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全文(4篇)

时间:2024-09-06 09:00: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篇一:大其心容天下之物全文

  

  《呻吟语》原文及释义

  《呻吟语》这本书可以和孟子一起看。可以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和心法。但不是那种怪力乱神妄断的玩意儿。

  中国的古代智慧,健康而高明。但是难度很大,一般的读书人领悟不了而且坚持不了。再加上,教育的陋儒不知轻重缓急,把后生教的云里雾里。

  一般人看完这两本书,哪怕专业知识有欠缺,但是为人肯定一流。能够做事,能够成事。而且,成大事也不算稀奇。

  身体力行的,就值得尊敬。哪怕事无成名无显。

  《呻吟语》全书共六卷,前三卷为内篇,后三卷为外篇,分为性命、存心、伦理、谈道、修身、问学、应务、养生、天地、世运、圣贤、品藻、治道、人情、物理、广喻、词章等十七篇。涉猎广泛,体悟性强。反映出作者对社会、政治、世情的体验,对真理的不懈求索。其中闪烁着哲理的火花和对当时衰落的政治、社会风气的痛恶。表现出其权变、实用、融通诸家的思想。

  作者吕坤(1536—1618),明代思想家,字叔简、卑心吾、新吴,自号抱独居士,商丘宁陵县人。生于1536年(嘉靖十五年),河南宁陵人,1574年(万历二年)进士,历官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因不满朝政,遂称病辞官,家居二十年,以著述、讲学为务。他指斥言行不一,空谈天道性命的道学家为“伪”,为“腐”,提倡“于国家之存亡,万姓之生死,身心之邪正”有用的实学。时人称其著述“多出新意”,其精华在于博宗百家,通其大意,穷其旨趣,而自得为宗,除诸家的“偏见”,而达于“一中”。他自称“不儒不道不禅,亦儒亦道亦禅”。著述甚多,有《去伪斋集》、《呻吟语》、《阴符经注》、《四礼疑》、《四礼翼》、《实政录》等。

  原文及释义

  【原文】

  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

  【译文】

  收敛一个欲念,就会带来众多善行;放纵一个欲念,各种邪恶就会趁虚而入。

  【原文】

  人子之事亲也,事心为上,事身次之,最下事身而不恤其心,又其下事之以文而不恤其身。

  【译文】

  作为子女侍奉父母,重要的是关怀父母的心意,其次是照料父母的身体。

  最不好的是虽然照料父母的身体但并不体谅其心意,更坏的是只讲空话而没有照料父母的行为。

  【原文】

  人心喜则志意畅达,饮食多进而不伤,血气冲和而不郁,自然无病而体充身健,安得不寿?

  故孝子之于亲也,终日干干,惟恐有一毫不快事到父母心头。自家既不惹起,外触又极防闲,无论贫富、贵贱、常变、顺逆,只是以悦亲为主。盖“悦”之一字,乃事亲第一传心口诀也。

  即不幸而亲有过,亦须在悦字上用工夫,几谏积诚,耐烦留意,委曲方略,自有回天妙用。

  若直诤以甚其过,暴弃以增其怒,不悦莫大焉,故曰不顺乎天不可以为子。

  【译文】

  人心里高兴,情绪就畅快,食欲也因此增加而又不至于伤身,血气能通和而不会抑郁,身体健康而不会生病,怎么会不长寿呢?

  所以孝子对于双亲要时刻加以注意,怕有丝毫不快之事烦扰父母。自己不触犯双亲,又预防外界影响,无论贫富、贵贱及变动之时、逆顺之境,都应令双亲欢喜为第一。使父母欢喜,是侍奉他们的第一秘诀。

