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模式研究(7篇)

时间:2024-09-08 14:48:02 来源:晨阳文秘网

篇一: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模式研究

  

  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的关注日益增加,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农业模式,正逐渐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生态农业通过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质量,能够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生态农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在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生态农业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生态农业园、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农耕文化旅游区等一大批生态农业产业园区纷纷涌现,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生态农业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例如节水灌溉、有机肥料的应用等,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和环保。

  二、生态农业的创新技术

  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和创新。首先,通过研究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消耗,提高水利用效率。其次,有机农业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避免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此外,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抗病虫害的品种,有助于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三、生态农业的影响

  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对农民和农业生态系统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对整个社会和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发展生态农业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减少农村贫困。其次,生态农业的推广可以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人们的健康。此外,生态农业还可以减少农药、化肥和水资源的消耗,降低农业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四、生态农业的未来趋势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农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未来,生态农业将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流。首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态农业技术将更加成熟和完善,更多的创新技术将应用于农业生产。其次,生态农业将与农业旅游、农村文化等产业相结合,形成农业综合体,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此外,农民的意识和观念也将得到提高,更多的农民将转向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总之,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它不仅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的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未来提供更好的粮食安全和生活品质。

篇二: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模式研究

  

  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研究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生态农业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发展方向。生态农业不仅能够保护环境、提高农民收入,还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本文将结合中国生态农业政策的现状和相应政策比较,探究如何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

  一、中国生态农业政策的现状

  1.政策基本原则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早在2016年就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了扶持生态农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其中,以“生态”和“保护”为基本原则,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促进农业生态化发展。

  2.政策内容

  (1)优先发展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是生态农业的典型代表,其核心在于保证食品的安全以及对土壤、水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了鼓励有机农业的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提供财政支持、加强科技支持、鼓励企业参与等方面。

  (2)加强农作物多样性保护

  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保护农业多样性除了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性,还能够保证食品的品质和口感。为此,政府致力于推动农业多样性保护,重视品种保存和繁育,为农民提供优良品种的推广和支持。

  (3)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中国政府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工作,加强草原、森林和湿地保护,防止和治理荒漠化。同时,鼓励生态修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一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二、国外生态农业政策比较

  在生态农业领域,发达国家的政策和经验值得借鉴。比如,欧洲对有机农业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其政策重点在于提供优惠贷款、税收优惠、补贴优惠等多方面。日本政府通过修建新的农业基础设施、扶持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开发和出口以及进行城乡结合部的区域发展等手段,全面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而在美国,政府有针对性地支持小农户、地方市场和农业教育等领域的发展,以保障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三、如何进一步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1.加强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

  科技研发是提高生态农业的核心驱动力,应该加强相关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创新服务。例如,通过引入现代高新技术,对农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并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农业生态监测、管理和决策支持。

  2.多方面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政府要加强与企业、农民组织及市场等相关方面的合作,探索建立合作模式,推进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同时,要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强化农业的可持续性,确保农业的发展更加科学、可持续。

  3.进一步加强政策的支持力度

  在政策制定方面,需要制定出更加具体实施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同时建立更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使其在推进生态农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结论:

  在全球生态农业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投资和支持力度,力求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在推进

  过程中,还需充分发挥各方的作用,研究出更为全面、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从而推进生态农业事业蓬勃发展。

篇三: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模式研究

  

  兰州市生态农业模式研究

  兰州市生态农业模式研究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增加,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兰州市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农业基础。本文将对兰州市生态农业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其特点、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兰州市生态农业模式的特点

  1.生态农业适应性强:兰州市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水资源稀缺,土壤贫瘠。生态农业模式通过科学的灌溉技术和肥料利用方法,有效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提高了土壤肥力,实现了对环境的适应性。

  2.多元化生产方式:在生态农业模式中,兰州市推行了多元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包括有机农业、特色农业、水产养殖等。通过结合农业与旅游、养殖与种植等产业,提高了农业产值和发展动力。

  3.农民参与度高:在兰州市,积极引导农民参与生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同时,推动农村区域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增加农村居民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兰州市生态农业模式的优势

