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4年关于农家书屋建管用的意见及建议(7篇)

时间:2024-09-10 16:0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篇一:关于农家书屋建管用的意见及建议

  

  分类推进农家书屋转型升级探索

  郑佳佳

  【期刊名称】《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年(卷),期】2017(000)012【摘

  要】文章重点阐述了近年来农家书屋在运行过程中呈现的一些亮点:创建了一批精品农家书屋、出现了"农家书屋+城市书房"的模式、将农家书屋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私人订阅"走进农家书屋、"农家书屋+电商"模式主动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同时分析了这些亮点的适用范围,提出从因地制宜借鉴各地亮点工作、提高思想认识、加大保障力度3方面分类推进农家书屋转型升级.

  【总页数】4页(P33-36)

  【作

  者】郑佳佳

  【作者单位】文成县图书馆

  浙江文成32530【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258.23【相关文献】

  1.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的共建共享模式探索——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与本州农家书屋的共建共享为例[J],姚朝进

  2.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的共建共享模式探索——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与本州农家书屋的共建共享为例[J],姚朝进;3.以基层公共图书馆为主体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实践探索——以萧山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为例[J],徐草

  4.积极探索农家书屋建管用新机制

  努力为建设书香新定边提供服务——以定边县图书馆“农家书屋”建设为例[J],赵泉清

  5.融媒体时代农家书屋工作探索——以弥勒市农家书屋为例[J],杨德辉;李学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二:关于农家书屋建管用的意见及建议

  

  五、完成好局里安排的其他工作。

篇三:关于农家书屋建管用的意见及建议

  

  农村文化礼堂的工作总结

  农村文化礼堂,由文化礼堂、公民素质讲习所、村民活动场所组成。下面是xx收集的,上戴村位于兰江街道北部的厚仁片,是一个坐落于山林之中、水域丰富、四面环山的山水村落。上戴村距离兰江街道办事处11000米,属丘陵地。往东到兰江街道的厚仁村,往西到永昌街道的沈家村,南北两侧为农田,只有几条田间小路。厚仁片原为厚仁集镇,后因行政区划调整并入兰江街道。村中现有人口1400人,503户。村域面积为亩,其中山林面积2600多亩,耕地2750多亩。

  宋淳熙年间,村祖戴姓自兰溪十一都戴家庄迁居莲湖,后裔分布在莲湖(莲塘)之上,故称上戴。村中有水塘,民居环塘而建,呈放射状,并有明清古建筑九厅,亦环塘而建。村南建有“上戴祠堂”,为兰溪市级文保单位。

  上戴村以村民为本,在上戴宗祠里建设成村民喜爱的、有魅力、有特色的村文化礼堂。通过5个多月的努力,一个投资10余万元集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礼堂,于20xx年11月已经正式落成启用。现就上戴村文化礼堂建设、管理、活动等方面总结如下:

  一、文化礼堂建设方面

  上戴村20xx年全面启动文化礼堂建设,投资10余万元,精品办公范文荟萃

  于11月初已经正式落成启用。上戴村文化礼堂以上戴宗祠为依托,由文化礼堂展板、文化礼堂、兰荫讲堂及文化舞台四大块组成,其中文化礼堂展板40平方米、兰荫讲堂100平方米,文化舞台100平方米。

  上戴村文化礼堂的设计,融入了当地的乡情特色,按照“五廊”(即礼堂、讲堂、文化长廊、科普橱窗)的格局来规划建造,特别是“文化长廊”用图片和文字展示了上戴村的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室内“文化礼堂”“兰荫讲堂”的改建为上戴村的庆典、礼仪、培训、学习等群众性活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室内的文化礼堂展板提升了上戴村文化的品位。

  二、文化礼堂管理方面

  三峰殿口村文化礼堂坚持建管用一体化。在建好农村文化礼堂硬件设施的同时,突出抓好内容建设,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真正把农村文化礼堂用起来、活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从人员队伍和管理机制两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确保文化礼堂有人管事、有章办事、激发活力。

  1、完善农村文化礼堂管理员制度。选好管理员是保障农村文化礼堂有序高效运行的关键。文化礼堂共选好2名懂文化、会管理、热心文化事业的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农村文化礼堂日常管理服务。还落实2名形势政策宣讲员。

  2、完善农村文化礼堂志愿服务制度。建有一支由10人精品办公范文荟萃

  组成的农村文化礼堂宣传队伍,协助开展文化礼堂各项活动。充分发挥文化宣传队伍在农村文化礼堂中的作用。积极参加文化礼堂内的各项工作。

  3、完善农村文化礼堂日常运行制度。如文化礼堂管理制度、讲堂管理制度、农家书屋管理制度等,确保农村文化礼堂每天按时开放,做到活动有组织、台账有记录、展陈有更新、场地有管理等。

  三、文化礼堂活动方面

  自今年以来,文化讲堂已经举办了各类活动12次。总的来说,上戴村文化礼堂的落成,将成为村民学习实用技术知识、开展各类文体娱乐活动及文化教育的文化殿堂和促进文明和谐的精神家园。我们从本村的实际出发,注重创新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实现“中国梦”为重点,以村民为本、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村民是文化礼堂的主人,尊重村民的文化需求、精神所需,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让村民成为文化礼堂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参与者。

  总的来说,“上戴村文化礼堂”的落成,已经成为村民学习实用技术知识、开展各类文体娱乐活动的文化殿堂和促进文明和谐的精神家园。

  上戴村文化礼堂的建成,使上戴村的农村文化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认可,也意味着上戴村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阶段,我们将精品办公范文荟萃