  即使父母有些过失,也应该在“悦”字上下功夫,在令他们欢喜的前提下想办法。诚挚劝谏,不厌其烦,认真留意,委婉策略,自有奇妙的效果。

  倘若直言其过而增加过失,脾气暴躁而使其恼怒,就会使之受到极大的伤害。

  因此可以说,不顺从双亲,就算不上是好子女。

  【原文】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译文】

  放宽心胸,容纳天下事物;谦虚谨慎,接受天下仁善;平心静气,分析天下事情;潜心钻研,纵观天下事理;坚定信念,应付天下变化。

  【原文】

  己无才而不让能,甚则害之;己为恶而恶人之为善,甚则诬之;己贫贱而恶人之富贵,甚则倾之。

  此三妒者,人之大戮也。

  【译文】

  自己没有才能又不肯让贤,甚至对人进行迫害;自己做恶却怨恨他人行善,甚至对人进行诬陷;自己贫贱而眼红别人富贵,甚至对人进行倾诈。

  这三种妒忌,是人的极大耻辱。

  【原文】

  攻我之过者,未必皆无过之人也。苛求无过之人攻我,则终身不得闻过矣。

  我当感其攻我之益而已,彼有过无过何暇计哉!

  【译文】

  指责自己过失的人,未必都是没有过失的人。如果苛刻地要求没有过失的人才能指责自己,那么恐怕一生也不会听到对自己的指责了。

  应当感到别人指责自己是对自己有益的,哪有时间计较对方有没有过错呢!

  【原文】

  责善要看其人何如,其人可责以善,又当自尽长善救失之道。

  无指摘其所忌,无尽数其所失,无对人,无峭直,无长言,无累言,犯此六戒,虽忠告,非善道矣。

  其不见听,我亦且有过焉,何以责人?

  【译文】

  劝人为善也要看那个人的情况如何,如果那个人可以相劝,则以善言相劝,相劝时也要注意采取适当的方法。

  不要揭人短处,不要尽数过失,不要发生口角,不要过于直率,不要讲得太深,不要啰嗦唠叨。如果违反上述六条,即使是肺腑之言,也不是劝人为善的方法。

  对方不接受你的劝告,说明自己也有过错,这样又怎能责劝别人呢?

  【原文】

  处毁誉要有识有量。今之学者,尽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是识不定;闻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恶在我,毁誉于我无分毫相干。

  【译文】

  对待诋毁和赞誉,应有自己的见识和度量。

  今天的学者,有的是向上的,见到世上的荣誉就趋附,见到世上

  的诋毁就躲避,这是因为没有坚定的见识;听到他人赞誉就高兴,听到他人诋毁就愤怒,这是因为度量太小。

  其实真正的仁善与邪恶全在自己,他人的诋毁赞誉与自己毫不相干。

  【原文】

  责人要含蓄,忌太尽;要委婉,忌太直;要疑似,忌太真。

  今子弟受父兄之责也,尚有所不堪,而况他人乎?

  孔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此语不止全交,亦可养气。

  【译文】

  指责他人应该含蓄,切忌把人说得一无是处;应该委婉,不应过于直截了当;应该含糊,不应过于认真。

  现在即便是父子兄弟之间的指责,还有不堪忍受的,更何况他人呢?

  孔子说:“忠告应该善于说出,不可以时应该立刻停止。”

  按照这句话去做,不仅可以保全朋友的交情,也可以培养自己的气质。

  【原文】

  你说底是我便从,我不是从你,我自是从,何私之有?你说底不是我便不从,不是不从你,我自不从不是,何嫌之有?

  【译文】

  你说的正确我便听从,我不是听从你,而是听从真理,这其中又有什么私念呢?

  你说的不对,我就不会听从,我不是不听从你,而是不听从不对的道理,这其中又有什么可指责的呢?

  【原文】

  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

  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正饮食不责,正欢庆不责,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

  【译文】

  卑幼的人有过失,在责备的时候应该慎重:

  众人面前不责备,惭愧后悔不责备,夜晚不责备,吃饭不责备,正在欢庆时不责备,正在忧伤时不责备,正在患病时不责备。

  【原文】

  人之情,有言然而意未必然,有事然而意未必然者,非勉强于事势,则束缚于体面。

  善体人者要在识其难言之情,而不使其为言与事所苦。

  此圣人之所以感人心,而人乐为之死也。

  【译文】

  人的情感,有的表面上是这样,而其本意并非是这样;有的事实已经如此,而其意愿并非如此。其中的原因不是被时势所勉强,就是被体面所束缚。

  善于体谅他人者应该想到他人难言之情,从而不被他人的表面言谈和已有事实所困扰。

  这就是圣人所以能感动人心,而他人乐于为其牺牲缘故。

  【原文】

  人事者,事由人生也;清心省事,岂不在人!

