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年后的突破小说全文阅读
专题突破练二
小说阅读
一、(2022·湖南省长沙市一中月考试卷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父亲变成马的那一天
刘诗寒
父亲变成马的那一天,母亲和我就站在他的身旁。
那天夜里,残云遮月,星辰隐蔽,爷爷将洗脸盆摔在了墙面上,撞出一阵山响。他像往常一样刚喝完一瓶二锅头,烈酒在肚子里翻腾着,将他的灵魂搅得不得安宁。他瞪着烧得通红的眼珠子望着父亲,动作矫健得就像个小伙子一样骑在了父亲身上。而枯瘦的父亲却宛如一匹老迈的马,不停地喘着粗气,躺在地上,像个泄了气的皮球,一点点地干瘪下去。
爷爷扬起胳膊,朝父亲的脸上打去,一下接着一下,打得无比响亮。
爷爷又扬起腿,将前来劝架的奶奶踹在了门槛上,不仅撞破了她的脸,而且磕坏了她的腰。
那条白狗哆哆嗦嗦地缩在墙角,浑浊的狗眼盯着父亲快要翻白的鱼眼,他嘴里打着呼噜,显然是吓坏了。
爷爷脖子上直爆青筋,嚷道:“我们家祖上几代本本分分!竟然出现你这样的畜生,滚,离开这个家!永远也不要再回来!”
母亲就站在一旁,盯着父亲跌进尘埃里的脸,嘴角布满了灰尘,鼻孔渗出一丝鲜血。母亲的表情很平静,好像她也认为爷爷这样做是对的。
爷爷的喊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
离我们家两公里远的深巷不停地传来犬吠。
就在前一天,父亲送给我一只白狗陪我玩耍,我特别喜爱它——说心里话,父亲每一次都会变着法儿地送给我各种我喜爱的东西。
但是爷爷却将白狗一脚踢开,愤怒地说:“别动!这又是偷来的!”
我便害怕地将白狗放在了一旁。
直到派出所的警察来到了我们家……
畜生!蛆心的孽障!爷爷每次都会这样叨念着让人听起来胆战心惊的话。他的眼睛里同时也闪现出来他们父子曾在院子里对峙的场景。
父亲长相粗俗,豁着两颗门牙,游手好闲,气管还不好,常常哮喘,算命先生说他活不过十八岁,可他却顽强地活到了现在,并娶了我的母亲,还生下了我。我对母亲说,我不喜
欢父亲,我很讨厌他,讨厌他给我的一切,玩具、书包、学费。还有,我听到人们背地里的窃窃私语和声声叩问,说他就是一个贼,一个盗窃犯。我想,他给我搭建的城堡,都有可能是用各种见不得人的方式偷来的。
所以我不喜欢他,甚至是厌恶他。
我不知道这些话是不是违心的。
我说:“我不喜欢他。”
而母亲却一直沉默着。后来她说:“连我都是他偷来的。”
我便不再说话了,因为我不能不喜欢我的母亲。
最先看到父亲变成马的,是我们的街坊邻居。他们手指向远方,一脸诡异地对着我笑嘻嘻地说:“鸟儿,那就是你爸。”
“在哪儿?”我傻里傻气地张望着。
我很久都没有看到父亲了。
我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看去,辽阔无边的大野地里,一匹老迈而又略显笨拙的马,没有任何嘶鸣,马蹄踩进深沉的大地里,埋着头,漫无目的,孤独地朝着夕阳奔跑。
后面,有一群农民在追逐着它。
父亲真的变成一匹马了吗?也就是爷爷口中常骂的畜生?
我怀疑父亲是不是疯了,母亲却什么都没有讲,她低下头,感到很羞耻。我问母亲:“父亲为什么不再是人了?变成龙,变成凤凰,哪怕变成其他一些说得过去的动物也行啊!”
母亲说:“这已经是你爸最大的本事了,变成一匹马也没什么不好。”
爷爷去世的那天夜里,他也像匹失去族群的老马一样,没有了力气,身躯渐渐坍塌。有人看见父亲站在大野地里,面朝家的方向,发出阵阵嘶鸣。爷爷的耳朵抖动了一下,眼睛盯着天花板,嘴角微微颤抖着,像在诉说着什么。
后来母亲对我说,爷爷是在呼唤着父亲的乳名,他一定很悲凉,也很难过,是他放弃了那个小偷小摸的父亲,任他像恶之花一样在暗夜里生长。父亲曾经也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婴儿,只是在奔跑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爷爷的暴虐不仅使他失去了自身的父爱,而且失去了他曾最心爱的小马驹。
母亲就这样一个人带着我,我也渐渐长大。当我再见到父亲的时候,我们中间不光隔着一层铁栅栏,似乎也隔着无法逾越的鸿沟。他试图努力地扬起手臂向我挥动,可我感觉他不像来自我们这个世界里的人。我害怕极了,试图逃离……
你知道吗?羚羊宁可溺死在湖里被鳄鱼吃掉,也不愿意丢掉小羊。
我知道,妈妈。
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没有放弃的原因。
我知道,妈妈。
你爷爷曾经放弃了他,可我们不能。
我知道,妈妈。
后来,每当有人一脸假笑地问我:“鸟儿,你爸呢?他什么时候回来啊?”