  1.增加农业产值:兰州市生态农业模式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通过有机农业、水产养殖等新兴产业,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农业产值的增加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兰州市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2.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合理利用资源、科学规划耕地,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通过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提高了农田水土保持能力,降低洪涝灾害风险,促进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提高农民收入:生态农业模式给予农民更多的参与权利,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通过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农旅融合等经营活动,农民的多元化收入途径得到了拓宽,有效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三、兰州市生态农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1.缺乏政策支持:兰州市仍缺乏完善的生态农业政策体系,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政府在生态农业发展中需要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提供补贴和奖励政策,鼓励农民参与生态农业,推动其全面发展。

  2.技术水平有限:兰州市生态农业模式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农业科技水平相对较低,阻碍了生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科技投入,推动科研机构与农民合作,引进新技术、新设施,提升兰州市生态农业模式的科技含量。

  3.市场销售渠道不畅:由于传统农业模式的影响,兰州市生态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渠道不畅。需要政府加大对农产品市场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农产品销售与市场需求对接,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四、兰州市生态农业模式的发展建议

  1.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补贴和奖励机制,鼓励农民参与生态农业。同时,加强对农业科研的支持,推动农业科技与生态农业相结合,提升兰州市生态农业的技术含量。

  2.提高市场销售渠道:加大对农产品市场的引导和扶持

  力度,与生态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同时,加强对生态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3.推动农旅融合:利用兰州市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将观光农业、农业体验、乡村旅游等结合起来。通过农旅融合,提高农业的附加值,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推动兰州市生态农业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兰州市生态农业模式在适应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通过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有效提高了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水平。然而,与此同时,政策支持、技术水平和市场销售渠道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高市场销售渠道和推动农旅融合,可以进一步促进兰州市生态农业模式的发展,为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兰州市生态农业模式在适应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通过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有效提高了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水平。然而,政策支持、技术水平和市场销售渠道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挑战。为了进一步促进兰州市生态农业模式的发展,我们建议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并鼓励农民参与生态农业。同时,提高市场销售渠道,与生态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此外,推动农旅融合,将观光农业、农业体验、乡村旅游等结合起来,提高农业的附加值,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这些举措将有助于实现兰州市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篇四: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模式研究

  

  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调查1500字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把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机结合,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农业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具有结构合理性、良性循环功能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它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期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使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的优势,建立良性的物质循环体系,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与经济两方面的良性循环以及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1.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优势目前,我国已累计制定出台了30余项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也制订了较为完善的生态农业技术标准体系,包括2000余项国家标准、3000余项行业标准、近6000项地方标准,涵盖农、林、牧、渔、副等行业领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系统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来保护生态环境,着力加快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建设“五位一体”,相辅相成,是全面建成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主要标志和重要内容。

  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和小康社会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发挥

  农业生态调节功能发展生态农业,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特别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石油农业的发展历程证明,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农业,虽然可以获得高产出,满足农产品数量而非质量上的需求,但是也必然导致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农业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逐步退化。面对日趋严峻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发展生态农业,构筑循环农业,无疑是关系到强国富民的重大战略,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时,我国发展生态农业有着巨大的优势。

  1.1悠久的农业文明史农业社会文明,是农业古国构建社会文明的基础。据中国考古发现,中国农业文明始于六七千年前的“刀耕火种”时代。中国古人类学会了使用石斧、石刀、石铲、石锄开垦荒地,进行农耕与农种,开创中国农业文明的新时代。我国黄河、长江流域农业文明历史悠久,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农业古国。我国深厚的农业文化和丰富的技术经验,如深耕细耙、翻耕冬灌、合理的轮作、套作、间作、粪便废弃物培肥地力、农牧结合等耕作肥地技术,又如抗虫选种、生物天敌、植物性药物、矿物性药物以及一些油类物质等病虫害防治技术,都是生态农业所用的技术。可以说我国传统农业是现代生态农业之母,我国农民更易于接受和理解生态农业。

  1.2强大的劳动力优势农民人口约占我国总人口数的67%,而生态农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众所周知,我国劳动力富余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做农民工。若发展生态农业,必定可以缓解我国农村劳动力富余的压力,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而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增加农民收入。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还可以提高生态环境效益。

  1.3生产方式容易转化前面我们提到我国有着深厚的农业文化和丰富的技

  术经验,早在古代,人们就已掌握深耕细耙、合理的轮作、套作、间作、粪便废弃物培肥地力、农牧结合等耕作肥地技术。这些技术并没有被我们所抛弃,在一些偏远山区和贫苦地区,因为经济水平不高,人们依旧沿袭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所以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环程度很低,从而很容易转化为生态农业。

