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度专题党课: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基本功(2023年)

时间:2023-04-10 15:45: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专题党课: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基本功(2022年),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专题党课: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基本功(2022年)

共产党人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的答案,“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披荆斩棘、迎难而上,带领中国人民攻克一道道难关,取得辉煌发展成就。而我们中国之所以发展的这么好,也是因为有他们从始至终的在带领我们努力奋斗。

什么是共产党人真正的优势?我们仍然需要面对信仰的试炼,传承不息的红色基因,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鲜红的党旗下,83岁高龄的老艺术家牛犇举起右手,庄严宣誓。2018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这位新党员写信,赞赏他“60多年矢志不渝追求进步,决心一辈子跟党走,这份执着的坚守令人感动”。耄耋老人葆有一颗赤子之心,把入党当成神圣的事情,让人看到信仰的力量。

小平同志曾语重心长地说:“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红色理论家”郑德荣在弥留之际,握住学生的手,费力却坚定地留下人生遗言:“不忘初心”。和他一样,无论是为国家科研事业鞠躬尽瘁,被誉为“拼命黄郎”的黄大年,还是在基层一线奋斗终生,被称为“樵夫”的廖俊波,在当代优秀共产党人的字典里,“信仰”仍然是最耀眼的两个字。对理想的执着、对信念的坚守,并没有褪色,从不会缺席。身处“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面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仍需鼓起信仰的风帆、燃亮理想的火炬,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新长征。

走进广东省海丰县彭湃故居纪念馆,琅琅的书声飘入耳际。循声望去,一墙之隔便是彭湃小学。在这里随便问个小学生,都对彭湃的事迹如数家珍。2018年的“六一”儿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的孩子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天南海北,共产党人用汗水与担当书写新的历史;
祖国各地,红色的种子已破土生根,在信仰的浇灌下,向着理想拔节生长。员是我们的中流砥柱,在每个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党员同志们扎根基层,化身第一书记,为贫苦大众,找资金,谋发展,带领贫困户奔向小康。在每一个村落,每一个乡镇,每一个县城,都有着一群共产党人在为祖国的发展与建设努力着。他们努力让每户人、每个人都过上好日子,让我们的城市、乡村更加的美好、宜居。他们都在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最后的屏障。在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总是需要人来给我们拯救,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行为,也只有我们的共产党人才敢于去做,乐于去做。在98年的大洪水、08年的雪灾和地震,20年的抗击疫情上,是他们不畏艰辛,不惧困苦,置生死于度外,每次都冲锋在前,带领着广大的人民群众,披荆斩棘、奋发图强,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渡过难关。是他们让我们能够在这片黄色的土地上自由的成长,是他们为我们筑起了最后的屏障。

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可敬的、敢于担当的共产党人的努力,有共产党人特有的工作方法,在党的伟大百年征程中付诸实践,我们在今天才能够过上幸福的日子。也正是因为有他们,我们的生活才能够越过越好。

首先大家学习下:习主席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摘编。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2013年7月23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实际摸清真实情况,集合众智提出解决办法,努力使对策建议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2014年9月2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要下功夫查找突出问题和现实困难,下功夫发现基层的有益探索,下功夫了解党内外对改革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下功夫了解群众的所想所盼,精准把脉、精确制导,为方案制定接地气、攒底气。

——2014年9月29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

——2015年1月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调研、经常调研,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全面了解情况,深入研究问题,把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要实事求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特别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在调查研究中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一得自矜、以偏概全,草率地下结论、做判断。

——2017年12月15日,在中央宣传部呈报的《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寻乌扶贫调研报告》上的批示

要靠深入调查研究下功夫解难题,靠贴近实际和贴近群众的务实举措抓落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2018年1月1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防止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

——2019年5月31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年轻干部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一定要学会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调查研究要经常化。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得自矜、以偏概全。

——2020年10月10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对调研得来的大量材料和情况,要认真研究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经过充分研究、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要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
对尚未研究透彻的调研成果,要更深入地听取意见,完善后再付诸实施;
对已经形成举措、落实落地的,要及时跟踪评估,视情况调整优化。