我说:“快了。”
快了?
我鼓起勇气,又走进了男子第二监狱,心里对自己说:“是的,快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18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爷爷痛打父亲,是因为性格暴躁又喝了酒,但更是因为,偷盗的父亲让本分清白的爷爷觉得丢脸。
B.爷爷痛打父亲时,母亲看着受伤的狼狈的父亲,她的表情很平静。其实她心里是不赞成爷爷这样做的。
C.邻居们最先发现并告诉“我”父亲变成了一匹马,可见,邻居还是关心我们家,有情有义的。
D.爷爷对父亲,内心是思念的,儿子是他一生的痛,这从他临终时唤着儿子的乳名看得出来。
【解析】
C项,“可见,邻居还是关心我们家,有情有义的”理解错误。由“一脸诡异地对着我笑嘻嘻地说”可知,邻居是幸灾乐祸的。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文本主要靠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展开情节,但也不乏精到的环境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
B.文本叙事富有含蓄之美。如奶奶被爷爷踹伤,就间接交代了奶奶对父亲的溺爱和爷爷对此强烈的不满。
C.文本既没有拘泥于写实,也没有完全用虚构来折射现实,而是选择了虚实相融的构思方式。
D.爷爷暴虐刚正,母亲隐忍坚韧,小说中的这两个形象呈现出一种对比烘托产生的美感。
【解析】
B项,“奶奶对父亲的溺爱”于文无据。文中没有交待奶奶对父亲溺爱的任何情节,奶奶被踹伤,是为了表现出爷爷的暴虐。
3.在小说创作中,虚构是一种艺术的真实,作者为什么要构思父亲变成了一匹马?请结合文本简析。
答:(示例)①父亲曾有牲口一样的痛苦处境。他被爷爷骑着痛打,毫无人的尊严;被爷爷赶出家门,忍受孤独和思家的痛苦。②父亲将像马一样重生。马虽然受人约束,但踏实勤劳,父亲变成马象征着他通过服刑,成为一个有尊严的人,开始新的生活。
4.小说为什么选定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而不是其他家庭成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示例)①使故事更显得真实感人。如写到爷爷酒后痛打父亲,在孩子的眼里,爷爷像暴君,父亲像牲口,读者也自然会对父亲心生怜悯。(或:如“我”喜爱父亲给的东西又隐约感到不光彩,会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一个孩子的纠结等等)因为孩子单纯感性,以其双眼所见真实可信,其情感取向也更有感染力。②利于揭示主旨,表达作者的理想。爷爷对父亲的放弃和母亲对父亲的守望,都从“我”这个视角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而“我”在母亲的引导下长大,最终克服了父亲带来的羞耻感和陌生感,去接纳父亲回家。
二、(2022·江苏南京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文本一:
看
水(节选)
汪曾祺
不知不觉地,半夜过去了。水一直流得很稳,不但没有涨,反倒落了一点,那两个志子①都离开水面有一寸了。小吕觉得大局仿佛已定,这一夜可以平安度过。
他开始感觉有点疲倦了。爬上小石桥头的一棵四杈糖槭树上,半躺半坐下来。坐在树上就能看得见一根志子。
今天月亮真好,天上真干净,像一块大水晶。四周安静极了。远远听见大闸的水响,支渠的水温静地、生气勃勃地流着,“活——活——活”。小吕在心里想:“我在看……”又在心里想道:“真好!”
