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坚定不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五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这首歌中所唱,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泱泱大国,民族团结是一条重要的进展大计。
新疆更是一个多民族的聚拢区,在这里民族团结显得特别重要。7·5大事之后,三个离不开成了这里的进展之大计。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
是啊,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才会有今日的辉煌!只有民族团结了,经济才能更快速的进展;只有民族团结了,才不会发生昨天的悲剧;只有民族团结了,人民才会安居乐业。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走向社会主义的宏大复兴。
纵观千百年来的民族进展史,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生活在这片宽阔而富裕的土地上。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着冲突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斗,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沟通和友好往来,始终是历史的主流。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受几千年的.变故与动乱而永不分别,正是由于我们的祖辈们如此团结,如此有分散力。
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和亲入藏,土尔跋扈族在渥多锡带着还乡……这些事例虽然来自离我们特别遥远的古代,但至今仍旧广为流传。
不光在古代,在今日也有许多这样的事例:
人们不会遗忘,为了挽救尿毒症晚期的维吾尔族学生毛兰·吾买尔,23岁的王燕娜姐姐,把自己的一颗肾,无偿捐赠给了素不相识的维吾尔族“弟弟”。
人们不会遗忘,在天山深处偏僻的库车县栏杆村,维吾尔族老人卡德尔,用40年时间写下了1000多篇日记,记载了解放军与当地村民之间拥军爱民的故事。这位老人说,我的眼睛不行了,但要把写日记的任务交给儿子,这日记不会停,肯定会一代代写下去。
人们不会遗忘,被誉为维吾尔“音乐之母”的“十二木卡姆”在新中国成立前已濒于灭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将其列为重点抢救的艺术品种,组织力气收集、整理和爱护;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等一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工程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手握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维护民族团结是刻不容缓的,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的,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汇成江河,不传谣,不信谣,不参加违法犯罪活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共同筑起一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沙子混合以后,比花岗岩还坚硬。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让我们民汉一家亲,永久这样相亲相爱吧,假如我们分裂了,别的国家就有机可乘,必将会让我们走向灭亡,假如我们心连心,手握手,筑起铜墙铁壁,那么,就算有再强大的敌人,我们也不会可怕!我们中华民族必将象巨人一样矗立在世界的东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2在我的心底里,隐蔽着一个梦,那是一个美妙的中国梦,那个梦聚拢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盼望!承载着十三亿颗中国心!我愿:五十六个民族永久团结在一起,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如兄弟姐妹永不分别!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个巨大的团体。只要全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只要我们56个民族紧紧相依,就没有什么困难险阻不能克制,就没有什么幻想不能实现。历史一再说明,民族团结和谐,国家就富强兴旺;民族内乱分裂,国家就衰败落后。洪涝灾难冲不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地震垮塌压不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狂风怒号也吹不倒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
“今日,我们都是汶川人!”六年前,这句话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心声。在玉树大地震后,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中华儿女再次奏响心手相连、众志成城的心曲:“今日,我们都是玉树人!”邻近的西藏,抽调拉萨、林芝、昌都的公安消防官兵,在第一时间分头向玉树挺进。昌都消防官兵成为最早进入灾区一线的外地救援队伍。18日上午,记者在玉树抗震救
灾指挥中心,见到了志愿者赵成才和29位战友,组成“老兵联盟”,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玉树。哪里有任务,他们就消失在哪里,记者这几天已在好几个不同的场合见到过这些劳碌的“老兵”。赵成才告知记者,“老兵联盟”是个典型的多民族组织:成员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在这儿,我们都属于中华民族,我们都是一家人。”
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个幻想已经不遥远了,它触手可及。我们要共同努力,让五十六个兄弟姐妹的笑声洒满每一个人的心中,洒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洒满华夏大地!让民族之花,开满新疆,开满祖国妈妈的心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3“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歌里唱的真好。中国人民经受了多少苦难,还是那么团结。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中华大地,中国人民团结奋战最终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老话说的好“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难折断。”这句话说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团结就是力气。
