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课题引领,以研促教,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8篇)

时间:2024-09-10 15:48:02 来源:晨阳文秘网

篇一:课题引领,以研促教,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

  

  发挥教研引领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杜志民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认识。而“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也是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方式。在长期的教研工作实践中,在充分发挥三者作用的同时,应与时俱进地走“引领式”校本教研之路,通过教师引领、骨干引领、领导引领、专家引领等方式,搭建多元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达成教师成长的“自育”和“互育”,促进教师自身和相互间的专业发展。

  一、同伴引领,在反思中提升

  同伴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教师的学习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专家培训和理论指导,更重要的是建立同事之间横向的平级交流与分享,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让教师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学校应重视团队建设,鼓励教师之间互助、合作与共享。学校应在教师之间强调团队意识,在合作与互助中倡导教师的自主发展。可以设立“和谐年段奖”,开展以年段为主的学习研究活动,开展以年段为单位的分学科教学比武活动、读书论坛活动、教学研讨活动等,主要做法是:

  1.互动听课。各年段采用“跟踪听课”制度——每位教师每月上两节研讨课。本组一人上课,其余教师跟踪听课。同年段教师或学科带头人根据研究主题对其教学进行诊断性分析。每位听课教师都要进行“四个一”的评课(一句欣赏的话语;一个问题的质疑;一条合理的建议;一篇真实的评析)。执教者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课堂

  预设与生成、课堂参与与实效、课堂问题与原因等)。

  2.自我反思。教师有了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同伴指点和评议,对自身课堂教学的优劣有所认识,因此,更需进行自我反思,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教育教学的本质进行理解,并自觉地对自己已有教学行为和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如“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学过程是否表现了“公正的品质”是否“有耐心”“豁达的胸怀”“敏锐的判断力”“丰富的想象力”等。在这诸多的品质风格之中体现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观,也表现着教师的智慧和素质。通过这些研讨,引导教师学会倾听、吸纳、交流与反思,系统、全面和变换角度思考问题,从制度上鼓励教师之间形成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的积极的团队关系,从而带动整个团队和促进个人素质的提高。

  二、骨干引领,在比较中提升

  骨干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点。充分发挥校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备课组长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这一优势,采取给他们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的办法,使他们在同伴互助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引领的形式有:

  1.指导式。让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充分发挥师傅的特长,不断营造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鼓励教师互相学习,建立师徒带教制度,以培养新教师,促进其成为校本培训中的优势资源。

  2.观摩式。定期举行师徒教学观摩、公开课展示、教学评比活动。在活动中师徒互找差距,发现亮点,寻找不足。

  3.研究式。以问题为中心,以课题为抓手,展开研究式师徒合作——就共同关心或研究的课题进行讨论,形成学习研究的共同体。

  4.活动式。骨干教师围绕新课程改革的定期讲座,“名师工程”的“三个一”活动(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做一次专题讲座、组织一次学科教学研讨),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针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或示范,不但提高了他们自身的素质,而且使其他教师受益匪浅。

  三、校长引领,在示范中提升

  校长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增长点。在校本教研中,校长既是参与者又是指导者。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校长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校长的人格魅力、专业水平、示范带头作用都实实在在地影响着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个敬业、诚信、友善、正派、公道的校长是教师为人做事的楷模,是教师学习的榜样。一个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校长,能够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出从宏观到微观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达到较高的专业发展水平。校长是学校的一员,也是教师队伍的一员。校长也需要不断发展、提高。如果校长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能够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会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校的学习、研究风气必将会长盛不衰。校长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有:

  1.指导读书读报。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学校应要求教师读好两种书:一是读“理论书”,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魏书生的《教书育人漫谈》《班主任工作漫谈》;学习课程理论,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走进新时代》;阅读新课标原文,品味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等;学习化组织是最具竞争力的,重视并创造条件让全校教师投入学习,个人和集体都会受益颇多。二是读“实践书”,深入开放性的课堂互相观摩学习,研读教学案例和课堂实录,品评名师的课堂教学等。

  2.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应让教师明白学习能丰富人的内涵和修养,开阔视野,引导思考。作为校长,应学为人先,与时俱进。多读书、多思考、多借鉴外地外校的先进经验,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多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深入班级,调查研究,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校长要以研究的态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力求把自己负责的工作干成精品,在成就师生的同时,不断成熟自我,成功自我。总之,校长要善于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四、专家引领在指导中提升

  专家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教师在同伴、骨干、校长引领的基础上,必须还要有具体的高水平的专家引领。让学校的骨干教师与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修学校教研室的专家结对,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的方式有:

  1.专家走进学校,为教师作学术专题报告,引入教育新理念、新信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帮助教师从理论的高度上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2.专家走近教师,就有关热点问题进行解剖和探讨。要充分

  发挥特级教师、教研员、专家的作用,去积极引领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新课程理念,进行问题会诊,归因分析,共同探究,提出方法,解决问题;同时,把众多相对分散、零碎的思考,分门别类,在更高层面上加以总结、提炼,注入更多的理性思辨,摸索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高质量的教研成果,努力推广开来,使教师思想日趋丰厚、成熟。

  3.专家深入教学现场,引导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可以邀请专家开设示范课,专家们先进的理念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可使教师们受益匪浅;可以聘请有关学科的教研员或有关方面的专家来校,深入各学科教研组,指导教师备课,深入班级听课,组织大家评课。通过合作,让教师增强专业发展必须具备的“沟通、合作、交流”的意识,从而使教师专业化成长得到有力地推进。

  实践证明,引领式教研使我们的教师少走了许多弯路,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研究水平都能得到较快提升;引领式教研使科研的根基更深入,教研的空间更广阔;引领式教研也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有效!

  (作者单位:福建惠安县八二三实验小学)

篇二:课题引领,以研促教,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

  

  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近年来,我校重视教科研在促进教师专业提升中的重要作用,确立了教科研在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减负增效中的先导地位,着力创设浓厚的教研氛围,特别是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对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极为有利。

  一、课题研究激发教师主动学习

  没有先进理念武装头脑的教师只能成为一个“教书匠”,教师的成长需要“专业引领”。教师为了尽快地成长,必须加强理论学习,而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正好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愿望。如在研究由我负责的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家长学校建设与发展策略研究》时,课题组教师每个人都分配了相关的材料收集整理任务,在课题会上作交流学习,我们借鉴了其他课题研究的先进成果,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这无疑使得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同时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的课题专题培训会、校教科室组织的课题研讨会以及校外专家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为教师的学习培训提供平台,营造主动学习氛围,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通过课题研究,老师们以最快的、各种方式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促使自己快速成长。

  二、课题研讨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学校现已有国家、省、市级规划课题15项立项或结题,个人课题42项,其中,6项规划课题分别荣获兰州市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二等奖。伴随这些课题生成了许多研讨活动,在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中,让教师不断反思教育教学行为,有效加快了专业化发展的步伐。

  1.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学校广泛组织开展了青年教师赛课、美文诵读、“三字一话”比赛、优秀教学设计展等活动,极大调动了年轻教师自我提高的积极主动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鼓励跨学科、跨年级开展校本研究。在教研组开展的听评课活动和有关的知识理论学习活动中,我们鼓励跨学科、跨年级,促进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教师之间的交流,从而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3.读书交流研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学校购置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为全体教师配备了一本读书笔记,鼓励老师们把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感受记录下来,积极参与平时的读书交流活动,在各自的博客上发表读书心得。每学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实现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教师间的学习,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4.构建现代化校本教研信息平台。在学校的引导和鼓励下,老师们在教学中遇到了问题,或是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会马上发布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论坛里;如果是共性问题,那么一定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大量跟贴随之而来,很快成为校园网上讨论的一个热点。而这些网上的热点问题,正是我们需要集中力量去研究、去反思的最佳研究课题。为了便于老师们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我们还利用学校网络系统建立了各年级组、学科组的共享平台。

  5.教研日志促发展。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学校专门创建了教师校本教研QQ群,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研空间,随时发表自己的教育教学日志,教师之间可以随时访问,获取教学的有效信息。教导处每月将有效的可利用日志和信息编辑成册《似水流年》,使教研QQ群真正成为指导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平台。

