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大熊猫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4篇)

时间:2024-09-12 15:48:02 来源:晨阳文秘网

篇一:大熊猫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四川卧龙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态旅游发展的经验与模式

  关键词: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态旅游;经验;模式

  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是国内外保护工作者与学者基本认同的一种不仅可以展示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加自然保护区自身造血功能,同时又可以有效缓解自然保护与周边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和途径。近年来,生态旅游在我国受到了广泛而密切的关注,几乎全国所有的自然保护区都被纳入了当地政府旅游发展规划。国际上已经有不少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成功例子;而我国依托自然保护区景观资源开展旅游的成功例子越来越多。但是,可供借鉴的、能够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当地社区经济发展关系的生态旅游成功案例,仍然屈指可数。卧龙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卧龙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历史并不长,但在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做法一直受到自然保护界和旅游界的关注。笔者长期从事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与旅游发展规划管理。通过调查研究,对卧龙保护区在开发生态旅游过程中采用的模式、转变和实际操作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其中的一些做法无论对于大熊猫等生物多样性保护,还是保护区周边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和效果。可为各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借鉴和参考。1卧龙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情况  卧龙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1963年建立,是我国最早建立的4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全国两个最大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之一,在中国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资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代表性地位和重要作用。卧龙保护区198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为了强化卧龙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管理,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确立了卧龙特区与保护区管理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0的管理体制,下辖卧龙和耿达两个民族乡(镇)。卧龙保护区实际管理面积20611519hm2,森林覆盖率为5716%,其中核心区面积为14141515hm2,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9%;缓冲区面积4387014hm2,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2%;实验区面积1722215hm2,约占保护区面积的9%。四川省省道303公路横穿保护区境内。全区有农村人口4500人,人均耕地面积在区内实施退耕还林和还竹工程后已经不足1亩。农村社区传统的收入来源包括种植业、养殖业、运输等。2005年底,卧龙农村社区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0多元,低于四川省人均纯收入水平。为了缓解当地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给大熊猫保护工作带来的压力,减轻社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规范社区自发出现的旅游活动。20世纪90年代初期,卧龙保护区组建旅游服务与管理机构,配备了工作人员,全面负责旅游服务与行业管理。至此,卧龙保护区正式进入了有意识地主动开发经营旅游的历史阶段。到2005年为止,卧龙逐步对外开放的解说讲解区域与设施:包括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小熊猫馆、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五一棚大熊猫野外观察站、大熊猫沟(原名英雄沟)、银龙峡(原名银厂沟)、正河河谷、巴朗山贝母坪和邓生沟。这些设施或区域全部集中在卧龙保护区的实验区内,涉及面积20km2,仅占卧龙保护区总面积的1%。主要旅游活动形式包括:圈养大熊猫解说、大熊猫野外寻踪、观鸟、观花、山地河谷体验、休闲度假。此外,也接待教学、实习、科学考察、野生动植物与生态研究和会议,同时开展一些非赢利性活动。例如,大熊猫认养与志愿者志愿服务。访问人数从开发初期的年几万人发展到2005年底的2016万人次左右,旅游年收入从开发初期的每年几万元,发展到2005年的3000多万元。2卧龙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分析卧龙生态旅游发展过程,在旅游发展思路和模式上,经历了4个转变:2.1——管理模式从自发性经营向规范有序化发展转变

  卧龙保护区1963年建立时处于封闭状态,1975年经过国务院批准卧龙保护区面积扩大

  到20万km2,并直属原国家林业部管理,特别是1979年保护区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和1980年中外合作在卧龙开展大熊猫研究以来,大熊猫的保护和科研工作一直受到中央、省、州、县的关心和重视;当时保护区仍处于半封闭状态,保护区按照部、省的要求,不能对外开展任何旅游,访客需按规定实行接待,外宾(主要是外国科学家)进入保护区必须按照5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6规定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后方能入区。20世纪80年代,卧龙出现大熊猫主食竹开花枯死威胁大熊猫安全的危机,引起国际国内有关团体和友好人士的高度关注。同时,许多外国科学家及国内外关心大熊猫的友好团体和人士纷纷到卧龙考察、观光。而当时卧龙仅有能容纳120人住宿的招待所,不能满足接待服务的需要,只好将游客分散到职工家庭食宿。随着抢救大熊猫活动和大熊猫人工饲养繁殖等工作的深入展开,关注卧龙的人士越来越多;尤其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全面快速发展,自发到卧龙考察、旅游观光的人数历年持续增加,过境客人也大幅上升,卧龙自发经营旅游与接待服务的个体工商户也不断增多。为了适应旅游市场的需要,卧龙特区、保护区管理局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成立了卧龙旅游开发公司,1996年又将旅游公司改制为“四川省卧龙特别行政区旅游局”,配备了7名工作人员,全面负责旅游发展规划、服务以及市场综合秩序等管理,卧龙旅游的开发从此步入了规范有序的阶段。2.2产品模式——从一般大众旅游向精品生态旅游转变

