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乡村新颜值:绿色赋能乡村振兴word文档活动报告(8篇)

时间:2024-08-24 17:48:02 来源:晨阳文秘网

篇一:乡村新颜值:绿色赋能乡村振兴word文档活动报告

  

  镇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打算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镇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各项决策部署,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区“城市服务型”“农业优先型”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人居环境稳固向好,项目建设接续领跑,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民生福祉更加充实,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所做主要工作

  (一)抓项目、稳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投资、扩大就业的重要抓手,围绕X新城建设等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征地拆迁,全面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2023年,X建设拆迁房屋X平方米;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征收宅基地7户X余平米、土地5亩,拆迁房屋X余平方米;X铁路征收剩余房屋X平方米,X农贸市场(二期)、X中学二期及其他等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城市管网、美化亮化等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新城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明显增强,X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全面开启。

  (二)优环境、美生态,城乡面貌持续焕发新颜值

  牢固树立“绿水青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八大行动”“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月”和周五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探索形成定区域、定标准、定时限的三级网格管理机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垃圾清运外包,设置垃圾桶1000多个,修建垃圾亭10个,招聘保洁员16人,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严厉打击乱修乱建、乱搭乱建、批少建多和超层加建等行为,截至目前,2023年共拆除各类违章建筑30余间500多平方米,村容镇貌明显改善,X对外形象显著提升。扎实开展污染防治工作,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结合生态环境问题“百日排查整治”行动,重点对辖区黑臭水沟、污水乱排及水源地周边环境问题进行了全面排查,排查发现的2处污水乱排现象已全面整治,2023年共清理河道垃圾12吨、拆除占用河道乱修乱建23处、清理水源地周边各类垃圾700余吨,河道及水源地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常态化开展市场秩序整顿,以整治马路市场为主线,今年开展集中整治行动30余次,整体环境面貌得到大改观、大提升。

  (三)抓产业、促融合,推动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围绕区委“3+6”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大力实施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油橄榄、花椒、蔬菜、西瓜、木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全镇油橄榄种植面积达2.2万亩、年产值5500万元、户均收入5000多元,油橄榄产业成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产业,积极引导群众建立畜牧养殖合作社,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全镇规模性(存栏50头以上)生猪养殖合作社14家,其中庙坪村大院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生猪数量、规模最大,2023年出栏大小生猪6000余头,销售额达650万元,已发展成为全区出栏量最大的生猪养殖龙头企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探索形成资源发包、居间服务、资产入股等模式,将170万中央三部委资金和X村、前村、杜家沟三个村168万元村集体积累资金入股镇区各企业,累计分红收益34万余元;整合村集体土地120余亩,以土地出租形式增加村集体收入38万余元,预计年底全镇集体经济收入村均达到30万元以上,其中经营性收入全面超过5万元。大力宣传“X三件套”、“X烧鸡”等产业品牌,积极推广发展庭院经济,群众产业发展形式日趋多元,增收渠道持续拓宽。

  (四)强保障、惠民生,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更殷实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3229”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和“七不消”工作要求,重点关注“六必查六必访”及八类重点人群,大力推广“甘肃一键报贫”系统,切实提升群众对“甘肃一键报贫”的知晓率和使用率,开展常态化监测,确保监测全面精准。2023年新识别纳入监测户6户25人,对新纳入的监测户,制定了“一户一策”,严格落实产业、就业、教育、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切实履行托底责任,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两不愁、三

  保障”及饮水安全各项指标,镇内开展交叉预检2次,反馈发现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5户,其中3户已完全入住、2户正在装修中,预计年底入住。严格规范执行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2023年清收小额贷款69户233万元,发放小额贷款43户183万元,覆盖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43户。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年初组织开展不同层次“春风行动”4次,输转劳务7704余人,劳务创收累计达2亿零3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26000元(其中:脱贫劳动力劳务输转1757人,劳务收入累计达到4658万元),及时兑现交通补贴68200元、劳务奖补25000元;开设中式烹调师、电焊、育婴师等培训班4期,培训215人(次),有效提升群众就业能力。兜底保障政策全面落实,低保、特困供养、孤儿、残疾人两项补贴、临时救助、退役军人等资金及时足额兑现。“两费”收缴基本完成。

  (五)抓治理,保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打赢攻坚战和创新治理并重并举,将“三抓三促”行动、主动创稳工作和全面推进X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有机结合,探索形成了“法治保障+多元调解”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实施网格化精准管控,对重点信访件由科级干部定向包抓,通过主动约访、带案下访和亲情家访等方式,全力化解各类纠纷诉求,有效解决群众诉求318件,原有的41项重点信访件已化解39件,信访积案化解率达95%,且近两年在项目建设、建房审批、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推进中未出现新的信访件,真正实现矛盾纠纷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的预期目标。扎实开展“结对

  关爱”行动,一年来共走访探视160人次、赠送关爱物资约1.3万元、帮办实事61件,有效夯实了基层治理基础。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道路交通、消防、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形势持续稳定,应急能力不断提升,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存在困难和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挑战和不足:X镇流动人口多,综合管理方面还需我们付出诸多努力;产业结构单一,大部分村社以油橄榄、花椒为主,产业多元化发展仍然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历史遗留信访积案较多,化解难度大,需要我们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深入研究、迎难而上,采取更加务实有效的举措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激发“进”的动能,在推动经济发展上争先进位

  始终坚持发展为要、项目为王不动摇,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围绕X新城建设,进一步加大棚户区改造和路网建设力度,棚改专班和包抓科级干部持续发扬“5+2”“白+黑”工作精神,坚决按期打通经六路和经七路,完成棚改1号、2号楼和纬2路西延伸段范围内剩余房屋和土地征迁工作,持续加大天陇铁路X段协调服务和祁连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征地拆迁力度,保障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同时,抢抓扩投资政策机遇,紧盯发展急需、升级急缺、民生急盼,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完成X新城美化亮化,前

  村、寨子村、庙坪村产业路硬化,马尾巴村、龙王山、土门垭、清水坪、黄栌坝、三墩沟等村通村公路和产业路维修等项目建设,同步推进厕所革命、饮水安全、农田提质增效等工作,逐步补齐我镇基础设施短板。

  (二)打造“靓”的名片,在优化产业结构上争先进位

  立足X镇区位资源优势,围绕区委“3+6”农业产业体系,深入开展产业赋能行动,持续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大力实施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着力做强花椒、油橄榄、中药材等长效性主导产业,做优畜牧、蔬菜、中蜂、核桃等区域性优势产业。坚持把文旅康养业作为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地位不动摇,持续升级完善产业路旅游观光带,将群众出行、旅游观光、生态补偿和增收致富进行有机融合,切实提升大湾沟油橄榄示范基地带动引领作用。持续引进新型产业,盘活各村(社区)闲置土地、房屋,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培育畜牧养殖龙头企业,扩大生猪、牛、羊、橄榄鸡养殖规模,坚定不移走好精深加工路子。持续放大品牌效应,力争将大湾沟油橄榄旅游观光带与X“三件套”、X烧鸡等特色美食高度融合,开发橄榄烧鸡等新产品,打造游览、饮食、居住为一体的新业态,实现特色产业和新型产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三)突出“优”的保障,在增进民生福祉上争先进位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统筹抓好社保、医保、临时救助等工作,加大特困供养、城乡低保、大病救助、困难退役军人等民生政策落实力度,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牢牢守

  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加大返贫监测帮扶力度,严格按照“三落实一巩固”要求,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深走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好“双减”政策措施,妥善解决好学校周边噪音、环境等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常态化开展“结对关爱”行动、“五抓五提升”行动、“五好党支部”创建、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六个提升”等工作,每名党员为身边群众办理5件实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全面落实“包保”制,筑牢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防线,全力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持续做好民族宗教、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优抚安置等工作,支持共青团、妇联、残联、涉老组织等人民团体工作,确保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

  (四)彰显“美”的面貌,在强化环境整治上争先进位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作为最大的优势,把绿色作为最靓丽的底色,围绕“一净三畅”“九个美丽”“六个一样”目标任务,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八大行动”和“周五环境卫生大扫除”行动,持续完善推广定区域、定标准、定时限的三级网格管理机制,不断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做到排查不彻底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隐患不消除不放过。统筹厕所革命和污水收集治理,评选2个美丽村庄、2个美丽小区、2家美丽机关,引导干部群众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重拳打击乱修乱建、乱搭乱占、乱贴乱画等行为,对212国道前村至后坝段两侧无功能建筑、乱堆乱放等“杂乱无序”问题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坚决取缔马路市场,引导沿街流动摊点全部进市