小吕在树上坐了一阵,想起该到石桥底下一段渠上看看。这一段二里半长的渠,春天才挑过,渠岸又很结实,但是渠水要穿过兽医学校后墙的涵洞,洞口有一个铁篦子,可能会挂住一些顺水冲下来的枯枝乱草,叫水流得不畅快。小吕翻身跳下来,扛起铁铣,向桥下走去。
小吕一边走着,一边顺着渠水看过去。①他看小鱼秧子抢着往水上窜;看见泥鳅翻跟斗;看见岸上一个小圆洞里有一个知了爬上来,脊背上闪着金绿色的光,翅膀还没有伸展,还是
湿的,软的,乳白色的。……
小吕一路迤逦行来,已经到了涵洞前面。铁篦子果然壅了一堆烂柴禾。小吕使铁铣推散,再一铣一铣地捞上来,好大一堆!渣积清理了,涵洞口旋起小小的漩涡。
没什么事了。小吕顺着玉米地里一条近便的田埂,走回小石桥。
②月光暗了,月亮好像灯尽油干,快要熄了似的。现在大概是夜里三点钟,大老张告诉他,这几天月亮都是这时候落。月亮落了,好像唿噜一下子掉下去。立刻,眼前一片昏黑。
小吕靠着糖槭树坐下来,头沉重起来,眼皮直往下搭拉。
忽然,他惊醒了!他觉得眼前有一道黑影子过去,他在迷糊之中异常敏锐明确地断定:——狼!小吕听说过,遇见狼不能怕,不能跑;狼怕光,怕手电。他想了想,就开着手电,尾随着它走。狼像一只大狗,深深地低着脑袋,搭拉着毛茸茸的挺长的尾巴。慢吞吞地,不慌不忙地,像一个心事重重、哀伤憔悴的人一样。赶上去,揍它?——小吕忖了忖手里的铁铣:算了!那可实在是很危险!
小吕在石桥顶上站了一会,又回到糖槭树下。无论如何,可不敢再睡觉了!
可他觉得身上很难受,而且,很冷。他迷迷糊糊地想:我要是会抽烟,这时候抽一支烟就好了!……
好容易,天模糊亮了。
小吕看着他看过一夜的水,水发清了,小多了,不到一个小时,这渠里的水就会流完了的。果园的地大概浇完了,这点水该够用了吧?……
远远看见果园的两个女工,陈素花和恽美兰来了。陈素花给他带来了两个闷得烂烂的,滚热的甜菜。她们催他赶快去睡觉,说是大老张嘱咐的:叫小吕天一亮就去睡,大闸不用管了,会有人来接。
小吕喝了两碗稀饭,爬到床上,就睡着了。睡了两个钟头,醒了。他看了挂在墙上的一个马蹄表,不睡了。他向果园走去。——他到果园去干什么?
似乎果园一夜之间有了一些什么重大的变化似的。满园一片浓绿,绿得过了量,绿得迫人。小吕穿过葡萄丛,四边看。③果园的地果然都浇了,到处都是湿湿的,一片清凉泽润、汪汪泱泱的水气直透他的脏腑。小吕挺一挺胸脯,深深地吸了两口气,舒服极了。小吕想:下回我就有经验了,可以单独地看水,顶一个大工来使了,果园就等于多了半个人。看水,没有什么。许多事都不像想象起来那么可怕……
走过一棵老葡萄架下,小吕想坐一坐。一坐下,就想躺下。躺下来,看着头顶的浓密的、鲜嫩清新的、半透明的绿叶。绿叶轻轻摇晃,变软,溶成一片,好像把小吕也溶到里面了。
他眼皮一麻搭,不知不觉,睡着了。
一九六二年七月二十日改成
【注】
①志子:称轻重或量长短、多少的简单器具。
文本二:
我追随沈先生多年,受到教益很多,印象最深的是两句话。
一句是“要贴到人物来写”。
根据我的理解,有这样几层意思:
第一,沈先生曾说过,对于兵士和农民“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作者对所写的人物要具有充满人道主义的温情,要有带抒情意味的同情心。
第二,作者要用自己的心贴近人物的心,以人物哀乐为自己的哀乐。把自己和人物融为一体,语之出自自己的肺腑,也是人物的肺腑。人物的身上没有作者为了外在的目的强加于他身上的东西。
第三,景物、环境,都得服从于人物,景物、环境都得具有人物的色彩,不能脱节,不能游离。一切景物、环境,声音、颜色、气味,都必须是人物所能感受到的。写景,就是写人,是写人物对于周围世界的感觉。
另外一句话是:“千万不要冷嘲。”
我在旧社会,因为生活的穷困和卑屈,对于现实不满而又找不到出路,对于生活形成一种带有悲观色彩的尖刻、嘲弄、玩世不恭的态度。沈先生要求的是对生活充满热情,即使在严酷的现实的面前,也不能觉得“世事一无可取,也一无可为”。沈先生在下放咸宁干校时还写信给黄永玉,说“这里的荷花真好!”