  在2002年以前,卧龙旅游开发主要利用已有的基础和条件,开展了一些大众型旅游活动。随着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局对5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6的批准实施,卧龙的生态旅游开发逐步迈上了以大熊猫环境教育、科学考察、圈养大熊猫解说等为主的生态旅游轨道。近两年,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将大熊猫作为”三大旅游精品0之一,将卧龙作为”五大旅游精品旅游区0之一的战略定位,卧龙极力遵循生态旅游精品的要求,规划建设一切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水平。先后完成了中华大熊猫园(核桃坪)、大熊猫博物馆、小熊猫生态馆等生态环境教育与展示设施、卧龙游客集散中心、生态停车场、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大熊猫半野化放养场、大熊猫野外脉冲电网、公路沿线大熊猫主食竹基地,大熊猫沟生态旅游栈道;对熊猫山庄、四通苑宾馆和旅游购物商店等服务设施进一步规范和进行环境友好化改善。这些项目的实施,丰富了讲解设施与内容,强化了旅游在环境教育与讲解上的功能配套,为改变卧龙一般观光性的大众旅游向以解说为核心的精品生态旅游转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3开发主体模式---从当地社区农户零散式开发为主向以龙头企业整体开发为主,社区和多种企业成分参与的方式转变

  2003年以前,卧龙的旅游开发主要以当地农户自主经营和招待所经营为主,市场秩序和管理难度大,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旅游的良性发展。为了规避零散开发对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的威胁和冲击,合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卧龙特区、保护区管理局提出了以龙头企业整体开发为主的思路,2005年通过比选正式引进了在可持续旅游方面具有发展管理经验的九寨沟管理局与卧龙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开发生态旅游。目前,卧龙生态旅游开发已经逐步走上了以龙头企业整体开发为主,其它农户、宾馆等不同规模业主共同参与开发的路子,为在统一规划下,合理、持续发展卧龙大熊猫生态旅游,培育优良市场主体确立了科学定位。2.4客源市场结构模式——从以国内市场为主、国际市场为辅向国际国内市场并举转变  卧龙的旅游开发前期是自发的,旅游市场也主要以国内为主,绝大部分游客来自于卧龙周围的成都、重庆一带,国际游客比重偏低。为了树立国际化的卧龙大熊猫生态旅游品牌,推动卧龙生态旅游向低游客容量规模、高效益回报的生态与经济综合赢利模式发展,卧龙特区、保护区管理局提出了国际国内游客市场并举的思路,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宣传促销,尤其是针对欧美、亚洲市场开展生态旅游营销,先后接待了国际青年旅社联盟秘书长、泰国旅游协会

  主席、日本JTB观光公社、新加坡、香港旅行商来卧龙考察;邀请日本各主要公共电视台来卧龙现场直播大熊猫节目,为卧龙大熊猫生态旅游的宣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建立高质量的国际生态旅游游客市场群,带动和培育国内生态游客市场打下了较好基础。3卧龙发展大熊猫生态旅游值得借鉴的主要经验3.1积极推行“三个集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社区产业结构

  为了在实验区有限的范围内使大熊猫生态旅游开发达到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目标,卧龙在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积极推行了“三个集中”。3.1.1土地资源向生态环境保护集中

  保护始终是保护区的首要任务。尽管卧龙经过几十年的保护,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5716%,植被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自然生态环境与其它地区相比具备了明显的优势。但是,实验区内当地社区农民农业耕作,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生态质量恢复。为此,卧龙保护区管理局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对保护区内过境公路省道303沿线等地的6000余亩耕地实施了退耕还林、还竹工程,一方面解决了区内大量圈养大熊猫的部分食物来源;另一方面极大地改善了实验区的生态环境,使沿线综合环境更加生态,使卧龙土地利用结构更加符合以自然保护和大熊猫保护为主的要求,同时也使生态旅游资源配置和环境条件进一步得到了优化。与此同时,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旅游对生态的影响,卧龙将发展生态旅游的土地面积,严格限定在沿过境公路省道303两侧的保护区实验区中的20km2,占保护区总面积1%的有限范围内。3.1.2农户向旅游小集镇集中

  卧龙开发生态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进行环境教育的同时,依托旅游发展缓解当地农村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给大熊猫保护工作带来的压力,减轻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老百姓散居在保护区实验区范围内的山区,其耕种和生活给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生活也相对贫困。为此,卧龙保护区管理局做出决定,除了保护区管理局机关所在地以外,结合区内耿达、卧龙两乡镇的实际,按照精品生态旅游集镇的要求,对两乡镇进行了重新规划,依托大熊猫生态旅游开发,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逐步吸引长期住在高半山的老百姓搬迁下来,逐步减少了对中高山区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干扰,为未来规范卧龙更加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创建和谐、生态、环保的社区奠定了基础。3.1.3产业向生态旅游集中

  卧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著名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敏感度高,在社区产业发展上有诸多限制。为了增加经济收入,提高当地社区群众和职工的生活质量,有效协调大熊猫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关系,卧龙保护区管理局通过努力,引导和鼓励当地社区农民参与生态旅游的发展,从事旅游商品经营,在旅游企业务工就业,逐步将特区产业从传统的以种养殖业为中心的产业模式向生态旅游产业转变,走出了一条更加切合大熊猫保护区实际的社区产业发展之路,在提高旅游的同时,进一步协调了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了社区产业向更加环保、生态和可持续的方向转变。3.2狠抓“五个坚持”,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由于卧龙是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而大熊猫作为世界动植物保护界的旗舰物种,深受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大熊猫生态旅游开发中,卧龙始终贯彻了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的指导思想,狠抓”五个坚持0,使大熊猫生态旅游开发管理的过程更加规范有序。3.2.1坚持保护第一。

