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情况报告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汇报
造紧密型医共体
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
近年来,*市全面推动市(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改革后,市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8%以上,住院人次同比上升8.54%,职工基本医保报销率达75.88%,城乡居民医保报销率达62.77%,就医患者和医务人员满意度均在95%以上。
一、优质资源下沉,解决医共体怎么“建”的问题
一是组建医疗集团。*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全面托管*人民医院,组建**医院,派出专家担任党委书记、院长及业务副院长,针对薄弱学科派驻14名*教授专家到医院定期坐诊和手术。二是成立医共体。制定《**医院医共体实施方案》和《**医院医共体章程》,成立以**医院为龙头,市疾控中心、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精神病医院为骨干,14家镇卫生院和城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的紧密型医共体,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职责分工,形成综合医院统筹协调、专科医院优势互补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三通六统一”(即人通、财通、事通,统一行政领导、统一人员调配、统一绩效管理、统一经济分配、统一医保费用调控、统一监管考核)。三是推进镇村“一体化”管理。由镇卫生院法人的委托人担任村卫生室法定代表人,落实村卫
生室人员“镇管村用”,实施“六统一两独立”(统一行政管理、人员管理、业务管理、药械购销、财务管理、绩效考核,财务独立核算、责任独立承担)紧密型一体化管理制度。到*年底,360个村(社区)卫生一体化管理率达到100%。
二、数据信息共享,解决医共体怎么“通”的问题
一是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打通龙头医院和成员单位信息孤岛,医共体内实现患者医疗文书的授权调阅和信息共享;开通诊疗“一卡通”,患者就诊时免费发放就诊卡,通过就诊卡可在任意成员单位查阅以往就诊记录,使诊断和治疗更加便捷精准;建立专用高速网络传输医疗数据,保护患者隐私;开通掌上医疗APP和微信公众号,患者可用手机进行网络预约挂号、付费、查阅检验结果、检查报告和费用清单等便民服务;患者在医院就诊的医疗信息即时写入电子健康档案,便于家庭医生开展健康管理服务。二是远程医疗上下通畅。依托**医院建立远程会诊、影像、心电、B超、检验5个诊断中心,基层医疗机构配备相应的数字化设备,将检验检查数据传输至**医院诊断中心,由中心出具诊断报告并发送至送检机构,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避免医疗机构设备重复投资。三是双向转诊合理有序。建设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并实现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双向转诊平台和医保结算软件三方互通,转出机构在完成转诊手续后立即将转诊患者医疗文书推送至接诊医生;通过双向转诊平台对上转的患
者连续计算起付线,对下转患者取消起付线,促进基层首诊,至少减轻每名患者200元经济负担。精准编制住院诊疗目录,制定全市通用转诊指南和转诊流程。开通上接*、下连镇村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建立标准化的双向转诊服务部,通过双向转诊信息平台,连通医疗机构、患者和医保部门,提供“一站式”服务;严把患者外诊审核,未经过定点医疗机构审核、医保经办机构批准自行外诊的患者,降低医保报销补偿比例,严格控制“小病大治”,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启动双向转诊平台和转诊绿色通道以来,基层上转患者308例,市级医院下转患者209例。
三、上下内外联动,解决医共体怎么“管”的问题
一是创新人才管理。统一人员招聘培养,积极探索“市管镇用、市招镇用”的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和使用模式,制定基层人才培训计划,三年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全部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免费轮训,第一批临床轮训人员已开始跟师学习;**医院选派56名中层干部和技术骨干到武汉*医院免费轮训,基层已有20余名青年医生到**医院进修学习。二是创新财务管理。统一医保资金管理,医共体内医保资金采取总额预付、过程监管、结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担的方式,将资金统一打包拨付给龙头医院,由理事会对成员单位绩效考核后进行再分配。在医共体内部全面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和内部审计。三是创新质量管理。依托**医院成立医疗、护理、院感和检验质控中心,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推行药品、耗材和检验试剂统一采购和配送,推进医共体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筹备建设医共体消毒供应和后勤保障中心,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
四、多方普惠共赢,解决医共体怎么“续”的问题
一是患者得实惠。基本医保报销比率、市域内就诊率“双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补偿比例从62.3%提高至64.57%,市域内就诊率从87%提高至90.8%;市绿色通道可以为患者预留住院床位,提高入院治疗的及时性。二是政府降风险。医保资金使用效率、群众和医务人员满意度“双提升”,医保资金实行包干付费后基本无基金穿底风险;医患矛盾明显缓解,医疗纠纷从2017年的33例减少为目前的15例。三是机构提效能。市直、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双增强”,今年以来,**医院新成立5个临床科室,新开展心脑血管介入治疗等医疗技术45项,新申报建设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6个湖北省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市域内住院人次上升8.5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次实现正增长;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立特色科室,能开展中医药服务,每个基层医疗机构均拥有1名以上全科医生。
篇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情况报告
xx市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报告
xx市对标对表主动作为,积极推进全市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现将我市紧密型医共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进展报告如下:
一、进展情况
全省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电视电话会后,我市领导高度重视,先后4次组织医管委成员单位有关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并邀请专家对辖区医共体建设问诊把脉、提供建设性意见。目前整改情况:
(一)医管委组建情况。我市于2020年成立xx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并在其基础上,以市委办