  继续充实村文化队伍力量,培养文化骨干,合理利用村文化礼堂开展系列活动,将村文化礼堂进一步打造成具有上戴村特色的文化殿堂。我们还要充分挖掘地域资源、积极融入农耕文化、传统文化、乡贤文化、礼仪文化,整合农村散落文化节和村民记忆中的文化资源,吸收中化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优秀文化,着眼于提升村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使文化礼堂成为村民精神向往、心灵依托的殿堂。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的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支持下,我县的广大农村得到了又快又好地发展。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农民生活不断提高,居住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的新型农民更向往科学,需要文化知识,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乡村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项民心工程。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工作

  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全县文化软实力,切实解决农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解决农民自办娱乐活动有效开展的问题,县委、县政府领导熟知民情,深解民意,在强力推进我县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的同时,根据我县实际,明确提出加大投入,促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瞄准目标,努力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把农村文化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着力解决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精品办公范文荟萃

  XX年,把乡镇文化站建设和村级文化大院建设列为为民所办20件实事之一。确定了11个乡镇文化站内部设施建设和100个村级文化大院建设目标。县政府还专门出台了40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工作的意见》,把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建设纳入政府考核目标,纳入财政预算。今年5月份,县委、县政府又专门召开了全县宣传文化工作会议,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具体细致的安排部署。县委常委会,县长办公会多次把农村文化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合理解决在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四大班子领导时刻想着农村,挂念着农民,关心着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建设的每一个进度,县委书记,县长,宣传部长,在百忙之中专程到文化站和文化大院视察工作,提出具体性的建设指导意见。

  9月份,全国政协和文化部巡视组到我县视察农村文化工作,观看了县城图书馆、文化馆、城关镇后峪村的文化大院之后,给予了高度赞扬。省文化厅杨丽萍厅长视察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时,对“两馆”及村级文化大院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各级领导的关心为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加强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督导工作

  XX年,县委、县政府把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00个村级文化大院建设确定为全县重点工程,建立目标责任制,精品办公范文荟萃

  纳入全县重点目标管理,县、乡、村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具体的考核考证办法。实行月督查,季总结,半年通报,年终考核,奖优罚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县长张生伟带领政府班子成员认真检查了五头马头、磁涧礼河、城关后峪等村的文化大院建设,县政府目标办月月看计划,月月要进度,并派专人到各乡文化站和文化大院检查工作,落实乡、村文化建设的目标完成情况。

  文化局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全力搞好文化站和文化大院的建设工作,成立了专门督查组,从今年6月份开始,深入乡镇和文化大院督检指导工作,前期对所有乡镇文化站和文化大院进行普遍摸底排查,掌握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建设的一手资料,按照各自的不同情况拿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意见,进入7月份,派出专门督导组对建设情况进行定期督导检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具体指导图书分类,大院管理,专业辅导工作,总之,强有力的督导检查,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献策献力,全力搞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

  农村文化建设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县、乡、村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积极为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建设献策献力,由于多方的大力支持,在我县11个乡镇中,在原有五头、铁门、石井单独成院的文化站的基础上,精品办公范文荟萃

  今年新建了南李村乡和曹村乡文化站,新建的文化站建筑面积都在300平方米以上,单独成院,内设图书室、阅览室、娱乐室、多功能培训室。室外有电影放映场地和健身娱乐场所。其它乡镇文化站,虽然暂时与乡政府部门合署办公,但办公用房目前已基本够用。并且,乡镇领导采取积极措施,向上级争取资金,力争XX年全部建成单独成院的文化站。

  今年,由于政府加大了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目前,我县所有文化站,室内配制了图书3000册,书柜10组,彩电1台,电脑1台,dvd1台,投影仪1部,乒乓球案1付,内部设施已基本健全。另外,我县一些乡镇文化站还建设了室外健身娱乐广场,增添了设施,石井乡还建起了演出舞台。眼下,文化站建设工作还在继续,宽带正在安装,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今年的村级文化大院建设,各村根据情况,分别采取投资新建,与村室共享,闲置校舍再改造利用的方法,经过努力,目前已按标准要求,100个村级文化大院全部建成。文化大院具备图书室、娱乐室和文化资源共享室,多数村建了室外健身娱乐场所,并配制了健身器材,有条件的村还盖起了演出舞台,所有文化大院室内配制图书1000册以上,书柜8组,部分村还配备了投影仪,文化大院的建成为群众文化娱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四、有效利用文化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精品办公范文荟萃

  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建设符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需要。在乡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建成之后,农民积极利用文化场所开展多项有益活动,乡文化站开设了农民技能培训班,开办时事要务专栏和书法展览等,村文化站成了农民集会、看书、娱乐的好去处。

  精品办公范文荟萃

篇四:关于农家书屋建管用的意见及建议

  

  文化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快贫困村文化场所建设,促进贫困村文广事业繁荣发展,结合全市“乡村舞台”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聚焦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简称“乡村舞台”)建设,坚持不懈推进文化扶贫攻坚,切实把“乡村舞台”建成贫困村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传播、文体娱乐活动、民俗文化传承、法治科普、致富技能培训的“大舞台”,提高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水平。到2017年底,完成未达标的6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完成730个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提升贫困乡村文化场所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未达标的6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评估定级三级以上标准。站舍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上;县本级财政拨款0.5万元以上作为工作经费;专职工作人员2人以上,其中有1名副科级的文化站长;年度综合性大型文化活动不少于1次,举办单项文体活动不少于2次。

  (二)建成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到以下标准。表演戏台及文体广场(配备一定的体育健身器材);农家书屋(含电子阅览室);篮球场(有条件的可增设乒乓球、排球和羽毛球场);多功能活动(教育、培训、会议)室;文化宣传科普长廊(10米以上宣传窗);每个行政村组建一支相对稳定、10人左右的民间自办文化社团,并配备乐器、服装等设备。