  卧龙保护区管理局十分重视处理好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的辩证关系,明确提出了保护第一的方针。在生态旅游发展中必须始终坚持以生态环境和大熊猫保护为主,生态旅游开发直接为保护服务和通过社区回馈间接服务于保护的理念。采用GIS和红外相机陷阱技术,强化大熊猫野外监测工作。2005年,全区大熊猫监测线路扩大到了30条,覆盖了整个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分布区域以及人为活动区域;每年开展高远山巡护近

  3.2.5坚持以人为本

  与其它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不同,卧龙保护区管理局与卧龙特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卧龙特区直接管理区内的卧龙镇和耿达乡,两乡(镇)共有居民4500余人,区内的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少。为了解决区内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困难,促进保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卧龙保护区管理局在开发大熊猫生态旅游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将生态旅游开发与社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强调生态旅游应最大可能地回馈社区。例如,鼓励区内居民因地制宜,以小型“农家乐”等方式参与生态旅游接待服务;采取各种措施保证经营户的合法权益;严惩违规不正当经营活动;鼓励旅游企业尽可能购买当地农民的农副产品,尽可能地聘用当地农民就业。二是尽可能地为游客提供安全、生态环保与舒适的讲解与服务;保障生态游客的合法权益,增强生态游客市场对卧龙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信任与支持。三是强化对旅游就业员工的环境保护知识教育,使他们能够身先士卒地宣传、传播和示范环境保护与社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保护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卧龙保护区在大熊猫生态旅游发展的探索过程积累了自身的经验,形成了自己100次,出动巡护人员近1000人次;近山巡护500余次,出动人员超过2000人次;公路巡护数百人次,出动人员近2000人次;开展周边10县联合巡护管理森林防火与大熊猫等野生动植物保护;强化大熊猫人工饲养繁殖研究;积极开展大熊猫保护环境教育培训;将大熊猫认养费用回馈大熊猫繁殖研究、环境教育与社区发展中。目前,全区已经实现了34年无森林火灾,大熊猫人工饲养繁殖成功克服了”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0等三大难关,实现了大熊猫幼崽连续6年100%的成活率。卧龙环境保护的知名度全面提高,到卧龙进行志愿服务的人员逐年增长。3.2.2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企业运作。在生态旅游开发中,曾经有几十家投资商前来卧龙洽谈旅游开发。卧龙保护区管理局始终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企业运作0的原则,通过市场竞争,依据保护第一、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开发理念,甑别选择了在可持续旅游方面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合作伙伴。在旅游发展项目立项、工程活动申报审批、旅游建设与发展程、环境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监控、监督、宏观调控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严格禁止一切不利于卧龙大熊猫与自然环境保护的行为、活动和项目在区内旅游发展中出现,强调诚信经营。在企业发展旅游的具体运作中,在不违背卧龙保护区保护管理原则下,强调让企业自主经营,不插手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实现卧龙大熊猫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经营企业的双赢,实现生态、经济的双赢。31213坚持规划优先

  在生态旅游开发上,卧龙保护区管理局严格按照“规划是前提,保护是核心,管理是关键,发展是根本”的原则,成立了保护与发展国际专家咨询委员会,就保护、科研、社区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开发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咨询,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先后制订完成了5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6、5卧龙中华大熊猫生态旅游区规划建设方案6、5卧龙#耿达旅游集镇规划6、5中华大熊猫园概念性总规设计6,并报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实施,使卧龙生态旅游讲解、解说和其他游服务设施建设得到了切实科学的规范。3.2.4坚持依法依规治旅

  卧龙保护区管理局生态旅游发展,始终坚持一切服从于国家相关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许可和程序规定,决不受经济利益所牵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程序进行生态旅游立项申报、建设与管理;加强工程项目在各个环节的环境保护管理,在规划与实施环节阶段,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坚持对区内涉旅的单位、企业、个体经营场所和旅游解说点的日常运行过程的监督管理和专项检查,对任何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与活动,包括项目建设、卫生、检疫、防火以及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旅游商品、食品等(尤其是动植物制品)销售,依法中止和限期整改纠正处理;对区内114km过境公路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巡查和常规过境检查,预防任何可能的火灾、安全隐患和危害野生动植物等违法事件的发生,保障区内生态旅游发展各个环节以及旅游服务活动的全面合法。

  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面临新的挑战,需要不断地探索克服和完善。未来,卧龙生态旅游将重点围绕大熊猫生态旅游产品、环境教育深化、社区经济发展回馈、生态旅游收益对于保护的回馈;以及当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传承等方面开展探索,以全面推动卧龙国际大熊猫生态旅游精品的形成和完善。4参考文献[1]国家林业局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四川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卧龙发展史[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2004.[2]WWF.Internationa,lGuidelineforCommunity-BasedEcotourismDe-velopment[M].2001.[3]四川省林业厅.四川省林业产业发展纲要[M].四川省林业厅,2005.[4]四川省旅游局,等.四川省旅游总体规划[M].世界旅游组织,2000.[5]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M].1998.[6]四川省林业厅,等.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M].2001.[7]王梦虎,等.自然保护区工作指南[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8]陈致杭,等.WCPA\IUCN中国自然保护区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WCPC\IUCN,2000.