  场。不断完善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全域治理、全时保洁、全程监督的工作机制,一体推进城乡、市场、交通沿线、沟道河坝、建筑工地、学校医院的环境卫生整治提升,使乡村气象更新、面貌更美、前景更好。

  (五)激发“新”的活力,在促进乡村治理上争先进位

  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防线,守住底线,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要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坚决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创新社会治理,融合推进主动创稳和推行X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持续深化“法治保障+多元调解”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全面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处置能力和水平。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切实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X、法治X。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持之以恒抓好道路交通、消防、食品药品、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防治等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篇二:乡村新颜值:绿色赋能乡村振兴word文档活动报告

  

  乡村振兴相关论文700字

  1、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的语言能力建设2、中冶建工:把脱贫攻坚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动能3、广西法治乡村全面赋能乡村振兴4、粮食日里话粮安乡村振兴添底气5、乡村振兴,江苏大地铺陈新图景6、云南启动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六大行动7、乌诺模式破解乡村振兴新密码8、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9、藏羊产业成为青海推进乡村振兴支柱产业10、农业生物多样性助力乡村振兴11、深耕"三农",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12、基于乡村振兴的承包地制度供给研究13、浅议如何在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14、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定位、困境与发展15、深化结对帮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6、完善农村寄递网络助力乡村振兴17、数字乡村建设提速助力乡村振兴18、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9、三个推进擦亮乡村振兴底色20、石雕之乡立足乡村振兴新起点21、在川蜀大地书写服务乡村振兴新篇章22、抓好三大产业推动乡村振兴23、北海以高质量渔业助推乡村振兴24、硬核实招助推乡村振兴驶上快车道25、擦亮地理标志"金招牌"助力乡村振兴26、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27、紧扣"三性",打造乡村振兴新名片28、接续奋斗开新局乡村振兴绘新篇29、擦亮乡村振兴底色30、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视角下农业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31、创新带动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赋能--专访云丝路控股集团董事长孙建伟32、为乡村振兴注入艺术活力33、农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34、深圳以先行示范担当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35、以"融"为要,促进乡村振兴36、乡村振兴屏山这样监督37、地方高校要发挥优势服务乡村振兴38、安徽援疆:助推和田皮山高质量发展39、亲农在线"慧农更惠农40、乐龄陪伴助力乡村振兴41、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启乡村振兴征程42、实施"乐龄陪伴"助力乡村振兴43、解决"三思"问题推动乡镇发展44、稔山新村村:订单农业助力乡村振兴45、今日新疆"农民富、乡村美、产业兴"46、让党旗始终高扬在乡村振兴道路上47、激活"人才引擎"赋能乡村振兴的几点认识48、乡村电气化让希望的田野充满生机49、家政兴农为乡村振兴卷轴添彩50、乡村振兴背景下区域农商行协同发展的思考51、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助推乡村振兴52、为助推天津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财政力量53、山东:财政积极作为助力乡村振兴54、浅谈绿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55、完善村庄布局规划助力乡村振兴56、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乡村振兴57、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58、乡村振兴下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创新路径探究59、脱贫攻坚给乡村振兴带来的改变--以G省后地湾村为例60、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小镇带动城乡融合发展--以西安市为例61、恢复力视角下秦岭贫困山区乡村振兴潜力研究62、旅游对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作用的途径与模式--"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专家笔谈63、环首都地区城乡融合水平时空分异及乡村振兴路径64、用短视频讲好新时代乡村振兴故事65、加快土地流转助推乡村振兴66、奋力扛起山区乡村振兴使命67、马廷俊:六个持续坚持助推乡村全域振兴68、道

  里"六步自治法"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69、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70、瑞昌市夏畈镇:奋楫扬帆再出发乡村振兴谱新篇71、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72、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73、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74、集聚型社区盘活乡村振兴"棋局"75、加快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和乡村振兴成效76、以特色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77、办实事注活力促振兴78、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79、梓潼:蜜柚飘香乡村振兴路80、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81、创业青年来代言乡村振兴添活力82、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83、农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84、让"三农"题材影视作品助推乡村振兴85、攻克贫困堡垒共赴乡村振兴86、资源镇: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87、六位一体赋能乡村教育振兴88、弹好人才聚力"双部曲"唱好乡村振兴"和谐调"89、激活产业要素:大冶乡村振兴探索有道90、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迈出新步伐91、乡村振兴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法治化路径探析92、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农户对接电商市场的特点、难点与机制93、农业信息化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探索94、乡村振兴的一幅精美画卷95、交通银行重庆市分行做好乡村振兴的三项"加法"96、加大信贷供给支持乡村振兴97、清远力促城乡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样板98、为乡村振兴繁育更多专业人才99、银保监会发文加大乡村振兴金融支持力度100、弘扬焦裕禄精神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10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102、临沂:发展红色旅游助力乡村

  振兴103、延伸服务链条赋能乡村振兴104、带动共同富裕助力乡村振兴105、金色人才助力乡村振兴106、区级文旅电商平台交给16个"90后"107、让正邦产业在乡村振兴中更加光彩108、夯实基层基础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109、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乡村颜值110、临潭:党史学习教育助推乡村振兴开新局111、培育巾帼"领头雁"助力乡村振兴112、魏源思想与乡村振兴113、当好乡村振兴"排头兵"114、奏响乡村振兴崭新乐章115、乡村振兴要唱好产业兴旺"重头戏"116、汲取"攻坚"智慧力量擘画乡村振兴蓝图117、深化区域协同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18、精准聚焦有效衔接乡村振兴119、湖北咸宁市社发挥系统优势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供销力量120、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121、用助农惠农"小故事"写乡村振兴"大文章"122、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策略摭探123、把金融支农史诗写在乡村振兴大地上124、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及成因分析125、五联共治模式下昌吉市推动乡村振兴路径探析126、乡村振兴背景下民间传统技艺传承与发展--以泌阳县"王店大装"为例127、新电商助力乡村振兴--以多多农园推动保山咖啡发展为例128、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129、民宿"点亮"乡村振兴130、三社联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13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造富强美好生活132、探索支持乡村振兴的金融可持续发展之路133、环境面貌大变样乡村振兴底色亮134、在巴彦淖尔,感受乡村振兴的脉动135、助力乡村振兴家政顺势而为136、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乡村振兴137、充

  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138、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139、以党建责任落实推动乡村振兴责任落地140、章丘:汇聚天下英才助力乡村振兴141、汇聚促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142、筑牢战斗堡垒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143、新农人乡村振兴生力军144、党建引领"三治融合"走好乡村善治之路145、畅通致富路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篇三:乡村新颜值:绿色赋能乡村振兴word文档活动报告

  

  办公室主任亲自起草的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不愧为文字高手

  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总结,是今年来,文友每年都要起草的材料之一,但也是由于年年写,写成了常态,自然在文章框架、语言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逐渐僵化了思维,写不出新意。这里共享一些提纲,供各位文友参考使用。本汇编全文共16万余字。

  文章来源:笔苑公众号

  自治区推深做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一、强化党建引领形成,乡村振兴聚合力

  一是抓重点解难题。二是抓落实聚合力。三是抓责任强基础。

  二、建强基层组织,筑牢乡村振兴主阵地

  一是强产业增实力。二是强队伍增活力。三是强支部增动力。

  三、提升干部素质,培育乡村振兴带头人

  一是突出政治赋能。二是突出专业提能。三是突出保障聚能。

  四、锻造骨干队伍,育好乡村振兴作战队

  一是选优配强蓄力。二是政策向下倾斜。三是容错激励松绑。

  五、助推人才下沉,壮大乡村振兴生力军

  一是驻村帮扶助发展。二是精准对接优服务。三是根植乡土育人才。

  六、完善治理体系,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一是建网格促治理。二是严监管立公正。三是防风险化矛盾。

  市高质量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总结

  一、敞开大门“引”才,打造乡村人才集聚洼地

  一是加强向基层引导。二是扩大招募力度。三是加强定向培养。

  二、分门别类“育”才,打造乡村人才辈出高地

  一是加强培养乡村治理人才。二是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三是加快培养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四是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科技人才。