政府办梳理规范议事协调机构为契机,调整医管委主任为xx书记,调整建议已按文件要求时间节点报送。
(二)医共体党委成立情况。印发文件将中共xx市人民医院委员会由隶属于中共xx市委员会调整为隶属于中共xx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机关委员会,目前医共体党建工作有序推进中。
(三)医共体人财物统一管理工作。我市已明确医共体内部管理架构及管理运行方法,医共体内机构设置及相关人事任命等等相关文件草案均已拟定,会议研究后印发落实。
(四)医保基金总额付费管理工作。我市先后印发了《xx市紧密医共体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和《xx市2021年紧密医共体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使用分配办法》,明确了医共体总额预付额度、支付程序、监督措施等,医共体基本医保基金总额预付进入了实际运行阶段。
(五)重点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投入情况。我市按照上级文件要求,以4000元/年标准足额拨付配套床位补助资金用于公立医院服务能力提升。2020年全市拨付资金199.6万,2021年预算已申报。
(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总额预算管理。我市对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基本公卫服务经费实施总额预算,年初根据医共体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人数,将80%的基本公卫资金预拨至乡、村两级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年两次,由医管委组织对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公卫开展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年底拨付剩余的基本公卫资金,根据考核成绩拿出5%的资金进行奖惩。所有基本公卫资金只用于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单位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工作。
(七)医共体临床中心及信息化平台建设情况。我市医共体牵头单位xx市人民医院已完成远程会诊、影像、心电、检验、消毒供应等中心建设并开展相关业务,2021年至今开展远程心电4611例,远程影像682例;整理费用编码457项,实现设备共享211次、检验配送114次、器械消毒48次。以国家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和智慧医疗建设为抓手,推进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建设,目前已完成一期建设辖区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建成院内医疗信息管理系统(HIS)、国家基本公卫管理系统、家庭医生签约系统、影像PASS和检验LIS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各类信息互通,检验数据互查共享;同时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市医共体牵头医疗机构建成了三级远程会诊平台,远程心电管理平台。二期建设方案设计中,拟将智慧医
疗二期建设纳入2022年市民生实事。
上述项目整改力争于2021年底完成。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关于医共体医保资金拨付程序的问题。按照目前拨付程序,医保资金是按项目付费为后置拨款,落实的总额预付需按照核定额度提前预拨医共体牵头医院,有关拨款程序需上级相应部门进一步明确规范。
(二)关于医共体信息平台建设问题。医共体牵头单位和辖区非医共体二级医疗卫生单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管理机构之间的信息无法互通共享。建议上级加强信息化建设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三)关于医共体牵头医院员额备案人员管理问题。目前员额备案制人员身份暂未确定,岗位设置暂未完成,未能进行医共体内岗位统一管理。建议上级尽快出台员额备案人员管理细则及相关政策。
三、下步计划
下步,我市继续按照省文件要求落实,坚持以目标、问题及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健全辖区医共体管理组织架构,完善权责清晰、分工协作、运行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推动医共体资源管理和服务责任有机结合,构建辖区以医促防、以防促医卫生健康网络体系,提升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有效提高辖区群众就医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篇三: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情况报告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情况汇报
作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我县在巩固公立医院改革、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医联体建设等成果的基础上,以让群众得到最大实惠为目的,重心下移城乡基层,积极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初显成效。
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情况
2019年,我县相继出台《xx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及《xx县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章程》等配套文件,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出台具体措施支持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文件要求,县医管委以现有医共体为基本框架,分别组建以县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xx卫生院等9家乡级医疗机构为成员单位、以县中医院为牵头单位、xx卫生院等5家乡级医疗机构为成员单位的两家县域医共体,实现全县乡级医疗机构全覆盖,进一步推进我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进程。
(一)领导重视,推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高位启动
在政府主导下,各部门协同参与,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医改责任。成立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专项工作推进组,进一步督促落实医共体各项重点任务,为医共体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二)优化模式,促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有序推进
医共体牵头单位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赋予牵头单位人事管理、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运营管理等自主权。