  三、研究实践助推教师反思教学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实际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我们通过不断地尝试、反思,掌握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技巧并结合自己的特质和教育对象的实际,逐步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或者是学科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我们得到了发展,得到了提升。

  1.课题研究课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催化剂。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我们所制定的实施方案,就所探究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而设置的研究课是我们课题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就是在听公开研究课的过程中成长的,也是在上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对于年轻教师来说,上汇报课是快速提升自己的主要途径;对于教学骨干、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说,上教学示范课也是一种快速提升的好办法。

  2.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经常让教师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评价,然后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让教师们在不断的“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再反思——再调整”的过程中逐步成长。在这方面我们有过很多实践,例如:学校张英老师在教学研究上主动实践,多次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积极参与讲课、评课活动;在教学的同时致力于学校课题《建立成长记录,实施动态评价》、《小学语文学习型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小学教师电子备课的管理与操作研究》的研究,已通过省级鉴定并获科研成果奖,主持的个人课题《小学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的策略与研究》也已结题并获奖。课题促使该教师反思教学,个人成长很快,2008年荣获兰州市第九届教学新秀称号,2011年荣获兰州市优秀班主任称号,2010荣年获西固区优秀教师称号,2011年荣获西固区骨干教师称号,2012年获西固区名师称号。

  总之,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打造学校品牌的根基,同时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几年来我们开展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发展,每位教师无论是在业务能力方面还是在教科研方面进步都很快,我校教师队伍实现了向“名师带动型”、“专家引领型”教师团队的转变,我校师资整体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研“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1】GHBZ30。

篇三:课题引领,以研促教,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

  

  课题研究促进师生成长,教育科研引领学校发展

  ——平遥县实验小学教育科研发展侧记

  平遥县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是全县唯一的一所省级示范小学。学校现有学生3226名,有64个教学班,在职教师156人。其中省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4人。

  自2013年以来,学校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努力下,以传承、发展、创新的积极心态,围绕“素质化教育、特色化追求、个性化发展”的办学理念,围绕“把学校办成学生健康成长的幸福乐园,实现梦想的快乐殿堂;让全体师生都成为一个博学的人,一个有品位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的办学目标,围绕“文化立校、科研兴校、品位强校、特色靓校”的办学思路,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味,大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学校先后获得“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校”“山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山西省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等百项荣誉称号。

  这几年,学校承担了全国教育规划部级课题《优质课堂与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山西省教科院四项省级课题《传承国学精华,整合课程资源,弘扬民族精神研究》《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研究》《学生反思能力研究》以及“中小学国学教育研究与实践”。现在,《优质课堂与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和《学生反思能力的研究》两项实验课题已经成功结题。2013年9月,我们又申报并承担了晋中市教研室十二五课题《新课程理念下教育教学的研究》的子课题《如何合理运用教材(教材中的主题图和练习题)的研究》和《音体美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指导的实践与研究》两项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我们大阔步推进“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的教育科研工作发展理念。以“课题驱动”作为学校最重要的教研形式,采取骨干示范、专题讲座、案例剖析、自主反思、研训结合……等灵活多样的科研方法,全方位地开展有效、高效的课题研究,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使学校办学效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具体做法:

  一、做到“三个到位”

  第一是认识到位。认识正确是前提,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使每个教师认识到课题研究是通过研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助于激发教师的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让每个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题研究组中。

  第二是领导组织建设到位。领导重视是关键,要实施“一把手工程”。因此,在学校,我们组成了一个以校长梁建鹏为课题组负责人,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室所有人员具体实施,省市级学科带头人担任学术指导、各年级主任担任课题主持人的庞大的科研团队。

  第三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到位。课题组每星期二、三分学科以小组沙龙形式进行微课科研;每月集中以大教研形式开展一次专题讨论,从学习理论,掌握有关的资料;从专家讲座,理论联系实践;从观摩评议,总结科研得失……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使我们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一系列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充分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年年在全县的教育质量评估中,名列前茅。

  二、做好“四线并行”

  .

  2013年,我们在总结了以往科研过程中的经验之后,提出了“四线并行”的课研思路,也就是“夯实保障基础——通力合作解读教材;促进行动研究——推门听课成常态;扎实研究过程——‘一磨三思’出精品;引领科学研究——‘异科同研’求突破”,鼓励教师积极展开有效、高效的研究与实践活动。活动以解决教学问题为目标,以科学的课堂观察为突破口,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教研模式,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和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纵观近两年来的活动,每次活动以一个月为一个大周期,各教研组在课题组的统一安排下,从结合市级课题确定研究主题,到选课,备课,磨课,展示,再延续到课后的反思、教研,活动结束后,研究还要继续,写出教研活动记录。每次活动,无论是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教学的组织与设计,还是教学的理念、观念的体现上都会有很大的突破。大家集体参与的教学设计成熟、合理,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并且能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通过这样不断纵深发展的课例研究,现在学校已经拥有了80%享誉古城的优秀师资;有48节录像课获得了国家级奖项。2014年,在省数学年会中,学校有4名教师的论文获一等奖,学校也获得了“省年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为了使老师们在科研过程中能第一时间把握教学艺术中的得失,2014年,学校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又投资了45万多元,改建并装备了录放一体的录播观摩室。录播室的投入使用,在“四线并行”的科研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的教师人人进录播室进行讲、录、反思、总结系列活动,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艺得到了更大的提升。不到半个学期,在全县的首届名师大赛中,我校参赛的4名教师全部获得一等奖。

  三、做精“五个平台”

  课题研究,首先是一种教育教学行为,然后才是科学研究行为,即做课题的目的是要研究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之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紧紧围绕学校工作的中心开展实验研究,把课题研究作为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主要途径,积极搭建“全员推门课、名优教师精品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观摩课、新教师汇报课”等丰富的实践平台,让老师们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总结,切实在课题的实施中服务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前,我校的“五个平台”建设已经形成了“领导重视、群策群力”,营造了“人人关心教学”的良好局面。每年,通过这些平台选送出的教师,在晋中市组织的历届优质课赛讲中,都会稳拿一等奖。

  一位专家曾经说过:“我们要思考的是有多少成果真正起到了作用。只有把课题研究的成果化为促进教育教学的重要力量,课题研究才能实现效果的最大。”

  的确,教师素质的提高不仅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效全优,而且学生的素质也有了明显提升。仅2014年一年,学校就有230多名学生在各级各类活动中获奖。2014年元旦和2014年12月,学校5名同学捧回了连续两届在香港举办的“创协杯”科技大赛冠军和季军奖杯;2015年3月,我校360班王馨茹同学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出彩中国人》节目,得到了评委们高度的好评;4月,在山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有13名同学均获一等奖;2015年5月9日,在由共青团晋中市委、晋中市教育局、晋中市少工委共同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山西省红领巾晋中选拔赛”中,我校刘璐、王晓萱等5名同学代表平遥县参加决赛,获得全市第三的优异成绩!同月,我校的器乐合奏《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朗诵《我和古城一起成长》在全县的校园文艺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于7月初代表平遥县教科局参加了晋中市校园文艺比赛!

  .

  现在,课题研究工作还有效带动了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2014年5月,北京英国国际学校18个国家、近40名师生慕名走进我校与全体师生进行了半天的交流互动。精彩的课堂呈现、活泼的文艺汇演、流利的口语交流给每一个参与者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也更加彰显了学校雄厚的办学实力。2014年11月,我们又迎接了来自内蒙古、吉林、河北近150多人的德育考察团的参观访问。2015年5月7日和5月13日,又有两批德国小朋友和英国小朋友来我校参观学习,并且建立了友谊学校。

  总之,实验小学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课题研究带动学校发展的办学之路,学校各项工作进入全面健康发展的轨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付出努力后的收获,各级专家领导对学校课题研究活动高度的关注和大力的支持,老师们对课题研究的热情,孩子们在课题研究中的进步,使学校对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充满了信心。我们相信这必将成为学校不断完善和探索成功之路的不竭动力,实验小学的科研兴校之路会走得更加宽广平顺。

  .