  2.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劣势既然我国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拥有众多优势,为何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得不如其他国家?下面我们来谈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劣势。

  2.1缺乏财政扶持就拿美国来说,2021年5月.美国出台了《2021年农场安全与农村投资法案》。据农业部估算,该法的6年有效期(2021年年)内,联邦政府除保留原有的666亿美元农业补贴外,还将新增519亿美元农业补贴。新增的补贴额中,将有17l亿美元用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计划,从而使2021年—2021年间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补贴总额达到了220亿美元。我国耕地面积大于美国,但由于经济能力限制财政投入却远不及美国。有力的财政扶持是生态农业持续壮大的基础,财政投入不够,如何壮大?

  2.2科研实力不够美国注重生态农业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大。相比之下,中国农业科技开发能力弱,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科研投入力度较低。要改变目前的现状,首先,政府需建立专项资金,组织科研、教学、设计部门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加强前瞻性研究;其次,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

  3.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虽然我国发展生态农业面临许多问题,但是我们必须克服困难,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生态农业。我国生态农业通过政策导向、经济调节、奖励补助等方式,合理控制化肥、农药、养殖废弃物等污染物的直接使用,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污染,保护农业生产环境,全力打造“宜

  人、宜居、宜业、宜游”

  农村发展环境;以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环境保护“三位一体”协调发展为目标,实施环境改善、资源保育生态工程,科学规划建设农田与村镇景观美化工程,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推动农业生产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转型,建设全景农业,实现财富农业;创新农业经营形式,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改变传统零散经营方式,向适度规模化经营模式转变,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节水灌溉、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和农业新技术普及推广等。发展生态农业为我们共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动力,是共建美好中国的基础保障,是建设美丽乡村的中国模式。

篇五: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模式研究

  

  生态农业的技术与模式研究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生态农业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生态农业不仅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此背景下,研究生态农业的技术与模式,对于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态农业的定义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平衡和生态多样性为基础,利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服务,以最少的污染、最少的干预和最低的成本,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农业生产的一种现代化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目前,生态农业技术与模式研究已成为全球农业科研领域的热点话题。

  二、生态农业的技术

  1.作物种植技术

  在生态农业中,作物种植是最基本的环节。传统的作物种植技术以高产为目的,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虽然能够实现较高的农业产值,但同时也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因此,在生态农业中,采用了一系列新的作物种植技术,如轮作、休耕、无耕种植等。

  轮作是指在同一个农田中,不同季节种植不同的作物。轮作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地退化,增加土地的肥力,同时减少土壤病虫害的发生。休耕则是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不耕种,让土地得到充分的休整。无耕种植则是通过使用特殊的耕作机械或手工,避免了传统的耕作方式对土地的破坏。

  2.生物防治技术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们的健康,生态农业中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来替代传统的农药防治。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使用天敌或者微生物来控制害虫的方法。比如,将某些昆虫释放到农田中来捕食害虫,或者使用一些微生物来抑制害虫的繁殖等。

  生物防治技术的好处是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也没有危害。同时,这种技术一般比化学农药更加安全和有效。

  3.有机肥料技术

  有机肥料是一种以动植物粪便、植物秸秆、农作物残体等为原料,经过处理后作为农作物肥料的草料。与化学肥料相比,有机肥料没有毒性、没有残留,不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肥料技术的应用也不断被推广和普及。采用有机肥料种植的作物更加健康、营养也更加丰富。

  三、生态农业的模式

  1.循环农业模式

  循环农业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循环农业可以使得土地和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从而达到更持续的发展。

  循环农业具有三个主要特点: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利用经济作物排放的废弃物或副产品,开发多个系统,使得农田和养殖场等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对于废弃物采用适宜的技术进行回收和利用,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最后,通过高效的再生和循环利用,达到减少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的目的。

  2.生态农村模式

  生态农村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农村发展模式。生态农村不仅要保护生态环境,还要发展乡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

  生态农村的核心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业、农业生产、特色小镇等,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总之,生态农业的技术与模式研究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科技创新和农业生产方式的革新,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也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我们也需要继续发掘、总结和推广生态农业的新技术和新模式,为人类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篇六: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模式研究