  /有条件的贫困村,可建设村史或民俗文化展览室、电子商务平台、电影放映场(室),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其它文化设施。

  (三)认真实施“五大工程”,努力提升贫困乡村文化场所服务能力和水平。

  1.实施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工程

  完成市、县(区)地面数字广播电视农村覆盖网工程建设,建成8个市县区发射主站、104个乡镇辅站、248个村级补点站,使贫困村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率达到95%以上。

  2.实施农家书屋提档升级工程

  (1)严格按照农家书屋建设标准(实用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图书不少于1500册,报刊不少于15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书架一般不少于四组书柜,阅览桌要同时满足6人以上阅读,椅子不少于6把;每个书屋要配置报刊架及部分消防设备),督促各县区对精准扶贫村的书屋逐一摸排,按时间进度完成达标提升工作。

  (2)农家书屋出版物的补充更新向贫困村倾斜,并保证“三农”出版物数量达到20%以上;紧密结合联村联户,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向贫困村捐赠设备、图书等活动;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数字农家书屋试点的基础上,力争优先在贫困村推开数字农家书屋建设。

  (3)加大对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培训,依托县区和乡镇,3年内对全市精准扶贫村农家书屋管理员轮训一遍。

  (4)依托农家书屋,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向贫困村延伸,深入开展年度“星级”农家书屋的评选工作,使贫困村农家书屋全部达到“三星级”

  /以上标准,进一步扩大农家书屋的受益面。

  3.实施公益性文化活动工程

  (1)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文化演出活动。在贫困村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利用乡镇舞台、流动舞台车等进行演出秦腔、陇中小曲等传统剧目或民族歌舞、现代歌舞剧、曲艺、杂技等,每个贫困村购买一年一场次公益性文艺演出服务,观众人数占贫困村人口的50%以上。

  (2)开展“一村一年一次”图书下乡活动。大力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利用流动图书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图书下乡服务,每个贫困村每年送图书下乡服务一次,图书借阅次数占贫困村人口的30%。

  (3)开展“一村一月一场”电影放映活动。在贫困村实施一年12场公益电影放映,观众人数占贫困村人口的90%以上。

  (4)开展“一村一月一次”共享工程服务活动。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为群众放映科技、法制、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内容的光碟、爱国影片和科教片。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下载适合本村群众种养资料等公布在村委会宣传栏。在贫困村实施一年12场共享工程服务,观众人数占贫困村人口的90%以上。

  4.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依托全市文化资源普查平台,对贫困村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对大遗址实施保护。

  5.实施农村文化人才培训工程

  依托国家“三区”(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文化人才专项计划,由市县区选拔“三区”文化人才对贫困村乡土文化能人组织

  /培训,提高乡土文化能人服务基层群众的水平。

  二、主要措施

  (一)整合各类资源,抓好协同共建。各县区要立足实际,切实整合现有的宣传文化、党员教育、农家书屋、电影放映、体育健身、科学普及的项目、资金、人才、设施等资源,充实“乡村舞台”建设内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各成员单位之间要加强协调,集中力量完善已有的文化阵地,积极为村民组织文化活动提供便利服务,实现共建共享。

  (二)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扶持力度。按照“政府主导、多方筹措”的原则,拓展重大文化惠民项目服务“三农”内容,加大对贫困乡村文化场所建设的扶持力度。建设资金由省、市、县财政投资为主,并采取乡(镇)、村级自筹、帮扶部门支持、社会各方赞助的办法,拓宽投资渠道,凝聚各方力量,为贫困乡村文化场所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

  (三)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工作督查。各级党委、政府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制定具体措施,明确职能分工,加强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确保乡镇综合文化站、“乡村舞台”建设和“五大工程”任务落实。

  (四)建管用并举,发挥最大效益。每个“乡村舞台”须配备1名由县级财政给予一定工资补贴的专职管理人员。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工作制度,确保“乡村舞台”正常运转,发挥作用。

  三、责任分工

  市、县(区)“乡村舞台”建设领导小组是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协调组织机构,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建设任务。市、县(区)党委

  /宣传部门是“乡村舞台”建设的牵头部门,负责召集日常会议和有关重大会议,集中研究和解决有关问题。市、县(区)文广部门是乡镇综合文化站达标建设、“乡村舞台”和“五大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市文广局根据省、市总体部署,制定20152017年完成建设任务的作战图、时间表,挂图作战,精准调度指挥。县级文广部门按照分解的任务,制定相应的作战图、时间表,盯紧任务,对账销号,一个一个抓好落实。

  市、县区组织、财政、文广、体育、科协、文明办、教育、科技、司法、农牧、卫生计生、团委、妇联、文联是“乡村舞台”建设的协调联动部门。按照“乡村舞台”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阶段性工作任务,对口做好设施、队伍、保障、服务等工作,依托“千台大戏送农村”、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平台,开展政策咨询、科技培训、文艺展演、电影放映、卫生保健、农民运动会、全民阅读等文化惠民活动。具体分工为:

  1.党委宣传部门要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宣传教育工作,每个贫困村建成文化宣传科普长廊(10米以上宣传窗)。

  2.党委组织部门要重点做好农村党员队伍教育,同时要加强群众教育,提高农村群众国家意识、集体意识、法律意识,每个贫困村建成1个多功能活动(教育、培训、会议)室。

  3.文广部门要统筹做好乡镇综合文化站达标、表演戏台、农家书屋(含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工作,每个行政村组建一支相对稳定、10人左右的民间自办文化社团,并配备乐器、服装等设备,指导抓好群众文化工作;并充分发挥文广工作优势,抓好“五大工程”建设,努力提升贫