篇四:课题引领,以研促教,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研、科研融合,助推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

  摘要:教研和科研看起来是教科院两个并列的活动,两者是有区别的,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主题、学科或是评价方面将两者进行融合,让教研和科研成为一体,从而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促进青年教师发展。

  关键词:科研、教研、融合

  教研和科研是教师在小学教育中较为重要的工作,大多数人对它们的认识不够清晰,他们认为教研和科研是两个领域的事情,不能够融合在一起。事实上,可以对教研和科研进行转型,让科研深入到教学的领域,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帮助教师形成比较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教师能够将解决办法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中;让教研结合科研,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教学问题,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理论去解决。这样,两者就能够有机的联系在一起。青年教师可以通过教研和科研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成长。

  1.

  教研和科研的融合是必然选择

  教研和科研,两者既存在着不同,又存在某种关联。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会发现一些教学的问题,在进行教研时,可以将科研的成果运用在实际的教学中,这样,除了能够解决教学问题,还能够对科研的成果进行检验。科研的存在,可以帮助教研走向深入。如果将教研和科研完全区分开来,那么,科研就成了一种无法实践的理论,失去了科研的意义;没有了科研的教研,就不能对教学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仅仅是教师之间进行经验的交流。

  随着我国新的课程标准的出现,过去的教研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的教育需求,教研不再是注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而是逐渐的向理论化的方向发展,开始注重教学的理念,这就会联系到科研的领域上;与此同时,科研也在发生着转变,科研不再仅仅是一些理论,而是越来越注重将理论运用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以及教师本身。因此,教育的发展推动着教研和科研的融合。

  教师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研究也伴随着教师的职业生涯。研究这一项活动能够让教师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有着长期的研究兴趣。教师不断的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分析和思考。教师参与教学实践,在教学中能够发现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掌握很多教学的一手资料。教师能够利用课堂,对理论进行实践,检验教育理论的正确性。这使得教师既能够拥有研究的资料,又有研究的机会。将教研和科研结合在一起,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1.

  教研和科研融合的方式

  将教研和科研融合在一起,并不是为了形成多么多高深的理论,或者是多少种的教学模式,而是为了让青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能够有效的解决青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出现的教学问题,从而有效的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效率。将教研和科研相结合,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师对新课程的了解,帮助青年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能够有效的加强教科研工作的结合,让教科研工作引领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成长,下面,将对教科研工作进行探索。

  1.

  主题的融合

  教师彼此之间相互交流,需要一个共同的话题,不然很容易出现混乱。课题,就是教师能够进行研究和讨论的话题,教师可以针对课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然后围绕课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因为课题是要作为教研和调研共同的主体,因此,所

  提出的课题必须是有深度或者是有意义的问题。课题还要具有一定的个性,这样,能够让不同年龄、不同学科的教师都能够进行讨论。

  在整个学期开始之前,教导处和教科室要进行交流。学校有主要的课题进行研究,教导主任在带领教师编写学科纲要时,一定要联系学校的主课题,防止研究偏离主方向,然后让教科研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1.

  学科的融合

  教科研的融合要注意让不同学科的教师都参与进来,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将性质相近的学科或者是性质差别较大的学科分别放在一起进行研究,这样,能够有效的拓宽教师的学科视野,而且,不同学科的知识、教学方法能够相互补充,相互交流,从而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面对教学问题的时候,能够灵活的解决问题,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1.

  评价融合

  教科室、教导处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对教师的教科研工作进行考核,了解教师的教科研进程和成果。每一个教研组要将自己所选择的课题研究内容写成研究报告,然后教师之间交流探讨。教师可以在交流中进行反思,发现他们自身的不足之处,改善他们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在互相交流中获得提升。

  三、总结语

  在推进学校校本教研的时候,要能够尽可能的保证教研与科研相结合,让教研和科研从主题、学科、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融合,让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成为科研的实践地点,将科研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有效地提高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的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杜永峰,张莹,刘清.论高校教科研成果孵化在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中的嵌入式服务[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02):59-64.

  [2]周朝晖,黄思国.互惠共生,促进共同体学校教科研一体化发展[J].中小学管理,2019(10):22-24.

篇五:课题引领,以研促教,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育科研推进教育教学科学化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专业化

  一、转变观念,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既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自身提高的需要,是自我价值的体现,要在2l世纪中取胜,主要靠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是人搞的,人是所有财富中最大的资产。办好教育必须依靠广大教师,这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共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靠教师,高素质人才培养也不是轻而易举的。这也是众所周知的。教师不搞教育科研,专业水平得不到提高,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科研没有教师的参与,科研就脱离了实践,研究成为空话,更谈不上科学化。所以说我们全体教师必须花大力气,转变思维方式,增强科研意识,大力进行教育研究,有参与科研的积极性,走上教育科研的幸福之路。在此,我认为校长首先要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这是因为,教育科研虽然不等于教育决策,但教育科研是为教育决策服务的。另外,校长参与教育科研,是形成广泛性、持久性的教育科研活动的动力,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一)选题

  选题真而小。教师提出研究的问题是教师自己身边发生的问题,而不是别人强加的,让小问题的研究回归到真实自然场景之中,还教师以研究的诫信,做人的真实。将小问题确定为小课题,解决课前、课中和课后及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小问题或困惑。作为一名有事业心的教师,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正如有专家指出:好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但发现问题的前提是必须有现代的教育思想,新的思维观念和思维方式。一个好教师应该是头脑中装满问题的教师,假如教师觉得自己在教育、教学上什么问题都没有,决不是一位妤教师。教育科研的前提是广泛收集研究资料,梳理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教师通过学习整理教学教研资料及教改信息,可以为自己的选题找来理论依据,了解别人做过什么研究,写过什么文章,还存在什么问题,从而在别人已终止的地方起步,了解研究的基础:或者在别人没有研究的空白处确定研究的角度,找到研究的前沿;还可以学习他人的研究方法及行文思路,最终找到教学研究的金钥匙。

  在这里,我建议我们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选题.

  1、从身边的教学实际问题中选择课题.每一项教育科研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而课题选择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从实际出发,从问题出发.课堂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堂就是创造性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的园地。因此我们要从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确定研究的课题。例如:新课群实施后,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无效合作学习非常严重,“如何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是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有些教师就确立了《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的课题.

  2、在学习中发现问题,选择研究课题。在教学研究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中某一侧面进行思考,也可以抓住某学科带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探索.可以对已有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质疑,也可以对他人的教学经验进行检验.在提倡创造性研究的同时,一线教师也可以进行一些重复性,严整性的课题研究,这也是一种学习,一种提高.

  3、从国家、区、市、县研究课题指南中选择课题。科研所及教研部门能准确及时地反映教育政策及上级下达的科研课题并结合自己的学校实际选择课题也是教师选择课题的切入点

  (二)探索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探索、研究、解决问题。

  l、作好研究的奠基工作。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明确研究问题,选择研究方法,挑选研究对象,明确研究的主体.

  2、作好研究的管理利监控。做好研究的管理与监控工作,是课题研究能否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因此,要加大课题研究的管理力度.做到四化。即研究方案大纲化,理论学习定期化,听课制度公开化,研究会议制度化。

  (三)提炼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研究资料的收集是十分重要的.课题研究资料包括教师的常规教案,典型的教学案例、活动设计、论文、课堂实录、计划安排以及各种检测和问卷资料、调查结果,特别是有关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获奖记录、突出的作品(集)等。教师在长期积累过程中一定会产生许多新的教学观念,会有不少改进教学的方法、方案在头脑中产生。这就要对有关的研究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了解课题研究的实效,然后全面细致地对研究成效从”量”和”质”两方面作出分析和评价,得出研究的结论,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形成研究成果.

  教育科研成果的类别主要有教育科研论文,教育科研报告。教育科研报告义分为理论性科研报告,文献性科研报告,实证性科研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综合研究报告)等.

  撰写教育科研论文要写清楚研究解决的问题,概述研究的目的意义,界定主要概念和术语,评述前人的研究成果内容主要观点,有中一心论点,自己提出的论点要鲜明,论据丰富充足,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措施,指出尚木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局限性,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途径和方法.写作要做到简浩,措辞严谨,逻辑严密.

