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主义方向前进
2018毛概最新复习资料
前言部分
马克思主义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社会主义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如何评价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简答题)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对象)
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多选)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前途)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多选)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决定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第三章
1949-1956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党的过度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用
和平赎买
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第四章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
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
两层含义
1.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党的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
和
依靠力量。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党的十七大把
和谐
与
富强、民主、文明
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党的十九大提出
为把我国建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将
现代化国家
提升为
现代化强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点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各有所长,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只读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坚持一个中国,这是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
邓小平历史地位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1.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2.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3.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式、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第八章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依据)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的内涵
1.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2.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3.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4.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5.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意义
1.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人民站起来,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逐步富起来,新时代中华民族要实现强起来的宏伟目标。
2.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12世纪末东欧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曲折。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在沧海横流中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
3.从人类文明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寄希望加快发展有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当世界上一些国家陷入困难甚至危机时,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而独树一帜。中国发展所释放出的强大影响力和示范力,吸引了很多国家关注和借鉴。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2.新时代的精神旗帜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
中国梦的内涵及实现路径
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途径: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两步走
战略具体安排
1.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
2.从2035年到本世界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
第十章
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新时代如何建设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1.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2.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激发各类市场主题活力
4.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5.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6.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者关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本根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如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p223-226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道路。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建设好网络空间,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加强理论武装
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1.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2.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3.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
4.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5.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指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如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1.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2.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3.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4.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第十一章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
1.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2.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3.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4.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方向
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
1.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
2.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心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3.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4.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5.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增进人民福祉方向前进。
6.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处理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关系。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为何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1.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2.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3.注重抓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
如何全面从严治党
1.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2.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3.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4.将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各项建设之中
5.深化标本兼治,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第十二章
新时代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必须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必须加快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的具体化,进一步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目标引领,体现了新时代对强军的战略要求
第十三章
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反对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独立、主权、安全和尊严。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中国始终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为外交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个科学完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其核心就是
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第十四章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统揽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篇二: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主义方向前进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多)目标或统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
1全面深化改革○2全面依法治国○3全面从严治党
三大举措:○
第一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
1平衡性○2协调性○3可持续性
2、全面的内涵:“全面"讲的是发展的○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覆盖的区域要全面
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不是平均主义)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1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金融风险)
3、三大攻坚战:○2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3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
总结:关键一招:改革
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创新
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发展
4、(多)全面深化改革应坚持的改革方向(原则):
1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2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3坚持改革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方向前进
○5、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4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1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6、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2推进国家A.治理体系和B.治理能力现代化
○7、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
这两句话是一个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性质),后一句规定了实现路径