  /困乡村文化场所服务能力和水平。

  4.财政部门要落实好国家和省上有关财政支持文化发展的经费保障,做好文化经费使用管理的监管工作。

  5.体育部门继续推进国家和省上公共体育惠民项目在农村的落实和实施,每个贫困村建成1个文体广场(配备一定的体育健身器材)和1个篮球场(有条件的可增设乒乓球、排球和羽毛球场),指导推进农村群众健身服务活动。

  6.科协要按照“乡村舞台”建设要求指导,做好农村实用科学技术的培训辅导等工作。

  7.教育部门要指导农村中、小学做好文化设施场所和“乡村舞台”的共建共享工作。

  8.科技部门要在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基础上,推动科技产品通过“乡村舞台”为农村群众提供服务。

  9.卫生计生部门要指导“乡村舞台”人口文化大院建设,做好农村群众卫生保健等培训服务工作。

  10.司法部门要指导“乡村舞台”做好群众依法维权的培训、辅导、咨询等工作。

  11.农牧部门要指导“乡村舞台”做好农林、畜牧技术的辅导培训工作。

  12.文明办要把“乡村舞台”建设纳入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并指导文化志愿服务参与“乡村舞台”建设。

  13.文联要指导“乡村舞台”做好农村文学、美术、书法等爱好者

  /的培训服务工作。

  14.团委、妇联要指导“乡村舞台”为未成年人、留守妇女儿童等群体提供文化服务。

  县级政府是实施和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乡村舞台”和“五大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按照全市的建设规划,制定具体的措施办法,加大财政投入,靠实责任,有力推进。乡镇政府是乡镇综合文化站、“乡村舞台”和“五大工程”建设的实施主体,要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四、完成时限

  从2015年开始,逐年分解任务指标,确保到2017年底按期完成6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730个“乡村舞台”及“五大工程”的达标建设任务。

  2015年,全市完成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达标任务,完成355个贫困村“乡村舞台”建设任务。使贫困村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率达到95%以上。

  2016年,全市完成2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达标任务,完成278个贫困村“乡村舞台”建设任务。

  2017年,全市完成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达标任务,完成97个贫困村“乡村舞台”建设任务。

  对列入2013年和2014年的139个计划减贫村中未进行“乡村舞台”建设的,进行补齐建设。

  五、检查验收

  贫困乡村文化场所建设的检查验收工作与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评

  /估定级、“乡村舞台”和“五大工程”建设年度检查验收工作同步进行。考核验收时,严格执行《甘肃省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标准》和《甘肃省“乡村舞台”建设考核标准(试行)》。市、县区分别成立由相关专家和专业人员组成的检查验收小组,在各级“乡村舞台”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采取县区自查,市上抽查、省上核查的方式,每年对乡镇综合文化站达标情况、贫困村“乡村舞台”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验收、逐级落实,并达到一定的覆盖面。其中,市对县区的抽查面不低于年度任务的60%,县区对乡镇、行政村的验收达到100%,逐个检查,确保质量。对没有完成任务的,除在全市通报外,作为重点督办事项,纳入下年度建设任务,组织重新检查验收。

  /8

篇五:关于农家书屋建管用的意见及建议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如何有效发挥农村文化礼堂的阵地作用

  作者:王静

  来源:《新丝路(下旬)》2019年第05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村居民一方面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不断增强。因此文化礼堂已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不仅对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还是巩固农村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保障。

  一、目前文化礼堂建设使用情况

  1.因地制宜建文化礼堂。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一系列文化礼堂建设相关政策,拿出举措对文化礼堂阵地、设施、制度建设等进行统一规范,全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同时还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文化礼堂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目前已建成使用文化礼堂28座。目前这些已经建成使用的文化礼堂,在全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功能融合,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更好地满足我县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提升了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我县文化礼堂已经不是简单的文化活动娱乐的场所,还融合了当地原有的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等,具备了农业农技技能培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主流价值等主要功能,已形成了一个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3.丰富活动内容提高群众参与度。我县将“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开展一系列送戏下乡、电影放映、政策宣讲等活动,不断充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同时文化大院也给群众提供了出彩的机会,他们自创、自编、自排、自演了一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充满乡土气息并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让他们在自娱自乐中点燃了乡村文化的火种,不仅提高群众参与度,同时健康向上的文化还潜移默化了群众的思想,提升了群众的文化自信,稳固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二、主要问题

  1.缺乏运行机制,管理缺位。我县农村文化礼堂是按照美丽乡村规划,与居家养老设施相结合,高起点建设,并配备室内舞台、座椅,还配有辅助用房,更好地满足了农民群众举办文化节庆、文化礼仪、文体活动以及村民议事集会等功能需求。但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以致于我县文化礼堂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像有的村干部思想上认识不到位,简单地认为文化礼堂就是休闲娱乐的场所,平时大门紧闭偶尔开门应付一下上级检查。有的文化礼堂缺乏专职人员管理,管理缺位造成长期闲置无人问津,文化礼堂利用率偏低。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2.缺乏人才,活动内容形式单一。在开展文化活动方面由于缺乏人才智力支撑,心有余而力不足,以致于文化活动形式单一。有的村文化礼堂活动还停留在传统的唱歌跳舞方式上,一些群众喜闻乐见并富有文化气息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被充分的利用和挖掘。有的村就是平常“开个会、说个事”,或者进行一些农业农技培训,偶尔开展一下文化娱乐活动,由于内容不够丰富新颖,缺乏内涵,也仅仅是附近本村居民无事凑个热闹,还不足以吸引周边的居民积极参与活动中来。

  3.缺乏资金,难以维持日常运营。由于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造成文化礼堂长期运行缺乏经费保障。目前全县村集体经济都较为薄弱,而文化礼堂后期的运行管理、维护更新等,都需要资金来保障,资金的缺乏无论是对文化礼堂管理工作的开展,还是文化活动的开展、文艺人才的引进等都造成一定影响。