  教育科研报告一般由”问题提山”研究方法和过程”、”结果与分析”,”结论与讨论”儿部分组成。.每篇报告究竟分儿部分写,无固定格式,往往因文而异.教育科研报告撰写要作剑:求真,创新,求实,严密,简沽.

  (四)推广

  教育科研不是为研究而研究,教育科研成果不是摆设,而是提升教师素质与学生学习质量的助推器.既然我们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不应该只把教育科研成果作为教育科研的结果,而是把教育科研成果作为我们改进教学的起点和基,人鼙应用和推广研究的成果,提升研究的价值.

  推广教育教学成果的形式多种多样,大体归结起米,有直接推厂和间接推广两种基本形式.直接推厂‘形式有教育教学经验演示活动等。间接推广就是把研究成果写出书面报告或录制成光盘,由教育部门、专业委员会、学校等组织,向教育报刊,出版社,广播电视台推荐,广泛宣传,扩大影响,促使先进经验的传播与实施。

  三、强化教育科研,构建个人专业成长的大厦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必须有高素质的老师。怎样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呢?教育科研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催化剂。搞教育科研需要教师有充足而新型的基础知识作铺垫。以前我认为搞教育科研不外乎就是确定课题,围绕课题制定方案,开展一些研讨课、写些论文或经验研究就OK了,通过参加多次的相关校本培训、科研专题学习,认真学习专家教授的教学讲话和相关著作我明白了:我的想法和做法太片面,是不可取的。其实,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就是教育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问题是教师是否是以科研的态度对待白己的教学:工作,趋否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探讨、总结和创新。我们搞教学科研虑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路开始,把这一串串的珍珠,用教学理论串起来,那就是一条美丽的项链。因此,作为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应该立足于平常每一节课教学与研究,勤写教后反思或随笔,大胆进行对课题的探讨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这就是在搞教育科研。

  提高我们教师的科研能力,我想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儿点:

  l、坚持写教育随笔。

  人是很容易忘却过去,总是在重复错误。你得在随笔当中真实地记下每一天,记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记下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哪怕是一处细小的失误。当你要回顾以往的时候,当你想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做一个真正的总结的时候,这些是有用的,许多的随笔结合在一起,总会从当中提炼出金子来。并且,三年以后,你可能会突然发现,自己的写作能力大幅度提高了,自己也可以经常地发表论文了。

  2、确立读书计划。创新和科研的基础是知识的积淀.丰富的知识积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个人的持续学习能力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冈素。因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必须促进教师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的教学反思,需要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需要经常性地参加教学交流活动,需要参加教学改革的实践。一个人80%的知识是靠阅读得来的,只有20%的知识是靠亲身实践得来的。只有通过阅读,人的知识面才能广博,理解力才能深刻,知识才能够进发出智慧。读什么样的书,我想从教师的角度谈儿点意见。第一,要继续阅读专业书籍。要注意跟踪专业领域内的前沿成果,最新理论,最好订几样业务杂志。除了业务杂志,当然最好经常性地能够购进一些品位比较高的新书。第二,要加强教育教学类书籍的阅读。《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类教材教法,你必须去读。第二,看名师的课堂实录以及各种教案。通过读这些书籍,可以观察剑这些名师在上课的时候是怎么切入的,怎么灵活处理课堂上发生的各类事件的。

  3、教师要有严谨的治学精神。(窦棒梅严谨治学之路??)4、了解你名师走过的路!(魏书生、窦桂梅??)四、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

  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新课程改革和我区二期”课堂教学质量工程做关注

  的”焦点”和”新增长点”.而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催化剂.立足本校实际,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开展个性化教研活动,将常规与“亮点”并重,为教师搭建从观念到行动的舞台,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理解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把教师置于学习共同体中,把教师当作需要成长,正在成长的动态对象加以关注,以可持续性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看待教师的工作.它既指教师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更多的是指显性直线的隐形发展,如教师人格的完善,教师个性的张扬,教学风格的树立,教育智慧的形成等等夕

  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发展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校应贴近实际,服务教学,在满足教师共同需求的基础上,重视教师性特点的张扬,为了让每位教师都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活动的始终,闪烁创造的火花和个性的光辉,显现出独特的风貌,以多种形式分层次,分阶段推进制定有坡度的校本教研目标,同绕学科开展小课题研究,反思和总结其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和教育水平。

  (二)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培养教师专业品质

  建立”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是激励教师专业成长,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保障.

  1、激发教师个人成才的动机.

  2、加强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三)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1、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师号业研究能力

  最有价值的课题是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课题研究的生命力在于给实践以指导,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因此,在开展课题研究上,学校没有要求教师刻意去追求哪一级的课题,而是引导教师立足课堂和学生,把实践中那些充满”泥土”

  气息的有价值的问题上升为课题,把课堂看作研究室,带着一颗会思考的心和困惑的去研究教育教学问题。

  2、借鉴他人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不断吸取别人的经验,需要借鉴和学习别人的成果,才能促进自己更快的发展.一是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时间,引领教师开展设计、研讨、再设计、实践的活动.包括”备课前内容开放”、“备课时研讨开放”课堂实践会诊”和“课后研讨反思”四个阶段.二是引领教师反思,提升专业素养.教育在本质上是实践活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须在教育实践中才能实现.教师在实践中的提高很大程度决定于本人对实践的反思,决定于是否善于在不断总结经验中提高白己.

  (四)聚焦课堂,形成区域性教师专业成长合力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依靠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来实现的.

  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曾经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在美国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教育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教师更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和学生同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常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无拘无束的。教师很在意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白土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白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因此,美国语文课堂气氛往往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如何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呢?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激趣”极大地凋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丁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白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2、引领孩子去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止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白己的情感。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臼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臼己的人生当止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篇六:课题引领,以研促教,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

  

  实施科研课题拉动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案例研究

  今年,全局教育工作要点中提出了“实施科研课题拉动策略”,以此作为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我市“十一五”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局喜人,目前,全市共有56项课题立项为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其中重点课题29项,首批立项为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达到449项。总的看,课题拉动策略的实施不仅课题研究的规模扩大,而且研究方向也更加关注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重大问题和实施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课题拉动”正在成为中小学突破教育改革瓶颈的有力武器。

  一、教育科研课题拉动的趋势

  面对教育发展和改革形势的挑战,提高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已经成为应对挑战的必经之路。在全球范围内,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既有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高、专业化发展的普遍历程,也有多种多样的发展模式。实施教育科研的课题拉动,促进教师团队整体发展是得到公认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趋势一:教师研究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人们通常把“教师成为研究者”当作了教师专业化的同义语,是否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成为区分一个教师是专业教师还是非专业教师的根本标志。从斯腾豪斯的“教师成为研究者”到埃利奥特的“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反映了国际潮流中教师专业自主和专业发展的具体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化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教师的研究能力越来越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研究能力的培养往往采用参与行动研究,参加课题小组或问题解决小组,观察同伴的教学,撰写教育叙事,编写杂志,参与教材和课程改革过程等方式。

  趋势二: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注重发挥教师任职学校的作用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职前培养、职初培训和在职研修发挥着不同作用。在这个教师全程教育中,职初和在职培训以及所在学校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所在任职学校是教师工作、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是教师育人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本人成长发展尤其是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采取的策略主要有“课题拉动”“校本培训与校本研究”“教师发展学校”等等。

  趋势三:教师专业发展由个人发展变为组织发展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中提倡运用系统理论,将教师的个人学习和组织变化同时进行,互相支持。经验表明,以往强调教师的个人学习和

  改进,这种学习会带来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善。但是如果组织的理念与运行方式不改变,必将限制教师将所学的知识用于教学实践。这就会造成教师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但使用的频率越来越少,因为他发现没有别的人在用这种方法,或者因得不到校方的有力支持而难以为继。组织发展的模式有多种,可以向全体教师传授专门技能,培训教师的观察能力,帮助他们学会反思、解决问题;还可以开展就问题生成的课题研究,组织教师参与对问题的诊断、对研究方案的设计及实施,在研究过程中使教师得到专业发展。

