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检查实施方案(6篇)

时间:2024-09-12 11:00:08 来源:晨阳文秘网

篇一: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检查实施方案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检查方法

  1.全面掌握本单位火源使用情况及其动火部位。

  2、本单位动火作业是否经过审批同意,动火现场是否将可燃杂物进行清理,有无安全防范措施并配备灭火器材。

  3.电气焊工是否持证上岗。

  4.在禁止吸烟和禁火区域是否有违法吸烟动火现象。

  (二)人员密集场所电源检查方法

  1.检查单位消防主备电源是否符合要求。

  2.本单位用电是否存在超负荷用电现象及私接情况。

  3.拉接临时电源是否经过审批和符合操作规程。

  4.是否有使用60w以上白炽灯照明或使用大功率电热器具现象。

  5.配电室内和配电箱下方是否堆放可燃杂物。

  (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器材及自动消防设施检查方法

  1.消防器材是否有占用、挪用、丢失、损坏和部件缺失现象。

  2.自动报警系统探头和灭火系统的喷头是否有遮挡损坏现象。

  3.自动报警系统显示是否有隔离和屏蔽现象。

  4.灭火系统管网内压力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5.防排烟系统阀口是否处于关闭待机状态。

  6.防火卷帘是否能正常落下。

  7、消防联动功能是否能实现。

  8、自动消防设施的主电源、备用电源和自动切换装置是否能正常工作。

  (四)人员密集场所油气使用检查方法

  1.本单位所使用燃油是否从正常渠道采购并保证质量。

  2.是否有违规使用液化石油气现象。

  3.使用燃气的部位是否安装燃气报警器。

  4.本单位存放的燃油是否设置在独立的防火隔间内。

  (五)人员密集场所员工消防安全培训检查方法

  1.消防控制中心操作人员,电气焊工等特殊工种人员是否持证上岗,设备设施操作人员是否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并按照操作规程作业。

  2.对员工进行询问是否能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和掌握扑救火灾的基本方法。

  3.发生火灾时员工是否能按照本单位应急疏散预案要求履行相关消防职责。

  (六)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疏散设施检查方法

  1.检查疏散楼梯、楼梯间、疏散走道、安全出口有无上锁、封堵或关闭,营业期间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是否畅通;

  2.疏散走道有无影响疏散的阶梯、门槛、管道等突出物

  3.。疏散走道的装修是否采用不燃材料。

  4.走道、楼梯是否设置有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标志。

  5.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是否有各层的疏散通道示意图。

  6、火灾应急照明、疏散标志设置位置是否明显易见、符合规定,指示方向是否正确。灯管、灯泡是否良好;关闭电源后能否自动切换;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检查方法(二)

  一、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检查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了解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消防法律法规和标准,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要求进行了解和掌握。

  2.熟悉人员密集场所的基本情况:对要检查的人员密集场所的用途、结构、人员流动情况、消防设施等基本情况进行熟悉和了解。

  3.制定检查计划和检查清单:制定检查计划,明确检查的时间、地点和人员分工;制定检查清单,明确要检查的内容和项目,以确保检查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4.安排相关人员:安排专业的消防人员参与检查工作,包括消防工程师、执勤人员等。

  二、现场检查工作

  1.外观检查:对人员密集场所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建筑物外墙、门窗、防火门、应急出口等,检查是否存在损坏、堵塞、封闭等现象,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2.室内检查:进入人员密集场所内部进行检查,包括人员流动通道、疏散通道、楼梯间、电梯间、消防控制室、消防设施等,检查其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3.疏散通道检查:对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进行检查,包括通道宽度、通道是否畅通、是否有堵塞物、通道内是否有易燃物等,确保疏散通道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4.消防设施检查: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包括火灾报警系统、消防水源设备、灭火设备、疏散指示标志等,检查其是否完好有效,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5.应急预案检查:对人员密集场所的应急预案进行检查,包括灭火救援预案、疏散预案、演练情况等,检查其是否健全完备,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6.消防培训检查:对人员密集场所的员工进行消防培训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培训的内容、方式、频率等,确保员工对消防安全的知识和技能掌握。