——2020年10月10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习主席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一定要学会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必须牢记习主席的谆谆教导,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来训练,作为必备能力来涵养,用调查研究的硬功夫,应对风险挑战,破解工作难题,推动部队建设高质量发展。

习主席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一定要学会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党员干部要认真领会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准确把握调查研究的要诀,将调查研究这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练扎实,不断提高能力水平和工作成效。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充分认清调查研究的重大意义

1985年,习仲勋来到江西省兴国县调查,在该县一户安排好的农家,他对当地陪同视察的同志说:“你们事先安排好了让我看的,我不看!”真正需要被调查出来的事实,往往就隐藏在事先没有准备的地方。只有多些“自选动作”,既看“前庭”和“窗口”,也看“后院”和“角落”,多搞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性调研,真实把握全局信息,方能“不畏浮云遮望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基本工作方法之一,是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察实情、求真知、出良策、促工作。

调查研究是我党我军的“传家宝”。调查研究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也是干事成事的法宝。中国共产党人极其重视调查研究。毛泽东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邓小平指出,要把调查研究作为永远的、根本的工作方法。习主席强调,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
反之则会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实践证明,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的正确制定与贯彻执行,保证在工作中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失误,即使发生了失误也能迅速得到纠正而又继续胜利前进。

调查研究是联系群众的“好作风”。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去哪里?调查数据从哪来?自然是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在农村专门做过十几个系统的调查,无论是干部、农民,还是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都当作“可敬爱的先生”,都采取“同志态度”,以满腔的热忱、眼睛向下的决心、求知的渴望以及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同他们展开讨论,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老一辈革命家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经验和方法告诉我们:党员干部只有深入群众,真心对待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听到实话、察到实情,才能切实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了解清、分析透、解决好。

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先手棋”。决策是党员干部的一项日常工作,而正确的决策往往来自调查研究。陈云同志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只有找准了问题和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确定决策目标,提出解决办法。1961年4月至5月间,刘少奇在湖南宁乡、长沙等地农村蹲点调查44天,其中33天吃住在农村生产队,先后召开20多次座谈会,走访11个生产队,对6个生产队作了详细解剖,从中获得大量第一手材料,为迅速调整农村政策提供了直接依据。实践证明,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和克服决策中的随意性及其造成的失误,必须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使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

调查研究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搞好调查研究,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遭遇严重困难,正确认识客观实际,对国民经济作出调整,成为紧迫任务。为此,毛泽东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党中央领导同志纷纷响应号召,深入工厂农村搞调研。由于调研深入、方法得当,情况很快明晰,为我们党及时调整政策措施,解决严重的经济困难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这启示我们: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做好调查研究是最有效的渠道和方法。只有把调查研究做深入、做细致,才能全面了解当前情况,摸清症结所在,从而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真知源于实践——

切实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调查研究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只有掌握正确的原则方法,才能取得调研成效,达到调研目的。习主席在浙江工作时,提出做好调查研究的“五字诀”,即“深、实、细、准、效”,为党员干部调研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指引。

一是联系群众“求深”。开展调查研究不能浮在面上、浅尝辄止,必须“身入”又“心入”,真正沉下去、接地气。1930年,毛泽东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党员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同官兵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汲取他们的智慧。既听顺耳话,也听逆耳言;
既问情况反映,也问意见建议。尤其对官兵最盼、最急、最忧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二是改进作风“求实”。“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调查研究既是工作方法,更是工作作风的直接体现。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多开展随机调研、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式调研,察实情、听真话、取真经,不作秀,不走“经典路线”。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时,还拘泥于过去的老方法、老路子,搞“扎堆式”“作秀式”调研,常常落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窠臼。搞好调查研究,就要以务实作风,直面各种复杂棘手问题,力求全面、准确、深入找准“病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三是掌握情况“求细”。调查研究的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这就必须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了解情况,既调查机关又调查基层,既调查干部又调查群众,既解剖典型又了解全局,既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要紧紧抓住部队关注、官兵关切、领导关心的重点问题,困扰部队建设的棘手问题,以及大家比较忽视、形成了薄弱环节、发生了有影响事件的热点问题。同时,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调研重点,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只有这样调查研究,才能获得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

