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小学道法期末试卷分析(5篇)

时间:2024-09-01 11:0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篇一:小学道法期末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精选5篇】

  四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篇1一、成绩统计

  总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人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综合指数。

  二、试题分析

  本次四年级试卷,紧扣教材内容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试卷内容涵盖了四年级上册四个单元的内容,考察很全面。试题既重视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查,也注重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考查。在考查学生品德素养的同时,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班级体生活、班级竞争及为父母分担家务的了解情况。试题题型结构和难度相对稳定,试题中的难、中、易比例较为合理。试卷共有五种题型:填空题、选一选、辨一辨、连一连、问答题。试题注重了知识的全面性、基础性、实践性,突出了学科特点,具体体现为:

  1.题目内容覆盖面广,所考查知识点灵活,侧重考查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

  2.题目的难易程度比较适中。既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实现优、中、差兼顾,体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3.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体现了《道德与法治》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生活,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观、价值

  观这一学科特点。具体体现在:做家务有哪些好处以及如何保证班规的执行。

  4.体现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人生态度的考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一大功能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生活能力,并将良好的道德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生活能力。

  三、卷面分析

  从考查结果来看,学生失分量较大,分散在以下几个题目:

  1.第一大题填空的第3小题,“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负责。”第一空很多人都写不到或写错,第5小题”地球变暖与大量排放的有关,还与人类对树木的有关。”第一空格学生记忆出错,所以失分严重。

  2..第二大题选择题的第1小题,考查的是看电视时与电视的距离,部分学生记忆不清而出错;

  其它几题考察了学生对网络的正确应用、班级班规的制定以及广告的招数和垃圾处理办法,除少数学生审题不细心出错,其他学生完成都比较好。

  3第三大题判断题的第4小题“为讲究个人卫生,在外吃饭最好用一次性碗筷。”这是考察学生对环保的了解和认识,但不少学生不能正确区分考察的内容,判断为正确,故失分严重。其它题或多或少也有失分。

  4.第四大题连一连,这题考察了学生对垃圾分类的了解。这是教材中第四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学生对于垃圾大概有哪几类

  还是比较清楚,但是对于什么垃圾归属哪一类却不能够准确地分类,一次,有些连线不够准确,特别是对其他垃圾的区分不够准确,所以导致得分不全。

  5.第五大题问答题,共两小题。这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网络安全防护小技巧的了解,以及常见的污染现象知道多少,怎样才能做到低碳环保生活。题目比较灵活,但也是课本上的知识的灵活运用,学生或多或少都能答一些,但仍有不少学生答题不完整或不答而失分。

  四、主要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对我们的生活、对当前的社会、对我们生活的环境以及低碳生活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偏远的农村小学和街办小学的学生差距较大,农村孩子的能力令人担忧。总体而言,对于一些识记性较强的知识点,仍需加强记忆的准确性,尤其应加强对家乡襄州的了解和认识。

  2.学生的基本能力得到提升,有了一定的观察生活、团结集体、勇于承担的能力和意识,并习得了一些获取正确知识信息的方法和渠道,这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学生的集体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环保意识和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也得到提高,懂得了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件。

  3.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养成了一定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会了基本的交往技巧责任意识。但有一些学生出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表现为:生活中的行为习惯与所学知识不一致,没有起到规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

  五、改进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让学生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记牢,尤其是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分析归类,帮助学生辨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2.理论指导行为,促进学生将所学的道法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规范行为的作用。

  3.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勇于承担、分析筛选有用信息、环保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关心父母,关心我们的生存的环境的良好习惯,并逐步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4.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做到认真审题,准确理解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并能灵活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答题,能够举一反三。

  四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篇2一、知识方面:

  1、填空题,多数学生能按照要求填写,书写规范,但有错别字,正确80.1%。,错误原因是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知识模糊

  2、判断题。本题共10个题,正确率82.3%,错误原因是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使判断错误.

  3、选择题共8个题,正确率为81.5%,失误原因是学生学过的知识记忆模糊,选不准.

  4、解决问题共2个小题,正确率为81.6%,失误原因是学生学过的知识记忆模糊,掌握不好,答案不准.