  7.消防记录检查: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记录进行检查,包括消防设施维护记录、灭火器检查记录、消防演练记录等,确保消防管理的规范性和及时性。

  8.消防巡查检查: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日常消防巡查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巡查的频率、巡查的内容、巡查的记录等,确保消防工作的落实和效果。

  9.门店管理:对人员密集场所的门店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包括防火门、防火卷帘等是否能够正常使用,门店摆放物是否安全、合理。

  三、总结和整改工作

  在检查结束后,需要对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并制定整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整理检查记录:将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整理记录,包括文字描述和拍摄照片等,以备后续参考。

  2.问题整改: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整改,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和整改措施,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3.培训和宣传: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相关人员的消防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

  4.制定改善方案: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改善方案,提出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升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水平。

  5.定期跟踪检查:在整改措施落实后,需要定期跟踪检查,确保问题的整改彻底有效,消防安全得到可持续改进。

  以上是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检查的基本方法,通过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检查工作,可以确保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检查方法(三)

  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方法是确保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以下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检查方法,以提高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性。

  1.检查消防设备:首先,应仔细检查人员密集场所内的消防设备是否齐全、完好,并且是否能够正常工作。这包括消防灭火器、消防栓、喷淋系统等。检查器材是否过期或损坏,并及时更换或修理。

  2.检查疏散通道:其次,需要检查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无阻。确保楼梯、门窗等设施没有堆积物或障碍物。如果需要,在紧急时能够迅速引导人员安全疏散。

  3.检查火灾逃生标识:另外,需要检查人员密集场所内的火灾逃生标识是否清晰可见。这些标识通常指示着疏散的方向、出口位置等重要信息。检查标识是否完整、准确,并及时更换损坏的标识。

  4.检查电气设备:同时,应该仔细检查人员密集场所内的电气设备是否安全可靠。这包括检查电线是否老化、插座是否过载等。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

  5.检查火灾报警系统:此外,应该检测人员密集场所内的火灾报警系统是否正常工作。测试火灾探测器、报警器、手动报警按钮等设备,确保其能够及时有效地发出警报。

  6.培训人员:还需要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员工的消防意识和应急能力。包括教授员工如何正确使用消防设备、熟悉疏散路线、逃生技巧等。

  7.进行演练:最后,定期组织火灾演练,实际模拟火灾情境,让员工学习如何应对火灾事故,熟悉应急流程和操作方法。演练后,总结经验,及时改进安全措施。

  通过以上的检查方法,可以确保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提醒人们重视消防安全,增强消防意识。

篇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检查实施方案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精选3篇)

  一、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为了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确保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制定了以下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向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宣传消防安全知识,提高其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2.完善消防设施设备: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并及时修复和更新,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同时,加强室内消防设备的布局和配备,提高应急灭火和疏散的能力。

  3.加强巡查监管:建立健全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巡查制度,加大巡查力度和频次,及时发现和处理消防隐患。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重点排查电气设备、防火门窗、灭火器等消防安全设施的使用情况。

  4.完善应急预案:对人员密集场所制定完善的火灾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情况的应急措施和责任分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应对火灾和疏散的能力。

  5.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健全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责任制和监管机制,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工作的督导和检查。定期组织消防安全专家对人员密集场所进行评估和评价。

  通过以上的整治行动,将有效提升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水平,确保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1.完善消防设施设备: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包括喷淋系统、疏散门窗、消防楼梯和灭火器等,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

  2.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定期组织消防演习,提高从业人员应对火灾的操作技能。

  3.加强消防巡查:加大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巡查力度,对各类潜在火灾隐患进行排查和整改。特别注意电气线路、防火门窗、安全出口等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转和使用情况。

  4.完善应急预案:对人员密集场所制定详细的火灾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情况的应急措施和责任分工。加强应急演练,提高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5.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类媒体和宣传途径向公众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

  通过以上整治行动,将有效提升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水平,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1.充实人员:加大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工作人员的配备力度,确保专业人员的到位。同时,加强消防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能力。

  2.完善消防设施设备: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加强对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系统、消防设备和消防电源等设施设备的维护和更新。