  

  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及效益研究共3篇

  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及效益研究1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及效益研究

  随着人们对绿色健康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是以优质、安全、环保、健康为宗旨的农业生产活动。为推广生态农业,许多地方开始尝试农业产业化。生态农业产业化意味着将农业生产与工业化生产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而且还能够带动整个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

  生态农业产业化是指将生态农业理念与产业化发展相结合,逐步实现农业生产、农村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在品种上,发展优质、绿色、有机的生态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二是在生产上,通过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三是在经营上,采取联合经营、合作社、农业保险、风险投资等方式,实现农业规模经营。

  二、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效益

  1、经济效益:生态农业产业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加农业收入。同时,农业产业也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社会效益:生态农业产业化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推动绿色农业发展,使人民能够享受更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

  3、生态效益:生态农业产业化可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土地质量和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化学农业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可以使农业生产更加持续和稳定,减少农业污染、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保护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

  三、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争议

  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规模化经营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资源浪费、土地破坏等。此外,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四、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未来发展

  尽管生态农业产业化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社会对生态农业的需求越来越高,生态农业产业化仍将持续发展。为了促进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鼓励投资者和企业家投资生态农业产业化。同时,也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以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化向国际化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总之,生态农业产业化是未来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在当前绿色生活的大背景下。政府和企业需重视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加强投资和管理,全力推进生态农业的普及,以期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三赢

  生态农业产业化是一种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质量和生态效益的模式。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绿色生活理念的普及和社会对生态农业的需求增加,生态农业产业化将会持续发展,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投资和管理,推进生态农业的普及,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三赢。同时,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化向国际化发展,让生态农业成为未来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趋势

  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及效益研究2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及效益研究

  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态农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生态农业的产业化模式在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为特点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本文将就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及其效益进行探讨。

  首先,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具备以下特点:

  1.规模化: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要求生产者必须以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式进行生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统一管

  理、统一技术、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等方式,实现规模效益。

  2.标准化: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生产必须采用统一的标准技术,确保生产的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同时,还要注重遵循环保原则,确保生产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损害。

  3.品牌化: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还要求生产者必须有自己的品牌和品牌形象。品牌化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通过品牌建设和品牌形象的打造,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其次,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1.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可以减少重复劳动和浪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2.提高经济效益: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农业产品的销量,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

  3.保障农产品质量: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通过规范化的生产和管理方式,保障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4.增加就业机会: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和操作工人。因此,这种模式的发展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最后,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1.提高科技含量:适应市场的需求,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要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增强产品质量。

  2.强化品牌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生产者要注重品牌建设,实现品牌的品质、形象和声誉共同提升,使得消费者对其产生信任感和忠诚度。

  3.加强协作: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中不同的生产者之间要加强协作,形成协同效应。通过互相合作,共同去优化产品和提高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是一种可行、有前途的农业生产模式,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环境保护的需求。同时,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该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因此,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应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农产品质量,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要进一步发展和优化该模式,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金,并加强协作,强化品牌建设,提高科技含量,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及效益研究3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及效益研究

  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和可持续性的重视,生态农业产业迅速崛起。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引入,可以提高生态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也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本文将就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及其效益进行探讨。

  一、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概念与类型

  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是指将生态农业与产业化紧密结合,在保持农业生态环境的同时,通过资源整合、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手段,形成有机的生产流程,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促进农业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的新型产业化和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目前,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品牌导向型

  以品牌为引领,通过打造品牌形象、提高产品质量、建立品牌信誉等手段,促进生态农产品的营销。

  2.循环农业型

  以资源循环、废弃物利用为导向,构建生态农业循环生产链,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

  3.社区生态型

  以社区、集镇为营销重心,通过建立社区合作组织、开展社区农产品营销、推广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等方式,营造生态农业产业化良好环境。

  4.科技支撑型

  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为支撑,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化向智能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

  二、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效益评估

  生态农业与产业化的合二为一,对于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都有着积极意义。现将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效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1.经济效益

  生态农业产业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农村地区带来了就业机会和创收能力,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例如,广东清远市兴新果业社区合作社采用社区生态型模式,每年可带动当地群众增收上百万元,并有达到200多万元的订单销售额。