我们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方向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8、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了解: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关系:
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但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又不能把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等同起来。
不是国家治理体系越完善,国家治理能力越强
9、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
10、(多)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1处理好解放思想(邓)和实事求是(毛)的关系
○2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11、○A.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这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
法,也足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方法
B.改革推进到现在,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3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12、(多)○A.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要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
B.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
C.整体推进协同改革,不是平均用力,齐头并进,也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D.重要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改革大局,是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改革的有力支点
4处理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关系
○5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3(多)○A.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
B.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C.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
D.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E.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F.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第三节全面依法治国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
15、(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原则:
1关键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权益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6、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7(多)、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
1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2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3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
第四节全面从严治党
18、(多)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重大创新):
1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2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
○3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首位或统领)
19、○“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是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20、党的建设的目标: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
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1、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2、作风建设的核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3、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密切联系群众
篇三: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主义方向前进
如何全面深化改革简答题
全面深化改革:
必须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必须坚持改革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方向前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推进改革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坚持辩证法,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含义
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一方面,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打破惯性思维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着眼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直面矛盾和挑战,力诫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另一方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推进改革,不做表面文章。
篇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主义方向前进
·改革开放
改革作为一次新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革命,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改革是什么
1.不是否定和抛弃,是自我完善和发展。
2.不是推翻和修补,是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3.实质和目标是改变原经济体制、建立新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体制,以实现现代化。
习近平指出海南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是
(1)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3)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4)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补充: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完全正确。
1.决定命运的关键抉择。
2.进步发展的活力。
3.党和人民的重要法宝
4.中特和复兴的必由之路。
为什么要改革&怎样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1)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
(2)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
(3)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为什么)
1.顺应发展的必然选择。
2.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3.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地位。
改革的必然性(为啥子要改革)
大范围: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
缩小范围: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
在缩小: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到执政基础与执政地位
要求(要咋子做)
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未来要怎么做
(1)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党是改革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取决于党,取决于党的领导。
(2)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始终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3)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方向前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4)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要继续朝着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努力,着力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
??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怎么做)
1.坚持党的领导。党是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改革顺利与否取决于党。(党)
2.沿着中特方向前进。成功关键是党的基本路线和两个基本点的统一。(中特)
3.往维护社会公正、增进人民福祉方向前进。这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方向)
4.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经济)
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关键)
沿着中特方向前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增进人民福祉(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跟人有关!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这个知识点它可以用来回答,改革应该怎么做,未来的改革要怎么改,这一类问题。总之关于怎么做的问题,也可以用下面的文字进行解答。
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1)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2)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坚持边实践边总结,从实践中获得真知,这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方法。
所谓顶层设计,就是要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作出统筹设计,加强对各项改革关联性的研判,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
(3)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4)处理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关系。
(5)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
展的前提。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
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改革怎么做)
处理好五种关系
1.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2.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实践+经验。
顶层设计就是对经
政
文
社
生体制作出设计和研判,结合全局和局部、治本和治标、渐进和突破。
3.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4.处理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关系。
5.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是三个重要支点,改革是强大动力,发展是关键,稳定是前提。(三者统一结合起来)
·对外开放
开放发展的要求
坚持开放发展,就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开放发展的要求
互利共赢,内外、进出口、引进来和走出去、引资引技引智,发展开放型经济,参与治理和供给,提高话语权,构建利益共同体。(这种大段的好难背,只好先背谓宾,再慢慢填充定状。)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1)坚持主动开放,把开放作为发展的内在要求,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开放。
(2)坚持双向开放,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3)坚持全面开放,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4)坚持公平开放,构建公平竞争的内外资发展环境。
(5)坚持共赢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6)坚持包容开放,探索求同存异、包容共生的国际发展合作新途径。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主双全公共包)
1.主动开放(内在要求,扩大对外开放)
2.双向开放(结合引进来与走出去,拓展发展)
3.全面开放(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
4.公平开放(构建发展环境)
5.共赢开放(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6.包容开放(求同存异、包容共生)
·十四个坚持
这十四个坚持呢,它要回答的是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是怎么做的问题了。我们想要做却还没有做成的事情,接下来应该怎么去做,这一类的问题,都可以用我们今天背到的这些答案去进行作答。
