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坚持以民为本生命至上(4篇)

时间:2024-09-13 13:16:02 来源:晨阳文秘网

篇一:坚持以民为本生命至上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800字

  作为一名普通的社会公民,我们身处在当今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之中,更应该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在生活和工作中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这一原则,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意味着我们要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为人民谋福利、为人民办实事,让人民享受更好的生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在政治上,我们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化选举方式,使人民更加直接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在经济方面,我们必须要保证人民的就业、稳定收入、医疗等方面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在文化上,我们注重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让人民能够在文化中感受到家乡的魅力和生命的价值。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也意味着我们要注重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包括食品安全、交通安全、自然灾害等各方面。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人,重视每一份生命,让每一个华夏儿女都能够享受到安宁、和谐的生活。近年来,国家加大了食品安全和生命安全方面的投入,采取了多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会成为一个更加安全、更加幸福的国家。

  作为年轻人,我们更应该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在学习和工作中以身作则,积极践行这一原则。首先,在学习上,我们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己,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能够为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其次,在工作上,我们要尽职尽责,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为人民办好事,做好事。最后,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重文明礼仪、践行奉献精神,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并且尊重长辈,安度晚年。

  总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华民族永恒的价值观,是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基石,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牢记的原则。作为中国年轻人,我们应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努力,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这一原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一起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而努力!

篇二:坚持以民为本生命至上

  

  坚持人民至上的心得体会坚持人民至上课

  题讨论的心得体会

  人民至上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生动体现,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诠释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是牢记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而生命至上则是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在人民的诸多利益中,惟有生命安全是人民最基本的权利,身体健康是人民幸福最基础的保障。没有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就没有保障,甚至就是一句空话;只有将生命至上落到实处,人民至上才有抓手,经济社会发展才有意义。在一定意义上,人民至上就是生命至上,生命至上就是人民至±o

  人民至上与生命至上,原本就是手心与手背的关系。我们常说手心手背都是肉,意思是说手心和手背的地位与作用是相当的,于我则不分彼此。潜台词就是:要同等对待手心和手背,决不能厚此薄彼;或者说,要我两者弃一,我实在是于心不**或无法作取舍。手心和手背连着党的心,连着党的信仰,连着党的伟大事业。全面的范文写作网站处理不好手心和手背的关系,人民至上就

  对党和人民忠诚是对党员干部的政治要求,也是党员干部最重

  要的政治素养。党员干部无论在何时何地做任何事都应始终把“忠诚”烙在心里,心存人民的情怀、坚持人民的立场;始终代表党的初心,体现党的为民本色,敬畏人民、为了人民;始终坚持广开言路问计于民,深入一线基层倾听群众呼声,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在日常的社保经办服务和信访接待中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信念热心服务,用真诚打动群众、用真情感动群众,在“小事”上下功夫,把参保单位和群众最关心关切的难点问题真正办好办实,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我们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温度”,真正成为群众的知心人、暖心人、贴心人。

  一切为了人民。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下,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都得到悉心呵护,从社区值守,到居家隔离,从超4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到疫情大考下基本民生有效保障、重点行业有序运转,更加彰显了我们党以及党员干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党员干部要始终深怀爱民之心,涵养担当底气,勇履担当之责;始终保持对事业的忠诚热爱,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自觉做到“事不避难、勇于担责”。作为社保人,要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切实做到用情待事、以情感人,切实把“情”贯穿于社保经办服务的全过程,用“情”温暖广大参保群众。要认真找准社保经办工作中的盲区和短板,推动工作进一步落实落细,坚定不移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经办服务,解难题、纾民困,收获人民群众的真心点赞。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党员干部要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温饱喜乐放在心上,把为人民谋谋福祉作为奋斗目标。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动摇,自觉抵制“吃拿卡要”和忽悠群众的现象,加强作风建设,克服“怕慢假庸散”;始终严格依法依规办事,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铸就清正廉洁之魂。始终坚持以群众利益为目标,用群众的眼光、从群众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真正把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疾苦扛在肩上、放在心中、落实到行动中去,把群众当亲人,以初心赢民心、以真情暖民心。

  通过学习全会精神,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对未来充满信心,也感受到肩上责任更加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持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践行初心使命,坚持将人民群众对社保经办工作的需求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脚踏实地、认清差距、鼓足干劲、久久为功,努力推进社会保险工作持续稳定发展,进一步提升参保人员的满意度、幸福感,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篇三:坚持以民为本生命至上

  