  三、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首先要完善文化礼堂的管理和使用各项制度,将文化礼堂的管理、使用、监督、考核、评价等纳入制度化的轨道,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其次,建立文化礼堂运行考核奖励机制,把文化礼堂工作列入到美丽乡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考核的重要内容。第三,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可以优先从文艺队伍中选拔既有专长又热爱文化事业人士,并给予一定的报酬,同时也可吸纳村干部、新乡贤、文化骨干、创业成功人士等参与农村文化礼堂日常运行管理,确保礼堂“门常开、人常在”。

  2.结合本土地域文化丰富活动内容。我们不能把文化礼堂仅仅当做唱歌跳舞的场所,要研究和挖掘本地独特的人文资源和文物景观,利用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打造特色文化礼堂,赋予文化礼堂内涵。同时以乡土地域文化为底色开展艺术创作,把本地传统美德故事编成舞台剧、或编成段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演出来,成为文化宣传的主旋律,逐步摒弃过去的陈规陋习,形成文明新风气,既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又提升村庄文化品位和美丽乡村建设内涵。

  3.培育人才队伍赋予文化礼堂活力。事业兴衰,人才是根本。文化礼堂活动开展少、内容形式单一,群众参与率低,场地利用率低,等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文化礼堂人才队伍薄弱,造成文化礼堂缺乏活力。因此农村文化礼堂一是要培养一支能管理懂业务的管理员队伍,二是要组织一支热衷公益事业、喜爱农村文化的文艺爱好者组成宣传队,三是充分利用具有地域特点的草根团队。四是通过技术比武、交流、论坛等方式,开展艺术创作、展览陈列、讲座讲解等分类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为基层群众提供不同层次、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

  4.多渠道投入资金,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由于县财政拨付资金有限,而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这就需要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为文化礼堂的运行提供经费保障。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运行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相关部门也可出台管理补助奖励办法,通过补助奖励的形式对文化礼堂的运行进行扶持;二是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发动企业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和热爱文艺活动的人士贡献力量;三是积极争取省市专项资金,目前我县已经计划利用省专项资金为每个文化礼堂配备1万元运行维护经费。

  我縣农村文化礼堂已高起点“建”起来,就要充分地把它“用”起来,同时在“用”的过程中完善“建”、加强“管”、强化“育”,做到“建管用育”齐抓并举,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文化礼堂弘扬主流价值、传承传统文化、展示村庄形象这样一个主阵地、新载体的功能,同时让已建成的文化礼堂充分发挥集聚和辐射效应,在群众中的影响更深入、更广泛。

篇六:关于农家书屋建管用的意见及建议

  

  关于全市农家书屋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家书屋是政府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水平,丰富农民的业务生活而建立的公益性文化设施,是由农民自行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民自我自助读书场所,主要解决广大农民“读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

  民进市委会将农家书屋建设管理情况确定为当年调研课题后,多次组织会员深入农村了解我市农家书屋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近日又与市文广新局一起组成了联合调研组,对我市农家书屋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家书屋建设管理情况现状

  近年来,按照“布局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要求,我市相继建成了138个村级农家书屋,实现了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的目标,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群众“买书贵、看书难”的问题,在普及科技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高文化素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6年以来,我市共建成行政村农家书屋138个;社区书屋26个;农垦分公司农场书屋10个。2012年我市文广新局自筹资金新建自然村农家书屋30个。138个行政村农家书屋面积均达到20平米以上,每个农家书屋配备图书1400册左右,音像制品170余张,订阅为期一年的报纸期刊14种,配发书柜3组、阅览桌2张、阅览椅8把、报刊架1个、灭火器1个、门牌一块、管理制度牌3块。每个农家书屋年均借阅320人次以上。2007年——2013年7年中,总借阅人次约31万人。

  图书借阅率约23%。城市社区书屋面积平均达到30平方米,农场书屋面积平均达到20平方米,每个社区书屋、农场书屋配置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等各类出版物不少于1200册,统一配置书柜2组、阅览桌椅1套、门牌1块、管理制度牌3块;自然村农家书屋面积平均达到20平方米,每个自然村书屋配置图书、期刊等各类出版物均不少于600册,统一配置书柜2组、阅览桌椅1套、门牌1块、管理制度牌3块。

  (一)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农家书屋阵地建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始终把农家书屋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进行重点部署。2007年—2010年连续四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提出要抓好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在2007—2012年的《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中均有明确建设目标。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调研,亲自研究和部署农家书屋建设工作,明确提出,全市农家书屋建设工作要走在全省前列,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为全省农家书屋建设做出表率。市文广新局更是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做为全局重点工作之一,确立了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业务科室专门负责的工作格局。研究下发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规划》,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年度实施方案,将建设的规模、标准、要求、时限等做出详细安排。

  (二)突出各项管理措施,确保农家书屋的正常运行。我市在农家书屋的建设管理中实行以农民自主管理为主,各级文化部门建管用并重的管理机制。市级负责对农家书屋管理工作提出具体管理办法,县区负责具体实施。我市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来保障农家书屋的正常运行。一是订制度。邀请市、县区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共同研究制订了《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图书管理规定》、《农家书

