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4年小学教师中华师道之我见(5篇)

时间:2024-10-22 17:32:02 来源:晨阳文秘网

篇一:小学教师中华师道之我见

  

  教师道德之我见

  常戴师道尊严面具,适时脱下透透气。现代教育理念常强调师生地位要平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轻松地氛围中掌握知识,有些学者甚至强调师生地位的绝对平等。笔者在这点上并不赞同。尊师重道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不能摒弃,过分地强调师生地位平等,间接使教育效果处于不利地位。“师道尊严”中的“严”字,在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什么怎么说呢,自古以后就有“严师出高徒”的说法。只要严格,严厉的师傅才能教出技艺高超的徒弟。如果弟子不害怕师傅,和师傅称兄道弟,没大没小,或许从和谐角度上看是令人称许的,但和徒弟打成一片的师傅,发号施令时,往往不会得到过多的重视,这样的教育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还是要常摆师道尊严的姿势,这姿势或许不是最美的,但是对于教育来说是最有效果的。让学生尊重老师,敬畏老师是教育成功的第一步。但是必要时我们也要脱下这个面具让自己和让学生都透透气,因为教育一定要张弛有度。我班上有一个学生,调皮捣蛋出了名,几乎令所有的科任老师头疼。有一次上课,课前三分钟,他像往常一样,不进班级,在走廊上逗留玩耍。在此之前,我已经提醒过了好几次,事不过三,当我看到他“故伎重演”时,大声呵斥了他,他居然对着我说“我没听见”径直走进班级,我顿时火冒三丈训斥了他,可他居然连说了俩次“我听不到”而且当时听了着实带挑衅语气。我记得当时怒发冲冠,差点没气晕过去。后来他被父母带回去大声呵斥,重新回班时总带着仇视的眼神看着我。我的直觉告诉我,结怨了。我没有立马去找他沟通,而是让各自冷静了几天,即使看到他犯错误也不理他。过了几天我找他聊天,让他和我一同坐下,当问起当时发生的事情,他情绪激动地说“我是真没听到”而且带着哭腔,我知道我误会他了。回想自己当时也是带着之前的成见听他的那些回应,怎么听都像“我听不到,怎么样?”“怎么样”这三个字他当时并没有说,但成见使然,冲动作祟,让我误会了他。平常我总跟学生说从错误中学习,要勇于承担错误,我知道是我以身作则的时候了。所以我拉着他的手,对他说“老师误会你了,对不起,你能原

  谅老师么?”他愣住了,半天才反应过来,他对平常一向严厉的我突然的转变觉得诧异。“没什么好惊讶的,错了就是错了,就算是老师也一样,能原谅老师么。”听了我的话,他点了点头,我们会心一笑误会解开了,我们都觉得松了一口气,是呀我们要适时脱下师道尊严的面具和孩子一起自由呼吸。

  师道尊严不可抛,尊师重道常记牢,但偶尔撕掉师道尊严的面具,真心实意地坐下来,把学生当作最有发展前途的未来之希望,带领学生们走在自由而宽广的成长道路上。

  现代师德之我见

  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我觉得现代师德最重要体现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当然,在现代社会,也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努力创新,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最后现代教师也必须终身学习、不断进取。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篇二:小学教师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

  一、对师道的理解

  1、在爱岗敬业方面,能够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传播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思想。爱是教师职业的基础,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前提。

  2、在关爱学生方面,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其人格;耐心教导,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平等、公平对待学生,特别是要求学生方面,还不够严格。热爱学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爱是教育的万金油,当教育之爱成为普照的春晖,师生之间爱的能量就会在交换与互动中不断裂变,释放能量,产生一个个教育的奇迹。如何激发爱心、永保爱心,尚待努力。

  二、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师道

  新时代需要的师道有:

  1、教书育人方面,注意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注意严谨治学,提高业务水平;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缺乏长期性,教育教学方法还缺灵活性和改进力度,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还不够。所以

  必须不断学习。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是优化校内育人环境的关键因素。

  2.在为人师表方面,能够做到谦虚谨慎、尊重同志,就是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还不够理想;