  【译文】

  所谓人事,就是说事情由人而生的。那么清心省事,不是也在于人么?

  【原文】

  目中有花,则视万物皆妄见也;耳中有声,则听万物皆妄闻也。心中有物,则处万物皆妄意也。

  是故此心贵虚。

  【译文】

  眼中有了尘物,看到的一切就会是虚幻的;耳有自鸣的毛病,听到的就会不真实。心中有了某种念头,感到的都会受其影响。

  基于这个缘故,心境最可贵的是虚无。

  【原文】

  奋始怠终,修业之贼也;缓前急后,应事之贼也;躁心浮气,畜德之贼也;疾言厉色,处众之贼也。

  【译文】

  有始无终,是修业的大敌;前缓后急,是做事的大敌;心浮气躁,是养性的大敌;疾言厉色,是处世的大敌。

  【原文】

  居官有五要:休错问一件事,休屈打一个人,休妄费一分财,休轻劳一夫力,休苟取一文钱。

  【译文】

  做官有五个要求:不要错问一件事,不要屈打一个人,不要浪费一分财,不要轻使一民力,不要贪图一文钱。

  【原文】

  进言有四难:审人、审己、审事、审时,一有未审,事必不济。

  【译文】

  提出建议有四大困难:审度他人、审度自己、审度事理、审度时机。一有审度不周之处,事情就一定不会成功。

  【原文】

  善处世者,要得人自然之情。得人自然之情,则何所不得?失人自然之情,则何所不失?

  不惟帝王为然,虽二人同行,亦离此道不得。

  【译文】

  善于处世的人,应该顺应人的自然感情。得到人的自然感情,又有什么不能得到呢?失去人的自然感情,又有什么不会失去呢?

  不仅帝王这样,就是两个人同行,也不能违背这个道理。

  【原文】

  事有知其当变而不得不因者,善救之而已矣。

  人有知其当退而不得不用者,善驭之而已矣。

  【译文】

  明知有的事应该改变但不得不因循,这就要靠善于补救。

  明知有的人应该黜退但不得不延用,这就要靠善于驾驭。

  【原文】

  每日点检,要见这念头自德性上发出,自气质上发出,自习识上发出,自物欲上发出。如此省察,久久自识得本来面目,初学最要知此。

  【译文】

  每天都要检点自己,看看各种念头是从德性、气质、习识或是物欲上发生出来的。这样反省,时间久了,就能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

  刚开始修身的人,更要加以注意。

  【原文】

  吾常望人甚厚,自治甚疏,只在口吻上做工夫,如何要得长进。

  【译文】

  我们常常对别人的要求很高,而对自己的要求很低,只在口头上说来说去,这样怎会有所长进呢?

  【原文】世之治乱,国之存亡,民之死生,只是个我也作用。

  只无我了,便是天清地宁、民安物阜世界。

  【译文】

  天下的治与乱,国家的存与亡,百姓的生与死,都在于“我心”

  的问题。

  只要没有自我之心,整个世界就会天清地宁、民安物丰。

  【原文】

  仁厚、刻薄,是修养关;行止、语默,是祸福关;勤惰、俭奢,是成败关;饮食、男女,是死生关。

  【译文】

  仁厚与刻薄,是修养的关键;行与止、言谈与沉默,是祸福的关键;勤劳与懒惰、简朴与奢侈,是成败的关键;饮食、男女,是生死的关键。

  【原文】

  作本色人,说根心话,干近情事。

  【译文】

  作本色人,说真心话,做合乎情理的事。

  【原文】

  士大夫殃及子孙者有十:

  一曰优免太侈;二曰侵夺太多;三曰请托灭公;四曰恃势凌人;五曰困累乡党;六曰结权贵损国病人;七曰盗上剥下,以实私橐;八曰簧鼓邪说,扰乱国是;九曰树党报复,阴中善人;十曰引用邪昵,虐民病国。

  【译文】

  做官的人会在以下十个方面给子孙带来祸害:

  1、骄奢淫佚;2、强取豪夺;3、以公循私;4、恃势凌人;5、困累乡党;6、巴结权贵,损害国家、危害民众;7、欺上瞒下,损公肥私;8、用异端邪说扰乱国事;9、结党营私,任人唯亲;10、重用邪昵之人,欺压百姓,危害国家。

  【原文】

  人生天地间,要做有益于世底人,纵没这心肠、这本事,也休作有损于世底人。

  【译文】

  人生在世,就要做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纵然没有这种志向和本事,也不要做有损于社会的人。

  【原文】

  过宽杀人,过美杀身,是以君子不纵民情以全之也,不盈己欲以生之也。

  【译文】

  过于宽容他人,等于杀害他人;过于美饰自己,等于杀害自身。

  所以君子不放纵民情以为保全,不放纵自己的欲望,以为养生。

  【原文】

  处人,处己,处事,都要有余,无余便无救性,这里甚难言。

  【译文】

  对人,对己,对事,都要留有余地,没有余地就无法补救,这其中的道理难以用语言来表达。

  【原文】

  饭休不嚼就咽,路休不看就走,人休不择就交,话休不想就说,事休不思就做。

  【译文】

  饭不要不嚼就咽,路不要不看就走,人不要不加选择就交往,话不要不想就说,事不要不思虑就做。

  【原文】

  圣人掀天揭地事业只管做,只是不费力;除害去恶只管做,只是不动气;蹈险投艰只管做,只是不动心。

  【译文】

  对于惊天动地的事,圣人只管去做,只是不费力;对于除害去恶的事,圣人只管去做,只是不动气;对于赴汤蹈火的事,圣人只管去做,只是不动心。

  【原文】

  养定者,上交则恭而不追,下交则泰而不忽,处亲则爱而不狎,处疏则真而不厌。

  【译文】

  有良好的修养的人,与上司交往时恭敬而不窘迫,与下属交往时泰然而不疏忽,与亲友相处时恩爱而不狎亵,与常人相处时真切而不厌烦。

  【原文】

  任有七难:

  繁任,要提纲挈领,宜综核之才;重任,要审谋独断,宜镇静之才;急任,要观变会通,宜明敏之才:密任,要藏机相可,宜周慎之才;独任,要担当执持,宜刚毅之才;兼任,要任贤取善,宜博大之才;疑任,要内明外朗,宜驾驭之才。

  【译文】

  任用人才有七难:

  繁多的任务,要提纲挈领,宜用有综合能力的人才;重要的任务,要审谋独断,宜用性格沉稳的人才;急迫的任务,要观变会通,宜用明智敏捷的人才;秘密的任务,要保守机密,宜用周密慎重的人才;单独的任务,要独当一面,宜用刚毅英勇之才;多项的任务,要任贤善听,宜用心胸博大的人才;疑难的任务,要光明磊落,宜用容易驾驭的人才。

  【原文】

  凡为外所胜者,皆内不足也;为邪所夺者,皆正不足也。

  【译文】

  凡是受外界影响而改变本心的人,都是因为内心修养不够;凡是被邪恶所战胜的人,都是因为自己正气不足。

篇二:大其心容天下之物全文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荡其气傲内心之骨”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纳天下之善;

  平其心论天下之事;空其心应天下之变;

  慈其心怜天下之悯;悲其心忧天下之苦。

  朝气洋溢,正气浩荡,王气中厚,霸气深备,义气横天,才气拔萃,勇气超群,善气无疆,大气磅礴,此九气修而养且溢于一身者,乃大写之人也!