各医共体保持成员单位法人资格、单位名称、单位性质、财政供给渠道、人员身份、职责职能不变。分别依托牵头医院建立管理中心,做到人员、财务、物资调配、医疗业务、健康服务、信息资源、医保资金、党群服务统一管理,同时促进医共体文化理念融合,提高管理和资源利用效率。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制定了《紧密型医共体人力资源管理办法》《紧密型医共体人才培训使用管理办法》,成立了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小组,从岗位设置、人员招聘引进、人才流动、人事薪酬、人员培训、交流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规范;两个医共体内再依据卫生健康委的规定,制定各自的实施细则;卫生健康委党组下放人事招聘权至牵头医院。目前两个医共体已摸底掌握了各组成单位人事结构并组织上报用人计划,优先保证基层用人需要,在薪酬、职称评聘和职业发展等方面,优先向基层倾斜。
财务管理方面:推进组分别对接成员单位,了解各医共体内财务状况,完成了对各自成员单位的清产核资工作。制定了《紧密型医共体财务工作管理办法》,明确了管理组织机构,建立了工作机制,由牵头医院负责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重点监控全面预算管理、收支结余管理、资产管理、财政资金监管等方面,加强资金监管力度,逐步完善内部审计监督。
医疗业务管理方面:两家医共体分别成立了医疗业务管理中心,负责医共体医疗业务、质量管控、专科建设、上下转诊、行业作风、医德医风、重点指标管控、分级诊疗等工作,要求到每个成员单位的帮扶团队不少于6人。牵头医院组织成员单位召开座谈会并进行现场查看,针对现场查看和访谈所发现的问题,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下发的《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评价指南》,制定医疗业务组同质化管理短期及中长期计划。目前县医院医共体已经开始在xx卫生院、xx中心卫生院进行有针对性地人员进驻和管理,并计划用2--3年的时间,将xx中心卫生院打造成二级医院。
健康管理服务方面:卫生健康委成立健康管理服务领导小组,起草《关于加强医共体健康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推进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医共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医防协同工作机制,做到防、治服务并重,切实提高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水平。县域内在县卫生防疫站成立健康管理指导中心,医共体牵头单位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均已成立健康管理服务中心,医共体成员单位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成立健康管理办公室。目前,医共体牵头单位均与成员单位沟通对接健康管理工作情况,重点加强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健康教育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等方面的工作,充分体现医防融合,发挥健康管理的最大效益。
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方面:加强县域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等中心建设工作。新上线掌上医院预约挂号平台、移动护理软件、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目前两家医共体牵头医院全部具备了各组成单位的远程会诊、心电、影像的链接和会诊工作,并通过县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物资管理调配方面:制定了药品和耗材的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目录管理办法,明确了医共体内药品目录统一管理,规范了采购程序、采购流程、使用管理。要求两个医共体分别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
医保基金管理方面:初步拟定了医共体医保基金管理使用办法,拟定了医保基金的分配原则、管理制度、按病种付费、结余留用原则等制度,正在积极与县医保局、县社保局进行对接。两个医共体基本摸清了组成单位医保基金统筹支付情况,对各院区住院人次、次均费用、补偿比例进行了统计分析;做好医保基金实行总额预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党群服务管理和文化融合方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把乡镇卫生院党组织关系捋顺,各牵头医院党组织履行代管职责,统一归卫生健康委党组管理。两个医共体分别建立了微信矩阵,广泛宣传紧密型医共体相关政策和动态,倡导引导统一的文化理念。
(三)上下联动,加快形成合理有序就医格局
推动县级公立医院向上与省、市级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和技术合作机制,向下与乡镇卫生院合作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建立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统筹协调和分工合作机
制,共享医疗资源,逐步实现上下合作、资源共享、有序流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同时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的转诊服务。
二、存在问题
1、目前我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但进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医管委各成员单位对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支持力度不一,在具体工作中等靠思想普遍。
2、各医共体工作组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但结合不够深入,业务指导、督导、考核等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3、医共体成员单位各院区情况差异较大,所有组成单位一起建成紧密型医共体进行帮扶,对牵头医院影响较大,有带不动基层医疗机构现象存在;部分乡镇院区人员设备不足,影响诊疗及服务能力,牵头医院带动困难。
4、医共体成员单位内部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利用效果还不明显,需要重新设计信息的汇总路径和相关权限。
5、医共体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医务人员对政策缺乏了解。
三、下步工作计划
1、积极主动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工作进度,取得上级的政策支持,政府的协调支持。促进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促进医共体又好又快发展。
2、按照文件要求时间节点,逐步完善人事、财务、医保等各配套制度及方案,明确职责,做到有章可循、规范运
行。
3、积极对接医保局等相关部门,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申请省市将相关医保政策管理权限及管理政策制定下放至县级医保管理部门,以保障医保政策对医改工作的有效促进与支持。
4、督促各牵头医院对其成员单位进行详细深入的摸底调查,理清各项工作底数,进一步了解各成员单位差异化需求,进而制定个性化发展规划;牵头医院对基层组成单位分步实施,扎实推进,成熟一个、推广一个。
5、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一线医务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医共体内医务人员及群众对医共体相关政策认知度。
6、在上级相关政策的指导下,研究制定非公立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医共体建设的管理办法,鼓励与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