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落实(3篇)

时间:2024-09-14 09:32:02 来源:晨阳文秘网

篇一:践行以人民为中心,落实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落实措施

  1.引言

  1.1概述

  在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措施方面,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的根本的理论立足点和实践基点,也是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真正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够有效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具体而言,在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措施中,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他们的合法权益应当得到充分的保障。因此,我们需要倡导民主、加强法治,在决策过程中广泛听取民意,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同时加强法治建设,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其次,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要通过改革创新,提高人民的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人民是国家的基础,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

  第四,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落实措施要强调整体发展,并注重推动贫困地

  区、边远地区的发展,缩小地区间的差距,让更多的人民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总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落实措施是一个全面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真正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1.2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组织框架和内容安排。一个良好的文章结构有助于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核心内容。本文旨在探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落实措施,为了系统地呈现这一主题,文章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

  首先,引言部分会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概述,介绍人民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力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我国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同时,引言部分还会说明文章的整体结构,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文章的逻辑框架和内容安排。最后,引言部分还会阐明本文探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落实措施的目的,即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进一步强化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获得感。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要点进行论述。第一个要点将会详细介绍政府在经济建设、社会服务、民生保障等方面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落实措施。例如,推动就业、改善教育条件、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具体举措。第二个要点将聚焦于社会各界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中的具体落实措施。例如,企业注重员工福利,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社会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具体做法。通过这两个要点的论述,读者可以全

  面了解到我国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方面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展望进行展示。在总结要点部分,将对文章中涉及的具体措施和成效进行概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我国的重要性和优势。在对未来的展望部分,将展望我国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中仍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推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通过以上的文章结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落实措施,全面了解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成绩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的部分的内容应包含对本篇长文的撰写目的进行说明。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编写范例:

  1.3目的本篇长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和阐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落实措施,旨在加深读者对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解,并提供具体的实践方案和建议。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和方面,具体介绍在不同领域和层次上如何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融入到实际工作中。

  首先,本文将通过概述的方式对以人民为中心的概念进行界定和解释,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其次,我们将详细介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落实措施在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等各个层面的应用和实践案例。同时,我们也将深入分析不同领域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以期促进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实施。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

  性,明确其在各个层次和领域的具体表现和实践途径。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篇长文的撰写,为相关机构和个人提供借鉴和参考,激发更多的探索和实践,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我们也将展望未来,对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落实措施在社会发展中的前景进行探讨,希望通过这篇长文能够唤起更多人们对于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思考和关注,促进社会各方面的进步与发展。

  本篇长文力求全面、客观、深入地剖析和探讨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落实措施,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洞见,为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2.正文

  2.1第一个要点

  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落实措施中,第一个要点是加强民生保障。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的全面发展,而实现人民的全面发展首先要从基本的民生保障入手。

  首先,要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是人民生活中的基础,包括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我们应该通过加大投入,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让人民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福利。在教育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在医疗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让人民享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在住房方面,我们应该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在养老方面,我们应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老年人服务体系,确保老年人

  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其次,要提高收入水平。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我们应该通过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人民群众增加收入来源。同时,要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推动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此外,还要加大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促进收入差距的缩小,让更多的人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再次,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方式,我们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全面、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方面,我们应该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制度设计,确保人民享受到充分的社会保障待遇。

  总之,加强民生保障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落实措施中的首要任务。只有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我们应该坚定信心,持续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2.2第二个要点

  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落实措施中,第二个要点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人民群众对于社会保障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为了解决人民群众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建立健全全面、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首先,要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制度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政府应该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确保每

  一个人都能够参加社会保险。同时,要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社会保险资金的安全和有效运作。

  其次,要健全社会救助制度。社会救助是为那些生活困难、特别是生活无着的人提供暂时性救助的一种方式。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救助的投入,确保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能够及时得到救助。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的标准和程序,确保救助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此外,要加强就业保障。就业是人民群众自我实现、改善生活状况的重要渠道。政府应该出台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和就业创造,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同时,还应该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最后,还应该加强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的保障措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医疗费用的上涨,养老和医疗问题成为人民群众关切的焦点。政府应该加强对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老年人和病患能够得到应有的保障。此外,还应该加大对住房困难家庭的帮助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提供适宜的住房条件。