20__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级大地震。在阵阵的轰鸣声中一栋栋房屋高楼在转瞬之间都倒塌。很多的人都在顷刻之间失去了家园和亲人。是团结让汶川站了起来,各大厂家纷纷捐出水和食物,很多明星和慈善家都捐出资金。为汶川人民建立医院、学校和家园就这样又让汶川人民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云南发生百年不遇的严峻旱灾。地里的庄稼完全绝收,甚至于许多地
方就连人们正常饮水都消失了问题。当地的人们不管老少为了解决饮水问题,不惜困难跋山涉水到有水源的地方背水、挑水、驮水回家。这一状况后来被记者叔叔阿姨报道出来后,全国人民纷纷向灾区群众捐款捐水,以解决灾区人民生存问题。这真是印证了一句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就这样靠大家和灾区人民的自救方式,旱灾最终在全国人民的帮忙下得到了解决,灾区人民又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这么多的见证都说明白中华民族是个团结的大家庭,谁有了困难大家都会向他伸出援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4团结就是力气,五十六个民族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还记得,上学以后,我学会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中国人”渐渐又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强大”。
从小,我就为我能生活在中国这片宽阔的土地而骄傲傲慢,由于我知道,这片土地,会聚的56份热忱;这片土地,会聚的是56种盼望;这片土地,会聚的是56颗酷热的爱国之心!
我知道,我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是一个各族儿女都团结一心,共同推动社会富强的进展大国。
人多又怎么样呢?我们中国是一个最团结的国家,十三亿人口,手牵着手,心连着心,与祖国共同迈向富强,人民强了,团结了,还怕国家不强,不团结吗?
有句话说得好“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自古以来,钓鱼山原来就是属于中国的`领土,一个小小的日本,想买我们的领土,不买就抢,全国与世界的人民,我信任,现在都看得清日本是一个怎样无耻、霸道的、小到用一百个日本,才低得中国的领土。
在这一点上,足够证明中国人民的团结,比团结,比人力我们样样赢你,小小的日本,你不要嚣张,最终的成功是要靠民心所向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5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大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而团结,正是中国必不行少的。
五千年来,也有很多闻名的民族团结的事。比方,昭君出塞、孔繁森的故事等。
孔繁森诞生于1944年7月,是山东聊城人。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并写下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1993年春天,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村他跑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上处处都留下了他深深地脚印。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就这样,一个优秀的干部永久离开了我们。
在我们学校,也有些回族同学。假如我有几个少数民族朋友的.话,我会教他们说汉语,还会敬重他们的习惯。比方,回族人信伊斯兰教,不
吃猪肉;蒙古族人厌恶黑色,认为黑色是不祥的颜色……
对于一个小团体,团结可以胜利,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团结是和平的象征,团结就是力气!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五篇
篇二:坚定不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精选5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篇1)
从整体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比找到路的方向和归属,更能给大家带来希望和幸福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良好发展即是如此,总是建立在一定的意识自觉、精神指引和美好追求上,这离不开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支撑。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乎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气质与命运走向,有助于明确政治方向、汇聚智慧力量、提供精神归宿、巩固国家善治、捍卫民族尊严。
有助于明确政治定位,指明行动方向。“没有方向的船,什么风都是逆风”。作为党和国家提出的重要论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对新时代包括民族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政治定位、点亮行动的明灯。在深化改革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指南,更有助于确立民族共识、巩固集体认同、铸牢整体意识,激发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建设性与能动性。
有助于汇聚集体智慧,凝聚发展力量。谚语有云,“众人拾柴火焰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指南并努力维护共同体的行动举措,实际上是一个智慧聚集与力量凝聚的过程。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每一个别的人常常是无善足述;但当他们合而为一个集体时,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能”。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正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发挥中,我们党和国家才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
跃。因此,新时代仍需努力铸牢这种意识,以充分凝聚人心、汇集有效资源、整合进步力量。
有助于共筑精神家园,提供精神归宿。现代社会在带来丰饶物质的同时,也裹挟了浮躁、焦虑与不安,而后者的凸显即是共同体意识缺失所带来的精神空虚的表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际上是扎根中华文明的沃土,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创新性地构筑安宁真诚的精神家园,形成一个共同认同、栖息的精神意义世界。唯有如此,才能滋养并慰藉共通性的内在心灵,形成精神上的共有归宿。
有助于维系良好秩序,巩固国家善治。有情有义,方能行稳致远,一个国家和民族也是如此。大家有情有义,同铸共同体意识,才能开展有效的互动与合作,形成充满活力的制度体系与治理格局。共同体意识的存在与铸牢,是善治形成并巩固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其蕴含的权威理念、规范意义,是成员形成正当性、有序性观念和行为的重要依托和体现。与此同时,共同体意识还蕴含着一种对未来的积极期待,从而对秩序的未来延续与创新提供良好的保障。这些都将有助于促进成员主体的多元合作与共治,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福祉。