篇二:大熊猫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大熊猫对于四川省旅游形象的影响和提升作用

  摘

  要

  2006年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成功,对四川大熊猫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四川拥有丰富的大熊猫生态旅游资源,且数量多、价值高、特色鲜明、品位优良,开展大熊猫生态旅游对于四川大熊猫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四川省大熊猫及生态旅游现状,分析了四川省大熊猫生态旅游资源存在问题,进而针对问题对四川省大熊猫生态旅游营销推广提出相关建议,例如,整合大熊猫生态旅游资源,打造大熊猫生态旅游精品、加大旅游促销,拓展旅游市场、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大力培养和引进旅游人才,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水平、坚持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和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等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四川旅游;大熊猫生态旅游资源;问题;对策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目

  录

  1概述..............................................................................................................................................21.1大熊猫简介

  ........................................................................................................................21.2四川省旅游发展现状

  ........................................................................................................21.3四川省大熊猫生态旅游资源分布

  ....................................................................................32四川省大熊猫旅游提升存在的问题

  ...........................................................................................32.1大熊猫生态旅游缺乏个性化,国际竞争力弱

  ................................................................32.2旅游投入少,发展严重受限

  ............................................................................................42.3整体形象不明确,对外宣传不到位

  ................................................................................52.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从业人员水平不高

  ........................................................................62.5旅行社接待能力不足

  .........................................................................................................63四川省大熊猫生态旅游开发实施对策与建议

  ...........................................................................3.1实施整体营销战略

  ............................................................................................................1概述

  1.1大熊猫简介

  大熊猫是中国特产的珍惜动物。古生物学家根据化石考证,确认其祖先出现在2-百万年前。几十万年前,是熊猫繁衍的极盛时期。其化石在海拔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地层中常有发现。后来,同期伴生的许多古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其古老特征,因而被誉为很有科学价值的生物活化石和中国国宝。

  1.2四川省旅游发展现状

  四川省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灿烂,在中国旅游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以旅游资源数量多、品位高的得天独厚的优势闻名全国,是我国旅游资源大省。现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5处,其中九寨沟、黄龙为世界自然遗产,青城山—都江堰为世界文化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是国内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省份,也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省份。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汶川卧龙自然保护区、蜀南竹海自然保护区、黄龙自然保护区等4处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自然保护区。国家2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4A级旅游景区3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8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2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7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7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8座,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7处,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6处。全省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完善,现有星级饭店485家(其中,五星级12家,四星级59家)、旅行社69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57家,国内旅行社640家),大型旅游购物、餐饮及娱乐服务企业近1000家;我省现有包括全国第5大机场—双流国际机场在内的10个机场,已开通30多条国际(地区)航线和200多条国内航线,可通达亚洲、西欧、北美、大洋洲的24个重要城市,已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里程达1801公里的高速公路网。

  1.3四川省大熊猫生态旅游资源分布

  四川省风景旖旎秀丽,大熊猫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四川省地处四川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是世界级的“绿色宝石”,森林覆盖率达55.2%,堪称"绿色基因库,天然大氧吧”。境内分布陆生野生兽类1470余种,野生鸟类1330余种,其中国家I级165种,II级149种。国宝大熊猫2688只,占全国97.8%。全省有大熊猫栖息地488.2万平方米,其中:292.4万平方米纳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核心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由四川省境内的7处自然保护区和9处风景名胜区组成,四川省内有3处自然保护区和3处风景名胜区,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核心部分。目前全省开展大熊猫生态旅游的景点共有9处之多,其中世界自然遗产1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处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处,世界自然遗产中又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四川省大熊猫生态旅游资源分布范围广、起点高、价值和品位上乘,开发条件相对优越。通过对四川省大熊猫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析组合,主要确定为三大资源:四川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一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一碧峰峡基地和大熊猫人文旅游资源。

  2四川省大熊猫旅游提升存在的问题

  2.1大熊猫生态旅游缺乏个性化,国际竞争力弱

  四川省大熊猫生态旅游开发严重地存在着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化特征的问3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题。在旅游供给的实践中,常常以同样的产品去应对不同的国际区域市场和国内市场,大熊猫生态旅游同一化、产品包装同一化、甚至旅游线路也同一化,因而缺乏针对性和适应性,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有限、影响力也比较有限。最多只是大熊猫生态旅游的硬件设施在档次上有所提高,难以体现产品文化特征,缺乏应有的个性和特色。虽然过去强调精品开发的战略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十五”期间已经开发和投放市场的“五大精品”,即“第一山”国际旅游区(峨嵋山)、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卧龙中华大熊猫生态旅游区、三星堆古遗址文化旅游区、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区,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市场知名度和一定的国际市场吸引力与竞争力。但新的、具有国际市场号召力的梯度大熊猫生态旅游没能适时推出,产品单一、老化趋势已开始显现。在目前四川省大熊猫旅游提升的主要类型为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而在发展潜力巨大的商务旅游、会展旅游、文化旅游、体验旅游、生态旅游等高端大熊猫生态旅游上均未获得太大的开发实效。同时,大熊猫旅游提升市场日益显现出游客对天然成分高的大熊猫生态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的趋势。他们不仅要求目的地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传统文化,而且要求环境与文化没有遭到过度开发,保持着原有风貌与特色,即基本处于原生状态。如何在深度开发四川省旅游自然资源的同时,减少游客涌入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降低对环境的破坏,是四川省旅游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四川省大熊猫旅游提升的主打产品中,由于景区、交通随意涨价,四川省的大熊猫生态旅游仍是高成本的大众化产品,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据统计,九环线四日游,峨嵋—乐山两日游,都江堰、青城山及成都市内两日游,门票已占总报价的50%—60%,可见“门票经济”的泛滥,使四川省推出的旅游精品,成为只具有短期效益的“畸形”产品。日本游客去欧洲旅游的费用低于来四川省旅游的费用,从产品品质来看,无论硬件还是软件,欧洲产品的品质均超过四川省主打产品的品质。我们产品的质与价不相符,严重影响了四川省的形象,削弱了产品在境外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形成产品质量与价格的相背离。