  2.生态效益

  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强调生态和环保,在生产中注重创新和科技的应用,减少了工业化农业对环境的破坏。同时,运用废弃物去污染、植物轮作、耕作方式改进等技术,转化了农产品生产中的废弃物,实现了生产与环保的良性循环。比如在滇池流域,采用循环农业型模式,在农作物生产中回收废弃物,降低了排污量。

  3.社会效益

  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推广为农村地区带来了一定的扶贫效应,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自我价值。与此同时,生态农产品不仅保证了人们的饮食健康,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注入了新的生态经济元素。例如,广西特别贫困地区阳朔县渡江乡生态农业示范区采用科技支撑型模式,收入增长了3到4倍,扶贫效果明显。

  三、总结与展望

  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是解决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最佳方式。未来,应继续加强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拓宽生态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和素质,强化政府支持和引导,打造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营造更加良好的生态农业产业化环境,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持续健康发展

  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在农业和环保之间寻求平衡,实现了生产与环保的良性循环。它不仅为农民增收致富,降低了工业化农

  业对环境的破坏,还为市场提供了更健康、更安全的农产品。未来,应进一步推动品牌建设和销售渠道拓展,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素质,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打造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篇七: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模式研究

  

  关于阜南县生态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建设生态、协调、可持续的现代农业,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贯彻落实县委提出的“工作主导、双轮驱动、三产融合、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为及时了解我县生态农业发展情况,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对策,近日,我室与县农业委组成联合调研组,对我县生态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基本情况

  阜南县农业人口145万人,耕地146万亩,蒙洪洼和行蓄洪区等低洼地面积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38%左右。近年来,我县把生态农业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抓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指导,促进科学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伴随着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0.76亿元,比200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21亿元,增长了2.7倍。

  概括起来,我县生态农业发展有以下特点:

  1、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着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根据我县地域的气候、水源、土壤、地质条件和生物多样性科学划区,制定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资

  源的产业决策。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改进耕作制度,集约经营、多业结合,使农林牧渔各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2008年农林牧渔各业产值分别为14.35亿元,1.72亿元,8.72亿元,1.42亿元,到2011年农林牧渔各业产值分别为39.56亿元,3.97亿元,23.85亿元,3.38亿元。经过几年努力,农林牧渔各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构成发生明显变化,初步呈现了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局面。

  2、推广林农间作,科学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林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目前阜南县现有林业面积72万亩,森林覆盖率26.4%,活立木蓄积240万/m3,年产木材24万/m3。年净增固碳量和放氧量均达万吨。其中淮河、洪河及内河陶子河、谷河、界南河等河道林带、累计928.8公里的京九铁路,S328、S202省道以及主要县乡公路,重点河流绿色长廊、60万亩农田林网最为耀眼,是我县林业的风景线。

  依托这些林地资源,实施林农间作,推广林下种植。目前,全县林下经济面积已达2.4万亩,产值达5000多万元,从业人员达到2万多人。我县林下经济的模式主要有:林药间作模式——主要种植区域是洪河桥、龙王、柴集、新村、方集等乡镇,主要种植品种为:猫爪草、芍药、桔梗等,亩年收入5000元。全县林药间作面积达到1200亩,产值达480多万元,。

  林粮间作模式——主要种植区域包括地城、鹿城、公桥等乡镇,主要种植品种为小麦、旱稻,亩年收入2000元。全县林粮间作面积达到2万亩,

  林菜间作模式——主要是利用利用林地空间和春季树木无叶的时间(属幼龄丰产林),种植菠菜、大蒜、莴苣、毛豆等,主要区域有王家坝、三塔、会龙、赵集等乡镇,面积达800多亩,年亩均效益近7000元。

  林下养菌模式——主要是赵集、洪河桥、鹿城等乡镇,主要种植品种是鸡腿菇、金针菇、平菇等,属“上林下菌”的立体栽培模式。目前,全县林菌间作面积达100多亩,产值达50多万元。

  林下养殖模式——主要集中在南部低洼地区的养鱼和北部的林下养土鸡等。

  3、推广牧农、牧沼结合,实施循环利用,净化环境,提升综合效益。

  蒙洼行蓄洪区是天然牧场,具有充足的水草资源,占据着全县70%以上的渔业资源和80%的水产养殖业,造就了“淮河鱼”名吃和郜台板鸭的知名。2011年全县

  猪、牛、羊、鸡饲养量分别为122.69万头、9.23万头、48.24万只、1094.41万只。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在实践中探索循环发展模式。