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四个基本方略、“十四个坚持”)
(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4)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
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
(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
一国两党三全四人,总体两发一社。
一国: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两党: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三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人: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当家做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总体:总体国家安全观
两发:新发展理念,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八个明确
新时代应该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每个明确是明确了什么
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思想的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中共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
第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
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第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四,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五,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六,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第七,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八,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新时代应该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思想的内涵)
1.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强国)【社会主义、总任务】
2.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
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四个全面,强调坚定四个自信:道、理、度、文。【五位一体、战略布局】
4.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特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特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建设】
6.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军队】
7.明确中国外交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
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党】
现代化经济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成
第一,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第二,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第三,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第四,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第五,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第六,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第七,要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以上几个方面是个统一的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
开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城(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市(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分配(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绿色(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产业(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举措
第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第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到
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
第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
第四,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
第五,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第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
它是什么,怎么做,答这些就可以了
开放(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乡(乡村振兴)
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体(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
乡村振兴/三农(农业农民农村的发展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要怎么做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农村问题的重要性、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时政
答案目前没有)【三制度再延长保权益,四体系相衔接一二三结合】
?三制度-基本经营制度、土地制度改革、三权分置制度
?再延长-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持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四体系-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衔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一二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结合-自治、法治、德治
乡村治理体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个是是什么,第二个是怎么做。
性质:(四个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
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性质(4个是)
1.根本政治制度
2.符合国情、体现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
3.党在国家政权中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4.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怎么做)
如何完善:
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完善(2制度+4权+2机关)
1.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使国家权利
2.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作用,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
(1)2制度: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
(2)4权: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
(3)2机关:宪法法律赋予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协商民主
内涵:
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
重要性: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
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丰富了民主的内涵。
做法:
发展协商民主,必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及社会组织协商;
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
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
?内涵(2问题+2决策)
1.二问题:党的领导下,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涉及人民利益的实际问题;
2.二决策:决策前和决策中(★易混点),开展广泛协商,努力达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
?重要性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易混点)2.实现党领导的重要方式
3.丰富民主形式和内涵,拓展民主渠道。
?做法(3发展+7协商+2形成)
1.三发展: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2.七协商:(1)三政:政党、政府、政协协商,(2)二人:人大协商、人民团体协商,(3)二其他: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
3.二形成: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持续深入的参与权利。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问题)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
(2)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兜底作用,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要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4)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5)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优先教育就业收入,社保脱贫健康中国】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基础工程,优先位置
2、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就业优先积极就业,高效充分完善机制,构建和谐鼓励勤劳,扩中增低调高取非
3、加强社保体系建设——兜底保障,建成【全城权度可】的多层社保体系
4、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本质要求,党的使命,2020确保脱贫
5、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和民族昌盛是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篇五: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主义方向前进
课|程|教|学《全面深化改革》教学设计杨喜冬(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河南·郑州451191)摘要《全面深化改革》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教学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实施分析、教学反思分析四个方面展开,教学设计活动的开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教学设计G641A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笔者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18年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二节内容《全面深化改革》这一节的教学设计与同行分享交流。1教学分析教学分析包括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1教学内容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2018版新增章节,从内容结构上来看,主要是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逐步展开的,本次教学设计是从“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具体的方面展开。主要包括“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三个方面展开。1.2学情分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对象为大一学生,基本上是“00”后,理科生较多,学生对于政治理论学习兴趣不高,理论功底薄弱。但是学生积极主动热情,乐于尝试新生事物,追求个性化生活,善于与老师交流沟通,也关注时事政治,对自身话语权要求较高。1.3教学目标根据这门课程的基本要求,设置一下教学目标。一是知识目标,掌握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理解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五大关系;二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紧密联系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自己生活的环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1.4教学重点、难点《全面深化改革》的教学重点内容是理解改革开放的原因、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如何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教学难点是正确认识和掌握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2教学策略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学方法的运用。