  2.2旅游投入少,发展严重受限

  1997年重庆的直辖对四川省旅游经济实力有较大削弱。加之财政困难,四川对大熊猫旅游业的直接投入相对较少。据统计,四川每年旅游专项资金仅2000万元,其中用于对外宣传促销的费用仅200万元左右。资金严重不足,致使发展4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旅游业的一些重要的日常工作,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规划、宣传促销和教育培训等难以正常开展。在西部地区,在旅游提升发展方面与四川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云南省,正是云南省政府对旅游业的大力投入与支持,使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迅猛之势。从1992年起,云南省政府每年要安排5000万至1亿元政府旅游专项资金,还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投资开发旅游资源,改善旅游硬件设施。政府也集中财力投入与旅游密切相关的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和解决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仅在1998年11月举行的上海国际旅游交易会上,云南一次性投入的资金就达200万元。1999年,云南投入4000万元进行旅游宣传,而同期四川只投入了200万元,仅相当于云南在上海国际旅游交易会上的一次性投入金额。大熊猫生态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人文资源的保护较差。且社区居民的保护意识较低,依赖资源的传统思想依旧根深蒂固。

  2.3整体形象不明确,对外宣传不到位

  许多外国游客都知道大熊猫和九寨沟,却不知道四川,这说明四川缺乏一个让世界游客能够迅速、准确识别的整体形象,大熊猫对于提升四川旅游形象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宣传营销工作不到位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四川省虽然成立了旅游宣传促进中心和市场开发处,前者负责旅游宣传、信息收集、形象设计等方面的事务性工作,后者负责组织四川旅游整体形象的对内对外宣传,组织实施国内外旅游市场重大促销活动,拓展海外市场和旅游业信息调研工作,但没有设立负责大熊猫旅游提升宣传的专门机构,没有专门的大熊猫旅游提升宣传营销队伍,宣传的组织力度和营销力度不强;二是大熊猫旅游提升产品的整体包装和宣传缺乏特色和针对性,产品的形象定位不清晰,多重定位和形象冲突的现象屡见不鲜,宣传资料的制作没有按照宣传对象层次和区域差别来设计制作,缺乏针对性;三是宣传形式陈旧,宣传渠道不多,手段缺乏,未能做到各方参与,共同协作,形成动作大、声势大的对外宣传活动,宣传促销工作也时断时续,缺乏连续性、长期性,因此对外效果不显著,影响不大。这必然导致部分海外客源市场及国内市场不了解四川,对四川旅游业仍保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那种设施配套不全、服务不好的老印象。即使四川省拥有一大批在世界上具有独特性和垄断性的5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旅游资源,然而,由于宣传不到位,部分景点甚至处于“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局面,因此四川大熊猫旅游提升市场的情况并不乐观。

  2.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从业人员水平不高

  可进入性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发展旅游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大熊猫旅游可进入性并非仅指旅游者可由外界抵达旅游地的情况,而是要“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即指旅游目的地同外界的交通联系以及旅游目的地内部交通运输的通畅和便利程度。因而,旅游交通建设不仅包括通道建设,而且还包括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运营安排。由于自然禀赋的限制,四川省大部分景区分散,大多远离中心城市,交通不便,通达性差,航空、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还远没有形成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国际航线尤为缺少。加之大熊猫景区综合配套程度低,住宿床位少且条件差,安全保障、卫生、医疗救助、线路标示等基础配套设施方面还存在着不合理等问题,因而接待能力较差,以致不能满足入境游客“快旅、慢游、迅速、安全、舒适”的需要,这种情况在“黄金周”集中旅游时段尤为凸显。四川省大熊猫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能够适应现代大熊猫旅游提升业高速发展的需要。目前,四川省的旅游从业市场无论是在职的还是在校的,大部分都是大专这个层次,职业高中、自考、成教等占据了旅游人才市场的主体。而本土的旅游高级人才外流严重,四川的考生在外省市就读旅游专业学成后多被外省市消化,返川者寥寥无几,本地优秀人才也多被发达地区挖走。这种中低级人才积压、中高级人才短缺的现状,将无法满足四川大熊猫旅游业未来发展的需求。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专业服务技能对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而景区服务人员素质差,无法与入境游客进行语言交流,文化涵养低下,个别景区甚至出现拉客、宰客、乱收费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四川旅游业的声誉。为了适应大熊猫旅游提升的发展,四川省旅游人才的“升级”已成为当务之急。