(选自《汪曾祺谈小说创作》)
5.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小吕看水时认真负责,细心谨慎,不辞辛劳,还能自觉运用别人介绍的经验保护自己,最终获得了成长。
B.小说开始写小吕在四杈糖槭树上“半躺半坐”说明其警惕,结尾“一坐下,就想躺下”表现其完全放松。
C.“像一块大水晶”用比喻写出月色明亮,“活……”用拟声词写出水流声音,视听结合,打通了感官。
D.小说对陈素花、恽美兰、大老张等人物着墨不多,但仍让人充分感受到这个集体的互敬互爱,合作友善。
【解析】
C项,“写出月色明亮”错误,“像一块大水晶”写出天色的干净;“视听结合,打通了感官”错误,这两句的视听结合只是给人以多种感官的艺术享受,并没有打通感官。
6.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要贴到人物来写”,指创作时作者对笔下人物要贴近,也指所写景物、环境与人物要贴合。
B.沈先生面对严酷的现实仍认为世事有可取、有可为的乐观态度,影响着汪曾祺的生活与创作。
C.“人物身上没有作者为外在目的强加于他身上的东西”说明写作应把刻画人物作为最高准则。
D.写景要“写出人物对于周围世界的感觉”,“绿叶……把小吕也溶到里面了”实践了这一主张。
【解析】
C项,“人物身上……的东西”指作者要用自己的心贴近人物的心,与是否把刻画人物作为最高准则无关。
7.文本一中关于狼的一段描写,能表现小吕怎样的特点?
答:(示例)小吕的特点:①警惕性高、感觉敏锐。他在迷糊之中察觉到黑影并敏锐明确地断定黑影是狼。②清醒理智、镇定勇敢。他听说遇见狼不能怕,不能跑;知道狼怕光,怕手电,就开着手电,尾随着它走;没有贸然“揍”狼。
8.文本二指出,“景物、环境都得具有人物的色彩”,即不同的景物、环境能反映人物不同的处境、心境,请结合这一观点对文本一三处画线句子进行分析。
答:(示例)①处描写的环境生机勃勃,体现出小吕在“大局仿佛已定,这一夜可以平安度过”的前提下悠闲惬意的心情,同时表现出他第一次看水还有些兴奋、激动的心情。②处描写的环境暗淡、压抑,表现出小吕在清理了好大一堆渣积之后疲惫、困乏的处境和因疲倦而放松、松懈的心情。③处环境描写写出了葡萄园的清凉润泽,表现出小吕看水成功,对浇灌果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后的自豪、满足。
篇二:年后的突破小说全文阅读
练案[11]
复习任务群二
专题三
小说类文本阅读
分点突破五
分析标题与探究作品意蕴
一、专项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0分)山里的春天
孙
犁
这天,从家乡来了一个人,谈了半天家里的事,我很快乐。我请他吃饭,去买鸡蛋,走到一户人家,一个年轻的女人正坐在炕沿上,哭丧着脸,在她怀里靠着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子。我说:“老乡,有鸡蛋吗,卖给咱几个?”
她立时很生气地喊叫起来:“没有!还有什么鸡蛋?”我说:“我是问一问你,没有就算了嘛!”她哭丧着脸不搭理。我走出来,忽然她把我叫回去说:“桌子上那小罐里有两个鸡蛋,是留来给小妮煮着吃的,你拿去吧。”
我一看她忽然又变的这样,莫名其妙,又一想,我说:“给孩子吃的,放着吧,我到别人家去买吧。”
吃过午饭,送走客人,村主任来找我,叫我去给一家抗属翻沙,农具他也拿来了,就带我到了一块方方的堆着石沙的地里,村主任说:“就是这块地,男人到咱们队伍上去了,这块地去年叫水冲了,你给她把沙子挑到四边去,好种玉茭子。”
我把军装上衣脱下,同皮带、手枪挂在地边的一棵小枣树上。这时已是暮春三月,枣树快要长叶儿,河滩上的一排大杨树,叶子已经有铜钱大了,绿油油的。
我开始把沙子翻起来,然后铲到筐里,挑到地边。今天工作很高兴,一大担沙土挑起来,也觉得轻松。
起晌的时候,我看见远远地走来一个妇女,左手拉着一个小孩,右手提着一
把水壶,我想是主人家给我送水来了,走近一看,原来就是上午为买鸡蛋和我吵嘴的那女人。她一见是我,脸上有点下不来,后来才说:“原来求的是你啊!”
我说:“原来是你的地啊!”
她说:“上午,你赶得不巧,我正生气。你看人家有人的,有的种地了。咱这地还没起沙子。前半天,我拉着孩子来,一看这个地这样费劲,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怎么会种上,就生起气来,正在心里骂我们当家的,撇下大人孩子不管,你就来了,我那时一看见你们这当兵的就火了。”
我说:“我们当兵的可没得罪你呀。”
她说:“你没得罪我,我是恨我们那个当兵的。”
我问:“他走的时候没告诉你?”