  三、多方搭台“用”才,打造乡村人才圆梦福地

  一是建好创业孵化平台。二是搭好才华施展舞台。三是立好培训指导讲台。

  四、优化环境“留”才,打造乡村人才向往宝地

  一是打通通道。二是注重关爱。三是优化服务。

  市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总结

  一、产业兴旺,让乡村振兴更有动力

  二、治理有效,让美丽乡村更富诗意

  三、综合施策,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

  一、聚焦“新任务”,健全机制促衔接

  一是固化督导调度机制

  二是固化力量配置机制

  三是固化监督监测机制

  四是固化考核评价机制,二、聚焦“高标准”,巩固成果提成色

  三、聚焦“兴产业”,夯实基础稳增收

  五、聚焦“促衔接”,绘就乡村建设新图景

  六、聚焦“促和谐”,持续夯实治理根基

  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更牢固。

  二是脱贫群众增收效果更明显。

  三是资金资产管理更高效。

  四是重点地区帮扶更有力。

  五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完善。

  六是社会力量帮扶成效更凸显。

  市强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总结

  一、高位推动,创新机制抓创建

  二、突出重点,压实责任抓创建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

  二是突出指标落实。

  三是突出难点攻坚。

  四是突出资金配套。

  五是突出项目进度。

  三、对标一流,示范带动抓创建

  市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工作总结

  一、以“十个首创”破题,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二、以“四大提升”增效,推动经验做法成示范

  一是城乡面貌大提升。

  二是经济发展大提升。

  三是社会治理大提升。

  四是经验做法成示范。

  三、以“五个样板”出新,打造乡村振兴新品牌

  一是组织领导有力。二是发展基础好。三是工作机制明晰。

  四是创建积极性高。五是示范带动能力强。

  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一、产业兴:村强民富“满园春”

  二、生态美:美丽乡村“绿为底”

  三、乡风淳:文明新风“入民心”

  四、城乡融:融合发展“提质态”

  县推进乡村振兴总结

  一、发展产业帮扶,释放乡村发展新动能

  二、整治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新样本

  三、建设露营基地,激发特色经济新活力

  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

  一、八大提升行动:拓展脱贫攻坚胜利成果

  二、一亩实践田:打造干群亲情“交心田”

  三、六重保障:破解因病致贫返贫难题

  四、六大产业链:汇聚乡村发展新动能

  五、四提升一革命: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

  县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工作总结

  一、筑牢“压舱石”,让广大群众端稳“金饭碗”

  一是做大特色产业。

  二是做优龙头企业。

  三是做好三产融合。

  二、打造“新风景”,让乡村有颜值又有内涵

  一是科学编制乡村规划。

  二是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三是巩固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成果。

  三、夯实“硬支撑”,让乡村从形态美到制度美

  一是建设善治乡村。

  二是建设平安乡村。

  三是建设廉洁乡村。

  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总结

  一、明确责任,锤炼作风提能力强素质

  二、精准监测,加强帮扶守牢“底线盘”

  三、兴旺产业,促进就业农民生活更红火

  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一、农旅融合产业兴旺

  二、生态优先低碳发展

  三、文化引领乡风文明

  四、组织建强人才汇聚

  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结

  一、扩大经济“产值”,走出致富新路子

  二、提升乡村“颜值”,打开振兴新局面

  三、深挖生态“价值”,写好绿色新篇章

  镇乡村振兴工作高质量发展总结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全力促进四大产业提档升级

  二、以生活富裕为根本,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三、以生态文明为关键,大力推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四、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持续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镇推进乡村振兴总结

  一、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二、特色发力点燃乡村振兴“加速器”

  三、招商引资激活乡村振兴“强磁场”

  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总结

  一、党建立魂,积蓄乡村振兴新动能

  二、生态为笔,绘就宜居环境新画卷

  三、产业为基,赋能高质量发展新起笔

  乡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总结

  一、聚力“铸魂”激扬振兴之志

  二、聚力“强体”筑牢振兴之基

  三、聚力“赋能”激活振兴之源

  乡全方位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一、规划先行,为全面发展谋定“永动力”

  二、产业为基,为乡村振兴夯实“源动力”

  一是特色农业绘出发展“好风景”。

  二是产业融合为发展“添砖加瓦”。

  三是质量兴农与绿色农业“比翼齐飞”。

  四是新型经营主体“强筋壮骨”。

  三、人才为要,为农业农村厚植“智动力”

  一是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

  二是加快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省政协机关持续深化拓展帮扶助推西和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一是强化统筹调度,推动帮扶责任“落细落实”。

  二是汇聚帮扶合力,推动帮扶工作“走深走实”。

  三是深化拓展帮扶,助推乡村振兴“提质提效”。

  市纪检监察机关护航脱贫攻坚总结

  一、强监督,聚焦重点提效能

  二、严问责,综合施策整作风

  三、树样板,真帮实扶暖民心

  四、助振兴,服务大局促发展

  全州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一、发挥引领作用,点燃乡村振兴“加速器”

  二、建强组织堡垒,筑牢乡村振兴“主阵地”

  三、优化基层治理,筑牢乡村振兴“支撑点”

  市直机关工委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工作总结

  一、强基固本,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二、培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三、绿色发展,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市总工会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一、坚持高位推动,压实整治责任

  二、凝聚各方合力,确保整治实效

  三、突出规划引领,推进产业振兴

  四、强化党建引领,构建长效机制

  市发挥金融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总结

  一、规划筑牢,农村金融服务根基

  二、强化供给,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三、问题导向,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篇四:乡村新颜值:绿色赋能乡村振兴word文档活动报告

  

  专稿ZHUANGAO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杨时云/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钱家渡村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做好2021年农业农村工作,意义特别重大。我们要全面贯彻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特别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江苏时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决扛起政治责任,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确保乡村建设行动有力有序有效实施,确保“十年禁渔”全面落实,确保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收入稳定增长,确保农村社会安全稳定。重点是“抓好一件大事、扭住两个要害、起好三个新步,推动四个提升”。抓紧抓好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一头等大事。落实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确保粮食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增,生猪产能继续恢复,水产、畜禽、蔬菜等重要农产品平稳发展。第一,总量要达标。2021年,国家再次下达了粮食和生猪约束性考核指标,并将粮食面积和产量都纳入考核指标,省级将对考核指标进行细化分解。我们要切实扛起粮食大省的政治责任,充分挖掘粮食面积、单产、效益增长潜力,稳定扩大优质稻麦生产,适度恢复大豆、油菜生产,种足种好特色、小宗粮食作物,更大力度开062021.02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创建,推广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建设400个以上示范片,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8120万亩以上、产量372.5亿公斤以上。把农机装备自主研制摆上突出重要位置,围绕智慧农机、特色农业、绿色环保和特殊地形农机装备领域,补齐关键共性技术短板,新建一批智能农机示范基地,启动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推动农机装备向智能化、精细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0%以上。切实稳定生猪生产恢复势头,围绕“稳种猪、稳规模、稳大县”的要求,压实生猪稳产保供和非洲猪瘟防控属地责任,落实好养殖用地、规模猪场扩能增量奖补、良种补贴等支持政策,确保猪场不能砍、母猪不能少、防疫不能松,确保生猪存栏1300万头以上。苏北、苏中主产区要进一步夯实生猪生产能力,苏南主销区要逐步提高地产生猪自给率,持续增强猪肉市场供应保障能力。第二,品种要多样。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扎实抓好肉蛋奶、果菜鱼等农产品生产。突出叶菜等大宗蔬菜和地方名优特色蔬菜生产,加快建设一批绿色蔬菜产业基地,认定一批蔬菜特色乡镇和特色县,蔬菜播种面积达2100万亩,绿色蔬菜产值达900亿元。大力发展特色园艺生产,积极发展特粮特经作物,加快发展蚕桑产业。积极推进地方家禽生产,持续推进奶业振兴,加快优质肉羊扩群增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畜禽生产。坚决稳住水产养殖面积,强化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实施,加快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池塘生态化改造,加快推进沿江沿海沿湖地区生态渔业发展,力争水产品产量稳定在480万吨左右。第三,质量要过硬。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建设,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开展质量安全信用监管试点,推行“网格化+精准监管”新模式,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20个,新建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741万亩,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62%,规模以上农业生产主体可追溯率达85%,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80%以上。实施品牌强农营销富民工程,新增100个左右省级农业目录品牌,举办第二届江苏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赛,扩大江苏农业品牌传播力。紧紧扭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安全,要害是种子和耕地。种子方面,要加快实施现代种业创新工程。出台加快推进种业创新发展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工作意见,启动实施一批种业创新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千亿级现代种业产业建设,实现种业引领的三产融合年产值850亿元以上。建设50家国家级、省级种质资源保护库(场、区),开展现有农业种质资源登记工作。启动水稻、小麦、油菜、玉米、大豆、生猪、奶牛、白羽肉鸡等种源“卡脖子”攻关计划,新建10个省级以上种业创新中心。开展第二批江苏优势特色种苗中心认定,提ZHUANGAO专稿升种苗市场核心竞争力。优化育种创新体制机制,支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开展主要农作物、特色农作物品种创制联合攻关,扶持壮大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专业特色作物种业企业。耕地方面,要坚持稳数量与提质量并重。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节水灌溉。按照农业农村部统一部署,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开展回头看,加强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严守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抓手,按照“旱涝保收吨良田”的目标要求,采取“集中连片、规模建设、整体推进”和“先流转、后建设”的方式,区域化全方位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9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23万亩。全面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工作,加强退化耕地治理和补充耕地地力培肥,建设30个省级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区。扩大轮作、减少休耕,耕地轮作达到200万亩。用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成果,加强耕地分类管理,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在构建长江禁渔长效机制上起好步。2020年底江苏省已基本完成退捕任务,仅剩骆马湖水域1599艘渔船计划于上半年完成退捕,宿迁、徐州两市要加大推进力度,确保6月30日前全面完成。从2021年起,长江禁渔由攻坚战转为持久NO.428JIANGSURURALECONOMY0专稿ZHUANGAO战,各地必须咬定目标、精准施策,在长江禁渔全面启动之年起好步、开好局。一要在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上见成效。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暗查暗访、监督考核、责任落实等机制,设立禁渔执法管理网格,划定管理区域、管理单位和责任主体,确保长江干流和湖泊保护区的每一段岸线、每一片水域的执法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责任人。二要在渔政执法队伍建设上见成效。按照省委编委文件要求,对照长江岸线每1.5公里配备1名人员标准,加快配备渔政执法人员,确保2021年3月底前机构调整到位、编制增加到位、人员配备到位。强化禁捕执法机构建设,沿江市县尽量单设渔政执法机构;已实行农业综合执法的,要加挂渔政执法机构牌子,阶段性增加领导职数。加快组建禁渔巡护队伍,打造渔政执法的重要辅助力量,实现群防群控。三要在智能化监管装备建设上见成效。尽快制定拿出系统科学的技防方案,抓紧建设陆上执勤点、浮动码头等设施,配备一批执法船艇及红外、热成像等夜间执法装备,推进长江干流和湖泊保护区“电子围栏”建设,实现对偷捕易发水域、交叉共管地段和关键时段的有效覆盖,提升禁渔“技防”水平。四要在联合执法机制建设上见成效。健全应急值守、有奖举报和渔政执法快速反应机制,确保通讯畅通、接报和处置迅速。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082021.02海事、水利等部门联合联动,推动信息共享,整合执法力量,组织专项执法行动,形成“水上打、岸上堵、市场查”的监管合力。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上起好步。将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为补上农村现代化短板的重要抓手,坚持硬件和软件一起抓,面子和里子一起做。一是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按照国家“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要求,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江苏“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行动具体方案。各地要以县为单位研究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工作方案,聚焦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长效管护等重点任务,抓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黑臭水体治理等薄弱环节,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展现江苏“新鱼米之乡”的最靓颜值。二是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社会保障向农村倾斜。各地在农房项目选址时要充分考虑农业产业园、工业园区等产业基础支撑,同步推进农房改善和产业配套。以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坚持“农有、农用、农享”,依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工程,支持100个市场主体建设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三是持续提升乡村人才素质。加大“双新双创”宣传力度,举办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鼓励引导一批返乡下乡人员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全年培育高素质农民15万人。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知识轮训工程,分级分类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素质。加强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示范创建,推进农民合作社“双建双创”行动,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达1700家,各级示范家庭农场达1.5万家。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发展,鼓励构建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提升农业组织化水平。在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上起好步。通过搭建平台、拓展渠道,激励引导城市工商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参与支持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向纵深发力。一是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设计。把县域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把乡镇服务功能提升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承载点,推动出台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的政策,重点支持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促进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加强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用地保障。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推动落实帮促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巩固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是深化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用好项目推进这个重要抓手,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突出短板,建好重大项目储备库。强化重大项目与资