有助于促进民族振兴,捍卫集体尊严。集体尊严是一种不可冒犯的独立自主状态,但更是一个赢得尊重的担当贡献过程,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大家共建共有的价值感。这种尊严状态既建立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坚实基础之上,又依赖于每一个国人的付出、担当与贡献。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个在近代蒙受外来侵略、内部衰败苦难的民族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与否,直接关联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兴衰和尊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篇2)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下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状况的客观描述和对我国民族关系本质特征的最新概括,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是对我国民族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擘画和远景期许。这一概念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创新发展的理论品格,是民族工作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宏大课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前提在于深刻认识其丰富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本质属性是命运共同体,即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构成的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其基本内涵可以表述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与各民族、各民族相互之间唇齿相依、休戚与共,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才有希望,各民族才有未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才能打得更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国情意识,核心在于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必须正确树立、真正树牢政治观、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实践途径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关键在于努力实现共建共享。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利益,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篇3)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具有维护国家团结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功能。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后备军,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依照不同阶段的教育特征,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层次,针对小学教育阶段,确定学校教育在不同阶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重心,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增强学生的“五个认同”意识。
小学教育阶段是启蒙共同体意识,孵育爱国情感时期。
这阶段学生从家庭步入学校,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因此,该阶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立足于启蒙教育,以象征教育为主要手段,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为出发点和参照物,让学生感知国家的象征符号,孵育国家情感。首先,我们通过学生在校期间美德表现发放激励卡,学生们通过集体表现获得激励卡数,换取学校组织的传统、民俗文化体验和参观机会。参观了草原英雄小姐妹故居、武装暴动纪念馆,体验了蒙元、农耕等文化。以此感悟民族文化,进而增进民族情怀。在传统节日时,我校组织“小小乌兰牧骑”多次走进社区,和社区居民们共度传统节日,为广大居民们送去了欢乐和文明的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学校依托《语文》《道德与法治》等教科书中象征中华民族或国家的符号,如颜色鲜艳的国旗、国徽、红领巾,或者祖国妈妈、花瓣、大家庭等国家比喻物,通过情感的渲染,在学生心里播下爱国的“种子”。向学生传递苦难辉煌的中华历史和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基础。
这一阶段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目标以爱自然、爱他人、爱家乡为融入点,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爱祖国、爱中国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爱中华民族、爱人民的情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篇4)
我出生的地方是一个小山村,隔过不远又是一个小山村,就是这样村村相连,鸡犬相闻,炊烟相望。小山村的父老乡亲,特别亲和,用相濡以沫也并不夸张。其实,住在老家那前坡后洼的乡邻,有蒙古族、汉族……当然,还有满族,老家那地方是满族自治地方,满族人相对多一些。经过世世代代的杂居聚居,人们间的民族概念似乎不清晰了,真的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家庭概念。特别满族蒙族都是草原民族,好多风俗和禁忌也没有啥区别,互相认可。老家那里居住的乡邻们在日常交流、生产生活中多使用汉语,这是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的结果。
后来,因为某种机缘离开河北坝上的老家,到了内蒙古的阿拉善工作生活。记得在我出门的前一晚,母亲叮嘱到了民族地区,要充分尊重当地的民族风俗,不懂多看、多学、多记……要与当地的本土民族交往好,只有这样才能生活好,工作好。
阿拉善宁静僻远,我在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慢慢积累,学了不多的民族语言,比如简单地问候语、日常生活用语,还结交了不少当地的蒙古族朋友。
其中文学界的马英、恩克哈达、额宝勒德、宝音巴图……我们都是很好的文友,文学相通,在文学活动中能感知到文学赋予我们文学人的相知,能感受到文学带给我们的享受和快乐。
我们还有一个玩乐团,这个团队成员由几个家庭组成,定期不定期组团外出旅游,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值得一说的是我们的团体内有三个民族成分,我是满族,还有一家是汉族,其