  处世有术,术无道则不立,立乃天道正气。道若正,坦荡荡,浩浩然,如皓月当空,如赤日中天,其势若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然正道沧桑,惟处世以诚、以信、以礼、以义,功至得达,方显为人论道之真谛。

  处世有道,道无术则不行,行常缘于善器。术若合,贯经纬,通神祗,如天工开物,如地造通渠,其能若东风弄潮汐而江海从之。然上术趋利,倘求术无道、无序、无知、无足,道损术异,则为事术谋贾之大忌。

  处世言道,独尊人格,人格至尊,惟尚正直;正既是金,金既是正,道术合璧,通天达地。

  大写的人

篇三:大其心容天下之物全文

  

  大其心,以容天下之物;虚其心,以受天下之善

  大其心,以容天下之物;虚其心,以受天下之善;

  平其心,以论天下之事;潜其心,以观天下之理;

  定其心,以应天下之变。

  自[唐]施肩吾撰,李竦编:【西山群仙会真记】

  一、大其心,容天下之物。

  这里说的“容”是容纳,包容的意思,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

  态度,一种认识的境界。世界上的事物太多了,无始无终,无穷无尽,而且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因此,人对世界的认识没有止境。我们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去认识世界,而是要以兼济天下的博大胸怀包容各种事物,一定要尽量放大胸襟,拓展自己的思路与视野,以“大其心”,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

  二、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这里说的“虚”,是虚位以待的虚;这里所说的受,是指接受、容纳、吸取。就是要你去掉壅塞,不断更新你的知识,接受新事物,发展完善自我。向善之心,人皆有之;但能否得到善,关键在于能否虚其心。虚其心的要害,就是要清除掉那些已有的闭塞人聪明才智的“成见”,也就是说要去壅、去塞、解蔽。

  我国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荀子写了一篇名为《解蔽》的文章,对各种妨碍人们正确思维与行为的东西归为一个“蔽”字,把去除这些“蔽”的方法叫“解蔽”。荀子要人们“虚一而静”,做到心之“大清明”。我理解,他的这些思想和说法,就是我们所说的虚其心。

  三、平其心,论天下之事。

  “平”,就是平静、平和,也有公平、公允的意思。是说要用一种平常的心态,客观公正地看待我们周围的人和事,处理好个人行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平其心,就是要从实际出发,不要主观。要抛开个人的利害、好恶和成见。就是要换个位置去思考,推己及人。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愿干的事也别勉强别人去干。

  四、潜其心,观天下之理。

  潜就是沉,深,隐形;观是察看。观天下之理,就是掌握大道理,以适应人事。而要有正确的认识,就要潜下心来,以不带个人偏见的平常心对人对事进行观察和研究。这样才能掌握真情,获得真知,使自己头脑清楚,目标明确。

  五、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是说遇事自己要有主见,认定目标不动摇,不管环境如何变化,不管有什么样的风风雨雨,不受干扰,不受诱惑,沉着应对天下之变。可谓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没有这种定心,什么事也干不成。当然“定其心”,不是主观蛮干,不是拍脑袋决策,是在“虚其心”的基础上“定其心”该拍板的就拍板,该决策的就要决策,这样才能把事干成。

  短评:人生的喜怒哀乐从一降生的时候就开始有了,但人的个人修为却需要后天的不断努力学习。做到大其心虚其心平其心潜其心定其心谈何容易?但也就是这种境界的存在让我们有了不断努力的必要。尼采说:因为有痛苦,所以我们有生活的理由。演练我们自己的胸怀!

  有句话说得好:“大其心能容天下之物,虚其心能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能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能观天下之理,定其心能应天下之变。”我想用我们现代的白话来说就是:“放宽心胸,容纳天下事物;谦虚谨慎,接受天下仁善;平心静气,分析天下事情;潜心钻研,纵观天下事理;坚定信念,应付天下变化。”

  宽容是人类性情的空间,懂得宽容别人,自己的性情也就有了周旋的余地,从而在生活中,在各种复杂的境况下无论遇到任何事,都不至于怒发冲冠,牢骚满腹,委屈痛苦,怪这怪那的。