  屋管理员岗位职责》和《农家书屋四公开制度》等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上墙,责任到人,其中“四公开”制度悬挂在书屋门口。二是抓培训。市、县区文广局高度重视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岗位培训,每年都会组织开展各层次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班。三是抓资产管理。对配置的文化设施建立资产登记造册制度,对物品的名称、型号、价格进行详细登记,在配发时由县区、村、书屋管理员层层签字,分别送市、县区文化主管部门和乡镇、村社备案,有效防止了资产流失、损毁等现象发生。据统计,2012年以来,我市配发书柜、桌椅等配套设施均使用良好,所有上架图书均已完成出版物分类编目,并登记造册,图书保管维护情况良好。四是抓考核。县、区文广局每年对农家书屋的管理运行进行考核,检查管理人员是否负责、书籍借阅是否正常,资产是否流失等。市文广新局每年不定期对农家书屋的运行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五是抓科学管理。在书屋开放时间上,坚持以人为本,按实际情况灵活设置。考虑到书屋运行的实际情况,把借阅时间进行了调整,如夏季由于天气炎热,延长了早晚开放时间,冬季由于天气寒冷,延长了中午开放时间等。六是努力解决待遇问题。我市农家书屋管理员绝大部分由大学生村官、村干部兼任,为了有效解决农家书屋管理员待遇问题。

  (三)积极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职能作用。作为一项文化民生工程,农家书屋既要发挥学习场所、信息窗口、基层阵地、培训基地的作用,也要成为农民社交、娱乐、演艺和文化创新的场所。我市各级各部门依托农家书屋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利用春节、“三八”妇女节、国庆节、重阳节等节庆,结合科技下乡、“双联”活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组织开展了“送演出下乡”、科技培训、健康知识培训、文化艺术辅导、民俗文化展示等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有效提高了农家书屋利用率和社会关注度。

篇七:关于农家书屋建管用的意见及建议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实施意见

  制定机关

  公布日期

  施行日期

  文号

  主题类别

  效力等级

  时效性

  2016.01.212016.01.21冀政办发〔2016〕3号

  服务贸易

  地方规范性文件

  现行有效

  正文:

  ----------------------------------------------------------------------------------------------------------------------------------------------------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实施意见

  冀政办发〔2016〕3号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5号)精神,促进我省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顺应生活消费方式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的趋势,坚持消费引领、重点突破、创新供给、质量为本、绿色发展的原则,增加服务有效供给,扩大服务消费需求,提升服务质量水平,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和品质化发展,鼓励和支持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壮大市场主体,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创新服务业态,加快重点领域和行业发展,支撑和带动生活性服务业全面发展,增强服务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业态丰富、功能完善、便捷高效优质的生活性服务业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旅游服务。力争到2020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

  到10%左右,把旅游业打造成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和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对接京津旅游休闲需求,在环京津区域开发一批特色鲜明、服务优质的休闲度假、养生养老旅游项目。以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加快以崇礼为中心的滑雪场、度假村、滑雪小镇和冰雪装备基地建设。顺应旅游休闲消费多元化趋势,着力发展休闲度假、滑雪滑草、养生养老、文化体验、影视演艺、自驾露营、低空飞行和研学旅行等项目,“十三五”期间在全省培育形成15个知名度高、配套完善的旅游产业聚集区。大力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加大对旅游房车、旅游小飞机、邮轮游艇、游乐设施和高尔夫运动装备的研发生产力度。推动邮轮游艇产业发展,谋划建设秦皇岛国际邮轮码头,推动沿海地区游艇码头泊位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适合大众消费的中小型游艇。

  推动乡村旅游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扶贫开发、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设有效结合,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力,配套乡村旅游公路、营地、购物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100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环京津、环省会、太行山、坝上草原和海滨海岛等一批乡村旅游片区,加快引导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聚集。

  推动旅游企业和旅游创新在线平台建设,鼓励旅游企业和互联网企业通过战略投资等市场化方式融合发展,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品牌和投资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探索,拓宽移动支付在旅游业的应用。到2020年,推动全省4A级以上景区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和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加快特色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体系建设,省内4A级以上景区、旅游集散中心的河北旅游商品购物店建设实现全覆盖,每个市完成一个时尚购物街区建设,支持在线旅游商品销售,争取在石家庄、张家口、秦皇岛等符合条件的市设立免税店。

  (二)健康养老体育服务。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业态丰富、结构合理、服务专业的健康服务体系和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

  全面发展健康服务。从疾病治疗转变到健康管理,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重点扶持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移动技术的康复医疗、卫生预防、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养生保健、家庭医生、移动医疗、远程医疗、高端医疗等新型业态,促进健康干预、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跟踪、健康保险等专业配套服务。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医疗机构,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加快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到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康复等机构合作。鼓励有医疗需求和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业务协作机制。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合理布局养老机构与老年病医院、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建立健全养老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其他医疗机构签约服务

  机制,实现养老、医疗资源的有效融合。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将农村危房改造、农业、水利、卫生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多村合建高标准的农村互助幸福院。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瞄准京津养老服务需求,特别是加强与北京市对接合作,争取北京市通过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或购买服务等方式,在我省建设养老服务基地。采取市场化手段,运用社会资本,推动中高端养老设施建设。丰富养老服务内容,逐步实现从基本生活照料向精神慰藉、健康促进、康复护理、文化服务、紧急救援、临终关怀等方面延伸。支持开发适合老年人的康复辅具、食品药品、服装服饰、文化娱乐等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鼓励发展各类养老服务业保险产品。

  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促进体育生活化、体育消费便利化,鼓励体育场馆、健身会所、体育组织等面向社会提供便民服务。建设综合性体育服务互动平台,鼓励体育赛事、体育用品、体育中介等行业联动,推动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等相关业态融合发展。探索竞技赛事与群众性赛事同时举办、紧密结合的赛事模式,引入社会机构或组织,共同打造河北省滑雪锦标赛、挑战赛、冰雪嘉年华等冰雪运动赛事。加快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充分利用京津冀各自优势,共同打造一批体育服务业重点项目,联合申报国家级区域体育产业重点示范项目,联合申办和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和活动。开发拓展精品体育赛事,大力培育张家口承德冰雪运动、沧州武术、邯郸太极拳等我省特色体育运动项目,实现“一地一品牌”或“一地多品牌”。对已形成规模、届次和品牌的崇礼国际滑雪节、保定国际空竹艺术节、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北戴河五一轮滑节和铁人三项赛、廊坊国际信鸽展等大型赛事和活动,提档升级,提高影响力。抓好体育产业基地和秦皇岛、承德市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建设。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完善健身教练、体育经纪人等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加强行业自律。