  二、学生方面:

  失误原因一是对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二是粗心,丢三落

  三、教师方面:

  教师平常对学生的记忆与练习太少,对粗心的学生要求严

  四、补救措施

  1、对粗心学生严要求,使其养成认真的习惯。

  2、平时讲课要细.

  3、加强对落后生的辅导.

  4、加强学生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篇3(一)成绩分析

  从成绩上优秀率与及格率低比较高,除试题比较容易外,最主要的是大部分学生对本册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内容已基本掌握,尤其是试题与现实生活结合甚密,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常识。因此,做起题目来比较得心应手。从做题情况来看,除部分学生因做题习惯比较差、审题不清,或因为平时资料收集较欠缺而失分外,大部分同学都能比较好地完成题目,得分率比较高。

  (二)、各题的得分率分析

  学生的试卷各题得分率如下:

  略

  (三)、学生答卷中反映的问题与分析

  (1)个别学生审题意识还比较差,反映出学生做题的不认真与毛糙,如选择题中第3小题中,题目要求是下面行为不正

  确的是(),答案应是选择(d),但有几个同学却丢掉了’不’,从而选错答案。

  (2)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扩展与延伸做的还不是很好,对一些资料的收集还没有很全面,致使学生出现了知识的盲区。如第一大题填空的第三小题小题:()是爱,()是爱,()是爱,()是爱!很多同学都是想当然的填。

  (3)由于试题答案存在不确定性,另外其他答案也有参考价值,致使学生选择时不知选哪一个而出错,如选择题中第6小题,关心爱护小同学就要做到(c)很多同学选b或d。

  (4)由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差、错别字多,如简答题中答案的组织太简、语句不通顺等造成失分。

  (四)、今后教学建议

  1、教师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认真分析本门课程的特点,抓住其生活性特点,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结合现实生活教学,使学生既学知识,又指导或联系生活。

  3、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认真审题、认真做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使其发挥应有的水平,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5、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6、深刻领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为学生终身学习着想,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树立科学的学习观。

  7、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使其会学。

  8、加强过程性规范训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利用学习资料,规范训练,培养学生审题细心,思考严密,做题认真,答案规范的良好学风。

  四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篇4一、考试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1、全卷基本情况

  分数段

  二、试题评价

  我班学生应考数45人,实考人数45人,平均分61.40分,最高分73分,最低分40分,及格人数28人,及格率62%。本次模拟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由单向选择题、判断题、双向选择题、匹配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六部分组成,试卷难易程度为0.61。

  试题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试题难易适中,考试内容大都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3.题目设计比较灵活,命题类型比较多样。出题方式多样化,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新颖性。三、考生答题情况及错误原因分析

  (一)各小题答题情况

  在此次考试中学生的基础题完成得较好,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学生十分不多,但双向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得分

  率较低。特别是简答题的第三题:五四运动中主要提出了哪些口号?大部分学生都空着,此题失分较多。

  (二)错误原因分析

  (1)个别同学不认真审题,书写不认真,答题不规范。

  (2)学生思维不灵活,把各个部分的知识点孤立地来看待,教师要在不能根据题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应的对答。学生的知识点掌握不准确、不扎实。

  (3)学生不太用旧知识来联系新知,理解新知,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教学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研读考试说明,优化教学,抓好每一节复习课,努力提高教学成绩,提高一分三率。3.认真分析本课程的特点,抓住其生活性特点,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结合现实生活教学,使学生既学知识,又指导或联系生活。4.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认真审题、认真做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使其发挥应有的水平。5.查缺补漏,要求学生识记的知识利用晨读、课余时间让学生记下来。6.抓好后进生的辅导,加强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7.配合班主任抓好学生的安全、卫生、心理辅导等工作。(二)考试中所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建议

  有些学生填图答题卡不规范,卷面不整洁。少部分考生答题没有答在规定的区域内。

  建议:平时加强答题卡的训练,训练规范答题,规范书写。

篇二:小学道法期末试卷分析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5篇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1期末考试结束,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现作试卷分析如下:

  一、命题情况:

  本次命题按照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考核学生对道德认识、道德行为的判断能力,尤其是把认知内化为行为习惯,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综合能力。全面了解本学科在课堂教学中的成绩与不足,了解学生品德形成与行为习惯的现状。

  二、成绩与不足:

  本次考试总的看,成绩是主要的,在教学中也充分体现了本学科的生活性、社会性、综合性及实践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良好品德和行为的养成。

  (一)主要成绩

  1.学生对填空题的把握很好,正确率也很高,尤其是前六个小题基本无错。

  2、第二、是非及行为判断与选择方面的问题,学生掌握的很好,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正确判断是非,能选择正确的行为,这是将来走向社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3、第三题边线题是为学生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开动脑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决定怎么去处理,怎么做。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答的很好。

  4、第四题是题填表题,是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命题。要求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是综合运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及道德行为来解决问题的命题,学生普遍回答的不是很好。

  5.第六题是综合实践题,考察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知识,以及对与自己相关的事物和事情的看法和体会。有些同学掌握的很好。他们能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学到知识,关注课本上在学什么,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存在的不足

  虽然成绩是主要的,但还是有不足。

  1、填空题,对课文中给出的内容还好些,对于实际应用的问题就束手无策了。以后在课堂上要注意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

  2、第四题是实践题,学生掌握的较差,不少学生干脆一个字也不写,有的学生的试卷有不少是空白。对这些实际生活中的常识,学生掌握不好的原因是实践的少,以后应注重这方面知识的补充。

  三、今后的改进方面:

  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应认真上好每一节品德课,要钻研教材,要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研究学生学习方法,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要注重让学生从自身的体会、感悟来接受道德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要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生活,走进社会,真正变“要我做”为“我要做”,重视直接经验,重视过程,淡化结果,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及辨别是非能力奠定基础。

  总之,要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效率,紧密联系学生实际,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2一、试题分析

  整体来看,本次考试难度适中,重难点比例合理,考试内容全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考题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突出学科特点,以能力构思命题,有利于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有利于指导和培养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也为教师平时教学指明了方向。

  (1)强化知识体系,突出主干内容。

  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检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关系到未来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这次考试以基础知识为主,既注重全面,突出重点,又保证了主体知识的高比重,保持了必要的深度。比如很多基础知识都是通过选择题在试卷中广泛考察的。

  (2)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

  作为信息社会的一员,能力很重要。该测试考察学生在平时通过不同的知识载体积累知识的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的整体分析

  从整体上讲,学生对于一些基础知识掌握还可以。这次考试中学生的基础题完成的不太理想,虽然命题不是很难,但有学生没有认真读题、审题,哪怕是书中现成的答案也会出现错误。

  三、学生答题得失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是六年级学生上中学以来由学校第一次组织参加的《思想品德》考试,对于考试的题型不够掌握。

  1、第一大题选择,第4小题个别同学对于题意不清楚,出现错误,因而失分;第11小题,由于有的学生没有理解题意,导致失分;第12小题学生做的也不好,出现失分;其余的小题做的都很好。

  2.第二个问题不是选择题。第13题和第14题是对的,但是有些同学的语言表达不够完整。把15题第一题和第二题的空格填好,不丢分。但是后面的理解不是很好,失分很多。大部分同学没有完整回答第16题,尤其是评价和建议的问题,导致失分。

  3、学生答卷中反映的问题与分析

  个别学生审题意识还比较差,反映出学生做题的不认真与毛糙。从学生考试情况看,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重对教材知识的扩展与延伸,平时没有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致使学生出现了知识的盲区。由于试题答案存在不确定性,另外其他答案也有参考价值,致使学生选择时不知选哪一个,从而失分。从卷面看,由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差、错别字多。

  4、第16题:“评析说理”共设计两个问题给学生,要求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做出判断,并说出理由,由于此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以学生一般都能做出正确判断,但在说理时,部分学生没有抓住要点,甚至有个别学习后进生不会写,造成失分。

  5、第17题,要求学生以“青春”为主题,谈谈自己对青春认识、青春的地位以及怎样度过美好的青春等。此题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的珍惜青春、珍惜时间的意识,改变自己的生活陋习。由于此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多数学生得分较