  人的一生都会有顺有逆,有高有落,有精彩有暗淡。在苦乐人生的旅途中难免不跌倒,但要学会在逆境中前进;难免不失败,但要懂得接纳;难免不被人误解,但要懂得释怀。当你把失意、委屈、愤怒、难受放下时,你在丢弃的那一刹那,便会得到一种新的感悟,一种放松后的快意。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以宽容与平直,达观与仁慈的心怀去面对他人,面对生活,那么,我们便会拥有宽广的心理生活空间,无论在何种境况下都能相安无事,笑傲江湖。

  记得有一幅对联说:“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自古以来,宽厚的品德,宽容的心态为世人称颂,心胸狭窄被认为是一种病态。唐代狄仁杰根本就瞧不起娄师德,常常找其麻烦,但娄师德并不计较,还推荐狄仁杰当宰相,被后人传为楷模。宽厚是一种宽广,也包含谦逊,与人为善,化敌

  为友这么一种胸怀,它不仅仅是一种与人和谐相处的素质,一种时代崇尚的风范,更是吸纳他人长处充实自我的良好品德。

  我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君子要有宽厚仁慈,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只有处处为别人着想,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才会得到更多人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在他人心里留有位置,自己的理想抱负才能

  更易实现。

  法国作家泰斯在谈及家庭与婚姻时说:“互相研究了三周,相爱了三个月,争吵了三年,彼此忍让了三十年,然后轮到孩子们来重复同样的事,这就是婚姻。”泰斯所说的就是拥有宽容之心无疑也是维系一个家庭生存的重要因素。

  家庭如此,社会生活更是如此。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树林子一大,什么都有。相遇是一种缘,需要彼此以一种宽厚的心态去交往,在相处中即坚持自

  己的个性,但也要宽容他人的性格,坚持自己的观点,也要允许别人的看法。面对千差万别的人,只有具备宽厚、包容、理解、和谐的心态自己才能生存。“三人

  行,必有我师。”不要总认为自己行,自己高明,自己的文章就是比别人写得好,我的观点就是真理,不要这样想,要做平凡人,把自己看成是个再平常不过的人,要以一颗平常心去与他人相处。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妈妈背个大包袱和儿子挤公交车,妈妈上车时被一年青人撞了一下

  ,儿子见后骂那年青人“可恶”,妈妈便对儿子说,你不要骂他,他并不是有意的,再说人家已道歉了。几天后,儿子在学校手被同学划破,回到家妈妈见后,问儿子为啥不告诉老师,儿子说那同学已经认错了,如果再告诉老师他不是更不好受了吗。”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是完全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谅解是一帖良药,能使人和谐相处。

  我以为一个人的宽厚是一种素质的体现,是一种境界,这种人生感情你付出给别人,最终是会得到回报的。

  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非大丈夫不能如此度量!振衣千仞冈,灌足万里流,非大丈夫不能有此气节!珠藏泽自媚,玉韫山含辉,非大丈夫不能有此蕴藉!月到梧桐上,风来杨柳边,非大丈夫不能有此襟怀!

  大其心,以容天下之物;

  和其心,以敬天下之人;

  虚其心,以受天下之善;平其心,以观天下之变;

  潜其心,以论天下之理;

  衡其心,以成天下之事。题施肩吾撰,李竦编。五卷。简称《会真记》。施肩吾为唐代道士,元和十年(815)进士,隐於洪州西山(今江西新建)修道,道号华阳真人。或云施肩吾似有二人。《四库提要》认为此书系金元间道士伪托,或云此书所出不晚於北宋。据自序说,全书从前圣後圣秘密参同,一集五卷,取五行正体之数,每卷五篇,应一气纯阳之义,演说玄机,发明锺吕太上至言。此书与题施肩吾编撰的《锺吕传道集》内容基本相同。书中引《太上隐书》、《西山记》、《灵宝内观经》、《通玄经》等多种道经及葛仙翁、阴真君、吕真人等语录,论说炼养内丹之法,主旨依据《参同契》,以明抽添之理,超脱之功。卷一为《识道》、《识法》、《识人》、《识时》、《识物》。卷二为《养生》、《养形》、《养气》、《养心》、《养寿》。卷三为《补内》、《补气》、《补精》、《补益》、《补损》。卷四为《真水火》、《真龙虎》、《真丹药》、《真铅汞》、《真阴阳》。卷五为《炼法入道》、《炼形化气》、《炼气成神》、《炼神合道》、《炼道入圣》。是比较具有理论系统的道教内丹著作,对研究宋元道教内丹学有重要参考价值。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