  2.5旅行社接待能力不足

  旅行社在旅游业内部各行业部门中发挥着“龙头”作用,它既是大熊猫生态旅游的生产者,又是大熊猫生态旅游的营销者。尤其在国际旅游业务的开展中,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桥梁。但是在面临国际市场的巨大需求时,四川省旅行社却6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出现接待能力不足的情况,原因在于:第一,观念落后,竞争手段单一。四川省旅行社不仅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甚至与某些西部城市相比,均存在观念上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顾客意识和服务意识。缺乏对入境游客需求的研究,没有树立为游客提供较高消费价值的观念;二是在经营理念上,整个行业缺乏质量意识,尤其是品牌意识,认为靠低价而不是靠质量和品牌来吸引顾客,致使行业内的竞争一直处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之中;三是在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上,缺乏人才竞争意识,业务骨干流动过大。第二,行业内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缺乏资源的整合和优势互补。四川省旅行社行业缺乏专业化分工,每一类旅行社的经营活动都涉及到从大熊猫生态旅游设计、生产、开发到接待的各个环节。也就是说,各类旅行社的业务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而唯一的差别仅在于经营规模和客源市场的不同,总体呈现“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其结果必然导致行业内各旅行社各自为政,缺乏资源的整合和互补,具体表现在:大型旅行社没有实现规模经济,规模优势得不到发挥;中、小旅行社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发展举步维艰,使四川旅行社业整体处于一种小、散、弱、差的状态。第三,产品雷同,结构单一,缺乏创新。随着旅游方式越来越小型化、个性化,传统的消费度假模式将逐渐被追求多种兴趣以及追求富有新意的旅游模式所超越。散客式旅游、家庭式旅游、自助式旅游、委托代办式旅游等将越来越受到旅游者欢迎。但目前,相当数量的大熊猫生态旅游存在结构老化、单一的状况。缺乏现代旅游多样化需求的新内容、新项目,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挖掘,缺乏对入境游客大量需求的高端产品的开发,形成了在重复的市场上、生产重复的产品、拉重复的游客。其结果必然是旅行社企业间进行恶性价格竞争。第四,信息技术普及程度低,营销手段落后。四川省各旅行社运作的科技含量低,信息技术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处于较低水准,大多数旅行社还仅仅停留在办公自动化的初级阶段,对营销、计划、信息、会计的处理能力较低,使得各旅行社在业务处理的快捷、准确、及时等方面都呈现严重的劣势,效率低下,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当然,有些旅行社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也仅仅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因而推广起来很难,自然更谈不上网络营销。第五,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竞争压力。除旅行社业内部管理存在问题之外,四川旅行社业还面临外部市场竞争环境急剧变化所带来的压力。随着中国加入WTO,海外旅行社将通过中外合资旅行社、外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资股或独资旅行社把经营触角延伸到国内市场,使原本在海外市场的竞争直接延续至国内,直接与国内旅行社争夺国内旅游市场,出现国际竞争国内化。

  3四川省大熊猫生态旅游开发实施对策与建议

  3.1实施整体营销战略

篇三:大熊猫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基于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效益评价探究

  作者:易亚霖

  赵玮

  黄程

  王岚萍

  林川楠

  张颖琛

  李德勇

  来源:《旅游纵览》2023年第09期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自大熊猫国家公园成立以来,其生态旅游发展未达到预期效果。本文基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发展现状,通过实践调查和统计调查,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大熊猫国家公园发展效益评价体系,探讨该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所在,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促进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生态旅游;大熊猫国家公园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23年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立项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生态旅游学》课程思政建设”(JYJG2023007)的阶段性成果。

  生态文明建设是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自然基础和提供丰富生态滋养的关键手段。同时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1]。

  如今,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守护自然生态,保育自然资源,同时具有服务社会功能,为人民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的体系,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永续发展,打造美丽中国靓丽名片。其中大熊猫国家公园作为特殊的保护区,其首要任务是保护生态多样性,这决定其不能发展大众旅游。国家公园同時兼具科研、教育、体验等功能,生态旅游自然环境、可持续性、对当地社区的利益回报、环保教育4个关键要素决定了以自然条件为依托的生态旅游成为其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其在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体现在哪里、应该如何进行解决、如何实现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值得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

  相关资料显示,对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研究始于2001年,研究起步较晚,期刊文献较少,仅556篇,关注点集中于“生态环境”“多样性”“利益相关者”等;尚缺少对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质量的研究,急需引入相关研究弥补空缺,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

  本文通过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区域内的龙苍沟自然教育基地、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唐家河自然教育基地、四川瓦屋山自然保护区、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四川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片区内具有生态旅游特征的旅游景点开展系统深入的调研,先后经过政策文件、行业现状分析、文献研究、多次实地走访调研等阶段,依托各方调研结果,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于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完成相关效益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对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效益进行评价研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具有可行性与科学性的发展建议。

  (一)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常被应用于决策分析和权重确定。它基于网络系统理论,将决策问题层次化,包括目标、准则和方案等层次。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提供一种决策过程中的权重决策方法[2]。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度理论,将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的方法。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可有效解决模糊且难以量化的问题,适用于解决各种非确定性问题[3]。