  ZHUANGAO专稿本对接,建立完善全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在线投资地图,健全招商储备项目信息和地方支持政策,在项目精准落地上求突破。深化“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强化用地、金融等村企合作要素保障,加快签约项目落地建设。三是积极开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落实部省共建协议,聚焦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将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加快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充分发挥资源要素的集成效应,在产业发展、平台载体、重大项目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推动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可行路径和工作机制,展现示范建设的探索性、创新性和引领性。启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监测,选择纳入示范建设的重点县市开展监测评估,跟踪指导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工作开展。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长三角城乡消费水平较高这一优势,鼓励生产高端品质农产品,拓展农业内涵和外延,提升乡村发展品质,打造精而美的特色乡村经济。一是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把休闲旅游农业作为都市农业的重要业态来抓,深入开展“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系列活动,组织开展最美游线大赛、乡土美食大赛、文创设计大赛,开展主题创意农园、乡村休闲旅游研学基地、康美基地“三个100”推广。发挥“乡村休闲游APP”平台作用,吸引更多的企业上线,增强用户粘性,打造高质量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平台。全省休闲旅游农业综合收入达900亿元。二是大力发展高效精品农业。依托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绿色蔬菜产业基地、标准化生态建设畜牧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场等,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外向型农业、高科技农业、精致农业、社区农业。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做强25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立300个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1500个示范点,加快“苏字号”农业科创成果推广应用。加强开放型农业载体建设,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进一步推动农业“走出去”“引进来”。三是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升级赋能行动,新建一批国家数字农业应用推广基地、30个省级数字农业农村基地,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面积占比达25%,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达66%。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立“1+1+N”市场化运营机制,新建设10个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加快“苏农云”统筹建设,整合优化农业农村业务应用系统,推动市县系统平台、数据对接,构建“应用全打通、业务全融合、资源全调度”的江苏农业农村大数据“一云统揽”新体系。四是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培育8个千亿元级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乡村旅游、手工文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乡村生活服务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着力做强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做强一批农业产业强镇、“味昆山万顷良田NO.428JIANGSURURALECONOMY0专稿ZHUANGAO稻”小镇、特色小镇,打造一批乡土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和亿元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做强一批“航母级”龙头企业,重点培育10家左右省级示范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推动在建产业园区提档升级,支持建设1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10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面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把农业绿色发展作为鲜明导向,统筹好重要农产品生产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关系,加快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新格局。重点落实好“三个化”。一是化肥农药减量化。加快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向粮经作物并重拓展,建设150个国家、省级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积极组织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建设一批国家、省级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探索建立化肥农药使用监测体系,提升精准精细工作水平。在太湖地区、长江干流及大运河沿线、洪泽湖周边等环境影响敏感区域,推进科学轮作种植,选择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探索开展化肥限量使用试点,全省化肥总量比上年减少0.6%。积极推广苏州等地“统一配供、限量使用”的农药差率补贴经验,推动“科学用药进万家”行动,建设一批国家、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县,新建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300个,农用农药使用量比上年减少0.5%。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试点行动,全省年内新增参加兽用抗菌药试点养殖企业超过30家。强化水产养殖投入品监管,加强养殖用药规范使用指导。二是废弃物利用高效化。完善提升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设备,指导非规模养殖场户实行畜禽粪污规范处理、还田利用,支持养殖集中区域建设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在20个县开展生态型犁耕深翻还田试点,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8%。三是生产方式生态化。推进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示范区建设,打造一批种养循环的家庭农场,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示范推广面积10万亩以上。加强湖泊渔业资源监测评估,因地制宜开展增殖放流,促进水生生物多样性修复。加强养殖区、限养区生态健康养殖管理,加快推动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推动传统生计渔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变。全面提升农村改革集成运用水平。着力加强农村改革系统集成,推动改革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系统重塑、集成运用,进一泰州现代园艺产业示范园一期工程102021.02步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潜力和动能。一是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改革管理。指导启东市稳妥推进“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工作,建设互联互通的农村承包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稳慎推进宅基地改革管理,严格落实乡镇属地责任,推动宅基地执法处罚权下放到乡镇政府。指导6个国家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市、区)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具体路径和办法,力争在宅基地分配、使用、流转、审批、监管等方面形成可复制、能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鼓励支持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二是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拓展集体资产股份权能,争取尽快破解集体资产股权抵押难、担保难等改革难题;逐步扩大“政经分开”改革试点范围,打造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各司其职、相互协调的新格局。全面推行农村产权线上交易,加强农村产权交易监测评价,提升各级交易机构软硬件建设水平,构建更加完善的市场化体制机制。加大省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建设推进力度,推动全省数据汇交和分析。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强村比例达35.4%。三是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推广省级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苏农贷”产品,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名录与金融机构对接。推进省乡村振兴投资基金投资运作,加快已签约投资项目落地,分行业组织一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参加路演。推动省农担公司在基础好、需求大的农业大县设立县级分支机构,扩大担保数量和贷款余额。继续推进水稻收入保险试点,探索创新生猪养殖保险模式,鼓励开发一批满足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产品。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坚持强化管理与自我提升相结合,加强制度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一是不断创新乡村治理机制。丰富完善“1+4+1”乡村治理“江苏路径”,发挥乡村治理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大协调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力度,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创新运用“积分制”等方式方法,加强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新格局。聚焦农村集体“三资”、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畜禽屠宰、“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兽用抗菌药等重点领域,严厉打击涉农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二是有序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贯彻落实省“两办”《关于依法有序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指导意见》,坚持“依法有序,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共治共享”,以县域为主,突出针对性,体现创新性,注重长效性,扎实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已开展的市县,要全面总结、深化治理,完善长效机制;尚未开展的,要勇于实践、积极探索,以点促面,挖掘典型经验,推动规范化制度化治理。三是持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深入推广“马庄经验”,将中国农民丰收节与农民体育、农事节庆活动等有机结合,进一步放大丰收节的品牌效ZHUANGAO专稿应。增强农耕文化保护意识,探索多样化的保护与传承方式,积极组织开展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申报,推动传统农耕文化释放新活力。会同有关部门办好2021扬州世园会、江苏国际农机展、双新双创大会、上海花博会等重要活动。四是持续深化农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入推进渔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排查整治渔业生产风险隐患。深化“一打三整治”,不断提高渔业安全治理水平。加强沿海渔港和渔船综合治理,全面落实渔港“港长制”,落实船东船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动渔港规范运营、渔船安全管控、船员有序管理。大力推广“柳堡模式”等典型经验,全面推行农机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深入开展“平安农机”示范建设,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农机政策性保险。开展农业、渔业、畜禽屠宰行业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统筹推进其他领域安全生产,严格行业准入,强化主体责任,努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确保农业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幕已经拉开,加快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要求,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NO.428JIANGSURURALECONOMY11