  3.加强消防巡查:加大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巡查力度,及时发现消防隐患并及时处理。特别关注场所内电器设备和明火使用情况,加强重点部位和活动场所的巡查频次。

  4.完善应急预案:制定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情况的应急措施和应急疏散路线。加强应急演练,提高从业人员应对火灾的应急处理能力。

  5.加强宣传教育:利用各类媒体和宣传途径加强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素质。

  通过以上整治行动,将有效提升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水平,确保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篇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检查实施方案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一、背景与目的人员密集场所是指人员聚集、流动频繁,如影剧院、体育馆、商场、酒店、学校、医院等场所。这些场所人员众多、火灾风险高,一旦发生火灾往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保障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的、综合的、可操作的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二、工作内容

  1.消防设施建设

  人员密集场所应根据消防安全保障的需要,合理配置消防设施。建设或更新消防设施应遵循下列原则:

  (1)灭火设施:安装灭火器、消防栓、灭火器自动报警系统等。灭火器放置点需明显标识,易查找,不得被摆放杂物堵塞。

  (2)疏散通道:疏散通道宽度应满足人员密集场所的需求,通道应保持通畅,不得设置障碍物。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建设或更新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确保及时、有效地进行灭火。

  2.消防组织与人员培训

  (1)成立消防组织:人员密集场所应成立消防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制定相应的消防预案,确保消防安全工作有序开展。消防组织机构应包括消防负责人、防火检查员等。

  (2)开展消防培训:组织开展消防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消防意识和灭火自救能力。培训内容包括火灾预防、火灾报警、应急疏散等。

  3.火灾隐患排查

  (1)定期检查:人员密集场所应每季度进行一次火灾隐患排查,定期清理火灾隐患。特别是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和使用要符合安全规定。

  (2)隐患整改:对发现的火灾隐患,要及时整改,确保场所的消防安全。

  4.火灾预防与疏散

  (1)火灾预防:人员密集场所应加强火灾预防宣传,建立火灾防控意识。严禁在室内吸烟、乱丢烟蒂等行为。加强电力设备检修与维护,防止电器设备引发火灾。

  (2)疏散预案:编制火灾疏散预案,确定合理的疏散路线和疏散集合点。组织定期模拟火灾疏散演练,提高人员疏散的效率和安全性。

  5.应急救援

  (1)建立应急预案: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明确灾情报告、人

  员疏散、伤员救治、事故处理等内容,确保火灾事故处理的顺利进行。

  (2)应急装备:配备应急救援装备,如简易担架、灭火器等,在火灾事故发生后,迅速进行应急救援。

  三、工作措施

  1.政策法规:制定相关消防安全政策法规,建立消防主管部门、消防责任主体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

  2.宣传教育:开展常态化消防安全宣传,通过举办消防知识讲座、发布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人员对消防安全的认知和重视。

  3.督查检查: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的督查检查工作,对违规行为发现一处,整改一处。并及时对违规单位进行处罚。

  4.消防设施管理: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维护与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同时加强对消防设施的监控和管理。

  四、预期成效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水平。预期成效如下:

  1.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提高人员对消防安全的认知,增强群众自救意识和自防能力。

  3.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监督,减少火灾隐患。

  五、实施计划

  1.制定相关消防安全政策法规,明确责任分工。(时间:1个月)

  2.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时间:长期)

  3.建立消防设施定期维护制度,加强消防设施的管理。(时间:3个月)

  4.定期开展消防设施检查和火灾隐患排查工作。(时间:每季度进行一次)

  5.组织开展火灾疏散演练和应急救援演练。(时间: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六、总结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加强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是预防火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通过制定科学的、综合的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可以提高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水平,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

篇四: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检查实施方案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要求实施方案

  目录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要求实施方案

  ....................1(一)安全疏散设施管理

  ..................................2(二)消防设施管理

  ......................................3(三)用电防火安全管理

  ..................................5(四)用火动火安全管理

  ..................................(五)易燃易爆化学品管理

  ................................(六)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管理

  ..............................(七)典型场所消防安全措施

  .............................1.一般要求........................................1.宾馆............................................11.商场............................................12.公共娱乐场所