余的是蒙古族,可谓民族大融合、大团结,我们相处得非常好,情同手足一样,一起玩,一起转,不亦乐乎。
其中有一位阿拉善长调民歌协会的副会长达来,达来在蒙古语中是“海子”“湖泊”的意思。我们统称这位老兄为“大海哥哥”,他的夫人萨仁,在蒙古语中是“月亮”的`意思。每次出行到了内地,大哥代表内蒙古阿拉善文化使者隆重出场,把悠扬的长调献给远方的朋友,赢来的不仅是热烈的掌声、欢笑、还有就是斟满的美酒,歌声不断酒不断,唱到一醉方休,喝到一醉方醒,草原民族的豪放、劲爽,给内地朋友留下非常深、非常好的印象,至今大家都有很好的往来,是朋友。
我们不会唱长调,但是会跟着旋律的起伏,摇头晃脑地随唱,混在悠扬的歌声中,我们是一个团队,把阿拉善的文化和热情带给内地的朋友们,其乐融融,欢聚一堂,满满喝几杯。
在老家其实好多风俗,都是杂化糅合过的,比如春节有好多习俗,说是满族的也不全是,说是汉族的也不尽然,当然中间也有好多蒙古族元素。毕竟同山同地同风雨,世世代代走过了多少年,融合是求同存异的必然选择,互相尊重是文化多样性的必须。
朋友也好、民族也好,以礼为先,尊敬在前,一切事情都好办。在新时代发展进步的当下,民族融合,文化融合,建立守望相助的手足情怀,民族共同体,正是被写入党章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伟大意义的具体实践,也是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共同遵守。
我们旅游到过新疆,到过云贵,在一些民族互动的活动中,大家唱起来,跳起来,其乐融融,都是共和国的儿女,都是中华民族兄弟,乐之所乐,倾情与共,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手挽手,肩并肩,建设和谐美丽的家园,才是人间正道。
正如歌词: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篇5)
托县强化组织领导抓落实,成立了教育系统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全县教育系统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宣讲培训、教育先锋志愿宣讲服务等形式,全面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学习教育活动,分批分层次培训覆盖全员。学习教育紧紧围绕“强化理论武装、打牢思想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坚决纠正偏差;增强政治担当、突出工作重点”3个方面,从理论内涵、历史脉络、政治要求、发展规律、地位关系、法律层面、政策表述、中央要求、工作机制等角度,深入解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行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和推进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重要意义,详细解答“怎么看”和“怎么办”两个问题,进一步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统一思想认识,为坚定坚决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有关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紧密结合学习教育活动,托县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自20年10月开始,全县教育系统开展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教育,通过集中学习、对照检查、考察评定以及召开“师德师风”专题研讨活动和教师培训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政治站位,提升了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作风优良、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提供有力保障。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及时了解学校办学、教师工作生活、学生及家庭等基本情况,密切党群、干群和家校关系,该县在全县教育系统持续推进访学校、访教师、访家长“三访”活动,扎实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和包联活动,走访30所中小学幼儿园、200余名教师、2万余名学生,“面对面”听取意见,“心贴心”谈心交流,“零距离”服务群众,打好同心结、画好同心圆、走好同心路,共筑中国梦。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成为全县和谐稳定的民族团结进步窗口,从去年9月份开始,该县中小学、幼儿园2万余名学生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开展了“手拉手、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努力践行“民族团结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不断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于全县师生心灵深处,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该县还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等内容融入校园文化,着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学校有效发挥功能室、走廊文化、校园文化墙的育人功能,围绕“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党爱国爱家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大力开展思想宣传和主题活动,创新校园阵地建设途径,突出“一校一品”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努力使校园文化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独特作用,展现校园文化阵地新风貌。
篇三:坚定不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心得体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实践中要带动全民族各族群众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从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获得了以下体会和心得。
首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最大优势。我国拥有56个民族,历史上形成了多民族共同生活、交流交融的传统,这为我们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大家有共同的历史、文化血脉,要激发起大家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团结合作的意识,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其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加强教育和宣传。教育是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将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意识作为根本任务,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和优秀历史文化人物的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有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同时,社会宣传也是关键,各级媒体要深入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引导全民族坚定自信、团结奋进。