针对以上学情,笔者采取讲授法、案例、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法、以及112视频播放手段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在教学手段方面,利用对分易、超星、问卷星等软件,在对分易中布置“细数改革开放40年成就”的作业,通过问卷星调查,反馈本次课的授课效果,使用学生建立的QQ群、微信群,利用思政论坛、知网、图书馆、期刊、网易课堂、国际会议、讲座等资源。3教学实施3.1视频导入利用三分钟时间通过播放“改革开放40年中国GDP动态”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知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些变化,进而引发学生思考“我国在40年前为什么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让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讨论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进行总结,从国内来看,我国在政治上,严重混淆敌我,践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造成冤假错案推挤如山;在经济上我国国民收入损失惨重,全国职工的工资不进反退;在文化上,无数的文化遗产遭受浩劫,一大批知识分子受到残酷迫害。国际方面,其他国家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新兴科技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所以,改革是我们唯一的出路,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就会葬送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经过改革开放那么多年的发展,为什么又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呢?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引入进行的新课。3.2讲授新课运用三十分钟时间,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史料分析突破教学重点。首先是“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根据同学们的发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的讲解。通过列举美国医疗保险改革、税法改革与中国新个税改革进行分析总结,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形势下,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认清形势、居安思危、奋起直追。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思想僵化、故步自封,必将被时代所淘汰。我们要顺应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通过分析“高血压”的问题,“高”就是经济发展中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血”,主要指生产安全问题、交通安全问题,甚至包括一些踩踏的事故,比如2014年上海出现的踩踏的事故,导致人的非正常死亡;“压”,经济社会发展压力非常的大,经济增长的压力,经济结构的压力还有社会结构性压力,资源压力、环境压力等等,总结破解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难题,—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25期/9月(上)—
课|程|教|学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史料分析和对比分析历史上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三条道路,一是拒绝改革,固守僵化的苏联模式,比如民主德国、柬埔寨等,这些国家大多数发生剧变;二是选择改革道路,但是未能坚持社会主义改革路线,比如苏联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仍然发生剧变;三是选择了社会主义改革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中国在改革方面坚持了正确的原则和方向。通过上述分析进行总结:只有坚持正确的改革路线,才能维护社会主义制度。苏联模式导致经济没有搞好,是苏东剧变的基础性原因,选择了一条错误的改革路线,是苏东剧变的关键。接着,让大家讨论:如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在这里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并且让学生注意与我国发展的实际与同学们的生活相结合。从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涉及范围之广、出台方案之多、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比如今年两会提出在农村进行厕所革命,果真现在农村已经风风火火的开展了。所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方面前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运用八分钟时间,采用知识点讲授方法,让大家了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路径)。最后,运用二十分钟时间,运用史料分析、案例分析,突破难点。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五大关系,是本节的难点。通过解读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让学生明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如何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源头上化解积弊,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这就需要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运用木桶定律或者短板效应解读如何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通过分析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新“三座大山”让学生明白,改革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处理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发展关系;通过分析2014年昆明事件、叙利亚被轰炸事件,讲清楚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3.3课堂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利用对分易软件完成“系数改革开放40年变化”作业,利用问卷星反馈本次课的授课效果。4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运用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播放视频资料等方法,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分易、问卷星等手段,以学生感兴趣的视频资料入手,吸引学生的兴趣,结合我国实际和大学生自身实际分析我国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建设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如何处理全年深化改革中的五大关系。作者简介:杨喜冬(1990-),女,汉族,河南省濮阳市人,助教,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接第110页)据。此外,考虑到教师、学生间年龄段、心理差异,为保证最终课堂教学评价反馈效果,教师应主动关注各年龄段学生喜爱话题,缩短自身与学生间距离。并在师生平等的条件下,在课堂中与小学生共同进行课题探究,以便为小学生自主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3.2构建多元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多元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标准及课堂内学生学习水平差异进行灵活调整,利于信息技术课堂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第一时间获得课堂信息反馈,帮助小学生自主提升信息知识及信息能力。据此,教师可依据发展性原则、多维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及过程性原则。综合利用量规、观察、档案袋评价、电子作品交流展示等方法,构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三维指标体系。以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绘画乐园欢迎你》课程中“开满荷花的池塘”教学评价为例,小学可首先设计一主题“小蝌蚪与妈妈团聚”。以情感态度培养为要点,在移动、复制、粘贴、选定等基础知识讲解的前提下,鼓励小学生利用画笔展现相关内容。其次,教师可依据人本理论,从小学生学习过程入手。将整体课程评价细则划分为情感态度价值观、交流、技能应用、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收获与进步等几个模块。并设置评价量规。即上述各模块划分为优良、中等、差三个等级,采用自评(5分)、互评(5分)、教师评(5分)三种方式,给予小学生充分的自主评定空间。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前期教学评价内容,进行收集、汇总。并将其收集到电子档案袋中,促使班级内学生随时登陆电子档案袋,进行反思、对比,为后期信息技术课堂教育教学方法改进奠定基础。4总结综上所述,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先进现代化技术不断涌现,面对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小学生不仅需要高效率的获取有效信息,而且需要以批判的思维,准确、恰当、创造性的使用信息。基于此,为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师应结合具体课程内容,依据人本理念及建构主义理论,搭建创客教学范式课堂,主动与班级学生进行信息交互。全面渗透正确的信息技术应用理念,帮助小学生不断提升、全方位发展,最终达到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目的。参考文献[1]吴蔚青.基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649(29):169-173.[2]王蕾.勾建创客教学范式,提升信息素养——以小学信息技术画图课程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19):108-109.[3]李晓红.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科技视界,2015(20):206.—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25期/9月(上)—113
篇六: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主义方向前进
前言部分
马克思主义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社会主义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形成了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一章
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如何评价思想的历史地位(简答题)
1.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论成果
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章
新主义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对象)的革命
新主义革命的动力(多选)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畴的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新主义革命的性质是依然是资产阶级主义革命
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前途)
新主义的经济纲领(多选)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决定的。
新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第三章
1949-1956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主义社会。
党的过度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第四章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初步探索的意义
1.
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第五章
理论的形成条件: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
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1.
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党的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党的十七大把
和谐
与
富强、、文明
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党的十九大提出
为把我国建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将
现代化国家
提升为现代化强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点
1.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各有所长,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只读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基本容主要有:坚持一个中国,这是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
历史地位
1.
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1.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2.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3.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式、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涵
1.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3.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4.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第八章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依据)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的涵