  趋势四:更加重视教师直接参与专业发展模式的构建

  过去,许多国家教师专业发展主要依赖政府教育部门、教师教育与培训机构、教师任职学校,教师本人缺乏决定自身专业发展方向及其方式的自主权,他们只是迫于满足教育系统或学校的需要,统一考试或继续任职的需要而接受在职培训等专业发展活动。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有效的专业发展必须让教师参与制定计划;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计划要与学校、学区及地方的教育计划相关联;要兼顾和协调政策规定的课程与个人选择的课程;教师要进行校内和校外的学习与合作。教师专业发展的计划和决定权开始从政府教育部门下放到学校和教师个人。近年来德国教师的校本培训越来越多地由学校和教师集体规划执行,家长和学生代表也参与这一过程。在瑞士,教师有了培训课程选择权。在日本,教师自发地形成了许多协会和团体以开展教学研究。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也由过去长期由学区和州控制,变为更多地取决于学校发展和教师个人自我实现的意愿。

  二、国内外课题拉动的典型案例

  (一)来自国外的案例

  美国亚当斯12五星学校变个人发展为组织发展。该校有进行教师特殊和一般技能培训的传统。上个世纪80年代他们就意识到教师专业发展要进行改革。过去的教师专业发展以个人承担的具体工作为中心,提供教师课堂教学的技能。他们意识到这是不够的。无论在学校从事什么工作,每位成员都要具备参与学校整体事务的能力,包括司机、管理员、伙房工人等。这意味着专业发展从个人发展变为组织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给教师提供教育教学技能,还要改变组织的工作能力。经过几年的改革,学校发生了很多变化。管理机构不再是权威金字塔,而是服务机构。职位和责任重新调整,学校的各项服务更好了。政策制定不再仅由领导阶层制定。

  阿德莱·史蒂文森高中实施以校为本的系统性教师专业发展。该校是伊利诺斯州唯一一个两次受美国教育部好评的公立高中。有的杂志还将它评为美国最好的高中。十年前,史蒂文森中学的教育理念还是对学生进行选拔,而现在,其教育理念是给所有学生提供富有挑战性的核心课程。学校提出了一项为期三年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以保证教师有机会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第一年的活动主要是通过让教师看书、听报告、参加会议、研究别人的改革方案,了解课程领域重要发展趋势和问题。第二年每个部门确定学生学习目标。第二年的后半年主要是了解每门课的主要结果。第三年是对学生学业的改变进行评价。在这个专业发展计划中,校长要帮助教师理解改革观念,要了解教职工关心的问题,要保证全员参与。作为管理者他的工作归根到底就是促进改革进程,是提供资源,最重要的是时间资源。学校用四天州定工作日中的两天和其余时间共五个半天支持改革。部主任研究内容,负责分配资源,进行领导协调。每门学科还有一个小组长,使教师们便于合作和自我管理。

  (二)来自国内的案例

  浙江温州瑞安市虹桥路小学以教学案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该校从知识创新以及实践反思的角度,开展了以校本教学案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题研究。通过案例学习与培训,发展了学校学习文化;通过校本案例研究,建构了以知识创新和实践反思为基础的四种校本案例研究模式;通过校本案例研究制度的建设与创新,对教师开展教学案例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与保障。他们的做法:一是将案例学习与学习文化的建设结合起来。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案例的分析,促进了学校老师对教育教学知识形成个性化的、创造性的认识。经过这样的学习,教师逐步养成了理论+案例+反思的学习观,接受了新的学习理念,不再将学习培训看成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二是将案例学习与培养教师的参与精神结合起来。案例研究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的问题情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群体可以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分析,激发了教师参与专业学习与培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他们将自己放到案例所设定的教学情境中,设身处地地思考对策,同时在对个案的分析讨论过程中,他们自然而然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希望有理论作为支撑,实践和理论就这样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教师的学习态度也从“接受式”向“参与式”转化。三是以专题读书制度促进教师知识共享。该校在专家指导下选择了《走进新课程》作为专题研读的著作,在学习过程中,采用了集中与分散结合,专家辅导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灵活方式。开展“读、思、写、议、论”五字学习活动。在个人学习和小组交流时学校提出思考题,要求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案例,找出答案,在小组交流,最后,学校搭建平台,开展“与新课程对话”论坛赛在学校层面共享新课程知识。

  四是在实践中建构具有校本特色的案例研究模式。他们从知识创新视角和实践反思视角,建构了基于知识创新和基于实践反思的两种模式。在实践中又进一步探索了四种校本案例研究的子模式,即经典采撷模式、经验分享模式、同课异构模式、同课改进模式。五是指导教师建立案例研究的范式。教师科研常常出现的问题是,由于不能用有效的表述方式来撰写案例,使得一部分教师的案例难于为个人发展和同伴交流提供经验,为此,学校制定了学校案例研究校本范式,如,一个完整的案例报告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案例描述、案例分析、处理措施、效果分析、教育启示等。

  该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了一条“案例研究—实践反思—知识积累与创新—专业发展”的教师成长途径,并总结出“实践反思”“”知识积累与创新“是一个“经验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两个关键过程。

  三、青岛市实施科研课题拉动策略的成功案例

  青岛新昌路小学在构建科研模式过程中实现教师专业成长。该校是1994年随青岛东部开发发展起来的一所小区配套学校,它既没有百年老校那样的文化底蕴,也不是一所现代化的新校。建校初期,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学校教育教学面临很多困境。

  “十五”期间他们承担了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班化课堂学习模式及指导策略研究”。几年的课题研究,使学校实现了从区级——市级——省级规范化学校的跨越性发展,也实现了教师团队从专业成长到教育生命成长的发展历程。

  他们的做法一:创设一个“满足成长需要”的教科研环境

  1.构建立体的科研网络。立体的科研网络是组织多元的科研团队。以年级组、课题组、学科组、伙伴组为单位组成研究团队,具体承担总课题分解出的子课题,分别从管理、学习、研究、课题实验,教育教学等多个层面进行科学研究。校领导则对科研工作及课题研究进行统筹、规划、监督、激励和物质保障。

  2.激发科研的“内趋力”。学校在制定科研发展目标时采取教师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结合的方式,由教师与学校协商共同完成。在学校的科研工作目标中,既有学校的达成目标,也有每位教师个人的工作目标,在教师个人的科研工作目标中,既有教师个人要完成的任务,也有学校为教师提供帮助的任务。这些为教师的自我激励奠定了基础。

  学校采取了建立“我的文档”教师发展性档案夹的方式,对教师的学习、研究进行评价。“风格展示”栏则为教师个人的实验研究搭设了平台。在这样的科研机制和环境中,教师的科研热情被大大激发起来,学校的教科研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做法二:构建“学?研?训”一体化的教科研模式

  他们把发现问题,探究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提出问题的假设,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最终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教科研的过程,也看成是“学?研?训”一体化的研究过程。他们推出的分享——对话——游戏的研究模式有很强的实用性。

  特色化的研究模式,为教师成长打开了一扇大门,催生和滋润着教师成长收获。在需要中改变,在体验中发展,老师们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学会辩证地思考,学会理性地看待自身工作,学会了自我超越,改善了心智模式,学校形成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氛围,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就这样在课题研究中成长起来了。

  青岛台东六路小学以科研机制促进教师团队发展。自“九五”以来,该校一直承担“新时期小学教师校本培训问题的研究”这一市级重点课题的实验研究。在课题引领下,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实践中培育科研型教师队伍,带动了教师团队的发展,学校整体办学水平逐年提高。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首批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首批校本培训示范学校、青岛市教育改革十面红旗等70余项荣誉称号。

  他们搞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是对教科研进行“理性回归”。教育科研的理性回归,就是指教师所进行的课题研究必须从课堂重建的需要出发,以课堂过程、教学效果的研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他们将“问题诊断——理论引领——课堂实践——案例分析——同伴互助——个人反思——行动研究——行为转变”这一程序化研究模式引进课题研究中,通过学习、沟通、共享、协作,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良性科研氛围,实现了教师团队的同步发展与提高。

  他们促进教师团队发展的助推器是“三级”校本教科研机制。一是常规性教研。将“集体研究”与“教师子课题研究”有机结合,做到纵向联系,横向结合,双周以学科组为单位集体备课,单周以学校为单位围绕确立的一个主题进行教科研的互动交流,由本学科组教师轮流做中心发言人,组内其他成员再进行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带动了教师更