再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践行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价值观,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实际行动中体现出爱国情怀。无论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要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实现和谐共处。
最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各个方面都要积极参与,形成合力。政府要加强管理和引导,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社会组织和企业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各类文化交流和活动的组织,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搭建平台。而每个人也要从自己做起,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才能秉持团结合作、追求共同发展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并应该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和平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先,我们要通过学习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观。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们要通过学习和了解,培养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只有了解自己的根,才能更好地发展和传承。在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的基础上,我们要时刻以中华民族共同的利益为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做一个具有善良之心和公正之心的人。
其次,我们要加强对中华民族民族团结的认识,并积极参与到维护中华民族团结的行动中去。我们要增强对其他民族的理解和尊重,倡导多元文化的共存和交流。在各个方面,要消除种族、地域、宗教等各种因素的隔阂,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同时,我们要关心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全社会的共同进步。
最后,我们要积极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成果,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我们要把传统文化当作一面镜子,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做事的方式,时刻勉励自己做一个有道德操守、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同时,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在自己的领域中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时刻保持警醒,持续加强自己的自我修养和学习。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意识到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的重要性,才能团结一心,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发展。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创造一个繁荣富强、文明和谐的中华民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以下几点感受和思考:
首先,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础。只有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的力量,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共同体意识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合作意识和文化认同。只有通过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和加强,才能实现各行各业的合力发展,才能够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其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从个人做起。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员,我们要做到爱国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把自己的力量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中。无论在工作、学习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优势,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多元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民族是一个众多民族的集合体,我们要充分尊重和包容各个民族的文化差异。只有在保护各民族的特色文化的同时,让各民族共同分享优秀的中华文化,才能够真正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最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青年一代的积极参与。作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青年人应当积极学习、努力奋斗,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只有通过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能力,才能够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总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所需。只有通过不断深化共同体意识,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而奋斗!