  高。但也有部分学生格式不对、审题不清,把行动和体会混为一谈,造成失分。

  另外,由于少数同学语言组织能力较差,在完成这道大题时存在错别字。

  四、原因分析

  从成绩上看,A级与B级的比较多,C级也占相当比例,这是除试题比较容易外,最主要的是大部分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内容已基本掌握,尤其是试题与现实生活结合甚密,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常识。因此,做起题目来比较得心应手。从做题情况来看,除部分学生因做题习惯比较差、审题不清,或因为平时对时事关注不够而失分外,大部分同学都能比较好地完成题目,得分率比较高。

  五、改进措施和建议

  1.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重视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认真分析本门课程的特点,抓住其生活性特点,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结合现实生活教学,使学生既学知识,又指导或联系生活。

  3、加强过程性规范训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利用学习资料,规范训练,培养学生审题细心,思考严密,做题认真,答案规范的良好学风。

  4.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认真审题、认真做题、认真检查等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5.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科融合,引导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完成试题。

  6.加强答题指导,教会学生学会抓住要点进行分析推理答题。

  7、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应加强学生的识记能力,强化记忆,防止出现偏差。

  8.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反思

  (1)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更新教学观念。要自觉学习新课标等教改材料,参加校本培训,教研活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要通过学习研究接收新信息,多为自己“充电”。

  (2)消除思想顾虑,坚定新课改的信心和决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必然会带来包括考试制度在内的课程评价制度的深刻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我们必须消除各种思想顾虑,特别是对小考改革的顾虑,坚定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真正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

  要在教学过程中将书本外、课堂外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也要主动走出课堂,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源泉,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密切联系学生品德现状和社会实践。如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件或人物与学生共同讨论,并按照学生的特点进行加工改造,使之能够与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相符合。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现实问题和学生自我成长中的问题,通过活动教学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扩展自己的经验,丰富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思想道德价值要求,提升和完善道德践行。

  (4)教师灌输多,学生探究少。

  在教学中,对稍有难度的题,没有给足时间让学生探究,怕浪费教学时间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的讲解、点拨,取代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和知识的建构过程。

  (5)“双基”与能力的培养,教学处理不协调。

  “双基”与能力它们之间是辩证的统一体,由于“万变不离其宗”的旧观念作怪,往往注重了双基,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而导致了学生自会直来直去,而不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

  (6)在教学中,要注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3一、试题分析

  本套期末试题是中考标准题型,考点覆盖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有8分,全是选择题。第二、三单元都是14分,也各有3个选择题和一个材料题。第四单元14分,两个选择题,两个材料题。

  第1、3、8、10、11、12题需要结合材料分析加排除法来选择。第2题④有一点歧义,错得不明显,很多同学被此选项迷惑。其他选择题均可以通过排除法选对,整体来看注重了对学生筛选信息能力和理解力的考察。重难点知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法律的特征、六大保护、情绪等也均有涉及。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最高分44,最低分14,平均分30.88,优生率0.08、合格率0.62。优生太少,高分缺乏。

  选择题有少数满分,第4题大部分是错的。其他选择题也有不同程度的错误。眼看就要通过考试的同学,选择题做得并不好。

  13题,对于图片上的信息大多同学只能抓住1-2点,一般都是答的自己熟悉的法律的特征:法律对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没有从平等角度分析,可能是我没有要求他们背完整的原因。说明学习还是处于死记硬背的程度,教学中没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14题都可以达到要点,只是14(1)的表达不是很符合题意,答的内容不是说明了什么,而是怎么做。14(2)点数不够,没有3点,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因为反复训练和理解记忆,15道题答的最好,大部分都是满分。

  16题中只有少数人结合材料分析,得分率最低。一般来说是从情绪的影响因素、危害、积极和消极方面来回答,而不是直接从基本情绪来回答,回答比较复杂。大部分都是没有分析的纯书面知识点。

  三、存在问题

  1、删选信息能力弱,抓不住关键信息,弄不清考点;

  2、缺乏看分答题的意识;不分点,点不够或语句表达不完整;

  3、缺乏结合材料分析的意识和能力,只是把背的知识点写了下来;