  (三)文化服务。到2020年,文化产业政策更加完善,布局更加合理,规模不断扩大,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左右,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实施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精品工程,加强广播电视节目和影视剧的市场推广及衍生品研发力度,打造集产品研发、生产制作、市场营销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发掘品牌价值,拓展品牌效应。实施新闻出版广电文化惠民工程,巩固“一村一月一场公益电影”的放映成果,建立农家书屋“建管用”长效机制,加快“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建设,实现传统农家书屋的提档升级。

  培育一批文娱演艺业龙头,形成多样化、规模化、层次化、品牌化文娱演艺产业群体。建立一批文化产品研发中心,设计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有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文化产品和设备,重点发展旅游纪念品、文化办公用品、演艺器材、杂技用品、影视道具等文化产品制售业。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产品批发市场、文化产品商城和批发交易特色街区,石家庄、邯郸、保定、廊坊等市要率先建成全省文化产品商贸物流枢纽城市。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借力京津、辐射华北、专业化程度高的文化产品物流大省。优化动漫产业结构,提升动漫产品质量,打造动漫精品,重点支持石家庄、保定、唐山、邯郸国家级动漫基地

  建设。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重点抓好长城影视动漫创意园、河北大学科技文化产业园、河北美术学院东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河北出版传媒创意中心等重点文化创意项目建设。

  建立京津冀展览业交流合作机制,吸引京津知名展会落户我省。举办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重大会议和展览活动,廊坊、石家庄、唐山市要率先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文博会展中心。做大做强一批节庆会展品牌,加强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中国评剧节、河北省民俗文化节和河北省特色文化产品博览交易会等一批传统优势节庆的市场运作。精心策划高水平的出版物、影视、娱乐、体育健身、休闲、动漫、摄影、特色物产、民俗及民间工艺等不同门类的博览会、展示会、交易会,为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提供商机和平台。完善文化“走出去”扶持政策,打造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提升文化产业国际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四)商贸服务。到2020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主体多元、业态先进、竞争有序、绿色低碳、高效便民的商贸流通体系和以大众化餐饮住宿服务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型营销模式为增长动力、适应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餐饮住宿业发展新格局。“十三五”期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左右。

  优化提升批发零售服务。加强城市大型商业设施建设,统筹推进中央商务区、商贸功能区和特色商业街区协调发展,重点谋划和推进30个单体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型商贸综合体,各市分别培育2-3个方便快捷、消费力集中、文化底蕴深厚的特色商业街区,促进商业、旅游、文化和快递产业融合发展,引领和带动消费。推进社区商贸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提升社区商业便利化、智能化水平。加快谋划建设一批商贸物流园区,新建和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积极搭建廊坊366、北国如意购、承德宽广购和邢台家乐园等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力争到2016年底实现农村电子商务全覆盖。支持大型商贸企业发展直营连锁,规范特许经营和自愿连锁,增强联合采购、统一分销和共同配送能力,提高自营商品比例。鼓励中小商贸企业突出经营特色,创新流通方式和营销渠道,实现差异化发展。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流通环节延伸,发展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冷藏保鲜、仓储配送,提高农产品连锁经营水平。促进各类批发市场等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建设和培育一批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主动承接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在承接市场转移中实现提档升级,鼓励京津冀流通企业双向延伸、融合发展,相互开展商品展示交易,拓展市场空间。推动“农超对接”,为我省农产品市场进入京津市场提供便利。扩大流通领域对外开放,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争取将白沟箱包市场纳入商务部重点培育的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有计划地培育和认定一批省级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鼓励外贸企业建立国内营销渠道,开展国外品牌经营代理。

  完善餐饮住宿服务。发展绿色饭店、经济型酒店、农家乐餐住、主题酒店、公寓式酒店、地方风味特色餐饮、快餐团餐服务等满足大众化消费需求的细分业态,推进餐住业标准化、连锁化、特色化、品牌化。推动住宿餐饮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通过O2O、手机APP客户端、美食消费网、微信微博等现代化营销手段,提供在线点餐、预订餐位、在线支付、团购等服务拉动消费。探索“互联网+”农餐对接+中心厨房冷链配送+标准化连锁门店等一体化的大众餐饮新型发展模式。

  (五)居民和家庭服务。到2020年底,全省扶持15家大型示范性家庭服务企业、100家中小型规范化家庭服务企业,形成20-30个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家庭服务品牌,从业人员年增加5万人以上。每年建设一批家政服务员培训输出基地,全省年培训输出合格家政服务员1万人以上。

  重点发展家政、社区照护、维修保养等服务,满足家庭基本需求。逐步构建以准员工制企业为主导、从业人员注册制为主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载体的服务体系。加大对省级家政服务员培训输出基地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发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服务机构,重点培育一批管理规范的家庭服务企业和知名品牌。建设家庭服务网络平台,促进家庭配送、家庭教育等个性化家庭服务。面向京津高端客户需求,推进复合型、高附加值的管家服务,提供日常生活助理、营养饮食料理、膳食搭配、营养保健、医疗保健咨询、服装搭配建议、衣物家具保养、家庭绿化养护、出行方案设计等综合性家庭服务。切实发挥中国华北家庭服务业人力资源市场和网络平台作用,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和京津巨大的市场空间,促进家政服务人员在京津冀之间形成有序化、规模化流动,实现京津冀家庭服务业共赢。