篇四:坚定不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
坚定不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
尊敬的读者,我非常荣幸有机会与您分享我的学习心得。这次我想谈谈的主题是“坚定不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它维系着我们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它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信念,一种价值观,一种生活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坚定地信仰我们的民族文化,尊重我们的历史传统,珍视我们的国家统一,维护我们的社会和谐。
其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各种文化活动中去,了解并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学会与他人和平共处。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再次,我们要清醒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但我们必须坚持下去,因为这是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总的来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的责任,也是我们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石。让我们一起努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就是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些心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您的阅读。
篇五:坚定不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
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悟五篇
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悟1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
事物一旦超越个体的小,形成相对的大,另一对非常关键的关系范畴就会出现,即同与异的关系。涉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问题,同与异这对关系范畴可以提供一定的进路线索。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在我国如此广袤的疆域上,差异必然是广泛存在的。不过,异彩纷呈总是有存在条件和保障的,这就涉及同的问题。中华民族如此多元,却能够长期存在延续,关键就在于具有某种同的特质。抽象地来看,同具有两种基本意涵,一种是相同,一种是共同。相同排除了异的存在空间,只保留同一性的内容;共同则为异之共生提供了丰厚土壤,以保障互助协作内容的生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考虑前者,以保障整体性的共存,也要考虑后者,以促使共同体保持生机和活力。
对中华民族这样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共同体而言,同一性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中华文化。那些习而未察的无意识、优秀的精神价值、能动的进步意识,无一例外都根植于厚重的中华文化土壤中。因此,中华文化这一丰富资源,自然成为铸牢中华民族
重根源和行动方案,这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大意识的基本进路体现。
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悟2历史归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中国自有史料记载以来,就处于一个由于广袤地域导致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混居形式共生发展的状态。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中国人作为这样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历时间考验而不朽,并不仅仅是依靠坚韧卓绝的智慧及忍受苦难的决心,更多还是依靠溶于骨血中对各民族间的包容与团结。伴随历史上一次次朝代的更迭,民族间的相互融合,才成就了一次次文化的繁荣与突破,才能在战与火的淬炼下形成中华民族这样一个隐忍而不失风骨的独特存在,并让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一次又一次力证了中华民族长存于历史之林的必然性,其底气来源于这历史长河中一步步溶于骨血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它以历史的延续性,承托了相同语言、地缘、文化及心理状态等要素,并以此来探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框架,纵深层面依托悠久历史所拥有的意识视野,从民族到国家到全世界的共同体格局的展望。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努力改善各民族群众生活水平。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加强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互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这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悟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增强和提升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向心力。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社会凝聚力的基本内容,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石。党的十_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多次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人心相聚,最根本的动因在于价值相通、内心认同。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海纳百川而成其大,古代中国寻求天下大同的理想;今天,正是中华文化的大度包容开放,才把56个民族聚在一起,形成安定团结祥和的发展局面。
中华文化作为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根基。中华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文化始
终在相互对话和碰撞中交汇、交融、交流,各民族之间文化认同不断加深,最终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血脉。中华文化共同体发展的历程中,各民族之间从未间断过对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借鉴,如:辽代契丹人学习汉语,对唐宋典章制度的借鉴;忽必烈下令营造的元上都,设计中充分吸取了中原文化,属于三套城垣的都城。而中原地区汉族也广泛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如: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汉唐以后胡乐对中华民族音乐体系的丰富和完善等。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把汉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忽略少数民族文化,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缺乏认同,都是不对的,都要坚决克服。各民族认同本民族文化,共同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和认同本民族文化并育而不相悖,因而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
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开放包容性,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不竭动力。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比如,在文学方面,汉族有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灿烂;《格萨尔王》《江格尔传》《玛纳斯》《阿凡提的故事》《阿诗玛》等都是少数民族文学的杰作。农业方面,北朝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一书,所记述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多半或出
产于少数民族地区。可见少数民族对中华农耕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医学方面,汉族医术渊深博大,藏医、蒙医也独具特色。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截至目前,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项目达40个,堪称世界第一。其中,少数民族非遗有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贵州侗族大歌、藏族《格萨尔》史诗、青海热贡艺术、朝鲜族农乐舞、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赫哲族伊玛堪说唱等17种,占总数的40%以上。总之,56个民族都对中华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全球化和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各个民族秉其所长,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及其在国际舞台的竞争力。将民族文化本质化、刻板化只会使其丧失发展的活力。