她狠狠地说:“头一天晚上,人家说去报个名,一去就没回家。第二天,我到区里去给人家送衣服鞋袜,人家还躲着不见哩。”
我一听她这样说,想起自己从军的事,笑了。那一年,我们全村的青年抗日先锋队说到村外开会,排上队就去参加了学兵营。第二天,媳妇们也凑了一队,仗着胆子,给我们送衣服,我们藏起来,叫她们放下回去。她们说:“只是见一下,谁拖你们的尾巴哩。”可是我们死也不见。
我喝了几口水,就又开始翻沙。在挑的时候,女人已经拿起铁铲,替我装筐。她看我能挑那么重的东西,就问:“你在家里也种地?”
我说:“种地,我有三亩菜园子。”
她又问:“家里有大人孩子吗?”我说:“有,一个老婆,一个女孩子,今年六岁了。”
她惊异地望着我,又叹了一口气说:“都是这样的吗?你就不惦记你的大人
孩子,她们在家里不骂你呀?”
我说:“她不骂我,今天才从我们家乡来了个人,她还捎口信给我,说好好抗日,不要想家。你抗日有了成绩,我和孩子在家里也光荣,出门进门,人家都尊敬。”
我说到这里,那女人脸红了一下,她说:“呀,你家里的进步!”
我说:“我们那里有敌人,村边就是炮楼,她们痛苦极了,她恨敌人,就愿意我在外面好好抗日。”
女人说:“有人给她种地吗?”
我说:“家乡来的人说,一到春天,不用她说话,就有人给她种上了;秋天,她的粮食比起别人,早打到囤里。我在家的时候,是我一个人种地,忙得不行,现在有好多人给她耕种。我们八路军的弟兄,比亲弟兄还亲,他们在那里驻防,打敌人,知道我不在家,就会替我去种上地,照顾我的大人孩子。”
这时候,这女人才真正眉开眼笑了,她说:“刚才我还觉得辛苦你,自己不落意,这样一说,你和我们当家的是一家人,他要住在你们村里,也准得给你家里去帮忙吧?”
我说:“一定,我们八路军就是这样一个天南海北的大家庭。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不用惦记他,他也就不再惦记你们了。”
这时候,女孩子跑到小枣树下面,伸手去够那枪,又回过头来望望我,望望她母亲。我放下担子过去,哄着她穿上我那军装上衣,系上皮带,把枪放在她那小手里,那孩子就像一个小战士一样,紧紧地闭着小嘴。对面的母亲,响亮地笑了。
1944年
(选自《孙犁全集》第一卷,有删改)
1.(探究标题好处)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山里的春天”为标题有什么好处。(4分)答:示例: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意象清新、优美,让阅读者感到清爽,产生阅读兴趣。③暗喻通过“我”的开导,“女人”理解了丈夫的参军抗日行为,她的思想由“寒冬”转变为“春天”。④小说叙述山里村民春播遇到困难,但在村主任、八路军的帮助下,及时在春天完成了耕种,标题暗示山里村民将迎来生活的“春天”。
2.(探究语句意蕴)请探究小说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蕴。(6分)答:示例:①表意上,媳妇们只是想看一下自己的丈夫,不是想阻拦自己的丈夫从军。②形象上,媳妇们直率、朴实,通俗、形象的话语表明了她们思想的进步。③情感上,媳妇们虽不舍得自己的丈夫,但她们顾全大局,精神可嘉,赞扬了媳妇们思想的进步。
3.(探究观点态度)在丈夫参军一事上,“我”的老婆与年轻的女人有着不同的态度,你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6分)答:示例:我认同“我”的老婆的态度。“我”的老婆理解丈夫参军抗日,顾全大局,不责怪舍家参军的丈夫,还捎口信给丈夫说好好抗日,不要想家,说丈夫抗日有了成绩,自己和孩子在家里也光荣。这些都体现了“我”的老婆宽容大度、以国家为先、思想进步。
4.(探究主题)结合文本,试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出发,探究小说所表达的主题。(6分)答:示例:①从“我”的角度出发:小说通过叙述抗战时期,“我”在山里帮助一户村民翻沙,开导年轻的女人理解外出从军抗日的丈夫的故事,写八路军服从安排,为广大百姓提供无私帮助,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歌颂了八路军舍小家、保国家、服务人民群众的精神。②从年轻的女人的角度出发:小说通过叙述抗战时期,丈夫参军抗日,年轻的女人带着孩子在家里耕种,遇到困难后,由不满丈夫舍家参军,到理解支持丈夫参军抗日的故事,揭示了人民群众在革命思想的指引下,不断进步的现实,歌颂了人民群众为了国家、民族而艰苦奋斗的崇高品质。③从“我”和年轻的女人的角度出发:小说通过叙述抗战时期,八路军战士“我”帮助村民翻沙,做通年轻女人的思想工作,讲述八路军战士帮助驻地村民的故事,表现了八路军对群众的帮助、指引,老百姓对八路军的依赖、信