1.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2.
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3.
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4.
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5.
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意义
1.
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人民站起来,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逐步富起来,新时代中华民族要实现强起来的宏伟目标。
2.
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
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12世纪末东欧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曲折。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在沧海横流中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
3.
从人类文明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寄希望加快发展有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当世界上一些国家陷入困难甚至危机时,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而独树一帜。中国发展所释放出的强大影响力和示力,吸引了很多国家关注和借鉴。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2.
新时代的精神旗帜
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
中国梦的涵及实现路径
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途径: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两步走
战略具体安排
1.
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
2.
从2035年到本世界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
第十章
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容。
新时代如何建设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1.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2.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
激发各类市场主题活力
4.
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5.
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6.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者关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本根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伟大实践。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如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p223-226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道路。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建设好网络空间,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加强理论武装
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1.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2.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3.
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
4.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5.
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总体国家安全观涵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指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如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1.
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2.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3.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4.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第十一章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
1.
坚决打好防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2.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3.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4.
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方向
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
1.
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
2.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心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3.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4.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5.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增进人民福祉方向前进。
6.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的关系
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处理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关系。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为何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1.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2.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3.
注重抓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
如何全面从严治党
1.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2.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3.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4.
将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各项建设之中
5.
深化标本兼治,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第十二章
新时代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必须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必须加快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的具体化,进一步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目标引领,体现了新时代对强军的战略要求
第十三章
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反对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独立、主权、安全和尊严。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中国始终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为外交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个科学完整、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其核心就是
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第十四章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篇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主义方向前进
2019南邮毛概材料题参考答案
《概论》机考材料题复习围
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的理解。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勇
敢地、自觉的地担当起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
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
有希望。
2.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每一代中国人都有实
现中国梦的担当。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
聚中国力量。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的理解。
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在党的十八大上被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个科学完整、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其核心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具体来说就是:
1.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
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2.安全上,要坚持一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
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3.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
济全球化
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4.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
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5.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两个的涵然后是联系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涵、更全面的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事“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2.而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关键一步。而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是什么?试做简要论述。
(1)What?“新十六字方针”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
法。
(2)How?a)第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治体系,首先是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体系。其次是要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b)第二,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维护宪法权威,建设法治政府,深化司
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5如何理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基本涵?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坚持创新发展,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坚持创新发展,就是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②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在要求。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协调发展就是要找出短板。坚持协调发展,要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③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④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开放发展,就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⑤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一是全民共享、二是全面共享、三是共建共享、四是渐进共享。
6如何理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之间的关系?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请结合材料举例说明。
(1)同上
(2)关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相互贯通,是具有在联系的集合体。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外联动问题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7试论述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之间的关系。
(1)全面深化改革
a)What?