  总之,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落实措施之一。只有确保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才能实现人民的整体福祉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政府应该在社会保障方面加大投入和改革力度,为人民提供更加全面、公平、可持续的保障机制。

  3.结论

  3.1总结要点

  本文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落实措施"为主题,通过对相关政策

  和实践的研究,总结出以下核心要点:

  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中心工作始终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人民是我国社会主体,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实现国家的长久稳定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其次,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落实措施包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民生环境、加强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政府在制定政策和规划发展方向时,要充分考虑人民的需求和利益,加大对基层民生的投入和补贴力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再次,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落实措施需要注重群众的参与和意见反馈。政府部门要积极听取和采纳人民的意见建议,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主参与活动,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参与意识,让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发展的主人。

  最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落实措施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和法治环境。要加强对各级政府和公务员的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廉洁度,维护人民的权益和社会的公正公平。

  综上所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落实措施是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要素,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只有不断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才能实现国家的持续繁荣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3.2对未来的展望

  对未来的展望

  在实施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落实措施方面,我们应该不断关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下是对未来的一些建议和展望:

  首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的需求也会不断改变。我们应该密切关注人民的新需求,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比如,以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的方式向人民提供各种服务,满足他们在生活、工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

  其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应该积极利用科技手段来服务人民。例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好地了解人民的需求和诉求,从而更精确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同时,还可以利用物联网等技术打造智慧城市,提升人民的生活便利程度。

  另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对人民参与政府决策的渠道和机制建设。通过开展民主协商、听取民意、建立民意调查等方式,让人民更加直接和有序地参与决策过程。这样可以更好地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避免决策的片面性和主观性,确保决策真正符合人民的期望和利益。

  最后,我们应该注重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只有让人民真正感受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落实措施带来的实惠和改善,才能使他们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和期待。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优化教育医疗资源分配、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来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让每个人都能分享到发展的成果。

  总之,未来的展望是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落实措施中,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和人民的需求,不断完善相关机制和服务,提高人民的获得

  感和幸福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真正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发展目标,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篇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落实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

  讲好新时代百姓故事

  新时代是中国发展最好的时代,而人民是新时代的主角和中心,人民的幸福和利益应该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问题着手,讲好新时代百姓故事。

  一、落实民生为先的发展思想

  新时代的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是,我们需要更多关注的是人民的福祉。实施落实民生为先的发展思想,才能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发展的实惠。比如,扶持基层发展、实施脱贫攻坚、发展教育、优化医疗卫生等,都是关乎百姓利益的大事。我们需要通过讲好人民的故事,强化开展落实民生为先的发展思想的重要性。

  二、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

  讲好百姓故事,需要真实的语言和情感。我们需要将人民的最真实的声音放在我们的舞台上,让更多人了解人民的需求和关心。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群众的获得感,让人民有一个真正的感受。比如,让公共服务资源覆盖到社区和农村,建设良好的居住与生活环境,完善便利的医疗保障和养老服务。这些真正解决群众关心问题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举措,可以得到人民大众更高的满意度和信任度。用新时代的政策求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三、宣传人民精神风貌

  我们需要积极宣传群众的善良和正能量,展现正义、公正、平等的社会风貌。宣传市民文明素质、模范家庭、英雄模范、优秀教师、抗击天灾等正面的生活故事,争取更多人积极参与到新时代的建设和发展中来。通过喜闻乐见、情感化的讲述方式,吸引更多人参与和支持,加强国家凝聚力和合力。

  四、加强人民意识形态建设

  人民群众是新时代的生力军和主角,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必须与新时代精神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协调。加强人民意识形态建设,让群众更深刻理解和认同新时代的价值观念,积极践行。同时,宣传“四个自信”、推进中华文化讲好故事等行动,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文化自信。

  总而言之,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讲好新时代百姓故事,要加强问题导向引领,聚焦解决困难和群众关切,用优质的公共服务、有效的治理和普及的科技信息把最真善美地生活景象呈现在人民群众面前。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宣传教育,让更多有正面的、奉献的百姓故事被传递出去,增强人民信心,加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新时代的进一步发展。