  .....................................13.门诊楼、病房楼,老年人照料设施和儿童活动场所

  ....14.体育场馆、展览馆(厅)

  ...........................15.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

  .......................15(一)安全疏散设施管理

  安全疏散设施包括疏散门、疏散走道、疏散楼梯、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设施,以及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逃生缓降器等安全疏散辅助器材。

  (1)应建立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疏散设施管理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安全疏散设施的检查内容、要求。

  (2)举办展览、展销、演出等大型群众性活动前,应事先根据场所的疏散能力核定容纳人数。活动期间,应采取防止超员的措施控制人数。

  (3)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人员密集场所在使用和营业期间,不应锁闭疏散出口、安全出口的门,或采取火灾时不需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易于打开的措施,并应在明显位置设置含有使用提示的标识。

  2)安全出口、疏散门不得设置门槛或其他影响疏散的障碍物,且在其1.4m范围内不应设置台阶。

  3)安全出口、公共疏散走道上不应安装栅栏。

  4)建筑每层外墙的窗口、阳台等部位不应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栅栏,确需设置时,应能从内部易于开启。

  5)在宾馆、商场、医院、公共娱乐场所等场所各楼层的明显位置应设置安全疏散指示图,疏散指示图上应标明疏散路线、安全出口和疏散门、人员所在位置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6)在宾馆、商场、医院、公共娱乐场所等场所各楼层的明显位置应设置疏散引导箱,配备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瓶装水、毛巾、救援哨、发光指挥棒、疏散用手电筒等安全疏散辅助器材。

  (二)消防设施管理

  (1)应使用合格的消防产品,建立消防设施、器材的档案资料,记明配置类型、数量、设置部位、检查及维修单位(人员)、更换药剂时间等有关情况。

  (2)建筑消防设施投入使用后,应保证其处于正常运行或准工作

  状态,不得擅自断电停运或长期带故障运行。需要维修时,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维修完成后,应立即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3)应定期对建筑消防设施、器材进行巡查、单项检查、联动检查,做好维护保养。

  (4)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人员密集场所,每日应进行一次建筑消防设施、器材巡查;其他单位,每周应至少进行一次。建筑消防设施巡查,应明确各类建筑消防设施、器材的巡查部位和内容。

  (5)建筑消防设施的电源开关、管道阀门,均应指示正常运行位置,并正确标识开/关的状态;对需要保持常开或常闭状态的阀门,应采取铅封、标识等限位措施。

  (6)设置建筑消防设施的人员密集场所,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建筑消防设施联动检查,每月应至少进行一次建筑消防设施单项检查。

  (7)应建立建筑消防设施、器材故障报告和故障消除的登记制度。发生故障后,应及时组织修复。因故障、维修等原因,需要暂时停

  用系统的,应当严格履行内部审批程序,采取确保安全的有效措施,并在建筑入口等明显位置公告。

  (8)室外消火栓不应埋压、圈占,距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2.0m范围内不得设置影响其正常使用的障碍物。

  (三)用电防火安全管理

  (1)采购电气、电热设备,应选用合格产品,并应符合有关安全标准的要求。

  (2)更换或新增电气设备时,应根据实际负荷重新效核、布置电气线路并设置保护措施。

  (3)电气线路敷设、电气设备安装和维修应由具备职业资格的电工进行,留存施工图纸或线路改造记录。

  (4)不得随意乱接电线,擅自增加用电设备。

  (5)靠近可燃物的电器,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

  (6)人员密集场所内严禁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

  (7)应定期进行防雷检测;应定期检查、检测电气线路、设备,严禁长时间超负荷运行。

  (8)电气线路发生故障时,应及时检查维修,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使用。

  (9)商场、餐饮场所、公共娱乐场所营业结束时,应切断营业场所内的非必要电源。

  (10)涉及重大活动临时增加用电负荷时,应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用电安全检测,检测报告应存档备查。

  (四)用火动火安全管理

  (1)应建立用火、动火安全管理制度,并应明确用火、动火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用火、动火的审批范围、程序和要求等内容。动火审批应经消防安全责任人签字同意方可进行。

  (2)用火、动火安全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人员密集场所禁止在营业时间进行动火作业。