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
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b)How?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公平公正、增进人民福祉方向前进。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2)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
(3)关系
a)“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
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
坚
持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
向深入。
8为什么说“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有和平国际环境”?
①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成功的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
②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有和平国际环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③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定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坚持各国的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④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所决定的,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走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亚洲有利,对世界也有利。
⑤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已经证明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中国基本利益,符合周边国家利益,符合世界各国利益,必须始终坚持。
9试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涵。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我们党来
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
10为何要“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毫不动摇的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维护共有值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归根到底只能根据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实际要求,根据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实际进程来确定。
3努力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
11如何理解同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
1.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在中国共产党
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深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途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宽广道路。
2.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贯穿于思想科学体系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最能体现思想理论本质特点的思想容,属于哲学层面的概括和总结。
3.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12如何理解“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
义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作为一次新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革命,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什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注意
哪些方面?
(1)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并
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时代课题,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在要求,又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
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就是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容;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
(3)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
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主义的革命时期,形成了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社会主义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论成果,极大的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14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1)革命:
1.新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分析近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
篇八: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主义方向前进
毛概大题
一、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P17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得发展之间的矛盾。
1.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2.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3.
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二、如何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1.
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
目标要求:
(1)在经济建设方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国家前列。
(2)在政治建设方面,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3)在文化建设方面,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深入。
(4)在民生和社会建设方面,人民生活更为富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
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5)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2.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
目标要求:
(1)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物质文明,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核心竞争力名列世
界前茅,经济总量和市场规模超越其他国家,建成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我国将拥有高度的政治文明,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
机结合,建成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国民素质显著提高,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影响
力和推动力,建成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社会文明,城乡文明将普遍拥有较高的收入、富裕的生活、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公平正义普遍彰显,社会充满活力而又规范有序,建成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
(5)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生态文明,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成为普遍常
态,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建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新时代如何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1)贯彻新发展理念: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1.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3.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4.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5.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
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
2.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3.
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
4.
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
四、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
有机统一。
2.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3.
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改进党的领导方
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就要扩大人民
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
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
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
达权、监督权。
4.
坚持依法治国就要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制保障,保证人民
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
力的权力运行机制。
五、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内容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凝练和集中表达,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
抓起。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必须发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
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这就是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概括的四种精
神,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
六、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1)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2)坚持保护为先、自然恢复为主。
(3)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4)形成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3.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1)推进绿色发展。
(2)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3)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4)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七、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1.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
2.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
3.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4.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5.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6.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方向前进。
7.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八、如何推动建立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新型国际关系:“新”在相互尊重,“新”公平正义,特别“新”在合作共赢。
1.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2.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
作。
3.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积极参与全区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4.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5.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还要把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理念提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九、如何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
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个科学完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其核心就是“坚持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②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③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起形式的恐怖主义。
④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⑤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
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十、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制度的最大优势?
1.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1)这是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所决定的。
(2)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逻辑所决定的。
(3)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征程的实践逻辑所决定的。
2.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优势: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创建的。
(2)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
(3)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
篇九: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主义方向前进
考研政治毛中特基础知识点之全面深化改革
一、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
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
()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党是改革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取决于党。改革开放是人民的要求和党的主张的统一,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开放。
()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始终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改革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入民福祉方向前进。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入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解决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要继续朝着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努1/2力,着力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即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
三、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处理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关系。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