任,歌颂了军民鱼水情。
5.(探究写作意图)试探究作者写作这篇小说的意图。(6分)答:示例:①揭示八路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时刻帮助、保护人民群众的事实。②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与人民群众军民一家亲”的主题。③赞扬抗战大背景下,人民群众为了国家、民族而默默奉献、牺牲的崇高品质。④讴歌中国人民面对危难时同仇敌忾、患难与共的民族精神。
二、综合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
槐
树
曹文轩
大河那边有个女孩,明天早上,她要从那边过来,到老槐树下。高音喇叭在黑暗中响了,村长很郑重地向大麦地人宣布了这件事情。
哑巴青铜,耳朵却很灵。虽然是在屋里,外面高音喇叭里所说的,却一字一句,都真真切切地听到了。晚饭吃了一半,他不吃了,出了门,牵了牛,朝外走去。
月光似水,泻满一河一地。草丛里,秋虫在鸣叫。芦苇丛里,有鸟受了什么惊动,突然飞起来,在天空里叫了几声,不知飞向了哪里。天空离大地远了许多。天气已经凉爽。一切,都是秋天的景象。
牛低下头去吃草时,青铜双膝跪在了草丛里,望着它,用手比划着。他相信牛一定能听懂他的话。他总是与牛说话,用眼神与手势。他问道:“你喜欢葵花吗?”
牛嚼着草。
但青铜却听到了牛的回答:“喜欢。”
“我们把她接到家,好吗?”
牛抬起头来。
青铜又听到了牛的回答:“好。”
他用手拍了拍它的脑袋,他很想抱住它的头。它不是一头牛,青铜从来不将它看作是一头牛。不光是青铜常跟它说话,奶奶、爸爸与妈妈也常跟它说话。他们有时会责怪它,或者是骂它,但就像是责怪或是骂一个孩子。牛总是用温顺的目光,看着这一家子人。
“我们就这样说好了。”青铜又拍了拍它的脑袋,然后再次爬到它的背上。
第二天上午八点半钟,葵花准时被人领到了老槐树下。
送她来的几个阿姨很精心地打扮了这个小姑娘。一个干干净净、体体面面的小姑娘。
她没有哭。她对自己说:“葵花不哭。”虽然她已失去了世上唯一的亲人。
……
老槐树下,早聚集了很多人。
谁家也没有表示希望领养葵花。大麦地的大部分人家,都不缺孩子。
人们看到了青铜一家人。青铜家就青铜一个男孩,而且还是一个哑巴。但,谁也没有去想他家能否领养葵花。因为青铜家太穷。
青铜一家人都看到了葵花。一头银发的奶奶,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女孩。人挤来挤去的,很难站得住,但奶奶拄着拐棍,却就是站在那儿不动。奶奶慈祥和蔼的目光,在她的脸颊上抚摸着。
已近中午,也没有一户人家出来表示愿意领养葵花。村长有点儿急了,在人群里走来走去,一边走,一边说:“多好的一个闺女!”
后来他才知道,正是因为大麦地的人觉得这闺女太好了,才忧虑起来。大麦地是个穷地方,家家日子都不富裕。谁都喜欢这个闺女,太喜欢了!正因为如此,大麦地人倒没有一户人家敢领养她了,他们怕日后委屈了她。
葵花的头,垂得更低了。
村长看到了青铜一家人,走过来说了一句:“你们一家人倒都是好人,这孩子到你们家最合适不过了,可你们家就是……”他没有将“太穷”两个字说出口,摇了摇头走了。走过青铜身边,他用大手在青铜的头上,非常惋惜地抚摸了几下。
一直蹲在地上的爸爸,过了一会儿,站起身来说:“回去吧。”
葵花看着青铜一家渐渐远去,泪水顺鼻梁而下……
青铜一家人回到家,都默不作声。
妈妈将饭菜端上桌后,没有一个坐到桌前的,妈妈叹息了一声,也走开了。
妈妈回到屋里后,一边惦记着坐在水泥桩上的青铜,一边在屋里收拾着。收拾着收拾着,她停住了。因为她忽然觉察到自己的收拾,有点儿莫名其妙。干吗要收拾出一张小床来呢?干吗把青铜床上的蚊帐摘下来放到水盆里呢?干吗要把柜子里一条干净被子抱出来呢?干吗拿出一只枕头来了呢?……她坐在那张刚收拾出来的干干净净的小床边,目光里满是犹疑。
此时,青铜的爸爸正在与牛怄气。那牛平日总是很听话的,而今天却总是找别扭。一会儿拉屎,一会儿撒尿,让它走路,它磨磨蹭蹭,还一边走,一边偷吃人家的庄稼。到了地里,爸爸刚将轭头架在它的脖子上,就被它一甩脑袋甩掉在地里。爸爸几次扬起鞭子要揍它。它却昂起头来,朝爸爸哞哞叫着,然后不住地从鼻子里喷出气来。
奶奶从老槐树下回来后,就一直站在门前的篱笆下,拄着拐棍,朝老槐树方向望着。
不知为什么,爸爸竟牵着牛回来了。他本来是让牛耕地的,但耕着耕着,他
停住了,卸了轭,牵了牛,就往回走。
青铜走到爸爸面前,用只有他的亲人们才能领会的眼神与手势,急切向他说着:
“她是一个好女孩,非常好非常好的女孩。”
“把她接到我们家,接到我们家!”