  (六)法律服务。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大力发展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业,积极推进城乡法律服务协调发展。继续开展“法律服务进乡村、进社区”活动,针对城中村改造、征地拆迁、职工就业等重点领域,推动服务向事前拓展,针对医疗卫生、就业就学、社会保障等重点事项,抓好服务跟进。积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完善城镇半小时、乡村一小时法律服务圈建设。加强综合法律服务中心建设,2016年底前实现全省各县(市、区)全覆盖。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服务,加大对老年人、妇女和儿童等法律援助和服务的支持力度。密切京津冀法律服务领域合作,组建区域专项法律服务团,为协同发展进程中涉及的政府决策、企业发展、民生事务等提供法律服务。利用北京市法律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实施人才联合培养工程。

  三、保障措施

  (一)深化改革开放。深化登记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积极探索实行生活性服务业企业简易注销制度,开展个体工商户、未开业经营企业及无债权债务企业简易注销程序试点,推进商事登记便利化,建立有序、便捷的市场退出机制。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允许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廊坊、沧州、衡水、邢台市及定州、辛集市,根据本地实际作出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的具体规定。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生活性服务业。积极稳妥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逐步转为企业。加快生活性服务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争取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深入推进京津冀生活性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重点在旅游、文化、健康养老、体育、职业教育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合作项目。推进文化、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提高外商投资便利化程度。支持文化、中医药健康服务等“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

  (二)推动创新发展。落实好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与旅游、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等跨界融合发展。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推进网络和信息技术在家庭服务、商业、健康、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建立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的网络和移动服务平台,培育新型服务模式和服务业态,提高生活服务业的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发展水平。

  (三)创造放心消费环境。深入开展价格诚信、质量诚信、计量诚信、文明经商等活动,强化环保、质监、检验检疫、工商、安全监管等部门的行政执法,完善食品药品、日用消费品等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将有关信用信息归集到河北省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立完善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施失信联合惩戒。完善网络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担保、损害赔偿、风险监控、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信用管理等制度,引入第三方检测认证等机制,有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四)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创新财税政策,按照国家部署,落实好生活性服务业营业税改增值税等各项税收政策。加快现代服务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运作实施,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在全省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统筹整合相关文化专项资金,探索动态管理分配方式。对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的公共体育设施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财政补贴。推进政府购买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购买养老、健康、体育、文化、社区等服务,扩大市场需求。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上市挂牌企业后备资源培育力度,筛选一批实力强、前景好的生活性服务业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推动其到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并购重组和股权再融资。引导和鼓励符合条件的生活性服务业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引导信贷资金向生活性服务业倾斜,鼓励金融机构拓宽对生活性服务业企业贷款的抵质押品种类和范围。鼓励商业银行专业化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仓单质押、信用保险保单质押、股权质押、保理等多种方式的金融服务。建立“政银保”合作机制,开展小额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等。积极稳妥扩大消费信贷,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

  健全价格机制。商业、仓储等服务业暂不实行峰谷分时电价(自愿选择实行峰谷分时电价的除外),执行一般工商业及其他平段电价。分类推进我省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改革,规范景区门票价格秩序。

  完善土地政策。发挥好服务业发展规划的引导作用,在制定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中充分考虑生活性服务业设施建设用地,予以优先安排。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养老、旅游、体育、文化、健康、家庭等生活性服务业的用地政策。

  (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改造提升城市老旧生活性服务基础设施,补齐农村生活性服务基础设施短板。把完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作为重点,加快太行山、京秦、石津等高速公路建设,构建环首都和环省会、沿太行山、燕山长城等重点旅游区域高速旅游线路。推进连接重要景区干线公路的提级改造,提升通达主要景区干线的服务水平。逐步解决“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通往景区公路所涉及的农村公路由省级交通部门在现行补助标准基础上适当提高补助标准给予支持。到“十三五”末,环首都和环省会、沿太行山、燕山长城等区域高速公路全部建成通车,4A级及以上景区实现干线公路全覆盖并基本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连接干线至重要景区的农村公路基本达到三级及以上标准。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城市停车设施,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及个人利用自有土地、地上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允许对外开放并取得相应收益。

  (六)强化人力资源支撑。推动职业化发展,鼓励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生活性服务业相关专业,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发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服务。鼓励生活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参加依法设立的职业技能鉴定或专项能力考核,对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相应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能力证书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加大财政资金支持教育培训服务力度,力争2017年高职生均拨款达到12000元,技师学院培养高级技工、预备技师和技师参照高职生均拨款。进一步完善中职学校生均拨款制度,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生均拨款水平。启动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重点支持20所精品中职学校、90所品牌中职学校和10所特色学校。

  (七)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和统计制度。健全以质量管理制度、诚信制度、监管制度和监测制度为核心的服务质量治理体系。在生活性服务业领域开展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测评,完善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平台。发挥省政府质量奖对服务企业的引导作用,实施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和服务标杆引领计划,推进服务质量和服务品牌双提升,培育打造服务品牌。落实国家设立的生活性服务业重点领域认证认可制度,鼓励和引导生活性服务业开展相关认证工作。加大地方标准制修订力度,每年在家政、养老、健康、体育、文化、旅游等产业制定20项以上服务质量标准、服务提供标准。加强服务业标准化示范试点建设,通过典型示范,带动生活性服务企业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积极采用推荐性标准,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按照国家确定的生活性服务业及其重点领域统计分类,完善各类生活性服务业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明确有关部门统计任务。建立健全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建立生活性服务业信息定期发布制度。

  附件:政策措施分工表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1月21日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