  新个人知识结构,自主地进行教育实践与反思。二是提高性教研。以个人实验、团队交流为主要形式,将课题研究的互相交流与自我实践研究相结合,以信息的交流或是案例分析与观点评说的形式进行。学校还邀请华师大教授、全国知名校长、特级教师、资深教育专家引领和指导学校的教科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全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整体提高。三是主题性教研。将“教师质疑”与“课题所需”有机结合,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关键性问题。在开展主题性教研时,强调团体研究的优势,通过“有机链接——组建教师协作共同体;自主共建——确立协作研究的主题;整体评价—把教师协作共同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评价,最大限度的发掘校本资源,促进每位教师的自我反思与创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融、互助、共建、多赢”。

  该校的实践证明,当课题研究不再是学校的一厢情愿,而更多的是教师个体发展以及教师团队发展强烈需求的时候,校本研究才能获得优质高效的成果。

  即墨一中从学法研究入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该校“十五“期间用三年时间完成了《高中自主学习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针对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问题,运用“自主学习”的思想和策略,进行研究实践,走出了一条摆脱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困境的路子。

  他们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①关于准备性学习的研究。“自主学习”所提倡的准备性学习,期望学生在已有认知结构基础上,能够选择学习新知识的内容,并结合自己水平确定个人学习目标进行学习。②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这是“自主学习”研究的重点。在课堂教中引入“自主、探究、合作”教学的理论精髓,不断改进教学设计,构建各种课型的教学模式

  。③自主学习的整体操作研究。课题研究在对实践经验的分析、批判中不断丰富理论,总结出适合于普通高中教学的可操作的工作体系。④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的研究。将原先单一的学生学业评价逐步扩大到学生素质评价的各个领域。

  几年的课题研究使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大大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有了长足进步,学生素质和学业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具体反映在:①教师观念实现了从“知识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生特质,创设诱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自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掘。②教师得到了专业化发展。实验教师学习吸取了“探究学习论”、“合作学习论”和“科学教学论”的精华,在“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中去体验和应用,引入了全新的教学思路、教学

  方法、全新的教学程序设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③优化了课堂教学。提出了“教学案一体化”的实施方案,构建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其中较典型的是常方全老师创建的历史科“提纲导学式”教学模式,孙仕达老师的“三步二轮式”英语科教学模式,孙雪英老师的政治科“四步式”教学模式等。

  四、思考和建议

  1.实施教育科研课题拉动策略,教育行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领导的积极作为是重要前提。在我市“十一五”课题申报立项工作中,一些领导对“课题拉动”策略的认识还有不足,没有把深入的教育科研作为提高教育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手段。因此,提高各级领导对教育科研工作和课题拉动策略的认识,发挥主要领导的牵引作用,是实施“课题拉动”策略的关键所在。教育行政领导对科研工作的重视主要是从机制上给与保障,要把分管教学和分管科研的领导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在各级教学工作和教师工作会议上,主要领导要为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的“课题拉动”战略疾呼呐喊;各种评优评选活动要给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科研留一席评价否决票。有了领导重视和机制保障,课题研究才能真正起到拉动作用。学校领导在课题研究方面的积极作为可以概括为,建立一个科研机制,设计一个龙头课题,创设一个科研氛围。

  2.建立一个科研机制是指形成以校为本、激励与监督并存的研究体系。这样的机制中有校级主要领导负责的教育科研组织,有激励教师参与研究的制度措施,有对提高研究实效起督导作用的评价体系。这种机制要有利于形成全校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团结协作,有利于管理系统与教学系统工作质量的紧密联系,有利于激发教师科研内驱力,有利于教师教育观念、知识与经验的主动创新。在这样的机制中提高整个教师队伍学习能力、实践反思能力、科研能力的目标才能落到实处。

  3.建立一个龙头课题是指建立与学校发展规划目标一致的科研总课题。学校龙头课题的建立是从学校的总体发展角度出发的,根据学校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来设计确立。龙头课题的建立有利于全校上下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结合学校自身条件开展科研,有利于学校领导亲自挂帅指导课题研究,也有利于课题研究层层分解、人人参与,在教师的积极实践中真正取得研究成效。这样也可以避免课题研究流于形式,申报下来就束之高阁,忽视研究过程,直到结题时才急忙拼凑几篇论文和成果草草收场的现象出现。

  4.创设一个科研氛围是指构建立体多元的课题研究网络形成整体推进的科研态势。多元化的课题研究团队可以是学校的管理者,校内外专家、一线教师结合的,也可以是年级组、课题组、学科组、伙伴组为单位的。整体推进模式是指便于全校上下从学习、研究、管理、课题实验,教育教学等多个层面进行合作的、教学研一体化的研究模式。教学研一体化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生成课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验证课题的研究流程。促进教师团队的专业成长应当使教师们不仅会教书还会搞研究,要在教学的同时培养研究能力。这通常需要使教师不仅能够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还要做好两件事,一是从问题生成课题制定一个研究方案,二是把这个研究方案做出来写出来。

  5.制定研究方案是教师从发现问题开始,经过解剖分析、生成课题、论证课题(价值、可行性论证)等准备过程,设计出一个适合自己开展研究工作的行动计划。生成课题需要教师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去捕捉教育教学中发生的问题,还要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提炼,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即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而在制定研究计划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内容和目标的设定,即研究者要明确地规定自己要做什么和做到什么程度就达到目的了。其次是设定在什么时间、地点、由谁、怎样做等问题,这样一个详细具体的研究行动计划是保证课题研究有目标、有步骤进行的基本依据。

  6.实施研究方案是按照研究计划采取行动的过程。课题研究是“做”出来的。做研究需要经常对照计划检验研究操作的有效性,提倡教师的课题研究要从制定研究计划开始,目的就在于一边做研究一边检查和调整自己制定的研究方案,使自己始终处在自主行动的状态中,不断从课题研究目的的角度去审视研究过程和研究手段的可行性、有效性。这样的课题研究无疑是扎扎实实做出来的。课题研究也要“写”出来,鼓励教师在研究过程动脑又动笔,一边做一边写,把发生的情况,思考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取得的结果记下来(可以采取“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等形式),形成研究过程的记录,汇总整理这些就会成为课题研究的档案资料,也就是课题研究的行动轨迹。教师经历一个这样的研究过程,就可以得到完整、系统、规范的科研工作训练,在这样的研究中成长起来的教师必定是训练有素的研究型教师,通过这种途径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篇七:课题引领,以研促教,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

  

  精心培育,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

  谢玉燕

  湖南湘潭市江南中学

  41120问题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由工厂管理近50年的规模较大的完全中学,在计划经济时代,拥有稳定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稳定的优质生源,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曾经创下了辉煌的历史,为国家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恢复高考后,先后输送14名学生进入北大清华深造,二千多名学子进入二本以上学校,也为江南机器(集团)公司(原江南机器厂)培养了大批的具有良好素质的劳动后备力量,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氛围,使学校一度成为湖南厂矿学校的领头羊。但随着工厂经济效益的变化,工厂对学校的资金投入不断减少,教师的工资水平,学校建设与政府或社会所办学校相比,呈现出明显的滞后现象,导致学校大批教师流失,椐统计,从90年代中期开始,拥有10年以上教龄的优秀教师(指具有高级职称或国家、省、市以上骨干教师、特级教师称号)调离或辞职的人数已超过40人,再加上老教师成批的退休离职,使学校师资水平出现明显的倒退现象,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直接引发了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危机,出现大批子弟就读省级重点中学的现象,从而引发表面质量下降(指生源质量显著下降而引起的比过去升学率降低的现象)的恶性循环。目前我校已移交政府管理,办学资金得到基本保障,办学条件也在进一步好转,但是面临的问题仍然不少,其中首要的问题是师资队伍素质的整体下降。要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引进高水平的优秀教师只能是望洋兴叹。因此,提高现有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就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实施的继续教育工程为本校教师发展提供重要契机。但要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预期效果,建立长效的校本培育机制尤为重要。下面是笔者根据对学校情况的了解,针对本校实际,就“如何营造学习氛围,建立长效的校本培育机制,激励教师专业化成长”问题所进行的思考。