“我以后好好干活,一定好好干活!”
“过年时,我不穿新衣服。”
“我以后不再嚷嚷着要吃肉了,不再了。”
青铜的眼睛里含着泪水。
奶奶、妈妈的眼睛里也含着泪水。
爸爸抱着头蹲在地上。
奶奶说:“穷是穷点儿,可我不信养不活这闺女。一人省一口,就能养活她。我正少一个孙女呢!”
青铜牵着奶奶的手,往老槐树下走去。
爸爸要去阻止他们,但却只叹息了一声。
妈妈跟了上去,不一会儿,爸爸也跟了上去。
(选自《青铜葵花》,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平日一贯听话的老牛,今天“总是找别扭”“磨磨蹭蹭”,种种的不合时宜其实是人特殊心理的外在表现。
B.青铜及其妈妈、奶奶的眼里都“含着泪水”,这泪包含着一家人的各种辛酸苦楚,也包含着对葵花的同情。
C.青铜爸爸在考虑了家庭的现状、家人的态度等因素后,最后“也跟了上去”,他要赶快阻止家人领养葵花。
D.故事的前面展现给读者的是田园牧歌、人性美好,但在故事背后浸润的却是人世间的苦难与人性中的悲悯。
【解析】
C项,“他要赶快阻止家人领养葵花”错误,青铜爸爸在结尾跟上去是一同去领养葵花。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老槐树”在小说中多次出现,既照应了题目,又串起了整篇小说;同时也成为青铜一家人善良而美好人性的见证。
B.月光似水,秋虫在草丛里鸣叫,鸟儿从芦苇丛受惊飞走,静谧的画面中又含着一丝惊乱,衬托了青铜此时的内心世界。
C.青铜虽然是一个哑巴,却能够以亲人们才能领会的眼神与手势与爸爸交谈,展现出一个质朴、善良、纯真的男孩形象。
D.小说运用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手法描写青铜一家,尤其结尾交待一家人去往老槐树的文字,画面温馨而意长。
【解析】
D项,“运用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多种手法”错误,文中没有对青铜一家人的肖像描写。
8.牛本来是用来耕田的,但小说却写到青铜与牛对话,写到爸爸与牛怄气,看似无意,实则有匠心,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示例:①牛是青铜生活中的重要伙伴。青铜生活在无声世界,因为牛的陪伴而有了生活的寄托和色彩。②牛是爸爸矛盾心理的见证者:是否收留葵花,爸爸是矛盾的,这种内心的矛盾借助爸爸对牛的态度得到了表达。
9.在《青铜葵花》中,曹文轩认为自己“对读者目力所及的苦难确实做了淡化处理”,试结合选文进行分析。(6分)答:示例:①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充满坎坷,但是他们没有向命运低头,这一切都体现出了一种普遍意义的人性的坚强。②面对艰难的现实环境,人们没有失去关爱之心,没有失去面对未来的乐观精神,苦难被人性的美善淡化、消解。
篇三:年后的突破小说全文阅读
乡村母亲:年后的突破刘香芝小说上部
那是怎样的一支曲子啊?在夜晚,在屋宇下,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午夜,我就那么安静地听着,我就那么陶醉的听着,我就那么无比深情地听着。我仿佛听到了天籁之音,我仿佛看到了母亲的身影,我仿佛看到了母亲的音容笑貌,我仿佛真真切切的看到了一脸慈祥的母亲,正在深一脚浅一脚的向我走来这是我多年养成的习惯了,在夜晚,在辗转反侧的那一刻,我会静静的打开摆放在床头的那架微型收录机,让那首再熟悉不过、百听不厌的曲子,一次次春水般漫上我的耳轮和心田。那一刻我会彻底的放松下来,在深情曼妙的音乐旋律中,我会想起母亲,想起许多久远而温馨的乡村往事。