  (三)评价步骤

  步骤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评价对象的特征,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并将多个评价指标层次包含于体系中。

  步骤二:确定层次结构。将评价指标体系转化为层次结构,即将评价指标按照层次关系进行分层。

  步骤三:指标赋权。对于同一层次中的评价指标,采用AHP的1-9标度法构建判断矩阵,进行两两比较,得到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步骤四:计算得到模糊矩阵。对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与下一层次的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的模糊关系矩阵进行运算,得到模糊矩阵。

  步骤五:计算综合评价值。根据模糊矩阵,计算出各个评价指标的综合评价值,从而得到评价对象的总体综合评价值。按照隶属度原则,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根据以往相关研究发现,在满意度评价中,主要从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人员素质和形象等4个方面进行分析,确定游客满意度。该系统是旅游景区建设过程中,与景区业务过程的基本原理相结合,从景区策划的发展进程、景区的经营服务流程、旅游景区后台支撑系统等角度进行研究和设计,在三大运营模块流程体系中按照代表性、效用性、全面性、可测量性的原则确定项目层指标,再根据各项目层指标分别确定评价因子层指标。

  旅游景区的满意度考核指标体系包含3个等级指标:第一等级的总体满意度指标,即“整体满意度”指标[4];第二等级的项目层指标,包括食、住、行、游、购、娱、服务、设施、形象等9个指标[5];对第二等级的指标分解后得到第三等级的评价因子层指标,包括大熊猫特色、食品特色、交通便捷性、卫生情况等满意度指标。心理学研究显示,对事物的几个方面进行比较,7项左右的比较是心理测验的上限,因此在设计测验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减少各层次的项目数,以保持4项之限[6]。

  (一)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

  根据以上设计理念,构建大熊猫国家公园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见表1),分析评价制度对各项指标体系的结构设计,通过对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对评价制度进行改进。

  (二)一级项目层判断矩阵

  使用AHP中的1-9标度法构造判断矩阵。如表2所示,两个评价因子比较时,以“1,3,5,7,9”分别表示一个指标比另一个指标“同等重要、稍微重要、明显重要、强烈重要、极端重要”,“2,4,6,8”分别表示其中间值,倒数表示两个指标的反比较[7-8]。

  1.計算各级指标权重

  本研究采用主观赋权法,通过专家填写的判断矩阵,可以对其中的各个因子进行整理。首先,对矩阵的每一列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对每列的元素求和,并将每个矩阵因子除以该列的和[9],得到归一化后的值;其次,将归一化后的值按行进行平均,从而得到相应的特征向量ω,即权重值,并计算出各个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2.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λmax为最大特征根;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本研究构建判断矩阵分别为3阶、4阶、5阶、9阶,RI值取分别为0.58、0.90、1.12、1.45,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I,10个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率均为CR

  (三)满意度测度评价

  使用模糊综合评价,将项目层指标作为第一层因子层指标,一级模糊综合评价应按第二层次诸因素进行[7]。以表1中项目层的旅游景观的评价因子层为例,构建第二层次因素评价矩阵[11],建立一级模糊综合评价集[12],得到模糊评价结果表(见表3)。

  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旅游满意度总体倾向为“较不满意”。其中,由表3可知,一级评判旅游景观的综合评价等级为“较满意”,饮食情况、交通情况、住宿环境、娱乐活动、购物情况、景区形象、基础设施、管理服务的综合评价结果均为“较不满意”。为使各项目指标满意度的比较更加直观,计算各级项目层指标的满意度均值,计算得到该景区综合满意度得分为2.3539。按照满意度水平标度向量:非常满意(5分)、较满意(4分)、一般(3分)、较不满意(2分)、不满意(1分)的5个等级划分标准,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旅游游客满意度属于较不满意水平,有待提高。

  (一)研究结论

  1.定量分析结论

  根据表3可知,从各项指标来看,游客对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旅游景观有较高的满意度,这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重点优势。在交通建设上,大熊猫国家公园原有交通的通达度较高,交通条件在游客出行满意度与重要度上已经饱和,且原生态的旅游特点也不需要过度开发的交通环境。

  游客对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娱乐活动、住宿环境、购物情况、景区形象和基础设施等多项体验指标不满意,这说明大熊猫国家公园在生态旅游发展和建设过程中还有部分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需要大熊猫国家公园在未来建设中重点关注。

  2.定性分析结论

  通过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的6个景区进行定性分析,可以看出大熊猫国家公园依托原有交通条件与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6个景区各有特色景区和特产,将当地特色与大熊猫国家公园有机融合,良好调节游客与景区的矛盾,走出特色发展路线。

  大熊猫国家公园在景区发展建设过程中坚持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公园在不断提升景区等级与质量的同时,让游客在游玩中自觉参与生态保护,将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可循环化,开发研学、康养等新兴旅游业态,不断发展生态旅游新模式。

  (二)研究建议

  笔者基于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发展效益的实证评价,提出以下建议。

  1.保持特色融合模式,积极将当地特色与景区相结合

  大熊猫国家公园覆盖面积大,园区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各有特色。因此,大熊猫国家公园需要充分发挥特色景观与饮食优势,提高游客体验感,从而带动游客满意度的提升。