  “猪—沼—菜”模式。利用猪、牛排泄物、作物秸秆等发酵制沼气,沼气用来照明、增温、取暖,沼液和沼渣返田,

  用来种植蔬菜,冬季或阴雨天用沼气等为蔬菜增温、补光,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与产量。目前,采取这种模式的有张寨鹏程养殖场、苏欣康养殖有限公司、永发信合养殖示范场、富民种猪场等养殖场,均体现了较好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林—草—牧—渔”模式。在树林里种草、牧草养羊、羊粪喂鱼,循环利用。同时运用了高床养羊技术。采用这种模式的有鸿盛养殖场、许堂王子和养殖场等,效益明显。

  “秸—牛—菌”模式。秸秆喂牛,牛粪制食用菌培养基。运用这种模式的有中岗民族犇鑫奶牛养殖场、柳沟泰达腾飞肉牛养殖场、中岗鑫和养殖场等。

  4、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实施“三节”措施,采用综合防治手段,减少资源消耗、药物用量。

  我县在生产过程中,推广了“节水、节肥、节药”和综合防治措施,降低物化成本,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达到农业增收增效。

  节水——在全县推广深耕、深松蓄水、带水播种、暗管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切实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把农业年用水量控制在6599万m3,实现年节约农业用水725万m3。

  节肥——由于农民长期施肥已造成土壤普遍含磷偏高,不利于作物营养需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需求。在全县推广秸秆还田,过腹还田,及有机肥,施用配方肥等技术,实

  现节肥目的。把全年施肥量控制在14.4万吨万吨以内。目前,全县已推广配方施肥200多万亩,各类施肥新技术应用约30万亩。

  节药——按照生态农业的要求,采取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综合防治,农业病虫害预报测报,实施农药减量工程等有效措施,推广普及粘虫板、诱虫灯、防虫网等生物防治技术,实现绿色植保。大力推广高效低毒农药,把年农业用药量控制在100吨以内(折百含量)。

  5、培育先进典型,做大做强产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建立县领导联系制度,切实解决杞柳栽植、编织、贸易等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柳编发展。

  二是整合县各个部门的技术力量、项目资金,倾斜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同时用足用活农村小额信贷、“一事一议”政策,引导农民投入,切实解决生产及设施投入不足的问题。

  三是促进了先进技术的应用,涌现了一批示范典型。

  黄岗、中岗、曹集、郜台、张寨五个乡镇杞柳贸易区域。种植面积达6万亩,规模以上的柳编加工企业30多家,有进出口权的有32家,从业人员达7.8万人,其产品打进欧美市场,近年来在国际市场疲软的影响下,逆势上扬,仍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11年柳编产值达12亿元,实现创汇1.18亿元。

  会龙镇的国家级蔬菜标准示范园。占地500亩,全部采用现代园区的管理模式,从生产管理措施到技术规程全面按

  照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进行生产经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生产路架设太阳能杀虫灯,棚门及入口应用防虫网,棚内用粘虫板,少用或不用农药,灌溉用地下水滴灌、微灌,减少水质污染,使用有机肥或生物肥,少用或不用化学肥料,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同时,统一产品检测,执行产品准出质量追溯制。2001年获得全省第一个

  辣椒无公害产品。之后,又先后获得皖西北最大的秋延辣椒生产基地、第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蔬菜标准化示范园等称号。2011年辣椒、毛豆、甜瓜分别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目前该镇蔬菜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达2.5万亩,产品远销十多个省。在会龙绿色基地带动下,赵集、王店、苗集、鹿城等乡镇,发展大棚蔬菜10万多亩。2011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7.6万亩,产量87.5万吨,其中大棚栽培达5万亩。

  苗集晚秋黄梨示范片。2006年苗集镇前进村6户农民引进试栽,镇为其新建了水泥生产路、护林房,购置了太阳能杀虫灯、防虫网、粘虫板、滴灌微灌设施等,组建了阜南县苗集镇兴农果木专业合作社,统一服务管理,确保产品品质与安全,如今扩大到周边6个村700多亩,亩产效益8000多元。2012年县计划在阜东园艺场建立繁育基地,推广鹿城、许堂等乡镇,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园。