  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理解: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要从一个新教师成为一名成熟的教师,需要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不断加强自身文化素养和教育素养,学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即使成为了一名较为成熟的教师,也需要继续充实自己,不断地进行学习,这是由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课程实施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如果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意识与知识结构,就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目前,随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各种职后培训,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然而,这种培训由于规模过大,针对性不强,就好想给庄稼放水性灌溉一样,量多势猛,作物难以吸收利用,即浪费了资源,又可能影响根系的氧气供应,而导致作物生长不良,往往达不到相应的效果。相反,如果改变灌溉方式,采取细水长流的“滴灌”技术,适时为庄稼提供水分和养料,就能起到真正的培育目的。因此,本人认为建立长期高效的效本培育机制,再配合适当的校本培训,这种机制对教师的成长就好象“滴灌”对庄稼一样,达到良好的培育目的,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层面问题分析

  1.教师的师范能力薄弱,相当多的教师的言行举止缺乏传统文化熏陶,不懂得礼仪仁孝,行为言语不够规范,因此,缺乏为人师表的基本素质。

  2.职业理想不够完善

  部分教师对教师职业缺乏理解,不知道教师的社会职责,只是把教师职位当成获取收益和谋生的手段,没有把从事教师职业当成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因此,缺乏对提升自我价值的追求。

  3.理论指导欠缺,育人能力较差,缺乏有效手段

  4.课程理念滞后,穿新鞋走老路,不能适应课改需要

  5.学习风气不浓,为应付工作而学,没有把学习当成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6.教学手段陈旧,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水平

  7.高级教师群体(37人)中,有相当多的老师缺乏进取动力,不愿追求新的发展,满足于现状,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职业懈怠现象。

  8.没有科研意识,撰写论文只是应付评职考核,缺乏对科研过程与自身发展关系的深入思考。

  9.部分教师学科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知识更新滞后,不能胜任高中阶段的教学

  (二)学校层面问题分析

  1.教师队伍建设缺乏有力的领导,没有核心人员从事该项工作

  2.教育科研缺乏有效组织,没有形成学校层面的核心研究集体,不能引领项目研究

  3.校本培训流于形式,没有深层次的思考,没有认识到它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功能。

  4.对学校传统文化研究肤浅,没有深挖,对50年学校发展过程中丰富内涵缺乏总结,不能将学校丰富的文化底蕴鲜活呈现。

  5.校本培育经验缺乏总结,没有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培育机制。

  教师队伍建设拥有的优势分析:

  1.教师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呈现连续状态。

  2.具有一批个人教学和研究能力强的特级、省、市级骨干教师

  3.学校管理层中正视现实,正着力于这方面的工作。

  4.学校拥有一批师德高尚、具有丰富教书育人经验的退休教师群体。

  5.有近70%的教师能够熟练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6.学校培养出4位特级教师,1位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7位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说明学校在培育名师方面是有自己的一套经验的。

  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设想:

  基本思路:

  需求驱动

  争取外训,适时校训,个案跟踪,精细培育

  1.需求驱动:学校是一个服务性组织,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职责和服务社会的责任,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各种需求的驱动,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有的放矢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就必须了解各个方面对教师发展的需求,为此我们将编制问卷调查细化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及家长对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需求情况,组织核心成员认真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以教研组或年级组形式组织教师对调查报告进行讨论,以形成对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的共识,驱动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反思。

  2.争取外训:目前学校的主要目标教育教学,相对来说,对教育教学理论,课程理论的研究较少,因此,积极选派教师参与各级教育部门举办培训活动,对更新理念,提高教师技能和职业责任将起到重要作用。

  3.适时校训:是指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共性问题,利用适当时机,聘请对此问题有深入研究的校内外专家进行讲座,在讲座前的几天,印发讲座提纲

  给教师,让教师事先将讲座内容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联系,并提出相应问题以便互动,讲座时我们留有足够的时间,让教师就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专家进行互动。如我们今年元月4号请专家所作的“课堂教学观察、诊断与跟踪”讲座,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的,事后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普遍反应效果不错。

  4.个案跟踪:主要是针对年轻教师群体,实施个性化管理,建立个人发展档案,配备指导教师,采取指导教师定期听课和教师指导委员会的随机听课相结合的原则,对在随机听课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及时与任课老师交流,分析问题的根源,讨论应该如何解决相应问题的途径。如笔者在一次随机听课时,发现A老师在课前准备,组织教学,领会课标和教材意图等方面都存在问题,为此与她进行了长达1个多小时的交流,一起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恰好了解到同备课组的B老师在第二天上相同内容的课,我们就同A老师一起去听这位老师的课,这堂课我们只是在上课前1小时才与B老师商量的,是一堂没有包装的平常课,但上得非常精彩,让A老师感受到了与自己课堂教学过程的不同境界,课后,我们又与A老师就B老师教学过程进行全程分析,并观摩了B老师的教案,使A老师受到了很好的启发,“原来课堂会这么愉悦呀!”。从这以后,我们发现A老师经常去听B老师的课,我们也继续进行跟踪听课,从听课中发现,存在的问题虽没有解决,但有了不少的变化,进步是明显的。

  5.精细培育:我们不可能把每一位教师都培育成优秀或名师水平,培育的目的是促使教师在原有水平上的不断发展。为了做到精细培育,首先是要了解教师的状况,因此作为学校管理层,要认真研究每一位教师,分析他们各自特点,目前所表现出的优势与缺陷;其次,就是要与他们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专业化发展的不同需求。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教学水平的教师,根据学校的需求,提出具体的要求,并与老师们共同讨论个人发展规划。学校应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创造良好物质和文化氛围,就象“滴灌”一样,适时适地地为老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养分。同时要重视教师的生命质量,加强对教师生活与健康方面的关注,让教师在学校里能感受到家的蕴馨,确保教师身心愉快。

  基本策略:

  文化传承、理论引导、课题引领、合作学习、自主发展

  1.文化传承——文化熏陶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已有5000年的历史,特别是夏商周到战国时期,出现了以孔子为代表的许多杰出的教育家,他们的所作所为,尽管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他们的思想对于构建现代教育教学体系,实施课程改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因此,学校将组织教师自主编制取材于古代教育名家(儒、墨、道等)言行的资料,印发给每位老师,并以教研组,年级组形式组织学习讨论,对照自己的言行与教学实践撰写心得体会。

  学校文化传承:我校拥有一些杰出的退休教师,如自学成才的全国百名优秀政治教师沈德辉,长期从事教材研究和编写的特级教师刘竹清等,他们无论是在为人师表的个人素质方面,提高自身能力的终身学习方面,还是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甚至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方面都无愧于楷模的称号,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编写他们的传记,邀请他们介绍自己的经历,无疑将对现任教师产生触动,促其不断反思。

  学校目前拥有120多名退休教师,其中不乏许多在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方面有突出表现的老师,我们将以“心语”为题向他们征稿,通过筛选编辑成册,印发给全体职工,并适时邀请他们与年轻教师座谈讨论。

  2.理论引导——丰富教师课程理念,内化以人为本意识

  (1)利用学校刊物《改革与创造》选编课程理论,课改理念及学生管理方面的文本资料,作为专集,印发给每为老师,并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并形成学习成果。

  (2)引进一批教育教学,课程理论实用性较强的书籍,保证每个教研组拥有3~5本理论教材,组织教师每人订阅一本专业教学杂志,并每期自费购买至少一本学科教材,通过这些手段为教师的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每个年级组将配备一些关于班级管理,和学生发展的理论书籍,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组织教师学习,并结合德育课题进行讨论交流。

  (3)引进高水平既有理论且特别注重实践的专题讲座,并提前发放讲座提纲给教师,要求教师根据自己实际提出需要请教或讨论的问题,便于讲座时与专家的互动,使讲座内容能够得到较好内化。

  3.课题引领——在过程中激发教师的潜能天资

  (1)

  学校负责确定校本科研总课题,制定课题实施计划,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并印发给各年级组、教研组讨论、收集反馈意见,根据反馈建议修改课题实施计划。