篇五:乡村新颜值:绿色赋能乡村振兴word文档活动报告

  

  经济众说党政干部论坛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融合发展梁来成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护,搭建流域上中下游产业链支持体系,构建流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域共生协作、良性循环和相互渗透的产业生态系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统。三是科学规划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的保护和调,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生态产业的发展,完善相应的扶持政策体系和奖功夫。产业生态化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补机制,加大“两化”融合突破创新的支持力度。节能减排、提质增效为主要目标,对传统产业的四是在小流域治理中,探索“村+村、村+镇、村+生产方式、产业结构、流通和消费方式进行生态企、村+校”的主体协同路径,形成涵盖高效农业、化改造;生态产业化着力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集散服务旅游、绿色智慧物流、特色融合文创、休素转变,建立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闲养生康养和绿色制造等流域生态产业的组织环机制,实现生态资源的保值增值,把绿水青山化联合。通过组合拳措施进一步促进流域综合治变成金山银山。“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以理,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下简称“两化”)蕴含的绿色发展理念,是构建高二、在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中推动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建设现代生态文明的必“两化”融合发展然要求。推动“两化”融合发展,两化对打造荆楚特色、规模、集群是绿色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先行区建设的强劲“绿色引擎”具有深远意义。近度的必然选择。一是特色化发展。根据不同地方年来,湖北省不断开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实际情况,依托乡村特色生态资源,强龙头、补发挥绿色资源优势,使绿水青山“高颜值”与经链条、兴业态。建立生态产品和服务的规范标准,济发展“高质量”相得益彰。当前,将被动式保护积极打造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优化整合区域公升级为绿色创新发展,持续增加发展的“含绿量”

  用生态产业资源,培育一批具有区域优势、地域“含金量”,是湖北加快先行区建设亟待解决的重特色的“山水”

  品牌和“红绿”名片,推进绿色科技大课题。革命和产业变革。二是规模化发展。遵循“节能一、在流域综合治理中推动“两化”融合发展降耗、清洁能源与智慧运营”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湖北省河湖水系众多,全省水资源总量改造传统产业结构,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1188.82亿立方米。“三江千湖”的生态资源禀赋进培育新兴产业,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壮大经是滋养生命的源泉,给湖北注入了生命的活力,济发展新引擎;以科技化、信息化、循环化的方式也构成了“两化”融合发展的基础。“两化”融合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对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进行展需以流域综合治理为重要抓手,统筹生态修复生态化改造,切实做到生态资源消耗“减量化,着和绿色发展。一是推动水环境净化与修复,让清力打造规模化现代生态产业体系。三是集群化发水舞动奔腾旋律,为绿色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二展。强化生态产业价值链,通过农产品加工提质是鼓励各流域评估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增效、农业装备水平提升和农业信息化建设等措强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统筹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施,促进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同262023年第10期经济众说时,推动生态产品生产与文旅、科创、会展、数字流通等企业,通过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网络,实现经济等多领域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生态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无缝连接。二是推动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大生产方式升级和优化。解决好小农户与大市场、力提升生态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与附加值。大流通、大产业对接问题。鼓励农户以用工、用地三、在完善产业支持体系中推动“两化”融等形式,参与平台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环节,使广合发展大小农户深度融入生态产业链、生态价值链,更“两化”融合发展,重在统筹推进绿色生态基多分享生态产业增值收益。探索利益共享、风险础设施建设,以满足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需求,共担新机制,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跟这离不开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立进、广大农户参与”的抱团发展模式。体支撑。一是充分发挥财政奖补资金的经济杠五、在追求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推动“两化”融杆作用。各级财政要增加绿色发展相关的预算合发展支出,支持环保行业和项目的发展。积极发挥包让良好生态更好地惠及普通民众,要锚定括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在内的现有政府投资基金“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目标导向。这需要进一的引导作用,支持传统产业和资源富集地区实步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绿色合作,让农户更多分现绿色转型。二是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和市场准享绿色发展成果。增强乡村发展后劲、共建魅力入条件。用好税收减免、补贴和奖励等政策,吸荆楚家园,需要着力构建农户、乡村、投资者及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流向绿色产业。鼓励企业和各级政府合理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市场主社会组织的参与和投资,投资绿色技术研发、环体、社会主体与农民、村集体利益的融合。要尽可境保护项目、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推动产业绿色能把生态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和乡村,把利益分转型和生态化产业化发展。三是发挥金融资本配重点向产业链上游倾斜,让农民更多分享生态的推动作用。金融机构通过提供绿色贷款、绿色产业增值收益。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绿色经济,增债券等金融产品,为绿色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金强城乡融合发展内生动力,推动“两化”融合发展融资本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倾斜,以推动引领乡村振兴。资本市场的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理念正推动荆楚乡村焕发新的光四、在一二三产业融合中推动“两化”融合发展彩,“一江清水起涟漪,千湖霞光映山色;十里生将先进制造技术和工业标准引入生态产业态桃花,游人如织;百里茶叶走廊,茶香满溢;万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产亩柑橘园间,圆果抟兮”的山水画卷日渐形成。大品质量和安全治理,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力推动“两化”融合发展,持续拓宽生态产品价链的协同发展。一是强化生态产业供应链管理。值实现路径,绵绵释放绿色资源优势,让绿色生加快县域“仓配一体”布局和冷链建设速度,统态产业由点到面、扩面成片,促进颜值、价值“两筹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打通工业品下值齐美”,必将迸发出磅礴伟力,奏响建设美丽湖乡、农产品进城“下行与上行”双向通道,促进农北、实现绿色崛起的荆楚之歌。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同时,利用产业链“链长”(作者单位中共湖北省委党校)企业、大型“平台”企业赋能农业生产、加工以及

  (责任编辑万小艳)27

篇六:乡村新颜值:绿色赋能乡村振兴word文档活动报告

  

  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县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精心试点、示范探路,努力打造乡村振兴县域样板,先后被评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

  范创建县”“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

  一、抓巩固衔接守牢振兴底线

  一是强化机制衔接。成立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实行

  书记县长双组长制,细分成员单位职责,原有脱贫攻坚工作体系整建

  制调整转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二是强化政策衔接。对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四个不摘”要求全

  面调整优化相关政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每半年开展一次集中排

  查,对全县11.18万户35.82万农村人口的收支状况、“三保障”和

  饮水安全保障情况全覆盖排查。坚持“一户一画像”精准纳入监测对

  象,提升识别精准度,对脱贫户、低保户等“六类对象”1.82万户

  5.5万人精准画像,逐户研判,今年新识别监测户226户549人。用

  好用活政策,在坚决做到“新政不出、旧政不退”基础上,充分利用

  革命老区县政策优势,在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创新驱动、公共服务

  等方面争取资金和项目倾斜。

  三是强化队伍衔接。持续按照1名县级领导、2-3名驻村工作队

  员、2-3家后盾单位结对帮扶模式,向乡村振兴示范村、脱贫村、重

  点帮扶村等选派56名第一书记、147名工作队员全脱产驻村,安排

  930名财政供养人员对监测户实行“一对一”结对。通过“三个衔接”,确保了政策落实一个不少,财政投入一分不减,保障对象一个不漏。

  二、抓产业提质,夯实振兴基础

  一是科学谋划产业。以“南油北果黄花鱼”为主导,实施产业强

  农工程,着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粮食、果蔬、油茶、畜禽、中药材等精深加工产业链,全县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1家,农