  能够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也关心集体,积极维护学校荣誉,但对如何更好地共创文明校风,还缺乏智慧上的协作;

  应当通过靠集体的力量,群体的智慧,合作创共。

  3在终身学习方面。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注意严谨治学,提高业务水平。

  4、积极工作。

  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教育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严格要求,自我加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

  新的精神状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讲价钱,不图虚名,不事张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教育、为人民服务。

  三、对师道新的理解,继承和弘扬传统师道的优秀传统

  做任何事情,离开热情都不行。古今中外不少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而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教师走进教室如果面带微笑,学生心情肯定也会受到教师这种良好情绪的影响,而情绪高涨,精力充沛,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并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后果将很糟。

  爱心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仁慈。它能温暖、滋润学生的心田,开启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安慰和力量,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中学阶段正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很强,犯些小错误在所难免,此时,需要老师给予宽容,给予改正的时间与机会。

  总之,好老师有先进的方法和思想,勤于从书上学,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业精于勤,信服于人。我愿投身于教育,时刻以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篇三:小学教师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传道,首先自己要有师道。所谓师道,就是教师的道德品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师德。师德要好,离不开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淬炼、不断地提升。生活中也要经常检视自己,见贤思齐焉。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无论多忙,睡觉前对自己一天的行为都要有一番认真的思考,真诚的反省,得失一目了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师的修养定能不断加强。

  新时代更需要高尚的师德。道貌岸然,是绝对不行的,时代需要真君子,而不是伪道者。我们生活在这个从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以下师道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不可或缺的: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容不得半点糊涂。二、坚持伟大的理想信念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人之所以能够百折不弯,靠的就是坚强的理想信念和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一个人只要心里充满阳光,他的世界一定是阳光灿烂的。这样的老师,带给学生的一定是满满的正能量。三、坚持锲而不舍业务攻关精神。说到底,一个人要屹立不倒,靠的是精湛的、走在时代前沿的业务水平。这也是师道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师道的优秀传统,可以用一句诗句作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篇四:小学教师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道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教育传统,师道在不断的传承中发展,逐步积累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师者风范要求。重温师道的含义,继承和发扬传统师道,从传统中汲取营养,让教师这一职业在今天依然能够成为学生的榜样,成为文化传承的精神使者,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好友相见时总会不约而同谈起师道的话题。为师之道,本不是个有新意的话题,世人对于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早已耳熟能详,但是仔细想来,传道授业解惑更多是从师者的工作内容来讲的,甭管德行高低,一个人只要有个教师资格证在身,似乎就天然有了资格去做这三件事。当然,传的是什么道,授的是什么业,解的是什么惑,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说到“德”字,《说文》上讲“德,升也”,这不禁让人想到冯友兰先生把人的不同生命境界所做的四种划分:第一境是“自然境界”,此境界之人以本能的生物形式存在;第二境是讲求实际的“功利境界”,只做对自己有好处的事;第三境是“道德境界”的人,只做符合道义的事;第四境是超越世俗天人合一的“天地境界”。这四种境界,简言之就是生物的人,现实的人,道德的人,宇宙的人,他们由低级向高级渐次而成。说白了,德是什么?它就是人生逐渐脱离低级走向高级的那些台阶,是孟子所说的自“从其小体”而到“从其大体”的过程。

  《康熙字典》上是这样解释“德”字的: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纯懿之称也。从造字法来看,德的甲骨文写法,左边是“彳”

  (chì),表示“行走”之义;右边是一只眼睛,眼睛上面有一条直线,表示眼睛要看正;二者相合就是“行得要正,看得要直”之义。到了金文阶段,又在右边的眼睛下加了“一颗心”,也就是说,这时人们又给“德”加了一条标准,即除了“行正、目正”外,还要“心正”,可见人们对“德”字要求越来越高。

  事实上,任何一个对“德”有要求的人,都会有一种敬畏之心。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正是因为我们常常要和自己容易放逸散乱的心角力、要和本能和私欲作抗衡,所以君子人格才能成为少数人才所具备的黄金一样珍贵的东西。

  身为人师,每次看到北宋思想家周敦颐的一段话,都会让人不得不有所思——“或问曰:曷为天下善?曰:师。……先觉觉后觉,暗者求于明,而师道立矣;师道立,则善人多”。如果一名教师,自己没有“觉”,没有“明”,那么师道又如何得以确立呢?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善人的多少,又直接相关于师道是否能够确立。可以说,“师”就应当是汇集天下之善的化身,直接关乎社会的兴衰。这样的一个因果,这样的一种使命,又有多少为人师者充分意识到了呢?