  (2)

  年级组、教研组

  年级组将根据学校学生发展处总课题确定本年级学生发展课题(或根据本组实际确定课题)组织本组人员制定计划并具体实施。

  教研组根教研室的学校总课题确定本组子课题(也可以根据本组实际情况确定课题)各成员分别承担课题的某些任务,在组长的统一领导下,协调合作,共同完成课题任务。

  (3)教师个体:参与年级组的德育课题和教研组的教改课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承担并完成相应任务。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自主确定课题并实施。

  通过三级课题,构建教师全员参与的格局,在学校课题组的组织管理下,有序的展开课题研究,让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不断的创新与反思,促进潜能天资的呈现。

  4.合作学习——营造共同提高的文化氛围

  以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的课题研究实际上就是合作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成员都要分担任务,并履行自己的角色职责,为课题完成贡献智慧,通过交流使之成为集体智慧。显然,在这一过程中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同时,学校为每个教研组配备了标准的办公室和办公电脑,并配备一定的图书期刊,为教师的常规性合作学习与研究提供了时空保障和学习资源。

  5.自主发展——呈现教师的个性与特长

  学校所有的行为都是为每位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只能起到“育”的作用,真正的发展必须靠教师个体内在需求驱动下的自主学习行为,为此学校将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以确定教师个体的发展状况,根据教师状况,确定相应的激励手段,以促进教师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使教师的个性与特长在专业化发展中不断呈现。

  20XX年6月

篇八:课题引领,以研促教,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

  

  以校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正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校本课题研究,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新课改向纵深发展的新的生长点,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一、更新观念,激发教师校本课题研究动力

  1、提高认识,让教师成为校本课题研究者

  教师发展,理念为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通常要经历两个转化,一个是从教学新手向教学能手的转化,另一个是从教学能手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而校本课题具有立足实际、聚焦个体、着眼微观、周期较短、适用全体的优势,决定了它是使教师向研究型转化、获得自我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校本课题研究是一种“唤醒”,唤醒教师沉睡的研究意识,使教师不再对课题敬而远之,获得一种生命的升华。

  2、积极营造“研究文化”,让教师乐于研究

  学校科研文化是一种研究氛围的构筑,具有隐性的渗透力量,会强而有力地推动教师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被动到主动地投入教育科研活动之中。在学校里积极推广“分享与提升”的理念,并尝试构筑“分享型同事”,让教师轮流进行教育教学经验、读书感受、教育困惑等等的分享,促进大家养成乐于分享自己的困惑、思考、经验、所得的习惯,使学校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研讨氛围。这都能无形之中来影响教师去实践、去研究、去思考、去交流,为教师课题研究的群众化打下基础,让教师乐于研究。

  二、多措并举,引领教师走上校本课题研究“快车道”

  1、研训促动,提升研究素养

  (1)读书学习

  学校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将校本课题研究和读书活动有机结合,为广大教师订阅有关教育教学报刊杂志,与经典相伴,与大师对话,让读书成为习惯,让阅读改变命运。

  (2)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标志和灵魂。学校鼓励教师在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强互动、交流、对话、协作,通过同伴互助,共享经验,共同成长。学校也注重专家的引领提升和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校际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3)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校本研修向纵深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提高每位教师的专业素养,定期邀请专家到校举行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专题讲座,通过与专家面对面的对话,开阔教师视野,拓宽教师思路,形成理论高地,使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走进校园,走进课堂。

  2、制度推动,保障研究开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必要、合理、科学的校本课题研究制度,是保证校本课题研究制度化开展、规范化运作、实效化进行的有力保障。

  首先学校明确校长为校本小课题研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整合教科室、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和备课组等力量,建立直接为教师发展服务的开放式管理网络,明确职责和任务,为校本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其次,建立和完善各种校本课题研训制度:《教师业务学习制度》、《师徒结对、同伴互助制度》、《外出学习汇报制度》、《优秀教研组评选制度》、《校本课题管理制度》、《合作研究集体备课制度》、《听、评课制度》、《教学反思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经验交流、问题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课改论坛、教师对话、教育叙事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小课题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叙事研究、一课两上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课题研究创设平台、创造条件,保证了校本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制定《教育科研奖励制度》,学校对校本课题研究的情况作为教科研先进集体、先进教研组、教科研先进个人评审的重要内容,将校本课题研究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和职称评定依据,并作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选拔和考核的重要条件。

  3、过程调动,保证研究有序

  为了保证校本课题研究工作的有序进行,我们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的过程调控,做到“三定”、“五抓”和“四查”。

  “三定”:就是“定校本课题”——在学校总课题的基础上,由教研组或个人选择申报校本小课题;“定时间”——课题研究人员在学校教科室的总安排下,分教研组确定集体研讨活动时间;“定目标”——根据自己的校本课题要求分阶段制定研究目标。

  “四抓”:“抓计划制定”——计划是一切行动的基础,教师分学期定出校本课题阶段性研究计划;“抓过程落实”——抓过程实施、抓过程管理、抓过程调控;“抓方式创新”——每次的教学研讨活动都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将说课、课堂观察、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评价、专家名师讲座有机结合起来,促

  进教师实现专业化快速成长;“抓成果物化”——积极创造机会和条件,让教师科研成果物化,如:要求教师至少每周写一篇教后记,每学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篇教学案例、每学年写一篇教学论文等。

  “三查”:就是“查实施”——每学期对各个校本课题组的研究情况检查一次,看实施情况是否正常;“查进展”——不定期的对课题组或教师个人的研究情况进行督导、抽查,看进展是否顺利,是否有困难需要解决;“查记载”——看集体研讨活动的记载是否详实,是否在按计划按时积极开展活动等。

  三、扎根校本,成就专业成长路上多彩人生

  校本课题强调“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要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要素贯穿于校本课题研究活动的始终,用教育科学理论解决教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1、讲自己的故事

  讲教育教学故事,就是由教师讲有关自己教育教学的事例和感想,阐述着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叙述着自己对新理念的感悟,反思所展现的教育智慧、课堂艺术和对实践中遗憾之处。可以是一次有意义的谈话、一项有意义的活动、一个有意义的教学设计、一堂有意义的课,甚至是一次失败的教育教学活动……

  2、写自我反思

  “经验是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最重要的来源”、“反思是教师获得实践智慧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师主动发展和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曾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在整个校本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反思实际上是贯穿始终的,所谓自我反思指回头思考,它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审视、分析、探讨、研究,从而最终解决教学问题并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因此,通过课前的集体备课、课后的反思与研讨,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师开放了自己的眼界,汲取了他人的经验,并将他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设计和自己的行动,从而获得专业上的成长。

  3、临堂诊断

  临堂诊断又称为跟踪听课,就是由学校成立的专业指导小组听新调进、新转岗或教学水平偏低教师的课,然后由听课者根据发现的问题,分析“病因”,开出处方,帮助被听课者提高教学能力。

  4、课例研讨

  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在教研组内利用“多人同备一人上”和“一人课例多人上”两种方式,进行上课、听课与评课,然后反复交流与评议,在教研组内形成共识,形成精品教案。

  5、开辟教育博客

  教育博客具有简单易用、即时发布、即时更新、管理方便的特点,已经成为目前最为普及的网络应用模式。教师基于教育博客平台书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生活感悟等,在进行知识梳理、实践思考的同时,实现互动交流、智慧共享,努力把校本小课题研究向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推进,从而不断促进自身的成长和专业发展,提升自我生命质量和价值。

  6、坚持赛研结合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是教师成长的生命场,课堂是一面镜子,教师在课堂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反映出她的教育思想。理念的凸显,教法的更

  新,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得到最好的展示,才能实践出真知。所以,围绕课堂教学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比赛活动,力求以教学比赛为载体,以赛课带动小课题研究,锻炼和培养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总之,校本课题虽微不足道,却大有可为。做好校本课题研究,立足学校根本,关注教学实际,聚焦课堂教学,引领教师走上教育科研之路,必能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破解教育教学难题的金钥匙、生成教师实践知识的孵化器、创生全新科研文化的推进器、形成学校文化发展积淀的添加剂、推动学校发展特色形成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