  2.因地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

  大熊猫国家公园因原始的生态环境与旅游项目的特殊性,对景区基础设施也有特殊要求。园区既需要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又需要在开发建设中尽量保持原始环境,合理把握建设与保护的平衡点,在提高游客基础设施满意度的同时保留原始的生态环境。

  3.构建特色住宿产业链,加强住宿产业监管

  大熊猫国家公园要以园区特色为基调,“就地取材”,打造旅游精品酒店与特色民宿,进一步提高景区吸引力与接待能力。但大力发展特色住宿产业的同时,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景区住宿产业的监管,通过建立行业协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措施杜绝高价低质或乱收费等行业乱象。

  4.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品牌形象建设,打造特色园区品牌形象体系

  大熊猫国家公园从批准建立以来虽然有“大熊猫”这个金字招牌,但园区形象建设仍然有待加强,并要解决园区内各自然保护区存在知名度不高、品牌建设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为此,大熊猫国家公园要积极实施品牌营销策略,突出大熊猫国家公园独特的视觉形象,提高园区形象独特性,同时结合不同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特色,由点及面,打造品牌形象体系。

  5.始终坚持园区生态能力与自然修复能力相统一

  大熊猫国家公园在生态旅游发展建设中要始终坚持园区生态承受能力与自然修复能力相统一,积极进行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将创新作为园区发展的发动机,维护好园区当地各主体的利益,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良好解决生态旅游中发展的各个矛盾,努力走出一条大熊猫国家公园高质量特色发展路线。

  [1]李若凝.森林旅游区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框架与实现途径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3(6):548-554.[2]范佳馨.网络购物信用评价模型设计[D].鞍山:辽宁科技大学,2012:36-39.[3]黄祝佳.广州港智慧港口评价与建设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9:83-85.

  [4]邓峰,曾天雄.以游客满意度为基础的民俗旅游产品开发:模糊综合评价法——以湘西自治州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92-95.[5]汪立东.城市旅游营销的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49-51.[6]马尚雅.基于游客满意度的甘肃省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策略研究[D].兰州:兰州商学院,2014:15-17.[7]赵梦梦.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游客满意度分析及提升策略[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3):34-39.[8]杨亮,高连海.基于AHP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河源生态旅游资源评价[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6(3):28-31.[9]郑春霞.基于GIS的淮河源地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9:23-27.[10]江雪,向平安,肖景峰,等.张掖市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湖南农业科学,2019(6):55-59.[11]张秋钤.福建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白水洋景区游客满意度实证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33-37.[12]董观志,杨凤影.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研究[J].旅游学刊,2005(1):27-30.

篇四:大熊猫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为什么大熊猫是濒危物种

  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然而,由于栖息地破碎化、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大熊猫正面临严重的濒危威胁。本文将探讨为什么大熊猫成为濒危物种的原因,并提出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

  1.栖息地破碎化

  大熊猫主要栖息在中国的竹林中,它们对于竹子的依赖度很高。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农业活动的扩张,大熊猫的栖息地面临破碎化和丧失。竹林的破坏导致了大熊猫食物来源的减少,使它们更难以找到足够的食物维持生存。

  2.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大熊猫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全球变暖导致高海拔地区的冰川融化,影响了大熊猫从事繁殖活动的季节和地点。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条件也增加了大熊猫的死亡风险,例如干旱和洪水。

  3.繁殖困难

  大熊猫繁殖能力极低,雌性大熊猫一年只能产下一到两个幼崽,且在野外幼崽的存活率非常低。此外,大熊猫对于繁育环境的要求极高,需要具备一定的竹林面积和稻田生态系统。栖息地的破碎和气候变化使得大熊猫的繁殖变得更加困难,威胁到它们的种群生存。

  4.非法狩猎和盗猎

  尽管大熊猫受到法律保护,但非法狩猎和盗猎活动仍然存在。大熊猫的皮毛和肉体被非法贸易和收藏。这些非法行为进一步削弱了大熊猫的种群数量,使它们处于濒危状态。

  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

  1.生物多样性维护

  作为一种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大熊猫在其栖息地中起到重要的生态角色。通过保护大熊猫,我们同时保护了它们所生活的森林和其他物种。维护大熊猫的生态系统有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平衡,促进整体的生态可持续性。

  2.文化和旅游价值

  大熊猫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被广泛用于艺术、文学和传统医学。它们也是中国旅游的重要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保护大熊猫有助于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并为旅游业带来经济效益。

  3.教育意义

  大熊猫是一个受人们喜爱的物种,通过它们的保护,我们可以向公众传达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护大熊猫可以激发人们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的兴趣,培养社会的环保责任感。

  为了保护大熊猫,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建立保护区、加强执法力度以及推动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国际社会也积极参与

  到大熊猫保护中,通过合作研究、联合保护项目和宣传活动来促进大熊猫的保护。

  综上所述,大熊猫面临着栖息地破碎化、气候变化、繁殖困难和非法狩猎等多重威胁,成为濒危物种。保护大熊猫不仅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还具有文化、旅游和教育意义。通过各方共同的努力,我们有信心将大熊猫从濒危状态中拯救出来,确保它们能够在地球上继续生存和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