中华文化蕴涵的核心价值理念,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向引领。中华文化不是一个停滞的封闭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它既涵盖各民族传统文化,同时也包括各民族仁人志士在中国革命史上并肩战斗而缔造的革命文化,包括各民族同胞在改革开放新时代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源于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传统与文化活动的各种美德,是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源泉之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意味着国家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民富国强,意味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意味着经济、政治文明基础之上的国家和谐,由此将国家建成为各民族共同认同的家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意味着包括民族关系在内的整个社会关系的建构必须遵循的基本价值观,由此真正有效吸纳和包容各个群体、各个阶层的全体公民,形成各族人民认同的国家和社会凝聚力;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是公民个人修养的基本价值,也应成为各民族公民交往的价值底线。中华文化蕴涵的这些核心价值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紧密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一脉相承,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是建构民族团结的价值坐标,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向引领。
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悟4精神家园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和谐是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保障。长久以来,各民族间碰撞升华的文化火种,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
整体。各民族在地域构成上交错杂居又相互包容、在经济生活中相互帮扶、在情感诉求中相互亲近依存,这是对中华文化认同的一种现实表述。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自身文化传承间的平衡状态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在当时当下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依据,是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一个民族的长治久安,复兴兴旺更多的是依托于文明永固创新不竭的基础之上,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对文化的认同及信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注入了灵魂。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各族群众树立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通过弘扬革命文化,让各族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历史,进而将文化自觉和政治自觉相结合,形成正确的政治认同;通过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改造和创新,从而更具有现代性。
在内蒙古的土地上生活着49个民族,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体系,孕育了光辉灿烂的草原文化。内蒙古
之所以能够保持和谐发展的局面,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并大力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70多年来,内蒙古在制度建设、人才培养、载体构建、技术支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建国初期,内蒙古创立了面向基层群众的乌兰牧骑,成为全国文艺界的一面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大区、文化强区战略的实施,实现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入新世纪,实施了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创造性地提炼出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草原文化核心理念,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了深层的民族文化精髓。
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悟5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前提
就类型而言,意识无外乎两类:一类是存在于所有成员头脑之中的大意识,通常与社会文化环境相依存,是一种具有相似乃至贯通属性的存在;一类是只存在于个体成员头脑之中的小意识,通常与个体经验相关联,是一种具有差异性的存在。在现实生活中,意识总是游离于大意识与小意识之间,相对性地共存。大意识没有小意识的支撑和贯通就不会存在,小意识在对大意识的内容体系进行能动选择的同时,又常常受到大意识或直接或间接的规约。我们可以将大意识理解为特定范围内所有成员与相关生存环境互动而生发的意识关系总和。
显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上述关系总和式的大意识。它是一个聚合各族人民所能感知、所持价值和所要致之于一体的心态体系,既是一种归属体验,又是一种共善信念,还是一种能动意愿。具体来说,这样的大意识表现为各族人民心连心一家人的温暖归属体验、手拉手一起走的共善价值信念、同手足共复兴的责任使命意愿。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意识体系,各族人民的亲和感知、精神信仰、行为意愿都是其构成要素。
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虽然只有两字之差,却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毫无疑问,对前者的思考会落脚于大意识层面,至于后者,则未必只关注大意识,而是要时时着眼于各种各样的小意识,即如何把握小与大的关联、实现众多小意识的协和贯通。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说大与小是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前提。
应当说,小层面的无意识、潜意识乃至意识迷茫现象仍广泛存在。许多人生于斯长于斯,融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中,对潜存的大意识、小意识并无觉察;许多人行走中国,感受着广袤疆域的地理人文差异,意识到中华民族因多元一体而充满活力,但对深层次的精神信念尚无寻察;许多人渴求登高望远,有意识地想
象并期盼自身未来的前景,但因囿于一己一时一地,对整体航向缺乏洞察。
这些普遍存在的现象,背后均映射出一个视角、眼界或格局的问题,体现了大与小的基本关系范畴,诸如宏观与微观、长远与眼前、全局与细节、集体与个体等。借此关系范畴来审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能够明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意涵,即要唤醒一些习而未察的无意识,明晰一些优秀且具超越性的精神价值,发掘一些能动性的进步意识,一点一滴地超越个体小意识,培育宽眼界、长眼光、大格局的思维能力,实现大意识与小意识之间的彼此理解、相互贯通。
篇六:坚定不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3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1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_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不断增进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这一共有身份的认同,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把强化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作为一项根本性、战略性任务抓紧抓好。湖北少数民族常住人口有247万,占全省总人口的4.5%,是民族工作任务较重的省份之一。湖北统战系统强化使命担当,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推动中央关于民族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
在坚持党的领导中增进政治认同。_强调:“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要的就是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