篇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落实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

  [内容提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内在要求,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是适应新时代新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然抉择。习近平从执政理念、目标任务、执政基础、政绩观、评价标准、群众路线等角度,阐明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丰富内涵:坚持人民至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牢记根本宗旨、践行初心使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谋划发展,站在人民立场深化改革开放,着眼人民美好生活改善民生,突出人民利益导向加强制度创新,牢牢植根人民、夯实执政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围绕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进行了大量论述。特别是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对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①]认真学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深刻认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大意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内在要求

  如何理解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是社会历史观的重大问题。谁创造了历史?谁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谁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历史唯心主义认为,君主、贵族、皇帝、王子等统治阶级精英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历史是少数人主导和推动的历史。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代表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充分肯定和尊重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历史唯心主义则极力否定和贬低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是否承认、尊重并发挥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政党在社会活动、执政实践中面临的首要根本问题。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始终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是否具有先进性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勇担民族复兴历史大任、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运用,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立场。

  (二)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把党的初心使命上升到根本动力的高度,指出初心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③]。在论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内涵和要求时,习近平始终着眼于人民、聚焦于人民,频频提及人民、深情讲到人民。他指出: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不要忘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必须有深厚的人民情怀;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宗旨;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共产党人坚持的初心,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永远忠诚;等等。[④]这些论述虽然角度各不相同,但都贯穿着两个大字——“人民”。

  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⑤]这不仅从以往我们一贯强调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的角度,而且还从党的初心和使命这一新的角度深刻阐明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性,辩证揭示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认识的深化。这启示我们:以人民为中心本身就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深刻内涵、本质要求,坚守初心使命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奋斗史,本质上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奋斗史。

  (三)适应新时代新发展的迫切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阶段、发展条件、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的发展任务、战略安排、具体目标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十九大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高度,科学擘画了分两步走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面临新的形势、完成新的任务、实现新的目标,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推进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全局性的历史性变革,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新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大幅提高,人们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领域、多方面的特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广泛。他们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的要求也日益丰富。与此同时,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突出,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和症结。这迫切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来解决问题、消除症结,在显著提高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所以赢得人民拥护、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赢得人民的衷心爱戴。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根本特征,是覆盖和统领我国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正是从这一点上概括了我国国体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这也说明了其极端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包含丰富的内容,其核心和本质是人民民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概括为13个方面,其中,“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就是直接

  从人民民主、民生角度来提炼和总结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了13个方面的战略部署,其中,“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是直接聚焦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而提出的。[⑥]其他一些重大部署,尽管各自的侧重点不一样,但归根到底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都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各个环节,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使各方面制度创新更能反映人民的意愿、符合人民的期盼、满足人民的需要。

  (五)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然抉择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新旧因素、力量相互交织,全球秩序、国家关系深刻演变,政治局势、地区安全深刻重塑,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世界经济严重衰退,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国际投资大幅萎缩,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全球治理体系加快变革,围绕争夺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主导权的较量仍然十分激烈。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华民族正处于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不断显现,激流险滩暗礁更多;我国发展进入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各种矛盾叠加碰撞。习近平强调:“各种矛盾风险挑战源、各类矛盾风险挑战点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如果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会传导、叠加、演变、升级,使小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大的矛盾风险挑战,局部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系统的矛盾风险挑战,国际上的矛盾风险挑战演变为国内的矛盾风险挑战,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领域的矛盾风险

  挑战转化为政治矛盾风险挑战,最终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危及。”[⑦]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事业,其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各种各样的“拦路虎”和“绊脚石”随时会出现。“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要求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各类矛盾内外联动、交叉累积,以有效化解显性安全和隐性威胁。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问计于民、汲取民智,使各项政策举措更加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依靠人民的伟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冲击和影响,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二、牢牢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丰富内涵

  中国共产党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实践。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毛泽东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运用于工作实践,阐述了“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的辩证关系。群众路线同实事求是、独立自主一起,构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邓小平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愿望和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他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本质上是人民利益标准。邓小平孜孜以求的是增进人民福祉。他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之中,反复强调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他把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努力使人民群众共享

  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他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升到党的执政理念的高度,强调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些宝贵的探索,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习近平从执政理念、目标任务、执政基础、政绩观、评价标准、群众路线等角度,深刻阐明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一)坚持人民至上

  “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从执政理念的角度阐述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核心内涵,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不仅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重申强调,而且是进一步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做好当前和今后工作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指导思想。在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面前,党中央一开始就明确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迅速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患者。对所有的患者,无论病情轻重、年龄大小,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而且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面对疫情作出的鲜明回答,这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动体现!