  4、不能结合图片和资料总结创新相关知识。

  四、改进措施

  1.不要死记硬背,注重启发和引导,培养发散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学生只有真正理解并灵活掌握,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2、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删选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注重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3、教学要灵活,注重体验与感悟、学生的参与度,高度达成情感目标。只有学生内心认同,才能更好的理解运用。

  4、重要结论一定要反复强调,详细讲解,做好实例或典型素材的笔记,注重学生课堂的反应,及时补充或跟进。

  5、平时练习时多引导学生思考答题方向,要符合题意。结合材料表达,点数要够。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4一、总体情况分析:

  本套试题内容丰富,侧重对生活知识的考查,同时也充分考查了学生课本知识指导生活的能力,题目所占比例搭配合理,试题比较简单,层次性较好,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特点。

  本套试题注重了培养学生运用课本知识理解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与品德养成,对生活事件是非判断的能

  力。突出学生的现实生活,重视品德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二、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题

  填空题,共26分。考查内容主要为一些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多数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填空;但个别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熟,没有认真阅读课本中的自读内容,导致失分。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和象征,弘扬它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题

  连线题,共4分,本题得分率在98%,多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好。学生错误多的漏了连线,原因是与学生粗心有关。

  第三题

  单选题,4个小题共7分答题情况分别是:

  1.部分学生直接把答案填在括号中,原因是学生没仔细看题的要求。

  2.我不熟悉中国的选举方式,不知道如何选举人民代表。

  第四题

  实践与运用,13分,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意思,能较准确、清楚的答题,有少数学生不能准确理解“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顺乎自然,百病不生。”的含义。

  三、教学反思及教学启示

  1.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重视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认真分析本课程的特点,把握其生活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结合现实生活教学,让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指导或联系生活。

  3、教师在以后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多收集资料,积累学生的知识量,拓宽学生知识面。

  4.改革课堂教学,深刻领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思考学生的终身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科学的学习观。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5一、试题分析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重难点把握比例合理,考查内容全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了知识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有利于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也为教师平时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1)强化知识体系,突出主要内容。

  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今后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本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保证了较高的比例,并保持了必要的深度。例如很多基础知识在试卷中通过填空、判断、选择、连线中得到了广泛的考察。

  (2)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

  作为信息社会的一员,能力很重要。该测试考察学生在平时通过不同的知识载体积累知识的能力。

  二、答题情况。

  1、从整体上讲,学生对于一些基础知识掌握还可以。这次考试中学生的基础题完成的不太理想,虽然命题不是很难,但有学生没有认真读题,哪怕是书中现成的答案也会出现填错的现象。

  2、试卷中错别字太多。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多本学科不够重视

  2、本次考试是六年级学生上小学以来第一次参加《品德与社会》的考试,对于考试的题型不够掌握。

  3.这份试卷的连接题中有两处印刷错误。比如平型关战役是1937年9月25日印的,再比如南京条约是1841年和1898年印的。

  4、个别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学生不能仔细分析,概念法则不熟;

  5、多数学生判定了对错,有些同学马虎、不认真;

  四、改进的措施:

  1要求学生记牢一些概念类知识;

  2、平时经常训练填空、判断题,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3.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督促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其结果可以在试卷中体现出来。

  4、对学困生要多辅导让其掌握典型的应用题的解答方

  五、努力方向

  (1)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更新教学观念。要自觉学习新课标等教改材料,参加校本培训,教研活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要通过学习研究接收新信息,多为自己“充电”。

  (2)教师灌输少,学生探究多。

  在教学中,教师没有给足时间让学生探究,怕浪费教学时间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的讲解、点拨,取代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和知识的建构过程。

  (3)“双基”与能力的培养,教学处理不协调。

篇三:小学道法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1.题型分布不合理:六年级道法试卷中,题型分布不够全面,主要集中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上。这样的题型分布使得试卷过于单一,无法全面考察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能力。

  3.难度不平衡:试卷中存在一些题目的难度较大,而其他题目的难度较低,导致在同一试卷中考查的内容不够均衡,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素质水平。

  4.缺乏操作能力的考查:试卷主要以选择、填空为主,缺少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未能真实评价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的道德选择和行为表现。