  《周礼》有言,“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古人有敬拜“天地君亲师”的排序,也正因如此,过去的孩子在私塾初次拜见老师的时候才会被要求行“三拜九叩”的大礼,因为“师”本身就已经是“德”的代名词。一个人的肉体生命是父母给的,而精神生命则是老师给的。一个人想要求道、得道,是需要通过教师的引领的。西汉文学家扬雄在《法言·学行》中说,“师哉,师哉!桐子之

  命也。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为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和传承者,有一些只要课讲得好,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对此,笔者是不能认同的。即便是极力倡导师道尊严的古代社会,人们也深知“经师易得,人师难寻”,毕竟,德行是很难仅仅以外在标准来衡量和判断的。这也是为什么韩愈会在《师说》中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原因。

  传统中国所说的“学”并不仅仅是知识性学习。与此相应,所说的“师”,也并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教师。学、师,重要是在道德、人格高度层面上来说的。用朱熹、王阳明的话讲,就是区分“闻见之知”和“德性之知”,前者对应知识性学习,后者对应德性。如今,很多人常常将师道尊严简单地理解为社会要尊重教师,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告诉我们,并非因为我们是教师,社会就应该无条件地给予尊重,重要的是你的身上有没有“道”。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讲: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如果无“道”,那不过就是一个空壳,甚至是一个恶人,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尊重他?在古代,学生见到老师,都要执弟子礼,师生关系乃人伦中的一个大项,终生不变。孔子周游列国,众弟子侍其左右,有的学生甚至追随了他一生,颜回与他,像儿子对待父亲一样亲近和崇敬;古人为父母会守孝三年,子贡却足足为他守孝6年。然而,如果今天有老师想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学生,那么首先就应该自问自己的德行如何,是不是一个担负和传承“道义”的老师。这种“道”,正是师之道,师之德,师之魂的核心所在。

  雅思贝尔斯对于教育所下的浪漫定义早已深入人心,他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既然如此,没有灵魂或者灵魂丑恶的人,他又如何去唤醒别人的灵魂呢?如此说来,一个教师,怎么能对自己的职业或是这份使命没有敬畏之心呢?教师的使命是重大的,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这种敬畏之心,不仅是对职业的敬畏,对责任的敬畏,更是对生命的敬畏。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韩愈在《通解》中说“以一身立教,而为师于百千万年间,其身亡而其教存”,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存于天地之间,虽世事变迁,教育之魂却乃永恒。每一个为人师者,都应该扪心自问——“德行”在我的心灵天平上称重几何?对于这两个字,我们又真的生起了应有的敬畏之心否?总之,中国传统师道是人类文明的一份宝贵遗产,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转换,融入当代师道修养之中,对于当代师道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考试中答题策略和几个答题窍门

  对于中学生来说,最终都要参加升学考试,而考试的遗憾莫过于实有的水平未能充分发挥出来,致使十几年的辛劳毁于两小时的“经验”不足。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考的都是心理素质和考试技术的较量。当一个考生进入封闭考场之后,他的知识和能力就是一个常数,而如何将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阅卷得分点,这就取决于稳定的心态和答题的技术了。

  答题得分到底有什么技巧,这也许是所有中学生们关心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也许中考状元们能给我们答案。经过中考实战,中考状元们都展现出他们本身所具有的良好心态、踏实的知识基础和应试技巧。下面是他们在备考应试阶段总结出的“四先四后”应试技巧。

  1.先易后难

  顾名思义,就是在做题的时候,先做那些简单的题目,然后再做困难的题目,先做A类题,再攻B类题。当然,容易和困难是因人而异的,“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虽然试卷本身的编排已经在原则上考虑到从易到难,但这仅仅是命题组的主观认识,而且数学试卷常常被设计为“两个从易到难的三个小高潮”(三类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从易到难;每类题型本身又从易到难),就是说,选择题的难题完全可能比填空题的易题困难,而解答题的易题又完全可能比选择、填空的难题容易。