  人民至上是我们党对人民的根本立场、感情和态度的集中概括。这种概括既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彻底坚持,也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进一步论证;它既反映了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又揭示了人民主体地位的发展方向。它表明,人民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而且是最高主体,人民在党和国家中的崇高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我们党没有自己的特殊

  利益,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高于一切,高于一切;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人民都是我们党首先考虑的。

  (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习近平从目标任务的角度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的新论述,体现了我们党肩负的对人民的重大责任。“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⑧]这些都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真实反映,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所作的一切努力,就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激励我们奋进的巨大力量,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既有量变也有质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丰富、越全面、越高,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舞台就越广阔、越壮观、越生动。要善于发现人民的新期待,把握人民的新愿望,瞄准人民的新需求,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习近平站在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高度,从巩固执政基础的角度作出的新论断,是对人民力量的新阐释。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并且是在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大党。人民对党的态度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决定着党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人民是党最可靠、最伟大的力量源泉。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写就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写就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辉煌篇章。

  人民不仅“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⑨],而且还“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力量源泉”[⑩]。我们党之所以能走到今天,离不开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我们党要继续长期执政,更离不开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就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最大支撑、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有了人民这个最大底气,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在这次疫情防控斗争中,广大人民群众识大体、顾大局,形成了联防联控的基础性力量,为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出了巨大贡献。习近平关于“最大底气”的论断,既彰显了我们党对党群关系的自信、对党自身的自信,同时又提出了长期执政条件下如何赢得民心民意、不断厚植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的重大任务。

  (四)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是习近平从政绩观的角度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的阐释,是对政绩观提出的新要求。政绩观是指党员、干部对政绩的基本看法和基本态度,是党员、干部创造政绩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起着方向盘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为民造福,而只有做到为民造福,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如磐石。”[11]我们党之所以能得到人民衷心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得到人民支持,正是因为造福了人民。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推动发展的难度加大。特别是在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为民造福的任务比过去更加艰巨繁重。在这个时候,习近平强调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党员、干部必须切实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根本问题。党员、干部的政绩观不仅要聚焦为民造福、瞄准为民造福,而且还要把为民造福摆在政绩观最紧要的位置。在这个问题上,决不能“走神”“散光”,更不能偏离、缺失。

  (五)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是习近平从评价标准的角度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行的新思考,“最”字凸显了这一评价标准的人民性、根本性、权威性。“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12]人民群众对我们是否满意,不仅要看我们是怎么说的,更要看我们是怎么做的。只要我们所做的是符合人民愿望和利益的、科学的、切合实际的,人民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给予高度评价。“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13]必须把人民是否拥护、是否赞成、是否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真正让人民来评判我们的工作。

  立足于新时代新情况,习近平郑重向全党提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14]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世所罕见的奇迹,但我们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必须继续以“赶考”的心态,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向时代和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六)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是习近平从群众路线的角度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行的阐释,强调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彻底性、全面性。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法宝,也是党的优良传统。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我们获得正确认识的基本源泉,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无限的创造力。在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历史上,许多的伟大创造,都是人民群众首先创造和发明出来的,如战争年代的地道战、地雷战,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发展等。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得好,党群关系密切,党的事业就能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15]。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形势任务之复杂、发展变化之迅速、涵盖领域之广泛、利益调整之深刻、触及问题之尖锐、推进改革之艰巨前所未有。这些都对我们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出了新要求,也凸显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群众路线都不能丢。我们要结合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创新贯彻群众路线的方式方法,把群众路线真正落实到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切实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

  三、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明确提出了“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6]的要求,并强调,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17]。

  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他再次强调,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18]。