  关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800字

  然坚持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医生和护士是最朴实无华的疫情政策践行者。墙上的照片,或有医生累瘫在地依然问着病人的情况,或有护士因穿防护服辨认不出而写在防护服上的“武汉必胜!”,或有护士匆匆推病床的背影。这些最广大的普通人,他们的名字鲜为人知,他们的付出悄然无声,但是武汉这座城市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而生生不息,正是因为他们把力量铸就了一道钢铁长城,把所有人的力量聚在一起,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我们才得以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唯此,才会赢得群众的拥护,才能激发出群众参与防控疫情的更大热情。

  防控就是责任,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这是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所明确提到的一项内容。打赢防疫狙击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必须敢于担当、迎难而上、履职尽责、时刻在状态,才能把党旗插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风浪、直面挑战,就一定能汇聚起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艺、社科工作也要以人民为中心”是总书记对文艺界社科界的殷切嘱托,是总书记爱民情怀的深刻体现。

  政府要过紧日子,百姓要过好日子。我们总说党和人民是“鱼水情”,“鱼水情”体现在哪儿体现在自己有一条棉被时,要割给老百姓一半;体现在最后一碗粥,要让给老乡喝;体现在政府要过紧日子,老百姓要过好日子。

  坚持不懈真扶贫,不获全胜不收兵。脱贫攻坚工作是的民生工程,是造福于民的大好事。近年来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对群众反映的“虚假脱贫”等问题,总书记对所有党员干部强调要尽锐出战、坚持到底、真抓真干真扶贫,就是总书记对人民眷爱至深的体现。

  在春意盎然的五月,“两会时间”再次开启。全国人民期盼着两会,世界各国瞩目着两会。“两会一召开,好事自然来”仿佛已成为国民心中潜意识的期盼,期盼伟大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期盼更多新的惠民政策,分享更多改革红利。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毫无疑问,每年全国两会都有关于民生话题的新提案,但始终不变的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

  为人民服务就要增强公仆意识。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领导就是服务”,党员干部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为人民服务,人民的公仆。公仆意识,是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因此,作为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处处为民着“想”,就要树立正确的“官”念,增强公仆意识:按照“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自觉做到“官高不移为民志,位尊不改公仆心”。

  为人民服务就要改进工作作风。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和事业成败。因此,作为一名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处处为民着“想”,就要树立“人民至上”理念,努力改进工作作风:严格恪守党性原则,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各项工作中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努力改进作风,做到心中有人民,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当作亲人;做到干事为人民,始终把群众的利

  益、愿望和要求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勤政廉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在为民服务过程中,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为民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为人民服务就要强化奉献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奉献精神所彰显的“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作为一名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处处为民着“想”,就要树立“忠诚为民”观念,强化奉献精神,切实做到坚守理想的“知”与敢于奉献的“行”的辩证统一,既要“敢为”又要“甘为”: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把为民无私奉献作为行为准则,始终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勤奋工作、廉洁奉公,为党和人民事业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流,属于鱼虾的殿堂,我呼吁,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第五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800字

  数月来,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到全国两会专家座谈,再到洪涝灾害应急救援,习总书记始终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牢牢放在第一位,让党的初心使命得到极大彰显。脱贫攻坚迎来决战时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坚决拿下一只只“拦路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迎接挑战中诠释使命担当、在战风斗雨中淬炼铿锵之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奋勇前行。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是要始终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引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创造历史,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但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验总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宗旨,也是使命;对党员干部既是责任,也是考验。要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写在旗帜上,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扎实做好“六稳”、全面落实“六保”,统筹推进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经济社会发展等与人民群众利益攸关的各项工作,以坚定信念和崇高使命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是要着力强化突发灾害的快速响应。“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各省市坚持全国一盘棋,以雷霆万钧之势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快速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局面,其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南方洪涝地质灾害中,各相关部门尤其是党员干部以最快速度“逆流而上”,紧急调运救灾物资、快速恢复供水供电、全力实施倒损住房重建,成为受灾群众最可靠的“主心骨”。灾难面前,快速响应能力彰显生命至上,更体现中国的制度优势。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绷紧突发事故快速响应这根弦,本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坚决扛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政治责任,打好突发灾害“前哨战”。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是要不断锤炼敢打必胜的实战本领。“艰难困

  苦,玉汝于成。”疫情、洪涝等自然灾害瞬息万变,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就必须练就过硬本领,以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深刻认识内在规律,方能在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精准施策、防治有力,做到关键时刻拎得清楚、抓住要害,避免“螃蟹吃豆腐——吃得不多,抓得挺乱”。与灾情短兵相抗不能是盲目的、不能只凭一腔热情,广大党员干部要将敢打必胜信念转化为与死神过招的实战本领,始终冲锋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要在能力上“升级换代”、在履职上“铁肩担当”,才能做到面对灾情考验,既能刀山敢上、火海敢闯,也能上得去、闯得进、打得赢,如此方能以“宽肩膀”“硬脊梁”,当好人民群众的忠诚卫士,守好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宁,履行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