四是把握规律“求准”。调查是一个摸透情况的过程,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研究则是一个分析归纳、对调查材料进行深度“发酵”的过程,是对调查的升华和深化。调查的是问题的真相,研究的是问题的本质。准确把握规律,要从具体的材料中跳出来,把零碎的材料联系起来,把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高度加以认识和概括,实现从具体到一般、从个性到共性、从现象到本质的飞跃;
做到“四个相结合”,即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横向分析与纵向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调查得来的材料进行全面梳理,区分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全局问题和局部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制约因素和关键症结,对症下药。

五是解决问题“求效”。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调查研究前,要把问题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把疑难困惑整理出来,根据要解决的问题确定调查范围、重点和具体内容。调查结束后,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调查研究的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在运用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有效方法的同时,也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信息网络时代特点,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调研方法,并逐步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调研领域,提高调研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党员干部要练强基本功——

着力提升调查研究的能力素质

调查研究的过程,是党员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要把调查研究当作干事谋事的基本功,做到密切联系群众、洞悉问题本质、深入细致思考、全面细致考察。

洞悉本质的“眼力”。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要想在调研中有新的发现,就要发挥眼睛的特殊功能,多看一看。有许多事情,听别人说是一回事,亲眼看一看又是另一回事。不少同志看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1961年,周总理来到伯延革命老区调查研究旱灾和饥荒,但没有人愿意告诉总理饥饿的实情,大家都有一个朴素的想法:不给国家添麻烦。周总理通过查看沿路的枯树,耐心地与当地乡亲询问了解,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最终了解了真实情况,伯延也由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取消集体食堂的人民公社。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能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从一般现象中找出普遍规律,从苗头隐患中发现倾向性问题,考验的是党员干部观察、发现、辨别问题的眼力。实践反复证明,问题发现得越准,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也就越强。

善学勤思的“脑力”。“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调查研究要既调查又研究。如果只调查不研究,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光研究不调查,就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研究离不开思考,需要在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基础上,通过系统化、条理化的分析,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综合,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不肯动脑、不善动脑,再多的调查也无济于事。毛泽东在延安时期为《新中华报》题词就是两个字“多想”。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就是要树立“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的理念,会思考、勤思考、善思考,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不断深化和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水平和能力。

倾听兵情的“耳力”。基层官兵是强军事业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参与者,对部队建设的成果和短板有着切身体会。对各项政策措施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矛盾问题,他们的体会最真切、感受最直接,因此也最有发言权。要让基层官兵敞开心扉,就必须把感情投入进去、把真诚交付出去,想方设法关心他们的生活,体会他们的疾苦,关注他们的成长,同他们“坐在一条板凳上”交朋友、拉家常,认真听取他们的心里话,甚至是批评的意见。只有这样,官兵才能把真话讲出来,把实情说出来,把难事告诉你。绝不能高高在上,摆出一副“官”的架势,矫揉造作、虚情假意,满足于听“甜言蜜语”,止步于“完成任务”。

坚毅笃行的“脚力”。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习主席在河北正定工作时跑遍了每一个村庄,在福建宁德到任3个月就走遍了9个县,到任浙江后用一年多时间跑遍了90个县市区,在上海仅7个月就跑遍了19个区县。党的十八大以来,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西北边陲到东南沿海……习主席的足迹更是遍布大江南北。习主席在调查研究上的亲力亲为、身体力行,为全党作出了表率。作为党员干部,需要经常深入一线,把时间精力多花在密切联系基层官兵上,进而深入了解掌握实情。只有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摸准实情,才能够找到开展工作的思路、措施和办法;
而这样的实践经历,对党员干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疑是最好的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