督作用,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促进市场自我净化,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五、严厉打击销售侵权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突出对网络交易平台的重点监管。持续开展红盾网剑专项行动,建立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常态化机制。加大网络交易商品质量抽检力度。完善案件查办机制,依法查处各类网络商品交易违法行为。加强行政指导,督促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遏制侵权假冒、刷信用等违法行为,完善消费维权措施。加强网络促销行为监管。规范网络交易平台合同格式条款。加大对网络交易平台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六、紧密结合商事制度改革,加强网络经营主体规范管理。落实登记注册制度便利化政策措施,指导各地放宽电子商务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营造宽松平等的准入环境。鼓励网络经营者进行工商注册登记,更好地落实网店实名制。在企业信用信息年度报告和抽查制度中完善涉网经营信息相关内容,逐步建立网络经营者信用档案。依法打击网络交易非法主体网站。

  七、积极推进12315体系建设,依法维护网络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网络交易投诉和维权机制,建设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创新在线消费投诉、举报的技术手段,打通条线、地区间“诉转案”通道,将消费投诉举报作为网络案件线索的重要来源。督促、引导网络经营者和网络交易平台落实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七日无理由退货等消法新规定,健全完善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建立网购消费警示机制,及时发布消费提示、警示,推进消费投诉公开,加强消费引导。引入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参与网购消费投诉纠纷处理,实现投诉处理工作前移。

  八、规范各类涉网经营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强对互联网广告的监测监管,加大对网络虚假违法广告的查处力度。研究规范商业信息发布类网站经营行为、互联网广告发布和推送行为、微

  信等社交网络营销行为。依法打击网络经营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利用互联网进行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诋毁他人商业信誉和产品声誉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打击利用互联网从事传销和非法直销等违法行为。

  九、加强网络市场新业态研究,把握监管规律。探索建立相关部门、研究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网络规范制度研究机制。推进网络市场监管研究基地和专家库建设。积极开展网络市场监管机制建设前瞻性研究。研究社交电商、跨境电子商务、团购、O2O等商业模式、新型业态的发展变化,针对性提出依法监管的措施办法。

  十、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提高网络市场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网络市场监管机构,充实专业工作力量,加强专项经费保障,优化装备配备。积极开展网络市场监管全员业务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性,不断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各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要根据本意见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或者提出贯彻的具体措施。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20xx年11月6日

  公文意见写作范文3**年,西路街道办事处消防工作以党的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十二五消防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为主线,以创新社会消防管理为动力,以杜绝重特大火灾事故、遏制较大亡人火灾、严防亡人火灾为目标,深入实施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规范化建设、社会化防控,切实提升公共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和综合应急救援能力,为西路街道经济和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一、深化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构建社会化火灾防控体系

  (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20**年将消防工作纳入街道综合目标管理、平安建设、综治考评、文明创建和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内容,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半年督导,年终考核,落实奖惩;实行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重大消防安全问题,对各相关部门履行消防职责

  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认真分析和解决制约本辖区消防工作的突出问题,建立行政村、社区消防安全形势分析评估机制,每半年开展一次消防安全形势分析评估工作,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消防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要求,每年组织对各行政村、社区年度消防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二)加大消防工作保障力度。落实政府专职消防队人员经费保障标准;加强消防装备建设,对装备器材进行更新升级。

  (三)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明确街道各相关职能部门消防安全监管职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宾馆、饭店、商场、市场、学校、医院、公共娱乐场所、社会福利机构、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危险化学品等的消防安全管理;建立消防安全不良行为公布制度,综治办、城管办、规划办、长效办等部门建立信息互通互认机制。督促社会单位、物业企业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组织,落实检查、巡查、宣传报告以及消防安全自我评估机制等职责制度。

  (四)深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针对重要节点、重大活动,以及影响消防安全的突出问题和区域性火灾隐患,及时部署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高层地下建筑、在建工程施工现场以及城中村、“三合一”、“九小”场所和人员密集居住场所的排查整治;健全完善火灾隐患有奖举报投诉机制,每月公布一批典型案例;政府挂牌督办重大隐患年内全部整改销案。

  (五)提高宣传培训成效。深入宣贯《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市社会消防宣传教育规定》,发挥行业、部门主导作用,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年底统一考评。主流媒体常态播发消防公益广告,火灾易发高发期提醒提示消防安全。实施“家庭学校消防安全计划”和“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指导中小学校每学期组织消防疏散演练、部署家庭消防安全作业,年内“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达到2所。组织开展消防宣传“五进”活动,加强消防宣传橱窗建设。强化消防知识宣讲普及,开展各行业、各领域的社会化消防教育培训工作,落实消防安全培训合格上岗制度,年内重点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和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全部培训一遍。

  (六)严格火灾责任追究。按照《市消防安全问责办法》,严格火灾事故责任追究,对亡人火灾实行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凡发生一起较大亡人火灾,取消消防工作评先资格;发生两起以上较大亡人火灾(含2起),或者发生重特大火灾,消防工作不达标。

  二、推进消防管理规范化建设,提升社会消防管理水平

  (一)严格消防安全源头管控。强化建筑工地、建筑外墙保温材料消防安全管理,建筑外保温材料防火性能及施工要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配合区消防、质监、工商部门严格落实消防产品监管职责,推进消防产品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和质量信息公告制度建设,完善消防产品及灭火器维修企业监管平台,实施召开联席会议,定期开展打假行动。

  (二)突出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深化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和“三会三化”建设,督促单位落实11类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地方标准。全面推进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工作,推广应用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系统,年内街道80%以上的重点单位达标。推动社会单位建立落实员工岗前培训和每天提示、每月考核,季度演练制度,规范消防标识化管理。认真落实《消防控制室管理技术规程》,开展消防控制室达标创建活动,推行自动消防设施维保单位责任卡和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合格证、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资格证“一卡两证”制度,按照不少于8人的标准配备值班操作人员,年内80%的消防控制室达标。规范加强建筑消防设施年度检测工作,年内设有建筑消防设施的重点单位检测率不低于90%。

  三、深化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夯实基层消防工作基础

  (一)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各行政村、社区成立消防管理办公室,确定消防管理人员,逐级备案登记;推行消防专管员制度,各行政村、社区配齐消防专管员;健全网格化分包联系制度,逐一明确街道办事处、社区、行政村、居民楼院(村组)分包人员,定期开展蹲点指导。完善落实街道办每月,村(居)民委员会每周,网格人员每天防火巡查检查制度,每季度对辖区小单位、小场所、出租房屋和居民楼院等全面检查一遍。开展村“两委”负责人消防培训,年内全部培训一遍。

  (二)健全网格化管理保障体系。街道办事处将消防工作经费纳入财

  政预算,保障基础消防力量建设和火灾隐患治理等消防安全投入需求。加强村、社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每个社区、行政村至少再设置1处公共消防器材点和1处消防水源。

  (三)深化网格化管理职责。继续完善消防安全“一岗双责”,推动各领域消防安全工作的开展。各村、社区要加强综合应急救援工作,强化综合应急救援,落实联席会议、联合演练、联勤联保等制度,确保一旦发生灾害险情,能够第一时间集结、第一时间出动、第一时间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