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消防救援支队关于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实践与思考(全文),供大家参考。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是消防领域的世界级难题。近年来,国内外多次发生有影响的高层建筑火灾,如2009年北京“2·9”央视新址北配楼火灾、2010年上海静安区“11·15”高层住宅火灾、2011年2月3日沈阳皇朝万鑫酒店火灾、2017年英国伦敦“6·14”高层公寓楼火灾等。*发生火灾,虽经及时疏散救援,未造成人员伤亡,却也再次引发全社会对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关注。那么在这些高层建筑火灾的背后,有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
必须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高层建筑火灾救援难度极大,应主要立足于自防自救。我国高层建筑由于建设初期规范标准滞后,导致在防火设计、建筑选材、消防设施等方面遗留大量“先天不足”问题。比如2005年我国开始推广建筑节能综合改造,由于初期没有相应的防火标准,约有30亿平方米、40多万栋建筑使用了易燃可燃的外墙保温材料。同时,一些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缺失、故障等问题突出,日常用电用火、安全疏散通道等方面管理混乱,不少老旧建筑处于不设防的状态。以**市为例,全市共有高层建筑****余栋,其中***米以上超高层建筑**栋。**市消防救援支队按照上级部署,提请政府牵头,重点整治建筑外墙采用易燃可燃保温材料、建筑消防设施缺失损坏、日常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去年以来,结合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市深入开展打通“生命通道”专项治理、高层住宅消火栓普查等,进一步夯实了高层建筑火灾防控基础。**大厦发生火灾后,该建筑内部室内消火栓、消防水泵等固定消防设施完整好用,为内供灭火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整治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工作,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对高层建筑进行合理规划、有效管控;
适当调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提高高层建筑安全设防标准;
转变管理方式,加强对单位主体责任落实、消防技术服务行业、消防产品等方面的监管;
加强科技革新,推广“智慧消防”技术应用,针对外墙保温材料等开展防火技术研究,创新消防给水高效方法及新型灭火技术等。
必须持续推进“四个能力”建设
“四个能力”指的是社会单位人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期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是落实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市是“四个能力”建设的发源地,近年来,市消防救援支队持续把“四个能力”建设做深做实,组织开展了“万人千场疏散演练”等,并提请市政府出台了《**市物业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要求物业服务企业的消防管理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运用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大厦起火后,共用时**分钟将楼内****人全部疏散完毕,其中在消防救援队伍到场前物业等相关人员已疏散***余人。
但总的来看,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不少单位虽然建立了微型消防站,但人员素质不高、训练不到位,实际作用发挥有限。必须把“四个能力”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着重培养消防安全“明白人”,特别是要加强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建议国家、省、市等层面出台相应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人员招录、待遇、装备配备、训练标准,落实各项保障,着力提升微型消防站初战控火能力。同时,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等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形成预防控制火灾的强大合力。必须面向实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面对高层建筑火灾这种复杂灾情,必须要有能打仗、打胜仗的灭火救援专业人才。长期以来,人才短缺一直是队伍建设的瓶颈,特别是懂战训、会指挥、实战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尤为紧缺。加之改革转制以来,一些转退人员的离队带来了过渡期的“青黄不接”现象。针对这种现状,**市消防救援支队主动作为,通过“全员练兵、普遍培训、专业轮训、骨干集训、课题攻关、实战演练”等方式,切实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支队开设了“灭火救援专题夜校”,每周由队伍内外业务骨干授课;
举办了水域、潜水、冰面、地震、山岳(绳索)、安全员等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形成了“入门测试、理论授课、实战训练、考核评价”系统化培训工作机制;
召开了大型综合体灭火救援实战推演研讨会、大型火场供水工作现场会,创新完善战术战法;
出台了《防消联勤工作机制实施暂行办法》,基层大队在开展监督检查的同时,消防救援站同步开展“六熟悉”和建筑消防设施测试,实现“防”与“救”的有机结合。
下一步,应始终坚持实战导向,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广实施指挥能力达标考评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培养、配强一线指挥员和业务骨干;
改进干部和消防员招录机制,向急需紧缺的专业倾斜;
积极争取事业编制,引进顶尖人才、高端人才;
鼓励地方院校开设消防管理、消防救援专业,扩大人才培养“蓄水池”;
强化内部专业培训,把各级训练和保障支队打造成骨干人才的成长基地;
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作用,通过返聘等形式开展“老带新”“师傅带徒弟”等。
必须加快建立现代化指挥体系
实现应急救援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对消防救援队伍的指挥体系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在面对高层建筑火灾等复杂灾害事故时更是如此。在**大厦火灾扑救中,**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第一时间按照高层建筑火灾重型编队调派方案,先后迅速调集**个消防救援站、**辆各类执勤车、***名指战员参加灭火战斗,全勤指挥部和支队主官遂行出动,并第一时间启动社会应急联动预案,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到场协助。从力量调集到现场处置,涉及人员、车辆、装备比较多,火场及周边情况复杂,对指挥体系来说是不小的考验。
近年来,**市消防救援支队高度重视指挥体系建设,投入重金对指挥中心进行升级改造,遴选实战经验丰富的干部参与指挥中心值班,聘请专家开展培训,大力加强指挥调度能力培养。同时,着力完善联勤联动机制,提请市政府印发了《**市灭火与消防应急救援社会联动工作机制》,明确了**个部门和单位的工作职责,细化了联动命令的下达程序。全市所有执勤消防车辆对接市交管指挥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大厦火灾发生后,市城管局、市园林局调集**余辆洒水车参与火场供水,公安及交警部门***余名警力进行交通管制,有力保障了火灾扑救。下一步,必须把现代化指挥体系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从软件、硬件两个方面入手,抓紧查问题、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注重完善力量调派、现场指挥、后方保障等工作运行机制,细化规程、规则,加强实战演练,促进现代化应急救援能力的快速提升。
必须持续深化灭火救援重大课题攻关
近年来,为提升队伍灭火救援专业化、职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各级消防救援队伍针对日常灭火救援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了一系列课题攻关。针对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市消防救援支队在搜集整理国内外案例资料的基础上,区分对象、部位制定灭火规程,开展技战术研究,制作速查手册,明确作战编成,组织实战演练,联合相关企业开展先进适用装备的研发等。但总的来看,仍有不少需要继续探索的地方。比如在**大厦火灾扑救中,基层消防救援队伍对建筑外立面外保温系统灭火救援研究不充分;
周围建筑密度大,作业空间受限,影响了外攻作战行动;
举高车辆的数量、质量还有欠缺等。此外,高层建筑外立面多采用钢化玻璃幕墙,强度大、韧性高,破拆难度较大;
内攻灭火时,消防员需配戴全套个人防护装备,携带水枪、水带负重登楼作业,体能消耗极大。这些都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因此,必须本着“前瞻、科学、实用、实效”的原则,继续加强灭火救援课题攻关,进一步完善作战编成,规范战术应用,提升作战效能,减少战斗伤亡。需要指出的是,现代化灭火救援一定程度上打的就是装备,必须积极适应“全灾种、大应急”需求,优化装备结构,加大“高精尖”装备研发力度。针对**大厦这样的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应重点配备高效能灭火装备及轻质个人防护装备、折臂式举高喷射消防车、大荷载灭火无人机、投掷式干粉消防车等专用装备,使队伍掌握攻坚决战的利器,方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