  (一)牢记根本宗旨、践行初心使命

  “牢记根本宗旨、践行初心使命”是为了固本培元,从根本上筑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根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很容易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要到哪里去,很容易就走散了、走丢了。“忘记初心和使命,我们党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19]践行初心使命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一劳永逸的,而是需要持续努力、锲而不舍、常抓不懈的。我们要时时叩问初心、检视初心,加强理论武装、党性修养,不断清除杂质、防治污染,持续夯实思想政治基础。

  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引领使命,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强化使命,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一要着眼人民,做工作要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多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二要着眼长远,既要扎扎实实做好当前的工作,也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真正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政绩,决不能只顾眼前一时之虚名而盲目蛮干,留下一屁股烂账甚至给未来发展留下隐患;三要脚踏实地,必须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真正做到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切实干出成效来,决不能为了显示政绩随意另搞一套空洞无物的口号、不切实际的规划。

  (二)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谋划发展

  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任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20]我国经济增长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提出来的。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打赢脱贫攻坚战、治理生态环境等,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但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并没有改变。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发挥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市场的潜力和作用,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巩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巩固农业基础性地位,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动我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21]面对当前形势,我们要加大“六稳”工作力度,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确保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三)站在人民立场深化改革开放

  “站在人民立场深化改革开放”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关键环节。习近平将改革开放看做是“新的伟大革命”“鲜明旗帜”“伟大觉醒”“活力之源”“重要法宝”“必由之路”“关键一招”。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的更多的是体制机制的深层次问题,各方面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坚决站在人民立场上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坚决破除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牢牢把握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制定各项改革措施,围绕人民需求统筹推进改革开放;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各方面,“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22]。要突出重点、找准穴位,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人民认可的硬招实招。要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实惠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积极性的改革,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要勇于挑重担、啃硬骨头,善于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四)着眼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改善民生

  增进人民福祉、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坚持执政为民、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根本要求。要提高民生保障和改善水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养儿防老、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养

  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确保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们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优先发展教育,落实德育的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要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完善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明确、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优质文化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让人民享受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突出人民利益导向加强制度创新

  加强制度创新,使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更好地反映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激发人民创造力,必将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体现了最广泛、最真实、最有效的民主,能够最大限度地汇聚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治国理政的强大合力。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人人有责、人人有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当前,尤其要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改革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疫情监测和预警能力,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治体系,统筹应急情况下医疗卫生机构动员响应、区域联动和人员调动,建立健全重大疫情分级、分层、分类救治机制,增强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继续深化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不断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国家卫生政策和公共卫生法律法规。贯彻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把群众路线运用到健康防病中,开展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

  (六)牢牢植根人民、夯实执政基础

  这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靠什么?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23]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密切联系群众,既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要牢牢扎根在人民中间,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要强化人民立场、增进群众感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忧心事、操心事、烦心事,以为民造福、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不断厚植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24],是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习近平强调,“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审视,从思想和利益根源上来破解”[25]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形式主义要着重解决工作不实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反对官僚主义要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当前,要坚决整治文山会海,改进督查检查考核方式方法,切实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线工作之中。要开展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使调研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

  [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

  (原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20年第4期)

  [①]参见《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坚持人民至上

  不断造福人民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载于2020年5月23日《人民日报》。

  [②]《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52页。

  [③]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2页。

  [④]参见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年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⑤]《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坚持人民至上

  不断造福人民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载于2020年5月23日《人民日报》。

  [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5、8、11页。

  [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22页。

  [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4页。

  [⑨]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4页。

  [⑩]习近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载于《求是》2019年第19期。

  [1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2页。

  [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2018年版第28页。

  [1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98页。

  [14]《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37页。

  [15]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4页。

  [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2017年版第213页。

  [17]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390—391页。

  [18]《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坚持人民至上

  不断造福人民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载于2020年5月23日《人民日报》。

  [19]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11页。

  [2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2017年版第213—214页。

  [21]《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

  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眼光分析经济形势

  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载于2020年5月24日《人民日报》。

  [2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03页。

  [23]《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29页。

  [24]《习近平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要论述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8页。

  [25]《习近平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要论述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45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