  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达到21家,省级龙头企业达到5家,艺龙家

  庭农场被评为“全国优秀典型案例”,跻身全省油茶产业核心县。

  二是积极探索路径。积极推广“农业+电商”“农业+旅游”模式,网红直播、数商兴农等蓬勃兴起,梅林果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快速成长,优质农产品走向全国,电商年营销额达到13亿元;实施“百企千社

  万户”行动,全县25家龙头企业、303家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

  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6322户脱贫户、349户监测户实现

  稳产增收,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三是精心办点示范。大力实施“311”示范工程,建立环太浮山

  片、刻木山片、高桥蒋家片3个示范片区,每个乡镇创建1个示范村,每个村创建1个幸福屋场示范点,县级领导领办示范点,串点成线,连片扩面,有力推进了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致力于打造钙

  质新材料、红色文旅、油茶、烟叶、脐橙、香米、美食、黄花鱼等特

  色小镇,新安镇蝉联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大力推动“一村一品”,形成村村都有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刻木山乡岩龙村获评全国“一村

  一品”示范村。

  三、抓富民增收,提升振兴实效

  一是扩就业渠道。通过线上与线下推荐就业,线上依托“湘就业”“**人社红媒”等平台,线下举办专场招聘、“春风行动”等活动,精准推送岗位信息。通过外输与内吸拓展就业,开展劳务输出“点对

  点、一站式”服务,发放一次性交通费补助216.06万元,实现跨县、跨省就业7500多人;与本地20多家重点企业建立“一对一”岗位对

  接,开发乡村振兴车间91家、乡村公益性岗位826个,5100多名脱

  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近就业。

  二是扩增收渠道。从挖掘农村庭院闲置土地资源入手,先行先试

  探索庭院经济,推广“庭院种植、庭院养殖、庭院加工”等三种发展

  模式,打造果蔬种植、电商带货、木材种植、水产养殖、食品加工等

  形式多样的致富庭院,让“方寸地”变成“增收园”。2023年拟建设

  庭院经济示范村30个,覆盖脱贫户1500户,庭院经济实现脱贫户增

  收2000万元以上。

  三是扩创富渠道。鼓励和推动农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力等

  多种方式入股企业和合作社,实现农民变股东,全县农村土地入股面

  积达6.1万亩,一举激活了土地、山林、水体等“沉睡资源”,促进

  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速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新型经营模式集中发力。

  四、抓示范创建,谋划振兴新篇

  一是创建党建引领样板区。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践中,突出革

  命老区地位,打造林伯渠和丁玲故居两张红色名片,弘扬**“青山精

  神”“太平精神”,用“红色”为乡村振兴铸魂。着力完善“行政村党

  组织一网格党支部一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把农村党的组织

  体系嵌入到乡村振兴产业链上。

  二是创要生态文明样板区。实施生态赋能乡村振兴行动,打造全

  国生态文明县城。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5年行动,突出建设风

  格美、居室布置美、生态绿化美、秩序规范美、生活健康美、家风文

  明美,提升乡村“颜值二实行乡村文化振兴行动,开展新时代文明

  实践中心建设,通过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乡村“气质二

  三是创建三产融合样板区。聚力打造“**味道”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壮大“南油北果黄花鱼”农业产业,形成“一镇一特”发展格局。

  利用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创建成果,在北京、长沙、广州等地

  建立“**名优农特产品展示及电商运营中心”,助力**优质农产品走

  出去。举办“古渡文化旅游节”“合口美食节”“赵家巷葡萄节”等特

  色文旅节会,打造网红**。

  四是创建城乡一体样板区。坚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城乡一张

  图、全县一盘棋”,做到路水光电气“五网”到村入户,城乡交通、安全饮水、公共服务城乡一体。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成功创建全国

  “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在全市率先实现新能源公交“村村通”;推

  进安全饮水一体化,让农村居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推进公共服务

  一体化,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公共卫生目标人群服务率。

篇七:乡村新颜值:绿色赋能乡村振兴word文档活动报告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甘肃灵台县