  2)需要动火作业的区域,应与使用、营业区域进行防火分隔,严格将动火作业限制在防火分隔区域内,并加强消防安全现场监管。

  3)电气焊等明火作业前,实施动火的部门和人员应按照制度规定办理动火审批手续,清除可燃、易燃物品,配置灭火器材,落实现场监护人和安全措施,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险后方可动火作业。

  4)人员密集场所不应使用明火照明或取暖,如特殊情况需要时,应有专人看护。

  5)炉火、烟道等取暖设施与可燃物之间应采取防火隔热措施。

  6)宾馆、餐饮场所、医院、学校的厨房烟道应至少每季度清洗一次。

  7)进入建筑内以及厨房、锅炉房等部位内的燃油、燃气管道,应经常检查、检测和保养。

  (五)易燃易爆化学品管理

  (1)严禁生产或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

  (2)应明确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使用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3)在不使用时予以及时清除,且应由专人管理、登记。

  (六)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管理

  (1)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应建立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并明确消防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2)人员集中的厅(室)以及建筑内的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储油间、变配电室、锅炉房、厨房、空调机房、资料库、可燃物品仓库和化学实验室等,应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在明显位置张贴标识,严格管理。

  (3)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装备和个人防护器材。

  (4)应制定和完善事故应急处置操作程序。

  (5)应列入防火巡查范围,作为定期检查的重点。

  (七)典型场所消防安全措施

  .一般要求

  (1)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在具有多种用途的建筑内时,应至少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楼板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满足各自不同营业时间对安全疏散的要求。人员密集场所采用金属夹芯板材搭建临时构筑物时,其芯材应为A级不燃材料。

  (2)建筑面积大于400m2的营业厅、展览厅等场所内的疏散指示标志,应保证其指向最近的疏散出口,并使人员在走道上任何位置保持视觉连续。

  (3)平时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安全出口、疏散门或设置门禁系统的疏散门,应保证火灾时能从内部直接向外推开,并应在门上设置“紧急出口”标识和使用提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以下方法或其他等效的方法:

  1)设置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其报警延迟时间不应超过15so

  2)设置能远程控制和现场手动开启的电磁门锁装置;当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应与系统联动。

  3)设置推闩式外开门。

  .宾馆

  (1)宾馆前台和大厅配置对讲机、喊话器、扩音器、应急手电筒、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等器材。

  (2)高层宾馆的客房内应配备应急手电筒、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等逃生器材及使用说明,其他宾馆的客房内宜配备应急手电筒、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等逃生器材及使用说明,并应放置在醒目位置或设置明显的标志。应急手电筒和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的有效使用时间不应小于30min°

  (3)客房内应设置醒目、耐久的“请勿卧床吸烟”提示牌和楼层安全疏散及客房所在位置示意图。

  (4)客房层应按照有关建筑消防逃生器材及配备标准设置辅助

  逃生器材,并应有明显的标志。

  .商场

  (1)商场、市场建筑之间不应设置连接顶棚;当必须

  设置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消防车通道上部严禁设置连接顶棚。

  2)顶棚所连接的建筑总占地面积不应超过2500m?o

  3)顶棚下面不应设置摊位、放置可燃物。

  4)顶棚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

  5)顶棚四周应敞开,其高度应高出建筑檐口或女儿墙顶1.0m以上,其自然排烟口面积不应低于顶棚地面正投影面积的25%o

  (2)设置于商场内的库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Oh的隔墙与营业、办公部分完全分隔,通向营业厅的开口应设置甲级防火门。

  (3)营业厅的安全疏散路线不应穿越仓库、办公室等功能性用房。

  (4)防火卷帘门两侧各0.3m范围内不得放置物品,并应用黄色

  标识线划定范围。

  (5)设置在商场、市场内的中庭不应设置固定摊位,放置可燃物等。

  .公共娱乐场所

  (1)公共娱乐场所的每层外墙上应设置外窗(含阳台),间隔不应大于20.0m。每个外窗的面积不应小于1.0r∩2,且其短边不应小于1.0m,窗口下沿距室内地坪不应大于1.2mo