  6、立足农业资源优势,扩大招商,引进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实现富民强县。已成功引进了全国知名的江苏大亚集团、浙江沪千集团入驻县工业园区,使我县丰富的林

  业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带动林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二、我县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阜南生态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探索了一些生态模式,涌现了一些生态农业新亮点,加速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但距全面建设农业的生态化、产业化、现代化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

  1、农业生产者素质相对不高,生产设施条件相对不完善,依然面临着农业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从近期我县农业污染普查来看,畜牧业、水产业的排放物,造成污染相对较轻;种植业副产品如作物秸秆丢弃与焚烧、农田薄膜的不可降解与回收,农药流失等,造成的污染相对较重,必须引起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2、我县是农业大县,农业副产品丰富,农业企业不多,产业链条不长,就地转化升值空间不大,是我县长期以来面临的困惑。我县是小麦、水稻、玉米重要生产基地,因缺乏更多的有针对性的深加工农业企业,农业副产品大多以出售原粮为主,产业链条的不长,深加工带来的利润有限。同时,农业副产品也因无深加工企业回收,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仅以作物等秸秆为例,据测算,我县全年共产出作物秸秆约110万吨,急待寻找出口。

  3、一定程度上,加快工业发展,为农业提速、效益提高提供了保障,但是在上工业项目时,盲目上马不符合生态发展要求的项目时有发生,以致先上后治或边上边治,付出沉

  重的代价。此外,在推进工业发展过程中,个别乡村大兴砖瓦窑场,注重发展经济忽视环境治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又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

  4、农业基础脆弱,生态农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从农业基础设施看,沟渠田林路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标准低,不利于农业发展。境内河流治理欠帐多,不能有效发挥兴利除弊作用。如草河、清河、润河、谷河等内地河道,泥土充塞,杂草丛生,起不到抗旱排涝的作用。

  5、生态农业比率不高,比重不大。当前,我县生态农业尚处在起步阶段,发展道路漫长,任务艰巨,仍需付出更大的努力。

  三、对策与建议

  1、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加强普法力度,把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2、要强化科技培训服务,推广典型农业模式。为了提高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和操作水平,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要加大对基层科技人员和农民培训的力度,建设技术培训的保障体系。要根据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特点,遵循生态经济规律,

  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在各种生态农业模式类型中,加以科学选择、改造和运用,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而更新、发展,以取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生态农业是涉及多学科、多层次的复合系统工程,涉及多行业、多部门。因此各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协

  同作战,根据当地资源和社会经济现状制定生态农业建设发展规划,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各项制度,从而使生态农业建设得以持续稳步发展。

  3、要强化现代科技成果运用,推广生产科学化。认真研究秸秆的有效利用方式、方法,探索秸秆利用的有效途径,从养殖、加工、转化、综合利用等诸多方面为秸秆找出路,提高秸秆利用率。科学施用农药和化肥,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建立安全用药制度,运用以虫治虫、以菌制菌等生物防治,采取诱杀等农业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农药使用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加土杂肥、有机肥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结合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快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要推行健康的养殖方式,实行干法清粪,设立有机肥加工车间,对污水进行沼气处理,推广发酵床、高床养殖等生态养殖技术,减少养殖污染。

  4、要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设乡村文明。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载体,整合各方力量,点面结合,综合治理。同时,加快推进农村清洁工程、改水改厕工程、旧村庄改造、土地整治工作力度。依法整治非法捕捞、采沙、建窑等破坏生态资源现象,全力打造阜南农业发展新环境,实现农业发展新变化,展示农村发展新面貌。

  5、要鼓励农民投入。农民是生态农业建设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要鼓励农民投入。要整合农业项目,倾斜投入,用足用活农村小额信贷、“一事一议”政策,创优环境,同时,加强政策宣传教育,用看得见、学得会的示范引导,激励农民投入。

  6、培育规模经营的专业农户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推进经营体制创新。传统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是分散性经营的农民,多数人素质不高,水平低,

  能力弱,难以适应市场竞争,更不符合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要求。因此,要以组织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为方向,推进生产经营体制创新。按照“自愿、有偿、依法”的原则,合理引导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促进土地向农业农户集中,提高经营专业化、规模化水平。注重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推广生态农业技术、组织生产、推销产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执笔: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