  打好特色牌下活振兴棋□□陆家木□刘同伟近年来,甘肃省灵台县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统揽,持续在固根基、补短板、扬优势、激活力上下功夫,坚持牛、果、菜优势特色产业链式开发,坚持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同步推进,走出了一条农业提质、农民增收、农村和美的协同发展道路。不断“升级”的农业大县正迈着强劲步伐,向农业强县阔步前行。规划引领Ⅰ绘好农业发展新蓝图进入6月,百里镇西部川区崖湾新村50户集中搬迁安置房大部分已经竣工,道路以及广场等配套设施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今年以来,全村拆除危旧房10户27间,实施抗震改造5户,改造进户路26户,新建院墙近300米,铺设排污管道1500米,维修水渠800米、硬化路面130米,栽植开花树种340棵,种植花草6.8亩,建设钢架蔬菜大棚19座,栽植朝天椒200亩,抓建集中连片千亩全膜玉米示范点1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00亩。“我们给每个村都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每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灵台县百里镇镇长何腾龙说,灵台县百里镇详细编制了“一轴、四区、三带”乡村振兴规划,“一轴”即以达溪河干流为主的建设发展轴;“四区”即生态田园观光区、密须历史文化区、湖光山色景观区、深林牛影展示区;“三带”即以森林资源为主的自然生态景观带;以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商周文化为主的历史文化探踪带;以新集水库、邓家川水库为主的休闲娱乐体验带。近年来,灵台县对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精心谋划部署,制定了清晰的奋斗目标,紧盯建设农业强县这一目标,着力守牢防止规模性返贫和保障粮食安全“两条底线”,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提升、产业龙头培育、乡村建设示范、乡村治理提质、园区创建突破、农村改革深化“六大工程”,努力实现项目攻坚、科技赋能、精品培育“三个新突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建设宜居宜业陇原和美乡村。围绕这一目标,灵台县大力推进牛、果、菜三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建设和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加快建设北部塬区节水高效现代农业园区、灵台县省级平凉红牛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2023.123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现代农业产业园、灵台苹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同时,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为灵台农业走向现代化奠定基础。党政同责Ⅰ守牢粮食生产安全线为了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全县69.95万亩耕地面积、77.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20.4万吨粮食产量“三个不减”,灵台县科学调整种植结构,持续稳定种植规模,有效解决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争地矛盾,坚决有力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压实粮食安全责任。灵台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压紧压实粮食生产属地责任、层级责任。今年以来,县农业农村局抽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30余名分赴全县各乡镇,指导群众落实一喷三防、化促化除等冬小麦田间管理措施,完成中耕除草8.2万亩,耧施化肥、根外追肥及喷施叶面肥26.3万亩。抓建千亩以上全膜玉米核心示范点13处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千亩核心示范区4处4000亩,完成顶凌覆膜18.6万亩,为秋粮丰产增产和确保“三个不减”夯实坚实的基础。坚决守牢耕地红线。灵台县强化耕地种植结构管控,持续整治耕地“非粮化”,深入开展撂荒耕地专项清理整治,大力推行“五个一批”整治措施,复耕撂荒地3.53万亩,清腾荒废苗木地560亩,确保良田粮用。持续构建耕地质量管控体系,大力推广土地深松、配方施肥、休耕轮作、秸秆还田等耕地养地措施,342023.12实施深松整地4万亩,秸秆还田36说,“我们按照‘建基地、强龙头、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达到延链条、聚集群’要求,深入推行95%以上。建立国家、省市县耕地质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加大招商力度,量监测点22个。深入推进中低产田强化科技赋能,打造精品品牌,加改造提升,坚持整流域、整山系规速推进现代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划,今年实施的2.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和1000亩节水灌溉农田已全面平凉优然牧业灵台万头高产奶启动。牛牧场项目占地1180亩,概算总优种精耕提高粮食产量。聚焦投资3.2亿元,计划建设存栏6000良法、良机、良种”四个关键,头全群高产奶牛牧场一处。项目于全面实施粮食生产“一优四化”工2022年6月开工建设,12月首批奶程(优选主栽品种、栽培技术标准牛进场,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进化、经营管理产业化、生产过程机牛。同时,中电建山东公司同步投资械化、鼓励适度规模化)。全县建成2600万元,利用牧场3.3万平方米牛国家级种子科技攻关田500亩,引舍屋顶资源,建成总装机容量5.7兆进冬小麦“三抗一丰”优势品种9个,瓦的光伏电站。牧场场长刘润年介应用本地自有知识产权的良种3个,绍,该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均可生产主推铜麦6号、陇原235等优势冬优质原奶4.2万吨,提供646.7万千小麦品种27个,集成推广优选良种、瓦时清洁能源,带动地区生产总值增药剂拌种等关键技术14项。建办冬加1.8亿元以上,可提供近500个就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5万亩,年均业岗位。牧场每年需消耗全株玉米冬小麦良种产量达到230万斤,全青贮饲草4.8万吨、精饲料1.4万吨,县冬小麦种源自给率达到93%。大力将带动全县种植粮饲兼用玉米3.5万推广微垄覆盖、秸秆粉碎、氮肥后亩,可利用牛粪加工生产的生物有移等旱作农业成套技术,抓建北部机肥发展7500亩有机蔬菜,每年淘塬区双垄沟播全膜覆盖技术示范基汰母牛和新产公牛犊1200头左右,地18万亩。大力实施土地深松、宽可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肉牛养殖。幅匀播、减损机收全程机械化作业,项目是拉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全县粮食耕播防收全程机械化率达要引擎。灵台县始终坚持“项目为到85.24%。王”理念,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链条赋能Ⅰ围绕牛、果、菜等特色产业链建设打好产业发展优势牌方面,积极谋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以高质量项目推动三农工作“优然牧业灵台万头全群高产奶高质量发展,并举全县之力进行招牛牧场项目的引进和实施不仅带动商引资。农民致富、催生产业发展、为县域牛产业链以建设现代畜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能,而且通方向,坚持肉牛、奶牛齐抓,持续过牧光互补等模式,对现代生态循走“小规模、大群体”与标准化规环农业进行了有益探索和示范,也模化养殖同步推进的路子,聚焦创是我县以工业化思维抓农业战略实建省级平凉红牛现代农业产业园,施的一个缩影。”灵台县副县长柳刚深入实施“万千百十”养牛计划,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良田、争创命名部级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以及各类新型机械的大量引进,不场1处、市级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断进步的科技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场3处、平凉红牛特色产业强镇1利器,灵台的农业工业化进程进一步个、养牛专业村3个、窑洞养牛示加快,特色优势产业链条逐步形成。范带1处,培育千头养牛村30个,发展百头以上新型经营主体34户,整合要素Ⅰ10头以上养牛大户3051户。截至5扮靓农村发展新颜值月底,全县牛饲养量达到9.75万头,上良镇蒋家沟村现在成了网红存栏6.65万头,出栏3.1万头。村,一颗生长了480余年的古柳树菜产业链以绿色、有机为发展吸引着八方来客。方向,以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抓今年,蒋家沟村紧抓和美乡村好生产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建设契机,将古树作为稀有资源要产销链条延伸、优质品牌打造、科素列入村庄综合治理规划,以保护技示范引领五个关键环节,积极推古树为切入点,修建村民议事台,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完布设“二十四”节气石磨摆件,修成投资1560万元,改造玻璃温室建文化墙、搭建菜园篱笆、打造幸11000平方米、日光温室84亩、钢福菜园,栽植金叶榆林、银杏带,架大棚44亩,新建蔬菜生产设施以月季、牡丹等花卉点缀,以微景115亩。推广蔬菜新品种30个、新观打造增加了村庄人文气息,村庄技术5项、新材料4个,有效提升外在观感和人文内涵明显提升。了产业科技支撑水平。目前,全县邵寨镇干槐树村利用村内千年种植蔬菜达2.05万亩,产量2.12万古唐槐、隋代鹑觚城门遗址等文化吨,实现产值7800万元,分别占年遗迹综合开发,将该村打造成了国度任务的50%、27%和39%。家3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示范村、果产业链以省级苹果现代农业“最美平凉旅游乡村”。百里镇古城产业园创建为总抓手,大力推广运村利用“须弥古镇”项目建设的机会,用“四新”模式,围绕巩固提升、修复密须古城墙、打造古商周文化产学研共建、链条延伸、品牌创建、融创街和“周游列国”文化体验园,经营主体培育五大工程,投资2.8亿建成料马台和古校场等野外拓展体元,实施重点项目12个,着力推动验基地。绿色果品公司、钰圣等链主企业基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灵台地扩张,延伸链条。持续壮大矮化县遵循“一村一规”要求,本着“实用、果园基地规模,新发展矮化果园0.5管用、好用”目标,完成全县186万亩,全县矮化果园累计达到9.5万个发展类村庄编制规划,以创建全亩,抓建标准化生产基地3.5万亩,省乡村建设示范县为目标,聚焦打搭建防雹网3000亩,落实政策性农造北部塬区乡村建设示范带,高标业保险3.34万亩、苹果“保险+期货”准制定省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抓建项目10000亩。方案及“效果图”19个,批复项目随着平凉红牛繁育中心、平凉建设资金1810万元,一场轰轰烈烈红牛专家(院士)工作站、灵台矮的乡村建设行动在灵台大地上展开。砧苹果技术规程进入省级地方标准乡村振兴不仅要“面子新”,还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里子实”。灵台县按照“一核突出、三治融合、四轮驱动”乡村治理模式,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质量和水平。去年以来,全县清理村级行政事务清单46项,健全完善村民协商议事目录4类35条,实现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创新村民说事、群众议事形式。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共建共享,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086个,全面推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法,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68件,现场办理群众诉求862件。创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三评三树”“凡人善举、身边榜样”等评选活动,抓建试点村(社区)35个,评选表彰最美家庭219户、最美村民255人,农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的提高,推动着村集体经济发展。为持续巩固村集体经济“改薄倍增”行动成果,灵台县制定印发了《2023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安排意见》《灵台县打好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破十”攻坚战实施方案》,提出了发展路子,明确了发展目标。以县、乡两级产权交易分中心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引领,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积极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道路。截至今年4月底,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家,规范提升17家,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达到803家,新增家庭农场20家,全县家庭农场总数达到114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提供了坚强支撑,更是成为了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的生力军,活跃在广阔的农村舞台上。2023.1235

篇八:乡村新颜值:绿色赋能乡村振兴word文档活动报告

  

  关于某村村乡村运营工作的调研报告

  *村是*县*乡*村的自然村,地处县城西*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户*人,村内土窑洞、石头房错落有致,有着典型的豫西村落风貌。去年以来,*村通过乡村运营盘活优势资源、丰富产业业态,从昔日的“空心村”变成了“网红村”。*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万元,被评为“*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经验”被新华社、人民网、*日报等媒体广泛宣传,初步探索出一条乡村运营的有效路径。

  一、主要做法

  (一)整合资源夯实运营基础。*村通过认真梳理摸清资源底数,推进整村建设提升,为运营商快速介入夯实基础。以实施“三清两建”专项行动为契机,深入推进清产核资,开展村内资源调查统计,统筹生成土地、道路、房屋、水源等数据库,理清了资源家底。以“微改造、精提升”为突破口,统筹整合资金*余万元,突出豫西民居特色,统一改造房屋外立面,就地取材规划建设一批景观小品,实施村庄绿化亮化、铺设污水管网、改厕等工程,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颜值魅力和市场吸引力。

  (二)双向考察精准遴选运营商。*村坚持市场化思维,积极招引专业团队推动乡村运营。立足原生态环境、豫西村落风貌、优质特色产业、城区半小时经济圈等资源优势,推出招商引资、乡贤返乡创业等优惠政策,面向社会公开招募运营商。邀请有合作意向的运营团队考察村庄环境、区位、资

  源、村干部综合素质等情况,同时重点从文旅策划能力、资源集聚能力、市场运作能力、乡村情怀等方面考察运营团队。通过深入考察、双向选择,引入商丘阿凡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参与村庄运营,推动优质资源走向市场。

  (三)专业运营推动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运营商专业优势,精准定位发展方向,谋深谋实产业项目,积极招引投资主体,推动乡村产业快速发展。村集体与运营商签订合作协议、成立合作社,村集体以整村运营权入股,运营商组建运营团队,建立工作例会等推进机制,实施专业化运营。定向招引投资商,策划美食广场、文娱大舞台、游乐场、停车场等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发展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精品民宿、农耕文化体验等业态,推动多业态融合发展。打造“*村”文旅IP,先后策划举办红薯开挖节、*丰收晒秋展等系列活动,吸引游客*余万人次。发展电商经济,将电商培训课堂“搬进”农村,引导村民通过网店和直播带货售卖红薯产品,获得丰厚收益,仅*县红薯文化节开幕当天,“柏薯香”直播间观众即超百万人、销售额突破*万元。推动文旅融合互促,牵头成立*村文化合作社,引进剪纸、泥塑、茶艺等民间艺人入驻,流转老院落打造吕氏春秋园、摄影基地、泥吧、陶吧等,策划举办书画展、摄影展、非遗节目展示等活动,以文促旅的文旅融合模式逐渐形成。