  (2)使用人数超过20人的厅、室内应设置净宽度不小于11m的疏散通道,活动座椅应采用固定措施。

  (3)各种灯具距离窗帘、幕布、布景等可燃物不应小

  于0.50mo

  .门诊楼、病房楼,老年人照料设施和儿童活动场所

  (1)门诊楼、病房楼的公共区域以及病房内的明显位置应设置安全疏散指示图,指示图上应标明疏散路线、疏散方向、安全出口位置及

  人员所在位置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2)病房楼内的公共部位不应放置床位和留置过夜,不得放置可燃物和设置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障碍物。

  (3)重症监护室应自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防火分区,通向该区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4)病房、重症监护室宜设置开敞式的阳台或凹廊。

  (5)老年人照料设施、托儿所、幼儿园及儿童活动场所的厨房、烧水间应单独设置或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墙上的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

  .体育场馆、展览馆(厅)(1)需要搭建临时建筑时,应采用燃烧性能不低于B1级的材料。临时建筑与周围建筑的间距不应小于6.0m。

  (2)展厅等场所内的主要疏散通道应直通安全出口,其宽度不应小于5.0m,其他疏散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0m。疏散通道的地面应设

  置明显标识。

  (3)布展时,不应进行电气焊等动火作业;必须进行动火作业时,动火现场应安排专人监护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展览馆内设置的餐饮区域,应相对独立,不应使用明火。

  .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

  (1)生产车间内应保持疏散通道畅通,通向疏散出口的主要疏散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2.0m,其他疏散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5m,且地面上应设置明显的标示线。

  (2)车间内中间仓库的储量不应超过一昼夜的使用量。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应按火灾危险性分类集中存放,机电设备周围0?5m范围内不得放置可燃物。消防设施周围,不得设置影响其正常使用的障碍物。

篇五: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检查实施方案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人员密集场所日益增多,其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范和减少人员密集场所火灾事故的发生,各级政府纷纷提出了加强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首先,对于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的目标,主要是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提升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教育和管理水平,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

  (2)规范人员密集场所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保障建筑消防安全;

  (3)完善人员密集场所消防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确保设施完好有效;

  (4)加大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监督执法力度,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

  其次,对于实施方案的主要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完善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强化人员密集场所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的消防安全责任;

  (2)切实加强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教育和管理,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和力量投入,提高人员密集场所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对于人员密集场所消防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和制度,确保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

  (4)加强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监督执法力度,提高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落实责任到人。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不仅要加强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的力度,更要提高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实现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的总体目标,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的密切合作,并且需要长期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我国消防事业的健康发展。

篇六: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检查实施方案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一、前期准备工作:

  1.明确整治目标范围:确定需要整治的人员密集场所,包括商场、超市、餐饮场所、娱乐场所、宾馆酒店、医院等。

  2.制定整治工作计划:确定整治时间、具体工作内容和整治目标。

  3.配备专业人员:组建由消防安全专家、消防员等组成的专业团队,负责实施整治工作。

  4.调查了解情况: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设施、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人员防火意识等进行调查了解,分析整治重点和难点。

  二、整治措施:

  1.提升消防设施建设水平: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消防水源、消防器材、自动报警系统等设施完善、运行正常。

  2.加强消防安全管理:要求人员密集场所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消防责任,加强消防培训,定期开展演练,确保员工具备基本的灭火和疏散逃生常识。

  3.整治人员密集场所消防隐患:对发现的消防隐患进行整改,包括堵塞出口、电路线路安全隐患、消防通道被占用等问题,确保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

  4.强化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人员密集场所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逃生能力。

  5.加强日常巡查检查:加大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消防设施正常运行,消防通道畅通无阻,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等。

  三、整治效果评估:

  1.定期开展检查:设立定期检查制度,对整治后的人员密集场所进行消防安全检查,检查重点包括消防设施、消防通道、员工培训等。

  2.收集问题反馈:组织员工、业主等相关人员对整治效果进行反馈,收集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

  3.整改指导: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人员密集场所管理者提出整改指导意见,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促。

  4.形成整治报告:根据整治结果和效果,编制整治报告,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下一步整治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