我会想起儿时坐过的摇篮。像小船一样,像月牙一样,在我记忆的天空或海面逐渐清晰的呈现。我会想起年轻的母亲,母亲就坐在摇晃的摇篮边,轻轻哼起一支支甜蜜的催眠曲,伴随着摇篮里幼小无知的我酣然入梦。在悠荡的摇篮里,洁净无尘的我正在编织着一个梦,一个同母爱有关的梦。许多年后,早已告别摇篮的我,很想给母亲绘上一幅画,一位朴实无华的乡村母亲,就坐在摇篮边,那妙不可言的神韵陶醉而恬静。可我不是画家,我只能通过文字,把乡亲的母亲和乡村的摇篮一丝不苟的勾勒出来。
我会想起从田野上收工回来的年轻的一身疲惫的母亲。那时候,我是六岁还是七岁?记不清了,我和更小的妹妹倚在自家的门扉旁,可怜巴的盼着在田野里劳作的母亲归来的身影,给饥肠漉漉的我和小妹,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在等待母亲焦灼的时辰中,我看到了自家的青青菜园,我看到了菜园里那棵在晚风中摇曳生姿的桃树当母亲沐浴火红的晚霞回到家时,我和小妹小燕似的扑了上去。许多年后我才知道,那个叫作家的地方,是必须有母亲出席的,没有母亲的家是不完整的,是一种莫大的缺憾。在乡村的屋檐下,在母亲的身畔,是我一生中最快乐最幸福最安全最温馨的一段时光。我可以忘却伤痛,我可以忘却荣辱,但我不可以忘记和母亲在一起相聚的童年和少年的流金岁月。
我会想起母亲到县城高中给我送菜的难以忘怀的情形。那是我想念和热爱母亲一个最为充分和无懈可击的理由。我想母亲应该是一幅意义深远的油画,关于母亲和母亲对儿女无私透明的爱的油画。我想许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可以坐在1温暖的春阳下,怀想往事,并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了一位乡村母亲徒步几十华里到县城,为了仅仅是给她上高中的儿子送上一盒带几片肥肉的老咸菜。我想那一年冬天,家乡的雪比任何一年的雪都要洁白,都要轻盈,都要生动。不论如何,我一生都不会忘记母亲在深冬的一天冒雪走向县城的艰难而执着的身影。我不能相忘,我会把这样珍贵的记忆当作一幅价值连成的油画,潜心收藏在我永不丢失的记忆的仓库。
我会想起我考上大学母亲到村口为我依依送别的那一难忘的情形。那一情形至今依旧定格和雕刻在我的脑海深处。我记得那是一个秋风萧瑟的秋天,故乡的风故乡的雨格外抒情,故乡的天空格外明净,故乡的田野格外辽阔。我提着箱子和母亲缓缓的走出了家门,走出了村庄的我必将消失在茫茫人海的的深处。在古老而安谧的村口,我加快了行走的脚步,可是我还是不经意的转过头来,我看到了立在村口的母亲,她手拉凉蓬正在深情凝望着远走他乡的儿子。正是在那一刻,我百感交集泪落如雨。我蓦然惊觉,立在村口张望的母亲,是那样的慈祥、脆弱和孤单!我知道,当我在异乡穿梭和流浪的诸多岁月里,我乡村的母亲是怎样的望眼欲穿夜不能寐?
在星空下,在今夜,你知道我百听不厌的曲子是什么吗?让我轻轻地告诉你吧:《烛光里的妈妈》。我知道,我乡村的母亲极少被明亮的烛光所簇拥,我乡村的母亲习惯被昏暗瘦弱的煤油灯所沐浴。但这是一样一样的,就像所有天底下的母亲都是一盏灯,一盏明亮而温暖的灯,毫无保留的照亮了儿女们梦昧的心灵和前行的道路。我还想告诉你,当我一遍又一遍的在午夜深处聆听这支耳熟能详的曲子时,我敬爱而慈祥的母亲已经远远的走了。在没有母亲漫漫的余生里,我是这个世界上被母亲遗弃的孤儿。我必须学会倾听,学会守望,学会怀念,聆听那遥不可及的天籁之声,是以怎样曼妙而宛转的方式贯穿我起伏的心灵。守望地平线上那条摇曳的倾斜的道路,我的母亲是以怎样神秘的飘渺的方式,从遥远的天国里一路向我深情的走来。1700字
赞(散文编辑:散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