篇四:大其心容天下之物全文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

  出自于林则徐在昆明做官时题【原文】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

  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平其心,论天下之事;

  潜其心,观天下之理;

  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有句话说得好:“大其心能容天下之物,虚其心能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能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能观天下之理,定其心能应天下之变。”

  我想用我们现代的白话来说就是:“放宽心胸,容纳天下事物;谦虚谨慎,接受天下仁善;平心静气,分析天下事情;潜心钻研,纵观天下事理;坚定信念,应付天下变化。”

  宽容是人类性情的空间,懂得宽容别人,自己的性情也就有了周

  旋的余地,从而在生活中,在各种复杂的境况下无论遇到任何事,都不至于怒发冲冠,牢骚满腹,委屈痛苦,怪这怪那的。

  人的一生都会有顺有逆,有高有落,有精彩有暗淡。在苦乐人生的旅途中难免不跌倒,但要学会在逆境中前进;难免不失败,但要懂

  得接纳;难免不被人误解,但要懂得释怀。当你把失意、委屈、愤怒、难受放下时,你在丢弃的那一刹那,便会得到一种新的感悟,一种放松后的快意。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以宽容与平直,达观与仁慈的心怀去面对他人,面对生活,那么,我们便会拥有宽广的心理生活空间,无论在何种境况下都能相安无事,笑傲江湖。

  记得有一幅对联说:“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自古以来,宽厚的品德,宽容的心态为世人称颂,心胸狭窄被认为是一种病态。唐代狄仁杰根本就瞧不起娄师德,常常找其麻烦,但娄师德并不计较,还推荐狄仁杰当宰相,被后人传为楷模。宽厚是一种宽广,也包含谦逊,与人为善,化敌为友这么一种胸怀,它不仅仅是一种与人和谐相处的素质,一种时代崇尚的风范,更是吸纳他人长处充实自我的良好品德。

  我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君子要有宽厚仁慈,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只有处处为别人着想,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才会得到更多人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在他人心里留有位置,自己的理想抱负才能更易实现。

  法国作家泰斯在谈及家庭与婚姻时说:“互相研究了三周,相爱了三个月,争吵了三年,彼此忍让了三十年,然后轮到孩子们来重复同样的事,这就是婚姻。”泰斯所说的就是拥有宽容之心无疑也是维系一个家庭生存的重要因素。

  家庭如此,社会生活更是如此。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树林子一大,什么都有。相遇是一种缘,需要彼此以一种宽厚的心态去交往,在相处中即坚持自己的个性,但也要宽容他人的性格,坚持

  自己的观点,也要允许别人的看法。面对千差万别的人,只有具备宽厚、包容、理解、和谐的心态自己才能生存。“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要总认为自己行,自己高明,自己的文章就是比别人写得好,我的观点就是真理,不要这样想,要做平凡人,把自己看成是个再平常不过的人,要以一颗平常心去与他人相处。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妈妈背个大包袱和儿子挤公交车,妈妈上车时被一年青人撞了一下

  ,儿子见后骂那年青人“可恶”,妈妈便对儿子说,你不要骂他,他并不是有意的,再说人家已道歉了。几天后,儿子在学校手被同学划破,回到家妈妈见后,问儿子为啥不告诉老师,儿子说那同学已经认错了,如果再告诉老师他不是更不好受了吗。”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是完全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谅解是一帖良药,能使人和谐相处。

  我以为一个人的宽厚是一种素质的体现,是一种境界,这种人生感情你付出给别人,最终是会得到回报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