  我们的政府,是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凡事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党和政府时刻把群众利益挂在心上、付诸在行动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时刻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党和政府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各级党员干部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让人民时刻感受到生活在幸福之中。

  “人民至上”激发了“牢牢植根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脱贫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面对疫情挑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任务更加艰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还剩200多天,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和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的1113个村,当前已进入挂牌督战状态,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反对和惩治腐败,坚持不懈整治“四风”,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就是为了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保驾护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幸福大道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第七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800字

  全国政协第十三届三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陆续拉开了帷幕。虽然受疫情影响,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全国两会时间推迟了许多,议程安排得也相当紧凑,但我们依然能从两会里的种种细节上时刻感受到“人民至上”,感受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始终。

  人民至上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满意。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让人民群众满意是我们每一名公务员做好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衡量公务员是否称职的根本标准。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要始终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

  感、安全感为己任。

  人民至上就是要时刻为人民服务。公务员作为人民的公仆,其职责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始终急人民之所急,忧人民之所忧,秉承“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来干事创业,才能充分赢得人民拥护。这些拟表彰对象是公务员中的杰出代表,他们虽来自不同的地方,身处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工作职责,但他们有着共同的信念和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一般的业绩;他们对事业有着强烈的使命意识,把个人价值实现与为人民服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价值追求化作了为人民谋幸福的不竭动力。

  人民至上就是要把人民装在心中。党员干部必须谨记我们党的初心使命,牢记我们党的“根”和“本”,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自觉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自身的奋斗目标融合起来,将群众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群众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群众诉求是否真正得到了切实解决等等,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从而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保”任务,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群众排忧解难,自觉弘扬勤勉精神、吃苦精神、奋斗精神。

  “1461亿元”,释放出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今年的财政预算继续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安排“1461亿元”,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保障。2023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成就,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从2023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去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县从832个减少到今年的52个,接近完成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这些喜人的成就彰显了党一以贯之的人民情怀,“1461亿元”扶贫资金的投入传递出人民至上的理念意识。

  “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画上句号。党员干部更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决心向夺取脱贫攻坚战胜利目标冲刺,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意志啃下硬骨头,以一鼓作气、乘势而上的姿态勇夺新胜利,就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800字

篇四:坚持以民为本生命至上

  