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做好民族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各方面,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中流砥柱,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着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切实增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增进国家认同。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强大精神力量。_指出:“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面对世界_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不断挖掘和大力弘扬各民族爱国主义传统和精神,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研究,引导各族人民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持续深化正确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教育,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让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根植人们的心灵深处。深入开展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自觉以民族大义为念、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重,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发展繁荣。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2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
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_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
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扞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扞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3从整体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比找到路的方向和归属,更能给大家带来希望和幸福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良好发展即是如此,总是建立在一定的意识自觉、精神指引和美好追求上,这离不开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支撑。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乎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气质与命运走向,有助于明确政治方向、汇聚智慧力量、提供精神归宿、巩固国家善治、捍卫民族尊严。
有助于明确政治定位,指明行动方向。“没有方向的船,什么风都是逆风”。作为党和国家在十九大提出的重要论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对新时代包括民族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政治定位、点亮行动的明灯。在深化改革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指南,更有助于确立民族共识、巩固集体认同、铸牢整体意识,激发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建设性与能动性。
有助于汇聚集体智慧,凝聚发展力量。谚语有云,“众人拾柴火焰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指南并努力维护共同体的行动举措,实际上是一个智慧聚集与力量凝聚的过程。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每一个别的人常常是无善足述;但当他们合而为一个集体时,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能”。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正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发挥中,我们党和国家才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跃。因此,新时代仍需努力铸牢这种意识,以充分凝聚人心、汇集有效资源、整合进步力量。
有助于共筑精神家园,提供精神归宿。现代社会在带来丰饶物质的同时,也裹挟了浮躁、焦虑与不安,而后者的凸显即是共同体意识缺失所带来的精神空虚的表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际上是扎根中华文明的沃土,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创新性地构筑安宁真诚的精神家园,形成一个共同认同、栖息的精神意义世界。唯有如此,才能滋养并慰藉共通性的内在心灵,形成精神上的共有归宿。
有助于维系良好秩序,巩固国家善治。有情有义,方能行稳
致远,一个国家和民族也是如此。大家有情有义,同铸共同体意识,才能开展有效的互动与合作,形成充满活力的制度体系与治理格局。共同体意识的存在与铸牢,是善治形成并巩固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其蕴含的权威理念、规范意义,是成员形成正当性、有序性观念和行为的重要依托和体现。与此同时,共同体意识还蕴含着一种对未来的积极期待,从而对秩序的未来延续与创新提供良好的保障。这些都将有助于促进成员主体的多元合作与共治,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福祉。
有助于促进民族振兴,捍卫集体尊严。集体尊严是一种不可冒犯的独立自主状态,但更是一个赢得尊重的担当贡献过程,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大家共建共有的价值感。这种尊严状态既建立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坚实基础之上,又依赖于每一个国人的付出、担当与贡献。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个在近代蒙受外来侵略、内部衰败苦难的民族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与否,直接关联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兴衰和尊严。
篇七:坚定不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共同缔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全体中华儿女在共同的历史进程和民族命运中形成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自豪感。这种意识,包含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民族传统的尊重、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民族团结的珍视、对共同发展的追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让全体中华儿女深刻认识到我们是一个团结、进步、发展的民族,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
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加强民族团结的基石。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优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增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理解和信任,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纽带。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强化全体中华儿女的国家观念,增强国家凝聚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认同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有利于形成共同的价值体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促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源泉。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秀的民族传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让全体中华儿女深刻认识到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增强民族认同感。
2.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全体中华儿女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和优秀传统,增强文化自豪感。
3.促进民族团结。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了解和合作,解决民族问题,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4.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核心地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5.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动力。要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利益。
6.增强法治意识。法治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体中华儿女的法治意识。
总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我们要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增强“五个认同”,形成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