  所以,进入第二遍答题时,就无须拘泥于从前到后的自然顺序,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被跳过的题目其实还在潜意识里继续思考),特别是不能在低分值的题目上耽误过长时间,防止“前面难题久攻不下,后面易题无暇顾及”。

  2.先熟后生

  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位、题型结构比较熟悉的题目

  后攻那些题型、内容,甚至语言都比较陌生的题目。先做在某些方面有熟悉感的题目,容易产生精神亢奋,会使人情不自禁地进入境界,展开联想,促进转化,拾级登高。

  3.先高后低

  这是说要优先处理高分题(解答题),特别是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更要注意解题的时间效益,比如:(1)两道都会做的题目,应先做高分题,后做低分题,以减少时间不足的失分。

  (2)到了最后一二十分钟,也应对那些拿不下来的题目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的前提下的得分。事实证明,“大题拿小分”是一个好主意。

  当然,“先高后低”要与“先易后难”结合起来,不能不分难易,专挑高分题做,否则会造成“高分难题做不出来,低分易题没时间做”。

  4.先同后异

  就是说,可考虑同学科、同类型的题目集中处理(如同为函数题,同为方程题,同为不等式题,同为数列题,同为三角函数题,同为立体几何题,同为解析几何题,同为概率统计题,同为微积分题等),这些题目常常用到同样的数学思想、类似的思考方法,甚至同一数学公式,把它们结合起来一起处理,思考比较集中,方法或知识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

  一般说来,数学中考解题必须进行“兴奋灶”的转移,思维活动必须进行代数学科与几何学科的相互换位,兴奋中心必须从这一章节跳跃到另一章节,但“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中心转移得过急、过陡和过频。

  当然,在做到以上几点之外,最重要的是你要坚持到最后分钟,忌好胜心理。时间就是胜利,珍惜一分钟,有可能减少你一分甚至几分的失误。

  答完试题后,要认真检查,反复核对,切忌为出风头而草率交卷。要恪守“不到最后一分钟绝不停笔”的良训。

  成绩,想真正获得知识,就必须要重视记忆的作用。

篇五:小学教师中华师道之我见

  

  中华师道之我见

  师道之我见

  古人语:“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指的是“老师,就是用来传授(知识)道理,教授学业,解开疑惑的”。师就是从师,师道就是从师的风尚。

  我认为师道内涵丰富,至少包括“师之重、师之责、师之慎、师之道、师之法、师之本、师之爱”等思想素养,是师道师德的浓缩,是为人师表的集中体现,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解读,是习总书记对“好老师”认可的重要标准。

  “见贤思齐焉”亦是师道的一种表现。比如,爱心,就是为师的一种表现。爱可以传递,心情可以互相感染。“爱自己的孩子是人,这是人的本能,而爱其他人的孩子你就是神”,“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因此,我想,要做一个问心无愧的老师,就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其实一个教师要做到爱学生并不困难,难的是能做到爱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包括那些成绩差、纪律差的学生。工作中,其实每位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优点,关键是你能否发现他的优点。例如,我在前两年所教的那一届学生中,曾经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给我写道:说阿老师,虽然我的成绩不好,但你一点都没有责怪我,我很爱这个班集体,很喜欢你们两位老师,我虽然不能取得好的成绩,但我每天都会认认真真的对待我的工作,每天我都会把班级的地面打扫干净。当时看了,我心里很受感动。的确是这样,教师的关爱是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你送给他们一束温暖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声亲切的问候,哪怕是一个小小纪念品,他们都会倍受感动,并铭记在心。

  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就不是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洒满爱的教育,能产生情感的共鸣,能开花结果。

  我羡慕好老师,巴望自己也能成为“传道受业解惑”的好老师。寻寻觅觅,发现身边的好老师她们都有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爱心

  铸就师魂,用劳动创造美,用不舍付出成就亘古的幸福!

  师道,是为师的基石。师道,是为师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风向标。师道,是我永远追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