  二、改进措施

  1.题型设计:可以增加综合题、案例分析题等题型,更好地考察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同时,题型的难度也应适中,涵盖基础知识的考察,也包含一些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2.短文题目设置:题目的设置应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引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同时,可以结合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实际经验,设置一些实用性的题目,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难度平衡:题目的难度应分布均衡,涵盖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拓展思维等不同层次。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个人发展水平。

  4.实践操作题:试卷中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操作题,例如:“在以下场景中,你会如何处理?”、“如果你遇到了一些道德困境,你会如何解决?”等。这些题目可以考察学生的处理问题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

  5.合理分值安排:试卷的各题型分值应合理安排,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进行权重分配。同时,可以适当增加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的分值,以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6.考试内容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考试内容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能够将道德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改进措施,可以使六年级道法试卷更加全面、实用和难度适中,来全面了解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素质水平,提高学生对道德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试卷的改进也要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匹配,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和个人发展。

篇四:小学道法期末试卷分析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质量分析试卷分析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学校:

  班级:

  学科:

  教师:

  日期: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为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行为惯,现对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检测考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次检测试卷共分六个大题,题型新颖,突出教材重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知识覆盖面广。既考查了学生对品德和社会知识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情

  感态度价值观上也有较好的体现。其中第一大题知识展示,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第二大题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了解,要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第三大题考察了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又训练学生的机制灵活的能力。第四大题、归类,考查学生对故现代通讯方式的归类。第五大题、生活写真,试题处处告诉我们不能私自拆看别人的书信,这是违法的行为。第六大题,简答题。考察学生对科技产品在生活中的运用。总之,本次检测考试为教师今后进行小学品德教育指引了方向,有利于引导教师重视学生平时的行为教育,爱国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道德惯。

  二、答卷分析

  本次期末检测考试学生表现非常出色,大部分学生能掌握课本里的基础知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基本上能够独立地完成答卷。现对我校五年级学生的4份答卷进行全面分析:

  1、得分情况:在参试的4人中及格率达75%,最高分97分,最低分42分,优秀率为75%。

  2、答题情况如下:

  1)一至二大题正确率达95%,说明同学们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很好,掌握了本教材的教学内容。

  2)第三大题是此次检测考试中失分最大的一题,填空题学生答题困难较大。

  3)第四大题归类题,得分率是百分之百。

  4)第五大题生活写真,学生都能抓住中心,但都写不完整,还需加强训练。

  5)第六大题简答题学生答得较好。

  三、几点建议

  从上面的试题和答卷情况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太多的忧虑。我们的科任教师今后应注重学生的哪些方面的培养,结合本次期末检测考试,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篇五:小学道法期末试卷分析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分析

  第一个题目是填空。从回答来看,基础部分比延伸部分好。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对细节的把握不够清晰,概念知识没有牢牢记住。

  第二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选择题相对容易,加上在课堂上对这些知识掌握扎实,印象深刻,所以分数比较好。

  第三个问题是判断对错。这部分不难,学生掌握的也很好,但是有些同学看题不够仔细,所以有一些不必要的失分。

  第四题,这一部分内容较为明了清晰,学生掌握比较好。

  第五个问题是简答题,第一个问题大部分同学回答的很好。此题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指导意义,属于玩耍题型。同学们的看法基本一致,都认为这是不对的,但至于如何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有的回答很好,有的则不尽如人意。

  综合分析,50分,达到优秀水平。考试结束后,我认真阅读了同学们的每一份试卷,每一道小题,并做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我们通常只重视认真上课,对背诵内容的检查不够。所以有的同学以为自己掌握了内容,结果却出乎意料,有的同学做不到。

  第二,教学要以教材提供的例题为基础,要求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特别是在训练过程中,从填空、判断、选择、答题等环节注意题目,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能融会贯通,回答自如。

  三、上课时,凡是跟道德与法治联系紧密的知识,必须要做适当延伸拓展,补充教材中所涉及到但没有详尽介绍的内容,尽可能杜绝把“知识信息”简单灌输给学生的做法。

  总之,通过这次测试,我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一些不足,找到了差距。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寻求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