  (四)利益联结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在合作社章程中明确投资商、村集体、运营商三方*:*:*的收益分红比例。村民收益由村集体按照村民资产贡献情况合理分配,每年保底分红*元,同时鼓励村民通过村内就业创业获取额外收益。明确退出机制,如运营工作无实质进展,村集体可与运营商协商解除协议,运营商退出运营。截至目前,共流转土地*亩、闲置农房*处,*户承包广场摊位实现个体创业,*户改造农房发展农家乐,土地每亩年增收*至*元,户均年增收超万元,吸引周边乡村*余人到*经商创业,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更加宽广。

  (五)辐射带动打造发展联盟。“*经验”被*县作为乡村运营先进典型推广,助推全县乡村发展从“点上出彩”到“全面开花”。*村运营主体按照集群化发展思路,主动与县内运营商加强合作,推动产业协作共兴、特色产品协助推销、文旅路线相互衔接,构建县域乡村运营发展联盟。比如,*村与*乡华沟村建立乡村运营合作机制,定期召开例会,加强信息共享、宣传推介、运营招商,推进抱团联动发展,建成“一乡双星”文旅发展联合体;与杜康村、上坡村、牌路社区等文旅型乡村一起配合*县积极打造乡村旅游环线。

  二、分析思考

  *村探索出的运营方式和产业发展路线值得同类村学习借鉴,但总体上看,*村乡村运营仍处于初级阶段,相关工作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一)资源有效整合但仍需深度挖掘利用。*村在整合利用资源、挖掘闲置资源价值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在资源挖掘的深度、广度上仍需持续加力。比如,在土地流转方面,本村土地少、发展空间有限,随着特色种植等产业规模化发展,土地瓶颈日益突出,需要在更大范围整合利用土地资源。在老房屋、老物件挖掘利用方面,对拔步床、八仙桌、花轿等老物件和犁耙等传统农具挖掘盘活利用还处于展示的浅层次,对其蕴含的历史、文化、艺术等价值还需深度活化利用。在文化资源挖掘方面,对豫西山区铜乐、秧

  歌、民谣等民俗文化和剪纸、竹编、荆编等传统技艺等的挖掘利用也有很大的空间。

  (二)乡村建设成效明显但仍有问题短板。*村快速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提升,为引入运营商实施产业运营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乡村建设仍存在一些短板。基础设施建设还需提升,在适度超前、满足生产生活需求方面预留空间不够。比如,*村目前修建的污水管网和化粪池仅可满足当前生产生活需要,游客高峰期已有消纳能力吃紧的苗头。建设资金筹集渠道较为单一,资金瓶颈日益突出。比如,在建的云溪上民宿项目,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资金,由于资金不足,影响了项目整体进度。

  (三)运营初见成效但水平仍需提升。运营商阿凡提公司通过市场化运营,从硬件改造提升、项目谋划、业态植入、投资商招募、产品设计等方面,推动*整村运营,实现资源对接市场变现。但与先行地区相比,运营商的管理、策划、运营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在策划方面,虽然围绕红薯IP策划了一些活动,但地方政府指导帮助较多,运营商创意创新不足,引领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在招引投资商方面,招引数量有限,对接市场、打造平台、以商招商招数不够多,对优质投资商吸引力不够强。在团队后续发展方面,文创、建筑、融媒体等专业人才较少,在放大乡土资源优势、撬动市场力量等方面仍有不足。

  (四)产业初步发展但仍需提质提效。*村特色种植、文旅等产业得到发展,农民实现增收致富。但是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组织化、规范化程度和规模、效益都需要加快提升。比如,餐饮产业现有农家乐*余家、美

  食广场经营摊位*家,仅可满足日常游客需求,在节假日和大型活动期间,接待能力不足;餐饮、住宿、游乐从业人员普遍缺乏正规培训,服务水平有限,影响了游客体验和满意度;文旅产品也有同质化趋势,差异互补发展不够。

  (五)集群发展已有探索但仍需密切协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村通过积极对接县域运营主体,构建乡村运营发展联盟,迈出了抱团发展、互利共赢的重要一步,但产业发展联盟尚处于萌芽状态,主要合作事项尚处于产品推介的浅层次,在巩固运营成效、发展壮大产业方面发挥作用有限。村内各产业板块尚未成立经济合作组织,生产组织仍比较松散,不利于产业协作发展。

  三、工作建议

  *村乡村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在先行探索的村庄中具有一定代表性。为推动乡村运营提速提质发展,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资源整合要更深更广。乡村运营的核心是以市场的眼光审视乡村资源,用市场的手段激活乡村资源,实现发掘资源与利用资源的良性互动。要充分盘活土地资源,在更大范围流转土地,通过跨村连片流转土地,进一步整合土地资源,既为发展特色种植和文旅产业拓展空间,又更好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周边村庄发展Q要充分整合文化资源,坚持场景化、沉浸式、互动体验方向,深入挖掘利用优秀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提升现有项目,开发新的乡村特色文旅产品,让文化“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硬

  支撑”。要精准整合人才资源,摸清在外乡贤、专业技术人才,深挖村内传统技艺传承人、老工匠等能工巧匠,加强沟通服务,鼓励乡贤投资家乡、建设家乡,为村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要处理好村集体和运营商的关系,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村集体要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协助运营商充分挖掘盘活村内资源,运营商要以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进行深度运营,确保村集体和村民利益。

  (二)乡村建设要更有内涵。坚持以乡村运营为抓手推进乡村建设,统筹布局、善用资源,推动乡村建设水平整体提升。要更加前瞻,注重产业发展与乡村建设的有机融合,完善水电路网气等基础设施,提升村庄基础设施综合承载力,并向数字乡村、文化建设和设施农业方面扩展延伸。要更加宜居,在保持村庄整体布局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科技赋能,在基础设施配套、房屋内部设施、产业业态等方面融入“互联网+”等元素,科学设置休息区、充电桩等设施,提供智能语音讲解等服务,提高便利性、舒适度和科技感。要更加灵活,在乡村建设融资方面,改变政府大包大揽搞建设的做法,拓宽渠道推进多元融资,在争取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同时,全面发挥运营主体市场化优势,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

  (三)运营手段要更加专业。乡村有效运营的关键是专业可靠的运营团队和切实可行的运营路径。要提升运营团队市场化、专业化经营乡村的能力,在策划运营、品牌形象塑造、业态植入、产品研发、包装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持续深度研究、推陈出新,推动更多乡土资源走向市场。要更加注重创意赋能,找准小切口撬动大发展,善用小活动撬动大流量,把小农产品

  做成大众爱吃爱拿爱用的热销品,把小农产品的粗加工、深加工包括户外采摘等过程变成成人与孩子的生活课堂与自然课堂,把乡村热情好客的待客之道变成游客喜欢选购的服务,以标志性、差异化产品赢得市场。要更加注重品牌IP打造,深度研究特色乡村IP内涵及价值、规划IP主题及品牌战略、策划IP活动及推广策略,形成IP策划体系。要更加注重投资商招引,用好运营商的人脉和资源,持续加大项目策划包装推介力度,用更多“小而美”的项目,精准高效招引更多优质投资商,集聚更多发展要素。

  (四)产业运营要更务实创新。乡村产业运营要紧紧围绕本地优

  势资源和市场需求,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突出针对性、差异性,避免千篇一律、同质化。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引导支持投资商加大投入、扩大产业规模,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延链升级。要规范提升现有产业,根据市场变化动态调整现有产业业态,及时淘汰发展势头弱、同质化严重的业态;招引专业人才规范现有产业业态管理运营,开展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服务品质。要积极发展新的特色产业,紧紧围绕村庄特有优势,谋划新的特色产业业态,探索引入“风口”产业,扩大消费群体,逐步推动乡村产业由“小而全”向“大而精、精而特”转变。

  (五)集群发展要更有组织。通过建立产业行业合作组织解决生产组织问题,密切利益联结,促进抱团发展。要推动村庄各产业业态成立经济合作组织,促进规范化运行,推动合作组织协同发展,汇聚整合产业优势,探索推出更多消费组合优惠机制,提升产业规模效益。要壮大产业发展联盟,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促进各运营主体深入合作、差异化发展、互补式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形成集群效应,带动全域振兴。