  2020-12文艺生活LITERATURELIFE理论新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刘佳(中共柳州市委党校,广西柳州545000)摘要院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只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自身的内在价值取向。两个“至上”辩证统一,这是全面提高我国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的核心价值基础。要以制度为保障,凝聚人民之力,筑牢公共安全基石,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关键词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公共安全保障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6-0285-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6.133一、引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各级领导干部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就是认真研读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和《建议》的内容,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并践行于各项工作之中。《建议》提出,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国家安全工作的宗旨就是“人民安全”,习总书记指出,要把“人民安全”置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国家安全要素之前。并且,其作为核心价值基础,必须贯穿于我国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作的始终。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三、以两个“至上”为引领,制度为保障,筑牢公共安全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迈入发展的快车道,更加系统、更加规范。一系列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政策、制度和法律相继出台。纵观党的十九大报告、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公报以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满了人民情感和对增进人民福祉的执着。2020年,为了消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面临的威胁,国家及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以生命为重的救治政策和防控政策,发布了《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启动修改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加快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确保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抗击疫情的重大胜利,归根结底在于国家始终坚持两个“至上”的原则,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重视,在危机处置中攻坚克难,不断完善了我国公共卫生制度体系建设。公共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内容,习总书记指出,公共安全保障要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安定有序和经济社会系统的持续运行为核心目标,这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非常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切入:一是树立安全韧性意识。我国公共安全保障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在缩小。但是,在系统性、前瞻性方面,仍然存在意识滞后的问题。公共安全体系的安全韧性,是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广泛使用的概念。在处置各类公共突发事件中,直接表现为承受、适应和迅速恢复的能力。我们处在一个高风险的状态,当面临突如其来的灾难时,需要深思的是:我们整个国家是否具有预防、保护、响应和恢复的能力?是否符合一个安全韧性高的国家标准?我国公共安全保障不仅要树立韧性意识,还需要建设立体网络。纵向覆盖,从个人到国家多层次打造“强韧工程”;横向拓展,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从突发事件风险的辨识和防控、应对和处置、认识和评价等方面加强动态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强创新驱动力。创新贯穿于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的健全同样依靠创新。从理念、机制、方法和技术装备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科技的创新二、两个“至上”辩证统一,是我党矢志不渝的追求两个“至上”即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要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对公共安全保障的引领作用。生命至上才能体现人民至上,人民至上必须坚持生命至上。二者互为前提,辩证统一,形成良性循环。要牢固树立两个“至上”意识,贯穿于工作实践当中。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只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自成立以来,从来没有谋求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自身的内在价值取向,牢固树立并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党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并关爱人民生命健康置于首位,矢志不渝地坚持人民至上。在革命时期,整个国家处于物质及其匮乏,条件极为艰苦的困境,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和瑞金根据地等地,不畏艰险,攻坚克难,实事求是,积极开展军民卫生运动、紧抓群众卫生防疫工作、设立疫情报告制度等,显著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在建设时期,我们遭遇了诸多突发灾难,例如唐山大地震。在这样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党和国家不惜一切代价,坚持第一时间抢救人员,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及时开展灾后重建。这一时期,积累了宝贵的应急救援经验,奠定了公共安全保障的基础。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无论是1998年洪灾还是2008年汶川地震,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断加强国家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应急处置制度建设,提升抢救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实效,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了国家公共安全保障能力。、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285理论新探文艺生活LITERATURELIFE2020-12引领和驱动作用。首先,立足实际,有的放矢。准确把握国家公共安全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大需求,尤其是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抵御和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等领域,要结合实际情况,有的放矢,重点加强安全信息系统、社会安全综合治理等关键科技瓶颈问题的研究和应用。逐步完善囊括评估、预警、研判、处置和保障等关键环节的系统建设,建立起立体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技术体系。其次,针对突发事件现场处置薄弱的问题,努力培育形成应急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研发出一批标准化、体系化、成套化的应急技术装备。最后,努力建设代世界一流的国家实验室。例如能开展对公共安全产品和装备进行测试和检验的认证工作;能对公共安全事件发生、发展和应对进行情景仿真构建推演、研判决策,并建成数据库以供学习和演练。四、凝聚人民伟力,战胜艰难险阻,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是不同以往,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目前持续恶化,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及其艰巨繁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当前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的困难与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只有全面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凝聚人民之伟力,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论述,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才能更切实地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建议》就“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也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并要求在“十四五”和今后一个时期认真贯彻落实。在防御自然灾害方面,要求提升地震、火灾、洪涝、干旱等各类自然灾害防御工程的标准;在保障安全生产方面,要求加强监管执法,力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做到常态化、科学化管理;在提升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水平方面,要求密切关注与人民健康有关的食品药品等产品和服务领域,切实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具体来说,需要着重从制度建设入手:(一)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法律体系为应对各类高发、频发的突发公共事件,国家已相继出台了不少法律法规。这是我们预防和处置的法律基础和执法依据。但是,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法律体系仍然任重道远。除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基础,构建严密的立法框架体系外,还必完善相应的制度体系。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最高准则,丰富和完善预警监测、应急决策、救援处置、信息公开、灾后重建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加大宣传和执行力度,确保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置于法有据、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二)构建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防御规划体系“备预不虞,为国常道”。习总书记要求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要实现从“亡羊补牢”向“曲突徙薪”的理念转变,做到未雨绸缪,处置关口前移。以“十四五”规划为总揽,加强本地实情细化研究,尤其是重大工程、重要基础设施需要补短板。不能将应急预案束之高阁,要充分发挥其指导实践的作用,并且及时总结反思调整,做到动态化管理。针对处置时可动员的力量、可调配的资源等,结合各类应急预案规划出缜密而且有效率的内容并且做到动态监控与管理。(三)坚持做到公共安全教育与培训常态化两个“至上”能够取得重大成就,与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密不可分,也与人民的积极参与密切相关。全民危机意识的培养、自救互救技能和心理应对能力的提升直接影响我国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水平的提升。首先,要广泛动员,重心下移。基层是公共安全保障工作的主战场,也是公共安全保障的社会基础,我们要发挥好这个优势。其次,要牢固树立民众主体意识,扩大参与面。人民群众是党和国家公共安全保护的主要对象,也是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的主体力量。当灾害来临时,要凝聚人民之伟力,第一时间开展自救和互救,维护公共安全、应对安全风险。最后,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优势互补,积极创新,拓宽渠道、丰富形式、全方位立体式纵深推进,依托政府、社会团体、个人三级教育体系,进行全民公共安全知识宣传并定期开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模拟教育,着力提高民众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时,完善公共安全教育体系,加强学科建设,建成一批公共安全培训、演练基地,构建覆盖专业人才培养与普通民众科普的公共安全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彰显了习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切实提高我国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的基石。只有认真贯彻落实,才能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参考文献:[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86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